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CBCT评价重庆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髄室顶的增龄性变化

    作者:王丹;魏雪;周鹏;唐明

    目的:通过CBCT测量上颌中切牙牙体硬组织厚度了解上颌中切牙髓室顶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随机选取720例单侧上颌中切牙CBCT的原始影像资料,分为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共6个年龄组,每组男女各60例.精确测量近中髓角至近中邻面和切端、远中髓角到远中邻面和切端的距离,以及近远中髓角之间的距离.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近远中髓角到切端的距离增加,近远中髓角之间的距离减少(P<0.001);近中髓角到近中邻面、远中髓角到远中邻面的距离无明显规律变化(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髄室顶具有明显的增龄性变化;髓角到邻面的距离较小且无明显增龄性变化.

  • 采用重建腮腺嚼肌筋膜预防腮腺术后并发症

    作者:丁凤;吴娴;李俊;杨细虎;丁晓军;周飞军

    目的:探讨采用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腮腺良性肿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组(重建组,106例)和未行重建组(94例),比较2种术式在腮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在腮腺术后,涎瘘在重建组与未行重建组分别有12例和8例(P>0.05),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在重建组与未行重建组分别有6例和5例(P>0.05),而在腮腺术后出现Frey's综合征在重建组和未行重建组分别有15例和26例(P<0.05),术后颌后区凹陷性畸形者在重建组和未行重建组分别有20例和34例(P<0.05).结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术式能够降低腮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Myosin 1 H基因多态性与骨性下颌后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尹倩;王小琴

    目的:分析I类肌球蛋白基因(MYO1H)rs38253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性下颌后缩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病例组)40例和骨性Ⅰ类错患者(对照组)40例,静脉血提取DNA,应用PCR-RFLP技术测定其MYO1H基因rs3825393位点的多态分布并对它们与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AG、GG和AA型在病例组分别为24、11和5例,在对照组分别为13、24和3例(P=0.014).等位基因G和A在病例组分别为46和34,在对照组分别为61和19(P=0.01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MYO1H基因中rs3825393多态位点可能是发生骨性下颌后缩的风险因子.

  • 国产数字化导板辅助上前牙种植手术的精准度研究

    作者:金杭颖;吴英浩;徐继文;姜帅;赵保东;徐昊

    目的:评估国产数字化导板应用于上前牙种植手术的精确度.方法:选取40例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行种植手术的上前牙区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术前均拍摄CBCT并行种植位点设计,第I组应用数字化3D打印导板行种植手术,第II组手术无种植导板辅助.术后均拍摄CBCT,应用"彩立方植牙与定位器定制系统"将术前设计种植位点与术后种植体实际位点进行配准比较,测量实际与设计位置的差异.结果:Ⅰ组共植入37枚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0.64±0.40)mm,根尖部(0.72±0.39)mm,深度(0.42±0.40)mm和角度(2.35±1.05)°;Ⅱ组共植入32枚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1.57±0.34)mm,根尖部(2.04±0.93)mm,深度(0.76±0.64)mm和角度(6.71±3.63)°.2组种植体在顶部、根尖部、角度和深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数字化导板可以提高上前牙种植手术精确性.

  • 自锁托槽矫治器应用于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对牙周指数及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立坤;钟志华

    目的:观察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疗效及对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观察组采取自锁托槽矫正器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托槽矫正器治疗.比较2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治疗前后龈沟液(GCF)量及其中IL-1β、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8周PLI、GI及SBI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1、4、8周GCF量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4、8周GCF量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4、8周IL-1β水平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4、8周IL-1β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4、8周TNF-α水平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4、8周TNF-α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可降低牙周指数及龈沟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

  • 开窗减压术在不同颌骨囊性病变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车银富;杜洪亮;陶峰;于涛;薛刚;何等旗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在治疗含牙囊肿(DC)、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TOC)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AB)的疗效和影响囊肿愈合的因素.方法:纳入30名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包括5例DC、13例KTOC和12例UAB,均行开窗减压术,术后佩戴囊肿塞进行治疗,对术前、术后患者的CB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3种颌骨囊性病变的相对缩小面积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DC(r=0.124,P=0.843),KTOC(r=0.634,P=0.002),UAB(r=0.726,P=0.008).DC(10.77%/月)与KTOC(5.59%/月)和UAB(5.52%/月)的相对愈合速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KTOC(r=0.787,P=0.001)和UAB(r=0.766,P=0.004)的绝对缩小速度与原始囊腔大小均有显著相关性;UAB(r=-0.629,P=0.028)的相对缩小速度与患者年龄相关性显著.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DC比KTOC和UAB的愈合速度要快,患者年龄和原始囊腔大小对囊肿的愈合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 3557例种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马翔;柳忠豪

