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三种钛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附着和生长的影响

    作者:刘建平;宋应亮;王忠义;王小竞;杨清宇;何家文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方法:将三种经不同方法表面处理的钛金属(纯钛、钛75、钛表面氮化处理)试件放在12孔培养板内,取生长良好的第5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接种在试件表面,分别在接种后24 h和72 h进行贴壁细胞计数,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金属表面附着情况。结果:接种24 h 后纯钛表面的贴壁细胞数多于钛75金属表面的细胞数(P<0.05),但在接种后72 h时这种差异消失;不论接种后24 h或72 h钛表面氮化处理金属表面的细胞数都明显少于另外两种金属表面的细胞数(P<0.05)。扫描电镜结果表明PDLF在纯钛和钛75表面伸展良好,而在钛表面氮化处理的金属表面细胞基本不伸展。结论:人PDLF在纯钛、钛75表面的生物性附着优于在表面氮化处理的钛金属表面。

  • 长春市正常**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兰泽栋;林珠;孙新华;陈远平;梁傥

    目的:建立正常牙 合X线头影测量值标准,探讨颅颌面发育的地区特征。方法:选择104例长春籍正常牙 合样本,男42例,女62例,年龄在12~16岁之间,对样本作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得出Downs、Tweed、Graber分析法正常值标准。不同地区测量结果比较接近,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地区人群颅颌面发育各具特征,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时应参照所在地区正常值标准。

  • 人下颌骨在压缩载荷下的生物力学性质

    作者:薄斌;周树夏;李录贤

    目的:研究下颌骨在不同压缩载荷下的生物力学性质,建立下颌骨在压缩载荷下的本构方程。方法:以5具新鲜男性青年尸体的下颌骨为材料,对每具标本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制成标准试件在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电子压缩,应变率分别为0.000 5、0.005、0.05、0.5 s-1,获得不同载荷下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利用模型Y=aρb**c,以极限强度、弹性模量以及破坏应变为因变量(Y),以应变率和骨密度为自变量(X),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与应变率和骨密度相关的下颌骨压缩本构方程。结果:极限强度、弹性模量以及破坏应变相对于应变率和骨密度的非线性方程分别为σu(N/mm2)=216.27ρ1.23**0.055(P<0.01)、E(Pa)=5 604.024**0.083(P<0.01)和εu =0.045**-0.045(P<0.01)。下颌骨在压缩载荷下的本构方程为σu=1 798.87ρ-1.17**0.083ε0.82(P<0.01)。结论:应变率和骨密度是影响下颌骨压缩生物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在较低应变率下可用获取的本构方程模拟下颌骨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根据本构关系可以计算下颌骨在一定外载作用下的应力大小,为损伤评判提供参考依据。

  • 兔舌肌基因转染及其安全性分析

    作者:黄丹;李金荣

    目的:分析分子外科缝线法基因转染的安全性。方法:将1 cm长外科缝线浸泡于含pBLacZ质粒的PBS中过夜,然后将其移植在兔舌肌内。针对转入体内的外源性基因DNA有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引起细胞生长行为改变的潜在危险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增殖动力学进行了检测;针对基因免疫有可能引起抗质粒双链DNA抗体产生的潜在危险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基因转染前后兔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转染前后无抗-dsDNA抗体产生,实验组和对照组FCM检测无改变。结论:分子外科缝线术转染外源基因的方法不会引起细胞生长行为的改变和诱发抗双链DNA抗体的产生,是一种安全的基因转染方法。

  • bcl-2蛋白、LMP-1表达与恶性淋巴上皮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丽君;周中华;彭玉田;徐晓刚

    目的:观察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中bcl-2 蛋白和EB 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表达与恶性淋巴上皮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on 法检测10 例恶性淋巴上皮病中bcl-2 蛋白和LMP-1 的表达。结果:LMP-1 阳性表达率为80%(8/10),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7/10),两种指标的表达率在恶性淋巴上皮病中无明显差别。结论:EB 病毒感染和bcl-2 蛋白阳性表达与恶性淋巴上皮病有关,EB 病毒感染是否是恶性淋巴上皮病的病因有待进一步阐明。

  • 关于根管治疗畏惧程度的调查

    作者:雷芳;黄颖慧;黄莉

    目的:了解患者对根管治疗有关方面的畏惧程度。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需作根管治疗的成年患者103 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4.7% 的患者经历根管治疗后畏惧程度降低。局麻注射、扩锉根管以及叩击疼痛牙齿分别被列为排序中的第6、第5、第7位。仅有50.4% 的患者今后仍选择根管治疗来保留患牙。结论:患者对根管治疗各有关方面的畏惧程度是不同的。局麻注射、扩锉根管及叩击疼痛牙是易引起患者畏惧的方面。

  • 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手术的局部应用解剖测量

    作者:向喜林;陈仪;戴其昌;柯国兴;殷善开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TMJ)与邻近各解剖标志以及重要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以便更好地掌握手术操作方式和手术范围。方法:解剖测量7具国人尸体头颅的TMJ解剖结构及其与邻近解剖标志和重要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并依据20张显示鼻中隔居中,双侧解剖结构对称的CT片测量外耳道前倾角。结果:TMJ与面神经的颞支、面横动静脉、耳前神经血管束等组织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外耳道前倾角、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关节窝薄处骨壁厚度和等测量数据对术者的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值。结论:手术者熟知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及其与邻近重要组织的解剖关系才能掌握好穿刺的角度和深度,控制手术范围,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大鼠髁突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昼夜节律

    作者:熊国平;叶凌;陈扬熙;罗颂椒

    目的:了解髁突软骨细胞增殖的昼夜节律性,为探讨一天中临床功能矫形治疗介入的佳时段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长期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的PCNA表达,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峰值相位约在12:00,谷值相位约在 0: 00。结论: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存在昼夜差异性,其高峰期在白天。功能矫治一天中,可能存在佳时段。

  • 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的细胞毒研究

    作者:王江华;司徒镇强;吴军正;刘斌;彭玮丹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的细胞毒作用,为临床应用选择佳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细胞计数法研究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细胞毒作用的特点。结果:紫杉醇对MEC-1的大抑制率为50%~90%,当药物浓度为10 nmol/L时抑制率已接近大,增加药物浓度10~100倍并不能增加抑制效应。但延长药物暴露时间大于12 h能明显增强抑制效应。即使作用72 h时,10~1 000 nmol/L的抑制率分别为64% 、58%、56%、44%和49%。结论:紫杉醇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明显抑制其生长,但抑制作用并不完全。此细胞毒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明显大于剂量依赖性。提示临床应用应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为目的,以期大程度上发挥紫杉醇的抗肿瘤效应。

  • GI-Ⅱ型牙用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柴枫;巢永烈;梁星;廖运茂;孟玉坤

    目的:研究评价GI-Ⅱ型牙用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利用仓鼠、NIH纯系小鼠、豚鼠等实验动物对材料进行急性毒性、细胞毒性、致敏性、口腔粘膜刺激性、溶血、微核等试验研究。结果:材料的溶血率低于5%,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对口腔粘膜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微核试验未见潜在致突变性。结论:GI-Ⅱ型牙用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材料的临床应用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

  • 活性碳吸附卡铂在口腔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邱存平;王昌美;温玉明;付风华;李龙江;王晓毅

