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常规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研究

    作者:李翠兰;胡大一;商利华;马山;刘文玲;马志敏

    目的长QT综合征(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手术(LCSD)方法对LQT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LQTS患者行LCSD手术.评价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人的LCSD手术均成功.术后的QTc值由术前的(0.59±0.05)s下降到(0.48±0.04)s(P=0.006,n=5).同时,发现手术后LQTS患者心电图上U波逐渐显著的现象.(1)所有病人24 h内的平均QT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大心率(HR)由术前的(103±17)次/min略下降到(96±15)次/min,而小心率由(42±7)次/min略升高到(46±5)次/min;(3)术前运动试验可引起某些导联上的T波形态明显改变,而术后这些改变消失或减轻;(4)术后运动试验期间所能达到的大心率明显下降,由术前的(162±4)次/min降低到(129±10)次/min(P=0.006,n=4);(5)5例病人术后跟踪随访15个月,只有1例患者在凌晨睡眠中有2次短暂晕厥发作,该患者术后服普萘洛尔量只有20 mg(0.3 mg/kg)每日1次.其余患者皆无症状,服药情况为:2例近1年未服药,1例20 mg每日2次,1例10 mg每日3次.结论LCSD对药物不能控制的LQT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相对于lCD昂贵的费用,LCSD的费用低廉、手术过程简单,因此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LQTS患者来讲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Carto标测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左心耳房性心动过速

    作者:楚建民;马坚;曾治宇;麻付胜;方丕华;华伟;浦介麟;张澍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Carto指导下标测消融源于左心耳部位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结合电生理和空间信息,首先利用Carto系统建立左心房三维解剖结构.对3例起源于左心耳的房速进行Carto标测,根据Carto标测来确定早激动点,并以此为靶点进行射频消融.同时分析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的P波特点.结果电解剖标测证实3例房速均为局灶性房速,其早激动点起源于左心耳,并向左心房前壁、房间隔和后下壁激动.左心耳放电成功消融3例房速.体表心电图分析显示房速时Ⅱ、Ⅲ、aVF和V1导联P波为正向,Ⅰ、aVL导联为完全负向.结论三维电解剖标测可以清楚显示左心耳解剖结构以及源于其中的房速的激动顺序并有利于经导管进行射频消融.

  • 心房颤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作者:韩雅玲;梁延春;王耿;王祖禄;荆全民;王守力

    目的探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并评估AF对于该类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调查了1382例行PCI治疗的30 d之内的AMI患者,并依据有无AF将其分为两组.结果该类人群AF发生率为15.7%.与无AF患者比较,发生AF患者的年龄大,心功能Killip分级差,既往存在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史的比率高,入院时心率增快(≥100次/min)和低血压[收缩压<100mm Hg(1 mm Hg=0.133 kPa)]的发生率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亦增高.AF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11.1%对4.6%,P<0.001)和1年病死率(22.1%对9.4%,P<0.001)均高于无AF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AF是1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对危险度2.54,95%可信区间1.81~3.57).结论AF是接受PCI治疗AMI患者的一个常见合并症,并且是影响术后1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 某单位20岁以上工作人员心房颤动患病率的调查

    作者:孙健玲;郭继鸿;李卫;马维亚

    目的了解某单位特定人群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某单位抽取24个调查点,共231 308人,于2002年5月至10月,抽取2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房颤及相关疾病史,化验血常规、血糖、血脂等.结果共调查4 139例,男性3 631例,女性508例,平均年龄(45.09±10.71)岁.诊断房颤13例,患病率0.31%;高血压625例,患病率为15.10%;高血脂693例,患病率为16.74%;糖尿病158例,患病率为3.82%;心脏病289例,患病率为6.9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65例,患病率为3.99%.房颤与高血压、心脏病及年龄>55岁密切相关(P<0.05),而房颤与高血脂、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饮酒、性别、体重指数>24、总胆固醇>5.72 mmol/L未见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某单位房颤的患病率不是很高,但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也是逐渐提高,并有较多明显的相关危险因素,故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危害.

