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38 MAPK 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成软骨响应中的作用

    作者:程百祥;张旻;杜静;陈慧;李轶杰;陈永进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成软骨响应中作用。方法将含有抗坏血酸培养基构建的兔BMSCs细胞膜片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加压组(静态液压加载装置给予细胞膜片120 kPa、1 h/d、连续4 d的压力刺激),采用Western blot及real time-PCR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real time-PCR技术检测成软骨基因的表达。结果兔BMSCs传代后细胞生长状态稳定,呈梭形;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观察到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65±0.035)比较,压力刺激下兔BMSCs细胞膜片中P38MAPK蛋白表达量(0.820±0.108)显著升高(P<0.05),同时real time-PCR结果表明:加压组兔BMSCs 细胞膜片中 P38MAPK 的 mRNA 表达量(0.651±0.105)高于对照组(0.166±0.046)(P<0.05),且成软骨基因(Sox-9、Aggrecan及Col-Ⅱ)的mRNA表达量(3.323±0.729、0.901±0.162、1.151±0.1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541±0.121、0.335±0.094、0.466±0.158)( P <0.05)。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BMSCs膜片成软骨响应中起正调节作用。

  • antimiR-138修饰骨髓基质干细胞膜片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同种冻干骨粉成骨的研究

    作者:闫钧;赵彦涛;张京;吴琛;陈静园;张玉梅

    目的:探索采用非病毒方法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 )膜片的可行性;antimiR-138转染的 BMSC 膜片促进同种冻干骨粉( FDB )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Vc 连续诱导法培养 BMSC 膜片,通过调整 Lipofectamine 2000-miRNAs 载体复合物的用量及转染步骤对 BMSC 膜片进行转染;采用荧光体式及显微观察、miRNA-PCR 方法比较各组的转染效率的差异;通过大体观察、HE 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 BMSC 膜片的形态。将 BMSC 膜片/ FDB 复合物移植到裸鼠皮下,术后4~8周,分别采用 HE 和 MT 染色对膜片的成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荧光体式及显微结果表明 antimiR-138可成功地转至 BMSC 膜片中,其中150 nM 组对内源性 miR-138的抑制率为85%;体内异位成骨实验表明 antimiR-138转染的 BMSC 膜片可显著促进并加速移植复合物的骨组织形成。结论(1)通过对以 Lipofectamine 2000为载体的转染复合物的用量及转染步骤进行优化,可以构建出具有较高转染效率,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以及结构完整的 antimiR-138修饰的 BMSC 膜片。(2) antimiR-138转染的 BMSC 膜片可显著促进并加速移植复合物的异位骨组织形成。

  • 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研究

    作者:何梦娇;江俊;郑宝玉;许雄程;吴玉铭;林敏魁;陈玉玲;骆凯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膜片的构建及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建立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模型,分离培养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O-rBMSCs),并以O-r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细胞膜片.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细胞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PMOP模型,体外分离培养的O-r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复层生长,采用富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10 d左右即可获得白色膜样结构,该细胞膜片具有较好的弹性,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O-rBMSCs膜片由多层细胞及丰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间连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O-rBMSCs膜片高表达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结论 O-rBMSCs体外采用富含维生素C的培养基连续培养可构建细胞膜片,该细胞膜片富含细胞外基质,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机体的组织再生.

  •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原位构建“三明治”样组织工程牙周膜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海春;王伟;徐晓东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与胶原膜构建的“三明治”样结构植入体内后牙周膜的再生情况。方法制备BMSCs细胞膜片,与胶原膜构建夹层结构复合于牙根表面,植入原位生长,分别于4w和12w取材,利用X片、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牙周膜的再生情况。结果相比单纯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在牙根与牙槽骨间形成了清晰的软组织间隙,且有类Sharpey’s纤维存在,即形成了功能性牙周膜。结论细胞膜片-胶原膜-细胞膜片的“三明治”样夹层结构可以较好地促进牙周膜再生。

