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丹参复方双链酶药膜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傅进友;秦海燕;刘静

    目的:探讨丹参复方双链酶药膜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效果.方法:RAU 患者316 例(男147 例,女169 例)随机分为2 组:实验组157 例(男83 例,女74 例),对照组159 例(男64 例,女95 例).记录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治疗有效率.结果: 2 组治疗后疼痛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差值及显效率2 组之间显著差异(P<0.05,P< 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6%,2 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复方双链酶药膜治疗RAU镇痛效果好、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临床使用方便、安全.

  • NT-3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孙沫逸;李志进;李建虎;王磊;余立强

    目的:研究NT-3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培养小室测定不同浓度NT-3对ACC-M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ACC-M细胞与2.5、5、10 ng/ml浓度的NT-3共培养20 h后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未加NT-3组;而与浓度为100 ng/ml的NT-3共培养20 h后侵袭细胞数却明显减少.结论:NT-3对ACC-M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NT-3能够增强ACC-M细胞系的体外侵袭能力.

  • 根尖止点的完整性与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直根管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作者:池学谦;曹翠丽;严晓燕;吴昊;陈惠珍;张金廷

    目的:研究离体牙根尖止点的完整性和3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封闭能力的影响.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64 个,其中60 个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析因实验设计的原则随机分为6 组(n=10),分别为:常规法根尖止点完整组(A1B1)、常规法根尖止点丧失组(A2B1)、G钻+常规法根尖止点完整组(A1B2)、G钻+常规法根尖止点丧失组(A2B2)、冠向下法根尖止点完整组(A1B3)、冠向下法根尖止点丧失组(A2B3),剩余4 个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根管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用染料渗透法评价各组根尖封闭能力.结果: 根尖止点的完整性和根管预备方法都对直根管根尖封闭性有影响,并且二者有交互作用,但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较大.根尖止点丧失组较根尖止点完整组渗漏重,有显著性差异;常规法根管预备较冠向下法根管预备渗漏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冠向下法根管预备和完整的根尖止点可提高根尖封闭性.

  • 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Howes值测量分析

    作者:王萍;李晓智;张福军;周建

    目的:建立重庆市正常(牙合)青少年基骨及Howes值,为正畸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庆市正常青少年牙颌模型92 副(男45 副,女47 副),用数显游标卡尺和三维坐标测量机在模型上测量牙冠宽度、牙弓宽度、基骨宽度及长度,计算Howes值,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正常青少年的基骨宽度及长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MD/TM上颌为(44.98± 1.53)%,下颌为(39.88±1.52)%;PMBAW/TM上颌为(48.93±2.31)%,下颌为(45.95±1.88)%;BAL/TM上颌为(32.04±1.30)%,下颌为(33.75± 1.55)%.Howes值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庆地区正常汉族青少年的基骨存在性别差异.Howes值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牙、牙弓、基骨间有高度相关性.

  • 唇腭裂新生儿的腭裂数字化模型方法

    作者:吴国锋;赵铱民;董岩;王博;李媛媛

    目的:利用硅橡胶印模和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制取唇腭裂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的腭裂表面形态数字化模型.方法:采用特殊重体硅橡胶印模材料制取患儿腭裂印模,通过3DSS扫描仪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数据采集,经逆向工程软件处理数据,建立腭裂的数字化模型.结果:结构光扫描系统采得的腭裂数字化模型形态清晰,在软件平台上可以自由编辑和测量.结论:利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可以获取理想的新生儿腭裂数字化模型,该模型具有快捷、能长期存储等特点.