    目的:评价亲淋巴化疗制剂卡铂-活性碳(CP-CH)的亲淋巴性和化疗效果。方法:利用经特殊制备粒径小于2 μm 活性碳微粒吸附化疗药物卡铂,形成卡铂-活性碳释药系统。将卡铂-活性碳注射于6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原发灶周围的粘膜下,72 h后行口腔癌联合根治术,清理原发灶和淋巴结,并采血进行检查;分别光镜、电镜检查,淋巴结和血中药物含量用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结果:使用卡铂-活性碳的患者口腔癌原发灶四周粘膜无糜烂和坏死,颈淋巴结黑染率为83.33%(60/70),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肿瘤细胞明显变性和坏死;而全身化疗的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肿瘤细胞没有变化。接受卡铂-活性碳的患者淋巴结内铂的含量是血中的11.56倍。结论:卡铂被活性碳吸附后癌周注射能靶向性的进入淋巴结,在淋巴结内持续缓慢释放,维持淋巴结内化疗药物高浓度,而血液中药物浓度低。是较为有效针对淋巴结转移的化疗策略。

  • 增生平片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军;周汝俊;邓海平

    目的:比较增生平和左旋咪唑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效果。方法: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200例(男84例,女11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增生平片100例,另一组服用左旋咪唑片10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增生平治疗扁平苔藓的总有效率为90%,左旋咪唑治疗扁平苔藓的总有效率为62%,P<0.02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服用增生平无副作用,服用安全,增生平片对扁平苔藓有良好的疗效。

  • 颞颌关节X线影像特征及其解剖学测量结果相关性分析

    作者:曹鸿涛;王美青;王艳清;刘芙蓉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 X线影像特征与解剖结构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具具有稳定咬合关系的36侧颞颌关节颅骨标本分别拍摄TMJ的内、中、外1/3的正矢状位片和正后前位片,采用电子测量尺分别测量其显示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及关节前、上、后间隙值;用游标卡尺测量颅骨标本的髁突内外径和内、中、外1/3的前后径;用印模料取得牙尖交错位时关节间隙厚度,测量内、中、外1/3层面的前、中、后1/3处印模厚度(关节间隙值),将X线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颞颌关节髁突内外径、中、外1/3的前后径及中、外1/3上间隙值均有显著相关(P<0.01)。而其它值则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颞颌关节后前位和中1/3正矢状位X线片有实际诊断意义。

  • 单纯性牙周炎患者138例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路明;袁还东;袁海生

    目的:探讨单纯性牙周炎的致病原因菌的耐药性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感染(败血)症原因菌群同步培养和快速药敏试验技术》为检测手段。结果:实验组138 例标本中培养出135 株致病原菌,阳性检出率97.82%,复合菌占81.48%,24 h报告药敏数据92.75%,青霉素耐药率达90.37%。结论:单纯性牙周炎以复合菌协同感染为主,按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

  • 国人BMP-7成熟肽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作者:岳玲;史俊南;孙叶方;文玲英;柴玉波;荫俊

    目的:证实人牙乳头细胞中BMP-7的表达,获得hBMP-7成熟肽基因。方法:提取人牙乳头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特异性引物扩增hBMP-7成熟肽基因并克隆入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PCR扩增得到一特异性的约430bp的片段,克隆后筛选出阳性克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与国外已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人牙乳头细胞中有BMP-7基因的表达,并克隆得到hBMP-7成熟肽基因,为hBMP-7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hBMP-7 基因 牙乳头 细胞
  • 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对牙周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贤华;吴织芬

    目的: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观察牙周治疗前后龈下菌斑肽酶活性的改变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eriocheck椅旁快速检测65例牙周炎患者共65个位点洁治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菌、福塞类杆菌、齿垢密螺旋体来源的肽酶活性的改变,通过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区分阳性和阴性;在666 nm下测吸光度值,定量反映肽酶活性。结果:治疗前牙周炎位点肽酶活性(0.44±0.23)明显高于治疗后(0.34±0.2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Periocheck(+)部位牙周袋深、附着丧失、牙龈指数和Periocheck(-)位点相差显著。结论:Periocheck方法能够快速、简便、灵敏的检测龈下菌斑中肽酶活性,反映牙周临床指标的改变,用于牙周治疗效果的监测。

  • 粘液表皮样癌128例疗效观察

    作者:曹强;李淑艳;顾晓明

    目的:分析探讨粘液表皮样癌(MEC)的治疗方法。方法:采集我院近15年来有病理诊断的MEC病例128例进行随访,根据WHO(1991)涎腺肿瘤TNM分期和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分析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99例单纯手术治疗(其中27例联合根治术),26例加术后放疗,3例姑息治疗。随访到的76例中按生存率法统计5年存活率为90.7%。肿瘤复发与手术切缘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5年内死亡的5例均为临床IV期的低分化型。结论:对高分化MEC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手术、对低分化的或临床IV期的,特别是上颌的MEC进行术后放疗均可以提高5年存活率。鉴于MEC存活13年后仍有复发的病例,需要长期随访。

  • 口腔鳞癌nm23-H1基因存在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刚;李金荣;东耀峻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nm23-H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PCR 法扩增了30 例人口腔鳞癌,7 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3-H1基因,并对PCR 产物进行SSCP分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鳞癌组织及两细胞株nm23-H1 mRNA水平,对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 例口腔鳞癌外,所有标本均无nm23-H1结构变化;9 例有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有7 例nm23-H1 mRNA表达阴性,而21 例无转移患者只有5 例表达阴性,且GNM nm23-H1阳性率低于TSCCa(41.2%对63.1%),nm23-H1表达与癌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1);nm23-H1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nm23-H1 mRNA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基因结构变化导致;nm23-H1基因产物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

  • 金属烤瓷桥的炉内后焊法介绍

    作者:陈吉华;李国华;赵军;邢倩;周惠;王宝成

    由于受材料、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将蜡型转变成金属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桥体过长时会影响修复体的就位与适合性。有研究表明,当桥体的长度超出4单位时就应该采用分段铸造再焊接的办法来解决桥的就位问题〔1~3〕。烤瓷桥因为受瓷层的影响,其焊接工艺不同于普通金属桥的焊接。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见金属-烤瓷桥焊接的文献介绍,因此本文以临床病历为例介绍金属-烤瓷桥后焊法的全过程。1 制作方法1.1 焊接桥金属基底的设计与制作  金-瓷桥的后焊法,焊接点只能设计在桥体与固位体相交处即连接体处。在设计蜡型时应该在连接体处预留出一定外形的间隙,以便于焊料的流入。蜡型制作时先形成整体支架外形,然后用手术刀片或瓷构筑时所用邻面片切刀片从拟定焊接点处切开蜡型。切开后用蜡刀将片切处的舌侧外形修整成向舌侧敞开的弧形,唇、颊面对接处呈线形接触。片切区的间隙宽度在0.3~0.5 mm之间为宜〔3〕,然后按常规法包埋铸造形成金-瓷修复的金属基底。1.2 瓷构筑  按常规金-瓷修复瓷构筑工序处理金属支架表面并分别用瓷构筑形成桥两部分的外形和颜色,注意防止瓷进入预留的焊接区金属表面而影响焊接。修整好外形与颜色后分别在工作模型上试合桥的就位情况并检查桥固位体的适合性(图1、2)。在咬合架上调整咬合后,雕刻桥表面的细微解剖结构并上釉。用钨钢磨头将焊接区金属表面氧化膜磨除,以形成新鲜的金属表面,患者第二次复诊时转移咬合关系并焊接。1.3 口内咬合关系的转移1.3.1 口内试合 完成的桥体在患者口内就位,并修改调整细小不合适之处。为防止桥体与固位体相互关系的改变,在试合时可用海藻酸钠印模料衬垫固位体的组织面,并在印模料结固前戴入基牙上,在稳定状态下让其凝固,然后去除固位体颈部溢出之多余印模材。1.3.2 咬合关系的转移 用扁钢丝弯制出与桥体弧形一致的钢丝弓,用快速自凝塑料(G-C、Tokyo、Japan)将扁钢丝弓固定在桥体上。固定时一定要跨过焊接缝隙,将分开的桥体连接起来,待自凝塑料结固后将桥体从口内整体转移至口外(图3)。

