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실용구강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3733
  • 国内刊号: 61-106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赵铱民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片段弓开大曲竖直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

    作者:张敏;张立亚;刘佳

    目的:用片段弓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进行直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共12颗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前倾患者,使用随形片段弓末端的开大曲对近中倾倒的第三磨牙远中端施加后推力,从而竖直第三磨牙通过头影测量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12颗第三磨牙水平移位(6.75±3.48) mm,垂直移位(4.07±1.73)mm,近中倾斜角增加30.61°±8.36°.未见牙根吸收.结论:运用片段弓开大曲竖直近中倾倒的下颌第三磨牙是一种简便、舒适、有效的方法.

  • 两种根管再治疗镍钛器械去除椭圆形弯曲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评价

    作者:庄沛林;郑美华;韦佩伶;刘朗;余艳崧

    目的:评价2种根管再治疗镍钛器械去除椭圆形弯曲根管内充填物的效果.方法:离体的80颗根管呈椭圆形且弯曲的下颌前磨牙经Hero642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roTaper Universal、R-Endo、Hero642和手用H锉去除根充物,测量各组根充物的残留量百分比和操作时间.结果:4组样本均有根充物残留,ProTaper Universal、R-Endo和Hero642组根充物残留量百分比、操作时间均少于手用H锉组(p<0.01),前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Taper Universal、R-Endo机动镍钛器械对椭圆形弯曲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效果优于手用器械,且可减少操作时间,但仍不能彻底清除根充物.

  • 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手术治疗

    作者:张圃;史庆辉;雷德林

    目的:回顾总结颞下窝、翼腭窝肿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2007年我院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患者18例,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例,恶性肿瘤患者1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位置及良、恶性,选择手术进路、切除范围,酌情用组织瓣填充术腔,术后行放疗或化疗,随访3月~3年.结果:5例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1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3个月~3年,生存期不足1年5例,生存期1.5~2年2例;6例生存期超过3年,且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手术治疗应注意其诊断及手术方法特点.

  •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

    作者:王雷;韩培辉;李永明;陈金武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扫描照片,通过Mimics 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结果:术后患者口咽部容积与气道总容积(包括鼻咽与口咽)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部气道容积平均减小8.37%,气道总容积平均减小6.91%.术后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平均减小19.83% (p<0.05).舌骨位置、软腭形态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气道分别与舌骨位置(H-X,H-Y)、软腭形态变化(PNS-UT,U-T,UT/ANS)有显著相关性(p<0.05),软腭形态变化与舌骨位置变化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术后气道容积减小.

  • 口腔鳞癌血管生成中MMP-2与巨噬细胞的关系

    作者:魏宏琳;宋宇峰

    目的:探讨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并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以及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在42例口腔鳞癌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情况和CD68标记的巨噬细胞及CD34标记的MVD值.结果:口腔鳞癌中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MP-2的表达与MVD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641,p<0.001),同时也与肿瘤内浸润的巨噬细胞相关(r=0.433,p<0.01).结论:OSCC中的TAMs与MMP-2密切相关,TAMs可能通过MMP-2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促进肿瘤生长、发展和转移.

  • 血管生成素和内抑制素在口腔颌面淋巴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军方;谢卫红;李新明;方政;李青川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 angiogenin-1,ANG-1)、内抑制素(endostatin,END)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2-07~2006-12存档的38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NG-1及END的表达,并对染色图像进行计算机图文定量分析;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4.0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ANG-1在淋巴管畸形中呈现高表达(p<0.05),END在淋巴管畸形中呈现低表达(p<0.05);而在大囊型及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中ANG-1及END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G-1及END与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发生有明显关系,但与淋巴管畸形的类型无关.