  • CPP-ACP抑制乳牙人工釉质龋的显微放射定量研究

    作者:周春华;黄洋;李博;孙新华

    目的:观察5%酪蛋白磷酸肽-非结晶型磷酸钙(CPP-ACP)溶液对体外形成的乳牙人工釉质龋的抑制作用.方法:30 个拔除的滞留乳下切牙唇面开窗,置于乳酸凝胶中30 h 形成初期人工龋后随机分为3组,各组从开窗区中央劈开分为2 部分,一半作为龋损基线,另一半分别用5%CPP-ACP、2%NaF和去离子水处理36 h,再次放入乳酸凝胶中30 h.标本磨片拍摄显微放射照片并测定龋损深度及脱矿量. 结果: 5%CPP-ACP组和2%NaF组形成的人工龋损深度浅,脱矿量变化小,与去离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5%CPP-ACP组和2%NaF组龋损深度及脱矿量处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去离子水处理组处理前后差异显著(P<0.01). 结论:5%CPP-ACP对乳牙人工釉质龋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2%NaF组相似.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作者:王雪;张茹慧

    目的:探讨P2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两指数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SCC 5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5例以及异常增生口腔黏膜上皮20 例的P27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及 PCNA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0%,与正常及增生的口腔黏膜上皮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两者均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各自相关(P<0.05);两者在OSCC中表达呈负相关(r=-0.510,P< 0.01),在异常增生的口腔黏膜中表达为不相关(r=0.154,P>0.05).结论: P27表达的减弱和PCNA表达增强可以各自成为判定OS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深入研究两者的相关关系对OSC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 水飞蓟宾对人舌癌细胞Tca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云鹏;李绍青;程晓兵;刘栋琪;张铁成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在体外对舌癌细胞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实验测定水飞蓟宾对舌癌细胞系(Tc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加药前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加药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水飞蓟宾对舌癌细胞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用48 h时,IC50约为100 μmol/L;水飞蓟宾作用后,舌癌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能力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出现G1期阻滞.结论:水飞蓟宾在体外对舌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细胞出现G1期阻滞.

  • 应用双向内置式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

    作者:薄斌;林小臻;周雁麓;刘彦普;刘桂才;赵晋龙;何黎升;商洪涛;邓天政

    目的:观察应用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结果.方法:下颌骨短小畸形2 例.在下颌角部位截骨,以下颌角为中心将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上、下活动翼分别固定于升支和体部骨表面.术后第7 天开始牵引,各牵引螺杆的牵引速度为0.5~1.0 mm/d.待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体部长度恢复较为理想后停止牵引,固定牵引装置3 个月. 结果:2 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牵引,无并发症.牵引升支和体部长度均为15 mm,下颌骨形态恢复理想.结论: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可以在二维方向对下颌骨短小畸形的患者进行下颌骨形态重建,可以作为治疗不同类型下颌骨短小畸形的优选牵引装置之一.

  • 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作者:赵晋龙;刘彦普;商洪涛;薄斌;周丽斌;何黎升

    目的:探索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对下颌骨节段缺损进行功能性修复的方法.方法:6 例下颌骨缺损畸形的患者,先行CT扫描获得颌面部影像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三维重建;应用反求技术行缺损修复、设计修复体;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制作修复体模型,然后通过铸造获得钛修复体并植入体内.同时在修复体上设计义齿固位装置,其中1 例6 个月后行二期手术,义齿修复.结果:手术过程快捷,伤口一期愈合,治疗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的面形双侧对称,余留牙咬合关系良好、稳定.平均随访4年以上,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反求与快速原型技术对下颌骨缺损进行修复是恢复面部对称性、重建功能的有效方法.

  • 不同牙周健康状况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的检测水平

    作者:司燕;王左敏;张良琼;张菁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e 21,IL-21)与牙周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105 名,其中无牙周炎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牙周炎组分别为17 人(16.2%),17 人(16.2%),24 人(22.9%),47 人(44.8%).牙周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周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IL-21水平.结果:无牙周炎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牙周炎组血清IL-21水平(pg/ml)分别为143.23、202.93、222.21、239.95,"牙周炎组"(227.96±146.39)与"非牙周炎组"(143.23±70.18)之间IL-21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t=2.33,P=0.022).IL-21水平与牙周检查指标(PD、AL、BI、PLI)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IL-21水平与全口PD≥5 mm且AL≥4 mm的牙齿所占的比例之间也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36).结论:血清IL-21水平与牙周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牙周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显著升高.