  • "2×4"固定矫治技术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中的应用

    作者:许雪静

    "2×4"矫治技术中,"2"是指一个牙弓中需做两个磨牙带环,"4"是指一个牙弓中需给 4个切牙粘贴托槽,"2×4"矫治技术是"细丝"与"轻力"原则在方丝弓矫治器中充分的体现〔1〕。在替牙期,由于恒牙根发育尚不完全,矫治时更需要较轻的力,作者应用"2×4"矫治技术矫治了8例替牙期前牙反牙 合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历资料  8例前牙反牙 合患者均为牙性反牙 合,男3例,女5例,年龄7.3~9岁,临床表现为面型基本正常,磨牙轻度近中关系,下颌前牙可退至对刃牙 合,上下颌形态正常。X线头影测量显示:SNA角、SNB角 ANB角基本正常,上切牙内倾,下切牙正常或唇倾。1.2 矫治方法  上下颌第一恒磨牙上带环,上、下颌4个前牙贴托槽,钛丝平整后,用0.47 mm澳丝在**近中弯制Ω曲及倾弯,在**远中弯制小圆圈,在Ω曲和小圆圈上挂橡皮圈做Ⅲ类牵引,直至反牙 合解除,反覆牙 合大于3 mm者可配合后牙牙 合垫。本课题系青海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 结 果  8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反牙 合解除时间长3个月,短半个月,所有牙矫治后无异常松动,前牙覆牙 合正常、X线头影侧量显示:SNA、SNB、ANB及上磨牙-SN(mm)矫治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 0.05 ),上前牙唇倾度Ul-SN增加5.7°(P<0.01)下前牙唇倾度L1-MP减小3.6°(P<0.05) 。3 讨 论3.1 "2×4"矫治技术适合治疗混合牙列期牙性反牙 合患者,尤其对下切牙唇倾的患者更为合适,因此在治疗前牙反牙 合之前,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选择正确的矫治方法。3.2 本组病例Ⅲ类牵引的橡皮圈不挂在磨牙带环上,而是挂在**之前的Ω曲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唇倾上前牙,还可避免磨牙伸长引起开牙 合而弓丝末端后倾弯也有压低后牙、唇倾上前牙的作用。从结果可以看出,本组病例治疗前后磨牙无伸长。3.3 固定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 合,对于反覆牙 合小于3 mm的病例,利用"牙 合跳跃"即可解除反牙 合,对于反覆牙 合大于3 mm的病例,通常要配合后牙牙 合垫抬高咬合,解除反锁结关系〔2〕。本组病例中有2例反覆牙 合5 mm,用后牙牙 合垫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用后牙牙 合垫抬高咬合,以刚好解除前牙反锁结关系为宜,距离过大,有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的异常反应。

  • 根管内注射碘甘油治疗砷性根尖周炎

    作者:黄子安

    在口腔科门诊中,患牙封砷性失活剂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复诊,砷性失活剂封入时间过长,引发砷性根尖周炎的病例常见。笔者近6年来采用20%碘甘油从根管内注入根尖周组织,治疗砷性根尖周炎15例,效果较常规单纯用碘甘油棉捻根管换药理想,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立即除去失活剂,摘除牙髓并扩通根管,冲洗、干燥根管。然后在局麻下,将已抽好20 g/L碘甘油0.5 ml的注射器针,顺根管插入至近根尖孔的狭窄处,慢慢推注,使碘甘油缓慢浸入根尖周被砷破坏的组织中。注入量可视加压注射的阻力而定,一般注射15~30 s钟即可。然后取出注射器,在根管内封入30 g/L碘甘油棉捻,嘱3 d后复诊。经1~2次碘甘油棉捻根管换药无叩痛,即可根管充填。2 注意事项2.1 注射碘甘油前,一定先要扩通根管。2.2 此法要在局麻下进行,以免注射碘甘油时和注射后产生剧痛。2.3 注入碘甘油后,还要在根管内封入碘甘油棉捻。一可防止注射到根尖周的药液回浸入根管,二可使棉捻上的碘甘油少量浸出根尖周组织,增加疗效。3 治疗效果  近6年来追踪观察15例砷性根尖周炎患者中,有13例用上述方法治疗效果良好,追踪观察皆无异常。另2例因根管细而弯曲未能扩通,用上述方法注射2次均未奏效。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8岁。**2因急性牙髓炎在其它医院开髓,封入亚砷酸失活剂,8 d后感觉疼痛才复诊取出失活剂。已引起砷性根尖周炎。经过上述方法治疗,无叩痛后,行根管充填。追踪观察5年多,一切良好。

  • 高原地区制作金瓷修复体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迎春

    全自动真空烤瓷炉的工作状态,可能与海拔高度有关,金瓷修复体的烧结效果因烧结条件不同而变化。西宁地区海拔高度平均为2 275 m,本文制作金瓷修复体的真空度及除气、预氧化温度与平原地区相比有较大改变。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门诊患者149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60例,年龄小12岁,大57岁,所修复牙大多数为上前牙,其中**1**1 94个,**2**2 39个。1.2 材料及设备  Sun Fire 45烤瓷炉(美国Ney公司);天津产DGE-Ⅱ高频铸造机和PST-Ⅱ喷砂机;上海产超声波清洗器;日本产烤瓷粉以及拜耳-上海齿科公司产Ni-Cr烤瓷合金。1.3 方法1.3.1 调试烤瓷炉 在烤瓷炉密封圈周围、真空泵接头处及软管上涂沫少量肥皂水,真空泵开始运转后观察有无气泡产生,排除烤瓷炉漏气的可能,输入烤瓷炉预先装置真空度值(85.1 kPa),观察烤瓷炉运转情况,然后检查烤瓷炉屏幕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是否一致。1.3.2 确定除气、预氧化程序数值 输入除气、预氧化高温度分别为980 ℃、1 010 ℃、1 020 ℃、1 030 ℃,维持时间分别为5 min、5 min、7 min、9 min,升温速率分别为75 ℃/min、80 ℃/min、90 ℃/min、100 ℃/min,低温度均为650 ℃ 4组程序,每组各烧烤20件金属冠(厚度0.3 mm),大体观察其表面氧化膜形成的厚度、颜色、筛选出理想的程序数值。1.3.3 确定烤瓷烧结条件 选用本文确定的除气、预氧化程序,但其他条件不同的4组烧结程序,各制作20件金瓷试件(均选用EX-3A2色烤瓷粉),将各组试件混合,并用双盲法分别请10位口腔科医师和30位非专业人员在自然光线下,参照比色板中A2色,对试件作出评判,分析结果并确定出本文的烧结条件。2 结 果2.1 输入真空度640 mm,2 min后烤瓷炉屏幕显“ERRI*VACU”,且程序进入冷却方式,致使烧结不能继续,排除烤瓷炉系统漏气的可能性后则为无效运转,应用ρ=P/Rt〔1〕计算,并结合实际确定的真空度67.8 kPa mm,烤瓷炉运转正常,屏幕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相差±1°2.2 4组不同的除气、预氧化程序中,按合金厂家提供的程序经烧烤后大体观察,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菲薄、灰黑色的氧化膜,修复体在打磨时即发生脱瓷现象。低温度650 ℃,高温度1 020℃,升温速率90 ℃/min,维持时间7 min,这一程序烧烤后大体观察,合金表面形成一薄层,黑色的理想氧化膜,用于临床制作214件金瓷修复体,未有脱瓷现象。2.3 根据两组观察者的评判结果,确定出佳烧烤条件,用于临床制作214件金瓷修复体,5 年追综观察结果:修复体无变色及染色,切端及咬合面无磨损,色泽、形态基本协调者为191件(88.9%),切角崩瓷4例,修复体完好率93.5%,临床患者满意度90%。

