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HSV-TK/GCV联合IL-2治疗舌癌移植瘤的机制探讨

    作者:董玉英;张英怀;王洁;董福生;王旭;郭立华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HSV-TK与IL-2联合应用对舌癌抑制和杀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联合IL-2对移植瘤进行体内转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使用RT-PCR检测HSV-TK基因和IL-2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CD4和CD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表明TK组(C组)及TK联合IL-2 组(D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K组抑瘤率为40.1%,TK联合IL-2组抑瘤率为80.2%.RT-PCR检测目的基因HSV-TK基因和IL-2基因已整合入肿瘤细胞中且稳定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对照组)和B组(病毒组)凋亡峰不明显,而C组和D组凋亡峰明显.对照组、病毒组、TK组、TK联合IL-2组凋亡率分别为(6.77±1.31)、(7.08±1.28)、(13.22±3.28)、(28.90±6.50).除对照组、病毒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任2 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TK联合IL-2组,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HSV-TK和IL-2治疗后可显著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HSV-TK与IL-2基因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较单独应用HSV-TK明显提高.HSV-TK可明显杀伤Tca8113移植瘤细胞,而IL-2可以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 未经治疗的感染根管预备前后的细菌学变化

    作者:李欣;李伟力;王霄;刘振英;张成飞

    目的:研究分析未经治疗的感染根管在根管预备前的细菌学特点及经预备后根管的细菌学变化.方法:选择32 例慢性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患者共36 个感染根管,采用Hero642机用旋转镍钛锉行由冠向下法预备根管, 30 ml/L过氧化氢液, 20 g/L氯亚明和52.5 g/L次氯酸钠溶液及170 g/L的EDTA溶液交替冲洗10~20 min;分别于预备前、预备后根管内取样、接种、培养,检测预备前后根管内菌群的变化. 结果:预备前根管内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每个根管内定植2~4 种菌株;根管预备后细菌数量及种类均明显降低,与预备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备前根管内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完善的根管预备能有效地抑制或清除根管内细菌.

  • 2种类型牙本质对粘接界面影响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作者:沈琳;黄翠;王飒;史剑杰

    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研究正常和龋病影响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和粘接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常见2 种牙本质:正常牙本质(ND) 、龋病影响牙本质(CAD),以Rhodamine B 为荧光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正常和龋病影响牙本质粘接后形成的牙本质粘接界面微观形态的异同.结果:龋病影响牙本质的混合层厚度为正常牙本质的2 倍,两者有明显差异.对正常牙本质2 种粘接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但对龋病影响牙本质,牙本质小管中树脂突较细,数量减少,且有中断现象,尤其Xeno组更为明显.结论:2 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正常牙本质表面较龋病影响牙本质渗透更加的充分.

  • 义齿基托布源器治疗颌周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作者:黄明伟;张杰;宋铁砾;郑磊;谭京;王兵;张建国

    目的:探讨含碘-125粒子义齿基托布源器在颌骨周围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初期疗效.方法:8 例颌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 例鳞癌,3 例腺癌,2 例黏液表皮样癌),接受手术结合放射性粒子治疗或者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并佩戴义齿基托布源器.患者定期复查并填写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随访9~31 个月(中位时间为12 月),7 例接受放射性粒子结合手术治疗患者局部均无复发;1 例接受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者,肿瘤缩小92%.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高.结论:含碘-125粒子义齿基托布源器为综合治疗颌骨周围的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钟状晚期牙胚和牙及牙周组织的特殊染色应用探讨

    作者:程敏;洪丽华;张泽兵;王渝;孙宏晨;李成库

    目的:探讨钟状晚期牙胚和成熟牙及牙周组织的特殊染色应用.方法:钟状晚期的人牙胚和成年大鼠的牙及牙周组织石蜡切片,用改良的Gomori和Mallory染色法染色,镜检染色结果.结果:改良Gomori染色,可将钟状晚期牙胚中的釉质基质与牙本质基质、牙及牙周组织中的硬组织与软组织、骨与软骨、染成2 种不同的颜色,便于识别和区分.各种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清晰.结论:牙发育和牙及牙周组织教学科研切片,用改良的Gomori染色,利于观察研究,取得满意结果.