    关键词: 牙周病 血清 IL-21
  • 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期唇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

    作者:邓细河;熊清华;程宁新;翟佳羽;李小林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 35 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2 组,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的20 例为唇腭裂一期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99± 0.84) 岁;15 例于婴儿期行唇裂手术未接受腭裂修复的为单纯唇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4± 1.14) 岁;另20 名无先天性唇腭裂的10 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3 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 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生长抑制.结论:婴儿期行唇腭裂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10 岁左右上颌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腭裂手术不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可早期完成该手术.

  • 维吾尔族上颌第二恒磨牙牙体解剖的离体研究

    作者:梁学萍;郭宏;葛菲;林兆全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体解剖基本特点.方法:肉眼观察牙根外形,面磨耗程度,髓室底的形态,根尖孔数目及类型;游标卡尺测量各项长度指标及根尖孔到牙根顶点的距离;透明牙体标本法观察根管系统.结果:上颌第二恒磨牙近颊根Ⅲ型根尖孔21.7%,双根管率为21.6%,三根管率为 2.7%.结论:维吾尔族上颌第二恒磨牙有一定的特异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有效治疗OSAHS的口腔矫治器戴入后髁突位置的变化

    作者:黄敏方;周嫣;陈世稳;方志欣;钟毅

    目的:研究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入矫治器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21 例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闭口位、大开口位及戴口腔矫治器时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许勒位X线片,测量并分析3 组髁突位置的差别.选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描述性的统计学方法.结果: 闭口位、大开口位及戴重建蜡位时髁突的位置各不相同,戴口腔矫治器时的髁突上端点C平均坐标值为x (-0.74±2.22)mm, y (-0.68±1.08) mm.结论:成功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效果好的口腔矫治器戴入后患者的髁突上端点靠近关节结节点.

  • 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增杰;陈仁吉;穆玥

    目的:探讨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取小块耳甲软骨修整折叠后植入鼻小柱内,重建外鼻下端的鼻小柱支架结构,并在鼻小柱基部及患侧鼻翼外侧基部皮下及肌肉层之间进行悬吊,同时对鼻皱褶进行"Z"改形,纠正鼻小柱和鼻翼的畸形.将手术效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 级,由患者本人、术者和另外3 位頜面外科医师共同评价,结果:各项评价指标的总体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 耳甲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旭;崔玮;董福生;石宏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 凋亡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survivin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片段,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SACC-M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survivin表达的改变,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转染ASODN组survivin表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且与浓度有一定依赖性;SODN组、空白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urvivin ASODN能下调SACC-M细胞系中survivin的表达,在促进凋亡,抑制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 SPECT/CT同机融合在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段青云;贾暮云;张雄;袁荣涛;卜令学;尚伟;赵杰;左书耀;金晓明;李宁毅

    目的:研究SPECT/CT同机融合骨扫描在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3 例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而行下颌骨节段性或半侧下颌骨切除的患者,分为A(外周侵犯型)、B(中心侵犯型)2 组,对比研究SPECT/CT骨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下颌骨病变范围.结果:A组:SPECT/CT显示的下颌骨受侵犯的范围较病理检查高估(1.02±0.20) cm,二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SPECT/CT比病理检查高估(1.3±0.39) cm,二者的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组相比较, SPECT/CT和病理检查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1.656,0.446,P>0.05).结论:SPECT/CT显示的病变范围符合手术需要切除的合理范围,对下颌骨病变的定位及定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临床检查的理想工具.