  •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芒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发育异常,可出现于上颌前牙区、下颌前磨牙区和上磨牙区,其中尤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常见。本文对我院口腔科1991~1996年诊治的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病例中选择出合适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如何正确处理等问题。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  ①上颌前牙区出现多生牙;②上颌前牙区无外伤史;③上颌前牙区无拔牙史;④民族皆为汉族。共选择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者172人,有多生牙176个,其中4名患者有两个多生牙。1.2 检查方法  ①常规临床检查,包括检查多生牙的形态或前牙区有无粘膜隆起,多生牙的位置、数目以及是否出现错牙 合畸形;②所有病例均摄X线牙片,以明确诊断多生牙及多生牙所处位置,必要时加拍定位片或上颌前牙侧位片。1.3 年龄及性别  患者年龄2~35岁。各年龄组均有分布,并无规律。172名患者中男性为103名,女性为69名,男女之比为1.5∶1。1.4 病因  ①多生牙与遗传的关系:172名患者中有遗传因素的为5人,其中1级亲属3例(父母),2级亲属1例(祖母),3级亲属1例(叔叔);②多生牙与唇腭裂的关系:172名患者中有3例患者有唇裂伴牙槽裂,2例患者有腭裂。1.5 位置  以多生牙牙长轴中心点为标准,结合牙片确定其所处位置,位于**1**1范围内的有159个牙,位于**23范围内的有8个牙,位于32**范围内的有9个牙。1.6 分类  按多生牙与前牙牙弓的位置关系可分为①牙弓位71个占40.3%;②牙弓唇侧位26个占14.8%;③牙弓腭侧位75个占42.6%;④牙弓唇侧及腭侧位4个占2.3%;按多生牙在骨内的深度及与粘膜的位置关系可分为①萌出型,104个占59.1%;②粘膜下型,47个占26.7%;③完全骨埋伏型,25个占14.2%。1.7 并发症  前牙拥挤68例,邻牙错位萌出51例,牙间隙及拔牙后牙间隙76例,邻牙萌出迟缓或阻生13例,邻牙异位萌出2例,含牙囊肿3例,邻牙牙根吸收4例。1.8 治疗措施  172名患者中有151名患者拔除多生牙。由于大多数患者出现错牙 合畸形,有107例患者进行正畸治疗。

  • 口腔局部麻醉的无痛注射方法

    作者:黄富国;李新军;胡晓光;何格霞

    行口腔传导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因注射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常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注射方法进行局麻,经临床观察,效果非常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口腔科120例欲行拔牙术或行小手术或因修复需要磨冠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10~72岁,平均年龄为29.50岁。所有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具有清楚判断痛觉的能力。试验组60名(男29名、女31名)采用新法注射,对照组60名(男29名、女31名)采用传统方法注射。1.2 麻醉药物和器械  麻醉药物为20 g/L利多卡因。注射器为普通的一次性5 ml注射器,注射针头为一次性5号针头(5 cm长、传导阻滞用)和皮试针头(局部浸润用)。1.3 注射方法  试验组:进针部位、方向与传统注射方法相同。注射时针尖斜面贴粘膜,滴一滴药液于粘膜上表麻,然后将针尖快速刺入粘膜下,以0.05 ml/s的速度边缓慢推药边旋转进针,传导阻滞麻醉10~15 s针尖抵达骨面,回抽无血后再以0.2~0.3 ml/min的速度慢速推药;局部浸润麻醉3~5 s针尖抵达骨面,针尖再后退0.5~1 mm,推药速度同传导阻滞麻醉。后快速拔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注射。1.4 评价标准1.4.1 患者对注射时痛觉的评价。采用标尺法:即将痛分为0~10整数段标尺,根据受试者主观感觉在标尺上打分。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7为中度疼痛,8~10为重度疼痛。1.4.2 用机械刺激和冷热试验来判断。将麻效分为有效和失败。1.5 其它  观察患者注射时的面部表情、对注射时间的耐受程度以及注射并发症等。2 结 果  仅对照组有1例患者麻醉失败外,茯余均有效。试验组与对照组麻药起效时间相同。试验组未发现注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注射时间。患者对注射时痛觉的评价见表1。患者注射时面部表情见表2。表1显示试验组无痛率为76.67%,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双颌多用弓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

    作者:安中平;兰泽栋;范钦翔;丁寅

    替牙期前牙反牙 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 合畸形,由于下前牙的锁结作用,妨碍了上颌牙弓矢状方向的发育,使得上颌发育受限,反过来上颌向前发育又反使下颌过度前伸生长。这类错牙 合畸形若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症状只能越来越严重。严重者可发展为骨性错牙 合畸形,故其早期矫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生理意义。    目前多用弓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它可以在三维方向上控制切牙的移动,其在打开咬合、压低及内收牙齿等方面的应用正为广大正畸医师所重视。有报道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 合方面应用多用弓〔1~3〕,且主要应用在上颌牙列。但在反覆牙 合深反覆盖浅的病例,由于上切牙上无法粘贴托槽,若矫治先从上颌着手则需先要抬高咬合,而替牙期反牙 合又常见是下切牙伸长,直立舌倾以及齿槽突的增高,故本文对这类病例治疗先从下颌着手。现就治疗的适应证、弓丝弯制与使用方法、疗效分析及注意事项做如下叙述。1 适应证   本方法适用于替牙期前牙牙性反牙 合,尤其是反覆牙 合深、反覆盖浅、下颌Spee曲度过大、下切牙过高位且牙槽突发育明显过度患者。2 弓丝的弯制及使用方法    首先在下颌两个磨牙粘固带环,下切牙上粘贴方丝托槽。如果下切牙排列不整齐可用局部弓丝将其排列整齐。多用弓技术即是用两个磨牙做支抗通过多用弓将矫治力施加于下颌切牙以控制其三维方向上的移动。取一根0.46 mm×0.64 mm(0.018 in×0.025 in)的不锈钢丝弯制多用弓:(1)切牙段弧形弯制,在弓丝的中间用方丝弓成形器将其弯成前牙段弧形,调整弧形段弓丝使其正好就位于下切牙托槽槽沟之中,并在侧切牙远中的弓丝上做标记;(2)前部下降段,在标记处将弓丝龈向弯曲,一般下降段长约3~5 mm,应确保双侧下降段位于同一位置,高度一致,然后将弓丝向远中弯制成下降段之水平部,两侧水平部应位于同一平面;(3)后部上升段,此弯曲常置于第一磨牙颊侧管近中,高度与前部下降段一致,然后再将其向远中弯曲并可伸入颊侧管。这时取下弓丝将其置于平板上从牙 合面观多用弓是对称的,从正面或侧面观察是平整的。    根据错牙 合畸形具体情况及使用目的不同,方丝弯制可做如下改变:(1)如果牙弓过长则将方丝后部上升段弯曲略向近中移动少许,其弯曲部近移距离恰好与牙弓长度缩短的距离相等;(2)如果切牙过于唇舌向倾斜则可在切牙段的方丝上加上适当转距;(3)如果需要压低下前牙则在上升段远中部将方丝弯成与弓丝平面成30°~45°角;(4)如果需唇展或内收前牙则可在方丝下降部与水平部之间的交界处打一小圈,同时根据需要,上升段可紧靠或远离颊面管近中(图1)。

