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响;蔡兴伟;何鑫;张娜

    目的:观察iRoot SP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0 例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 组(n=120),在Nd:YAG激光消毒下,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组采用iRoot SP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对照组采用AH-plus糊剂以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观察术后48 h疼痛发生情况、术后10 d窦道愈合情况及1 年后的疗效.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14%和15.0%(P=0.038);术后10 d,观察组和对照组窦道愈合情况有效率分别为95.8%和88.3%(P=0.031);术后1 年复诊,2 组疗效成功率分别为98.3%和94.8%(P>0.05).结论:iRoot SP和AH-plus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中均取得良好疗效,但iRoot SP术后反应发生率低,窦道愈合快.

  • 汉族正常(牙合)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与对比研究

    作者:王佳帅;高洁;秦再秀;赵艳;何晓天;郭冬会;金作林

    目的:建立汉族正常成年男女面部软组织三维参考数据并探寻男女面部特征.方法:选取汉族18~35 岁个别正常男30 人,女32 人,拍摄面部3dMD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对27 个标志点的19 个线距、8 个角度和10 个比例项目进行测算,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并对比男女面部差异.结果:体现面部及各器官轮廓宽度、高度的线距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但面部高宽比例男性小于女性(P<0.05);男性鼻额角和鼻凸角小于女性(P<0.05),鼻面角大于女性(P<0.05).结论:汉族正常男性面部整体及各器官轮廓比女性更大,男性面部外形更偏扁圆,女性更显窄长,男性鼻部更前突.

    关键词: 三维 面部软组织 3DMD
  • 辽宁地区成人深覆(牙合)患者颌面部硬组织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作者:程锦;刘冬梅;曾照斌;李永刚;冯雪

    目的:探讨成人深覆患者的牙性和骨性结构特征.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60 份CBCT资料,其中深覆组80 例,正常对照组80 例,利用Mimics 17.0三维重建软件建模,得出点、线、面的三维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特征中,下颌平面角、上下颌聚散角和颅下颌三角,深覆组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而下颌升支长度、后面高、上面高以及后面高与前面高的比值,深覆组比正常对照组大,下面高以及下面高分别与前面高和上面高的比值,深覆组比较小.牙性特征中,上下颌中切牙的轴倾角,深覆组比正常对照组小,而Spee曲线深度,深覆组明显增大.上颌中切牙萌出长度和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长度在2 组间增减趋势相反,前者在深覆组增大,而后者在深覆组减小.结论: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以及Spee曲线的加深和后面高的增大是促使深覆形成的重要因素.

  • 人颌骨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在巨噬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袁林;曹依娜;杨征毅;孙晋;潘广嗣;钱钧;宋晶晶;王涵

    目的:探讨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OMMSCs-Exo)的特性及其在调控巨噬细胞功能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OMMSCs,检测其克隆形成及多向分化能力.提取上清液中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蛋白印迹法检测其表面特异标志CD63、CD81.将外泌体与巨噬细胞作用24 h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者的作用方式,实时定量PCR检测外泌体内免疫相关miR-223和miR-let-7c表达及与共培养后巨噬细胞中miRNA表达.结果:人OMMSCs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OMMSCs-Exo分泌的外泌体近似圆形,直径在60~160 nm 之间,表达表面标志CD63、CD81:内含有与巨噬细胞调控相关的miRNA 如miR-223 和miR-let-7c 等,能被巨噬细胞吞噬,共培养后巨噬细胞中miR-223含量增加.结论:人OMMSCs-Exo及其携带的miRNA可能参与了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

  • 上颌快速扩弓后上气道容积变化的Meta分析

    作者:宋林;肖维维;付腾飞;高盟;秦再秀;李永明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根据现有临床证据系统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后上气道容积的变化情况.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有关上颌快速扩弓与上气道容积变化方面的所有文献.按照相关性、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等对文献进行筛选.将数据输入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后纳入11 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咽容积变化为+0.62 cm3(P=0.000 2),腭咽容积变化为+0.62 cm3(P=0.02),舌咽变化为+0.39 cm3(P=0.11),口咽总体积变化+0.40 cm3(P=0.27).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上颌快速扩弓对上气道容积的影响主要在鼻咽、腭咽部位,对舌咽及口咽总容积无明显影响.