  • 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复合聚乳乙醇酸支撑体体外构建管状软骨

    作者:张浚睿;陈富林;吴炜;魏建华;封兴华;毛天球

    目的 研究利用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复合聚乳乙醇酸(ploy of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撑体,在生物反应器条件下体外构建管状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兔骨髓基质细胞,高密度连续培养,转化生长因子-1诱导构建成干细胞膜片,制作圆柱状PLGA支撑体,将细胞膜片均匀缠绕在表面.静置孵育14 d,使细胞膜片与PLGA相互贴附后,进入生物反应器动态培养8周后,取出标本.从大体形态、组织学结构、蛋白多糖含量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等方面评价形成软骨的理化特性.结果 通过此策略构建的软骨外观与天然软骨组织非常相似,保持着良好的管状外形,颜色呈乳白色,有光泽,质地均匀,弹性好,具有中等偏软的硬度.组织学结果显示总体结构呈现软骨样结构,HE染色可见软骨样细胞分布于细胞陷窝之中,周围是均匀的细胞外基质,番红-0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着色为鲜红色,提示蛋白多糖含量丰富,有大量软骨基质物产生.结论 细胞膜片复合支撑体策略能形成管状形态的软骨组织,为气管软骨的再造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可能解决气管缺损的临床难题.

  • 牙周组织工程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雪婷;杨波;田卫东

    由牙周炎等疾病导致的牙周支持组织丧失将引起牙齿逐渐松动脱落,进而影响发音和进食,甚至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组织工程作为可实现组织器官重塑及功能重建的技术,已在牙周组织再生中取得可喜成绩,但传统的构建方法在实现功能性牙周再生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涌现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如细胞膜片技术、脱细胞技术、静电纺丝技术、三维打印技术等,为牙周组织再生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对近年来牙周组织工程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及应用的新技术进行简要阐述,以期探讨未来牙周再生的发展方向.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膜片体内活性的动物实验

    作者:安康康;刘宏伟

    目的 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膜片和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膜片移植于裸鼠体内后BMMSC/PDLSC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犬BMMSC和PDLSC,使用慢病毒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对GFP-BMMSC和RFP-PDLSC经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制备两种细胞的细胞膜片,经Bio-Gide胶原膜包裹并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应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对比分析移植后第1、2、4、8周两种细胞膜片内细胞的GFP和RFP表达情况,并经组织学方法确认.结果 GFP标记的犬BMMSC和RFP标记的犬PDLSC表面抗原CD29和CD44均为阳性,CD34表达较低;两种细胞诱导后均能进行成骨和成脂分化;两种细胞制备成膜片并移植于裸鼠体内后,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显示GFP-BMMSC在移植术后第1、2、4、8周平均光强依次减弱,分别为(83.1±3.1)×10b、(65.1±2.3)×106、(51.5±2.3)×106及(33.8±2.0)×106 ph/s;RFP-PDLSC在移植术后第1、2、4周平均光强也依次减弱,分别为(53.8±3.0)×106、(42.2±2.6)×1 06、(34.5±2.1)×106 ph/s,第8周平均光强[(45.1±2.9)×106 ph/s]与第4周相比显著增强(P<0.01).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移植后膜片中RFP-PDLSC的数量明显多于GFP-BMMSC.结论 经慢病毒转染荧光蛋白基因后的犬GFP-BMMSC和RFP-PDLSC具有相似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但PDLSC更耐受细胞膜片制备过程中的高密度培养微环境,与BMMSC相比细胞膜片技术更适用于PDLSC.

  • 人牙周韧带细胞膜片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张剑英;付云;俞少杰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人牙周韧带细胞(hPDLCs)的成骨、成脂能力;构建hPDLCs膜片并鉴定膜片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结构蛋白.方法 通过酶联组织块法分离并纯化培养hPDLCs;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hPDLCs来源及干细胞标志物STRO-1表达情况;取第2~4代细胞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检测hPDLCs的成骨、成脂能力;制备成熟的hPDLCs膜片,苏木素-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膜片细胞外基质主要结构蛋白Ⅰ型胶原、层黏蛋白及纤连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原代培养的hPDLCs抗波形蛋白染色阳性,干细胞标志物STRO-1染色阳性,证实hPDLCs来源于间充质并具有干细胞潜在分化能力;hPDLCs在诱导成骨、成脂分化培养14~16 d后,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结果阳性提示hPDLCs具有良好的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HE染色及免疫化学染色发现hPDLCs膜片高表达细胞外基质主要结构蛋白Ⅰ型胶原、层黏蛋白及纤连蛋白.结论 本研究从细胞分离培养,来源鉴定、多向分化潜能诱导及细胞膜片技术等方面证实PDLCs中存在成体干细胞,提示hPDLCs膜片能为牙周组织再生种子细胞提供新来源,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生物学特点研究

