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典型心房扑动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

    作者: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喻荣辉;刘小慧;康俊萍;高凌云;陶海龙;蒋晨曦;桑才华;宁曼

    目的 评价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 1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其中17例(14.2%)合并典型房扑(房扑组,其余作为对照组),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为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房颤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结果 房扑组房颤病程(9.8±10.7)年,长于对照组(5.9±6.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房扑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1~401(237±79)d,房扑组房颤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房颤复发率为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校正年龄、房颤病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等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消融术前合并房扑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3.52,95%可信区间1.32~9.34,P=0.012).结论 典型房扑可能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房颤导管消融前应对患者是否合并典型房扑进行认真评价.

  • "组合"消融术式治疗慢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

    作者:王新华;刘旭;施海峰;孙育民;周立;施惠华;顾佳宁;董佳霖

    目的 评价"组合"消融术式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慢性房颤患者340例,年龄(62.2±10.1)岁,房颤病程(5.6±6.4)年.消融术式为环肺静脉隔离(CPVI)+碎裂电位(CFAEs)消融.消融术后口服华法林和胺碘酮3个月,定期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对首次消融术约2个月以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二次消融.结果 337例完成消融,3例患者因并发心脏压塞终止.消融术时间(234±31)min,X线曝光时间(25±12)min.CPVI终止房颤11例(3.26%),其中直接恢复窦性心律5例,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6例.326例进行CFAEs标测和消融.CFAEs消融终止房颤138例(40.9%),其中直接终止恢复窦性心律51例(15.1%),转为房速87例(25.8%).消融结束仍为房颤188例.消融术后(2.3±1.2)个月后共有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复发143例(42.4%),其中房速52例,房颤65例,房颤合并房速26例,接受再次消融121例(35.9%).3例(0.8%)心脏压塞患者中1例外科修补,2例心包穿刺引流保守治疗痊愈.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0.8%),经保守治疗痊愈,脑卒中2例,左下肺静脉轻度狭窄3例(0.8%).平均随访(15.4±4.3)个月,共有256例(76%)维持窦性心律[71例(31.6%)服用胺碘酮,121例(35.9%)二次消融].多变量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是慢性房颤消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CPVI+CFAEs消融治疗慢性房颤一次消融复发率为42.4%,二次消融可以将成功率提高到76%,左心房内径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是慢性房颤消融复发的危险因素.

  • 家族史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危险分层中的地位

    作者:王培宁;吴书林;侯跃双;肖燕萍;安社娟;杨平珍;詹贤章;方咸宏;薛玉梅;卓伟明

    目的 探讨家族史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危险分层中的地位.方法 根据1994年ARVC诊断标准,纳入34例ARVC先证者,男性2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8±15)岁.对其家族成员行临床筛查,项目包括:(1)心电图V1~V3导联QRS≥110 ms、V1~V3导联S波升支≥55 ms、Epsilon波、T波倒置(V1~V3导联倒置)、(V1+V2+V3)/(V4+V5+V6)QRS≥1.2、V1~V3导联与V6导联QRS差值≥25 ms,QRS离散度≥40 ms,QT离散度≥65 ms;(2)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2000个/24 h或室性心动过速(VT);(3)超声心动图记录双心房、双心室及右心室流出道、流人道内径大小.比较ARVC家族史和上述各项临床参数的关系.分类变量用Fisher检验,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4例ARVC先证者中55个家族成员接受评估,男性28例(6例诊断ARVC)、女性27例(3例诊断ARVC),平均年龄(35±16)岁.8例先证者有家庭成员受累,其中5例有左束支阻滞形室性心动过速(LBBB-VT,63%);26例先证者家庭成员无受累,其中20例有LBBB-VT(77%),P=0.649.家族史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筹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族史并不能反映ARVC的危险程度.