  • 正常人上下翼外肌在ICP紧咬及不同张口度时的肌电研究

    作者:李明勇;王美青

    翼外肌与颞颌关节的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上下翼外肌的生理功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上下翼外肌在开口运动中分别拉盘、髁向前,均为张口肌,另一种认为下翼外肌参与开口运动,上翼外肌参与闭口运动,二者是具有不同作用的两块肌肉。那么上下翼外肌功能关系究竟为何?本文检测了13例健康青年男性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紧咬及不同张口度时上下翼外肌的肌电活动情况,旨在进一步探讨上下翼外肌在不同功能运动中的肌电变化规律,以期深入了解其功能特征。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对象  本校口腔系学员13名,男性,平均年龄22岁(21~23岁),正常牙 合型,无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1.2 针电极置入方法与记录方式  常规清毒皮肤后,取用50 g/L杜美芬液浸泡30 min以上的单极同心针电极,口外法插入受试者左侧上下翼外肌内〔1〕,并联接JD-2型双道肌电图仪,零电极接于受试者右手腕部。插针完成后,嘱受试者休息1 min后,记录以下动作的肌电活动:①ICP紧咬;②小张口(约10 mm);③尽量大张口(因针电极限制张口,仅达25 mm左右,故以下称中度张口)。采样频宽50~2 000 Hz,增益0.05~0.5 mV/cm。用135胶片连续动态照像,记录速度20 mm/s。上述操作均在屏蔽室中完成。1.3 测量方法  采用放大读片机读片,用分规、游标卡尺测量上下翼外肌肌电幅值(测量精度0.1 mV)。每个动作测量其重复性好的大峰值电位3次,以其算术均数为该动作的峰值电位,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2 结 果    上下翼外肌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时的肌电检测结果见表1、图1。  上翼外肌电位小张口时较ICP紧咬时低,而中度张口时又较小张口时明显升高。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下头电位在ICP紧咬、小张口、中度张口过程中呈递增趋势。紧咬与小张口、小张口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紧咬与中度张口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坚固内固定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玉学;郭俊梅;王国庆;王志刚

    颌面骨折常常导致患者咬合关系错乱,而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则是治疗颌面骨折成功的重要标志。我院于1996-10~1999-10应用钛板、钛钉行颌面骨折坚固内固定216例,除7例咬合关系差及4例咬合关系改变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咬合关系,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颌面骨折共216例,男性192例,女性24例。6岁以下5例,7~17岁16例,18~60岁193例,60岁以上者2例。1.2 骨折部位  下颌骨折147例,上颌骨折38例,颧骨、颧弓骨折6例,下颌骨合并上颌骨骨折12例,下颌骨合并颧骨、颧弓骨折4例,上颌骨合并颧骨、颧弓骨折6例,同时有上下颌、颧骨、颧弓骨折者3例。1.3 骨折分类  新鲜骨折188例,陈旧性骨折28例;单发性骨折145例,多发性骨折71例。1.4 固定材料  钛板、钛钉为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口腔颅颌面外科专用的坚固内固定钛板系列。1.5 治疗方法  颧骨、颧弓骨折多采用冠状瓣、眉弓中外1/3处切口、眶下缘切口,上颌骨折采用近前庭沟口腔粘膜切口,下颌角、下颌骨正中联合旁骨折口内粘膜切口,髁状突颈及下颌体骨折采用颌后及下颌缘下2 cm皮肤切口,显露骨折断端,解剖复位,确定咬合关系,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1.6 治疗结果  本组216例患者术后10 d查咬合关系,差者7例,为局部后牙开牙 合3例、反牙 合1例、切牙 合1例、前牙深覆牙 合2例,经调牙 合及配合正畸治疗,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咬合关系好者209例(包括2例无牙牙 合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162例,咬合关系良好,无改变者158例,咬合关系改变者4例(局部后牙覆盖者2例,反牙 合者1例,开牙 合者1例),经调牙 合,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2 讨 论2.1 上颌骨骨折  对于一侧或双侧上颌骨骨折,若要获得满意的咬合关系,术中须将上颌骨骨折块充分复位,以下颌牙列确定上颌牙列位置,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后,以牙弓夹板、钢丝行上下颌颌间结扎,在此满意的咬合关系下,以钛板钛钉行上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一般不需颌间牵引即可获得满意的咬合关系。

  • 采用基底冠熔模转移法以提高烤瓷长桥的适合性

    作者:韩薇;朱力;徐富

    烤瓷长桥因其金属桥架可以提高固定桥的机械强度,瓷的色泽近似天然牙,美观,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且其玻璃基质所具有的半透明性赋予瓷修复体整体生动、美观、真实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因而在修复临床的设计中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技工在制作烤瓷长桥金属基底冠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整铸法,而仅有个别单位开展焊接法。这两种方法前者多个基牙的长桥铸造出来的铸件易发生形变,后者在临床及技工室的操作均很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我科自1998年来使用基底冠熔模转移法铸造烤瓷长桥68例,临床试戴基底冠就位顺利,冠边缘适合性良好,铸件变形率明显降低,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现报告如下。1 操作方法1.1 牙体预备  预备同烤瓷全冠的基牙预备,特别注意使各基牙之间有共同就位道。注意各基牙完全消除倒凹,使基牙各面平滑,无锐角锐缘,邻面轴壁切向聚合2°~5°,使基牙磨除足够的间隙并有良好的固位形。1.2 制取印模,灌注工作模型。  为使印模清晰准确,取模前用含收缩剂的牙线压迫龈缘5 min,吹干后先用手指沾取少量调拌好的硅橡胶或优质印模材料涂抹于基牙各面,特别是牙龈处,用合适的托盘将整个牙列模型完整地取下。取模后应仔细检查模型是否清晰完整,避免基牙各面出现微小气泡,影响准确性。尤其要检查肩台处印模的完整、清晰,合适后用超硬石膏灌注工作模型。1.3 在工作模型上制作可卸代型  模型石膏结固后,使用模型修整器将工作模型底面磨平,基底部分高度保留5~7 mm。用裂钻在患牙和需固定的部分底部钻孔,并在模型底面做“+”字辅助沟槽,为使与将来底座材料连结牢固。502胶粘固代型钉,在工作模型底面涂分离剂,后将模型压入已调拌好石膏的模型底座中。待石膏结固后,用模型修整器修整模型边缘,用代型锯沿牙 合龈方向锯开,形成可卸代型。1.4 硅橡胶复制耐火材料模型  我科使用丹特伦公司生产的复制模型专用硅橡胶材料,采用丹特伦(Denten Rum)冠桥用包埋料复制耐火材料模型。复制时按照厂家规定的粉液比,真空搅拌机调拌。在模型振荡器上由印模高点处灌注。保证灌注出的模型表面致密光洁。在空气中放置1 h,脱离印模。注意脱模时勿损伤模型。1.5 在可卸代型上制作熔模  熔模制作前为防止蜡与代型粘连,代型表面涂一薄层分离剂。蜡型的内面及颈缘不得出现皱纹,尤其冠边缘处蜡型不能超出颈缘。熔模做好后按就位道相反方向小心取下检查厚薄,就位后检查完整性和密合性。应使熔模与预备后的患牙完全密合,边缘完整无缺,表面光滑。各基牙的熔模是独立的,不形成整体。

  • 用全牙弓软塑胶*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研究

    作者:李忠南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求一种简便、有效、无损伤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治疗方法。2年来我科采用了全牙弓软塑胶牙 合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09月~1999-08月在我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62例。男性24例,女性38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2岁。发病时间1周~3年。其中关节一侧受累者56例,双侧受累者6例。诊断标准、症状分类按张震康-马绪臣分类法:功能紊乱37例,结构紊乱23例,器质性破坏2例。发病因素:咬合异常包括前牙深覆牙 合,覆盖,后牙缺失,咬合过紧,安氏Ⅰ类、Ⅱ类错牙 合,偏侧咀嚼,夜磨牙,颌面部外伤,神经衰弱等。1.2 治疗方法  对62例患者均详细采集病史(既往有无关节弹响史、颜面外伤史、不良习惯等)。  初诊时检查项目:面形、疼痛、弹响、开口型、开口度、双侧颞下颌关节区触诊、咬合关系及异常接触部位。常规摄双侧颞下颌关节定位许勒位X线片、关节造影片、下颌曲面断层片进行关节间隙测量,观察关节盘移位及穿孔情况、髁状突形态及骨质的变化,取全口牙石膏模型转移牙 合架分析。  结合病史、临床检查、X线检查、石膏模型分析进行诊断和分类。确诊者制作全牙弓软塑胶牙 合垫,戴于上颌。每1~2周复诊一次,少量调磨,大约在3~6个月时调整至塑胶变薄、穿孔,一个疗程结束。如工作和职业许可,可将配戴时间尽量延长,除进食、清洁口腔、体育运动外均可终日配戴。如仅在夜间使用软塑胶牙 合垫,疗程延长1倍。对关节盘移位病例还需结合关节运动疗法进行关节盘复位治疗,在一个疗程结束时应进行病因治疗。