    作者:刘娜;张博;李芳菲;邓蔓菁

    目的:探讨利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细胞膜片方法,并分析细胞膜片的生物学特点.方法:从出生7d大鼠体内提取脂肪组织并获得纯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将ADSCs 体外构建细胞膜片,待膜片成熟后采用倒置显微镜和HE 染色对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实时定量PCR 检测细胞COL-1、FN、FGF、VEGF 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COL-1、FN、FGF、VEGF 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纯化的ADSCs 体外诱导培养10d 后获得白色膜状细胞膜片,镜下观察见细胞复层生长,染色显示细胞间紧密连接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extracellular matrix).Real Time-PCR 结果表明细胞膜片组COL-1、FN、FGF、VEGF mRNA 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培养的ADSCs 组.Western Blot 蛋白学检测与基因检测趋势一致.结论:体外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构建细胞膜片,膜片的COL-1、FN、FGF、VEGF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原位构建“三明治”样组织工程牙周膜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翠;朱彪;张欣然;刘东华;赵刚;郭希民;郭红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膜片与胶原膜构建的“三明治”样结构植入体内后牙周膜的再生情况。方法制备BMSC细胞膜片,与胶原膜构建夹层结构复合于牙根表面,植入原位生长,分别于4和12周取材,利用X片、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牙周膜的再生情况。结果相比单纯胶原膜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在牙根与牙槽骨间形成了清晰的软组织间隙,且有类Sharpey纤维存在,即形成了功能性牙周膜。结论细胞膜片-胶原膜-细胞膜片的“三明治”样夹层结构可较好地促进牙周膜再生。

  • 人脂肪干细胞膜片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

    作者:杨芳;陈书强;芦洁;董杰;孙惠君;郭雯娓;王晶晶;张建华;马媛;王晓红

    目的 利用分离纯化后的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构建ADSCs膜片,并探讨人ADSCs膜片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年轻女性腹部手术皮下脂肪组织,用酶消化法成功分离纯化人ADSCs,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使用含有活性因子的完全培养基诱导构建人片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片组织形态,并采用qRT-PCR和ELISA检测人脂肪干细胞膜片相关促生长细胞因子及干性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分离人ADSCs,流式细胞学鉴定发现其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29、CD44、CD90、CD105均为阳性,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CD45分子为阴性,符合ADSCs表面分子表达特点;人AD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后,油红O与茜素红染色阳性,提示人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扫描电镜观察膜片中的细胞呈网格样叠加生长,细胞之间连接紧密;qRT-PCR检测结果 显示人ADSCs膜片中TGF-β 1、FGF2、HGF、VEGF、Col 1A1等促生长细胞因子和OCT4、NANOG等干性基因显著高表达.ELISA检测结果 显示人ADSCs膜片上清液高表达促生长细胞因子TGF-βl、FGF、HGF、VEGF.结论 我们成功利用人ADSCs诱导成人细胞膜片,该膜片可分泌更高含量的促生长细胞因子并表达更高水平的干性基因,为人ADSCs膜片应用于组织损伤修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以脂肪源性干细胞膜片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作者:肖斌;刘毅

    背景:细胞膜片技术以细胞自分泌的透明质酸及胶原蛋白做为内源性支架,能消除外源性支架的各种弊端。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结合细胞膜片技术用于全层皮肤缺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目的:综述脂肪源性干细胞膜片研究现状及进展。
      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PubMed数据库中1993年1月至2014年4月关于脂肪源性干细胞、细胞膜片技术及皮肤组织工程相关文章。在关键词中以“脂肪源性干细胞,创面愈合,组织工程皮肤,细胞膜片”或“adipose-derived stem cel , wound healing, tissue-engineered skin, cel shee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终选择27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来源于人废弃脂肪组织的脂肪干细胞具有成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相容性,可理想的用于再生医学。细胞膜片技术与传统的外源性可降解材料支架构建的组织相比具有多种优势。脂肪源性干细胞结合细胞膜片技术相结合,有利于组织血管化,能从多个方面促进创面愈合,其所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层能提供适宜于细胞分化和生长的微环境,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具有正调控作用,可望构建真正的3-D化组织工程皮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

