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共沸蒸馏法制备牙科氧化锆纳米晶微粉的研究

    作者:李石保;陈朝辉;王忠义;唐立辉;简科

    目的:探讨用于制备高性能氧化锆牙科陶瓷的氧化锆纳米晶微粉的方法与条件.方法:采用非均相共沸蒸馏法以正丁醇为夹带剂对水合氢氧化锆凝胶进行脱水,比较在减压、常压条件下和直接用乙醇洗脱水所制备的氧化锆粉体的性能.结果:水合氢氧化锆凝胶经干燥煅烧后,成功制成了氧化锆纳米晶微粉.直接用乙醇洗脱水,粉体的dBET约为25 nm;在减压共沸蒸馏的条件下,粉体的dBET约为22 nm;在常压共沸蒸馏的条件下,粉体的dBET约为17 nm.3 种粉体模压成型,无压烧结得到陶瓷的弯曲强度分别为660、710、640 MPa,断裂韧性分别为4.34、4.77、4.24 MPa·m1/2.结论:用常压共沸蒸馏法能有效地克服硬团聚的形成,制得粒径较小、烧结活性较高的氧化锆纳米晶微粉.

  •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抑制舌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志勇;李声伟;胡勤刚;田卫东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通过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IL-4的诱导下体外培养.其中一组加入TNF-α,另一组不加TNF-α;以不加任何细胞因子作为对照.用Tca8113细胞冻融抗原冲击后,加入自体淋巴细胞一起培养.再按100:1效靶比与Tca8113共培养,设未致敏淋巴细胞+Tca8113组,单独Tca8113组作对照.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C的CD1a、CD83、HLA-DR表达状况,MTT法检测Tca8113的存活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加入TNF-α组更高表达CD83,不加入TNF-α组经肿瘤抗原刺激后,CD83表达急剧增加.(2)DC激活的淋巴细胞可显著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 结论:GM-CSF+IL-4诱导的单核细胞来源的DC,能体外摄取肿瘤抗原而进一步成熟,通过激活淋巴细胞抑制舌癌细胞生长;TNF-α能促DC成熟,诱发更强的抑制作用.

  •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作者:颜朝云;王美青;陈金武;姚秀芳

    目的: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16 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12 名正常(牙合)对照,K6-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59.38%)或咀嚼侧出入型(同出同入型, 21.88%)咀嚼环;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可以影响咀嚼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 多西紫杉醇对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穆云静;吴军正;贾永庆;郭富平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计数法、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等研究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多西紫杉醇对SACC-83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生长抑制作用,药物作用24、48、72 h的IC30(nmol/L)分别为1.39、1.26、0.47,IC50 (nmol/L)分别为13.02、3.34、1.26,相对抗肿瘤活性(RAA)值分别为330、1 298、3 426;药物作用于细胞72 h后,对照组G1、S、G2期细胞(%)为 73.8、19.8和6.4,IC30组为65.0、29.5和5.5,IC50组为57.6、42.4和0;对照组、IC30组、IC50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6.0±0.5、8.3±2.5和0.5±0.3.结论:多西紫杉醇对腺样囊性癌ACC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口腔异常增生上皮PCNA及细胞核面积分层计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文梅;陈晓;陈菲;陈湘华;郑际烈

    目的:观察口腔异常增生上皮不同层次及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上皮细胞核面积的变化.探讨二者与异常增生等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正常口腔黏膜上皮(NOR)和实验组口腔黏膜上皮[包括轻度异常增生(LD)、中度异常增生(MD)、重度异常增生(SD)及高分化鳞癌(简称鳞癌SCC)]的PCNA指数(PI)及细胞核面积进行检测并分层计数.结果:实验组上皮基底层均较高表达PCNA,与NOR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实验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棘层PI逐渐增加,除MD与SD组,SD与SCC组外,其余各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层(颗粒层和角质层)SD组的PI增加,与M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层PI在 MD、SD及SC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皮细胞的核面积随着病变程度加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基底层核面积除SD与SCC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棘层核面积病变组与正常组间,LD与SD、SCC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核面积与PI相关显著(P<0.01);PI及核面积与异常增生等级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PI与核面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水平,基底层以上PCNA指数及基底层核面积能更好反映上皮异常增生程度,是临床判断异常增生等级的重要辅助指标.