  • Forsus和Fr(a)nkel-Ⅱ治疗下颌后缩畸形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闵莉芳;周洪;周昌龙

    目的:比较Forsus(F)和Fr(a)nkel-Ⅱ(FR-Ⅱ)2种功能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下颌后缩患者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32例患者,随机分成F组与FR组,分别采用Forsus和Fr(a)nkel-Ⅱ进行治疗.以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评价其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2种功能性矫治器都能促进下颌骨生长,增加下颌骨长度;FR-Ⅱ对上颌骨有一定抑制作用,与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种功能矫治器产生下前牙唇倾量以F组更多,2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Forsus、FR-Ⅱ对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患者都有明显的下颌骨矫形效果;Forsus矫治器适用于下颌发育不足、上颌发育正常且下前牙较为直立的Ⅱ类患者,Fr(a)nkel -Ⅱ则适用于伴有上下切牙牙轴较前倾、上颌正常或轻度前突的下颌后缩患者.

  • 直接法纤维增强复合桥在牙周炎病例中的应用

    作者:刘湘宁;周磊;赖仁发;谢黎;李少冰;张晔

    目的:评价前牙区直接法纤维增强复合桥(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直接法FRC bridge连接所有同颌前牙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12例,以弹性义齿修复14例同类病例作为对照,修复后1、6及18个月随访,对临床修复效果以及牙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1、6或18个月,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组和对照组解剖外形和边缘适应性均优于弹性义齿修复组(p<0.05);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探诊出血指数(BOP)随着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修复前后PD、BOP、牙齿松动度(TM)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直接法FRC bridge修复单颗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牙周炎病例,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美学修复效果,并可改善邻牙牙周状况.

  • 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Ⅱ类骨性错(牙合)的系统研究

    作者:牛亦睿;周洪

    目的:对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矫治特点.方法:用循证学方法,网络检索数据库MEDLIN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治疗Ⅱ类错(牙合)的临床试验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中报道了5种矫治器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SNA:Activator与Bionator减小量无统计学意义,Twin-block> Herbst.SNB:Fr(a)nkel-Ⅱ增大量在Twin-block和Activato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Herbst> Bionator.ANB:减小量Twin-block> Activator> Bionator> Herbst> Fr(a)nkel-Ⅱ.Overjet:减小量Twin-block> Herbst> Fr(a)nkel-Ⅱ.UI-NA:减小量Fr(a)nkel-Ⅱ>Activator> Herbst.U1-PP:减小量Twin-block> Fr(a)nkel-Ⅱ>Bionator.IMPA:Acivator与Fr(a)nkel-Ⅱ增大量无统计学意义,Herbst> Bionator> Twin-block.结论:对于骨性问题较重的患者不应使用Fr(a)nkel-Ⅱ,而应使用Twin-block及Activator.对下前牙需要唇倾的患者以及配合性不好的患者,宜选用Herbst.Bionator与Activator相比,对于Ⅱ类的骨性矫治效果小,而对下前牙唇倾度大,对上前牙的内收小.

  • 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全牙列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海波;冯雪;刘莹;李涛

    目的:研究在种植体支抗内收全牙列的过程中,不同的牵引钩高度对上颌全牙列的生物力学效应和影响.方法:运用螺旋CT,MIMICS、CADTIA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微种植体支抗内收全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在3N正畸力负载下上颌全牙列在牵引钩高度为1、4、7、10 mm时的受力大小和初始位移.结果:随着牵引钩高度的增加,矢状向力逐渐增加而垂直向力逐渐减小,上牙列逐渐由顺时针变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结论:通过改变牵引钩的高度,可以有效地改变上牙列的移动方式;上牙列的阻抗中心的高度位于(牙合)平面上方9~12 mm之间.

  • 舌癌组织IL-8-25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发

    作者:胡砚平;刘冰;苏彤;程筠;赵炜;杨海东

    目的:分析舌癌组织中IL-8-25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舌癌复发的关系,为预测舌癌的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142例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手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8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高分辨率溶解法分析舌癌组织中IL-8-25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IL-8-251多态性与舌癌复发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42例舌癌患者中有52例复发,IL-8-251 3种基因型的频率在舌癌患者中分别为AA 14.8%(21例)、AT 47.2%(67例)、TT38%(54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L-8-251 AA型的病例中12例复发,IL-8-251AT型的病例中23例复发,IL-8-251TT型的病例中17例复发,IL-8-251AA的舌癌患者复发率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IL-8-251的多态性与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分化状态无关.结论:IL-8-251的多态性与舌癌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舌癌复发的分子标记.