  • 儿童口腔科患儿家长对儿童牙齿排列与咬合关注情况的调查

    作者:刘颍凤;王小竞;关口 浩;药师寺仁

    目的:了解目前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患儿家长对子女牙齿排列与咬合情况,即儿童早期错畸形的关注现状.方法:采用填写问卷方法对2007-03~09期间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终获得有效问卷783 份.结果:783 例患儿中, 因龋病及其并发症就诊者占51.3%,以牙齿排列和咬合异常为主诉就诊患儿占35.0%.注意到孩子的牙齿排列和咬合问题的家长有510 名,其中希望治疗者474 名,不希望治疗者36 名;从未关注过孩子牙齿排列和咬合情况者273 名.对上前牙和下前牙排列不齐的关注率分别为56.6%和47.4%,注意到前牙咬合异常者占50.5%.有71.5%的家长是通过自己注意的途径得知子女的牙齿排列和咬合异常.48.7%的家长填写了个人资料,其中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3.9%. 结论: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到自己孩子的牙齿排列与咬合状况,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及家长相关知识的普及.

  •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瘘发生率的研究

    作者:鲁勇;石冰;郑谦

    目的:研究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瘘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76 例腭裂修复术后瘘的发生率和可能影响瘘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腭裂类型、裂隙的程度、手术方法以及术者技能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总瘘孔率为6.8%(12/176).发生于硬软腭交界处的瘘孔率为66.7%,硬腭前部的瘘孔率为25%,软腭区域的瘘孔率为8.3%(P<0.05).瘘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及裂隙的程度无关(P>0.05).专家组手术后瘘的发生率为2.4%,低于住院医师手术后瘘的发生率10.6%(P<0.05).硬软腭裂组(hard and soft cleft palate, HSCP)与双侧完全性腭裂组( bilateral complete cleft palate, BCCLP)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0.6%, 9.6%, 大于单纯性软腭裂组(soft cleft palate, SCP)和单侧完全性腭裂组(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palate, UCCLP) (均为2.7%)(P<0.05),前后2 组内部之间瘘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并没有增加腭瘘的发生率,瘘的发生率与腭裂类型,术者的操作技能有一定关系.

  • 不同正畸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

    作者:马宁

    目的:比较不同的正畸治疗方法对成人患者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畸治疗结束的成人患者80 例,共有下颌第三磨牙154 颗.按照下颌单侧拔牙的情况分为非拔牙组40 颗,拔第一前磨牙组66 颗,拔第二前磨牙组48 颗.对术前、术后的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三磨牙角度及萌出间隙,并且根据术后X线片选取116 颗下颌第三磨牙判断其萌出水平.结果:正畸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改变量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下颌第三磨牙间隙的变化量在3 组之间均有高度的统计学差异(P<0.01),拔第二前磨牙组大于拔第一前磨牙组,拔第一前磨牙组大于非拔牙组.拔第二前磨牙组正畸后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水平显著优于非拔牙组和拔第一前磨牙组(P<0.05).结论:成人正畸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角度的变化与治疗方法关系不大,但其萌出间隙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支抗越弱,间隙增加越多,萌出状况改善越明显.

  • CT灌注评价涎腺肿瘤性质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学芬;颜雨春;吴强;冯大军

    目的:探讨CT灌注对评价涎腺肿瘤性质的价值.方法:33 例涎腺肿瘤经64排螺旋CT(SCT)灌注扫描血流灌注情况得到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对应标本内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恶性肿瘤组BF、BV、PS值均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而2 组之间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则无统计学差异.涎腺肿瘤的BF、BV、PS均与MVD呈正相关.良、恶肿瘤中MV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与肿瘤MVD明显相关,能反映肿瘤的良恶性,有助于对评价肿瘤的性质.

