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抗凝药物效果分析

    作者:闫丽荣;陈柯萍;马坚;姚焰;方丕华;牛国栋;贾玉和;楚建民;张澍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房血栓(LAT)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就诊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多排螺旋CT检查(MDCT),共检出LAT患者101例.规律口服华法林或NOACs抗凝至少3周以后查TEE观察LAT情况.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结果 该研究基线共纳入101例患者,持续性房颤患者75例(74.3%).随访期间95例(94.1%)患者规律口服抗凝药物并纳入随访数据分析,复查TEE 73例(76.8%)患者LAT消失,22例(23.2%)患者LAT未消失.将患者分为LAT消失组和LAT未消失组,LAT未消失组持续性房颤(90.9%对69.9%,P<0.05),心肌病(27.3%对5.5%,P<0.05)及房颤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男性≥3分或女性≥4分的患者(50.0%对20.5%,P<0.05)均显著多于LAT消失组.LAT消失组服用NOACs患者比例明显高于LAT未消失组(75.0%对45.5%,P<0.05).根据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31)和NOACs组(n=64),NOACs组LAT消失患者明显多于华法林组(84.8%对6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NOACs(OR=3.5,95% CI 1.1~11.1,P=0.029)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0%(OR=5.2,95% CI 1.1~25.1,P=0.042)是LAT消失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服用NOACs可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T更易消失,拟行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LAT后可优选NOACs.

  • 连续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抗凝效果的荟萃分析

    作者:叶远征;孙虎;周祁娜;程新春;吕文魁;周贤惠;汤宝鹏

    目的 系统评价连续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安全性及抗凝效果,以期为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抗凝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12期)、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查找有关连续NOACs与VKA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抗凝安全性与抗凝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观察性试验.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2月.各结局指标荟萃(Meta)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结果 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9篇,共计4 1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OACs组患者血栓栓塞(OR=1.68,95% CI 0.51~5.49,P=0.3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OR=1.26,95% CI0.43~3.69,P=0.67)、大出血(OR=0.76,95% CI0.41~1.42,P=0.39)、轻微出血(OR=0.89,95% CI0.68~1.17,P=0.40)、心脏压塞(OR=1.68,95% CI0.51~5.49,P=0.39)、腹股沟皮下血肿(OR=1.00,95% CI 0.72~1.40,P=0.98)发生率较VK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OACs能够为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提供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安全性亦与VKA相似.但其对国内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更多国内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新型碲-锌-镉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仪检测心力衰竭左心室机械收缩失同步研究

    作者:张宗耀;吴大勇;郭风;杨志山;任俊灵;汪蕾;何作祥;方纬

    目的 应用碲-锌-镉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仪(CZT SPECT)进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左心室机械收缩失同步评价,并与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正电子断层显像(PET)心肌代谢显像进行比较.方法 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7月~l0月连续35例心力衰竭患者,先后进行CZT SPECT、常规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及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分别检测左心室相位带宽(BW)和相位标准差(SD).结果 CZT SPECT GMPI测得的BW(r=0.833,P<0.001)和SD(r=0.795,P<0.001)与常规SPECT的估测结果均有很好的相关性.CZT SPECT GMPI测得的BW(r=0.914,P<0.001)和SD(r=0.804,P<0.001)与PET的估测结果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CZT SPECT与PET测得的BW和SD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与CZT SPECT及PET测得结果比较,常规SPECT略低估BW和SD.结论 CZT SPECT虽然采集时间明显缩短,但在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收缩失同步方面,与常规SPECT和PET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相对接近的一致性,因此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非阵发性心房颤动递进式消融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及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林建伟;蒋汝红;刘强;张培;于路;陈世权;张祖文;盛夏;蒋晨阳