  • 前牙临床短冠牙冠延长术后烤瓷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建生;周磊;宋光保;朱晓斌

    目的:评价前牙临床短冠的牙冠延长术后烤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 例共28 颗前牙临床短冠采用牙冠延长术及全牙列(牙合)重建,追踪观察1 年以上.结果:28 颗牙临床短冠术后6 周增加高度为(2.9±0.6) mm,修复后未出现手术牙牙周组织病变、修复体固位不良等并发症.面下1/3高度得到适度恢复,美观恢复良好.结论: 对临床短冠采用牙冠延长术,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获得需要的临床高度.

  • mcpr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轩东英;金岩;金明;轩昆;张蓉

    目的:构建mcpr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MCPR1蛋白.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mcpr1基因的蛋白编码序列,克隆到中间载体中,再经双酶切,亚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构建该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GEX-4T-mcpr1, 在大肠杆菌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融合表达载体内插入片段正确,在大肠杆菌中诱导后,出现一条36 000的新蛋白带,主要存在于细菌沉淀中,占总蛋白的39%.结论:研究表明mcpr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

  • SCAT检测龋活跃性的研究

    作者:石四箴

    目的:为探索研究简便的龋活跃性检测法,并证实其反映患龋现状及预测龋进展之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从碳源、氮源、微生物呼吸抑制剂、指示剂等选择研制有利致龋菌生长、显色鲜明的SCAT液剂,使菌斑样本经其恒温培养,依变色定高危、低危组.经91名2~4岁幼儿之检测,并追踪观察2 年,分析SCAT检测结果所表现的患龋现状和进展状态.结果:患龋率、dft、CSI在SCAT所定之高危组均明显高于低危组;追踪2 年,新增之患龋率、dft、CSI在第1 年所定之高危组亦明显高于低危组.结论:SCAT法操作简便,能反映患龋现状及预测龋病进展,可显示机体的龋活跃性.

    关键词: 龋病 龋活跃性 幼儿
  • 两种后牙根管预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曹筝;盛列平;赵其荣

    目的:评估2 种后牙根管预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机用镍钛扩大锉(ProFile)和手用不锈钢扩大锉(K-file)扩大后牙根管,并对2 组病例术后疼痛以及充填情况加以比较.结果:发现机用镍钛扩大锉扩大后牙根管,具有去除根管感染物质彻底,根管形态保持良好,速度快,术后疼痛率较低的优点,但易出现断针.而手用不锈钢扩大锉扩大后牙根管速度较慢,术后疼痛率略高,但不易出现断针,操作上容易掌握.结论:2 种后牙根管方法都有优缺点,可结合起来使用.

  • 人咬肌肌梭的分布及体视学分析

    作者:张跃蓉;刘静;黄跃

    目的:查明人咬肌肌梭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下颌运动中的神经生物学作用. 方法:对10 侧人咬肌的肌梭作形态学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量化处理.结果:咬肌肌梭分布不均匀,多成簇的分布于特定的区域,且形态多样,以单个体和联合体形式存在,联合体多存在于咬肌深层,与浅层比较有显著差异.深、浅两层肌梭的体积和梭内肌数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咬肌深层有较多肌梭分布,且密集于肌腱和颞下颌关节处;而浅层肌梭较少,两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咬肌肌梭分布呈现异质性,深层肌梭密度高,浅层低.在咬肌收缩中,其肌梭的感觉传入冲动主要来源于咬肌深层.

    关键词: 咬肌 肌梭 肌密度
  • Twin-block 功能矫形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者:王光涛;林智勇;陈凤华

    目的:评价Twin-block 功能矫形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应用Twin-block 功能矫形器治疗7 例具有骨性AngleⅡ类错(牙合)特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少年患者.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影侧位片中下颌骨、舌、软腭、舌骨位置,上气道矢向直径变化及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的睡眠情况、呼吸功能、心血管系统各监测指数的改变.结果:治疗完成时的上气道间隙平均增加4.84 mm(P<0.01),呼吸暂停次数平均下降18.64 次/h(P<0.01),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13.53%(P<0.01).结论:Twin-block 功能矫形器能有效预防少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展.

