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下脑钠肽水平及Tei指数与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丙南;仇萍;韩世琴;李建新;吉越英

    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下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Tei指数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242例首次植入VVI或DDD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检测BNP水平,计算心室累计起搏比例,记录按照其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A组)及非心血管事件组(B组),并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58例,B组184例,B组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BNP及Tei指数无变化,术后2年,BNP可增加,LVEF及LVEDD无变化.A组患者术后6个月BNP及Tei指数均有变化,术后2年,BNP及Tei指数明显增加,LVEF值及心功能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NP、Tei指数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期RVA起搏者BNP水平与心功能有关,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变化,对于持续较高水平BNP、Tei指数的RVA起搏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良,应干预治疗.

  • 以双向阻滞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终点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育民;居维竹;陈明龙;杨兵;张凤祥;陈红武;林亚洲;余金波;张林忠;曹克将

    目的 评价以左心房-肺静脉电联系双向阻滞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终点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达到左心房-肺静脉传入阻滞后,分别于每根肺静脉内起搏评价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情况.据此分为双向阻滞组(传入与传出均阻滞)和传入阻滞组,随访观察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结果 76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306根肺静脉(2例患者存在右中肺静脉)均达到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入阻滞之传统终点.18例消融术后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呈双向阻滞,58例仅传入阻滞.平均随访(6.85±1.08)个月,1次消融成功率为77.63%.其中,双向阻滞组为83.33%,传入阻滞组为75.8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26%(4/76),无心脏压塞、脑栓塞、左心房食管瘘等并发症以及死亡发生.结论 以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双向阻滞为房颤导管消融终点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策略似乎临床疗效较好.

  • 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邵独婧;吴冬燕;许静

    目的 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对50例心力衰竭合并束支阻滞符合CRT指南标准的患者行CRT,按照病因分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对其术前、术后1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QRS时限、脑钠肽(BNP)、心功能(NYHA分级)检测并随访其长期的生存率.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RT,两组术后1个月各项检查结果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04±1.21)年,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在术前利用心肌核素扫描检测存活心肌数量进而评估CRT疗效.

  • “特发性”瘢痕相关性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和消融结果

    作者: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目的 报道1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无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史的左心房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解剖标测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 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7 ~72(57.4±14.6)岁]符合上述特征的左心房房速患者接受电解剖标测和导管消融.结果 所有房速的折返环均位于大面积低电压(双极电压≤0.5 mV)区域内,低电压区域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和/或电静止瘢痕区,这些传导障碍区和左心房固定的解剖屏障(如二尖瓣环)构成各个折返环必经的关键峡部.8例在折返环峡部内可记录到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平均振幅(0.21±0.05)mV,平均时限(123±14) ms,占心动过速周长43%±5%.选择折返环峡部特别是长时限碎裂电位为消融靶点,10例均通过1~3(平均2次)次局部放电即终止房速,首次消融后2例复发房速,再次消融成功,随访共(14±10)个月,所有患者无房速复发.结论“自发”的左心房广泛瘢痕形成构成本组房速的“致心律失常基质”,折返环内存在的狭窄且传导缓慢的峡部对维持房速非常重要,并易于消融成功.

  •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作者:舒茂琴;钟理;冉擘力;宋治远;周扬;刘燕;朱平;李华康;张倩;刘建平;仝识非;景涛

    目的 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的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22例流出道室早/室速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起搏及电激动标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局灶消融.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122例患者年龄15 ~66(39.2±9.4)岁,男68例,女54例.24例为特发性室速,98例为频发单源性室早;②起源部位分布:90例(73.8%)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其中74例起源于RVOT间隔部,16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肺动脉内起源2例;主动脉窦起源17例;左心室流出道(LVOT)起源13例,其中左心室游离壁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处4例、二尖瓣前侧壁4例及希氏束附近2例;③消融及随访结果:共计115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4.3%),7例失败,1例合并高度房室阻滞.随访1~ 30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为4.3%),均再次消融成功.合并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2例,9例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多数室早/室速起源于RVOT,LVOT和主动脉窦内起源者也不少见,Carto系统指导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有助于保证消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代子玄;于胜波;崔红营;秦牧;梁狄;赵庆彦;黄从新