  •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复发原因分析

    作者:吴钢;黄从新;江洪;杨波;黄鹤;王跃岭;王晓红;刘华芬;杨新红

    目的 对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复发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重复消融术,探讨房颤远期复发(消融术后≤1年)、更远期复发(消融术后>1年)和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234例,其中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SPVI)156例,环肺静脉消融术(CAPV)78例.随访时间为18~90(54±24)个月.对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重复消融术,通过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复发的原因.结果 75例患者出现远期复发,其中58例(77.3%)肺静脉-左心房(PV-LA)电连接恢复,17例(22.7%)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共28处;17例患者出现更远期复发,其中4例(23.5%)为PV-LA电连接恢复,13例(76.5%)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21处;对上述患者行二次消融后,有43例患者再次复发,腔内电生理检查提示8例(18.6%)为PV-LA电连接恢复,35例(81.4%)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共47处.非肺静脉异位兴奋灶的分布依次是左心房后壁、冠状静脉窦口部(CSO)、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上腔静脉(SVC)口部、下腔静脉(IVC)口部、右心房游离壁.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后远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肺静脉电连接恢复,更远期复发和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肺静脉以外存在异位兴奋灶,重视心房特殊结构标测和消融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7至2007年引文分析

    作者:樊颖婕

    目的 了解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的引文情况,客观分析本刊作者吸收和利用科技文献的规律和特征.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自1997年创刊至2007年所刊载论义的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分布、普赖斯指数、半衰期、自引率进行分析,并按照Bradford文献离散定律找出该领域的核心引用期刊.结果 该刊论文的引文率为99.6%,篇平均引文量为10.4条.主要引文类型为期刊,其中中文期刊为55种,引文量为711条占总引文量的11.35%.普赖斯指数67.51%,半衰期3.78年.英文期刊297种,引文量4858条,占总引文量的84.38%,普赖斯指数43.60%,半衰期5.19年.期刊自引220条,自引率3.94%,作者自引130条,自引率2.33%.引用期刊共352种,其中引用频次占前7位的中文期刊的引文数占中文总引文姑的77.50%;引用频次占前10位的英文期刊的引文数占英文总引文的70.09%.结论 该刊作者引川的文献范围广泛,跟踪国外先进科研成果比较紧密,该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该刊引文主要类型为期刊,中、英文为主要语种.

  • 双腔起搏升为三腔起搏一例

    作者:易甫;刘兵;沈敏;李伟杰;张军;刘丽文;李金芳;王海昌

    患者男性,66岁,8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现电池耗竭入院.曾因缺血性心肌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 三尖瓣置换引起三度房室阻滞植入DDD起搏器一例

    作者:李国庆;姚娟;任澎;马伟;阿木提

    患者女性,46岁,冈"反复舣下肢水肿3年,三尖瓣置换术后6个月,晕厥2次"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不明原因出现乏力、纳差、双下肢水肿,且逐渐加重.2007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

  • 撞击导致起搏器电极导线断裂一例

    作者:陆尚彪;孙健;李毅刚

    患者女性,84岁,因"起搏器植入区域持续跳动伴上肢规律性抽动"于2008年5月28日入本院.患者20年前(1988年11月23日)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停搏大于3s,在我院植人EDWARDS VVI起搏器,电极导线从右头静脉进入.

  • L型钙通道在LQTl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凯;黄从新;王唏;曹峰;刘育;周杰;尹小菲;邓伟;胡萍

