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治疗和体会

    作者:刘伟林;陈春光;任宗凯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资料,患者均进行随访,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颅颈交界处病变经口咽入路方法直接、术野清晰、微创、操作空间大、疗效满意.

  • 鼻咽部及口咽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作者:张艳琴;尹广明

    患者男,23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及鼻咽部肿物,伴咽痛、咽部异物感,自服抗感染药后未见好转,1个月前出现鼻塞伴涕中带血,说话含糊不清,体质量明显下降.查体:右侧软腭及腭舌弓明显膨出,表面糜烂;颈部见4.0 cm×3.0 cm肿物,活动度尚可,无压痛.CT:鼻咽腔及口咽腔内团状软组织肿块,CT值约42 HU,向下延伸至腭扁桃体,向前挤压软腭使口腔变形.双侧颈动脉鞘周围及胸锁乳突肌内侧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肿块.

  • 口咽途径给予母乳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金梅

    母乳作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适宜的食物,不仅为新生儿和早产儿快速生长提供重要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可增强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母乳,尤其是初乳,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早产儿在出生后初数天即产妇分泌初乳期间,因为病情往往不能接受肠内喂养,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接收母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母乳可以通过口咽部粘膜的吸收来发挥免疫作用,口咽途径给予早产儿母乳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方式.本研究旨在综述国内外口咽途径给予早产儿母乳的相关研究,探讨此种给予母乳的方式对早产儿的影响.

  • 48例开胸术后排痰困难患者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护理

    作者:曾定芬;向明芳;张萱;胡秀蓉;程清

    总结了48例开胸手术后排痰困难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的护理.通过操作前正确评估患者,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操作后做好保留口咽通气管的护理等措施,可有效解决患者的排痰困难.

  • ICU机械通气患者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的效果评价

    作者:秦玉荣;秦寒枝;钟先进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对照组在有可视分泌物时才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VAP发生情况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每2h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可以提高吸引效果,减少VAP的发生率.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口咽 抽吸
  • 药物喷雾对留置鼻胆管患者口鼻咽喉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周姝;吴茜;厉文宇;丁颖;贺齐卉;陈翠萍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薄荷水预防和缓解留置鼻胆管患者口鼻及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A组口、鼻腔喷入康复新液,B组口、鼻腔喷入自制薄荷水,C组口、鼻腔依次喷入康复新液和自制薄荷水.比较3组患者口咽干燥、咽喉疼痛、口咽并发症、吞咽不适、鼻腔不适情况.结果 术后6h,A组、C组的咽喉疼痛、不适程度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4h,B组、C组咽喉疼痛、不适程度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C组的口咽并发症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康复新液和自制薄荷水顺序喷入口、鼻腔,可以明显减轻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带来的咽喉疼痛、不适症状及口咽并发症.

  • 口咽胃肠道环境对Der p2-rBCG行为的影响

    作者:史皆然;师长宏;吴昌归;张金山

    目的:观察口服接种过敏原基因(Der p2)重组(r)BCG口咽胃肠道环境对Der p2-rBCG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野生BCG为对照,给予Balb/c小鼠口服接种三种方式(分泌、胞壁和胞内)表达Der p2的rBCG1×109CFU,连续5 d,计数不同时间粪便、口咽淋巴组织(OLT)、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以及肝脏、脾脏和肺脏中BCG的细菌数;用PCR和内参照RTPCR法测定由rBCG携带入各组织中的Der p2存在和表达状况.结果:三种rBCG均可通过口咽和胃肠道黏膜,进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各淋巴组织中的rBCG仍能表达其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并在各淋巴组织中表达外源蛋白.结论:rBCG口服免疫后口咽胃肠道环境对rBCG生物学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妨碍诱导理想的免疫应答.

  • 老年人咽部黏膜微生物种群检测分析

    作者:梁冰;鲁青;姜美娟;王华强;王丹丹;李世娟

    目的 对618例老年人口咽部微生物种群定植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咽拭子培养法分组调查了618例老年人和96例中青年人口咽部黏膜细菌和真菌定植情况. 结果 中青年组85.4%(82例)以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球菌2种细菌组合为主,构成模式简单.老年组每份标本分离细菌多为3~5种,仅25.7%(159例)共生菌构成模式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式球菌,表现出生物多样性.老年组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53.1%(328/618)和6.3%(6/96),老年组革兰阳性菌定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老年组假丝酵母真菌的定植率为9.1%(56/618). 结论 共生菌减少特别是草绿色链球菌减少可能是老年人口咽部黏膜菌群模式改变和机会致病菌定植的病理基础;老年人口咽部黏膜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率增加,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菌.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敏感.