  • 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作者:黄沙;金岩;吴红;吴道登

    目的:研制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考察其各项性能,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方法:制备包裹有磺胺嘧啶银(SD-Ag)的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测定膜的物理特性、载药量和包裹率等,并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结果: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状、均匀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平均载药率为4.97%,平均包裹率为99.34%.体外4 h内释放接近50%的SD-Ag,8 h内释放近70%,48 h释放99%以上的药物.结论:此制备方法简单快速,成膜性好.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的体外累积释放量测定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

  • 眶下蒂鼻唇沟瓣修复鼻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佟猛;李龙江;温玉明;代炜

    目的:探索鼻缺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评价眶下蒂鼻唇沟瓣修复鼻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 例患者应用眶下血管皮下蒂鼻唇沟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其鼻部组织缺损.其中单纯皮肤皮下软组织缺损者4例,鼻全层洞穿复合组织缺损者6 例.结果:10 例皮瓣全部存活,大皮瓣面积5 cm×2.5 cm,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仿,触温觉存在,供区瘢痕隐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眶下血管皮下蒂鼻唇沟瓣作为邻近轴形皮瓣,具有众多优点,是鼻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 平阳霉素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陈保;杨庚森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是否对周围神经产生损伤.方法:30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 只.于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的左侧坐骨神经干处分别一次性注射4 mg/ml的平阳霉素1 ml及生理盐水1 ml.比较2 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坐骨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时(LAT)及诱发电位的大波幅(AMP)的改变及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平阳霉素可引起大鼠坐骨神经的SFI、NCV、LAT 和AMP发生改变,但可恢复为正常;平阳霉素对坐骨神经结构的影响是很轻微的.说明4 mg/ml的平阳霉素终不会对注射局部的坐骨神经的功能及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4 mg/ml平阳霉素可能不会对注射局部的周围神经产生损伤.

  • 颈外动脉栓塞治疗危及生命的颌面部创伤性出血

    作者:李志刚;王宵;曲文;李选

    目的:阐述介入性治疗在颌面及颈部外伤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严重的颌面部和颈部的外伤伴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的3 病例采用颈外动脉造影和和颈外动脉分支的栓塞治疗.结果:颈外动脉造影和和栓塞可以有效的止住颌面部和颈部的外伤伴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并且术前的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指导手术.结论:在颌面部和颈部的外伤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常规的止血手段无效的情况下,及时采用介入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 三维立体培养中不同浓度的胶原凝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吕红兵;金岩;刘源;刘晓亮;王容;张勇杰;赵宇

    目的:研究在三维立体培养中不同浓度胶原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分离1~2 d SD新生鼠背部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分别种入6.4、5.3、4 mg/ml 的胶原中,光镜观察立体培养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 mg/ml胶原中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突起明显,和二维条件下的形态相似.5.3 mg/ml 组中,部分细胞出现了空泡和颗粒,细胞的生长状态趋于不良.4 mg/ml中细胞的大部分突起消失,细胞核固缩、溶解,部分细胞类似凋亡细胞.结论:6.4 mg/ml浓度的胶原适宜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 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的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戴娟;段银钟;葛尚军

    目的:量化评估经Herbst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矢状和垂直方向变化.方法:采用国产Herbst矫治器对17 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并以10 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作为对照.结果:Herbst矫治器治疗6~8 个月(平均7 个月)后,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覆盖减少了7.2 mm,SNB角、下颌升支高度(Co-Go)、下颌总长度(Co-Pg)、下颌体长度(Go-Pg)以及Pg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增加.上颌骨生长受到明显抑制,SNA角、A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减少.在垂直方向上,前全面高(N-Me)、前下面高(ANS-Me)、后全面高(S-Go)、后下面高(Ar-Go)治疗后均明显增加.结论:Herbst矫治器治疗促进下颌骨生长,抑制上颌骨生长,下颌骨长度增加;上颌牙列远中移动,下颌牙列近中移动,Ⅱ类错(牙合)得以矫治.

