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郭晓刚;马坚;刘旭;孙奇;周公哺;廖自立;张澍

    目的 报道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ly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5例ccTGA合并SVT患者,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有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1例房性心动过速(AT).所有病例的解剖分型均为内脏正位、心室左攀、主动脉左前位,(S,L,L).其中AT病例和AVRNT中的1例需要2次手术.2例AVNRT病例的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分别为常规的慢径区域(即冠状静脉窦口前缘)和肺动脉根部前房室结下方.2例AVRT病例共有4条位于左侧形态学三尖瓣环的旁路(2条左后间隔隐匿旁路,1条左中间隔隐匿旁路,1条左侧游离壁隐匿旁路).AT病例的起源灶位于希氏束旁,于形态学左心室流出道间隔面消融成功.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并发症和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ccTGA合并的SVT.术前熟悉ccTGA的解剖异常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 应用机械切割鞘拔除导线的初步临床经验

    作者:李晓宏;吉文庆;徐伟

    目的 探讨应用机械切割鞘拔除导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起搏系统感染在鼓楼医院就诊,行起搏系统移除及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套叠式扩张鞘及机械切割鞘(Evolution,美国Bloomington公司)拔除导线,比较2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4例患者入选,拔除导线47根,其中心房导线16根,心室导线31根.24例患者中采用机械切割鞘拔除的6例.同传统的套叠式扩张鞘相比,采用机械切割鞘的6例患者手术时间[(2.1±1.2)h对(1.5±0.9)h,P=0.04]及X线曝光时间[(16.5±6.2) min对(8.7±4.2) min,P=0.04]均明显缩短,14根导线均成功拔除.传统的套叠式扩张鞘拔除的33根导线中,1根因植入时间较长未能完全移除,心腔内有部分导线头端残留.结论 与传统的套叠式扩张鞘相比,机械切割鞘缩短了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认为该技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 导线 拔除 起搏器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评价老年双腔起搏器患者不同部位起搏与预后关系

    作者:姚丙南;仇萍;韩世琴;李建新;徐鹏;吉越英;王朝晖

    目的 探讨右心室中位间隔面及心尖部起搏下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植入DDD起搏器老年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患者(RVMSP组)56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RVAP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6、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MADseg)、整体位移(MADglobal),采用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AS-POS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NT-proBNP、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出现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室高频事件(VHR)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按期随访.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RVAP组高(P<0.05),2组V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RVMSP组患者术后6、18个月NT-proBNP、LVEF、LVEDV等均无变化,RVAP组NT-proB-NP、LVEF、LVEDV无变化,二尖瓣环各位点MAD以及二尖瓣环MADgloba降低,TAS-POST增加(P<0.05).术后18个月RVAP组NT-proBNP增加,LVEDV值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无变化.结论 RVMS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不影响患者心功能,为较理想起搏部位,TMAD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受损,为起搏器患者早期心功能异常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ACE2350G/A及Chymase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李建民;朱莉;殷屹刚;阮中宝;王如珠;任寅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2350G→A单核苷酸多态性(ACE2350G/A)及胃促胰酶(Chymase)基因多态性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人群中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中的分布,探讨高血压伴LVH患者房颤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房颤的防治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8例高血压伴LVH住院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LVH-房颤组和LVH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酶切技术进行检测ACE2350G/A及Chymase基因的CMA/B多态性.结果 LVH-房颤组ACE2350基因G、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LVH组(x2=5.503,P=0.019).ACE2350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伴LVH患者房颤相关.CMA/B基因在房颤组与LVH组G、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3,P=0.334),CMA/B基因与高血压伴LVH患者房颤发生无显著相关.与正常人相比,各类型LVH患者的CMA/B基因的GG,AA及G、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2350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伴LVH患者房颤发生相关,AA基因型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A等位基因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基因.CMA/B基因与高血压伴LVH患者房颤发生无显著相关.

  • Brugada综合征患者体温与QT间期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信光;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曹克将

    目的 探讨Brugada综合征(BrS)患者不同体温状态对心电图校正的QT间期(QTc)的影响,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阐述其可能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BrS患者为实验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为对照组,对每例患者均每日多次测量体温并同时行心电图检查,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将体温和QTc关系绘制成散点图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8例BrS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38±15.05)岁,均有晕厥史,有家族猝死史(1例),临床记录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4例,电生理检查(EPS)诱发VT或VF 5例.8例PSVT患者(男女比例为4∶4),平均年龄(43.75±10.47)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BrS组体温与QTc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6(P<0.05),而对照组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rS患者体温与QTc呈正相关,随着体温的升高,QTc呈升高趋势,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 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右心室起搏部位的选择

    作者:汪菁峰;陈海燕;宿燕岗;葛均波

    目的 比较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起搏导线放置在心尖部或流出道间隔部的难易程度.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0例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按随机表将其随机分成A组(拟行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B组(拟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术前测定所有患者右心室体部与流出道短轴缩短分数.术中记录2组植入心室导线的曝光时间和术中脱位情况.比较术中及术后3个月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的阈值,感知、阻抗等电极参数.结果 A、B两组各20例,A组术中曝光时间显著短于B组[(113.5±33.8)s对(156.3±58.1)s,P=0.007],A组仅1例(5.0%)发生术中脱位,B组6例(30.0%)发生术中脱位,并行导线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间术中及术后3个月起搏导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右心室体部短轴缩短分数(FS)显著大于流出道(33.7%±5.4%对27.1%±4.4%,P<0.01).结论 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将心室导线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比心尖部更为简单易行.