  • 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朱秀丽;郭青玉;温德升;王静;吴军正

    目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不同转移力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以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系及其高转移株ACC-M作为研究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MP-1在ACC-M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ACC-2细胞.结论:MMP-1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 龋病治疗中腮腺—过性肿胀1例

    作者:程敏

    腮腺区肿胀一般为炎症或结石引起[1],其他原因引起的却罕见报道,我们在龋病治疗过程中遇到1例一过性腮腺肿胀,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以"右下后牙充填物脱落数月"为主诉于2011-07-20来我科就诊.现病史:数月前患者右下后牙充填物脱落,进食嵌塞,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既往史:否认系统性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检查:右下第一磨牙远中邻(牙合)面龋损,较深,冷热(-),探诊(-),叩诊(-),松动(-),牙龈(-).X线片示该牙远中邻(牙合)面深龋近髓,根尖周情况好.诊断:右下第一磨牙慢性牙髓炎.建议行根管治疗+保护冠.处理:低速球钻去腐质未净,探远中髓角疼痛(+++),已穿髓.此时患者诉右侧耳垂区胀痛,查见右侧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轻度肿胀,质软,范围约2.5 cm ×3.5cm,表面皮肤潮红,皮温高,触诊轻度胀痛,腮腺导管口黏膜正常,轻轻按摩右侧腮腺腺体见导管口有清亮液体、无脓性分泌物流出.无其他局部及全身不适症状.半小时后右侧腮腺区肿胀消失,表面皮肤恢复正常,患者症状随之消失.

  • 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古人牙齿的磨耗状况分析

    作者:孟勇;邵金陵;孟蕾;补蔚萍;朱文晶;丁寅

    目的:调查距今约1 100~1 300年前古人牙齿的磨耗状况,以探求牙齿磨耗的发生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62例陕西长安区出土1 000年前人骨架的全部牙齿的磨耗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磨耗程度牙齿的构成比中,2度磨耗的比例高(36.80%).尖牙和第一磨牙的磨耗程度重,第三磨牙的磨耗程度轻.所有上下对称牙位牙齿之间的磨耗程度及上下颌牙齿总的磨耗程度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随年龄的增长,牙齿磨耗程度逐渐加重(p<0.05).男性各牙位牙齿的磨耗程度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本研究反映了1000年前古人牙齿磨耗的一般状况;分析了不同时期饮食结构、模式与牙齿磨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演化发展规律.

    关键词: 牙齿 磨耗 古代
  • 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邹岩;漆正楠;尹君;黄正蔚;何智妍;朱彩莲;唐子圣

    目的:研究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是否存在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1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别取其感染根管内样本,分离培养,经中间普氏菌特异引物PCR鉴定的克隆,再利用随机引物PCR( AP-PCR)检测其基因多态性.结果:13例慢性根尖周炎样本中3例分离出中间普氏菌,共95株,并检测出3种基因型,其中A、B、C样本各检出一种基因型.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感染根管内中间普氏菌存在基因多态性.

  •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塑化根管再疏通中的应用

    作者:曾莲;马红红;陈华;徐明

    目的:评价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塑化根管再疏通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曾进行过塑化治疗的患牙77颗,在根管显微镜下,采用超声根管锉、超声工作尖疏通塑化根管上段,再用根管扩大器扩大及EDTA疏通根管下段,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完成根管充填,X线片评价根管再疏通效果.结果:190个塑化根管169个根管疏通成功,再疏通成功率88.9%.治疗过程中无牙根折裂、根管壁侧穿或器械折断发生.结论: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器械去除根管内塑化物快速、有效.

