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p-ec、Tp-e/QT变化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陈冲;高传玉;王宪沛;吴莎

    目的 探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患者校正Tp-e间期(Tp-ec)、Tp-ec/QT间期(Tp-e/Q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及这些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急诊科住院的80例STEMI患者资料,其中STEMI自发再通患者29例及闭塞患者51例,测量并计算PCI前后QT间期、Tp-ec及Tp-e/QT比值,记录PCI术后床旁监测2周内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对照组53例(正常心电图).结果 ①再通组PCI后1h与PCI前1h、PCI后1周与PCI后1h相比,其Tp-ec、Tp-e/QT均有明显缩短(P<0.05).再通组与闭塞组在PCI前1h、后1h、后1周同一时间点相比,两组间的Tp-ec、Tp-e/Q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p-ec以100 ms,Tp-e/QT以0.25为节点,两组间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在PCI前、后1h、后1周的Tp-ec、Tp-e/QT与闭塞组相比明显缩短,同时观察到再通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机率小于闭塞组.结论 STEMI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患者经PCI治疗前后Tp-ec、Tp-e/QT的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相关.

  • 左后分支阻滞不能预测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的长期消融成功

    作者:徐艳;张凤祥;杨兵;陈红武;居维竹;陈明龙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后分支阻滞能否作为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长期消融成功的预测因子.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67例左后分支室速患者在三维标测指导下消融,心房/心室短阵快速(Burst)与程序刺激诱发室速.室速时激动标测寻找早P电位,即消融靶点;若室速不能诱发,行起搏标测寻找消融靶点.消融采用温控模式.消融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与心房/心室Burst与程序刺激不能诱发视为消融成功.根据消融后有无左后分支阻滞,将患者分成左后分支阻滞组(A组)和左后分支未阻滞组(B组),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67例患者平均年龄(30.1±12.6)岁(男53例),2例未诱发出室速,1例因靠近希氏束未消融.61例患者完成室速激动标测寻找到早P电位消融,3例起搏标测找到靶点消融.消融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与心房/心室刺激均未诱发出室速.A组46例,B组18例.术后平均随访(55.8±10.4)个月.53例患者未复发,长期成功率为82.8%(53/64);11例患者复发,其中A组8/46例,B组3/18例(P=0.94).消融术后至复发时间为1.4~54.9(9.2±16.1)个月.11例复发患者均再次成功消融.首次消融失败1例患者,再次消融成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 激动标测寻找早P电位指导左后分支室速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5年随访成功率近83%.左后分支阻滞不能预测左后分支室速的消融成功.

  • EASTAR理念下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6年回顾分析

    作者:杜先锋;何斌;丰明俊;刘晶;郁一波;崔翰斌;陈晓敏;储慧民

    目的 EASTAR(ElectroAnatomic SoluTion for All Arrhythmias)是指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EAM)系统处理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理念.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利用三维EAM系统指导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入选2009年1月至2014年t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连续收治、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L)、其他房性心律失常(AA)、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共2 666例,回顾性分析各类心律失常的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曝光量的差异,并与非EASTAR方案的术者病例相比较.同时通过单个术者6年间的数据变化反映EASTAR方案下的学习曲线.结果 EASTAR理念下各类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中,三维导航系统的使用比例逐年上升,并可实现全三维化.不同基质的心律失常病例年均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X线剂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与传统X线指导标测及消融的非EASTAR病例比较,全三维导管消融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EASTAR理念还可优化“学习曲线”,利于术者培养.结论 既往6年数据显示,EASTAR理念下全三维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可优化手术时间,减少射线暴露,并有利于术者培养.

  • 不同昼夜节律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自主神经活性的变化

    作者:杨淑;尹晓盟;常栋;董颖雪;夏云龙;高连君;杨延宗;刘利;张树龙

    目的 探讨不同昼、夜节律的流出道室性早搏(OT-PVC)自主神经活性的变化特点,为临床针对不同昼、夜节律表现的室性早搏(室早)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提供线索.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OT-PVC患者53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按照昼(8:00~20:00)夜(20:00~8:00)室早负荷不同分为A组(日间室早负荷为主型)、B组(夜间室早负荷为主型)及C组(昼、夜室早负荷均衡型)3个亚组,其中昼、夜室早负荷均衡定义为昼、夜室早负荷差值的绝对值≤10%室早总负荷.并与7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临床资料、心率变异性(HRV)各参数及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趋势的差异.结果 室早组各HRV参数[SDNN、每5 rmin节段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闻期差值超过50 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24 h各时段SDNN水平趋势图中,对照组SDNN在ld中基本趋于稳定,其值在4组间表现出低水平;C组24 h SDNN有大幅度波动,但总体在4组间呈现出较高水平;A组SDNN水平在24 h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C组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不及C组波动幅度大;B组SDNN水平在日间段有小范围波动,总体趋势与正常对照组保持一致,但在夜间段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日间室早负荷为主型的OT-PVC可能为交感神经介导,其自主神经活性无论昼、夜较常人均升高;夜间室早负荷为主型的OT-PVC可能为迷走神经介导,其自主神经活性在白天与正常人无异,但在夜间明显升高.