  • 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保存治疗

    作者:李红梅

    目的:探讨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保存牙齿并行根管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15 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15 颗慢性根尖周炎患牙,X线片示根尖阴影,阴影直径小于0.5 cm.掌握适当的时机,限定血象标准(白细胞不低于3.0×109/L,血小板>50×109/L),严格遵循根管治疗原则操作,并在骨髓移植后定期复查.结果:15 例患者骨髓移植期间均未发生任何牙源性感染.15 颗患牙的根尖病变均受到控制.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骨髓移植患者根管治疗是安全的的、可行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是可以保留的.

  • 以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埋伏多生牙的效果探讨

    作者:许竞;张治勇;邝喆;盘荣剑

    目的:探索埋伏多生牙定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临床58 例埋伏多生牙摄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同时与定位牙片及定位断层片的定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的准确率为93.1%,定位牙片为37.9%,定位断层片为43.1%,差异明显.结论: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是埋伏多生牙定位的有效方法,图像直观、全面,而且经济、实用.

  • 乳切牙牙体硬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及临床分析

    作者:高洁;李波;刘月华

    目的:通过对乳牙髓腔壁形态特点的观察,并与恒牙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乳牙龋病发展特点与其形态结构的联系.方法:取外伤后无法保存的上颌乳中切牙作为标本,运用扫描电镜技术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恒牙相比,乳牙的3 种硬组织结构均较疏松,胶原纤维丰富,牙本质小管偏直,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多见.结论:乳牙的形态结构特点是龋病易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利用药物进行乳牙龋病预防的结构基础.

  • 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作者:李齐宏;李东;段银钟

    目的: 通过对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咀嚼肌肌电检查,分析单侧后牙反(牙合)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肌电图仪记录20 例(男11 例,女 9 例)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和20 例(男10 例,女10 例)正常对照组在下颌姿势位、紧咬和双侧咀嚼时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数据.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和颞肌前束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TA),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单侧后牙反(牙合)组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反(牙合)侧明显低于非反(牙合)侧;单侧后牙反(牙合)组与对照组ASMM和ASTA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个后牙反(牙合)组与多个后牙反(牙合)组ASMM和ASTA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对咀嚼肌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应对其进行积极治疗.

  • 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

    作者:杨耀武;孙沫逸;吕菊红;阎志伟;雷德林;胡晓光;程晓兵;张圃;马秦;李建虎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5-01~2006-10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的12 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资料.注射治疗后即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其它症状;胸片检查了解肺部情况;通过临床观察和B超检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短5 个月,长1 年.结果:12 例患者中女性5 例,男性7 例;年龄小10 岁,大62 岁.其中8 例患者达到外形基本对称,病变区血流消失;3 例患者外形略不对称,病变区血流消失.3 例患者出现发热,1 例患者因为持续高热中止治疗.未发现过敏反应、肺栓塞或其它并发症.结论: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可靠,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但是对严重并发症如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进一步观察和安全性评价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模拟上唇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影响研究

    作者:文抑西;石冰;杨壮群

    目的:研究唇裂修复术后上唇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复合体的影响.方法:对一位14岁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者的头部作连续冠状扫描.应用DICOM技术获取扫描图片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工程建模软件对患者的上颌骨复合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模拟正常上唇的压力对上颌骨复合体进行加载工况.结果:模型显示在相当于两侧眶下区、牙槽突前段以及翼突下端有应力集中区.健侧上颌骨段的变形大于对侧,导致健侧梨状孔缘成为剪应力集中区域.模型向后、向下移位,牙槽突裂隙缩小.结论:腭裂上颌骨模型在受力后的表现与临床上的唇裂术后腭裂上颌骨观察到的变化一致.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为临床唇腭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 涎腺正常与肿瘤组织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