  • 成人前牙排列不齐的烤瓷冠美容修复

    作者:黄华

    个别前牙错位、牙间隙致使牙排列不齐,牙列拥挤影响美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以正畸治疗为首选,但成人因错过矫治器矫正的良好时机,增加了矫治难度。故临床上,部分患者为了美观,要求采用修复治疗方法来解决前牙排列不齐的问题。作者自1998年起,采用烤瓷冠修复的方法,矫治成人前牙排列不齐,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26例患者(男2例、女24例),年龄22~43岁。个别牙错位8例,前牙散在间隙3例,轻、中度牙列拥挤15例。前牙间隙、牙列拥挤患者,后牙牙 合关系为中性或轻度近、远中关系,覆牙 合2~8 mm、超覆牙 合比值(1±0.2) mm,所有患者颌骨发育正常,面中部无凹陷,张口不受限、不偏斜,颞颌关节无疼痛及弹响。1.2 方法  常规检查后,制取上、下牙列石膏模型,评估牙体切割量,设计治疗方案。摄X线牙片,观察根管、根尖情况。1.2.1 牙体预备 对唇侧错位者,其牙体组织切割量唇侧为烤瓷冠厚度(1.5 mm)加内收程度;舌侧为金属厚度(0.5 mm)。唇侧错位越重,牙体组织切割量越多,保留活髓及牙冠的机会就越少。根据牙齿错位的程度,决定变异桩的采用及向舌侧弯曲的程度,采用全冠或核桩冠修复,使牙排列整齐。  对舌侧错位者,基牙按常规进行预备,错位轻者可将金属基底冠唇侧加厚;错位较重的可截冠,根充后制作变异桩,采用核桩冠的方法,使牙排列整齐。  对转位者,应满足唇、舌侧有足够的修复空间;牙体组织切割过多致牙髓暴露时,根充后植入根管桩,行全冠或核桩冠修复。  牙体预备时,颈部唇侧作90°肩台,位于龈下0.5 mm;颈部舌侧作90°或135°肩台,位于龈平齐或龈上。采用瓷边缘或金瓷边缘技术,制作烤瓷全冠。1.2.2 牙排列实验 将上下颌石膏牙模型对准咬合,在模型底座上划出上下牙弓**间正常中线位置(正中矢状面)及上下磨牙咬合线。将预计修复的牙,从颈缘上1 mm处完全去除,以红蜡恢复牙齿外形及排列。  对个别牙错位(包括转位),邻牙邻面适当减径,使全冠排入正常牙列位置;错位较重,邻牙或切牙进行牙体预备,全冠修复;错位严重位于牙弓外的牙,可拔除行固定桥修复,使牙排列整齐。  对牙列拥挤,修复所涉及的牙均进行牙体预备,全冠修复;错位严重位于牙弓外的牙,拔除行固定桥修复,使牙排列整齐。  个别牙错位、牙列拥挤修复治疗中,对唇向低位牙的全冠修复,可在其颈部饰以龈色。  对前牙间隙散在者,牙体预备,金瓷冠恢复外形,消除间隙;侧切牙缺失造成间隙(中切牙位置正常),以尖牙为基牙恢复侧切牙,两牙间相应于龈乳头处饰以龈色。2 疗效观察  本组病例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均感满意。未出现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用接触式色差仪测量比色片颜色的重复性研究

    作者:甘云娜;王忠义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修复学,尤其是美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目测比色法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光学电子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牙齿颜色的仪器测量成为可能。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MINOLTA CS-321型色差仪用于牙齿样品颜色测量的重要性,检测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1 材料和方法1.1 测色仪器 日产MINOLTA CS-321便携式色差仪。可接触式探头,直径3 mm 。混合室内的脉冲弧灯提供漫射、均匀的D65光源照明,照明/观察角度:45°/0°。1.2 试验对象 VITA标准比色板和自制的金瓷比色板[1]1.3 方法 ①对VITA标准比色板和自制金瓷比色板的比色片的中1/3进行测量,每个比色片测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前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1周后重复试验。②自制牙龈比色板:用蜡片制作带有比色片插槽的牙龈比色板模型,边缘包绕比色片颈1/3。常规包埋、充填塑料、出盒、磨光。③将VITA标准比色板的比色片插入牙龈比色板前后,对比色片中1/3进行测量,每个比色片测3次,取平均值。每次测量前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用SPLM软件进行t检验。1.4 测色系统 CIE-1976-L*a*b*测色系统2 结 果  P1为ΔE1、ΔE2、ΔE3与人眼的小分辨率1.5NBS的比较结果;P2为ΔE1、ΔE2、ΔE3与ΔE1的对比结果  ΔE1、ΔE2、分别为1周前后对VITA标准比色板和自制金瓷比色板测量的色差。对VITA 比色板的两次测色,16个比色片的ΔE均小于1.5NBS,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自制金瓷比色板的两次测色,16个比色片中有4个比色片的ΔE大于1.5NBS,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ΔE1和ΔE2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P>0.05)。  ΔE3为插入牙龈比色板前后VITA标准比色板的色差,与ΔE1无显著差别(P>0.05)。

  • 梅-罗综合征(附2例报告)