  • GSK-3β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

    作者:孙聪;刘文佳;金岩;金钫

    目的:观察GSK-3β对正畸牙齿移动距离的影响.方法:分别选30 只野生C57小鼠和20 只GSK-3β基因敲除C57小鼠.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各20 只,正畸加力3、5、7、14 d(5 只/组)后处死,取材固定上颌骨扫描Micro CT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破骨情况.野生型10 只腹腔注射LiCl(隔天100 ng/ml)加力3 d,7 d处死后扫描MicroCT.结果:与野生型组同期结果相比,GSK-3β基因敲除小鼠牙齿移动距离降低(P<0.05),压力侧破骨细胞减少(P<0.05);基因敲除组与野生型注射LiCl组牙齿移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SK-3β可以影响破骨细胞形成从而影响正畸牙齿移动.

  • 人牙髓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牙囊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陶昱;喻金凤;陈军;余勇

    目的:探索人牙髓细胞条件培养液(HDPSCs-CM)对人牙囊细胞(HDFSCs)向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HDFSCs,经纯化鉴定后培养于HDPSCs-CM中;CCK-8检测HDFSCs增殖活性,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S染色定性分析细胞成骨能力的改变.qRT-PCR检测HDFSCs中骨膜蛋白(POSTN)、Ⅰ型胶原(Col-Ⅰ)、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以及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HDPSCs-CM诱导后,HDFSCs形态发生成牙骨质或成骨样改变;诱导组HDFSCs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或P<0.01);诱导组ALP染色强于对照组,茜素红S染色矿化结节多于对照组;诱导组POSTN、Col-Ⅰ、ALP、BSP、OPN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HDPSCs-CM能促进HDFSCs成骨分化.

  • 口腔大容积初探

    作者:林捷;周凯丹;林珍香;郑志强;王梅芝;卢兆杰

    目的:研究青年正常者口腔大容积,并初步探讨其与身高、体重、张口度、咀嚼效率的相关性.方法:按受试者入选标准筛选100 名正常志愿者(男女各50 人),采取大水容量法测定口腔大容积,并测量身高、体重、张口度、咀嚼效率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和女性口腔大容积平均值分别为(117.63±15.31) ml和(92.08±14.06) ml(P<0.01).口腔大容积和身高(r=0.67,P<0.01)、体重(r=0.63,P<0.01)、张口度(r=0.47,P<0.01)、咀嚼效率(r=0.45,P<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口腔大容积与身高、体重呈中度正相关、与张口度、咀嚼效率均呈低度正相关.

  • 基于CBCT对汉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高度及牙本质厚度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彦;牛忠英;王睿;闫澍;张建中;汤楚华;师苏萌

    目的:应用CBCT研究汉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高度和牙本质厚度与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汉族受试者420 例(男、女各210 例)下颌第一磨牙CBCT影像资料,分6 组(15~24 岁、25~34 岁、35~44 岁、45~54 岁、55~64 岁、65~74岁).运用CBCT自带软件测量牙齿中轴线上髓室的高度和牙本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髓室高度:男性(0.85±0.54) mm、女性(0.79±0.51) mm;髓室顶牙本质厚度:男性(3.60±0.49) mm,女性(3.50±0.49) mm;髓室底牙本质厚度:男性(2.57±0.52) mm,女性(2.49±0.51) mm,随年龄增长髓室高度减小,牙本质厚度增加,与年龄有相关关系(P<0.05),髓室底牙本质厚度增大速率明显高于髓室顶(P<0.05),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汉族人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高度减小,牙本质厚度增大,髓室底牙本质厚度增加较髓室顶更明显.

  • 种植支抗前牵引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后硬软组织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亢静;彭明慧

    目的:分析微种植支抗前牵引矫治儿童恒牙列早期骨性 Ⅲ类错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侧貌美学相关性.方法:纳入11~13 岁骨性Ⅲ类前牙反患儿20 例(男12 例,女8 例),采用微种植支抗前牵引矫治8~10 个月,治疗前后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软硬组织相关指数,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有显著改善,美学测量指标与颌骨的改建以及软组织的厚度有较明显的变化,观察1 年后矫治效果稳定.结论:微种植支抗前牵引矫治能够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改善骨性Ⅲ类错患者的软组织侧貌,使前牙建立正常的覆覆盖关系.