  • 髁突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沈宁;杨驰;王旭东;汪涌;俞创奇;蔡协艺

    目的: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40 例(共56 侧)髁突骨折患者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期 4~45 月(平均17 月).结果:根据术后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价,优34 例(85 %),良6 例(15 %),差0 例.结论: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应尽可能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临床上可获得满意疗效.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转染杀伤舌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大庆;司徒镇强;曹云新;许彦鸣;于翠娟;王成济;杨安钢

    目的: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建系细胞(T-T)作用效应与机制.方法: 反转录PCR方法克隆人TNFR1基因,并将其稳定转染入舌癌细胞中,建系并鉴定;通过MTT法检测、DNA降解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电镜观察检测rhTNF-α对T-T细胞的作用效果与机制.结果: 成功构建含TNFR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NFR1,并建立表达TNFR1蛋白活性的舌癌细胞系T-T;较之亲本Tca 8113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的T-pc细胞,rhTNF-α对T-T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作用,且通过介导细胞凋亡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结论: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基因转染可有效地杀伤舌癌细胞,为舌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玻璃离子水门汀促进软化牙本质再矿化的研究

    作者:李怀琳;刘静明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GIC)、氢氧化钙(Dycal)及磷酸锌水门汀对软化牙本质的再矿化作用. 方法:选择60颗减数正畸牙,经过备洞后脱矿,随机分成3组,分别以玻璃离子水门汀、氢氧化钙及磷酸锌水门汀垫底,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封闭,经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后切片,显微放射照相,根据各自再矿化部位矿物质含量来比较3 种垫底材料对于脱矿牙本质再矿化作用的差异.结果:玻璃离子水门汀垫底组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率平均值为31.22%,氢氧化钙垫底组脱矿牙本质再矿化率平均值为13.19%,磷羧酸锌水门汀垫底组脱矿牙本质再矿化率平均值为8.92%.3 组之间再矿化率的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较氢氧化钙和磷酸锌水门汀对软化牙本质有更强的再矿化作用.

  • 牙菌斑中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

    作者:宋莉;胡文杰;蒋泽先;谢勇;危由春

    目的:分离培养口腔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ker pylori,Hp)并探讨它与Hp相关性慢性胃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细菌培养的方法检测40 例体检者的龈下牙菌斑和胃黏膜中的Hp.结果:10 例(27.03%)慢性胃病患者的胃黏膜Hp培养阳性,其中5 例(13.51%)牙菌斑Hp培养阳性.3 例胃黏膜Hp培养阴性的非慢性胃病患者中有1例牙菌斑Hp培养阳性.结论:牙菌斑是Hp的另一个重要储存库,口腔Hp的存在可能与慢性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Ki-67蛋白过度表达

    作者:马三成;马斌林;胡静;Paul Speight

    目的: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3和Ki-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进行检测.结果:(1)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3%,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二者均低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鳞癌(P<0.05),但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无明显差别(P>0.05);(2)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HPV感染率为88.2%,明显高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黏膜鳞癌(P<0.01).没有检测到EBV、CMV 病毒感染.结论: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有关,存在抑癌基因突变和细胞过度增殖现象.

  • 咽旁颞下区颈部血管体表标志及临床意义

    作者:宋九余;华泽权;张力;鲍海宏;王丽娜;陈志洪

    目的:研究确定咽旁颞下区重要结构的体表标志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方法:解剖新鲜尸头6 具,观测12 例咽旁颞下区的体表解剖标志及文献复习.结果:骨性外耳道下内(11.5±2.0) mm为颈内静脉孔外壁,髁状突内缘距颈内动脉管外口为(10.0±1.3) mm,下颌角后缘(12.0±3.0) mm有颈内动脉经过,第一颈椎横突前(5.0±2.0) mm为颈内静脉后壁.结论:以骨性外耳道下点为A,髁状突前点为B,下颌角点为C,第一颈椎横突点为D,组成的四边形为咽旁颞下区后部重要结构的体表标志.BC线可作为咽旁颞下区前、后部的分界线.此标志对该区病变的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 重度磨耗患者髁道运动学初步评价

    作者:康宏;包广洁;董根喜;李志革;巢永烈;易新竹

    目的:评价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运动学特征,探讨髁状突运动与(牙合)重建的关系.方法:运用Pantronic髁状突运动描记系统和D5A Denar 全调节式咬合架,对15 例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决定因素对(牙合)运动的影响,以及对5 例已完成咬合重建的重度磨耗患者髁道运动学特征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5 例重度磨耗患者平均髁间距离为(60.72±4.40) mm,迅即侧移量(ISS)1.35 mm(右)和1.24 mm(左),渐进侧移量(PSS)为14.65°(右)与17.11°(左),前伸髁导斜度(PRO)为23.45°(右)与26.85°(左),非工作侧髁道值(ORB)为26.50°,前伸髁导斜度与非工作侧髁道之间极相关,存在较小的Fisher角.结论:咬合重建主要影响侧移量和Pantronic重复运动指数(PRI)的大小,反映出下颌侧方边缘运动限制所恢复的程度.但(牙合)重建对非工作侧髁道没有明显的影响,运动道的变化并不能预测治疗的效果.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防龋动物实验:Keyes龋齿计分研究

