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动过缓疗效的荟萃分析

    作者:师幸伟;唐艳红;杨波;高虹;芦兰;石美晶;彭武建;吴强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5年12月所有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动过缓的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Jadad质量评分,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临床症状、心率变化、室性早搏(室早)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参松养心胶囊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患者总数1 972例,治疗组1 041例,对照组931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改善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症状(OR=7.72,95% CI:4.94~12.07,P<0.05)、动态心电图评价(OR=8.31,95% CI:3.63~19.06,P<0.05)、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变化[加权均数差(WMD)=-8.11,95% CI:-10.07~-6.15,P<0.05)和合并室早的变化(OR=3.17,95% CI:2.06~4.89,P<0.05).文献记录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1.80%,对照组14.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1,P=0.1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动过缓患者有明显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并发症报道量也不大,且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故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

  • 家庭式心电监测仪在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随访应用

    作者:蔡铖;杨刚;孙国珍;王琳;杨兵;张凤祥;居维竹;陈红武;郦明芳;顾凯;陈明龙

    目的 应用传统24 h动态心电图和家庭式心电监测仪掌上心电对同一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心律情况进行随访监测,比较2种随访方式的有效性和依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共52例,分别同时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掌上心电随访其术后12个月以内有无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随访方式的结果,并计算了2种随访方式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通过微信推送并收集《掌上心电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掌上心电的患者使用体验.结果 共入选52例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随访期间共收集169份动态心电图和1 218份掌上心电图记录,动态心电图和掌上心电所诊断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0.4%和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掌上心电对房性心律失常事件检测的灵敏度为86.2%,准确度为92.6%,阴性预测值为86.2%,均高于动态心电图.共收到175份《掌上心电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问卷反馈,大部分患者认为掌上心电更节约时间、性价比更高、更能了解自己病情.结论 掌上心电对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监测效能优于传统24 h动态心电图,其患者依从性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

  • 一代与二代冷冻球囊电隔离肺静脉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罗斌;马坚;孙奇;郭晓刚;刘旭;杨建都;魏会强;张澍

    目的 比较应用一代冷冻球囊(CB1st)及二代冷冻球囊(CB2nd)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电隔离肺静脉的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5月16日至2016年10月28日在阜外医院接受CBA治疗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CB1st及CB2nd各100例,观察分析2组患者肺静脉隔离(PVI)隔离时间(TTI)及温度、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匹配.CB2nd组CBA失败需要射频(RF)补点1%,较CB1st组RF补点(13%)明显低(P<0.01).CB2nd组TTI较CB1st组短[(46.1±24.7) s对(52.6±34.1) s,P=0.01].CB1st CBA次数为(9.1±1.7)较CB2nd组(6.2±1.6)多(P<0.01).手术平均时间CB1st组为(72.2±18.2) min较CB2nd组为(53.7±9.7) min长(P=0.02).X线曝光时间CB1st组平均时间(16.3±6.2) min较CB2nd组平均时间为(11.4±7.4) min长(P<0.01).X线曝光量CB1st组(296.9±203.0) mGy较CB2nd组(199.1±150.6) mGy多(P<0.01).CB2nd组患者术后出现痰中带血丝21例(21%)较CB1st组患者术后出现痰中带血丝5例(5%)多(P=0.01),CB2nd组患者术后一过性呃逆16例(16%)较CB1st组患者术后一过性呃逆4例(4%)多(P<0.01).结论 CB2nd 28 mm冷冻球囊可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肺静脉.CB2nd较CB1st治疗房颤消融更为有效,PVI成功率高,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但邻近器官组织损伤较高.