  • 纳米银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杀菌作用

    作者:张富华;李矛;韦智君;张建凤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多菌种生物膜中粪肠球菌的杀菌作用.方法:用粪肠球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以及具核梭杆菌构建多菌种生物膜85 个.分别用0.1%(12~15 nm、100 nm)纳米银悬浊液以及2%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然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粪肠球菌的活菌量和粪肠球菌的细菌总量.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细菌样本临界循环数(Ct).结果:各个实验组使用和不使用PMA之间粪肠球菌的细菌计数有着差别(P=0.000);将3 个实验组使用和不使用PMA qPCR检测到的Ct值的差值进行比较:纳米银(12~15 nm)实验组大,纳米银(100 nm)实验组次之,次氯酸钠实验组小(P<0.05).结论:纳米银对于多菌种生物膜中的粪肠球菌有着较强的杀菌作用,直径较小的纳米银杀菌作用较强.

  • 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作者:张玉灿;张武阳;贾骏麒;常世平;刘洋;马秦

    目的: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50 例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TMD),且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的患者,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方面量化评估术前、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各方面评估均显示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的患者,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可以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症状.

  • 脂肪干细胞促进可注射性"软骨细胞砖-富血小板血浆"复合体形成异位软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治冶;董岩;冯晓珂;曹强;吴炜;巴睿恺;赵铱民

    目的:将脂肪干细胞(ADSCs)负载入可注射性软骨细胞砖-富血小板血浆(CB-PRP)复合体中,探究其作为种子细胞能否促进异位软骨的形成.方法:成膜培养软骨细胞并制备CB;扩增培养AD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静脉血制备PRP;将ADSCs和BMSCs分别与CB-PRP混合并注射至裸鼠皮下,12 周后取材观测软骨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CB由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体内生长12 周后,大体观察2 组复合体均形成软骨样组织;HE染色、番红O(Safranin-O)和甲苯胺蓝(TB)染色及定量检查结果显示2 组复合体均有软骨组织形成,Safranin-O和TB染色阳性区域面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DSCs能够作为种子细胞促进可注射性"软骨细胞砖-富血小板血浆"复合体形成异位软骨.

  • 种植覆盖义齿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周欢;张磊;余凡;余昊翰;刘正雅;夏雨凝;欧阳罡;陈吉华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57 名无牙颌患者进行临床复诊,检查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牙龈增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以及义齿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方法测量患者对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满意度,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8±11.3) 个月的随访观察,4 枚种植体在愈合期内失败,存留率为98.1%;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为(1.38±0.74) mm,不同类型附着体(杆卡、球帽、磁性)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杆卡组的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均高于磁性和球帽组(P<0.05);探针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牙龈增生多见于杆卡组.并发症主要包括:上部基台折裂、义齿折裂、螺丝松动等等.患者对种植覆盖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仅在"清洁方便程度"一项,磁性和球帽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杆卡组(P<0.05),其他各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种植覆盖义齿有较高的种植体存留率及患者满意度,但修复后需对义齿及种植体进行定期清理维护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

  • 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牙齿根尖封闭效果的研究

    作者:苏丹丹;孙慧斌;王大山;崔婷;姚如泳

    目的:探讨常规根管预备后使用半导体激光进行根管内照射对根尖封闭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单根管牙60 颗,分6 组(n=10),去除牙冠,常规根管预备.A、B组,半导体激光1 W照射20 s;C、D组,超声荡洗1 min;E、F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常规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6 组牙根.微渗漏实验对根充后的A、C、E组牙的根尖封闭性能进行评估,扫描电镜观察B、D、F组牙根剖面.结果:A、C、E组根管微渗漏(mm)分别为1.70±0.82、2.02±0.40和4.56±2.76(A vs E,P<0.01;C vs E,P<0.05,A vs C,P>0.05),扫描电镜观察到激光组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发生熔融、缩小或封闭,超声荡洗组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内有糊剂或牙胶进入.结论:半导体激光进行根管内照射可以显著提高根充后根尖的封闭性能.

