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牙齿、骨骼影响的长期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磊;王宏伟;齐素青;张超;王双庆;来卫东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牙齿、骨骼的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26例,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术式采用上颌LeFort Ⅰ型加下颌矢状劈开术。在矫治前(T0),正颌手治疗后6个月(T1)、治疗后3年(T2)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分析牙齿和骨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除Y轴角和N-S-Ar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SNB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下颌骨向前移动。U1-SN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且较稳定。

  • 安氏Ⅲ类和安氏Ⅰ类错侧貌特征的X线极坐标法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王世兴;赵俊杰;张良;江久汇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特征差异,以满足不单纯为排齐牙齿而是把改变颜面侧貌而来正畸门诊接受矫正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需要[1-4]。特别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侧貌容颜,矫治难度较大,一些成人患者需要外科正畸联合治疗[5-6]。临床依据患者X线头影测量分析ANB角和MP-SN角大小将其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型和评估畸形严重程度,但是有时由于前颅底长度的变异等原因,导致ANB角某些情况下不能正确反映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7]。

  • 摄片条件及方法对头影测量片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燕萍;邵金陵

    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头影测量片的质量、定点及测量分析过程.作者对拍摄条件、患者体位、耳杆位置以及投照距离等影响头影测量片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高质量的头影测量片是我们正确分析和诊断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获得影像清晰、定位准确的头影测量片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 X线头影测量在分析OSAS患者颅面结构特征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辛洪哲;贾培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疾患,由多种因素引起,而且机制复杂.患者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颅面及上气道形态结构特征.而X线头影测量作为一种常用的测量分析手段,已经被引入应用于OSAS临床治疗的多个方面:探讨疾病机理、辅助诊断、判断阻塞部位、协助选择治疗措施、分析治疗机理等.本文对OSAS患者的颅面及上气道形态特点以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在OSA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双尖牙减数治疗对骨性Ⅰ类错(牙合)垂直向关系的影响

    作者:丁云;徐宝华;许天民

    目的 对比拔除第一双尖牙或第二双尖牙矫治对青少年骨性Ⅰ类错(牙合)面部垂直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或第二双尖牙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30例.两组样本的性别、年龄以及疗程相互匹配.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前后牙、颌、颅面部垂直向上的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双尖牙减数治疗后MP-SN、PP-SN、MP-PP、Y轴角和S-Go/N-Me无显著性变化;S-Go、N-Me均增加,差异呈高度显著性;下颌升支、下颌体以及下颌的综合长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上下磨牙及上前牙治疗后伸长,差异有显著性;但是上述各项测量值治疗前后的变化量,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下前牙垂直向的变化差异较大.结论 虽然拔除第二双尖牙组上下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大于拔除第一双尖牙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但是这两种拔牙模式均不会引起骨性Ⅰ错(牙合)下颌平面的旋转,以及面部垂直高度的降低.

  • 影响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唇部内收因素的研究

    作者:黄一平;李巍然

    目的 探讨影响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后唇部内收的因素.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7例双颌前突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治疗前软组织、硬组织、牙体组织项目及治疗后软硬组织变化项目共27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后退法)筛选影响唇部变化的敏感因素.结果 治疗后上中切牙颈缘点矢状向变化,治疗前年龄,上唇缘点至E线距离和颏部厚度影响上唇缘点矢状向内收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75;治疗后下中切牙切缘矢状向变化,治疗前下唇缘点至E线距离,下唇紧张度,颏唇角和颏部厚度影响下唇缘点矢状向变化,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887.结论 治疗前生长潜力、骨性、牙性、软组织特点,及治疗后牙性变化影响双颌前突患者唇部内收变化.

  • 头影测量分析和面像测量分析的相关关系研究

    作者:张兴中;Mark G. HANS;Greg GRAHAM;Susan Redline

    目的通过对头影测量分析和面像测量分析相对应的测量项目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阐明两种分析方法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研究样本来自于一项遗传流行病学的家族研究,共包括326个研究对象(其中白人168人,非洲裔美国人158人).每位研究对象的均拍摄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标准侧位面像并进行相应的头影测量分析和面像测量分析,分别采用了6项传统的头影测量项目和8项面像分析测量项目.结果研究发现头影测量分析和面像测量分析相应的测量项目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非洲裔美国人组中,两种测量分析方法测得的下颌长度、前面高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和0.690.骨性全面高和面像中测得的全面高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521.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面像测量分析可以作为临床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的有价值工具,对标准化面像的测量分析是头影测量分析的有益补充.