    目的 评估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递进式消融的疗效,探讨消融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在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预测价值及相关的复发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首次接受递进式消融治疗的非阵发性房颤患者174例,依据消融结果分为消融终止组(67例)和消融未终止组(107例),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消融术后随访1年,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62例(34.5%),消融终止组的复发率低于消融未终止组(23.9%对4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54.3±13.8)个月,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04例(59.8%),消融终止组的复发率低于消融未终止组(44.8%对69.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预测复发因素中,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消融未终止(OR=1.612,95%CI1.152~2.256,P=0.005)、更长的房颤病程(OR=1.003,95% CI 1.001~1.006,P=0.020)、扩大的左心房内径(OR=1.022,95%CI1.003 ~1.041,P=0.024)是非阵发性房颤递进式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阵发性房颤递进式消融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将影响术后的成功率.消融未终止、更长的房颤病程、扩大的左心房内径是术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子.

  •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电生理特性分析及其判断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庞暘;程宽;徐烨;陈庆兴;凌云龙;朱文青

    目的 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的消融靶点分布特点、电压特点及单极电位的电生理特性,探讨并优化RVOT起源VA成功消融靶点的判断标准.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146例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射频消融术且心电图提示RVOT起源的V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共记录到室性早搏(室早)153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6种;共记录成功消融靶点(ST) 141个,失败消融靶点(FT) 192个.消融术中通过行电压标测对RVOT进行分区,电压<0.5 mV区域定义为低电压区;电压在0.5 ~1.5 mV区域为电压移行区;电压>1.5 mV区域为正常电压区.结果 134例患者(141个靶点)消融成功,12例患者消融失败,其中消融靶点位于电压正常区23例,位于电压移行区95例,位于低电压区23例.ST组的单极电位下降支大斜率(MSDL)与F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单极电位激动提前时间(LAPT)高于FT组[(29.7+4.5) ms对(23.0±6.5)ms,P<0.001],ST组的MSDL间期(IMSDL)低于FT组[(11.80+10.39) ms对(21.64+11.83) ms,P=0.001].IMSDL和LAPT对于成功靶点有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0.7%和81.1%],但两者联合应用时对于成功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更好(AUC 89.3%,预测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90.4%).结论 肺动脉瓣下电压异常区域是RVOT心律失常好发部位,联合LAPT和IMSDL能更好地预测成功消融靶点.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作者:包国贞;蔡薇;贾思寻;施杰;方美云

    目的 分析应用亚砷酸(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患者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的发生率及发生时相以及相关因素,从而探索降低或避免ATO致心脏事件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7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ATO治疗资料完整的APL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白血病MICM分型标准,即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型,ATO剂量为0.16 mg·kg-1·d-1,诱导、复发后再诱导应用ATO中位时间28 d,巩固治疗每疗程14 d.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化指标及心电图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用药前后参数变化.结果 入组患者61例,男36例、女25例,中位年龄44岁,中位治疗次数11次,诱导治疗及复发后再诱导治疗82次,巩固治疗170次.根据诱导治疗前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进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0例,中危组27例,低危组14例.接受ATO治疗中QTc延长发生率23.8%,QTc较用药前延长(20.38+7.11)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90 g/L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21.3%,HB<90 g/L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35.1%.诱导治疗中HB<90 g/L发生率59.7%,QTc延长发生率46.3%,巩固治疗中HB<90 g/L发生率4.7%,QTc延长发生率为12.9%.乳酸脱氢酶(LDH)正常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21.4%,LDH升高患者QTc延长发生率为42.9%.用药前心室率与QTc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52,P=0.015,用药后心室率仍与QTc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30,P=0.000.结论 应用ATO治疗APL,中重度贫血患者更易出现QTc延长,在诱导治疗期间此现象更为突出;LDH水平升高者QTc延长发生率高;用药期间心室率与QTc具有相关性,通过降低心室率可控制QTc延长.