    作者:杨德琴;刘天佳;曹福娴;庄姮;刘建国;杨锦波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pcDNA3-pac和pcDNA3-gtfB的免疫防龋效果.方法: 28 d龄Wistar大鼠36 只,随机分为pcDNA3-pac组(A组)、pcDNA3-gtfB组(B组)、pcDNA3-pac联合pcDNA3-gtfB组(C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D组)、pcDNA3空载体组(E组)和PBS液组(F组)进行3 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建立定菌鼠模型,诱龋3个月,根据Keyes经典评分方法从龋损范围及深度进行龋损综合评估和比较. 结果: 龋损牙面计分在pcDNA3与PBS组高,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联合免疫和灭活全菌细胞低(P<0.01或P<0.05);窝沟龋各级计分:E级龋在单基因疫苗组,联合疫苗组、灭活全菌细胞组无区别(P>0.05),而PBS组和pcDNA3组则较低(P<0.01);Dm级、 Ds级则是联合免疫组与灭活全菌细胞组低,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较高而PBS和pcDNA3组高(P<0.01或P<0.05);Dx级四个免疫组发生率很低或不发生,显著低于PBS组和pcDNA3组(P<0.01).结论:重组质粒pcDNA3-gtfB和pcDNA3-pac具显著有效的免疫防龋作用,以联合基因疫苗免疫好,是理想的防龋决策之一.

  • TIP30蛋白在ACC-M细胞中的表达鉴定及作用

    作者:张蕾;吕春堂;周中华

    目的:筛选含有TIP30 的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检测TIP30 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检测携带外源性TIP30 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TIP30 导入ACC-M细胞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印记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TIP30 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筛选14 d后,含有TIP30 的ACC-M克隆形成,TIP30 蛋白在ACC-M中表达稳定;携带外源性TIP30 的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G2-M、S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ACC-M细胞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TIP30,携带外源性TIP30 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G2-M、S期细胞比例降低,从而影响ACC-M细胞的生长,是TIP30 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 肿瘤坏死因子A-308基因型与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关系

    作者:南晓红;钟良军;阿达来提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A-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重度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45 例重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及85 例牙周健康(或仅轻度牙龈炎)对照者的颊黏膜拭子,采用Chelex-100法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TNFA-308基因型在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无差异(χ2=0.0015,P=0.9689).结论:TNFA-308基因多态性与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重度慢性牙周炎无相关关系.

  •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

    作者:王美青;曹鸿涛;刘晓东;张俊华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12 具尸体的23 侧颞下颌关节,5 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牙合).7 具尸体没有上述表现者设为对照组.TMJ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动物实验:18 只新西兰大白兔,9 只以固定矫治技术将第一前磨牙拉向其近中的自然间隙,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另9 只作对照,3 个月后TMJ切片观察.结果: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咬合紊乱组关节盘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盘可随咬合紊乱而作厚度方面的改建.

  • 龋蚀活跃性试验与龋蚀及牙龈状态的研究分析

    作者:庄欣宇;何非;下野勉

    目的:研究龋蚀活跃度与龋蚀现状及龋蚀进展速度的关系,以及其与牙龈状态的关系.方法:对418 名中学生从初中一年级起连续2 年进行龋蚀状态、牙龈状态的追踪检查,并在初中三年级时记录其龋蚀活跃度.结果:各牙位龋均在2 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下第一恒磨牙龋均明显高于其它牙位;龋蚀活跃度与龋均有极明显相关关系;龋蚀活跃度与2 年龋均增加值亦有极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龋蚀活跃度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间无相关关系;龋均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间无相关关系;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间有极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高龋蚀活跃度者龋蚀发生率高,龋蚀进展速度快,以该指标显示龋蚀现状并预测龋蚀进展的危险性是可靠的.