  • 镍钛机动器械与根管超声仪对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陆群;薛云鹏

    目的:使用镍钛机动器械与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对1 次和2 次根管治疗的短期疗效比较研究.方法:选择309 名患者338 颗患牙,依据症状与病史诊断为牙髓炎、尖周炎和未感染患牙3 类,使用镍钛机动器械与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根管治疗时随机分成2 组:1 次组和2 次组,在3 d、1 周、1、3 个月从临床体征与X线片比较观察2 个治疗组在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程度下短期疗效.结果:1 次和2 次根管治疗在牙髓炎、尖周炎和未感染患牙短期疗效肯定,临床症状、X线片上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在炎症发展各阶段,2 组间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1 次组术后短时间(3 d)内在疼痛程度重于2 次组、疼痛率约高于2 次组;但术后疼痛在结合口服抗炎药物于1 周内缓解. 结论:掌握好适应证情况下运用镍钛机动器械与根管超声仪清理根管,根管治疗1 次组和2 次组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1 次根管治疗有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稳定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开展运用.

  • 唇腭裂新生儿术前矫治方法与技术的探讨及术后疗效评价

    作者:杨欣;封兴华;陆斌;吴国锋

    目的:探讨唇腭裂新生儿术前鼻-腭-牙槽骨矫形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对10 例单侧唇腭裂新生儿(包括2 例伴对侧I度唇裂)进行术前鼻-腭-牙槽骨矫形主要包括鼻矫形、恢复牙弓形态、减小腭部裂隙;矫形后用改良Millard法行单侧唇裂唇鼻畸形同期整复术.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0 例唇腭裂新生儿经3 个月左右术前鼻-腭-牙槽骨矫形,鼻小柱高度、鼻塌陷畸形显著改善及鼻小柱歪斜度减小(P<0.01);唇部软组织裂隙宽度显著变窄(P<0.05),牙槽裂隙及腭部裂隙显著变窄(P<0.01).经矫形的患儿术后鼻对称性得到很好的恢复;唇部形态恢复佳.结论:唇腭裂患者术前进行鼻-腭-牙槽骨矫形是值得采用的序列治疗方法.

  • PRECEDE-PROCEED模式在幼儿及母亲口腔健康促进的应用

    作者:沈红;胡德渝;陈晓芳

    目的:研究口腔健康教育PRECEDE-PROCEED模式各因素间关系,以便家长更好地指导幼儿口腔卫生保健,为成都市幼儿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04~2007-06间随机选取成都市区内12 个幼儿园,共有653 名3 岁幼儿的母亲完成调查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母亲生活质量(包括口腔生活质量)与各影响因素,如健康、健康行为、强化因素等均密切相关(P<0.01).结论:母亲口腔健康教育的程度能够影响幼儿口腔卫生健康.通过强化各影响因素,母亲生活质量可以提高,应长期坚持对幼儿及家长进行系统、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Nd:YAG激光照射对根尖倒充填术窝洞封闭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林峰;黄定明;高萍;郑广宁

    目的:探讨Nd:YAG激光照射对根尖倒充填术封闭性的影响.方法:将根管形态相近的52 颗牙齿(前牙35 颗,前磨牙17 颗)随机分成5 组,每组10 颗,其余2 颗为电镜观察标本备用牙.去除牙冠,进行常规根管充填后去除根尖2 mm,用高速球钻将截面预备成碟形洞面.除第1 组外,分别用Nd:YAG激光以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方式(涂墨水与不涂墨水)照射洞面,用玻璃离子倒充填后进行微渗漏实验.扫描电镜观察激光处理后窝洞表面结构的改变,分析激光改善窝洞密封性的可能机制.结果:Nd:YAG激光照射组微渗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涂墨汁组的微渗漏比未涂墨汁组的微渗漏明显减少(P<0.01).激光照射20 s组微渗漏明显低于照射10 s组(P<0.01).结论:Nd:YAG激光照射倒充填窝洞可以增加玻璃离子倒充填窝洞的封闭性.

  • 预成金属桩植入根管后口腔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的判读误差分析

    作者:韩勇;马轩祥;王艳清;张春利

    目的:计算直接X线数字成像系统在植入预成金属桩的成像中的失真率.方法:用测量软件在数字图像上测量预成金属桩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比较,计算出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在预成金属桩植入应用中的失真率;分别测量并计算出数字图像上根内桩长与根长的比例并与其实际比例进行比较. 结果:桩长总平均失真率为81.6%,其中,放大失真率占97.5%,缩小失真率占2.5%;根内桩长与根长在数字图像上的比例与其实际比例一致. 结论:在临床预成金属桩植入中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根尖片具有较大的失真率,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失真率以适合临床应用的需要.