  • 心室流出道心外膜不同区域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的比较

    作者:刘志瑞;李岳春;林佳选;李进;李嘉;林加锋

    目的 探讨心室流出道(VOT)心外膜不同区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及其差异.方法 研究纳入2010年12月至2017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243例VOT心外膜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患者,根据有效消融靶点X线影像及三维标测定位分为3组:①心大静脉远端(DGCV)组,②肺动脉窦(PSC)组,③主动脉窦(ASC)组,分析VOT心外膜不同区域VA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并比较其存在的差异.结果 特殊电位的类型有差异:①DGCV组表现为长程高幅或低幅丛集或稀疏碎裂电位,明显高于PSC组(41.07%对3.85%)及ASC组(41.07%对4.44%),均P<0.05;②ASC组表现为初始短程低幅碎裂电位,明显高于DGCV组(60.00%对23.21%)及PSC组(60.00%对23.08%),均P<0.05;③PSC组表现为初始高幅尖峰或多峰电位,明显高于DGCV组(44.23%对1.79%)及ASC组(44.23%对2.22%),均P<0.05;④PSC组伴电位翻转,明显高于ASC组(55.77%对20.74%)及DGCV组(55.77%对23.21%),均P<0.05.结论 VOT心外膜不同区域VA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殊电位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 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精准指导下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一例

    作者:郭兰燕;沈敏;刘兵

    患者,女,56岁,主因“反复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13年,加重伴黑矇1年”入院.既往有10年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婚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外院动态心电图提示异位心律,心室率30~94次/min,平均40次/min,24h心搏62 154次;心房颤动(房颤)伴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14),随之出现短暂的全心停搏(1:17);室性早搏(室早)部分呈二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交界性逸博心律,室内阻滞,ST段压低.我院门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室早二联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2 ms,ST-T改变,胸前导联异常Q波(图1A).入院后心电图提示房性心律,51次/min,左前分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异常Q波.

    关键词:
  •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一例

    作者:梁义秀;宿燕岗

    患者男,29岁,因“发现心动过缓3个月”人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患者3个月前常规体检发现心动过缓,偶有头晕、乏力症状.体格检查示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不大,心尖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及2/6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呈2∶1房室传导,Ⅲ、aVF导联呈Qs型.24h动态心电图示全程基础心律为窦性,二度Ⅱ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呈房室连接处逸搏心律(频率慢23次/min).超声心动图示矫正型大血管转位(心房正位,心室左袢,两大血管左型转位),功能二尖瓣(解剖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58%.心脏磁共振显像示矫正型大血管转位,肺动脉位于升主动脉右后方(图1A);功能左心室(解剖右心室)内见丰富肌小梁,心尖部交织呈网状(图1B).患者存在且非可逆原因所致症状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符合永久起搏治疗的I类适应证,遂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经常规塑形钢丝指引顺利送心室导线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流出道,可见导线走行方向异于常规的左前上方而是指向右后上方,提示进入肺动脉与主动脉并行(图1C).植人心室螺旋主动导线(2088TC,美国雅培公司)至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固定,植入心房导线(1944,美国雅培公司)至右心耳(图1D).

    关键词:
  • 运用逆向导丝与双鞘技术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一例

    作者:何利伟;崔凯;黄兴福;刘深荣;彭健

    心力衰竭(心衰)作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即使在目前佳的药物治疗下,慢性心衰患者年病死率仍可达5%~10%[1-3].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是心衰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但由于心衰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结构重构、靶血管扭曲、开口异常等原因,左心室导线植入常常难度大、挑战性高,数据表明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率高达8%~12% [2-3].下面报道1例靶静脉开口狭窄、扭曲,采用逆向导丝与双鞘技术成功植入CRT起搏(CRT-P)的病例.

    关键词:
  • 心房颤动与脑卒中风险关系新进展

    作者:刘倩;刘亚宁;赵彦蕾;谢瑞芹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中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是目前影响到发达国家1%~2%人口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1].2010年全球疾病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房颤患者总数约3 350万人,占全球总人数的0.5%[2].2015年中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增加,80岁以上房颤患者患病率高达8.3%[3].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与系统性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4~5倍[4].房颤所导致的栓塞事件中85%是脑卒中,与非房颤相关的脑卒中治疗相比,房颤所致脑卒中预后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更高[5-6].