  •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15个月患儿持续性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作者:王祖禄;梁延春;孙鸣宇;韩雅玲;王晶;丁燕生

    报道射频导管消融1例15个月患儿持续性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AT).资料和方法患儿女性,年龄15个月.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哭闹、多汗、食欲下降,到医院就诊发现心率快,多次心电图示持续性AT,心房率220~270次/min,房室多为1:1传导.经口服地高辛和美托洛尔并根据心室率调整剂量治疗近3个月,心房率为180~270次/min,心室率有时可控制在110~150次/min左右,但多数时间,尤其是活动或哭闹后仍可达200次/min左右,故入院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术.

  •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Osborn(J)波表现

    作者:陈建中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误诊、漏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屡见不鲜,而AMI时又出现J波更易与ERS相互误诊,故本文就3例AMI时出现J波(Osborn波)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及与ERS鉴别进行讨论.

  • 缬沙坦对心房快速起搏犬心房电、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

    作者:李悦;李为民;薛竟宜;王凤龙;韩薇;潘尚哈;杨树森;初杉

    心房颤动(AF)使心房发生电、结构和功能重构,促进AF发作并持续.新近研究提示,AF时心房重构与心房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关系密切.本研究观察缬沙坦对AF犬心房重构的防治作用.

  • 心房颤动犬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变化:氧化应激的可能机制

    作者:韩薇;李为民;许立华;李悦;赵继义;崔尚金;黄永麟

    一氧化氮(NO)代谢紊乱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和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但是NO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

  • 起源于右上肺静脉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术

    作者:张树龙;于忠;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宗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广泛应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特别是左心房房速的消融成功率有了极大提高.起源于右上肺静脉的左心房房速,由于有其独特的电生理特点,目前对其报告的文献较少.本文报道1组起源于右上肺静脉的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

  •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的细胞离子流机制与临床

    作者:王东琦;姚青海;崔长琮;严干新

    心电图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虽然心电图不是直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但其每一个波形都反映了心脏电场在体表电位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可分为两大类,即除极波和复极波.心室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心室的复极波则为J波、ST段、T波和U波.

  • 房室阻滞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周熙惠;马爱群

    房室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是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之一,可因并发严重室性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等导致猝死,对人的危害性较大.AVB可以是获得性的,如继发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及其他形式心肌损伤.还有许多AVB病例无明显原因,被认为是特发性的.

  • 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岗;汪芳;孟伟栋;冯金芝;薛吉祥;庄文燕;孙宝贵

    目的研究经导管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初步了解冷冻消融的特点,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冷冻导管消融对犬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对10只杂种犬进行了房室结的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分别选择-25℃、-40℃,检测房室传导文氏点、2:1点,以及AH间期、HV间期随消融温度和消融时间的变化;选择低温度(-75℃)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冷冻消融,观测消融即刻成功率和短期复发率.术后取材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中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多个样本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轻度低温(-25℃)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均在冷冻60s内降低(P<0.05)并达到平台期,60s后直到240 s冷冻终止,没有进一步变化(P>0.05);而在冷冻停止后迅速回复,在60 s内回复到冷冻前基线水平(P>0.05.而AH、HV间期在-25℃ 240 s内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中度低温(-40℃)时,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也均在冷冻60 s以内迅速降低,并且出现了AH间期的延长(P<0.01),在冷冻(58.2+42.3)s时出现房室阻滞;冷冻240 s终止,此后(36.7±20.1)s恢复房室1:1传导,终止后60s内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已与冷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度(-75℃)冷冻(16.5±5.3)s时,出现完全性房室阻滞;冷冻2 min的5只犬中,2只犬30 min内恢复房室传导,成功率为60%(3/5).冷冻4 min的5只犬成功率100%(5/5).在冷冻消融下,组织所发生的病理学形态的改变一致,均可见组织嗜伊红增强,组织间隙不规则增大,心肌纤维水肿,边界模糊,有的核消失,在凝固性坏死中间散在存活细胞.肉眼所见同组织病理学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一致.结论犬房室结冷冻标测使用-25℃~-40℃,若120 s无变化,则未找到合适的靶点;若出现房室阻滞,即使冷冻到240 s终止,房室传导仍然可以恢复,安全范围大.冷冻消融至少要低温度(-75℃)4 min以上,短期成功率高.冷冻消融的作用机制,在组织中引起的病理改变,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房室延迟和室间延迟参数的优化