  • 骨保护素对犬牙齿萌出过程(牙合)中方组织内破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丽萍;吴炜

    目的:在体研究骨保护素对正常犬牙齿萌出过程中(牙合)方组织内破骨细胞的影响, 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同一窝 6 只出生7 d本地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骨保护素组, 后者皮内注射骨保护素每日1.5 mg/kg, 连续3 d.自注药起 5 d取其下颌骨, 制备石蜡切片,分别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犬下颌第三前磨牙牙胚方组织中破骨细胞、RANKL阳性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骨保护素组中平均破骨细胞数、RANK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保护素对正常犬牙齿萌出过程中(牙合)方组织内的破骨细胞可能有抑制作用,这可为牙齿萌出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兔正畸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

    作者:王敏;孙新华;付春茂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实验1、3、5、7、14、21 d组,每组5 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镍钛螺簧,0.08 N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对实验标本行HE染色、VEGF、VEGFR-2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VEGF、VEGFR-2表达的灰度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牙周组织中VEGF及VEGFR-2有少量表达.实验1 d组~7 d组压力区VEGF及VEGFR-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牙周组织,有显著性差异,峰值均出现在5 d组;实验1 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实验3 d组~14 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均高于正常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峰值出现在14 d组,VEGFR-2的表达在7 d组出现峰值.无论在压力区还是在张力区,VEGF与VEGFR-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兔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及VEGFR-2的表达增强,VEGF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及 VEGFR-2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 脱落托槽3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粘接强度的对比

    作者:张秀乾;张小红;严明;惠建华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处理脱落托槽底板后再粘接的粘接强度.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50 颗,随机平均分为A、B、C、D、E组,B、C、D、E组粘接新托槽并于1 h后去除,并从脱落托槽中选择30枚,随机分成3 组,每组10 枚,分别采取喷砂、打磨、热处理3 种方法处理后,再分别与B、C、D组前磨牙粘接;A、E组前磨牙粘接新托槽.分别测量其抗剪强度并记录粘接剂残留指数(ARI).结果:5组的抗剪强度依次是(18.42±2.85) MPa,(15.91±6.69) MPa,(15.59±7.43) MPa,(17.22±3.65) MPa,(19.32±4.31) MPa,5 组间抗剪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组的ARI总计分依次是6、12、17、8、6 分,其中D组低于C组(P<0.05);A组和E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其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中,对脱落托槽底板残留粘接剂分别采取喷砂、热处理、打磨3 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再次粘接,均可获得和新托槽相近的抗剪强度,3 种处理方法间无明显差别.

  • 损伤下颌下腺模型中涎腺干/祖细胞分离及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桂林;姜群;王天果;潘光华;王春宇;张霓霓

    目的:分离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涎腺干/祖细胞,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扎SD大鼠下颌下腺主导管,获得损伤模型;机械及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腺体细胞,获得类上皮细胞集落;挑取集落后梯度稀释法纯化获得类上皮单克隆细胞(涎腺干/祖细胞, salivary gland progenitor cells,SGP);利用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分别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SGP细胞α6β1整合素、层粘蛋白、β1整合素、角蛋白19抗体阳性.结论:主导管结扎后损伤的下颌下腺中能分离出具有组织干细胞特征的细胞.