    目的:总结并分析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及其相关性因素.方法:纳入3557例种植修复病例,总结种植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共使用9种种植体系统6223枚种植体,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患者8.4%,种植体水平7.6%,修复后5年以上发病率11.3%.Straumann系统低(3.1%).上前牙区(9.3%)周围炎发生率明显大于其他区域.不同附加手术周围炎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愈合时间段3~6个月(10.2%)周围炎发生率明显大于6~9个月和9~12个月.冠边缘不密合(78.9%)发生后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高.94.8%种植体周围炎经治疗得到控制,5.4%失败.结论: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同修复性因素、种植系统、愈合时间及种植牙位相关.

  • 根管导板技术辅助冠修复后磨牙的根管治疗

    作者:林捷;林珍香;郑志强;胡小艳;卢兆杰

    目的:评价使用根管导板对带冠部修复体的上颌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效果并对该技术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需要牙髓治疗的复杂根管患者1例,术前拍开口位CBCT,制取印模,模型扫描并数字化.将CBCT数据与扫描数据配准整合,并进行模拟设计及输出预留孔的STL数据.然后进行三维导板打印制作,在导板指引下行开髓、根管预备后根管充填,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根管治疗导板精准快速地定位了根管口和根管方向,大程度地减少冠部修复体的损伤.结论:在CBCT数据基础上使用根管导板是带冠部修复体根管治疗的安全有效新途径.

  • 从曲面体层片观察第一恒磨牙萌出的图像特征

    作者:贺舒阳;刘飞;李扬程;苏雪龙;郭青玉

    目的:通过曲面体层片(PR)描述非异位萌出的第一恒磨牙萌出过程中在影像片中的变化特点.方法:纳入5~10岁青少年及儿童所拍摄的573张PR,测量计算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水平垂直距离比值.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随年龄变化折线图.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变化范围为115°~97°,水平向距离比值逐渐降低,从0.45~0.42,男性变化范围稍小于女性;下颌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范围为66°~73°,水平向距离比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下颌变化范围为0.65~0.55,且下降速度快于上颌.结论:5~10岁儿童上颌第一恒磨牙萌出过程中牙体倾斜角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小,下颌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第一恒磨牙牙胚在萌出过程中逐渐向方及近中移动.

  • 西安地区影响成人上中切牙区牙槽骨厚度相关因素的CBCT研究

    作者:王小明;张博;王晶;邹敏

    目的:利用CBCT探讨影响成人上中切牙区不同部位牙槽骨厚度的因素.方法:100例18~35岁患者(女55例,男45例,平均年龄26.6岁),常规CBCT拍摄,使用Mimics 15.0软件定点测量左侧上中切牙矢状截面根尖、根中、牙槽嵴顶处牙槽骨厚度,Dolphin 11.0软件头影测量ANB、Wit's并行矢状骨面型分类,SN-MP、FHI(S-Go/N-Me)行垂直骨面型分类.利用SPSS 13.0软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牙槽骨厚度与性别、矢状骨面型、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比较不同亚组间的差异.结果:上中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在舌侧根中及根尖牙槽骨厚度、根中及根尖牙槽骨总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垂直生长型较平均生长型牙槽骨薄,在唇侧根中及根中总厚处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矢状骨面型唇侧根中及根中总厚度处,骨I类牙槽骨厚度大于骨II类(P<0.05).结论:成人上中切牙区槽骨厚度受性别、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不同程度影响,相较于女性、高角人群,男性、均角患者前切牙内收相对安全,且同条件下骨II类较I类根中唇侧骨板薄.