    作者:牛红霞;华伟;张澍;孙欣;王方正;陈柯萍;陈新

    目的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房室延迟和室间延迟参数.方法8例因心力衰竭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患者于植入术前、术后分别行二维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检查.结果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6提高至0.36,QRS时限由163 ms缩短至146 ms.8例患者的佳房室延迟和室间延迟分别程控为:130、4 ms;120、4 ms;120、4 ms;120、8 ms;150、12 ms;110、8 ms;130、20 ms和120、20 ms,其中室间延迟均为左心室提前激动.优化房室延迟可以延长左心室充盈时间、减少二尖瓣返流(充盈时间:463 ms对537 ms;二尖瓣返流速度时间积分:15.98 cm对12.77 cm,P<0.05).优化室间延迟可以增加心排出量,达到更大程度的同步化.具体表现为左心室流出道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由16.98 cm增至22.07 cm(P<0.05),间隔侧壁达峰时差由54.3 ms降至15.6 ms(P<0.01).结论CRT术后进行个体化的参数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CRT疗效.

  • 双心室起搏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杨西云;郭涛;韩明华

    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是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实现双心室再同步化收缩,进而改善心功能,疗效已得到肯定.随着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植入术失败也时有发生.总结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4年12月,共安装三腔抗心力衰竭起搏器40例,其中成功34例,占85%,失败6例,占15%.主要失败原因:(1)冠状静脉窦口找不到;(2)心脏静脉分支畸形;(3)心脏静脉分支不显影.

  • 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华伟;王方正;张澍;牛红霞;陈柯萍;陈新

    目的报道142例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临床应用.方法142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男性9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8岁,左心室内径平均72.32 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29.患者均伴有室内阻滞,平均QRS波时限为(146.7±21.4)ms.142例患者中,扩张性心肌病98例,缺血性心肌病44例.分别观察双心室起搏前后LVEF变化.结果双心室同步起搏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明确改善,142例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29 ±0.08增加至0.36±0.07,LVEF值平均提高0.07(P<0.05).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反流量减少.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28提高到术后的0.37.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平均LVEF从术前的0.30提高到术后的0.36.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无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还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

  • 心脏再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临床评价

    作者:汤宝鹏;李晋新;马依彤;木胡牙提·吾拉斯汉;杨毅宁;黄定;张燕一;王疆

    目的观察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临床疗效,探讨双心室收缩的电同步与机械同步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9例扩张性心肌病中晚期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均伴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QRS波时限>120 ms.其中8例植入Medtronic InSync 8040型起搏器及2187冠状静脉窦(CS)电极导线,1例采用Medtronic 7866起搏器及2188 CS电极导线;借助CS标测电极导线及CS造影(8例直接逆行CS造影,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使CS间接显影)将左心室电极导线分别植入心脏侧静脉(5例)、心脏后侧静脉(2例)、心中静脉(1例)、心大静脉远端(1例).术后对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及胸部x线正侧位等进行了16~28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起搏器均一次性植入成功,术中1例发生CS夹层.随访资料显示6例患者各房室腔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6 min步行距离有显著提高;9例患者中2例心功能无显著性变化,另有1例仍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加重,与其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有关(因心脏静脉发育异常,植入心中静脉).9例患者中6例QRS波时限明显缩短(其中4例左心室电极导线于心脏侧静脉,2例于心脏后侧静脉),2例QRS波时限无明显变化(左心室电极导线1例位于心大静脉远端,1例位于心脏侧静脉)另有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症状无明显缓解,仍因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加重多次住院治疗,QRS波时限增加.结论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双心室同步起搏能改善扩张性心肌病CHF合并LBBB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显著;QRS时限不是惟一的双心室起搏治疗CHF有效的预测因素.电同步不一定与室壁机械运动同步直接相关.