  • 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方法选择的初步研究

    作者:谷岩

    目的通过对替牙期轻中度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为临床医师确定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样本分为正畸治疗组和矫形治疗组,分别为15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病例的选择标准为:(1)前牙反(牙合),(2)-2<ANB<1,头影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正常,(3)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4)轻中度凹面型.正畸治疗组采用2×4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4个月,追踪两年后无复发.矫形治疗组采用2×4矫正技术,治疗一年内反(牙合)复发或无法完全矫正前牙反(牙合),改用前方牵引进行矫形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追踪两年后无复发.以治疗开始时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头影测量项目之差异,并进行多元判别分析.结果正畸治疗组关节角(NSAr)显著小于矫形治疗组(p<0.01),前颅底长度显著大于矫形治疗组(p<0.001).正畸治疗组后颅底长度也显著大于矫形治疗组(p<0.001).且前面高较大(p<0.05).判别公式Prediction Index(PI)=-0.2(关节角)+0.243(前颅底长度)+0.187(后颅底长度)+3.366,有助于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结论 PI越大(>0),在替牙期以2×4矫治技术矫治轻中度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 临界病例矫治拔牙与否与鼻、颏部形态的关系

    作者:毛琴;段余峰;许雅芬;张芳;李浙杭;雷勇华

    目的 研究正畸临界病例拔牙与否与鼻、颏部形态的关系.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治疗后侧貌良好并且治疗前为正畸临界病例的患者50例,分为拔牙组及非拔牙组,每组25例.选用29项指标,测量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的头颅侧位片,研究相应软硬组织形态,并对测量结果用SPSS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拔牙组和非拔牙组两组间SNB角、SNPg角、PgNB、U1/SN角、11/MP角、U1/L1角、Pg-NP、SL8项硬组织指标及Prn-NP、FH/NsPos角、FH/SiPos角、ASn、Ls-EP、Li-EP、Cm-Sn-Ls、Li-Si-Pos角8项软组织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两组间鼻、颏部形态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侧貌良好的正畸临界患者中,拔牙组鼻、颏部突度相对非拔牙组较小,而非拔牙组中鼻、颏部突度相对较大.

  • Damon Ⅲ矫治器拔牙矫治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作者:丁鹏;周彦恒;林久祥

    目的 研究Damon Ⅲ矫治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牙(牙合)结构及软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双牙弓前突或上牙弓前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0人,平均年龄16.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应用美国Ormco公司DamonⅢ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18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后移动7.47mm、4.93 mm,根尖分别向后移动1.15 mm、3.0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磨牙分别向前移动1.82 mm、1.9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1/SN、U1/PP角在治疗后分别减小了16.70°和15.91°,L1/MP角、上下唇--审美平面距在治疗后也明显减小,Z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NA、SNB、ANB、MP/SN角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DamonⅢ矫治器矫治双牙弓前突患者,在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它附加装置的条件下,仍可以进行很好的支抗控制,上下前牙回收明显,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但上前牙的转矩控制可能不足.

  • 《口腔正畸诊断彩色图谱》出版

    作者:

    由世界著名正畸专家T.Rakosi,Ⅰ.Jonas和T.M.Graber合著,田杰博士主译,林珠、段银钟、陈扬熙教授审校的《口腔正畸诊断彩色图谱》一书,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图解的形式,全面精辟地描述了与综合性诊断有关的基本原理及诊断过程。主要内容有:颅面骨生长、临床检查、功能分析、X线检查、面像分析、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分析、矫治计划病例示范等。书中配有1001幅照片及示意图,且绝大多数为彩色,图片精美、图文并茂、文字精练、内容丰富、实用,全部采用高档铜板纸印刷,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全面论述正畸学诊断的经典之作,可供口腔正畸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及普通口腔科医师参考。 该书定价180元(含邮费)。汇款请寄: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胜利路80号解放军第210医院门诊口腔科田杰医师收,邮编:116021.电话:(0411)3689106-5520。

  • 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双牙弓前突牙(牙合)结构变化研究

    作者:曾晨光;周彦恒;林久祥;丁鹏

    目的采用3M unitek MBT托槽,对双牙弓前突患者通过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牙(牙合)结构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23例,男8人,女15人,平均年龄17.2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使用3M MBT矫治器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前牙切缘分别向后移动4.71 mm、3.09mm;上下前牙根尖分别向后移动2.53 mm、1.12 mm.上下后牙分别向前移动3.45 mm、4.27 mm.SNA、SNB、MP/SN无显著性变化,ANB减小0.92°;U1/SN、U1/PP分别减小7.62°、9.52°,L1/MP减小3.9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显示MBT矫治技术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矫治双牙弓前突,并没有改变矢状骨骼类型.在矫治过程中该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垂直向的控制.