    关键词:
  • 非经血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婉岚;邱朝晖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自1980年问世后,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上的地位获得肯定.传统ICD大部分是经静脉植入模式(transvenous ICD,TV-ICD),即除颤导线经头静脉或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右心室,但TV-ICD有较高的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穿刺静脉相关的气胸、血胸、增加三尖瓣反流、导线脱位、远期导线和静脉的粘连、有局部和全身感染风险等.研究显示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18%,90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4%[1].而且TV-ICD的导线移除会因操作复杂伴随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非经血管ICD能避免经静脉植入的风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主要就非经血管IC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电激动延迟指导左心室导线植入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喻法明;刘晓华;高晓飞;陈朝峰;许轶洲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通过起搏左、右心室尽量实现双心室收缩同步,进而改善心功能,是目前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一线方式,主要针对QRS时限≥150 ms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患者.然而,现实中仍有20%~30%的患者无法从CRT中获益,即为CRT无反应.既往研究发现影响CRT反应率的因素包括房室传导间期,双心室起搏比例低,左心室导线植入位置不佳等[1].在Ypenburg等[2]的研究中,分析了左心室导线植入位点与左心室机械收缩晚位置是否重合与CRT反应率的关系,发现重合者较非重合者具有更高的CRT反应率,认为左心室导线植入位置不佳是影响CRT反应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在随机对照的TARGET研究中,Khan等[3]使用超声下斑点示踪技术指导左心室导线植入机械收缩晚点的CRT组与常规植入组的CRT反应率,随访6个月,发现前者的CRT反应率显著高于后者,且全因死亡率及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显著降低.理论上由于电机械收缩偶联,机械收缩晚也意味着电激动延迟,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以左心室电激动延迟的部位指导左心室导线植入同样有助于改善CRT反应率.本文将就有关电激动延迟在指导CRT中左心室导线植入中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双极射频消融在心律失常领域研究进展

    作者:陈信光;张凤祥

    射频消融术在心脏电生理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传统单极导管射频消融术(单极消融)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存在复发率高的弊端.据文献[1-2]报道,单极消融治疗房颤复发率可达12%~34%,室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可达12%~47%.单极消融难以形成透壁损伤可能是消融失败与高复发率的原因.研究表明双极导管射频消融(双极消融)可克服单极消融的上述不足,获得透壁损伤而不增加爆裂的风险,有望成为治疗复杂心律失常比较有前景的技术[3].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双极消融在心律失常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 自主神经干预治疗增龄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闯举;李耀东;汤宝鹏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具有显著的致病率和死亡率,根据2018年房颤指南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约3 350万例.40岁以上为房颤患者率及发病率明显增高.年龄越高,发生房颤的风险越大[1].国内研究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升高,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性[2].既往研究证实,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增龄是房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增龄性房颤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自主神经系统(即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交互作用在增龄性房颤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甚清楚,因此,探讨干预自主神经系统治疗增龄性房颤成为近年来一研究热点.本文对自主神经系统干预治疗增龄性房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植入式遥测技术在抑郁后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作者:杨宏杰;刘欣;曲川;石少波;梁锦军;杨波

    目的 用植入式遥测技术(DSI)研究抑郁后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n=10)和抑郁组(n=10).抑郁组大鼠经过28 d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正常组不给任何刺激正常饲养28 d.糖水消耗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抑郁模型制作.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研究抑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抑郁组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38.3±14.8)%对(64.4±12.7)%,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18.6±14.3)s对(115.8+24.4)s,P<0.05].与正常组相比,抑郁后室性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增加[(46.20±10.89)对(6.80±1.72),P<0.01]抑制交感神经后,抑郁组心率的波动幅度更大[(-83.6±13.7)次/min对(-45.9+6.3)次/min,P<0.05].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表明抑郁组低频(LF)、LF/高频(HF)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线性回归发现LF(r2=0.687,P<0.001)、LF/HF(r2 =0.756,P<0.001)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同时,抑郁组血浆中肾上腺素[(5 029±1 476)pg/ml对(1032±389)pg/ml,P<0.01]以及去甲肾上腺素[(40.2±3.5) ng/ml对(13.5+3.8)ng/ml,P<0.0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增加抑郁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 短期正中神经刺激对犬快速心房起搏后心房肌电生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友京;赵庆彦;张淑娟;钱永生;王友成;赵红宜;代子玄;唐艳红;王晞;王腾;黄从新