    作者:郑立娟;王莉芬;马卫东;张众

    目的:探索涎腺正常导管、腺泡及其上皮性肿瘤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正常涎腺组织14 例、多形性腺瘤14 例、基底细胞腺瘤8 例、腺样囊性癌18 例、黏液表皮样癌9 例、低分化腺癌2 例及腺泡细胞癌、乳头状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癌各1 例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基底细胞与肌上皮细胞层表达CK5,其中部分细胞表达p63,导管部分基底细胞也呈CK19阳性.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具p63、CK5及CK19高阳性率, SmA阳性率分别为85.71%、1.25%、61.11%、0.00%.CEA阳性细胞见于11.11%腺样囊性癌与55.56%黏液表皮样癌.结论:正常涎腺导管和腺泡的腺上皮及涎腺上皮性肿瘤可能来源于导管、腺泡基底层内呈p63和CK5阳性细胞中的干细胞.

  • MS临床株变链素抑菌活性检测和相关基因的PCR分析

    作者:李颂;刘天佳;杨柳;柳雯;潘丽

    目的:对MS临床株产生变链素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已知变链素的结构基因在MS临床株中的分布情况,为筛选新变链素产生株提供信息.方法:选择20 例成年个体的100 株MS, 首先用平板法检测MS菌株产生的变链素对10 个指示株产生的抑菌环大小和抑菌谱的多少,再用PCR方法扩增3 种不同变链素结构基因的序列,观察有无扩增.结果:所有的实验株(100%)均可产生抑制6~8 个指示株的变链素,抑菌环和抑菌谱在不同个体之间变异.PCR扩增mutAI基因的阳性率为26%,对mutAII和mutAⅢ的PCR扩增均未见扩增产物.结论:MS临床株均可产生变链素,但已知变链素的结构基因在其中的分布率低,提示可能有未知变链素的存在.

  • 建立三种桩核系统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作者:林川;杜莉;沈颉飞

    目的:建立3 种桩核系统冠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要求建立的模型能尽可能体现生物体建模的相似性要求.方法:采用CT扫描离体下颌第一磨牙,MIMICS软件处理断层影像数据, GEOMAGIC软件造型、NURBS曲面拟合,ANSYS软件建立实体模型,然后划分网格,建立了下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体3 个基础模型.结果:建立的下颌第一磨牙桩核冠修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临床实际情况有良好的相似性,具有可修改性,网格划分合理,计算结果可信、可比.结论:CT断层扫描技术结合专业逆向工程软件及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方法准确、有效、可行.

  • 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及对称性的影像学调查

    作者:何俐;胡图强;何金梅;范兵;周永庆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人群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及其对称性的发生率,为临床进行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3名医生对1 088 例曲面断层片的双侧下颌第二磨牙牙根按照融合牙根及分开牙根进行诊断,记录牙根的对称性.结果:1 088 例患者中男性542 例,女性546 例.男性病例中对称的有464 例,非对称的占78 例;女性病例中对称的为458 例,非对称的有88 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性男性病例中179 例为融合根,285 例为分开根;女性病例中234 例为融合根,224 例为分开根,牙根融合且对称的病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1).在存在融合根的病例中,对称病例为413 例(71.3%).融合根牙数为992 颗(45.6%),分开根为1 184 颗(54.4%).结论:中国人群中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及对称性发生率较高,融合根的对称性发生率女性多于男性.

  • 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作者:许向亮;张益;高岩

    目的:探讨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患者经保守治疗的病例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患者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激素,并行高压氧治疗后,下颌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与文献报告类似.结论: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

  • 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敲除重组质粒的构建

    作者:童忠春;马丽芳;倪龙兴;侯波

    目的:构建一个含有抗卡那霉素基因和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上下游区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以便以后转化入变异链球菌进行luxS的敲除.方法:设计引物,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进行PCR得到抗卡那霉素的DNA片断,再以变异链球菌的DNA为模板,PCR得到luxS基因上下游序列,后将这3 段DNA片断分别按顺序插入到pMD19-T载体的多克隆酶切位点中,转化大肠杆菌的感受态中,通过在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kana+基因和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成功连入到pMD19-T载体相应酶切位点,酶切、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敲除重组质粒,为将来构建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打下基础.