  •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肺静脉外触发灶消融的远期疗效

    作者:何树楠;田颖;石亮;王彦江;王宇星;尹先东;刘小青;杨新春;刘兴鹏

    目的 报道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联合肺静脉外触发灶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 2011 年 5 月至 2015 年 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接受首次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259例.其中男144例,女115例,平均年龄(61.5±10.7)岁.患者CPVI后给予异丙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ATP)观察肺静脉电位传导恢复情况并诱发肺静脉外触发灶.对于肺静脉传导恢复者予以补点消融直至再次电隔离,对于肺静脉外触发灶予以消融直至诱发结果呈阴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实现CPVI,其中254例(98.1%)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0~4.9(3.7±1.1)年,单次消融成功率为70.5%(179例).CPVI后异丙肾上腺素+ATP诱发肺静脉传导恢复51例(20.1%)、肺静脉外触发灶触发的房颤17例(6.7%),其中11例标测到触发病灶并予以消融,另外6例的肺静脉外触发灶的位置不确定.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PVI后异丙肾上腺素联合ATP发现的肺静脉外触发灶是消融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 1.18,95% CI 1.01~1.39,P=0.038).结论 阵发性房颤CPVI联合肺静脉外触发灶消融的远期疗效较满意.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刘尚雨;刘志敏;杨绳文;华伟;陈柯萍;张澍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心力衰竭(心衰)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CRT植入的患者357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HDL-C水平分为正常HDL-C组(≥1.0 mmol/L)和低HDL-C血症组(<1.0 mmol/L).定义随访终点为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包括心脏移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DL-C对CRT植入患者临床终点的预测作用.结果 基线数据表明,168例(47.1%)患者为低HDL-C血症,低HDL-C血症组患者胆固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螺内酯使用比例较低,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比例、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左心房内径、洋地黄使用比例较高.经过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心衰再住院103例(28.9%),死亡(不含心脏移植)46例(12.9%),心脏移植6例(1.7%).生存分析显示低HDL-C血症组患者心衰再住院率(log-rank 检验, χ2=7.822,P=0.005)和全因死亡率(log-rank 检验,χ2=16.817,P=0.000)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分析结果显示,低HDL-C血症是心衰再住院[HR=0.407,95% 可信区间(CI):0.178~0.933,P=0.096]和全因死亡(HR=0.256,95% CI:0.076~0.865,P=0.02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HDL-C血症的CRT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增加,HDL-C是CRT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具有心房感知功能的单线圈除颤电极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

    作者:刘菁晶;林文华;邸成业

    目的 观察新型具有心房感知功能的单线圈除颤电极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A+ICD)心房感知的稳定性、心律失常鉴别的准确性和除颤的有效性.方法 入选自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植入具有心房感知功能的单线圈除颤电极导线的患者7例.术中测试心房P波振幅和心室起搏阈值、阻抗及R波振幅.术后通过家庭监测或门诊程控的方式获取导线状态参数、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诊断治疗情况,对心律失常诊断正确性根据腔内心电图进行判断.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A+ICD,成功率100%.无论术中、术后随访测试心房感知、心室起搏感知各参数均在满意范围;能准确鉴别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或心房颤动(房颤),减少误放电;单线圈除颤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单次发作成功率100%.结论 A+ICD能长期有效地对心房进行感知,准确进行室速、室上速或房颤的鉴别诊断,减少误放电,单线圈除颤的设计并没有增加除颤失败的风险,可以安全使用.

  • 心尖部心脏静脉分布特征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国平;李莹;华奇峰

    目的 探讨心尖部心脏静脉属支的分布特征,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手术植入左心室导线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在宁波市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患者174例,观察心尖部心脏静脉属支的分布,记录其数目及其近端来源,测量其近端(心脏心尖部-中部交界处)管径.结果 心尖部心脏静脉属支来源:前间隔静脉162例、侧前静脉27例、侧静脉69例、侧后静脉101例、左心室后静脉38例、后间隔静脉170例,各属支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来源有:后间隔静脉、前间隔静脉、侧后静脉;各属支近端(心脏心尖部-中部交界处)管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管径较大者有:后间隔静脉、前间隔静脉、侧后静脉;管径≥2 mm的属支主要有:后间隔静脉,各属支间未见交通支静脉.结论 ①CRT手术左心室导线植入的靶静脉优先选择侧后静脉;②如果后间隔静脉作为靶静脉则建议应用远端有可伸展装置的导线,以避免导线固定于静脉远端.