    目的 探讨短期正中神经刺激(median nerve stimulation,MNS)对犬快速右心房起搏后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杂种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假手术组(n=6)、MNS组(n=7)和MNS+甲基牛扁碱(methyllycaconi-tine,MLA)组(n=7).其中MLA为α7亚单位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cα7nAChR)拮抗剂.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假手术组快速右心房起搏3h(800次/min),MNS组MNS联合快速右心房起搏3h,MNS+MLA组于心房及心耳心外膜表面应用MLA(0.5 mg)后MNS联合快速右心房起搏3h.假手术组、MNS组和MNS+MLA组于实验基线期和每小时刺激末监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心房颤动(房颤)诱发情况,取静脉血及心房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乙酰胆碱(ACh)等水平.对照组取心房组织检测TNF-α、IL-6、ACh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和MNS+MLA组相比,MNS组快速刺激3h后犬AERP明显延长(P<0.05),房颤诱发率明显缩短(P<0.05).假手术组每小时电生理指标变化与MNS+ML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刺激3h后,与假手术相比,MNS组和MNS+ MLA组血清中TNF-α、IL-6等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Ch显著升高(P<0.05).快速刺激3h后,与对照组及MNS组比较,假手术组和MNS+MLA组心房组织TNF-α、IL-6浓度明显升高[左心房(LA):假手术组:TNF-α:(0.56+0.09) ng/ml对(0.31±0.05)ng/ml对(0.35±0.07) ng/ml,IL-6:(0.38±0.08) ng/ml对(0.12±0.02) ng/ml对(0.14±0.05) ng/ml,均P<0.05;MNS+MLA组:TNF-α:(0.53±0.11) ng/ml对(0.31±0.05) ng/ml对(0.35±0.07) ng/ml,IL-6:(0.39±0.11) ng/ml对(0.12±0.02) ng/ml对(0.14+0.05) ng/ml,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心肌ACh水平明显减少[LA:(14.0+5.2) ng/ml对(27.0±6.2) ng/ml,P<0.05;右心房(RA):(13.0±5.0)ng/ml对(25.0±6.1)ng/ml,P<0.05],而MNS组及MNS+MLA组A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S组:LA:(24.0±5.8)ng/ml对(27.0+6.2)ng/ml,RA:(22.0±5.6) ng/ml对(25.0±6.1)ng/ml,均P>0.05;MNS+MLA组:LA:(25.0±6.1)ng/ml对(27.0+6.2) ng/ml,RA:(23.0±5.9) ng/ml对(25.0±6.1) ng/ml,均P>0.05].结论 短期MNS可抑制心房快速刺激引起的心房肌电生理改变和房颤的诱发,并伴随炎性因子水平的下降,其作用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心房起搏后超长传出阻滞一例

    作者:赵爽;杨杰孚;刘俊鹏;王志蕾;金鑫;张澍

    患者,男,69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3年,加重2个月余”入院.3年前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休息5 min后可缓解,2016年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50%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处50%狭窄,回旋支远端50%狭窄,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等药物.入院前2个月患者再发劳累后胸闷、气短,伴乏力.2010年11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DDDR型,PhilosⅡDR,德国百多力公司).人院查体:血压125/82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齐,未及杂音,双下肢不肿.入院后查心电图(图1):心房、心室起搏心律(60次/min),心房起搏脉冲发出后未见心房起搏波.心肌酶:肌钙蛋白Ⅰ 0.23 ng,/ml、肌红蛋白76.7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4.4 ng/ml;血钾4.1 mmol/L;脑钠肽260 pg/ml.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内径5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0%,双心房扩大,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入院后再次行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25%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处50%狭窄;回旋支远端25%狭窄.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