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周期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俊玫;杨宁;王行天;张颖;孙立新;杨佳宁;葛志华

    目的:观察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Tea8113细胞周期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80、120和160 μg/ml的野黄芩苷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ea8113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用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Fas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野黄芩苷后DNA合成前期(G1)细胞所占百分比(G1%)升高(P<0.05),160 μg/ml野黄芩苷处理后DNA合成期(S)细胞所占百分比(S%)降低(P<0.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Fas蛋白表达量有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黄芩苷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Fas蛋白的表达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 下颌第三磨牙与髁突骨折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京旭;吴润国;李荣;玄云泽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存在与否、埋伏程度与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关系.方法:收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1980 ~2009年间下颌骨骨折的住院病历及全景片,记录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同侧下颌第三磨牙缺失时,髁突骨折发生率增高(P =0.032),单纯双侧颗状突骨折时与下颌第三磨牙的缺失有关联(P =0.028).结论:下颌第三磨牙的缺失是影响颗状突骨折发生率的危险因素之一.

  • 乳杆菌代谢产物诱导人舌鳞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作者:张秀静;关键;张国梁;刘志;徐峰;孙智辉;关宏

    目的:考察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对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植物乳杆菌23201分别经复原乳清培养基和复原乳清菊糖培养基培养,制备相应的代谢产物l (LPMl)和代谢产物2(LPM2);用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DNA片段.结果:不同浓度LPM1和LPM2分别作用CAL-27细胞24h,大抑制率分别达到(44.2±3.3)%和(41±4.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细胞核不规则,凝聚呈新月形或马蹄形;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出典型的“梯”状DNA条带.结论: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可以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并诱导CAL-27细胞凋亡.

  • 新生儿腭裂术前矫治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研究

    作者:刘琛;吴国锋;赵铱民;宋薇;张建波

    目的:尝试建立新生儿腭裂术前矫治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方法:选取5名单侧完全性腭裂新生儿作为受试对象,用MicroCT扫描患者腭裂石膏模型获取患儿腭裂三维原始数据;用逆向工程软件三维重建腭裂数字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分割腭裂骨段,将健侧前牙槽突骨段按设计向患侧移动以缩小腭裂裂隙,填充骨段移动后形成的缺隙及腭裂裂隙,确定矫治器边界范围,设计腭裂矫治器实体模型;用快速成型技术将其加工为矫治器树脂模型,采用真空压膜方法制作术前矫治器(PNAM).结果:MicroCT扫描技术以55 μm扫描间隔层厚获得了腭裂模型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逆向工程软件三维重建腭裂数字化模型,并按照预定要求完成了术前矫治器的个性化设计.通过快速成型和真空压膜技术可制作适合患者口内安全使用的术前矫治器.利用该方法为患儿进行术前矫治,3月后腭裂裂隙明显缩小.结论:基于多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可以为新生儿腭裂患者设计和制作个性化的术前矫治器.

  • 氯化锂对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高丽娜;安莹;杨昊;陈发明;金岩

    目的:探讨氯化锂(LiCl)对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F-BMMSCs)增殖及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LiCl(5、10、20、40 mmol/L),同时设立对照组(0 mmol/L);运用MTT法分析不同浓度LiC1对人OF-BM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LiC1处理人OF-BMMSCs后的ALP活性及相关骨向分化基因(ALP,Runx-2,OCN)的表达.结果:5 mmol/L LiCl促进OF-BMMSCs增殖,对ALP、Runx-2、OCN表达的影响作用不明显(P>0.05),20和40 mmol/L LiC1抑制细胞增殖(P<0.05),促进ALP、Runx-2、OCN基因表达(P<0.05).结论:LiCl能够促进人OF-BMMSCs的骨向分化.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结构的研究

    作者:付兆臣;关呈超;吴迪;张斌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方法:首先将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复苏传代,然后按照1×107/ml浓度0.2ml进行裸鼠臀部皮下注射建立裸鼠模型(n=40),3周后肿瘤长至直径约10 mm,处死裸鼠,切取标本后分别固定保存于4%甲醛溶液和戊二醛中,通过HE染色和CD31染色检测SACC中是否存在VM;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结果:经HE染色和CD31染色证明组织结构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结构.电镜观察见VM结构中细胞间隙较宽.结论:SACC病理结构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