  • 牙列拥挤人群牙量和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艳华;徐芸;韩大江;余兵;罗颂椒

    目的:进一步探讨牙列拥挤的发病机制,即牙量、骨量不调在发病机制中的主次关系,以期对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正常(牙合)组91 人和拥挤组101 人,年龄16~26 岁,平均21 岁,运用计算机化模型测量分析系统测量牙齿和基骨的各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2)牙量、基骨宽度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牙量有高度显著性差异;(3)Howes比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列拥挤的发生与基骨长度无明显关系;与牙量和基骨宽度有关,其中与牙量的关系更为紧密;与Howes比值关系密切.这就提示临床,对于中度以上的拥挤患者应多采用拔牙矫治.

  • 血管生成抑制对小鼠颌下区肉瘤生长的影响

    作者:农晓琳;王大章;李佳荃;蒙敏;周诺;蒙宁

    目的:建立小鼠颌下区肉瘤模型,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 对颌下区肉瘤形成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将S-180 细胞接种于小鼠一侧颌下区,接种量每0.1 ml 含1×106.随机将40 只小鼠分为4 组,每组10 只,雌雄各半.即对照组、TNP-470 (10 mg/kg)、TNP-470(30 mg/kg)、TNP-470(100 mg/kg)治疗组.接种后8 h起远离肿瘤区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给相应溶剂.隔天给药1 次,共6 次.接种后第12 天处死小鼠,解剖出瘤体并称重(鼠及肿瘤).各组间瘤称重、鼠称重作方差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VEGF、bFGF表达.TUNEL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凋亡情况.结果:移植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肿瘤灶边界不清可浸润局部肌肉,侵犯颌下腺、腮腺、面神经.S-180 肉瘤可通过表达VEGF、bFGF促进瘤体血管生成.TNP-470对颌面区肉瘤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效果, 并呈剂量依赖性.TNP-470 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减少瘤体血供,诱导S-180肉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增殖,剂量与凋亡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可望成为治疗颌面部肉瘤的新途径.

  • ART技术封闭恒牙的3年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万呼春;胡德渝;刘红春;李雪;范旭;童冠雄;Edward C.M.Lo;Christopher J.Holmgren

    目的:评价非创伤性充填(ART)技术对恒牙窝沟封闭后,封闭剂保留及新生龋病发生情况.方法:1996 年在四川省德阳市4 所中学选取12~13 岁儿童140 名作191 个ART封闭.采用WHO的ART标准器械,德国ESPE公司生产的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对选择的牙面窝沟进行封闭;操作者为经中等口腔专业训练的医生.试验3年后对ART封闭及牙龋病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封闭后1、2、3 年的封闭成功率分别为89.6%, 78.8%, 71.9%.试验后1 年没有新生龋齿的发生,试验后2、3 年,龋患率较低,分别为1.6%,2.8%.结论:ART封闭试验3 年的保存率较高,新生龋发生率低;作为恒牙龋病防治的措施是适合和可接受的;是一种适合于在学校、社区开展的有效、实用的龋病预防方法.

  •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军连;徐志凯;金岩;赵宇;陆斌;姚堃;牛忠英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 6 型(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口腔鳞癌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6 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6 DNA序列;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HHV-6抗原.结果:16 例口腔鳞癌患者和16例其他口腔疾病患者血清中抗HHV-6 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5.0%,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18和1:6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上述2 组患者HHV-6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12.5%(P<0.05).其中12 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9 例(75%)HHV-6抗原阳性,而8 例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者仅2 例(2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HHV-6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诱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膜引导齿槽突裂骨缺损区组织再生的实验动物研究

    作者:包崇云;李萍;田卫东;李声伟

    目的:评价膜引导齿槽突裂骨再生的效果.方法:全麻下,分别在每组2 只兔双上颌形成人工齿槽突裂,随机作:①聚乳酸(PLA)+胶原+rhBMP-2膜覆盖;②PLA膜覆盖;③胶原膜覆盖;④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2 周,1、2、3、6 月处死动物切取标本,摄X线片,组织学观察,酶组化分析.结果:膜覆盖骨裂,新生骨外形良好,骨改建成熟早,特别是PLA+胶原+rhBMP-2膜组,可持续控释rhBMP-2并提高骨缺损区浓度;空白对照组,生成骨质量、外形不良.结论:引导组织再生膜具有促进齿槽突裂骨修复的作用.