    作者:李瑞平;吴建新

    梅-罗综合征(Melkerson-Rosethal Syndrome)又名肉芽肿性唇炎综合征,表现为唇肿、面瘫、舌裂三联征。先由瑞士医师Melkersson(1928年)和德国医师Rosenthal(1930年)报告,并由此被命名。此病例临床较为少见,我科曾诊治两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男性,22岁。因上唇肿胀18月,右侧口角歪斜1月就诊。18月前因感冒、发热,上唇肿胀发痒,呈进行性加剧,经当地医生治疗,症状减轻。但上唇肿胀反复发作。8个月时因感冒,发生左侧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面肌间歇性抽搐,经治疗,2月后面瘫基本恢复。但遗有上唇肿胀。1月前因感冒突发右侧口角歪斜,上唇肿胀加剧,舌灼热感伴刺激痛。检查: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气功能障碍,可见间歇性面肌抽搐;眼睑闭合不全,睑裂约1.5 mm,球结膜充血伴溢泪;额纹消失且不能皱眉。无左侧面瘫征。上唇弥漫性肿,以右侧为著,表面光滑呈红色,唇周皮肤淡红色,触之柔韧感,无指凹性水肿。舌背可见纵行的沟状裂缝,深浅、长短不一,近舌侧缘处明显;并可见散在椭圆形的丝状乳头剥脱区,边缘呈黄白色隆起。血、尿常规,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及抗核抗体均在正常范围。临床诊断:梅-罗综合征。治疗:肌注维生素B1、B12,加兰他敏;口服维生素C及地巴唑;右侧面部行肌电刺激疗法;强的松龙混悬液加10 g/L利多卡因分点注射于上唇肿胀处,每周一次。2月后上唇红肿轻度消退,右侧面瘫症状有所改善。6月后随访观察,仍在治疗中。  病例2,女性,20岁,工人。主诉上唇反复肿胀2年。口角歪斜3周就诊。2年前,上唇,曾肿胀一次,经当地治疗肿胀逐渐消退,但未能痊愈,平均2月左右无诱因地加剧一次。3周前因上感突发左侧口角歪斜,头晕头痛,当地以面瘫予以治疗,效果不明显。检查:症状基本同例1。IgG、IgA、IgM值均低于正常水平。病理检查:上唇鳞状上皮增生,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大量肉芽肿形成,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临床诊断:梅-罗综合征。经治疗3月后,左侧面瘫基本恢复。但是,除右侧颊部软组织消退外,上唇肿胀消退不明显。2 讨 论  梅-罗综合征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本组病例无家族遗传史,但均有感冒病史,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有人认为与免疫有关,本组一例患者三种免疫球蛋白值均低于正常,说明免疫功能减退或存有某些缺陷可能为本病病因之一,因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易患病毒感染。本病多发于青春期后,男性稍多于女性。具有唇肿、面瘫、裂纹舌三大症状者为完全型,本文两例均为完全型。本病面瘫属周围性。面瘫与唇肿多为同侧,但本文一例患者发生在对侧,另一例于左侧面瘫10月后又发生右侧面瘫伴面肌抽搐较为少见。此外,患者可有头痛头晕,嗅觉异常及耳呜,舌下、舌咽神经麻痹的症状。  本病目前缺乏满意疗法。首先应去除可能的发病诱因或病灶;口服或局部应用皮质激素,但停药后常有复发;X线照射或激光治疗可抑制反复发作,但很难恢复唇的正常形态。对久治不愈、唇部较硬且外形肥大者,可行整形手术。裂纹舌无痛时不需治疗,应保持口腔清洁。舌正中裂沟较深且伴疼痛者,可行手术切除对位缝合术。面瘫可在1~3月内恢复,6月后药物治疗很少有效,但1~2年内仍有自行恢复的可能。永久性面瘫可行手术治疗。

  • 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例

    作者:樊成涛;段银钟

    患者,男性,16 岁,因恒牙萌出迟缓于1994-7-14 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 岁时父母发现其囱门未闭,锁骨发育不良。患者父母及家族中未发现类似情况。检查:身体发育正常,颅顶有4 cm×6 cm 骨缺损区,额骨正中凹陷至颅顶,颅顶平坦,前额突出,双侧内眦间距较宽(4.5 cm),双侧肩峰间宽31 cm,面中部轻度凹陷,下面部发育不良,牙列式(7654|24567  )/(6432|12Ⅲ4Ⅴ67),牙齿较正常偏小,7远中颊尖暴露,牙列中存在散在间隙,(6|6)/(6|6)Ⅲ类咬合关系,前牙及(6|)/(6|)反*。**** 图1 全颌曲面断层片,示多个未萌出多生牙  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恒牙牙根短细,6+4间存在8 个未萌多生牙,6+4间存在3 个未萌出多生牙(图1)。头颅后前位X 片示颅顶部骨板缺损,骨缝开放,有缝间骨形成。胸部X 片示锁骨外侧肩峰段先天性缺失,仅胸骨段有一部分钙化,肋骨及椎骨无明显异常(图2)。X 线头影测量:SNA 75.5°,SNB 78.5°,ANB-2.5°,提示上颌骨发育不良,下颌骨发育正常,CT 扫描示:前面部骨板未闭,呈约4~5 mm2 大小缺损,蝶鞍部骨质结构正常,垂体窝不大。****图2 胸部区线片,示锁骨发育不良  颅锁骨发育不全征(Scheuthaurer 综合征) 主要特征为:①颅前囱不闭或晚闭,骨缝开放,有缝间骨存在,颅顶平坦,前额及枕骨突出;②锁骨完全或部分缺失,双肩可做不同程度的并拢;③其他骨如脊柱、骨盆等亦被侵犯,并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身体发育障碍;④上颌骨发育不良,下颌骨发育大多正常,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延迟,颌骨内有未萌出的多生牙和阻生牙。本病的病因为生命早期影响到初级钙化中心的骨化障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性,也可自发产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及X线分析,本病可诊断为颅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该患者家族中未发现有类似病例,考虑为非遗传性。Proffit[1]认为在确定的颅锁骨发育不全征中,可出现广泛性继替恒牙萌出障碍,相比之下,乳牙萌出正常,第一恒磨牙也正常萌出。形成牙板的延伸、萌出困难的主要问题是覆盖于继替恒牙上的骨质吸收不足,去除作为障碍物的覆盖骨质,恒牙即可萌出。  该患者的治疗计划为:①上颌前牙区部分牙槽骨凿除修整;②拔除乳牙及多生牙;③术前正畸,主要为(321|13)/( 51|35)导萌,排齐整平牙列;④上颌骨正颌外科手术纠正颌骨不调。目前患者牙列基本排齐,准备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

  • 根尖炎引起鼻腔窦道1例

    作者:黄玉婷

    慢性根尖炎引起皮肤窦道在临床上经常见到,但引起鼻腔内窦道极为罕见,我科曾遇1例报告如下:  患者徐某,男,37岁。3年前不明原因发现右鼻腔长一肿物,曾在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病情好转,但肿物反复发作,曾两次切除,均未完全治愈。于2000-03-02来我科求治。  检查:右鼻前庭有一肿物大小约0.5 cm×0.5 cm×0.4 cm,暗红色,边界清,中等硬度,压之出脓血疼痛,**1近中切角缺失,叩痛(±),X片示:**1根尖周围阴影,即行**1开髓扩根管,体积分数为30%H2O2和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有冲洗液从右鼻腔肿物口溢出,即诊断为**1根尖炎伴鼻腔窦道。  常规**1根管消毒封药1周,复诊时鼻腔肿物明显变小,行**1根管冲填术,1周后鼻腔肿物消失。随访4个月未见肿物复发。

  •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

    作者:王勤涛;吴织芬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periodontal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是当今新和先进的牙周手术治疗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概念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不但持续发展和更新,而且已经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采用,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以下从理论到应用各方面做一介绍:1 GTR技术的基本原理  目前,常用的各种牙周治疗技术和手段的效果大多是牙周再附着(re-attachment),很难达到理想的牙周新附着(new-attachment),这是因为从牙周组织的结构特点、组成成分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分析,牙周组织损伤破坏后的修复细胞来源有4种,即上皮细胞、牙龈结缔组织细胞、牙槽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离体基础研究和在体动物实验结果已经表明,哪种细胞先附着在牙根面上对组织修复的预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上皮细胞先附着于根面则形成结合上皮愈合,并非生理性修复;如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先附着于根面则易导致牙根吸收或根骨粘连;如牙槽骨细胞先附着于根面也易导致根骨粘连;只有牙周膜来源的细胞先附着于根面才能形成理想的生理性修复,即有新生牙周膜穿通(Sharpey)纤维连接于新生的牙槽骨和牙根之间,这是因为在牙周膜中包含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它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和新生出功能性牙周软、硬组织成分〔1〕。因此,如何保证由牙周膜细胞优先占据根面成为牙周再生治疗的关键和研究热点。80年代初Nyman〔2〕及Gottlow〔3〕等人提出了引导性组织再生的概念,即用一种屏障膜性材料放置于牙根和牙龈组织瓣之间,以达到物理性阻挡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与牙根先接触,保证由根方残余的牙周膜组织来源细胞和牙槽骨细胞优先占据根面并在其上生长和向冠方爬行。组织学、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这种技术能达到较理想的牙周新附着。2 GTR生物膜材料的类型  从总体上分,GTR生物膜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可吸收性生物膜,由聚四氟乙烯加工而成,结构特点为由上下二部分组成,上部的领圈含有微孔,既可允许结缔组织纤维穿过有利生物膜的固位,更重要的是能阻止结合上皮的根向迁移;下部的围裙是密闭型的,能完全阻止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相接触;其优点是性能稳定,可根据病情灵活选择放置时间。近来又有新型的钛加强膜应用,能更好地抵抗和支撑牙龈组织,保证膜下再生空间的维持。缺点是需二次手术取出膜材料,增加患者痛苦和费用。另一大类是可吸收性生物膜,包括天然的胶原膜和人工高分子聚合物膜(包括常用的聚乳酸膜、聚羟基乙酸膜等),其优点在于能在体内随时间而逐渐降解,避免了二次手术,减少了损伤。应用实践表明这两大类生物膜均能显著增加牙周附着水平,二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可吸收性膜之间比较,似乎高分子聚合物膜效果更佳〔4,5〕。