  • 纯钛种植体的2种表面处理对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

    作者:焦艳军;王珏;潘福勤

    目的:研究2种表面处理(等离子渗氮和物理气相沉积TiN涂层)对钛表面的组织结构、性能及对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 将相同规格的钛片经逐级抛光后分别随机分成3 组,每组3 片,依次为抛光组,渗氮表面处理组,TiN涂层表面处理组.以抛光钛作为对照.测量所有试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并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Axiovert 25CA)及辉光放电光谱仪(GDA750)对钛表面渗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将材料接种变形链球菌悬液1 h,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黏附细菌的数量.结果:2 种表面处理仅使原有表面粗糙度略微增加,均在0.2 μm以下;扫描电镜显示2 种表面处理后材料表面的原始划痕消失;GD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 种表面处理后,表面主要由氮化钛化合物组成.经2 种处理后,钛表面黏附细菌的量显著地减少,而2 种表面处理间细菌黏附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纯钛经2 种表面处理后形成了稳定的改性层,且能减少细菌的黏附.等离子渗氮技术有望作为种植体穿龈部和种植体基台部的表面处理技术.

  • 高氟环境对小鼠牙齿发育中E-钙黏附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铁舟;陶洪;王帅帅;朱丰燕

    目的:探讨E-钙黏附素在正常牙齿发育以及高氟环境中牙齿发育的表达变化,从细胞黏附分子与发育学角度揭示氟牙症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急性氟中毒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钙黏附素在正常及高氟环境中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的钟状形态发生期、分化期、分泌期、成熟期的表达.结果:钟状形态发生期实验组和对照组成釉细胞E-钙黏附素的表达水平无差异;钟状分化、分泌期实验组E-钙黏附素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钟状成熟期实验组E-钙黏附素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过量氟摄入后影响牙胚成釉细胞E-钙黏附素的表达,导致釉质发育紊乱,形成多孔的结构.这可能是氟牙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 盐酸小檗碱抗假丝酵母菌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赵民;迟华基;牟文丽;崔彬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抗假丝酵母菌及抗肿瘤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NCCLS的M27-A2标准方案测定标准株对盐酸小檗碱的药物敏感性;MTT 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盐酸小檗碱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凋亡率的影响.结果:盐酸小檗碱具有抗假丝酵母菌活性,能抑制Tca8113细胞生长;浓度为160、80、40、20、10 μg/ml的盐酸小檗碱作用于Tca8113 细胞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32.3%、24.6%、13.3%、6.35%、6.51%,对照为8.46%.结论:盐酸小檗碱(C20H18ClNO4)体外具有抗假丝酵母菌活性,且能抑制舌癌细胞Tca8113的生长,诱导舌癌细胞Tca8113的凋亡.

  • 补肾方剂和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纯钛种植体骨结合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栗兴超;董福生;石培凯;任贵云;张旭东;周绚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提高糖尿病患者牙种植体的骨结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骨内种植模型,制作HE染色组织切片,采用光镜和骨计量学参数观察,比较补肾方剂和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纯钛种植体骨结合改善作用的差异.结果: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3 d后大鼠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5),尿糖阳性. 光镜观察(种植体植入术后12 周时):糖尿病补肾方剂治疗组(中药组)结合骨板连续性较好,较厚,表面光滑,周边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骨细胞密度较大.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西药组):结合骨板比较薄,连续性较好, 周边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骨细胞密度较大.骨计量学参数比较(种植体植入术后12 周时):糖尿病组结合骨板的宽度、种植区成骨细胞数、种植区骨细胞数及非种植区骨细胞数均显著低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西药组结合骨板的宽度、种植区成骨细胞数、种植区骨细胞数均显著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 氨基胍可通过控制糖尿病,改善种植体的骨结合; 补肾方剂可通过控制糖尿病和调节骨代谢,有效促进和提高种植体的骨结合,其效果优于氨基胍.

