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桦;胡敏;齐慧川;张祎;姜欢;包幸福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 双板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张熙恩;李自力;陈波

    模型外科是现代正颌外科治疗方案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特殊技术[1,2]。通过临床检查及头影测量分析确定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情况,上、下颌骨需移动的方向及数量,初步决定颌骨需整体抑或分段移动,以便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手术中确切的截骨部位、去骨量与去骨形态、牙-骨段移动的具体方位以及良好关系的拼对,均需依靠模型外科取得。在完成模型外科后的石膏模型上做板(终末板),记录牙-骨段的移动方位。手术中以此板引导牙-骨段的移动,以实现设计目标。 随着正颌外科的发展,为了达到更好的功能与美观效果,双(上、下)颌手术的比例在不断增加[3,4]。过去常用的单板(终末板)技术在双颌手术中难以完全准确地移动上颌骨至设计部位,手术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术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双板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上述困难。双板作用的原理是先采用中间板,以未移动的下颌为基准,指导上颌的移动方位并将其固定在新的位置上;再以移动后的上颌为基础,采用终末板,指导下颌移动至设计位置并予以固定。

  • 作者:

    关键词:
  •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三维测量分析

    作者:张伟;沈国芳

    目的:通过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结果,评估Ⅲ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1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三维CT重建测量,并对手术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SPSS11.0软件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软硬组织变化有一定规律.下颌骨软硬组织移动在水平方向上高度相关(r>0.9),而在垂直方向上呈中度相关(0.82>r>0.63).上颌骨软硬组织移动则在2个方向上均呈中度相关(0.78>r>0.56)到弱相关(r<0.6).结论:与上颌骨相比,下颌骨的软硬组织移动变化呈现强相关性;而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关性也高于垂直方向.本研究得到的软硬组织移动比率对术前预测有一定帮助.

  • 双颌正颌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作者:乔青芳;王旭霞;马丹;李涛;刘端芹;张君

    目的 比较严重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正颌手术治疗各阶段硬组织的变化及其术后稳定性.方法 选择30例严重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双颌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治疗前(T0)、手术前(T1)、手术后6周(T2)以及治疗结束时(T3)相关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 T0与T1相比,上下切牙的相应测量项目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T1与T2相比,上下颌各硬组织标志点分别向前上和后上移位(P<0.05),SNA角、SNB角、ANB角、Wit值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OP-SN增大显著(P<0.05),平面发生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上面高(N-ANS)、下面高(ANS-Me)变化显著(P<0.05),垂直比例更为协调,均获得了良好咬合关系;T2与T3相比,上下颌各硬组织标志点分别有轻度的后下、前上移位趋势,但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颌手术在上颌畸形治疗、面部垂直比例关系改善、平面倾斜度的改变、咬合关系改变方面效果显著,其术后稳定性较好.

  •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牛晓雯;高辉;张丽萍;肖丹娜

    目的:探讨临床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后软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组织随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9例,通过对手术前及手术后摄取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双颌手术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结果:鼻下点无显著变化.上唇厚度和凸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及颏部所有软组织标志点均有显著变化(P<0.001).鼻部软组织与骨组织移动为弱相关性或无相关性(r<0.6).上唇与上颌切牙变化呈高度显著相关(r>0.8).除了下唇,所有下颌软组织标志点与骨组织移动呈高度显著相关(r>0.8).结论:鼻部软组织与骨组织移动的相关性差.上唇变化主要受上切牙位置移动的影响,受其他硬组织移动影响相对小.下唇与骨组织相关性不强.颏部软组织与硬组织移动呈高度显著相关性,为预测术后软组织变化提供参考.

  • 洗胃技术用于双颌手术后呕吐的预防

    作者:张丽琴

    目的 探讨改良洗胃技术用于正颌术后患者因胃内积血而引发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双颌截骨手术的50例患者,按手术的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方法,观察组采取手术当日及次日鼻饲前各给予一次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 ml洗胃,并配合正确的胃肠减压技术,以减轻胃内积血所导致的术后呕吐反应,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洗胃可有效预防正颌患者术后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术后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内涵.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双颌手术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分析

    作者:尹晓娟;张苗苗

    目的:评价伴有左右面部不对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成年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变化.方法:选择1 0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的伴有下颌左右不对称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术前1个月(T0)和术后6个月(T1)进行三维CT(3DCT)扫描.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软组织标记点和变量并测量计算,从而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凹面型及面部偏斜畸形均得到明显矫正,口内牙(牙合)关系理想、稳定.术后软组织变量的测量结果:鼻基底宽度、鼻翼宽度和上唇峰宽度明显增大;口角宽度、下颌宽度、颏唇角和下颌宽度角明显减小;上唇及颏部的不对称率明显改变.结论:①伴有下颌骨不对称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其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各项测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患者的软组织外貌得到明显改善;②三维CT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出颌面部软组织的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应用双颌手术矫治严重的颌面部畸形

    作者:曲卫国;马卫东;于卫国;林暄

    目的:探讨双颌手术在矫治颌面部畸形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Ⅰ期完成多个颌面部畸形矫治,达到改善容貌和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31例颌面部畸形病例,均按上述方法完成矫治,治疗结果通过开口度、开口型、面形、咬合关系、咀嚼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治疗结果令人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颌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颌面部畸形的方法,应成为矫治颌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

  • 双颌手术治疗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作者:于擘;丁明超;张鹏;马秦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 例重度多水平顽固性OSAHS患者全麻下行"双颌前徙1~1.5 cm,再行双颌根尖下截骨后退术",术后随访0.5~2 年.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睡眠打鼾、憋醒、大汗淋漓症状消失,AHI指数(次/h睡眠)由术前61.3~78.4降为术后0~4.3,睡眠时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23%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平均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58%~69%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治愈率为100%.结论:对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双颌前徙的手术术式,可达到佳治疗效果.

  •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

    作者:王雷;韩培辉;李永明;陈金武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扫描照片,通过Mimics 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结果:术后患者口咽部容积与气道总容积(包括鼻咽与口咽)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部气道容积平均减小8.37%,气道总容积平均减小6.91%.术后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平均减小19.83% (p<0.05).舌骨位置、软腭形态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气道分别与舌骨位置(H-X,H-Y)、软腭形态变化(PNS-UT,U-T,UT/ANS)有显著相关性(p<0.05),软腭形态变化与舌骨位置变化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术后气道容积减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