    目的 了解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CSHF)住院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共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CSHF住院患者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和≥81岁组;根据心功能分为Ⅰ、Ⅱ、Ⅲ、Ⅳ级(NYHA分级)组;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LVEF0.41 ~0.50、0.31~0.40、0.21 ~0.30和≤0.20组;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和扩张型心脏病(扩心病)组.结果 ①CSHF患者室早和室速的发生率分别为68.30%和14.5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室早和室速的发生风险(HR)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冠心病组相比,风心病、高心病和扩心病组室早和室速HR分别为0.430(95% CI,0.381~0.497,P<0.01)、0.559 (95% CI,0.322~0.743,P<0.01)、1.297(95% CI,1.132~1.486,P<0.01)和0.530(95% CI,0.421~0.652,P<0.01) 、0.896(95% CI,0.775 ~ 1.211,P=0.358)、12.111 (95%CI,9.820 ~ 14.937,P<0.01);室速HR随LVEF降低而显著增加(与LVEF 0.41 ~ 0.50组相比,LVEF 0.31 ~0.40、0.21 ~0.30和≤0.20组室速HR分别为1.760(95%CI,1.218 ~2.345,P<0.01)、2.396(95% CI,2.019~2.783,P<0.01)和4.209(95% CI,3.554 ~4.862,P<0.01),但LVEF各组间室早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HF患者室早和室速的发生率高;室速HR随LVEF减低而增加;不同病因引起的CSHF患者并发室早和室速情况各不相同.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电风暴一例

    作者:何益平;郭航远;裘宇芳;彭放;邢杨波;王平;杨芳芳

    经皮经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其术中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束支阻滞和三度房室阻滞.现报道本院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PTSMA后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电风暴病例.

    关键词:
  • 射频消融术后巨大腹膜后血肿成功救治一例

    作者:梁明;王祖禄;梁延春;马颖艳;李世倍;金志清;韩雅玲

    患者,男,36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于2010年6月25日入我院.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反复牙龈出血病史.查体:体重71 kg,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kPa).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生化及凝血指标正常,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B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于2010年6月28 日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术前给予普通肝素2000 U静脉注入,术中每小时补充肝素1000 U.常规穿刺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分别置入10极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和4极希氏束电极导管.电生理检查提示右后游离壁、左后间隔房室旁路(AP).穿刺股动脉(穿刺较为困难,多次穿刺,部分穿刺点可能较高)置入7F动脉鞘,逆行主动脉途径消融无效,后经股静脉途径于心中静脉处标测和消融左后间隔AP成功;并于三尖瓣环7:30处消融右后游离壁AP成功.手术时间约3h,患者术中略烦躁、出汗,但血压、指脉血氧等正常,于15:30返回病房.

    关键词:
  • 蟾蜍毒素中毒致心律失常一例

    作者:刘伟;王永兴

    蟾蜍毒素中毒导致心律失常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就诊于我院并成功救治的蟾蜍毒素中毒致心律失常病例.患者,男,86岁,因"结肠癌术后3年,突发呼吸困难伴大汗30 min"入院.患者发现直肠癌肛周转移半个月,于1周前开始在肿物表面涂抹含蟾蜍毒素中药治疗,入院当日用药完毕约2h,突发呼吸困难,伴头晕、全身大汗及四肢厥冷,服用速效救心丸后未明显缓解,遂急人院就诊.主要体征:脉搏45次/min,血压90/45 mm Hg(1 mm Hg=0.133 kPa).

    关键词:
  • 晚钠电流与心律失常

    作者:赵圣刚;江力勤

    1986年Patlak等[1]首次发现晚钠电流(INaL)的存在,即在电压除极后的几百毫秒内,仍可见到钠电流的活动.随着细胞钳制技术的出现,INaL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INaL增强与一些疾病相关,如长QT综合征(LQT3、LQT9、LQT10、LQT12),心肌缺血缺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及心肌再灌注等病理情况下INaL可增加;化学物质(如蟾蜍毒素、藜芦定、海葵毒素)可导致INaL增加;其他因素包括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调蛋白也可对INaL产生影响.INaL增强,可增加钠-钙交换(NCX),造成细胞钙超载,诱发早期后除极(EAD)以及T波电交替.另外心脏INaL分布存在不均一性,与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通道(Iks)同时为心室跨壁复极离散(TDR)形成的结构基础.