  • 心室流出道间的多通道传导现象

    作者:李进;林佳选;李嘉;李岳春;林加锋

    目的 探讨心室流出道(VOT)间多通道传导现象的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对859例射频消融术的室性早搏(PVC)/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有5例存在VOT间多通道传导现象,5例VOT起源的PVC(其中男1例),年龄31~56(40.6±10.9)岁,病程(24.6±10.1)个月,所有患者完成标测与消融,分析5例VOT间多通道传导患者的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结果 表现为左心室流出道(LVOT)起源PVC经LVOT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多通道传导2例,均经LVOT单点消融成功;表现为RVOT起源经RVOT及LVOT多通道传导3例,均经RVOT消融成功.结论 VOT间多通道传导现象少见,了解并认识VOT间多通道传导现象,对进一步提高消融成功率将有所裨益.

  • 远程监测系统在国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刘文亨;陈柯萍;宿燕岗;刘少稳;项美香;沈法荣;单其俊;徐伟;梁兆光

    目的 初步评价Carelink远程监测系统在国内植入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满意程度.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全国12家医院已经植入具有Carelink功能的起博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215例.其中ICD/CRT-D患者≥100例.患者应用Carelink远程监测仪在入组后1、3个月时分别传输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信息.3个月门诊随访时,针对Carelink随访系统的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入组215例患者包括110例起搏器患者,54例ICD患者,51例CRT-D患者.患者年龄19~90(62.80±13.83)岁,男145例(67.44%).161例患者完成3个月门诊随访并填写CareLink评估问卷.其中153例(95.03%)患者认为Carelink监测仪容易使用(95% CI90.44%~97.83%).结论 对于国内植入起博器、ICD或CRT的患者,Carelink远程监测系统容易使用,操作简单,满意程度较高.

  • 磁导航指导的经主动脉逆行完成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房颤动消融一例

    作者:金奇;张凝;罗庆志;韩岩新;凌天佑;陈康;潘文麒;谢玉才;吴立群

    临床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或外科修补术后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房颤)并不少见[1].肺静脉电隔离仍是此类房颤的主要术式.尽管有报道显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可在腔内超声心动图等技术支持下,完成房间隔穿刺,但穿刺时间明显延长,有可能增加潜在的穿间隔并发症,即使对有经验的术者仍具有相当的挑战[2].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术后等复杂病变心脏,磁导航控制的导管可以到达手控导管无法稳定到达的心脏解剖结构,从而顺利完成消融治疗.报道1例磁导航指导的经主动脉逆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为无法完成房间隔穿刺行房颤消融患者提供一种备选的消融方法.

    关键词:
  • 解读《早期复极2015年欧美专家共识》

    作者:刘桂芝;严干新

    早期复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心电图改变,直到2008年发现早期复极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有关.但迄今为止,早期复极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和确切的测量方法,以至于临床报道中早期复极的发生率相去甚远.鉴于此,Macfarlane等[1],在早期复极领域的研究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欧美心电学专家,共同商讨并制订了本专家共识,发表于2015年6月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本文综述了早期复极不同学者的不同概念以及相应的测定手段,并给出了共识性的定义及其统一的测量方法,以规范临床诊断并为今后的研究采用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化测量,进而达到数据共享奠定基础.

    关键词:
  • 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与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方法

    作者:吴肇贵;黄从新;向晋涛;陈葵;黄锐

    心房颤动(房颤)时出现的宽QRS波是室性早搏(室早)还是室内差异性传导,两者的鉴别是临床心电图诊断的难点.目前可用于鉴别房颤伴宽QRS波性质的方法有传统判别法、无人区心电轴、aVR导联法以及动态心电图中可使用的Lorenz散点图法和时间RR(t-RR)间期散点图法,本文拟对上述方法及其特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表观遗传修饰与心力衰竭及其相关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禹子清;秦胜梅;宿燕岗

    一、心力衰竭的疾病负担近半个世纪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领域均有重大进展,多项突破性技术提高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疗效果,明显降低了这些疾病的病死率,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心力衰竭(心衰)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却逐渐加重.心衰并非一种单一疾病,它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急慢性心功能不良为基础,以肺淤血、体循环淤血为病理生理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水肿的一类综合征,它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归宿.