  • 变形链球菌Com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与纯化

    作者:彭磊;刘筱娣;郭丽宏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comE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诱导ComE 融合蛋白高效表达,获取高质量的ComE 融合蛋白.方法:提取变形链球菌基因组,PCR 扩增得到变形链球菌comE基因片段,BamH 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ET28a(+) 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入E. Coli BL21(DE3).IPTG 诱导融合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鉴定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表达的可溶性鉴定,并优化诱导时菌液的A600值、IPTG 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4 个表达条件.然后用优化的条件大量诱导表达ComE 融合蛋白,采用镍柱和分子筛两步法进行纯化.结果:经PCR、双酶切反应以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的插入序列为comE基因的全长片段(753 bp),无碱基的突变与读码框架的偏移.Western blot 证实表达产物确为6×His-ComE 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000.目的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表达,且当A600 为0.4 时,加入IPTG 至终浓度0.10 mmol/L,37 ℃诱导4 h后表达量大.结论:成功构建pET28a(+)-comE 原核表达载体,用优化后的6×His-ComE 融合蛋白在E. Coli BL21(DE3) 中的表达条件,获得纯化的变形链球菌ComE 融合蛋白.

  • 羊富血小板胶细胞基质促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钟雯怡;唐旭;王胜;刘琪

    目的:探讨羊富血小板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基质(Prgel-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 matrix)的合成,并观察将其植入实验动物牙周组织缺损区后促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能作用.方法: 制备羊牙周组织缺损模型,随机分成 Prgel组、Prgel-PDLFs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羊新鲜全血中获取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按一定比例将牛凝血酶和氯化钙加入PRP中合成富血小板胶(platelet -rich gel, Prgel).体外培养、扩增羊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然后将细胞与Prgel培养合成富血小板胶-细胞基质,植入动物牙周组织缺损区.分别于植入后4 周和10 周处死动物,进行常规组织学检查及CT影像学分析.结果: 组织学检查及CT影像学分析显示, 3 组均在牙根面可见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牙周膜和牙槽骨样组织的形成,与空白组相比,Prgel- PDLFs组和Prgel组新生牙周组和Prgel组新生牙周组织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Prgel- PDLFs组新生牙周组织量比Prgel组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合成的Prgel-PDLFs基质可明显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 子痫前期牙龈大出血1例

    作者:韩靖;刘美珘;芦云娥;尹天虹

    1 病例介绍孕妇,33 岁,因停经8+月,视物不清3 d,入院.既往史:2~3 年前查体发现高血压,血压18.7~20/14~14.7kPa(140~150/105~110 mmHg)之间,无其他慢性疾病及血液疾病.1994 年因"子痫前期(重)"剖宫产一女.查体:单胎,尿常规:蛋白(++).初步诊断:①325 周妊娠;②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重).

  • 上颌第二磨牙四根四根管1例

    作者:杜姗姗;周娟

    患者,女,因右上后牙疼痛1 周、夜间痛2 d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张口度正常,面深龋,探(±)、叩(±)、松(-)、热(+),X线示7 深龋已穿髓,并可见4 个牙根(图 1),根尖未见明显暗影.处理: 7 局麻下去龋、开髓、揭髓顶,充分暴露髓腔,明显可见有4 个根管口,拔髓,疏通4 根管,预备至35#,次氯酸钠液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捣入氢氧化钙糊剂,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暂封.1 周后常规根管充填(图 2、3),磷酸锌水门汀封固.嘱患者不能咬硬物,2 周后行冠修复.

  • Carisolv微创技术在年轻恒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玲

    本文采用Carisolv微创去腐与传统的牙钻去腐两种方法治疗63 例患儿的年轻恒牙龋,结果表明Carisolv去龋的疗效明显优于高速牙钻.现报道如下:

  • 不同材料嵌体用于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艳开;王迎捷

    嵌体因其边缘密合性高、可高度抛光、美观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1].近年来,一种微瓷聚合系统--Ceramage在兼顾耐磨性及色泽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可制作多种修复体.本研究旨在通过长达2年的随访观察,对Ceramage聚合瓷嵌体及IPS ImpressⅡ铸瓷嵌体修复成人后牙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 口腔颌面部平滑肌肉瘤8 例报道

    作者:杨旭东;胡勤刚;唐恩溢;黄晓峰;邓润智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非常少见,占成人软组织肿瘤5%~10%,好发于富平滑肌组织的器官,以消化道和子宫为常见[1].LMS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则极为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道1985~2005 年间本院收治的8 例口腔颌面部平滑肌肉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后,以期为口腔颌面部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换托纠正全口义齿偏