    关键词:
  • 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血栓形成

    作者:郑晓琳;陈柯萍

    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的使用,已经成为治疗各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永久性起搏器(PPM),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随访发现CIED术后患者有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狭窄、闭塞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因肺栓塞死亡.然而,目前对于CIED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等问题尚无统一意见.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关键词:
  • Ghrelin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电重构的影响

    作者:胡红耀;袁明杰;黄鹤;唐艳红;吴钢;顾永伟;陈勇军;黄从新;江洪

    目的 观察Ghrelin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电重构的作用.方法 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5)和心肌梗死组(n=50).假手术组开胸后剪开心包腔,不结扎冠状动脉.心肌梗死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存活7d的大鼠随机分成Ghrelin干预组(n=17)和梗死对照组(n=17).Ghrelin干预组按Ghrelin 100 μg/kg的剂量皮下注射,2次/d.梗死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采用程控刺激进行在体电生理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x43 mRNA表达.结果 与梗死对照组相比,Ghrelin能显著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诱发率(P<0.05),心律失常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梗死心肌内Cx43表达显著降低(P<0.05),Ghrelin干预使梗死周边心肌Cx43及其mRNA水平增加(P<0.05).结论 Ghrelin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的电生理学特性,增加心肌Cx43的表达,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纪要

    作者:牛国栋;陈柯萍

    2012年9月13~ 16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于南京金陵会议中心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由CSPE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时值初秋,近2000名与会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共襄我国心律失常专科领域高规模的学术盛宴.本次学术年会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心律失常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荟萃了我国在心律失常诊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领域的丰硕成果,同时介绍心电生理和起搏领域技术创新的新进展,对我国心律失常专业如何能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科规范与自律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与要求.本次学术年会将"规范治疗、精益求精"的主题贯彻始终.

    关键词: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编委会议纪要

    作者:樊颖婕;徐世杰

    2012年9月15日《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了第二次编委会议.杂志总编辑张澍教授,副总编辑曹克将、华伟、黄从新、黄德嘉、王景峰、吴立群教授等共62位编委参加了此次会议.首先杂志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张澍教授对2012年3月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以来编辑部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自新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以来,为了合理地组合编委团队、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编辑部将编委按不同的区域划分,每个编辑负责一个区域,加强了编辑部与编委们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张澍主任还介绍了3月份以来编辑部收稿与约稿、栏目设置、重点号刊登以及编委审稿和投稿的情况.

    关键词:
  • 慢性心力衰竭伴右束支阻滞的患者能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获益吗

    作者:陈柯萍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以其卓越的疗效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CRT通过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双心腔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遵照一定的房室间期和室间间期顺序发放刺激,能够恢复心脏运动同步性,从而改善心脏功能.COMPANION 、CARE-HF研究证实CRT除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之外,还可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 扩张型心肌病伴右束支阻滞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两年随访无反应一例

    作者:沈建华;孙磊;鲍正宇;张薏;陈勇;顾翔

    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和左心室失同步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已得到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1],尤其是DCM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患者CRT疗效已得到一致公认,但对存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的患者疗效不确切[2].报告CRT治疗1例DCM合并CRBBB和左心室不同步患者的2年随访结果.

    关键词:
  • 2012 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作者:张澍;华伟

    2012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了新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这是自1995年以来第5次对该指南进行更新和修订.新指南延续2008年版指南风格,图文并茂,并对原指南结构和格式小幅修改,使其分层更为清晰细化,表达更加简洁明确,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更强.本文对新指南更新内容,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流程及治疗策略的修订等方面进行解读,着重讨论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的更新.

    关键词: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

    作者:张澍;陈柯萍;黄德嘉;宿燕岗;华伟;吴立群;周胜华;沈法荣;王景峰;陈泗林;杨杰孚;汤宝鹏;郭涛;程晓曙;黄从新;王方正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起搏器等.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1-3].随着器械植入适应证的拓展和植入量的增加,植入术后的管理问题日趋复杂和重要,但国内普遍存在重植入、轻随访的现象,植入器械术后随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组织专家组结合国内的临床应用经验,回顾相关文献[4-6],并参考有关国际学会对CIED植入后随访和监测的指南[7],编写了本专家共识.其目的是指导国内开展CIED术后随访工作,促进CIED治疗在中国的规范发展.