  • 健脾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婷婷;顾景辉;申林;于淑玲

    目的:探讨使用健脾解毒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疗效.方法:将80 例ROU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局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健脾解毒汤进行治疗,观察期为24 周.按照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 组患者在观察期内的总间歇时间均延长,总溃疡数均减少.2 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OU间歇期的延长优于对照组(P<0.01);ROU溃疡样数目的减少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解毒汤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康复新单独使用.

  • CaO/ZnO核-壳结构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丽丽;孙源卿;张颖丽;孙宏晨;林权;于维先;李祥伟

    目的:检测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的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测定该材料与丁香油酚调拌的材料钙离子释放和pH值,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其离子组成;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该材料对变形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情况.结果:CaO/ZnO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颗粒接近球形,粒径为80~90 nm,具有核-壳结构,由CaO和ZnO组成;在PBS中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pH值和钙离子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增加而递增,抑菌性优于iRoot SP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P<0.01).结论: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具有优良的抑菌性.

    关键词: Cao ZnO 纳米材料 抑菌性
  • 烧结温度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析晶和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彬;肖云;左起亮

    目的:观察烧结温度改变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段式烧结法烧结陶瓷,改变烧结终温度,XRD和SEM分别观察烧结前后陶瓷物相和表面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温度烧结后陶瓷呈现不同的析晶行为和微结构改变,以800 ℃时的改变为显著,经840 ℃烧结后的陶瓷具有较高结晶度(P<0.05)和均匀致密的表面微结构.结论: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烧结中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800 ℃ 和840 ℃为陶瓷晶相和微结构改变的关键温度.

  • 内收前牙时微种植钉调控牙合平面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周雪中;岑婉静;孔卫东

    目的:探讨内收上前牙过程中,前牙区不同大小压低力对上颌平面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CBCT扫描、MIMICS以及ANSYS等软件建立微种植钉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前牙区分别为0、0.5、0.75、1 N的压低力,计算分析前后牙的位移趋势以及平面的变化.结果:单纯的内收力使上前牙舌倾、第一磨牙远中倾斜、上颌平面顺时针旋转.随着前牙区压低力增大,上前牙舌倾程度降低,接近整体移动,第一磨牙远中倾斜移动的趋势减小,平面顺时针旋转的情况得以抑制.结论:通过改变前牙区压低力的大小,可以有效地改变上颌前牙的移动方式及平面的旋转;在内收前牙时增加0.5~0.75 N压低力,更有利于防止上颌平面的顺时针旋转.

  • 选择性激光熔覆(SLM)钛合金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适合性研究

    作者:刘一帆;王伟娜;于海;马瑞;吴冰;高勃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熔覆(SLM)技术制作的钛合金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合性.方法:用选择性激光熔覆(SLM)技术制作7 个肯氏Ⅲ类Ti-6Al-4V可摘局部义齿支架,采用光学扫描仪分别扫描通过"印模法"得到的粘附有硅橡胶薄膜的石膏模型,以及去除该薄膜的石膏模型的光学印模,导入Geomagic Qualify软件,通过3D比较功能分析支架大连接体组织面与模型之间的间隙,对其适合性进行评价.结果:钛合金支架与模型之间的总体3D偏差值为(0.221 9±0.07) mm.结论:SLM技术制作的钛合金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适合性基本满足临床要求.

  • 低氧条件对小鼠ADSCs膜片形成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周宇超;高晓彤;刘向伟;谭乃文;魏洪波;宋应亮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对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膜片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C57/BL小鼠ADSCs并用Vit C法构建细胞膜片;氯化钴(CoCl2)模拟体内低氧环境,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表达;组织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膜片形成;qPCR检测ADSCs干性及膜片分泌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ADSCs膜片;HIF-1α的表达随CoCl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低氧条件下,形成细胞膜片较薄,但膜片内细胞连接更紧密;低氧环境可增强ADSCs干性,促使ADSCs膜片合成更多黏附分子、分泌更多保护性生长因子.结论:低氧条件更利于ADSCs膜片构建、存活和生物学功能维持.