  • Nance弓和横腭杆在拉尖牙远移中支抗效果的研究

    作者:边翔;杨永进;法永红;沈焕;李志韧

    目的:研究Nance弓和横腭杆在拉尖牙远移过程中,二者在三维方向上磨牙支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Angle Ⅰ类中度拥挤,或Angle Ⅱ类Ⅰ分类软组织侧貌前突不明显者40人,随机分组,上、下颌减数双侧第一前磨牙,设计方案为中度支抗,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排齐整平后和治疗阶段结束时取模型,拍摄口内像和头颅侧位片.测量各标志点的线距和磨牙角度变化.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在阻止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前移、水平宽度或垂直方向、近中倾斜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磨牙旋转的控制上,Nance弓组磨牙向近中舌向旋转3.70°±1.20°,横腭杆组向近中舌向旋转8.50°±3.59°(p<0.05).结论:在磨牙旋转支抗控制上,Nance弓明显优于横腭杆.

  • 漂白处理对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作者:张晓;冯晓伟

    目的:评价35%过氧化氢凝胶对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上颌第三磨牙40颗,在颊面制备V类洞复合树脂分层充填,光照固化抛光后按处理时间随机分为4组(n=10):A(对照组)、B( 10 min)、C(20 min)、D(30min).将凝胶涂布于充填体表面进行漂白处理后冷热循环500次,再用2%亚甲蓝溶液染色24 h,沿颊舌纵向剖开,体式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染料渗入深度.用gruskal- Wallis法进行数据分析;Mann-Whitney法组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果:不同漂白处理时间对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A与C、A与D、B与D、C与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5%过氧化氢凝胶漂白处理使复合树脂充填体的边缘微渗漏程度增加.

    关键词: 漂白处理 微渗漏
  • 骨性偏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倪峰;丁寅;刘莹;柏全民;孙伯阳

    目的:研究骨性偏颌患者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特征.方法:通过CT和MRI获得影像资料,使用Mimics、CADTIA和Ansysworkbench软件,建立包括颞骨、下颌骨和关节盘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咬合时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结果:关节盘和关节窝的主要受力在偏斜对侧分布偏内,偏斜侧分布偏外;偏斜对侧应力是一种集中的方式,偏斜侧是一种分散的方式.结论:偏颌患者偏斜侧关节盘可能倾向于向外侧移位,偏斜对侧关节盘可能倾向于向内侧移位.

  • 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作用

    作者:潘倩茹;吕芳丽;黄博;陈莹;刘曼;黄世光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意义.方法:将自愿接受研究的受试者分为3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组,17例)、重度慢性牙周炎组(重度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取牙龈活检组织制作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状况;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纤维化的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慢性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较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明显升高(p<0.01),牙周组织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p<0.05).结论:肥大细胞的募集、脱颗粒和纤维化程度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种植体上部不同结构对下颌游离端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陈少武;肖微;李智勇;吴敏;王家伟

    目的:观察不同上部结构的种植体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时的应力和位移.方法:使用软件GeoStar( COSMOSM 2.85,SRAC,USA)建立4个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可摘义齿修复下颌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不同上部结构时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基牙牙周膜、基托下黏膜的大等效应力及基托下黏膜组织的位移变化.结果:有种植体支持时,单冠形式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等效应力大;缓冲型套筒冠的基牙牙周膜大等效应力、基托下黏膜大等效应力和位移值大;微型太极扣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等效应力、基牙牙周膜大等效应力和黏膜的大等效应力及位移值均小.缓冲型套筒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等效应力小于非缓冲型套筒冠,但基牙牙周膜大等效应力、基托下黏膜大等效应力和位移则大于非缓冲型.结论:选用种植体-天然牙联合支持修复远中游离端牙列缺损时,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微型太极扣作为附着体联接形式是佳选择.

  • 不同诱导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一涵;赵喜聪;张勇杰;刘洪臣;朱斌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体系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膜片的构建以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发育期根端复合体( developing apical complex,DAC)细胞,隔天更换收集细胞培养液上清并过滤冻存(DAC条件培养液).分离培养人PDLSCs,并扩增构建PDLSCs细胞膜片,利用DAC条件培养液和成骨诱导液分别诱导PDLSCs膜片5、10、15 d.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免疫组化、RT-PCR检测经过诱导的人PDLSCs细胞膜片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结果:与成骨诱导相比,DAC诱导后膜片含有丰富短棒状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细胞膜片ALP和periostin表达丰富,体外成骨基因表达更高.结论:与成骨诱导体系相比,DAC诱导体系更适合PDLSCs膜片的形成.