  • 基于数字化功能牙合面复制配准的全冠修复术

    作者:张瑞;张磊;孙玉春;谢秋菲

    目的:建立一种全冠修复体个性化形态设计与加工的新方法.方法:1例牙体缺损面积较小、需要行冠修复的患牙,使用树脂充填体恢复患牙咬合,适应2周后扫描患牙预备前牙面形态,牙体预备,利用3shapeDentalSystem修复设计软件将患牙预备前形态复制配准到全冠修复体,适当调整,同时应用传统数据库方法设计全冠,试戴并对比评价修复体咬合分布、咬合点数目、调时间等,并利用T-Scan分析患牙咬合力变化.结果:利用数字化功能面复制配准方法制作的全冠修复体戴入后经适当调改,邻接触合适,边缘密合,咬合点数目、分布情况、咬合力比例与患牙预备前相近,所需正中调时间为128 s,较数据库法制作的全冠需1054 s.复制法制作的全冠侧方咬合无干扰,数据库法制作的全冠侧方咬合明显干扰,所需侧方调时间为284s.结论:数字化功能面复制配准方法制作的全冠修复体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适应性,且调时间较少.

  • GRB7 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姣;段晓峰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th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7,GRB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6~2017-06我院病理科确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4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进行检测GRB7 mRNA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GRB7 mRNA在OSCC中呈高表达(P<0.01),不同分化程度(P<0.01),临床分期(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B7的高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

  • 亚洲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易感性的Meta分析

    作者:马荷花;査菁;张旭;石宏彩;王金玉;陈燕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亚洲人群中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CBM及VIP,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日期自各数据库建库截至2016-07,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杂合子模型TT vs.CT组[OR=1.169、95%CI(0.959-1.425)](P>0.05);其余各模型组T vs.C[OR=1.333、95%CI(1.062-1.672)],P<0.05;CT vs.CC[OR=1.484、95%CI(1.048-2.101],P<0.05;TT vs.CC[OR=1.778、95%CI(1.091-2.898)],P<0.05;TT vs.CC+CT[OR=1.421、95%CI(1.027-1.967)],P<0.05;CT+TT vs.CC[OR=1.580、95%CI(1.098-2.274)],P<0.05.结论:MTHFR基因多态性与NSCL/P的患病风险存在相关性.

  • 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Invisalign远移磨牙的临床疗效

    作者:乔义强;范海丽;周绍楠;周彦恒

    目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头影测量评价Invisalign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2位应用Invisalign远移上颌磨牙的成年患者,收集患者磨牙远移前后的模型与头颅侧位片,应用3_Shape Trios 3扫描仪扫描模型并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三维模型重叠测量目标牙在三维方向的变化,并与ClinCheck预期移动量进行比较,分析头颅侧位片骨性、牙性改变.结果:三维模型重叠得出上颌第一磨牙实际远移量为(2.04±0.92)mm,与预期值(3.16±1.08)mm相比,表达率为64.56%,支抗牙有少量支抗丢失.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下颌平面角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nvisalign矫治器推磨牙远移效果较好,下颌平面角无增加,但预计表达率有待提高,支抗牙有部分支抗丢失,提示临床医生增加支抗控制及增加预设量来达到需要量.

  • 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引流术后二次手术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牛刚;林李嵩;吴烨;谢福平

    目的:研究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引流术后的二次手术方法.方法:43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引流术后9~18个月,达到二次手术标准的患者,根据开窗术时病理诊断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再行病理学观察,随访3~10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42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6年复发(成釉细胞瘤).结论:开窗减压引流术后有针对性的二次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大多数颌骨囊性病变.

  • 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Th17/Treg平衡及意义

    作者:贾沛茹;刘芳;柳汀;蔡扬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组织中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平衡状态(Th17/Treg)在OLP病损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纳入41例OLP病损组织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FOXP3和TGF-β1蛋白表达及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IL-17、RORc和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OLP中IL-17、FOXP3和TGF-β1的阳性表达率(85.37%、87.80%和82.9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13.33%和13.33%)(P<0.01).IL-17、RORc、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糜烂型OLP中RORc/FOXP3比值(2.05±1.44)高于对照组(1.02±0.52)(P<0.05),但非糜烂型OLP(1.30±1.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ORc与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Th17及Treg细胞均与OLP病损形成有关,其中Th17/Treg失衡在糜烂型OLP病损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 磨牙根管治疗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王新;龚中坚;於俊

    目的:通过对磨牙根管治疗病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探讨根管治疗后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收集260例根管治疗病例对病人的年龄、性别、牙位、牙位置、持续张口时间、复诊次数、治疗史和术后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选入的4个相关因素分别为性别,牙位,持续张口时间和复诊次数(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P=0.023)和持续张口时间(P=0.001)是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根管治疗中长时间的持续张口后易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尤其是女性患者.