  • 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珊瑚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富林;毛天球;羊书勇;丁桂聪;顾晓明

    目的:在骨缺损中植入骨形成细胞和细胞附着的支架材料,观察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体外扩增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将MSCs按2×108/ml的浓度与珊瑚(NC)颗粒复合后植入细胞供体兔颅骨直径15 mm缺损内,以单纯植入颗粒状珊瑚和MSCs作为对照。术后2月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MSCs-颗粒状NC 植入后2月,缺损大部分获得修复,新骨与NC颗粒相互融合,组织学观察可见缺损中有大量新骨形成;单纯MSCs植入后仅在缺损中央有新骨形成;单纯NC颗粒植入仅在缺损边缘有新骨形成。结论:在骨缺损中植入骨形成细胞和细胞附着的支架材料,可以明显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 牙支抗进行羊下颌骨延长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冯雪;陈富林;林珠;段银钟

    目的:观察自制的牙支抗骨延长装置进行羊下颌骨延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只7~9月龄羊分为4组,每组2只,在下颌第2 和第3前磨牙之间行骨皮质切开并造成青枝骨折后,将自制的颌骨延长装置粘固于牙齿上,术后5 d开始加力,每次0.25 mm ,每日2次。在开始加力后分别于第8、16、32、48天时将动物处死,标本进行大体观察、血管造影、X线检查。结果:大体标本显示,在下颌第2、第3前磨牙之间出现明显的骨延长区域,其表面由正常的牙龈组织覆盖。X线检查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不断形成并趋于成熟,加力结束后保持16 d的标本下颌骨连接性就已恢复,支抗基牙有所倾斜,周围其他组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管造影显示:在骨延长的各个阶段,下齿槽动脉通畅良好。结论:利用这种牙支抗的骨延长装置能够有效地进行下颌骨的延长。

    关键词: 骨生成 牙支抗 山羊
  • 钛网-珊瑚复合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研究

    作者:陈富林;毛天球;丁桂聪;陈书军;陶凯;顾晓明

    目的:建造用钛网增强的组织工程骨,使其在结构、力学特性上更接近正常骨组织,以满足承力部位植骨的需要。方法:将钛网制备成直径8 mm,长12 mm的圆柱状,填入直径2~3 mm的珊瑚颗粒,成为复合支架材料。在复合支架中植入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继续培养2 d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2个月后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检查、磨片的组织学检查,观察支架中新骨的形成情况及与钛网的愈合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观察,新形成的组织为均匀的暗红色,表面光滑,钛网位于其中;X线片检查表明复合支架中有大量X线阻射影,均匀一致,与钛网间无间隙;磨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在支架中有大量成熟的新骨形成,并与钛网愈合良好。结论:钛网可与组织工程骨相互愈合,用于承力部位植骨,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新产品介绍--百事高“抛光膏”

    作者:

    广州百事高公司近日研制成功水溶性抛光膏。该产品的大特点是:内聚性强、不会飞溅,有很好的磨光效果,操作非常方便。与一般的油性基质抛光膏不同,百事高抛光膏采用先进的水溶性配方,易于清除,不造成染色。  该公司现正开展免费赠送样品活动,咨询电话:020-38493449 38493480(传真)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430079

  • 口腔颌面部火器伤研究进展--火器伤模型与伤情判断

    作者:雷德林;周树夏;刘彦普;何黎升;谭颖徽;王昭领;李丹

    现代战争,由于武器的发展,高速小口径枪和小质量投射物的使用,使得现代火器伤与以往战争火器伤相比,在损伤机制、伤情判断和战伤救治上发生了变化。颌面火器伤在战伤中比较常见,其发生率随着武器的不断改进有增加的趋势。平时的火器伤多由于犯罪伤害引起。1 致伤模型1.1 枪伤模型  早期的实验多采用常规的五四式手枪和匹配的制式子弹,手握式目测瞄准法直接射击实验动物,子弹的撞击速度一般小于400 m/s,属于火器伤的低速撞击。由于实验稳定性差,现已较少采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瑞典模型",即采用五三式滑膛弹道枪,将其固定于可调式枪架上,直径5.56 mm(0.7 g)钢珠弹和直径6.32 mm(1.03 g)钢珠弹,射击距离6 m,由装药量控制弹速,枪口速度可控制在800~1 300 m/s,撞击速度约800~1 150 m/s,属于高速投射物火器伤。由于钢珠弹为圆球体,在膛内弹道、空气弹道和侵彻实验动物组织,运行姿态相对稳定,排除了子弹的失稳运动(偏航、翻滚、章动和进动),实验条件易于控制,数据采集可靠,模型的重复性好,具有火器伤研究的代表性,所以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火器伤实验模型。实验中,用TC-150型激光测速仪记录不同时间点投射物通过时间并计算相应时间点投射物的弹速,400 kV脉冲式高速微秒(1/4 000 s)X线机记录瞬时组织内空腔的形成过程和各种组织的挤压、牵拉、撕裂、震荡等变化和位移变化。随着武器的改型和发展,单纯用上述模型已不能完全代表现代火器伤的伤情特点,曾先后用7.62 mm和5.56 mm制式子弹造成狗下颌部贯通伤,观察研究颌面部制式武器火器伤。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我国先进的5. 80 mm制式子弹进行火器伤颌面部实验研究〔1〕。1.2 爆炸伤模型  瞬发纸质电雷管:将纸质电雷管其爆炸的能量由雷管的装药量控制(装药量0.4 gTNT,爆速 7 000 m/s,压力峰值28 kg/cm2,正压作用时间100 μs,爆热5 000 J/g,爆轰气体体积600 ml/g,爆炸能量释放2 000J),放置于实验动物颌面部体表,用4.5 V直流干电池通电后引爆瞬发纸质电雷管,引爆后造成颌面部爆炸伤(主要为烧伤和冲击波伤)〔2〕。  瞬发纸质电雷管+破片:单纯的纸质电雷管爆炸不能模拟真正的爆炸破片伤,所以在此基础上另外加载破片伤,造成破冲复合伤,即利用高速运动的钢珠触发雷管,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破片,以同步电雷管爆炸所产生的爆轰波模拟爆炸性武器的冲击波,此模型比单纯的纸质电雷管爆炸模型所产生的效能更接近实战情况(烧伤、冲击波和破片伤)。装药量:单质猛炸药黑索金RDX 0.9 g,DDNP 0.4 g,爆速6 726 m/s,瞬发纸质电雷管距弹着点的距离分别设定为5、10、15 cm,引爆雷管时可见到直径30~40 cm的闪光区,致伤后可见实验部位有1 .5~3.5 cm入口和2.5~3.5 cm出口,均不规则,形如撕裂状,弹道内充满凝血块、骨碎片、皮肤碎片等物,表面皮肤有燎毛现象。这是目前较具有代表性的颌面部爆炸伤研究模型,被开始广泛采用。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