  •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作者:艾福志;尹庆水;王智运;夏虹;吴增晖

    目的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例新鲜的头颈部标本使用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 结果 (1) 咽后壁分两层和两个间隙:粘膜层、椎前筋膜层,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2) 经此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椎体的范围;(3) 寰椎和枢椎椎动脉距中线的距离分别为寰椎(25.2±2.3) mm和枢椎(18.4±2.6) mm;(4) 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39.4±2.2) mm和(39.0±2.1) mm,寰椎进钉点(侧块中点)间距(a)为(31.4±3.3) mm,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枢椎前表面中部上关节面内缘连线与前唇下缘线之间的等距离线位于矢状中线两侧旁开3~4 mm的位置)连线的垂直间距(b)为(18.7±2.7) mm,a/b比值为1.5~1.7.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可行,钢板的设计应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 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对口咽侵犯划分标准的临床验证

    作者:陈海洋;王岩;高剑铭;吕衍春;李卉;陈勇

    目的 临床验证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对口咽侵犯划分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共333例,所有病例均行鼻咽部和颈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评价鼻咽癌口咽侵犯情况.结果 333例鼻咽癌患者MRI显示,口咽侵犯26例(7.8%).口咽侵犯的患者合并鼻腔、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翼内肌、鼻旁窦、颅内、翼外肌及其以外的咀嚼肌间隙侵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0).口咽侵犯患者较未发生口咽侵犯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及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FFS)率降低(38.1%比72.6%,P< 0.001;49.1%比84.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口咽侵犯是影响鼻咽癌OS率及DFFS率的独立预后因子(均P<0.001).口咽侵犯患者较T2期患者5年OS率及DFFS率降低(38.1%比80.9%,P< 0.001;49.1%比89.3%,P<0.001).结论 口咽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及DFFS的重要因素.鼻咽癌口咽侵犯患者较T2期患者5年OS及DFFS明显下降.口咽侵犯在鼻咽癌2008分期中的划分标准有待于进一步修正.

  • 卒中和口咽吞咽困难

    作者:

    正常口咽吞咽过程通常包括四个阶段:(1)口准备阶段,食物通过咀嚼形成食团为吞咽做准备;(2)口阶段,舌通过顺序地向上向后的推挤动作将食物从口腔前部送至后部;(3)咽阶段,该阶段由脑干诱发,表现为软腭上提防止食物进入鼻腔,食管上括约肌打开使食物进入食管,喉和舌骨上抬并向前运动以保证气道关闭以及食管上括约肌的打开[1];(4)食管阶段,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内.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口咽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咽腔容积测量

    作者:尹国平;叶京英;常青林

    目的 探讨借助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测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咽腔容积在平静呼吸和müller呼吸时的变化来评价OSAHS患者咽腔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11例OSAHS患者,分别于平静呼吸和müller呼吸时行螺旋CT扫描,范围从硬腭上缘至舌骨上缘,通过CT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借助CT三维重建工作站自带软件分别测量两种状态下硬腭下缘至悬雍垂尖(腭咽腔)以及悬雍垂尖至会厌尖(舌咽腔)的咽腔容积.观察咽腔各部分容积的变化.结果 在平静呼吸和müller呼吸时两部分咽腔容积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状态下大多数(7/11)腭咽腔容积变化率大于舌咽腔容积变化率,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三维重建咽腔容积测量对于评价OSAHS患者的咽腔形态和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口咽部静脉畸形的效果分析

    作者:牛传强;姜华;周少毅;申刚;李海波;张靖

    目的 评价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口咽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21例口咽部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1个月至13岁,中位年龄2.3岁.所有患儿术前均行MRI检查,术中穿刺造影进一步证实.全麻后开口器暴露口咽,经口头皮针穿刺病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定瘤巢,注入聚多卡醇泡沫至瘤巢完全填充或引流静脉显示.治疗后随访2~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项目包括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1~6次/例,共52次,平均2.5次/例.治愈13例,缓解7例,无缓解1例;术后肿物肿胀13例,发热3例,局部黏膜溃疡2例,拔管困难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吞咽功能受损及心肺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聚多卡醇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口咽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鼻和口咽梅毒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张盛忠;刘红刚;王毓新;李秋珍;何春燕

    目的非性病专业临床和病理医生对鼻、口咽部梅毒误诊率较高,探讨检测活体组织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以提高鼻、口咽部梅毒检出率.方法以12例鼻、口咽部可疑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活检黏膜为研究对象,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用改良的Warthin-Starry (W-S)染色法检测病变组织及其渗出物涂片中的梅毒螺旋体.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test,RPR)、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FTA-ABS)、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rep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test,TPHA)加以证实.用国家颁布的驱梅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W-S染色显示12例切片黏膜上皮中及6例渗出物涂片内见大量梅毒螺旋体,固有膜内螺旋体很少发现.血清学检查: 11例次VDRL(++++), 7例次RPR (+),1例次FTA-ABS(+),11例次TPHA(+).1例回当地治疗,未作血清学检查.11例均临床治愈,血清学检查均转阴性.结论用病理组织化学改良的W-S染色方法,能直观地显示活检标本及渗出物涂片内梅毒螺旋体,结合临床及梅毒血清学检查,可以提高鼻及口咽部梅毒的检出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口咽腔测量分析