  • 实验性牙周炎对肥胖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钟素兰;倪佳;柴巧学;章锦才;陈蕾

    目的:探讨实验性牙周炎对肥胖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时间的变化.方法:4 周龄SD大鼠(n=35)高脂饲料喂养16 周建立肥胖模型.按肥胖指标筛除5 只,其余30 只肥胖大鼠按1:2比例,随机选取10 只大鼠为肥胖组,20 只肥胖大鼠牙周丝线结扎建立肥胖复合牙周炎模型(复合组),结扎后有4 只大鼠死亡.在牙周结扎前、结扎1 周、4 周3 个时间点眼眶静脉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并计算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ELISA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牙周结扎1 周后,复合组CRP水平显著升高,在结扎4 周时则逐渐回落(F=7.773,P=0.004).牙周结扎后4 周,复合组HOMA-IR显著高于肥胖组(F=-4.691,P=0.000),HOMA-β显著低于对照组(F=3.672,P=0.002).结论:实验性牙周炎影响肥胖大鼠血清CRP水平;实验性牙周炎会加重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并下调β细胞功能.

  • 磷酸钙复合材料构建模式对颌骨缺损修复效率的影响

    作者:李元;吴迪;王天珏;周宏志;胡开进

    目的:探讨神经多肽P物质(SP)及Ⅰ型胶原(Col-Ⅰ)复合自固化磷酸钙(CPC)构建模块化生物活性骨替代材料对其修复颌骨缺损效率的影响.方法:制备对照组单纯CPC以及试验组共价交联SP/Col-Ⅰ复合CPC、SP/Col-Ⅰ溶液混合CPC、SP溶液混合CPC再复合Col-Ⅰ海绵颗粒、SP溶液混合CPC、Col-Ⅰ溶液混合CPC材料试件,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超微结构.将材料分别植入兔下颌骨缺损区(n=5),术后8周处死取材Micro-CT检查,观察各组材料降解及骨缺损重建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检查显示Col-Ⅰ溶液混合CPC可改善材料微孔隙结构,Col-Ⅰ海绵颗粒则可于材料内部形成>300 μm的大孔隙结构;术后8 周Micro-CT及组织学检查示SP多肽和Col-Ⅰ均可改良CPC复合材料成骨活性,两者交联后活性显著减退;SP溶液混合CPC再复合Col-Ⅰ海绵颗粒材料诱导骨再生能力及生物降解速度显著优于其余5 组材料(P<0.05).结论:模块化设计骨替代材料利于移植应用,SP多肽、Ⅰ型胶原、CPC模块化复合材料构建模式对其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SP释放及材料孔隙结构是决定其引导和诱导骨再生能力的关键因素.

  • 肥胖伴牙周感染小鼠体内B-1a细胞的表达初探

    作者:王轶雄;余挺;谢宝仪;轩东英;章锦才

    目的:分析肥胖伴牙周感染小鼠体内B-1a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饮食诱导型肥胖伴实验性牙周感染的小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的方法检测小鼠颌骨和脾脏中CD5、抗Ⅰ型胶原(Col-Ⅰ)抗体、IL-10的蛋白表达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颌骨中CD5、抗Col-Ⅰ抗体、IL-10 的mRNA表达量.结果:牙周炎组颌骨中的CD5、IL-10、抗Col-Ⅰ抗体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脾脏中的CD5、IL-10、抗Col-Ⅰ抗体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标准伴牙周真性结扎组脾脏中抗Col-Ⅰ抗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标准伴牙周假性结扎组(P<0.05).结论:B-1a细胞在肥胖与牙周炎的炎症早期被激活并存在一定的病理意义,这两种炎症状态并没有在病理机制上出现交叉影响.

  • B类Ⅱ型清道夫受体在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贺晓丽;梁冬雨;刘峰;陈建霞;罗礼君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诱导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B类Ⅱ型清道夫受体(SR-BⅡ)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用P.g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同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泡沫细胞的形成.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SR-BⅡ表达含量的变化.用siRNA沉默SR-BⅡ的表达后检测泡沫细胞的形成情况.结果:P.g以及ox-LDL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油红O染色观察到泡沫细胞的形成明显增多.在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P.g可以诱导SR-BⅡ表达增加,采用siRNA干扰SR-BⅡ表达后,P.g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促进作用减弱.结论:P.g可以促进SR-BⅡ的表达,调控SR-BⅡ表达可以改变泡沫细胞的形成.