    关键词:
  • 比较不同方法介导Gαi2羧基末端肽基因拮抗心肌细胞迷走神经效应的研究

    作者:孙庆权;芦颜美;王红丽;周祁娜;周贤惠;汤宝鹏

    目的 通过质粒电穿孔法、腺病毒转染法(rAd)和9型腺相关病毒转染法(rAVV9)转染Gαi2羧基末端肽(Gαi2lp)基因至乳鼠心肌细胞,比较不同方法的转染效率、心肌毒性以及对胆碱类药物迷走神经效应的拮抗作用,探寻Gi3ctp基因功能表达的佳转导途径.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DC316-Gαi2ctp-mCMV-EGFP(质粒电穿孔组)、重组腺病毒rAd-Gαi2ctp-mCMV-EGFP(rAd组)和重组9型腺相关病毒rAAV9-Gαi2ctp-IRES-EGFP(rAAV9组)以及未携带Gαi2ctp基因的空白对照组(n=10).3种方法转染携带免疫荧光蛋白(EGFP)的Gαi2tp目的基因至乳鼠心肌细胞,探寻佳电转导参数和病毒佳感染复数(MOI);比较佳参数下不同方法转染情况和大效率;AlamarBlue法测定各时间点还原比率评估心肌毒性;Western-blot法检测Cαi2ctp蛋白表达情况.后以适浓度的卡巴胆碱干预各组细胞,通过计数细胞整体搏动频率比较3种方法下Cαi2ctp基因的抗迷走神经效应差异.结果 3种方法佳参数设置下Gαi2ctp-EGFP蛋白均成功表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效率分别于2、1.5、4 d达高(54.2%±4.8%、100%和59.2%±4.4%),于第11 d转染效率分别为(30.1%±6.6%、12.0%±-3.4%和36.0%±6.1%);rAAV9组在全观察期l1d内细胞活性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质粒电穿孔组和rAd组细胞活性于3d后开始明显下降且后者较显著(P<0.05).卡巴胆碱以佳药效浓度200 μg/ml干预培养3d后心肌细胞,发现Gαi2ctp基因组较无基因组具有明显的抗卡巴胆碱迷走神经效应(P<0.05),但各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粒电穿孔法转染方式迅速、转染效率尚可,但对细胞破坏力大;rAd法转染效率高可达100%,但表达持续时间较短,心肌毒性较大;rAAV9法转染起效较慢但能够稳定地长时间表达且生物安全性好.3种方法皆可有效表达Gαi2ctp并发挥拮抗卡巴胆碱迷走神经变时效应.该实验为Gαi2ctp转染治疗心房颤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学依据.

  • 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防——DANISH研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作者:黄德嘉;张澍

    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有症状的非缺血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非缺血性心衰),如扩张型心肌病,经至少3个月佳药物治疗后,如果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预期存活>1年,推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以降低心脏性猝死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推荐级别为I类,证据级别为B级.对合并心电图QRS波增宽(≥130 ms)的患者应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而不仅仅是ICD[1].指南的这一推荐是基于过去一系列临床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近在ESC年会上公布的DANISH研究并未发现ICD在非缺血性心衰有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非缺血性心衰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我们还应继续使用ICD吗?

    关键词:
  • 推广左心室四极导线应用技术,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水平

    作者:华伟;张澍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伴有QRS波增宽的收缩性心功能不良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左心室电极导线设计和植入技术不断改进,但由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静脉解剖变异、膈神经刺激(PNS)以及较高的左心室起搏阈值等因素都会影响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并可能降低远期疗效.

    关键词:
  • 左心室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反应二例

    作者:张健;王永德;陈卫强;王晓梅

    病例1:患者男,47岁,间断上腹部胀满5年,伴心悸、气短和双下肢水肿半年,于2010年1月2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年间断出现上腹胀满感,伴有胸闷、心悸和气短,但无胸痛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当地医院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射血分数(EF)0.5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76~82 mm,左心房内径(LAD)42 mm.因怀疑“酒精性心肌病”开始戒酒,但戒酒后5年来症状持续发展、进行性恶化.

    关键词:
  • 特殊起搏心电现象——心房起搏脉冲至心房除极延迟一例

    作者:吕航;余秀明;覃杰;施燕;谌秀玲;刘鸣

    患者男,78岁,外院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11年,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门诊程控时发现“电池耗竭”收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辅助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扩大.入院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2型糖尿病.予以心电图监测,次日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更换及植入术,备永久起搏器(SENSIAL SEDRL1 DDDR,美国美敦力公司),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予1%利多卡因局麻,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导线,沿左锁骨下1.5 cm原手术瘢痕处切开皮肤作囊袋,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原起搏器,分离起搏器导线及周围组织,松解起搏器导线及脉冲发生器,取出起搏器脉冲发生器,测原起搏电极起搏阈值:心室1.0 mV,心房1.2 mV;感知:心室17 mV,心房未测出;阻抗:心室400Ω,心房380 Ω.