  • 13例涎腺肌上皮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黄兰柱;丁洁;唐恩溢;邓润智;苟黎明

    目的:总结13例涎腺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经病理确诊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3例病例中男8例、女5例,好发年龄35~60岁,平均发病年龄43岁;4例发生于腮腺区,有3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发生血循转移;术后复发4例,死亡3例.结论:涎腺肌上皮癌局部侵袭性强、治疗后易复发,可发生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该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首次治疗时根治性切除是关键,颈部或远处转移时,则须考虑放、化疗.

  • 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的三维测量分析

    作者:张明烨;李永明;陈金武;杨芳;王天虎

    目的:比较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上气道不同部位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0名成人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高角、均角、低角3种骨性I类垂直骨面型组.进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鼻咽、腭咽、舌咽气道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并对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骨性I类同一垂直骨面型组不同性别间ETP-L、ETP-S、低角组GP-V、高角组GP-V存在统计学差异;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ETP-L、UTP-S、ETP-S、PP-V、GP-V、V总存在统计学差异,低角组大,高角组小;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EP-L、UTP-S、ETP-S、PPV、GPV、V总与GoGn-SN角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骨性I类同一垂直骨面型男女间上气道ETP-L、ETP-S、低角组GP-V、高角组GP-V差别显著;骨性Ⅰ类不同垂直生长型的成人患者腭咽、舌咽气道存在较大差别,可能与其垂直生长型不同有关.

  • 低剂量CT扫描获取颌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模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高蕊;周天;白石柱;董岩;孙丹丹;赵铱民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获取颌面部软硬组织三维模型的可行性,为低剂量CT在颜面赝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中的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征集20例需要接受颌面部CT检查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剂量(280 mAs)和低剂量(35 mAs)CT扫描,记录扫描时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应用Mimics 10.01软件重建软硬组织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 11.0软件进行三维比较,评价不同扫描剂量下重建软硬组织三维模型表面形态的差异.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条件下,2组间CTDIvol值和DLP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硬组织三维模型配准后3D比较生成彩虹图显示其表面形态的差异不大于0.5 mm,软硬组织三维模型对应各标记点坐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35mAs) CT扫描可用于获取颌面部软硬组织的三维模型.

  • 微种植支抗远移下牙列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彬;谈龙;施洁珺

    目的:评价应用种植支抗钉一步法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例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患者,借助种植支抗钉将下牙列做为一整体拉向远中.测量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的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运用SPSS 10.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和尖窝关系.下唇内收明显,有统计学意义.SN-MP和FH-MP减小,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二磨牙平均远移4.28、4.16 mm,远中倾斜4.07°、6.16°,下颌切牙平均远移4.54 mm,舌倾8.86.;其垂直向的变化均没有显著意义.结论:运用种植支抗可获得有效的下颌牙列同步远中移动,磨牙几乎达到整体移动,切牙主要为倾斜移动.

  • 464例腮腺肿瘤回顾性分析

    作者:段青云;贾暮云;张雄;王新木;朱旌;袁荣涛;卜令学

    目的:总结腮腺肿瘤发病情况、构成特点及临床检查、诊断方法.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2005 ~2010年间经手术治疗的464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肿瘤发病男女性别及良恶性之比分别是1.1∶1和2.60∶1,30 ~70岁年龄段为腮腺肿瘤高发阶段,其构成比为74.24%.良性瘤中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为多发瘤,而腺样囊性癌、腺癌、黏液表皮样癌分别列为恶性肿瘤前三位.B超、CT、MRI是常规检查手段.结论:男性肿瘤发病比女性高,良性肿瘤比恶性高.B超、CT、MRI有助于临床诊断.