    作者:沈悦;马海英;张彦升;王娟;时炳正

    背景:临床上使用自体髂骨移植方法修复牙槽嵴裂,常常不能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移植骨吸收率因人而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块移植修复牙槽嵴裂术后的骨吸收情况。
      方法:制备实验犬双侧牙槽嵴裂模型,采用自体对照的办法,在实验犬上颌骨两侧的裂隙分别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犬自体髂骨骨块(实验组)和单纯犬自体髂骨骨块(对照组)。通过颌骨CT及micro CT对植骨区的骨吸收率、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骨密度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术后3,6个月时实验组的骨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个月实验组骨体积分数、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实验组骨小梁分离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骨小梁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髂骨骨移植可减少植骨术后骨吸收率,同时可以促进新骨的生成。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移植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

    作者:陈梅红;党旖旎;朱旭东;李璇;彭磊;杨佳佳;张国新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其能旁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获取方便、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常被用于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后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新型组织工程技术——细胞膜片,具有促进创面修复、预防食管狭窄发生的潜能和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生物学特征,分析其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后狭窄的可行性.方法:①将使用温度敏感培养皿制备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设为实验组,常规贴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通过ELISA、反转录实时PCR及Western blot比较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②取裸鼠制备皮肤人工溃疡,随机分为贴膜组与模型组,贴膜组立即在皮肤创面处贴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中细胞含量较高,细胞外基质丰富,细胞与细胞之间连接存在;膜片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②裸鼠背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移植成功,且贴膜组愈合速度快于模型组;③实验结果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细胞膜片技术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后狭窄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的构建

    作者:梁源;隋珂;尚冯青;唐丽;王阿娴;季海宁;丁寅

    背景:研究发现充足的血供是骨组织修复与再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种细胞直接共培养,经成膜诱导10 d后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并对获得的膜片进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将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荧光标记液标记后,观察膜片诱导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分布及交流情况。对复合细胞膜片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共培养成膜诱导10 d后可成功获得复合细胞膜片,两种细胞在成膜诱导过程中存在细胞间接触。获得的膜片由多层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经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结果证实该膜片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为进一步将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条件。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祖细胞修复骨质疏松性牙槽骨缺损

    作者:文艺;杨鸿旭;刘倩;梁源;刘竹影;丁寅

    背景: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雌激素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血管内皮祖细胞也可提高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与功能。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膜片修复去势大鼠牙槽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将制备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膜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血管内皮祖细胞膜片植入去势大鼠牙槽骨缺损处,或不植入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2,4,8周分别取材,通过Micro-CT扫描的方法评价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相对于单一的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以及单一的正常血管内皮祖细胞膜片,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膜片具有更强的成骨活性以及骨修复能力。

  • 软骨细胞膜片的成软骨性能

    作者:周丽斌;吴玮;丁瑞英;徐冰心;韩浩伦;王刚;李保卫;王鸿南

    背景:基于温敏培养皿的细胞膜片技术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温敏培养皿价格高昂,有必要研究替代方法.目的:应用普通培养皿进行细胞膜片培养,并分析软骨细胞膜片的成软骨性能.方法:取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切除的鼻中隔软骨消化提取原代软骨细胞,扩增培养.取第3代细胞在体外密集培养,使之分泌细胞外基质,形成单层细胞膜片;另取第2代软骨细胞,叠加接种于单层细胞膜片上,使其贴覆生长,形成双层细胞膜片.应用细胞刮刀收获细胞膜片,研究其性状,进一步在体外培养、植入裸鼠体内构建出人工软骨块.结果与结论:①单层细胞膜片和双层细胞膜片均形成质软的凝胶样结构,大体观察两者无明显区别;②新刮起的细胞膜片具有良好的可流动性和成胶性;植入裸鼠体内培育8周之后,均形成成熟的软骨块;③组织学观察见细胞膜片是由成层排列的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薄片,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即有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初步表达,植入体内8周之后形成的软骨呈现为成熟的软骨组织;④生化定量检测结果表明,DNA含量高于天然鼻中隔软骨,而糖胺聚糖和羟基脯氨酸含量与天然软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⑤结果提示,应用普通培养皿可成功构建并获取细胞膜片,细胞膜片呈现良好的成软骨性能.