  • 不同加载时机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学研究

    作者:亢静;周洪;安晓莉

    目的:研究不同加载时间对种植体骨结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国产纯钛微螺钉种植体36 枚,家兔18 只(2 枚/只).采用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技术制作含有种植体的组织学切片,甲苯胺兰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加载时机的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同时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骨结合界面的超微结构. 结果:组织学切片观察,不加载组种植体周围可见新生的环行骨小梁结构分布均匀,但厚度较2 周加载组小;即刻加载组种植体周围新生骨小梁结构不规则且分布不均,环形层状骨较其他2 组薄;2 周后加载组种植体周围层状骨环行排列,该组新生的环行排列的层状骨的厚度较宽,骨小梁比较粗壮,界限清晰.结论:2 周后加载微种植体稳定性较好,即刻加载稳定性较差,不加力组稳定性介于2 组之间.

  • 三种可聚合季铵盐单体对口腔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作者:肖玉鸿;陈吉华;沈丽娟;方明;邢晓东;王辉;王迎捷

    目的:比较自行合成的3 种可聚合季铵盐单体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时效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比较季铵盐单体对4 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以抗菌性能佳的单体进行杀菌动力学研究.结果:3 种季铵盐单体对4 种口腔致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DMAE-CB抗菌效果优于另外2 种单体,该单体在浓度19.2 μg/ml (4 倍MBC值)时接触5 min, 99.889%的变形链球菌被杀灭;接触10 min,即可杀灭所有细菌.结论:3 种抗菌单体对口腔常见致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DMAE-CB具有进一步应用于牙科抗菌修复材料的前景.

  • 试样形状及截面积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的影响

    作者:田福聪;王晓燕;于玲;高学军

    目的:比较不同的试样形状与粘接面积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的影响.方法:将12 颗人无龋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树脂粘接.分别制备2 种形状和2 种粘接面积的试样:条状1 mm×1 mm,2 mm×1 mm;沙漏状1 mm×1 mm,2 mm×1 mm,每组3 颗牙齿15 个试样,用微拉伸测力仪测试试样微拉伸粘接强度,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断裂类型.结果:4组试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条状1 mm×1 mm组(31.83±8.62) MPa;条状2 mm×1 mm组(28.41±4.54)MPa;沙漏状1 mm×1 mm组(30.94±6.12)MPa;沙漏状2 mm×1 mm组(30.91±4.52) MPa,4 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沙漏状试样发生牙本质内聚破坏,其余试样的断裂类型均为界面断裂.结论:试样形状(条状或沙漏状)和粘接面积(1 mm×1 mm或2 mm×1 mm)对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无显著影响.

  • 实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评价

    作者:熊洁;陈吉华;唐立辉;任芳;王迎捷;沈丽娟

    目的:评价研制的EAM基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与纤维桩的粘接强度.方法:利用微推出实验方法测试研制的EAM基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冠方1/2与根方1/2)与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并与2 种商品的双固化树脂水门汀Clearfil DC Core、 LuxaCore-Dual进行对比.结果: 3种树脂水门汀冠方1/2与根方1/2的粘接强度分别为:新研制EAM基树脂水门汀 (11.78±3.36)MPa、(7.58±1.74) MPa,Clearfil DC Core (14.24±3.92)MPa、(8.79±2.93) MPa, LuxaCore-Dual (11.25±2.56)MPa、(5.78±1.95) MPa, 统计分析显示:冠方1/2部分的粘接强度EAM基双固化树脂水门汀与LuxaCore-Dual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低于Cleafil DC Core(P<0.05);根方1/2部分的粘接强度EAM基双固化树脂水门汀与Cleafil DC Core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高于LuxaCore-Dual(P<0.05).结论: 新研制的EAM基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达到了部分同类商品的性能.