  • 脱敏剂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及粘接力的影响

    作者:李文静;陈惠珍;王菲菲;李浩渤

    目的:研究3种不同脱敏剂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及粘接力.方法:选择60颗人离体前磨牙,垂直于(牙合)面去除釉质,暴露3 mm×4 mm牙本质作为粘接面,随机分为6组.1组:单纯树脂充填(对照);2组:Gluma系统处理剂;3组:BisBlockTM树脂型脱敏剂;4组:极固宁TM脱敏剂;5组:Ionosit-Baseliner垫底;6组:Dycal垫底,2~6组牙本质处理后树脂充填.银染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用剪切方法比较不同组的粘接力.结果:2组渗漏小,3组与对照组相似.4、5、6组渗漏大于对照组;Kruskal-Wallis H检验,6组的剪切粘接强度不完全相同(P<0.05).Wilcoxon秩和检验:1、2、3组间无差别,均分别高于5、6组(P <0.05/15),4组居中.结论:Gluma组渗漏少,并有较好的粘接力.

  • Toll样受体4及核因子-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许野;夏现印;赵凌波;满昭昭;王秀梅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kBp65(nuclear factor-kappaB,NF-k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OLP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TLR4、NF-kBp65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OLP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LP病损组织中TLR4、NF-kBp65的阳性率分别为66%(23/35)、89% (31/35),在正常黏膜组分别为30% (3/10)和40% (4/10),组间比较P<0.05.TLR4和NF-kBp65在OLP病损组织中的表达为正相关关系(P<0.05).NF-kBp65在网纹型OLP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萎缩-糜烂型OLP中的表达(P<0.05).结论:TLR4和NF-kBp65在OLP病损形成中有重要意义.

  • 骨桥蛋白与TIP30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作者:潘淑婷;唐震;徐晓刚;周中华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TIP30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SCC(n =18)组织和癌旁正常口腔黏膜(n=18)OPN及TIP30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TM法检测OSCC组织石蜡切片(n=70)和正常口腔黏膜(n=20)中OPN和TIP30蛋白的表达.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PN在OSCC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1);TIP30基因在正常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OSCC组织(P<0.01).OPN、TIP30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OPN可能参与了OSCC的发生发展;TIP30基因对OSCC的作用可能与OPN相反.

  • 活体小动物显微CT对氟中毒小鼠骨质特征的分析

    作者:郑冬冬;周涛;段小红

    目的:运用活体小动物显微CT技术分析氟中毒小鼠与正常小鼠股骨骭骺端骨质特征三维微观结构的区别,以期为氟中毒小动物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20只3周龄C57BL/6J小鼠,对照组小鼠(n=10)用去离子水自由饮用;实验组(n=10)以100 mg/L NaF溶液自由饮用.2组小鼠分别在喂养2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麻醉活体扫描其股骨骭骺端,利用显微CT(Micro CT)影像分析骨质特征.结果:氟中毒小鼠的骨质特征为骨密度降低,骨量丢失,骨小梁结构发生了改变,骨强度下降,表现为骨质疏松样改变.结论:活体小动物显微CT技术是研究氟中毒小动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 光机能化种植体对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作者:焦铁军;焦晓丽;刘乃彬;王洪亮;谭乃文;石磊;李德华;宋应亮

    目的:评价紫外光机能化种植体表面对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将紫外光未处理和紫外光处理种植体植入2型糖尿病大鼠胫骨近骺端,每组16只大鼠32枚种植体.术后4、8周处死取材,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硬组织切片分析2组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差异.结果:术后4周时生物力学大拔出力(N),对照组(88.1±13.3),实验组(171.6±24.4) (P <0.05);8周时对照组(107.2±15.0),实验组(221.7±14.6) (P <0.05).组织学分析显示,4周时对照组骨-种植体接触率(%)(41.7±2.4),实验组(61.1±2.5)(P<0.05);8周时对照组骨-种植体接触率(%)(48.8±2.5),实验组(71.7±4.2)(P<0.05).结论:光机能化种植体表面可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

  • 大鼠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串珠素和突触素表达的变化

    作者:王彦亮;王大章;邵龙泉

    目的:研究串珠素在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的表达和神经肌接头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右侧正常对照.术后1、2、4周取材.免疫组化检测腓肠肌中串珠素和突触素表达,图像分析表达水平.结果:所有受试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相关肌肉进行性萎缩.神经切断4周后骨骼肌串珠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突触素表达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串珠素在骨骼肌失神经后的表达变化比突触素更明显.