  • 高速破片冲击猪下颌骨对颞下颌关节损伤机制的研究

    作者:贾骏麒;王敬夫;赵铱民;田磊;马秦

    目的:研究不同速度的破片冲击猪下颌骨对其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力学机制.方法:采用离体新鲜猪头12 只,分为3 组(n=4),分别用1 g圆柱形破片在900、1 200、1 500 m/s下对其右侧下颌角部进行冲击,测量双侧下颌角部、额部的加速度和双侧髁突颈部应变的数据,分析各部位的受力特点.结果:迎弹侧、对侧和颅部加速度之间的比值在低速组为8:1.9:1,在中速组约为9.9:2:1,在高速组约为10.2:2:1.迎弹侧和对侧髁状突颈部应变的比值在低速组约为2.87,在中速组约为2.43,在高速组约为1.70.结论:在下颌骨受到来自侧向的高速破片冲击时,引起髁突颈部线性骨折的侧向力和关节窝损伤的轴向力主要作用在迎弹侧,在对侧也未大量衰减.

  • 长箭头卡的临床应用

    作者:贝珉;李煌;季彤;季骏;丁筱青

    Admas氏卡环(改良式箭头卡)是活动式矫正器常用的固位装置.临床实践证明对于缺乏倒凹的乳磨牙,其固位力常显不足.长箭头卡是Admas氏卡环的改进,它能有效地克服此种缺陷.

  • Hyflex CM机用镍钛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分析

    作者:闫雪冰;肖瑶;罗树生;翁金龙;彭红;刘利;宋爱平

    随机选择临床上弯曲度15°~40°(Schneider法)的磨牙根管各30 个分别使用Hyflex CM和ProTaper Universal进行预备,拍摄预备前后定位平行投照数字X线根尖片,比较HyFlex CM和ProTaper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的改变,评价其对弯曲根管的预备效果.发现Hyflex CM与ProTaper预备后弯曲度分别减少4.54°±3.25°(P<0.001)及5.63°±3.84°(P<0.001);Hyflex CM变直量比ProTaper小1.09 °,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yflex CM可满足临床对弯曲根管的预备要求.

  • 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治疗后下颌骨形态改变的临床观察2例

    作者:雷东辉;安世昌

    成釉细胞瘤为颌面外科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常累及下颌体及下颌角部,本文对2 例累及髁突的下颌骨单囊型巨型成釉细胞瘤开窗治疗后下颌骨形态的改变进行跟踪观察并分析其原因.

  • 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多数牙缺失母女2例

    作者:张琨;高杨;辛俊彤

    先天性多数牙缺失指缺牙数目达6 颗及以上,临床上较少见,其中多数伴有综合征型的其他器官症状,非综合征型的更少见.本文报道非综合征型多数牙缺失母女2 例,并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 先天缺牙 牙齿
  • 颈部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1例

    作者:李章一;张帅

    结合1 例右颈部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PHAT是一种中间型有恶性倾向的软组织肿瘤,临床症状轻微且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有其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术后应长期随访.

  • 外胚层发育不全缺牙的种植修复治疗

    作者:汪昆;谭颖徽

    外胚层发育不全属于一种遗传疾病,常导致患者毛发稀少、牙齿缺失、皮肤汗腺等组织器官严重发育异常,其中缺牙修复是患者及家属为迫切的愿望之一.该文讲述了外胚层发育不全的概述、缺牙分类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缺牙修复目标,其中重点讲述了外胚层发育不全的种植治疗,包括种植历史、种植时机和不同种植修复类型等.

  • CD73在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振虎;袁勇翔;季彤;张陈平

    腺苷信号通路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重要调节因素.CD73的酶活性可以将一磷酸腺苷水解为腺苷,是产生腺苷的关键分子.新研究发现,CD73在多种癌症细胞系和患者肿瘤组织中呈过表达现象.CD73的表达情况和癌症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证实CD73是恶性肿瘤发展的一种关键因子.以CD73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动物实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并使得抗CD73靶向治疗可能成为一种颇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本文就CD73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CD73与肿瘤生长、肿瘤转移等的关系,CD73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作用以及抗CD73治疗肿瘤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CD73 癌症 转移 预后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