  • 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下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折断所致急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伟伟;张昕;盛迪

    目的:评价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下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的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下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急性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共10例,患者年龄10~13岁,控制感染后,采用牙髓再生术治疗患牙,冠部树脂充填.影像学检查根尖病变及牙根发育情况,随访观察6月~2年.结果:9例疗效为成功,感染症状消失,牙根延长,根尖孔逐渐闭合,根管壁不同程度增厚,根尖病变消失;1例为有效,感染症状及根尖病变消失,牙根停止发育并伴随根管部分钙化.结论:牙髓再生术可促进急性根尖周炎的年轻下颌前磨牙根尖病变愈合及牙根发育完成.

  • 分光光度比色仪比较根管封药氢氧化钙对牙体颜色的影响

    作者:邢云娣;倪佳;曾嘉皓;陈蕾

    目的:采用牙科分光光度比色仪定量评估根管消毒药物氢氧化钙对牙冠色度学参数的变化.方法:收集完整的、正畸需求拔除的年轻恒前磨牙40颗,随机分4组(n=10):生理盐水组、氢氧化钙组、血液组和氢氧化钙+血液组.离体牙在开髓、拔髓和根管预备后,根管内分别置入生理盐水,氢氧化钙,血液,氢氧化钙+血液.采用牙科分光光度比色仪在基线、封药后即刻、封药后1d、1周、2周、4周时对样本颈1/3区域进行测色,比较各组牙体颜色总色差ΔE和亮度L*值的变化.结果:各组ΔE值均随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亮度L*值均随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牙齿变暗(P<0.05).封药后4周,血液组(21.30±4.43)的颜色变化ΔE大,氢氧化钙+血液组(16.76±6.30)其次,氢氧化钙组(13.01±5.25)和生理盐水组(9.99±5.20)的低(P<0.05).封药后4周,血液组L*值低(57.71±5.89),氢氧化钙+血液组(62.76±4.87)、及氢氧化钙组(64.42±6.17)的亮度值其次,生理盐水组(72.12±4.91)相对高(P<0.05).结论:根管消毒药物氢氧化钙引起牙体亮度变暗,而根管内血液污染对牙体变色起到主要作用.

  • 白色念珠菌侵入口腔黏膜上皮体外模型的构建

    作者:张冬梅;徐婉悦;潘佳雨;徐秋芳

    目的:利用口腔上皮细胞和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上皮白色念珠菌侵入的体外模型.方法:制备胶原溶液和中和溶液置于Transwell 24孔细胞培养板小室中,混合孵育15 min,使胶原溶液聚合成凝胶状.然后接种口腔上皮KB细胞于凝胶表面,待细胞单层融合后,形成口腔黏膜上皮体外模型,分别培养8、24和48 h后用于白色念珠菌侵入分析.结果:利用口腔上皮细胞和胶原凝胶得到结构良好的口腔黏膜上皮体外模型.PAS染色显示,白色念珠菌感染后,随时间延长,白色念珠菌对上皮结构的破坏逐渐加重,菌丝由少到多逐渐侵入.感染至48 h,上皮松解,可见大量菌丝侵入上皮,且菌丝相白色念珠菌明显多于孢子相.结论:利用口腔上皮细胞和胶原凝胶初步建立了白色念珠菌侵入的口腔黏膜上皮体外模型.

  • 消退素D1对牙周炎大鼠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马飞;唐彩金;方梅飞;陈怡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在大鼠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在左右上颌第二磨牙绑线的方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n=6),A组为牙周炎组,B、C、D、E组分别给予1、10、50、100 ng/ml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7 d检测大鼠牙周状况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龈沟液中的IL-1β、TNF-α、IL-6的水平.结果:用药7 d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明显降低(P<0.001),各浓度组龈沟液中IL-1β、TNF-α、IL-6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D组、E组TNF-α的表达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组间比较,IL-1β、TNF-α、IL-6各浓度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IL-6的表达随着RvD1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一定的RvD1浓度依赖性.结论:RvD1可降低大鼠牙周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水平.