  • 超声新技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史浩颖;舒先红;孙宝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房室导或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室壁运动的不同步,引起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 组织多普勒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

    作者:孙宝贵;史浩颖;金炜;汪芳;舒先红;潘翠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在多数病人中,它能改善临床症状,逆转或终止慢性心脏重构.然而,仍有约20%~30%的患者起搏后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入选不合适以及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不恰当有关,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如何指导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放置还没有理想的方法.

  • 第三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杨延宗;马长生;张澍;黄从新

    第三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于2005年7月21~23日在大连举行.来自美、法、德、日,以及包括香港在内的国内各大医院专家学者和医师共约600余名参加了会议.大会对心房颤动(房颤)这一世纪顽疾从基础到临床、从药物治疗到导管消融、从心脏起搏到外科手术等各领域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 右束支阻滞的佳起搏点研究

    作者:帕尔哈提;穆叶赛;许力舒;姜述斌;吴忠东

    充血性心力衰竭晚期,有大约50%患者伴有左束支阻滞、QRS时限超过120 ms,右束支阻滞少见、约9%.由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弊端,人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起搏位置.双心室起搏治疗此类病人可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避免室间隔矛盾运动,增加心排出量;恢复舒张期正常的房室关系,增加左心室充盈时间[1,2].当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的佳起搏部位研究国内少有报道.我们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进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取得初步经验.

  • 导线绝缘层破裂致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一例

    作者:黄抒伟;沈法荣;凌锋;陈建明;俞蔚;王志军

    患者女性,54岁.1998年9月因胸闷、心悸6年来院就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起搏器型号为Biotronik Actors D,心房导线型号PX53-JUP,心室导线型号PX60-UP,当时心房导线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心室导线采用右头静脉径路,术中测试心房起搏阈值0.4 V、电流0.7 mA、A波振幅2.8 mV、心房阻抗650 Ω,心室起搏阈值0.4 V、电流0.7 mA、V波振幅6.5 mV、心室阻抗600 Ω,植入术经过顺利,术后程控起搏器模式为DDD、下限频率60次/min、起搏脉宽0.4 ms、心房及心室输出均为3.6 V,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 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配合永久起搏器治疗无休止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三例

    作者:祁述善;周胜华;刘启明

    无休止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室率超过130次/min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及心房颤动(房颤),均为永久性,不能被药物转复.这几种心律失常往往交替出现并互相转化,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病情程度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延迟整流钾通道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邓玉莲;高峰;许春萱;张建成;陈林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组织延迟整流钾通道(Kv1.5、HERG、KvLQT1通道)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以窦性心律组(SR组)为对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检测3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右心耳组织Kv1.5、HERG、KvLQT1通道的mRNA表达量.结果和SR组相比,Kv1.5钾通道mRNA表达在慢性房颤组(CAF组)下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阵发性房颤组(PA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G钾通道和KvLQT1钾通道mRNA表达CAF组和PA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v1.5钾通道转录水平下调可能是相应超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重构的分子基础,其基因表达异常是AF电重构的重要环节;HERG钾通道和KvLQT1钾通道在基因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F模型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无变化相符.

  •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熊为国;陈新;陈明哲

    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一生中没有得过这种或那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健康人群,更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 警惕非法医学期刊的招摇撞骗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004年11月19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公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宣布取缔的60种非法报刊名单,加上2004年7月13日公布的首批取缔的30种利用境外刊号从事非法出版的期刊,被取缔的非法报刊已达90种.

  • Brugada综合征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浦介麟;马克娟

    患者男性,39岁.于2004年9月29日夜间114点左右无诱因突发晕厥、抽搐、意识丧失,约15 min后急送入北京某医院,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图1),电击7次后恢复窦性心律,2日后恢复意识.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