  • 自酸蚀粘接剂混合后延迟应用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赵信义;何惠明;刘芳;王俊成

    目的:评价"二瓶装、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混合后延迟应用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去除磨牙面釉质,等分暴露的牙本质面,其中一个半面用即刻混合的"二瓶装、一步法" 自酸蚀粘接剂(Adper Prompt、Xeno Ⅲ)进行粘接,另一个半面用混合后放置一段时间(0.5、1、2、3、4、5、6 h) 的自酸蚀粘接剂进行粘接.然后制备用于粘接强度测定及粘接界面观察用的条状试样并进行测定.结果:Adper Prompt混合后5 h以内应用,粘接强度无明显变化;Xeno Ⅲ混合后3 h以内应用,粘接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二瓶装、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混合后的可使用时间是有限的,不同粘接剂的可使用时间是不同的.

  • 输送盘牵张成骨术重建下颌髁突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马永清;祝颂松;胡静;李继华;应彬彬

    目的:研究输送盘牵张成骨术重建下颌髁突后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3~4 月龄健康幼年雄性山羊16 只,手术切除右侧髁突(保留关节盘),在右下颌升支行反"L"形骨切开术形成骨输送盘,并安置牵张器.以每日2 次,每次0.4 mm的速率向上牵引输送盘至关节窝.在手术后当天、牵张结束后当天、牵张结束后4、12、24、48 周时行三维CT检查评价输送盘改建及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情况,并分别于12、24、48 周3 个时间点各处死动物2 只对新生髁突做组织学检查.牵张结束后48 周时处死剩余10 只动物,对下颌骨及重建髁突形态进行观察与测量.左侧下颌骨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三维CT显示新生髁突形态逐渐改建并接近正常髁突,牵张间隙新骨生成良好.大体观察发现新生髁突体积较正常侧明显增大,但下颌骨的生长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新生髁突表面有一层纤维软骨覆盖,组织学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类似.结论:输送盘牵张成骨重建髁突未对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下颌运动产生的功能刺激是下颌骨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

  • 雌激素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颏舌肌收缩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齐娟;刘月华;宋纬华;邵校;王飞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颏舌肌等长收缩功能及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低、中、高剂量雌激素干预组(LE、ME、HE).后4 组建立CIH大鼠模型(8 h/d,5 周),同时LE、ME、HE组分别予苯甲酸雌二醇0.1、0.2、0.3 mg/kg(2 次/周)肌肉注射,NC、CIH组予无菌橄榄油 0.2 ml/次肌肉注射.第5 周末电刺激法测定各组大鼠颏舌肌等长收缩功能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各组大鼠颏舌肌单刺激收缩、强直收缩大张力无明显变化;诱导疲劳试验中各时间点颏舌肌抗疲劳性:CIH组显著低于NC组(P<0.01),ME、HE组明显高于CIH组(P<0.05,P<0.01);颏舌肌细胞超微结构:CIH组肌原纤维结构紊乱,部分肌丝溶解、消失,线粒体水肿,嵴断裂,空泡变;ME、HE组肌原纤维病变减轻,部分线粒体水肿,嵴减少.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可破坏大鼠颏舌肌细胞超微结构,降低抗疲劳能力;中、高剂量雌激素可不同程度逆转低氧对肌细胞超微结构及抗疲劳能力的损伤,保护低氧大鼠颏舌肌的抗疲劳能力.