  • 上颌斜面导板配合方丝弓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

    作者:霍虹

    作者采用了上颌斜面导板配合Edgewise 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氟化玻璃聚合体用于前牙缺损充填修复的体会

    作者:卢群;唐敏;杨显方

    我科自2001年至今,选择56 例98 颗前牙牙体缺损患牙,采用氟化玻璃聚合体分层充填修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18~24个月随访观察,成功率为96.93%,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56例98颗牙,年齿14~68岁,均为恒牙及活髓牙.

  • 六味地黄丸对复发性口疮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孙林琳

    复发性口疮(RAU)的特点为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病因不明,有的学者认为RAU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复发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调密切相关.本文就六味地黄丸对RAU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进行观察,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扩弓辅弓颊向扩大牙弓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琴;金作林;周慧霞;王海雪

    扩弓辅弓是正畸临床常用的扩弓方法,对于需要轻度扩弓、不对称扩弓以及改善后牙覆盖关系应用广泛.本研究对10例不同类型需颊向扩弓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辅弓类型,观察扩弓辅弓颊向扩弓效果.

  • 基牙折断后冠、桥脱落的再修复技术

    作者:赵西贵;赵雯;王云

    冠、桥因基牙或核桩折断致其脱落后,要求利用原修复体重建的患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现就其折断的原因、临床特点、再修复的适应证、非适应证,操作方法及典型病例作以详细介绍.

  • 腭裂术后碘仿纱条早期取出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黎明

    腭裂术后松驰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以达到防止出血、食物嵌塞、减少组织张力、以利创口愈合的目的,术后8~10 d抽出松驰切口内碘仿纱条[1].然而临床上我们发现碘仿纱条早期取出有利于创口愈合,通过对48例腭裂术后患者进行碘仿纱条取出时间的对比观察,认为腭裂术后3~4 d取出碘仿纱条有利于创口早期愈合.

  • 高海拔地区缺氧与牙龈退缩的关系

    作者:李海涛;刘建国

    牙龈退缩是指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致牙根暴露,在严重的牙龈退缩处也发生牙槽骨相应的吸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海拔地区牙龈退缩较为多见.

  • 单臂卡在正畸矫治器中应用的改进

    作者:李湘琳;司新芹;王菲

    正畸活动矫治器的固位装置经典的有箭头卡、单臂卡和邻间钩等,但在实践中乳牙牙合、新生恒牙牙合的过短牙冠、锥形牙的固位问题仍为难点.作者通过6 年的临床实践,用单臂卡环固位,将工作模型做技术处理,共实践50 副矫治器,其中锥形牙冠20 件,过短牙冠30 件,成功率99%.

  • 等离子镀膜技术在纯钛及钛合金支架表面修饰中的应用

    作者:王宝成;郭天文;王晓洁;肖惠军;越野;邓再喜;张艺权;常青

    纯钛及钛合金所具有的极佳生物相容性及良好机械性能,日益被广大医师及患者认可,使用纯钛及钛合金制作义齿支架日益增多,但纯钛及钛合金经抛光后,其色泽呈银灰色,使之美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虽然有人试图通过在纯钛及钛合金支架表面进行阳极氧化或镀金工艺加以改进,但由于此类形式的表面镀层强度低,耐磨性差,因而无法应用于临床.为解决纯钛及钛合金表面色泽不美观问题,我们将等离子镀膜技术应用于纯钛及钛合金支架的表面修饰工艺中,使钛及钛合金支架表面呈金黄色,极大地改善了纯钛及钛合金支架修复的美学效果.

  • 心理诱导对成人拔牙患者收缩压乘心率值的影响

    作者:张宗财;王立冬

    拔牙是口腔科门诊常见的小手术,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患者或多或少地对拔牙存在着一些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因而在拔牙前后机体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表现在心率(HR)、血压(BP)、体温、肌肉紧张度以及代谢水平等发生变化.有资料表明,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增加手术镇痛效果[1].笔者对普通拔牙患者术前进行适当心理诱导,以观察对其术后心血管指标收缩压乘心率(rate-pressure product,RPP)值的影响.

  • 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围术期处理

    作者:李可兴

    2000 年9 月至今,我科采用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完成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共36 例.