  • 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成骨诱导分化研究

    作者:梁丽华;李龙;赵建辉;孙道才;刘乃彬;宋应亮;焦铁军

    目的:观察SD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鉴定其诱导成骨分化潜能.方法:无菌条件下取6周龄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1%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比色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3代细胞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培养,分别用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成骨诱导效果.结果:从SD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ASCs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呈集落生长;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示:CD29、CD90高表达,CD34、CD45低表达;成骨诱导后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成骨潜能.

  • 骨桥蛋白在不同种植方式种植义齿骨界面改建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袁林;童心;李方舟;曹凯华

    目的:对比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中骨桥蛋白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选用纯系动物Beagle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采用固定金属全冠行种植义齿修复,分不同时期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修复后不同时期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骨桥蛋白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免疫组化观察发现,种植义齿修复受载后,随着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改建,种植体-骨界面表达骨桥蛋白较未修复对照组明显增强.2周时界面骨桥蛋白有表达,但与对照组无差异;4周和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8周时达到高峰;12周时恢复到与对照组相近.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均能经过种植体传递至周围骨组织,刺激种植体-骨界面骨桥蛋白表达.

  • 选择性激光熔覆钴铬合金与瓷的结合性能研究

    作者:李国强;沈晴昳;高建华;戴文安;徐欢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熔覆(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的钴铬合金与瓷粉的结合强度.方法:根据YY 0621-2008标准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比较SLM和传统失蜡铸造法的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采用Vita瓷粉和Noritake瓷粉,对金瓷界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无论Vita瓷粉或Noritake瓷粉,SLM制作法的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均大于传统铸造法的金瓷结合强度(p<0.05).SEM检测显示SLM钴铬合金的金瓷渗透深度均大于传统铸造钴铬合金的金瓷渗透深度.结论:SLM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大于YY0621-2008标准(25MPa),也大于传统失蜡铸造法所获得的金瓷结合强度.

  • 三种新型可聚合抗菌单体对口腔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周唯;唐立辉;黄萍;黄鹂;李芳;方明;陈吉华

    目的:比较自行合成的3种可聚合季铵盐抗菌单体DMAE- MMA salt,DMAEMA-MMA salt,DMAEMA-PMDPM salt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季铵盐单体对4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以抗菌性能佳的单体进行杀菌动力学研究.结果:3种季铵盐单体对4种口腔致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DMAEMA-PMDPM salt 抗菌效果较其它2种好,该单体在浓度为78.8 mg/ml即4倍MBC浓度时,白色念珠菌与其接触120min时可达到灭菌效果.结论:这3种季铵盐单体对常见口腔致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构建及其特性

    作者:安玉林;那思家;韦蔚;陈哲;王国轩;杜建宇;金岩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构建和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从GFP-SD荧光大鼠体内提取原代骨髓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鉴定后用于体外构建BMMSCs细胞膜片,用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对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并提取膜片RNA用于RT-PCR实验,检测相关促愈合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BMMSCs成功分离、培养和鉴定.体外诱导培养2周后获得白色膜状细胞膜片,并可用机械力刮下.显微观察显示细胞呈长梭形重叠生长,染色显示细胞间紧密连接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CM).RT-PCR结果显示,膜片细胞与正常培养的BMMSCs相比,高表达TGF-β、FGF、VEGF和Col Ⅰ等细胞因子和蛋白,但在诱导1周和2周时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能够较为稳定的在体外构建BMMSCs膜片,该膜片显著高表达TGF-β等促愈合因子.