  • 两种诱导液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生物学活性影响

    作者:唐雪鹏;李适廷;王崇;管付岩;刘忠

    目的 探讨不同的诱导液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膜片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骨髓间充质细胞条件(BMMSCs-CM)诱导液与根端牙胚条件(APTG-CM)诱导液培养人PDLSCs,并制备成PDLSCs膜片.BMSCs-CM诱导液诱导的细胞设为BMSCs-CM组,APTG-CM诱导液诱导的细胞设为APTG-CM组.分别诱导PDLSCs膜片4、7、10 d.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免疫组化、扫描电镜检测并观察两种诱导液诱导后的PDLSCs细胞膜片形态学的变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 接种10 d后,BMSCs-CM组和APTG-CM组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7%和24%,BMSCs-CM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强于APTG-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TG-CM诱导液比较,经过BMMSCs诱导液诱导后的PDLSCs膜片可产生更丰富的细胞外基质.扫描电镜可见BMMSCs诱导液诱导后的细胞膜片表面有矿化沉积和胶原组织形成;APTG-CM诱导液诱导后的细胞膜片表面有大量胶原纤维状组织形成.结论 BMMSCs诱导液更适合诱导PDLSCs膜片向类牙周组织分化.

  • 犬牙囊干细胞膜片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黄闯;宋镜明;宋扬;刘佳;王丽颖;金作林

    目的:利用犬牙囊干细胞(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DFSCs)构建细胞膜片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4至6月龄犬尖牙牙胚,分离培养DFSCs,鉴定.用含抗坏血酸的培养基诱导2周构建细胞膜片,并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染色、扫描电镜(SEM)对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检测成骨、成脂能力.结果:DFSCs于体外被成功分离、纯化、培养,细胞克隆形成率约为5.1%.流式鉴定为CD29+CD44+CD34-,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较强,并能成功构建成细胞膜片.光镜和电镜显示膜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基质分泌多,油红O染色后可见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B)茜素红染色后可见大量清晰的钙结节形成.结论:成功构建犬DFSCs膜片,并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为进一步利用犬DFSCs膜片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提供条件.

  • 软骨细胞膜片修复山羊气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陶然;刘浥;陈洁;何爱娟;周广东;曹谊林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型哺乳动物气管缺损的方法。方法取6头山羊耳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软骨组织。膜片体外培养6周,回植到动物腹部皮下;3例在皮下埋置8周后包裹于硅胶管上,移植到颈旁进行再血管化和塑形,8周后带肌肉蒂修复气道缺损(带蒂移植组);另3例在皮下埋置16周后,直接用于气道缺损修复(游离移植组)。动物气管缺损范围均为3个气管环长的全段缺损。结果所有膜片在体外培养6周后,均能形成较为成熟的软骨样组织。带蒂移植组在皮下埋置8周后能形成成熟软骨组织,移植到颈旁肌肉能成功再血管化和塑形。气管缺损修复术后,带蒂移植组均能带T型管长期存活(14周),但拔出T型管后均在2周内死亡。取材时发现,带蒂移植组修复段组织工程软骨仍然存活,并在相应部位维持了很好的管壁外形,但是没有软骨外壁的部位发生明显塌陷;内壁结缔组织增生严重,阻塞管腔。游离移植组在皮下埋置16周后,也形成了成熟软骨组织。移植修复后,在T型管存在的情况下,均在术后2周内死亡。取材发现,修复段气道均发生了严重的组织坏死感染,并波及周边组织;组织学观察仅能发现少数散在的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结论软骨细胞膜片技术是稳定可靠的组织工程软骨构建方法;在气道复杂环境中,游离移植的软骨补片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坏死;带蒂移植能保证修复段组织的存活,但是完整的软骨外壁和内壁提前(或尽快)上皮化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