    关键词:
  •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两例

    作者:马坚;欧阳非凡;廖自立;郭晓刚;张澍

    不同于现有的常规射频消融导管,冷冻球囊导管是专门为电隔离肺静脉所设计.目前国外已有上百家医院应用此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术后随访1年,约70%患者保持窦性心律[1-2].2012年9月10日,本中心在德国Kuck KH教授的指导下,使用冷冻球囊导管成功治疗两例阵发性房颤.

    关键词:
  • 经房间隔穿刺行左心室内膜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一例

    作者:宿燕岗;聂振宁;秦胜梅;赵萍;葛均波

    患者,女,42岁,因"活动后气急、乏力4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在多家医院正规药物治疗.入院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62mm,左心室壁整体收缩活动减弱,以侧后壁和下后壁为甚,LVEF 0.29,心尖部变薄,收缩活动消失,中度二尖瓣反流.右心房、右心室稍增大,中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 32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QRS时限160 ms.冠状动脉造影:阴性.B型脑钠肽(NT-proBNP):11 956/ml.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全心衰竭,CLBBB,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

    关键词:
  •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抗凝方案的研究

    作者:聂晶;万征;蔡衡;张文娟;程晔;朱可佳

    目的 探讨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围术期有效而安全的抗凝方案.方法 选取射频消融治疗的高龄(>75岁)房颤患者15例(高龄组),术前服用华法林;同期<75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15例(非高龄组),根据栓塞风险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术中均用肝素抗凝;高龄组术后以低分子肝素过渡,第3天开始服用华法林,非高龄组术后从第1天开始华法林与低分子肝素重叠应用3d;院外两组服用华法林抗凝3个月.3个月后根据CHADS2评分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门诊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6个月内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及术后3、6、12个月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术前高龄组与非高龄组PT-INR值(1.58±0.32对1.37±0.44,P>0.05),术后INR达标天数[(11.73±3.29)d对(9.71±3.63)d,P>0.05];左心房内自发显影情况[3例(20.00%)对4例(26.67%),P>0.05];出血并发症(0对6.67%,P=0.05)、栓塞事件发生率(6.67%对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3、6、12个月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术前需严格抗凝并排除心房血栓;术中抗凝与常规用药相同;术后延迟加用华法林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系统的综合评价

    作者:臧小彪;张树龙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主要风险为脑卒中和栓塞,血栓预防一直是房颤相关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栓形成风险评分CHADS2或CHA2 DS2-VASc指导下的抗凝治疗甚至成为房颤的首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尤其是维生素K阻滞剂,取得了很好的抗凝效果.然而,抗凝治疗这把双刃剑也必然会引起出血风险.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的房颤治疗指南[1]不仅仅提升并规范了房颤的抗凝治疗,且首次提出了出血风险评估系统——HAS-BLED评分系统.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关于房颤的新指南[2]也强调了HAS-BLED评分预测出血风险的作用.本文将综合评价房颤抗凝治疗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系统.

    关键词:
  • 抗凝管理服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田颖;齐淑媛;卢晓英;陈汝明;尹先东;周旭;石亮;王彦江;杨新春;刘兴鹏

    目的 评价抗凝管理服务(AMS)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245例[男134例,年龄(64±11)岁]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其中,前116例随机就诊于心内科门诊并接受华法林剂量调整(非AMS组),后129例接受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指导下的华法林剂量调整(AMS组).比较两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值位于2.0~3.0之间)、有效抗凝率(≥70%的INR测定值达标)及INR波动指数(达标后的大INR值-达标后小INR值-1).结果 AMS组的INR达标率(92.2%)和有效抗凝率(59.8%)均显著高于非AMS组(分别为80.2%和42.7%,P值分别为0.008和0.027).AMS组的INR波动指数0.64±0.74显著小于非AMS组(1.01±1.03,P=0.004).结论 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系统应用AMS有助于提高抗凝治疗的达标率和有效抗凝率,并减小INR值的波动性.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