    关键词:
  •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顾敏;华伟;丁立刚;王靖;樊晓寒;刘志敏;薛聪;金汉;张澍

    目的 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选择植入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 1458Q,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采集各项临床基线参数.住院期间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采集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术后6个月通过测量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来评估患者对CRT反应情况.结果 24例患者中,男性占70.8%,平均年龄(54.6±9.4)岁,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0.28±0.04,QRS时限(163.8±23.5) ms.术中有4例患者(16.7%)在使用传统起搏向量(双极)时出现膈神经刺激或者左心室阈值过高的情况,而4极导线通过程控为其他向量有效克服了上述问题,避免了术中调整左心室导线位置.随访期间观察到了1例导线脱位,1例囊袋血肿.此外,随访期间还出现了4例膈神经刺激以及2例左心室高阈值(阈值≥3 V/1 ms).通过重新选择左心室起搏向量,上述问题均成功解决.经过6个月的随访,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8±0.05增加到0.38±0.11 (P<0.001).共有17例患者(占70.8%)经超声心电图评价为对CRT有反应.16例患者(占66.7%)的心功能分级至少改善1级.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CRT中选择左心室4极导线是可行的.使用左心室4极导线提高了CRT成功率,并发症低,术后患者对CRT反应良好.

  • 左心室四极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20例

    作者:周颖;徐晓红;潘轶文;徐耕

    目的 本文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QuartetTM左心室4极导线的CRT患者,术中观察心脏静脉解剖特点、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及起搏向量选择;术后随访观察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阈值变化、膈神经刺激(PNS)及CRT反应性.结果 共20例4极CRT患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5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其他2例,平均年龄(65.6±8.7)岁.2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4极导线,其中19例首选靶血管1次植入成功.植入靶血管平均长度(71.5±15.2) mm.20例左心室起搏位点均位于左心室中间段/基底段(100%),其中12例头端电极(D1)固定于心尖段,7例D1植入左心室中段,1例D1固定于基底段、第4极(P4)未进入侧血管位于冠状静脉窦(CS)主干.19例导线头端嵌入小分支血管固定,1例无小分支供头端嵌入,术后1个月脱位.术中出现PNS 7例、高阈值3例,均经程控调整起搏向量解决.术后中位随访6.7个月,头端电极、环状电极起搏阈值稳定(P>0.05),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 4极导线对于选择理想起搏阈值、避免心尖部起搏、减少PNS、增加左心室导线植入的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导线适合植入所有电极及S弯能全部进入、且导线头端有小分支嵌入的靶血管;短期随访QuartetTM左心室4极导线头端电极、环状电极起搏阈值稳定.

  •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蓝荣芳;徐伟;狄文成;吉文庆;李晓宏;余洪松

    目的 探讨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中应用左心室4极导线患者20例,并挑选左心室大小、射血分数以及病因相匹配的20例植入传统左心室双极导线患者,组成1:1配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导线位置,左、右心室传导时间(LV-RV conduction time)差异.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膈神经刺激(PNS)发生率,左心室平均起搏阈值、导线脱位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再住院率.结果 4极导线组手术时间[(102.85±12.01)] min对(114.70±19.36) min,P<0.05]、X线曝光时间[(16.90±2.13)] min对(22.5±3.57) min,P<0.05]及PNS发生率(0对25%,P<0.05)均小于双极导线组;4极导线组导线定位于左心室侧壁血管(90%对65%,P<0.05)和非心尖部比例(100%对85%,P<0.05)高于双极导线组;4极导线组左、右心室传导时间较双极导线组长(30.95 ms对26.00 ms,P<0.05).随访1年,4极导线组左心室起搏阈值较双极导线组低[(1.20±0.55) V/0.4 ms对(2.35±0.96) V/0.4 ms,P<0.05].两组LVEF及LVEDD变化、导线脱位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心室4极导线能降低CRT的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窦房结功能障碍

    作者:何树楠;田颖

    窦房结是心脏的主导起搏点,特点是具有稳定的自律性和传导性.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连接处的一个区域,起搏点可以在区域内移动,激动标测显示,当心率较快时,冲动产生于窦房结的上部,相反,心率较慢时冲动产生于较低的部位,因此临床上可见到窦房结游走性心律,属于生理性[1].窦房结的供血主要来自窦房结动脉,其生理特点为窦房结动脉的灌注压可以影响窦性节律,动脉扩张时窦性心律减慢,相反动脉收缩时心率加快.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