  • 软质切削钴铬合金与铸造钴铬合金冠边缘适合性的比较

    作者:王思钱;黄盛斌;张大风;刘劲松;麻健丰

    目的:探讨采用传统的失蜡铸造法和切削软质钴铬合金法制作的烤瓷冠内冠与基牙间边缘适合性的比较.方法:制备10个不锈钢牙备件.2种方法各制作10个对应的内冠,A组:失蜡铸造法组;B组:CAD/CAM切割软质钴铬合金组.采用双色硅橡胶印模法,获取A组、B组各样本界面的14个测量点间隙的大小.结果:铸造组与CAD/CAM组各测量点间隙的大小对应为:切角A(126.79±31.2)、(135.67±41.72)μm;切角B(129.29±57.12)、(146.71±53.24)μm;切缘A(172.00±60.33)、(172.67±33.46)μm;切缘B(164.04±63.60)、(168.63±33.38)μm;轴面A1(41.38±7.98)、(30.54±15.34)μm;轴面A2(42.67±12.49)、(30.92±15.69)μm;轴面B1(52.50±12.74)、(30.00±9.65)μm;轴面B2(50.08±12.92)、(27.79±8.70)μm;颈缘转角A(57.96±29.21)、(156.46±37.30)μm;颈缘中部A(66.77±23.35)、(135.42±31.18)μm;颈缘边缘A(64.79±35.02)、(19.42±4.31)μm;颈缘转角B(54.91±19.69)、(153.22±33.15)μm;颈缘中部B(63.13±18.05)、(131.46±32.56)μm;颈缘边缘B(60.32±25.00)、(19.67±4.08)μm.结论:CAD/CAM切削的软质钴铬合金冠较铸造者边缘密合性高,轴壁处和基牙顶端的间隙2组差别不大.

  • 辛伐他汀促进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立娟;汤晨;赵旭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伴骨吸收慢性根尖周炎骨质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8只、B组(模型观察组)8只,C组16只,建立大鼠慢性根尖周炎骨吸收动物模型,将C组随机分为C1组8只(生理盐水组)和C2组8只(辛伐他汀组).处死后取牙颌骨联合标本,拍摄根尖X线片并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取血清测血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MP2的表达.结果:建模手术3周后根尖炎模型建立成功.相应处理2周后,血清检测指标:C2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血钙(Ca)、血磷(P)的变化不明显.HE染色:与A组相比较,B组、C1组和C2组根尖区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与C1组比较,C2组根尖区炎细胞浸润数减少,局部可见纤维组织包绕并有骨质修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2组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染色率明显高于C1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根尖周炎大鼠的骨代谢,使骨组织中BMP2表达增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 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中切牙薄弱根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逄键梁;冯昌芬;邓天政;朱晓茹;刘冰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3种不同桩核系统修复上颌中切牙薄弱根管后应力分布差异.方法:建立上颌中切牙薄弱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单支纤维桩核和铸造金铂合金桩核修复后Von-Mises应力和大主应力差异.结果: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后的应力分布较其他两种桩核更为均匀,较少产生应力集中.结论: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上颌中切牙薄弱根管较传统桩核方式更利于应力均匀分布,可减少桩核修复后根折的发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杜洪亮;何等旗;于涛;车银富;陶峰;李阳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36只裸鼠皮下接种Tca8113细胞悬液,将32只成瘤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8)、PBS组、HGF 20 ng组、HGF 40 ng组和HGF 100 ng组(n=6),瘤内分别给予不做处理、注射同体积的PBS液、注射HGF 20 ng、HGF 40 ng、HGF 100 ng.经过连续5 d的注射后,测量各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及破溃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剂量HGF对荷瘤裸鼠肿瘤HGF、c-Met及VEGF-C的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组后各组荷瘤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F处理后肿瘤体积、瘤重及肿瘤破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PBS组相比,荷瘤裸鼠肿瘤HGF、c-Met的表达在HGF 40 ng组和HGF 100 ng组明显增高(P<0.05);荷瘤裸鼠肿瘤VEGF-C的表达在HGF40 ng组多,与阴性对照组及PBS组相比(P<0.05).结论:HGF参与口腔鳞癌肿瘤的生长及破溃,可能通过调控c-Met及VEGF-C的表达起作用.