  • 小鼠下颌下腺放射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艳;胡翰青;刘彦普;刘斌;梁军;王启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电子射线局部照射对小鼠下颌下腺的放射损伤效应.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6组(n=10),用直线加速器对每组小鼠分别给予0(对照)、12、15、18、21、24 Gy进行头颈部局部电子射线照射,照射后1月观察小鼠体重变化,照射后1周、1个月进行血象分析,照射后2、3、4月进行唾液流量测定,切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以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照射组小鼠在照射后体重轻微下降,血常规各项较对照组下降,唾液流量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而且随时间延长,照射剂量越大,降低幅度也越大.HE切片显示照射组下颌下腺组织明显损伤,腺泡细胞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剂量越大,损伤越明显;电镜下见腺泡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细胞器结构紊乱;细胞凋亡指数为(21±2.5)%;18 Gy照射后2月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唾液流量降低约60%.结论: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下颌下腺损伤越严重,18 Gy电子射线照射小鼠涎腺引起的的损伤是较理想的涎腺放射损伤模型.

  • 失交感神经支配对骨牵张中成骨趋化因子PDGF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鹏;雷德林;王磊;杜兆杰;隋健夫;张雅博

    目的:探究失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牵张成骨骨痂内趋化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9),对照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实验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及双侧颈交感干离断术.术后分别于固定期1、14、28 d每组取材3只动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PDGF的表达情况,并运用IPP6.0软件分析骨小梁周围、未成骨区域及血管内皮细胞周围平均吸光度值,所得结果用SPSS 13.0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骨小梁周围、未成骨区域PDGF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管内皮细胞周围PDGF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牵张成骨中,PDGF在血管周围和成骨区表达具有时空变化受到交感神经的调控.

  • 牙釉质表面原位再生釉质六棱柱样含氟磷灰石显微结构

    作者:邢琳;张恺;孙宏晨;张倩;黄洋;董志恒;杨柏

    目的:用简单化学方法在牙釉质表面原位合成形态可控的类釉质样氟磷灰石结构,模拟牙齿的自然组成及形貌.方法:以常见的化学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EDTA-Ca-Na2)、磷酸二氢钠单水化合物(NaH2 PO4·H20)以及氟化钠作为原料,形成前躯体后与基板同时在温和水热条件中相互作用一段时间获得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线电子能谱、MTT实验、抑菌环实验等评价新材料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能,对变形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结果:形成的物质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呈典型的六棱柱结构,横截面直径为300 nm、长约6μm,大小均匀,并且呈现一定的长轴取向性.结论:新型材料能够初步模拟牙釉质的形貌、组成,并有一定抑菌功物.

  • 由钛合金/多壁碳纳米管/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微波烧结而成的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作者:王涛;C.T.Wong;C.Y.Tang;L.N.Zhang;谭勇;安斯耀;高勃

    目的:初步评价微波烧结工艺制作由钛合金/多壁碳纳米管/纳米羟基磷灰石体积比10:1.7:1烧结而成的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国标GB/T16886.5-2003、GB/T16886.10-2005以及医疗行业标准YY/T 0127.1-93、YY/T0279-1995所规定的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体内与体外试验,分别为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溶血试验以及黏膜刺激试验.结果: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致敏试验显示无皮肤致敏性,溶血率3.2%,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结果显示对仓鼠颊黏膜无刺激作用.结论:采用微波快速烧结工艺处理的钛合金/多壁碳纳米管/纳米羟基磷灰石(体积比10∶1.7∶1)复合涂层材料显示了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Wieland CAD/CAM系统制作Ti2448和纯钛基底冠适合性对比研究