  • SureScanTM Advisa起搏系统植入后行3.0 T磁共振检查一例

    作者:胡静静;胡晓晟

    SureScanTM Advisa起搏系统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被广泛用于全身3.0 T磁共振(MRI)检查,而国内罕见相关应用报道.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1例植入该起搏系统的患者行头颅3.0 T MRI检查,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零射线左心房建模的初步研究

    作者:侯炳波;乔宇;丁立刚;郑黎晖;孙巍;吴灵敏;陈刚;张澍;姚焰

    本研究旨在探索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采用零射线左心房建模的方法,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1.病例选择:2015年4日至6月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81例患者,随机采用Carto3系统(美国强生公司)或NavX系统(美国雅培公司).其中,患者男61例,女20例;阵发性房颤60例,持续性房颤21例;采用Carto3系统者34例,NavX系统者47例.入选标准:符合房颤的诊断标准,无消融的禁忌证,术前完善相关检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或者左心房CT排除心房血栓,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关键词:
  • 房性心律失常消融与左心耳电隔离

    作者:沈才杰;黄鹤

    房性心律失常消融策略根据其机制常涉及线性、局灶及基质改良消融[1-4],消融径路及范围因其不同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性.左心耳(LAA)因其特殊形态及结构不仅为心房颤动(房颤)血栓形成主要的部位,也是其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区域之一,部分房颤患者可经主动左心耳电隔离(left atrial appendage isolation,LAAI)获益[5].另外,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常需于左心房内行激进消融以达到消融终点,使损伤与LAA相关传导束风险增加而易致被动LAAI[3].消融相关的医源性LAAI理论上可使LAA血栓及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显著增加[6-7],需引起电生理术者高度警惕.

    关键词:
  • 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应答研究进展

    作者:王青青;宿燕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成为心室收缩不同步心力衰竭(心衰)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但目前对CRT有无反应尚无统一标准.大多研究从以下方面评估反应性:心衰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预后及病死率、逆重构情况.有文献总结,不反应的发生率为30%~45%[1].而仍有一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显改善,甚至如同正常人,这种治疗效果称为超应答(super response,SR).SR患者之所以能明显获益于CRT,病理生理上的作用机制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导致左心室活动不同步,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SR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低,心肌重构程度低、心肌收缩储备性好,当CRT的左心室电极发生脉冲后会逐渐刺激尚可利用的心肌,使原本因传导阻滞而失用的心肌重新做有效功.对于CRT患者术后并发症,一项针对25项CRT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2]显示,CRT植入成功率为94.4%,并发症发生率在10.5%左右,其中包括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导线磨损或异位发生率6.2%,感染1.4%.

    关键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凯;赵志强;李广平

    1.研究现状:心房颤动(AF)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中也可发生,由于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因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据统计,AF总体人群患病率为0.4%~1.0%,60岁以后每10年发病率增加1倍,80岁以后发病率可达8%~10%[3].

    关键词:
  • 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的抗凝治疗

    作者:杨艳敏;张澍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1].根据2004年发表的中国数据,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2].

    关键词:
  •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抗凝治疗

    作者:张涛;杨艳敏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患者发生脑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以华法林为代表的口服抗凝药治疗早已证实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1-6].此后多种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也陆续被证实用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相比华法林具有相当或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7-9].抗凝治疗已成为房颤处理策略中的首要环节[10-11].

    关键词:
  •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口服抗凝药安全性观察

    作者:陈诤;李晓宏;蓝荣芳;狄文成;吉文庆;余洪松;徐伟;马冬辉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华法林及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的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63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并根据入院前服用抗凝药种类分为3组,3组患者参照指南分别接受华法林组(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2.0~3.0)、达比加群酯组(110 mg,每日2次)及利伐沙班组(20 mg,每日1次)治疗,术前不间断抗凝至少3周,消融术后至少持续3~6个月,首要观察终点为围术期主要出血事件,次要观察终点为其他出血事件及栓塞事件.结果 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发现假性动脉瘤,达比加群酯组1例患者出现心脏压塞,其他出血事件方面华法林组与达比加群酯组及利伐沙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8.3%(13/71)对12.0%(13/108)对19.0%(16/84),P=0.345].3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术期栓塞事件.结论 房颤消融围术期应用达比加群酯或利伐沙班相较华法林安全性相同.