  • 微创拔牙术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霞;周宏志;刘瑶;丰培勋;王炎;赵梅;刘岚

    为对比微创拔牙术与传统翻瓣劈冠术拔除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将260例下颌智齿阻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翻瓣劈冠法(对照组)和微创拔牙术(微创组)拔除患牙,并比较其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现微创组拔牙时间明显少于劈冠组,术后疼痛、张口受限、感染和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 冠延长术在前牙桩核冠修复失败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蓓;储雯;季娟娟;张婉丽;杨杨;王祥芸;张晓渝

    纳入20例牙体缺损达龈下(≤3 mm)修复失败的前牙,经完善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冠延长术,记录术前、术后2、4、6周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PD值术后2周减小(p<0.05),术后2、4、6周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BI值术后减小,2周与术前、术后4、6周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术后6周龈缘位置相对稳定,此时行桩核冠修复,成功率较高.牙冠延长术可提高残根的修复质量和效果.

  • MillardⅡ术式加唇缘瓣法修复单侧唇裂

    作者:王占;孔金聪;杨晓丹

    用唇缘瓣法与MillardⅡ联合修复术式对28例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术后第7天拆除缝线,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健、患侧唇峰对称,取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效果.表示健、患侧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19例为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群.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 螺旋CT三维成像及曲面断层片对颏孔位置的研究

    作者:胥爱文;安峰;李立恒;张利;王君琛;董福生;石小宁;范玉宏

    利用螺旋CT对正常年青人进行下颌骨的横断面连续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后,测量并计算正常人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然后对上述人群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并计算颏孔在下颌骨中的实际位置,并比较差异.结果显示在垂直方向,颏孔距下领骨下缘比距牙槽嵴顶近;在水平方向,颏孔主要位于第一磨牙及其近中的位置.曲面断层片的测量数据比螺旋CT的测量数据大0.93~2.94 mm,在比值方面与螺旋CT测量并计算的结果差异不大,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拔除智齿矫治成人Ⅲ类骨性错(牙合)1例

    作者:郭丛丛;包柏成

    通过拔除第三磨牙,利用第二磨牙远中与上颌结节后缘/下领升支前缘之间的剩余间隙,终解除了上牙弓的Ⅱ度拥挤及上下牙弓矢状关系的不调.

  • 复合树脂多层色仿真美学修复上颌前牙1例

    作者:朱静

    用复合树脂多层色仿真美学修复方法修复上颌前牙缺陷,分别使用美于自然树脂不透明牙本质色1种、半透明牙釉质色3种模拟上前牙牙本质层和牙釉质层的颜色,大程度恢复患者缺陷牙的真实状态,配合传统树脂粘接修复技术,完成自然美学修复,优于普通单层色树脂修复.

  • 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多数牙缺失1例

    作者:姜松磊;刘聪;卢晓虹

    先天性牙齿缺失是牙齿数目异常的一种,分为个别、多数和全部牙齿先天缺失.多数牙先天缺失常为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或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较为少见.伴有先天缺牙的综合征以Rieger综合征、外胚叶发育不全、EEC综合征等常见.病因不明,通常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参与,以遗传因素为主.有研究认为,成对盒基因9(PAX9)和肌节同源盒基因1(MSX1)分别与前磨牙、磨牙的缺失有关.多数牙齿先天缺失可造成错(牙合)畸形,治疗时需全面诊断,多学科咨询以利于确定长期治疗的目标.

    关键词: 先天缺牙 牙齿
  • 全口义齿的基托成型

    作者:吴国锋;邓再喜

    全口义齿基托成型关系到义齿基托加工精度.基托成型传统采用装盒法,通过装盒、烫盒、冲蜡、充填树脂、压盒、热处理、出盒、磨光等步骤将义齿基托蜡型替换成树脂基托.注塑法是另外一种义齿基托成型技术,制作过程简便,加工精度更高,并且能够保存无牙颌石膏模型,但是需要特殊设备.本文详细描述了上述2种临床基托成型技术,并且比较了两者的优缺点.

    关键词: 全口义齿 基托成型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关系

    作者:王慧波;李一军;张雪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口腔黏膜常见的疾病之一,但其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近年对RAU的研究多集中在免疫失调方面,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作为细胞因子的一员在RAU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TNF-α在RAU中表达升高,并证明TNF-a的高表达口可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并对细胞毒性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另外,TNF-α还可以过作用于黏附分子而促进炎细胞向病变组织的移行.所以TNF-α在RAU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溃疡病损的形成中起着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用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