  • SPEED矫治器治疗双牙弓前突牙(牙合)结构变化的研究

    作者:丁鹏;周彦恒;林久祥

    目的 采用SPEED托槽对双牙弓前突患者通过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牙(牙合)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16例,男2人,女14人,平均年龄16.7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后移10.63mm、7·87mm,根尖分别后移4.78mm、4.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下磨牙分别前移1.39mm、1.9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SN、U1/PP分别减小15.03°和14.39°,L1/MP减小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ED矫治器能有效矫治双牙弓前突患者,上下前牙回收明显,而磨牙前移较少.在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它附加装置的条件下,仍可以进行很好的支抗控制,但上前牙的转矩控制可能不足.

  • 双板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张熙恩;李自力;陈波

    模型外科是现代正颌外科治疗方案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特殊技术[1,2]。通过临床检查及头影测量分析确定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情况,上、下颌骨需移动的方向及数量,初步决定颌骨需整体抑或分段移动,以便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手术中确切的截骨部位、去骨量与去骨形态、牙-骨段移动的具体方位以及良好关系的拼对,均需依靠模型外科取得。在完成模型外科后的石膏模型上做板(终末板),记录牙-骨段的移动方位。手术中以此板引导牙-骨段的移动,以实现设计目标。 随着正颌外科的发展,为了达到更好的功能与美观效果,双(上、下)颌手术的比例在不断增加[3,4]。过去常用的单板(终末板)技术在双颌手术中难以完全准确地移动上颌骨至设计部位,手术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术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双板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上述困难。双板作用的原理是先采用中间板,以未移动的下颌为基准,指导上颌的移动方位并将其固定在新的位置上;再以移动后的上颌为基础,采用终末板,指导下颌移动至设计位置并予以固定。

  • 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患者的前牙代偿特征分析

    作者:张婕;李小彤

    目的 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患者上下颌前牙的代偿特征,以期为临床提供患者术前牙颌代偿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54例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取治疗前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并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建立的中国汉族正常(牙合)相应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对患者骨性测量项目与牙性测量项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根据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将患者分成4组,A组:ANB角<-4°,SN-MP角≤37.7°,11例;B组:ANB角≥-4°,SN-MP角≤37.7°,16例;C组:ANB角<-4°,SN-MP角>37.7°,14例;D组:ANB角≥-4°,SN-MP角>37.7°,13例.对4组牙颌测量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法多重比较.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上前牙较正常(牙合)更唇倾(P<0.01),下前牙较正常(牙合)更舌倾(P<0.01).矢状向和垂直向骨型均与上下前牙位置有一定相关性(P<0.05).4组患者上切牙倾斜度及突度代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切牙舌倾及舌向移位代偿明显[L1-NB角、L1-NB距分别为(14.2°±5.9°)和(2.2±1.9) mm],而D组代偿轻[L1-NB角、L1-NB距分别为(23.7°±7.5°)和(6.3±2.6)mm].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上前牙唇倾代偿,下前牙舌倾代偿;不同骨面型上下前牙的代偿特征各有不同,去代偿时应区别处理.

  • 作者:

    关键词:
  • 安氏Ⅱ类错(牙合)矢状向诊断指标探讨

    作者:裴蓉;潘晓岗

    目的 研究在安氏Ⅱ类错合矢状向诊断方面常用角度测量与McNamara分析法中线距测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X线头影测量对30例Ⅱ类1分类患者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SNA,SNB,APDI,FA均与上下颌突度有高度相关性(P<0.01),AOBO与各值均不相关(P>0.01).结论 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矢状向诊断中线距的测量与角度的测量具有相同意义.

  • 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技术报告

    作者:高鲁胶;刘风信;尹庆顺;谢加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发病率较高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近10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治疗有很大进展.目前国内采用的下颌前移矫治器大多不能调节,不但给患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对颞颌关节及下颌运动影响较大,长期疗效无法保证.作者研制了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对30例OSAS患者进行了治疗,并通过多导睡眠仪监测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可调式口腔矫治器的疗效.

  • Frankel-III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AngleIII类错的临床研究

    作者:弓飞;崔广庆;王玲

    目的:探讨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III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安氏III类错患者15例,应用Х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进过治疗,前牙反覆反覆盖得到纠正,磨牙达到中性关系。SNA角、SNB角、NP-FH角、ANB角、MP-FH角和上下牙倾斜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rankel-III型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功能性或轻度骨性的安氏III类错患者疗效显著。

  • 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模型外科在正颌外科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昊;马晓辉;张熙恩

    近10余年来,正颌外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正颌外科中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术后面像预测、模型外科中(牙合)板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1].笔者2000~2002年对3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了正颌外科矫治,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在X线头影测量分析、面型预测分析及模型外科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2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