    作者:谭勇;张春宝;王涛;吴冰;王少海;高勃

    目的:对比评价Wieland CAD/CAM系统制作的Ti2448和纯钛烤瓷单冠基底冠适合性.方法:采用Wieland CAD/CAM系统切削10个树脂代型,并随机分为2组,然后分别切削制作Ti2448和纯钛基底冠各5个.将基底冠粘固于对应的树脂代型上后用自凝塑料包埋并片切.用体视显微镜测量冠边缘和内部的粘固剂厚度.采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纯钛组和Ti2448组边缘平均垂直间隙分别为(21.62±1.65) μm和(27.38±3.00)μm(P<0.0l);纯钛组和Ti2448组内部整体平均垂直间隙分别为(94.77±3.99)μm,(106.78±3.69) μm(P>0.05).结论:Wie-land CAD/CAM制作的Ti2448和纯钛烤瓷单冠基底冠边缘和内部适合性都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纯钛边缘适合性优于Ti2448.

  • 翼外肌对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后骨折区新骨形成影响的显微CT研究

    作者:江欣;胡开进;邓天阁;刘昌奎;薛洋;刘平;程鹏

    目的:观察翼外肌在颞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时新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4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只,实验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保留翼外肌;对照组:髁突截骨术造成绵羊右侧髁突矢状骨折,离断翼外肌.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实验组及对照组各处死4只动物,进行显微CT(Micro-CT)扫描,观察分析骨折区新生骨的骨小梁数量(trabecula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 thickness,Tb.Th),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fraction,BV/TV)及骨小梁间隙宽度(trabecula space,Tb.SP)的变化,并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髁突形态改变较对照组明显,显微CT图像新生骨小梁结构显示清晰,Tb.N、Tb.Th、BV/TV增加(P<0.05),Tb.Sp减小(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外肌在颞下颌关节矢状骨折愈合过程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

  • 不同镀膜钕铁硼磁体抗腐蚀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唐镇;吴建勇;陈溪

    目的:比较不同镀膜钕铁硼磁体在模拟口腔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方法:将未镀膜、氮化钛镀膜、类金刚石镀膜钕铁硼磁体(每组45个)在37℃人工唾液环境下浸泡60 d,每瓶100 ml含磁体5个,并于浸泡之日起每10天从每瓶吸取lml浸泡液,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内铁离子浓度.浸泡结束后比较各组磁体浸泡前后质量变化占原质量的百分比.结果:氮化钛镀膜组和类金刚石镀膜组浸泡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在10、20、30、40、50、60d各时间点上均低于未镀膜组(P<0.01),氮化钛镀膜组和类金刚石镀膜组浸泡前后质量差与初始质量的百分比低于未镀膜组(P<0.01);镀膜组之间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氮化钛镀膜和类金刚石镀膜均能增加钕铁硼磁体的抗腐蚀性能.

  • 牙体预备后抛光对金属全冠粘固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岳阳丽;杨峰

    选取人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6组,3组牙体预备后抛光,3组未抛光,分别用磷酸锌(ZPC)、玻璃离子(GIC)和树脂(RC)粘接铸造金属全冠,测定抛光前后各组的全冠粘固力.ZPC组抛光后全冠粘固力显著减小(P<0.05),GIC组和RC组抛光前后全冠粘固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机用ProTaper file在老年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勤业;杨兴华

    把老年患者(60 ~73岁)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62颗患牙共146个根管随机分为P组(31颗牙,74个根管)和H组(31颗牙,72个根管),P组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冠根向逐步深入法预备根管,H组用手用不锈钢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根管治疗后1次性根管充填,观察2组在根管预备时间、根扩反应、预备根管后患牙充填效果的差异.术后随访P组根管预备和充填均优于H组(P<0.05);平均用时P组短于H组.

  • T4A矫治器对恒牙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疗效分析

    作者:马惠萍;马冬梅;李峥

    选择30例恒牙初期安氏II类1分类患者(18男、12女),年龄为11~13岁,采用T4A矫治器.矫治前后均通过X线头影测量,经过(13.1±1.8)个月的治疗,面型和下颌矢状向的发育改善,SNB角及面部高度增加,ANB角减小,上前牙长轴有明显改善,前牙覆盖减小.T4A在恒牙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的治疗中作用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 直丝弓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观察

    作者:孟银娟;周珊红

    本文通过对15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获得间隙,外科开窗助萌法暴露牙冠,封闭式牵引导萌法进行矫治,使埋伏牙进入牙列.结果15例患者中的14例埋伏牙均顺利萌出入列.因此直丝弓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疗效确切,创伤小,方法简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应用改良式GMD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作者:杨勇;赵计林;岑玉锋

    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是不拔牙矫正安氏II类磨牙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应用改良式Greenfield磨牙远移矫治器(greenfieldmolar distalizer,GMD)克服了以往GMD磨牙远移器操作较为繁琐的缺点,更加高效、便捷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达到上下磨牙中性关系.