    作者:吕新元;费其芳

    全口义齿偏表现为偏侧上、下颌后牙同名牙尖相对,对侧后牙异名牙尖相对,下颌向对侧适当滑动时,可见义齿正中咬合紧密,而当下颌回到正中位时则出现中线偏斜、咬合关系错乱现象.笔者尝试通过对义齿重换基托(以下简称换托)来纠正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留了原人工牙的解剖形态并避免了重做.现介绍如下:

  • 机用镍钛锉ProTaper预备根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金龙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重要步骤之一,良好的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前提.近几年来机用镍钛锉开始应用于临床,为根管预备提供了新的手段.笔者采用机用ProTaper和不锈钢K锉对164颗磨牙进行了根管预备和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口腔梅毒19 例临床分析

    作者:宗娟娟;黄美贞;叶芳

    近年来,随着性观念的开放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以口腔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梅毒患者也日见增多,但由于医务人员的认识不足,在临床上经常造成误诊误治,既贻误患者病情,又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扩散[1].因此,我们对2003-02~2008-03间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梅毒的1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与总结,报告如下.

  • 奥硝唑庆大地塞米松液冲洗治疗化脓性腮腺炎

    作者:黎钢;雷荣昌;郭宏剑

    早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的疾病,病变局部有白细胞浸润及浆液性炎性渗出.临床特征为腮腺区轻微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微红肿[1].随着病程的发展,腺体由浆液性炎症向化脓性炎症发展.一旦脓液形成,可以穿破筋膜,进入邻近组织或间隙,后果严重.我们在炎症早期采取药物灌注冲洗腮腺导管和全身使用抗生素,阻止炎症向化脓性阶段发展,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不同方法治疗髁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宝平;鱼向来

    目前, 根据髁突骨折的临床分类可将髁突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笔者就1996~2007 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52 例共60 侧髁突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程度及合并伤等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其临床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

  •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基牙金属全冠制作的临床体会

    作者:卢群;刘娟;杨显方

    可摘局部义齿磨切牙体少,适应证广,价格适宜,但修复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食物嵌塞,基牙邻接面易发生龋损,有些基牙常规充填治疗效果不好,往往需要做全冠加以保护.患者原义齿功能良好,不愿意更换,在其基牙上制作全冠后必须保证和原义齿的良好密合.笔者收集我院2005-09~2007-12 40 例共51 颗龋损基牙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制作金属全冠,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颌外径路茎突过长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雷廷虎;宋盛华;赵晋龙

    茎突过长症以手术治疗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口内径路切除扁桃体后将茎突截短[1],其缺点是手术需切除正常扁桃体,存在手术视野不清,分离不彻底,茎突截除不足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我科采用颌外径路茎突过长截除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多螺旋CT在口腔医学的特色应用

    作者:陈金武;石利强;史庆辉

    目前,牙科CT在我国的装机还非常少,应用则更少.多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口腔医学特别是牙科的应用还比较缺乏.很多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院可以利用多螺旋CT设备,开展口腔特色应用,大大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针对口腔医学主要检查诊断和治疗对象分类描述,而不以口腔专业分类,方便所有感兴趣的口腔医生参阅.本文谈到多螺旋CT扫描三维分析方法的口腔应用,和牙科CT应用没有本质差异,同样可以稍加变通应用到牙科CT分析,因此拥有牙科CT的医生同样可以借鉴.

  • 关于《唇腭裂新生儿术前矫治方法与技术的探讨及术后疗效评价》的评述

    作者:刘彦普

    先天性唇腭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先天性畸形之一,唇腭裂整复治疗的方法一直备受关注,因患儿鼻、唇、腭牙槽突外形的恢复对其心理和身体发育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单纯的手术整复,另一种是新生儿在术前先行矫治器治疗,以阻止畸形发展,同时尽可能减少原有畸形,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提高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效果.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