    目的 分析L型钙电流(IcaL)在犬三层心室肌细胞中的特点,探讨其在LQT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杂种犬14只,体重13~15 kg,雌雄不拘.分离犬三层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AP)和ICaL,依次用Chromanol 293B(50ìμmoL/L)阻断慢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Ks)模拟LQTl,用异丙肾上腺素(100 nmo/L)激活13肾上腺素受体(β-AR),观察AP和,ICaL的变化.分三层取少量心室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层L型钙通道a1C亚单位的mRNA含量.结果 正常情况下,犬三层心室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层(4.253±0.782)pA/pF,中层(4.392±0.714)pA/pF,内层(4.182±0.665)pA/pF,P>0.05],而中层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限(APD)较内层和外层的长[外层(721.48±26.59)ms,中层(911.80±31.24)ms,内层(783.52±25.27)ms,P<0.05];阻断IKs后ICaL电流密度没有变化,而APD均明显延长[(外层(835.21±27.34)ms,中层(1089.21±30.55)ms,内层(830.64±27.12)ms,与阻断IKs前相比,P<0.05)];β-AR兴奋使三层心室肌细胞ICaL显著增加,且三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层(5.654±0.756)pA/pF,中层(5.458±0.702)pA/pF,内层(5.600±0.819)pAZpF,P>0.05].但β-AR兴奋使外层和内层心室肌细胞APD缩短,中层心室肌细胞APD延长,三者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层(792.63±26.71)ms,中层(1127.85±32.10)ms,内层(811.32±27.52)ms,P<0.05].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三层心室肌细胞中alC亚单位的m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层0.112±0.019,中层0.077±0.018,内层0.109±0.012,P>0.05).结论 L型钙通道在犬三层心室肌中的分布没有差异,在LQTl模型中,Iso使三层心室肌细胞,ICaL均匀增加,推测ICsL本身没有引起LQTl复极不稳定.

  • 鼠胚胎干细胞早期分化来源的心肌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的电生理特性

    作者:易方方;杨新春;杨龙;曹媛媛;刘秀兰

    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早期分化来源的心肌细胞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后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首先通过电转染构建a-MHC-EGFP-ESc系[将心肌细胞特异的OL-MHC启动子与表达基因--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悬滴法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在分化早期(7+4)d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带绿色荧光的心肌细胞,将纯化的心肌细胞(5×106个/ml)移植到小鼠心室壁,对照组注入等体积培养基,移植前3 d开始应用环孢素A(静脉注射,5 mg·kg-1·d-1)和泼尼松龙(静脉注射,2.5 mg·kg-1·d-1)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移植后2周分离两侧颈迷走神经行电刺激抑制窦房结与房室结,记录刺激前后的体表心电图,然后分别行免疫荧光显像和膜片钳研究.结果 刺激迷走神经前,移植组和对照组均呈正常的窦性心律,两组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刺激迷走神经后,两组动物均出现异位的心室起搏心律,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心室频率无差异.移植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分析可见EGFP标记的移植细胞具有肌钙蛋白I(cTnI)表达,说明分化细胞移植后仍具有心肌特性,且移植细胞与宿主心肌细胞间有连接蛋白43的表达,表明移植细胞与宿主心肌细胞间形成电偶联通道.膜片钳分析,绿色荧光细胞移植前后其具有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比例分别为(85.1%vs 1 1.4%,P<0.05),该类细胞在移植前后的起搏电流强度有所增强((11.2±2.4)pA/pF vs(15.5±1.9)pA/pF,P<0.05].移植区分离的绿色荧光细胞中48%具有心室肌动作电位.结论 胚胎干细胞早期分化来源的心肌细胞在体移植后能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心室肌细胞及起搏细胞.

  • 常见的心电生理现象

    作者:张澍;葛堪忆

    超常传导人们对超常传导(supernormal conduction)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912年Adr4an和Lucas在对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中发现了"超常应激"现象;嗣后,Lewis和Master等在1924年报道1例高度房室阻滞患者其传导功能发生"超常"暂时性改善的现象,提出了"超常传导"的概念.

  • 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杨新春;李延辉

    多形室性心动过速(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MVT)是以QRS波在形态和/或电轴方面发生频繁而快速改变为特征的频率超过100次/min的心室节律,其节律常不匀齐,可自发终止,亦可转化为心室颤动(室颤).