  • 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胜;倪连松;李安乐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牙槽骨骨质的影响,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在其中起的作用.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其牙槽骨骨密度,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牙槽骨中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牙槽骨较正常组骨质疏松,糖尿病组大鼠牙槽骨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糖尿病大鼠有牙槽骨骨质疏松倾向,而TGF-β1和TNF-α可能参与牙槽骨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

  • 不同打磨及上釉方法对烤瓷表面性状的影响

    作者:马桂芳;赵鑫;王迎捷;侯晓冲

    目的:比较不同上釉方法,以及不同打磨方法处理后进行上釉的陶瓷表面的粗糙度和光泽度.方法:按照不同的上釉方法以及上釉前的打磨方法将试件分为6 组.对处理后的试件进行表面粗糙度和镜面光泽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绿砂石打磨后再上釉的A1、B1组瓷表面粗糙度高于其它各组(P<0.05),经绿砂石打磨后的瓷表面采用常规上釉的B1组粗糙度低于自身上釉的A1组(P<0.05), 经绿砂石打磨后采用Softcut抛光头处理配合上釉的瓷表面(A2、B2组)与直接上釉的瓷表面(A、B组)粗糙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实验组的瓷表面光泽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上釉方法,以及不同打磨方法处理后再进行上釉对陶瓷表面的粗糙度有显著影响,而对相应的光泽度没有显著影响.

  • 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对放疗后随意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春丽;麻鹏;王悦

    目的:研究和检验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对大鼠随意皮瓣放疗后成活状态的影响.方法:以45 只4月龄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 组建立随意皮瓣动物模型,并利用 60Co作为放射源进行模拟放疗,一次性放射6 Gy,剂量率为500 cGy/min.放疗后第1 天3 组分别注射VEGF 100 ng/ml、 0.1%BSA 0.2 ml、生理盐水0.2 ml.放疗后进行临床动物观察.实验动物于放疗后第28天全部处死.切除皮瓣后分别进行细胞学染色实验、组织病理学实验和琥珀酸脱氢酶生化实验测定.结果:给予外源性VEGF的实验组大鼠皮瓣较2 个对照组生长状态好,且检测指标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 (P<0.05),与预期结果一致. 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对大鼠放疗后随意皮瓣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和保护作用,但皮瓣成熟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这可能与VEGF的应用方法和放射损伤本身的性质有关.

  • Ni-Cr合金烤瓷界面结合的机制研究

    作者:朱松;邱晓明;袁世东

    目的:探讨烤瓷用Ni-Cr合金金瓷结合的机制.方法:制备Ni-Cr合金金瓷试样,对金瓷界面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元素的扩散情况及界面反应产物.结果 Ni-Cr合金与陶瓷界面处有元素的相互扩散,并有一连续的反应薄层,界面反应产物主要是AlNi3及SnCrO的复合氧化物.结论:金属与陶瓷界面反应产物AlNi3及SnCrO的复合氧化物同时具备有金属性和陶瓷性,实现了金瓷之间的可靠结合.

  • 氢氧化钙替硝唑糊剂在感染根管消毒中的应用

    作者:程国芬

    在根管治疗消毒中有药物消毒、电解消毒和高频治疗3 种方法,其中药物消毒常用.临床上常采用甲醛甲酚(FC)作为根管消毒药物,但FC有刺激性,可刺激牙髓和尖周组织引起疼痛或肿胀.因此我们选择杀灭厌氧菌的首选药物替硝唑,配以氢氧化钙制成根管消毒药物,取得较好的疗效.

  • PYM、DXM、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

    作者:刘宇飞

    静脉型血管畸形,为口腔颌面部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多在出生时发现,好发于口腔颌面部,常见于唇、舌、颊、龈、腭及面颈部皮肤,生长快,受刺激易发生溃烂、感染和出血,常破坏面形,妨碍功能,严重可致吞咽、呼吸困难,多主张积极治疗.

  • 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VEGF受体2(VEGFR-2)的变化

    作者:付春茂;孙新华

    VEGFR-2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第三亚型,与VEGF有极强的亲和力,VEGFR-2同内皮细胞分裂、重组及胚胎时期原始内皮细胞的迁移有关.VEGF通过与VEGFR-2结合对新生血管形成起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VEGFR-2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R-2的表达在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血管改建过程中的作用.