    作者:蔡谦;叶辉;郑亿庆;刘翔;苏振忠;傅玉贵;陈怀宏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口咽腔扩大的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8例OSAHS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病例进行手术前后口咽腔测量:悬雍垂基底宽、悬雍垂长、悬雍垂至咽后壁间距、腭舌弓间距和腭咽弓间距.并观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的变化.结果 OSAHS患者手术前的腭舌弓间距和腭咽弓间距比对照组窄(P<0.05),而至咽后壁的距离,悬雍垂长、宽两组数据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腭舌弓间距、腭咽弓间距、至咽后壁的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手术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体块指数、低SaO2、平均SaO2、悬雍垂至咽后壁间距、腭舌弓间距和腭咽弓间距、悬雍垂长、宽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1).结论 OSAHS患者的口咽部左右径小于健康人,而前后径与健康人相近.UPPP手术可以显著扩大咽腔口咽部左右径,达到健康人水平.UPPP手术疗效不仅仅与解剖结构异常有关,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 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

    作者:刘钢;翟翔;张海;刘学兵;张金玲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8月至2006年11月16例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患者行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手术资料,其中斜坡脊索瘤6例,寰枕畸形5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3例,齿状突骨折2例.用0°鼻内镜行中下斜坡区手术,30°鼻内镜行颅颈畸形手术.结果 16例患者均进行2~48个月随访,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6例脊索瘤患者中,1例术后6个月复发并死亡,1例术后7个月复发,1年术后2年复发,均再次手术治疗,余3例至今未复发.8例颅颈畸形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1例术后行后入路钢板固定,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的患者术后行后颅窝减压.结论 颅颈交界处病变采用鼻内镜下经口咽入路方法直接、术野清晰、微创、操作空间大、疗效满意.

  • 97例45岁以下舌及口咽鳞癌患者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杨春惠;刘云生;刘少华

    目的 探讨影响低龄舌及口咽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97例年龄低于45岁舌及口咽鳞癌患者治疗记录及随访记录.采用Cox风险比例风险模型对11个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筛选.Kaplan-Meier法对各主要因素进行生存率分析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结果 TNM分期和原发肿瘤是否切除彻底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其P值与RR值分别为:P=0.001,RR=1.870和P=0.017,RR=2.759.各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资料未显示原发灶切除方式和是否保留下颌骨对生存率有明显影响.结论 早期治疗,彻底切除原发灶以及适当采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是延长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前牙内收后上气道三维形态及流体力学的变化

    作者:孙福财;杨婉祯;麻益可

    目的 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前牙内收后上气道三维形态及流体力学变化,探讨强支抗内收前牙对双颌前突患者上气道形态及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并行全口固定矫治的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后利用种植体支抗内收上下颌前牙,前牙内收前后行锥形束CT扫描,使用Mimics 16.0软件对患者上气道锥形束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使用Ansys 14.0软件对上气道的气流流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前牙内收前后上气道鼻咽段、口咽段及喉咽段的体积、平均横截面积、横截面大左右径与大前后径比值(LP/AP)以及气流高压(Pmax)、低压(Pmin)及气流压降(△P)的变化,并对前牙内收前后气道内△p变化显著部分的压降变化量[△(△P)]与上气道形态指标的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患者鼻咽段三维形态及气流流场特征指标的前牙内收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内收后患者上气道口咽段及喉咽段体积[分别为(6 885±601)及(2 535±156) mm3]和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197±37)及(236±42) mm2]均较前牙内收前[口咽段及喉咽段体积分别为(7 580±622)及(2 564±162) mm3,平均横截面积分别为(217±40)及(239±43) mm2]显著减小(P<0.05),其中口咽段体积及平均横截面积的变化明显,且前牙内收后口咽段LP/AP由前牙内收前的1.9±0.6显著增大为2.1±0.7(P<0.05).前牙内收后患者上气道口咽段Pmin喉咽段Pmax及Pmin[分别为(-16.4±6.5)、(-11.9±3.6)及(-46.0±11.0) Pa]均较前牙内收前[分别为(-13.7±4.3)、(-8.3±3.8)及(-42.8±9.5)Pa]显著减小(P<0.05),口咽段△P由前牙内收前的(42.7±10.1) Pa显著增大为(45.2±13.0) Pa(P<0.05),且口咽段前牙内收前后体积及平均横截面积的变化量与△(△P)呈显著负相关(r=-0.681,P=0.001;r=-0.844,P=0.000).结论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年患者前牙内收后上气道口咽段发生缩窄且气道阻力增加,全面系统地评估上气道形态及通气功能对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矫治计划非常重要.

  •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晓智;邵婷如;赵萌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术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 5年6月间采用颏下-面动脉岛状瓣修复的12例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舌根鳞癌6例,舌根腺样囊性癌2例,扁桃体鳞癌2例,软腭鳞癌2例,并评估患者术后的语音、吞咽等功能.结果:l1例皮瓣完全成活,l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术后患者的外形和语音、吞咽等功能得到了较好地恢复.结论:颏下岛状瓣为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修复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 作者:

    关键词: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