  • 老年患者牙列重度(牙合)磨耗的可摘式(牙合)重建修复

    作者:安虹;张琳;白乐康;苏兴宇

    牙列重度牙合磨耗通常表现为牙体组织的广泛缺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牙齿疾患和对咀嚼功能、口颌系统、颜面外观等的影响[1,2].老年患者由于本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大多数患者伴有缺牙时间长、缺牙数目多等因素,临床上将会表现为更复杂的牙齿排列和咬合状况.本文就这类患者牙列重度牙合磨耗牙合重建中可摘修复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

  • 正畸2×4 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牙合)

    作者:张衍蓉;刘虎;马杰云;刑芝霞;周洲

    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儿童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并且随患者的生长发育,症状逐渐加重,易发展成为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尤为重要,以便阻断错牙合畸形的继续发展.本文应用"2×4"技术("2"代表两个磨牙带环,"4"代表4 个切牙粘结托槽)配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取得满意的疗效.

  •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钢针定点定角引导器

    作者:张玉惜;李长才;刘学仁;张晓兰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一般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保守或者手术治疗,对于成角大于30度或者脱位、开放性骨折的病例,常采用切开复位后施行固定[1].临床上常使用钢针固定移位明显的中低位骨折[2],在使用钢针固定时有不易定位、定角、定点之弊病.笔者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钢针定点定角引导器(以下称引导器)[3].

  • 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作者:田宝民;谷建琦;刘文瑾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涎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2%,恶性肿瘤的30%[1].ME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生存率较高,一些术后复发的患者仍能够带瘤生存多年.本文就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做一探讨.

  • 不同聚合方式的基托体积稳定性的比较实验

    作者:赵堂民;施长溪;陈吉华;夏春明

    通过快速水式液压自控牙用树脂聚合器热压灌注成型的义齿基托材料,在物理性能方面与常规水浴法及气压式多功能牙用树脂聚合器法者无显著性差异[1,2].作为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必须考虑其成型后塑料的体积稳定性.本实验采用水式液压自控牙用树脂聚合器快速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与气压式多功能牙用树脂聚合器法及常规水浴法热聚合义齿基托材料进行了体积稳定性方面的测试和比较.

  • 后牙贵金属烤瓷桥中空桥体的制作

    作者:张艺权;王宝成;卢芳丽;张迎;越野;邓再喜

    金属烤瓷桥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修复体之一.由于贵金属合金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性,性能稳定、不会对龈边缘进行染色,造成龈边缘发青、发暗,所以贵金属烤瓷在临床得到大量应用.临床上用贵金属烤瓷桥修复缺牙间隙较大或牙合龈距离较高的后牙时,用贵金属制作桥体基底,由于金属用量较大,很容易出现桥基底铸造缺陷,在瓷构筑烧结时会大大增加瓷泡的形成.若缺隙处制作成中空的桥基底,可有效地防止合金铸造收缩所形成的桥基底缩孔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烤瓷桥的重量和贵金属的使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严重牙颌畸形美容固定修复1例

    作者:米延玲;沙鑫家;王云

    患者,女、42岁,因牙列紊乱拥挤,影响面容,于2002-06-10来我科就诊.病史:患者无不良习惯,乳牙期牙齿排列尚可,换牙后牙齿排列开始紊乱,家族中其弟与患者颌形相似,其它人员未见异常.

  • 乳尖牙先天缺失伴恒尖牙早萌1例

    作者:麻晓波

    个别乳牙先天缺失发生率较少,有报道为0.1%~0.9%.本人在2003-10接诊1 例乳尖牙先天缺失,并伴有继承恒尖牙发育和萌出时间提前的患者.

  • 种植义齿修复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作者:宋应亮

    口腔种植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种植义齿是口腔修复学中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一种特殊的修复方法,它解决了部分病例常规修复固位力、支持力不足等临床和实际问题,使义齿修复有了更广阔的适应证和更符合生理及美观要求的效果.为了实现长期的修复效果,这就要求口腔医师在临床修复过程中,针对患者口腔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结合种植义齿和常规义齿的各种特点加以选择,提出适合患者的佳义齿修复方案.如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制定种植义齿修复方案时综合各种因素加以考虑、分析和应用?这是本文所要讲述的内容.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科学院全口义齿教学计划简介

    作者:张玉梅;王疆;赵铱民

    全口义齿的教学是口腔修复教学的重点内容. 参考国外大学全口义齿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本文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牙科学院的全口义齿教学方法及内容安排等做一简介,供我们在全口义齿教学中参考.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