  • 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病治疗的临床实践

    作者:鲁晓慧

    根管系统结构复杂且与根尖周相通,病变过程细菌可扩散至整个系统及根尖周组织.根管治疗正是通过去除感染根管内的致病菌达到治愈根尖周病变的目的.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氟牙症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胥航;陈显久;李文军;龙云婧;焦伟蓉;赵静;郭寅南;王娟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汤里村村民的氟牙症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氟牙症的预防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 新型下颌活动扩弓矫治器

    作者:白洁;雷涛

    在正畸治疗中,上颌活动扩弓矫治器种类较多,应用广泛,而下颌活动扩弓矫治器的应用相对较少,既有下颌解剖条件的限制,亦有传统下颌活动扩弓矫治器本身的不足.下颌骨中缝愈合较早,在扩弓治疗中打开的可能性很少;下颌骨舌侧黏膜较薄,没有黏膜下层,黏膜弹性可让性很差,扩弓器舌侧基托很容易压迫黏膜造成损伤.

  • 3种根管封闭剂根管充填的术后反应观察

    作者:秦宗长;邹慧儒

    对180 颗患慢性根尖周炎单根管前牙进行根管治疗,在根管充填时分别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Cortisomol糊剂,AH Plus糊剂加牙胶进行冷侧压法充填,观察根管充填后24 h~1 周的反应,为临床使用根管封闭剂提供依据.

  • 交互牵引和MBT技术矫治后牙正锁(牙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谭映红;刘丽辉

    锁(牙合)在正畸科较为常见.它不仅大大降低咀嚼效率而且由于是一种锁结关系,限制了下颌骨的左右自由移动,甚至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本文对12 例单侧锁(牙合)患者利用交互牵引和MBT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下颌第一磨牙根充后即刻剧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舒明芳;杨刚岭;赵莉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有效完善的方法.根管治疗过程中或充填后10%左右[1]患者常有急性根尖周炎反应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但近年发现有极少数患者下颌第一磨牙根充后即刻出现持续性放射状剧痛,用抗菌素、止痛药无效,局部无肿胀、无咬合痛.

  • 山西省阳泉市青少年口腔保健KAP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文军;陈显久;焦韦蓉;胥航;龙云婧;赵静

    随着时代的进步,口腔保健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口腔保健的态度、意识,及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对口腔带来的危害都直接反映了他们口腔的健康状况以及潜在危险.

  • 三氧化矿物聚合体用于根管倒充填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俊;田薇;王仁飞;王维倩

    当存在根尖周感染而根管治疗常规通路无法实施时,根管外科手术特别是根尖切除配合根管倒充填通常是终的治疗方案.国外已有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用于穿孔修补、直接盖髓、根尖诱导成形和倒充填等的临床报告,国内临床研究较少.

  • 颌面部损伤伴全身伤的救治

    作者:李荣华;杨文忠;周小健;易建;李西波;韩笑;李云峰;赵恒越

    颌面部损伤常伴有全身其他部位或器官特别是颅脑的损伤,往往涉及面广,伤情复杂.作为首诊的颌面外科医生,对这类伤员必须坚持整体观念,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既要及时进行专科救治,又要与相关科室尤其是神经外科协作救治,并恰当处理颌面部损伤与颅脑损伤救治的关系,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的白塞综合征20例临床及病理学观察

    作者:孙红宇;薛智安

    白塞综合征在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眼、外生殖器病损以及皮肤病变等为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本研究从结核变态反应角度观察了20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学改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 精密附着体义齿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航

    1 精密附着体定义1.1 精密附着体(precision attachments)定义一:是一种嵌锁型固位装置,其一部分固定于基牙上,另一部分与义齿基托或桥体相连,起固位、支持和稳定的作用.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