  • 人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人牙周膜干细胞复合PHBHHx、PHBV支架成骨分化能力的体外研究

    作者:黄银莉;周洪;卢晓云;苏晓霞;钟天宇

    目的:探讨人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CWJMSCs)和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复合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PHBHHx)、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PHBV)支架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将2种干细胞分别接种在2种支架中,MTT法及粘附率分析2种干细胞和PHBHHx、PHBV的生物相容性;成骨诱导后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两种干细胞在两种支架上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2种干细胞与PHBV具有更好的黏附效果及增殖效率(P<0.05),且hUCWJMSCs组优于hPDLSCs组;hUCWJMSCs和hPDLSCs与PHBV组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与PHBHHx组;hUCWJMSCs与2种支架组的表达高于hPDLSCs组.扫描电镜显示2种干细胞与PHBV组可见大量矿化基质形成.结论:hUCWJMSCs与PHBV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优于hPDLSCs组.

  • 上下第二恒磨牙锁牙合的矫正

    作者:贝珉;李煌;马巧玲;季彤;韩磊

    上下第二恒磨牙锁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由于患牙处于废用状态,无自洁功能,所以易于罹患龋病、牙周病,造成多方面的损害.上磨牙腭向牵引器和环框式下磨牙翻正器联合应治疗7例患者,平均疗程7个月,效果良好.

  • 龈上洁治术后甘氨酸颗粒喷砂联合橡皮杯抛光治疗牙龈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园莉;董迎春;丁皓月;房方方;李宦臻

    将114例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喷砂组(A组)、橡皮杯组(R组)和喷砂联合橡皮杯组(AR组),观察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及色素指数(PI)差异.治疗后3组PLI、GI和BI均显著减小(P<0.01),A和AR组PI显著降低,R组无显著改变;R和AR组PLI较A组显著降低,R和AR组间无差异;R组GI、BI及PI较A组显著升高,A和AR组间无差异.超声波洁治术后是否进行喷砂联合橡皮杯抛光建议根据色素沉积、牙龈出血及菌斑沉积综合判定.

  • 妊娠期下唇分叶状毛细血管瘤2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马丽娟;杨兰;王志强;刘娅丽

    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例发生于妊娠期第三阶段下唇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对妊娠期血管瘤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并就妊娠期激素与该病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总结.

  • 严重的少牙症1例

    作者:梁刘凤

    患者,女,15岁.临床检查为混合牙列,CBCT检测17、15、23、25、27、37、35、31、45、47牙胚缺失.诊断为严重少牙症,并提出治疗方案.

    关键词: 先天性 恒牙 少牙症
  • 舌淀粉样变1例

    作者:李化;霍晓;王洁;张艳宁;刘莉

    该文报道由我院首诊的舌淀粉样变1例.患者因舌部及双颊肿物而就诊,表现为舌体肿大、广泛而大小不一的疣状增生物,组织病理诊断为舌淀粉样变.

  • 釉珠对称发生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1例

    作者:许勇;王予江

    釉珠是牙齿发育异常的一种,通常单独发生于磨牙的根分叉处或近釉牙骨质界处,发生率较低.本文报告的病例中,釉珠对称发生于同一患者双侧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部位,实属罕见,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五)——糖尿病患者伴发间隙感染诊治经验

    作者:李云鹏;杨鹏;邢影;郭威孝;张浚睿;陆斌;曹强;牛强;李海强;孔亮

    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较为常见,其诊治较常规间隙感染更为复杂.通过对近3年此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类患者诊治原则和流程,提供相应治疗规范.入院1周内对血糖进行良好控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而其他感染指标的恢复则更依赖手术治疗.推荐予以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并根据"7点血糖监测法"结果进行调整.

  • 正畸治疗中支抗控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狄耀云

    随着正畸治疗技术的进步,正畸医师对支抗控制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从以往机械性支抗的控制发展到如今的生理性支抗控制.该文从传统支抗的量级、支抗的方法、支抗丢失的原因以及减少机械性支抗丢失的方法进行概括,同时对目前新的加强支抗的理念、方法进行总结.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