  • 全国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应用调查

    作者:华伟;黄德嘉;沈法荣;张澍;王方正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年来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领域的的重大进展.在我国,随着CRT治疗相关知识和植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其临床应用R益广泛.虽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滞后,但其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几年增长较快.

  •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的观察

    作者:蔡彬妮;黄卫斌

    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经常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尤其是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与单腔起搏器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双腔起搏有助于减少房颤的发生,然而调查研究表明植入双腔起搏器后患者的房颤发病率仍继续增加.

  • 小化心室起搏减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贺军;汤宝鹏;马依彤;苟志平;张宇;王疆

    目的 探讨小化心室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因病窦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112例,随机、单盲分为小化心室起搏组56例(A组),和传统双心腔起搏组56例(B组),分别于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年1次,每次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起搏器程控、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指标为房颤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33.7±17.1)个月,与B组相比,A组的心室起搏平均比例显著减少(10.1%vs92.3%,P<0.001),但两组的心房起搏平均比例相近(73.6%vs72.8%,P=0.98).B组累计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RR=0.65,95%可信区间0.59~0.93,P=0.015).与植入前相比,A组各阶段超声心动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左心房内径逐渐增大.术后2年起,B组左心房内径与植入前相比,或与同期的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使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率增加,左心房内径增大.因此,对房室传导正常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建议小化心室起搏,鼓励心室自身传导.

  • 心律转复除颤器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作者:冯天捷;陈柯萍;华伟;张澍

    目的 评价8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植入IC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996年8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就诊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了ICD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0例植入了ICD患者(其中11例为二次更换ICD),其中65例(81.25%)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为常见.随访4~62(26.96±18.97)个月中,72例患者(90%)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并成功接受ICD治疗,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243次,启动治疗程序1854次,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治疗室速712次,低能量复律和高能量除颤转复治疗共266次.误识别治疗147次.68次心律失常事件在ICD启动治疗程序中自行终止,ICD未继续实施治疗.随访期间共有3例(3.75%)患者死亡.结论 ICD能够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植入术后需要密切随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参数.

  •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双腔起搏器起搏房室间期的优化

    作者:李海宴;房芳;李铮;吴长燕;陈方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双腔起搏器不同起搏房室间期(pacing atrioventricular delay,PAVD)起搏对即时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三度房室阻滞行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AVD进行优化,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大心排出量(CO)为佳PAVD,比较不同PAVD下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不同PAVD产生不同左心室CO,佳PAVD平均为(155.7±20.4)ms,其中70%患者PAVD为150 ms及175 ms;当佳PAVD时舒张功能指标Tei指数,二尖瓣环室间隔速度(E'),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瓣环室间隔速度(E/E')等指标均处于佳水平.结论 调整DDD起搏器PAVD不但能够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也可对舒张功能产生良性影响,植入DDD起搏器患者应加强随访,调整优化PAVD使起搏器发挥佳效应.

  • 旋转式左心房造影在心房颤动消融中的应用

    作者:唐闽;张澍;李劲宏;Charalampos Christselis;黄从新

    目的 实时了解左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腺苷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应用旋转式造影的方法进行左心房和肺静脉的实时显像,指导房颤的消融.方法 对70例房颤患者行经导管消融术,全部患者消融术前进行64排CT扫描,且进行左心房的三维重建.房间隔穿刺后,静脉注射腺苷(30 mg)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同时向左心房内注射造影剂,进行旋转式左心房造影(右前斜55°~左前斜55.).对造影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CT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65例(94%)1次造影成功,5例(6%)给予腺苷40 mg后,2次造影成功.70例(100%)的4支肺静脉和左心耳嵴可以清晰显像.5支左侧共干和3支附加肺静脉(2支右侧中肺静脉和1支心房顶部肺静脉)在旋转式造影中清晰显像.旋转造影显像和CT图像肺静脉口直径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r>0.9).无腺苷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腺苷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进行旋转式左心房造影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可以充分显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结构,指导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