  •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在亚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洁玲;孙育民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指不伴有人工机械性瓣膜和中重度二尖瓣狭窄(通常由风湿热引起)的心房颤动(房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瓣膜病患者发生房颤时,不会导致左心房明显低流量或低流速,因此不会显著增加房颤相关的栓塞风险.NVAF形成的血栓约90%位于左心耳,其形成可能与血液淤滞、内皮损伤或高凝状态等复合因素有关[3-4].4大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OACs)的临床试验及析因分析表明NOACs对NVAF患者的有效性非劣效于华法林,尤其对于亚洲人,在安全性方面亦有更好的效益[5].本文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明确NOACs在亚洲NVAF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 起搏器ApScan功能在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陈若菡;陈柯萍;戴研;张澍

    目的 睡眠呼吸暂停(SA)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却常被低估.具有ApScan算法的起搏器可以利用分钟通气量传感器计算呼吸紊乱指数(RDI).本研究旨在评估ApScan-RDI(Ap-RDI)对SA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阜外医院植入带有ApScan算法的起搏器患者,共38例.收集患者以下资料: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填写Epworth嗜睡量表;基础心脏疾病及合并症情况;临床检查结果;器械治疗适应证.所有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后,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PSG)检查,同步记录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PSG-AHI)和Ap-RDI,评估两者相关性和一致性.与PSG-AHI相比,Ap-RDI对SA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65.8±9.6)岁,男25例(65.8%).重度SA(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次/h)的患者8例(24.2%),中度SA(AHI:15~30次/h)的患者3例.无一例患者在术前曾被诊断SA.Ap-RDI和PSG-AHI 有较强相关性(r=0.76,P<0.01),Ap-RDI与PSG-AHI一致性:95%CI为-7.2~32.4,一致性良好.Ap-RDI≥29次/min对诊断SA的敏感性为90%(95%CI 55.5%~99.7%),特异性91.3%(95%CI 72.0%~98.9%).结论 ApScan功能可以用于起搏器患者SA诊断.在起搏器患者中,重度SA诊断率偏低.

  • 新疆地区35家不同级别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

    作者:宋诗飞;若扎·包拉特江;吴敏;李耀东;张疆华;邢强;芦颜美;汤宝鹏;周贤惠

    目的 探讨新疆部分地区各级医院之间及相同级别不同医院之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是否存在差距.方法 采用查询电子病历及存档病历的方式,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新疆地区35家医院的住院病历进行筛选,筛选出院诊断为房颤的病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抗凝组、抗栓组、未抗组.结果 共入选5 953例房颤患者,年龄(67.9±12.0)岁,男∶女=1.44∶1采用CHA2DS2-VASc血栓栓塞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8分,评分≥2分的为4 742例,仅有1 460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1 162例使用华法林治疗,298例使用利伐沙班等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抗凝率为30.79%.不同级别医院的抗凝例数(抗凝率)分别为14例(28.57%)、33例(12.22%)、1 413例(31.95%).结论 新疆地区房颤抗凝率低,相同级别组及流行病学不同级别组之间房颤抗凝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良患者抗凝策略

    作者:郑良荣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患者有1/3可能是>80岁的超高龄患者,肾脏本身发生增龄性改变,肾单位数目减少,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逐步下降,70岁以后GFR以每年1.05 ml/min的速率下降.而随着CKD患病率的增加,房颤的发病也随之升高.并且,CKD患者新诊断出房颤,也预示着可能会加速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在肾功能相对"正常"且没有蛋白尿的患者,如果发生房颤,也会导致CKD的发生.

    关键词:
  • 从脑卒中看心房颤动抗凝的二级预防

    作者:沈尤美;郦明芳;陈明龙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总数约为3 350万[1].脑卒中是房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倍[2].与此同时,房颤卒中后再发卒中的可能性更高,病情也更严重,因此房颤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作者:吴翔;徐伟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1-2].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4-5].据统计,2014年我国房颤导管消融术已达1.7万台[6],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关键词:
  • 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室起搏管理功能致长RR间期二例

    作者:汪菁峰;宿燕岗;葛均波

    病例1:患者男,90岁,反复头晕伴短暂意识丧失1个月,持续时间约20 s.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入院查体:神智清醒,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不肿.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窦性心动过缓;单个房性早搏(房早)及房室连接处早搏841次;长RR间期>2 s 325次,其中>3 s 9次,长3.33 s,部分考虑为房早未下传伴继发性窦性停搏.患者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Ⅰ类适应证,故予植入起搏器(ADD01,美国美敦力公司),分别将心室电极导线(4074-58 cm,美国美敦力公司)、心房电极导线(4574-53 cm,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和右心耳.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