  • 无牙颌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制作技术

    作者:邓再喜;张春宝;陈小文;刘宝林

    本文从种植基台研磨、套筒内外冠制作、金属支架制作、聚合瓷堆塑、人工牙排列、注塑基托制作等方面,对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的制作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自2008-09~ 2011-04,共完成无牙颌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16副,义齿就位顺利,固位、稳定良好,患者佩戴舒适美观,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是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重要方法.

  • 下颌后牙残根即刻种植的选择与临床技术

    作者:宋应亮;邱小倩

    由于缺牙后牙槽骨的吸收、种植治疗周期长、大多数缺牙患者渴望尽快修复等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种植医生和患者选择即刻种植技术,希望在牙齿拔除的同时能够即刻植入种植体.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需要更多的临床种植知识和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来选择评估即刻种植病例的可行性.本文从种植方式的分类、即刻种植的优势和禁忌证、下颌后牙残根即刻种植病例的选择及如何提高下颌后牙残根即刻种植成功率四方面浅谈个人看法,以期大限度的获得即刻种植治疗的成功率.

  • 牙齿漂白技术及其副作用

    作者:韩艳彦

    牙齿漂白作为一种相对便宜的美容修复技术,容易被人们接受.牙齿漂白的机制主要通过漂白剂活性成分(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和扩散作用而实现,其浓度决定漂白效果.关于漂白的副作用争议颇多,漂白后可能对牙齿和软组织造成损伤,例如牙齿颈部外吸收,牙齿敏感,釉质显微硬度下降,菌斑粘附增加,对充填体造成不良影响以及软组织损伤,从而导致预后不佳.

  • (牙合)干扰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复杂关系——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启示

    作者:李雪姣;徐啸翔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许多研究表明咬合因素可能有重要意义,但咬合在TMD发病机制中是否起决定性作用仍存在争议.学者设计了动物模型用于探索人工咬合改变的影响.实验性咬合创伤可改变颞下颌关节的血流并导致关节软骨变性;人工咬合干扰诱发了有外周敏化存在的咀嚼肌痛觉反应,且其痛敏的维持亦涉及中枢敏化机制.另一方面,学者们通过设计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探索咬合干扰能否引发TMD.无TMD病史的受试者能够很好地适应咬合干扰,相反,有TMD病史的受试者则出现明显增多的临床体征,以及程度更强的症状(咬合不适和咀嚼困难);同时,有TMD病史的受试者对人工咬合干扰产生的症状反应似乎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提示对咬合干扰的耐受性的确存在个体差异.虽然咬合干扰的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各有优缺点,但两者都是探索咬合对TMD致病机制不可或缺的研究途径.

  • 2002~2011年国内外口腔医学论文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作者:谢孟;石佳玉

    目的:探讨国内外口腔医学论文研究的热点分布,分析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热点的异同.方法:选取近10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口腔医学类核心期刊论文12 628篇和国外影响因子位于前列的SCI口腔医学杂志论文6 275篇,进行软件计量分析并对比.结果:国内论文中出现频次高于70次的关键词共50个,国外论文中出现频次高于75次的关键词共50个,通过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分别得到树状图,总结得出了国内7个研究热点和国外6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在牙周病特别是牙周炎相关研究,牙本质、下颌骨等相关组织结构研究,种植、修复及其材料研究等热点上具有一致性.差异性体现在国内研究热点多为临床疗效、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等方面,而国外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有相当比重集中在口腔材料和口腔疾病预防等方面.结论: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热点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国内学者可在口腔材料和口腔疾病预防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