  • 双心室起搏心电图的额面心电轴分析

    作者:曹园园;汪菁峰;宿燕岗;葛均波

    目的 分析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在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心电图QRS波电轴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左心室导线位置、左心室逆重构的关系.比较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自动分析与手动测量的心电轴的差异.方法 入选2012年11月到2013年6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CRT植入的41例患者,分别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在单纯左心室起搏,左心室提前60ms、40ms、20ms、0ms,右心室提前20ms、40ms,单纯右心室起搏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共326份,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自动分析得出的心电轴,同时手动测量I和aVF导联QRS波的净振幅,代入公式:心电轴=57.3×ATAN(aVF/I),计算相应的心电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左心室收缩未期内径(LVESD)],明确有无左心室逆重构发生.左心室逆重构定义为术后6个月LVESD减小≥15%.根据手术中左前斜位、后前位X线透视片明确左心室导线位置.结果 ①随着右心室起搏成分的减少,左心室成分的增加,QRS波额面电轴逐渐由左偏转为右偏(r,=0.412,P<0.001),不同的VV间期之间,QRS波额面电轴的分布不全相同(Pearson x2=68.7,P<0.001);②左心室导线植入部位与心电轴分布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s=0.08,P=0.149);③在双心室同步起搏模式下,不同QRS波电轴分布范围,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④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自动分析与手动测量的QRS波额面电轴一致性程度一般(ICC=0.563,95% CI:0.483~ 0.635,F=3.58,P<0.001).结论 VV间期的改变可使QRS波电轴产生迁移,起搏成分从右心室主导转移为左心室主导时,QRS波额面电轴出现顺时针偏移的现象.QRS波心电轴与左心室导线位置相关性差,仅根据心电轴难以判断左心室导线的位置.单一时间点双心室同步起搏QRS波电轴对于左心室逆重构无预测价值.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自动分析出的QRS波额面电轴准确性欠佳.

  • 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郑杰;李库林;郁志明;张常莹;高运来;裴强;李嘉萍;刘晓宇;王如兴

    目的 比较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8例房颤患者,分为磁导航指导下消融组(MNS组,28例)和床旁操作消融对照组(CON组,50例).MNS组穿刺房间隔后采用盐水灌注磁消融导管行左心房建模和左右肺静脉前庭电隔离,隔离后采用牛眼图确认;CON组在电解到标测(Carto)系统指导下采用常规床旁操作消融方法.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动态心电图.结果 78例房颤患者均成功实施消融治疗.MNS组和CON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10.0~ 210.0(152.7±24.0) min和90.0~ 180.0(145.5±18.2) min(P>0.05);MNS组和CON组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7.5~35.0(17.2±7.3)min和15.1~61.0(30.8± 14.2) min(P<0.05);MNS组和CON组X线曝光量为165.0~1 988.0(603.0±496.6) mGy和321.5~2 512.6(850.6±624.3) mGy(P<0.05),而MNS组28例患者中前14例和后14例的手术X线曝光量分别为250.0~1 988.0 (810.3±583.3) mGy和165.0~715.0(396.3±159.4) mGy(P<0.01).MNS组除1例血胸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CON组出现1例心脏压塞、1例肺静脉狭窄、1例新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血胸和3例血肿.随访3~6个月,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导航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相比,手术成功率相似,但具有明显减少医患X线曝光量、缩短医生房颤导管消融学习曲线和可能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 QRS时限对左心室导线电延迟与心脏再同步治疗长期疗效相关性的影响

    作者:樊晓寒;华伟;陈柯萍;孙欣;杨新伟;刘志敏;郑黎辉;张澍

    目的 探讨QRS时限是否影响左心室导线电延迟(LVLE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长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植入CRT患者,在围术期测量Q波起始到左心室导线感知波高峰的时间间距(QLV)反映LVLED.根据患者基线QRS时限分为宽QRS组(≥150 ms)和窄QRS组(<150 ms),基线及术后定期检查超声心动图及随访情况.CRT有反应定义为术后后1次随访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0.05.结果 共入选93例患者,81例患者完成(15±3)个月的随访.平均年龄(60.1±10.4)岁,72%为左束支阻滞,80%为非缺血性心肌病,37.0%为女性.宽QRS组61例,窄QRS组20例.宽QRS组的QLV显著长于窄QRS组[(109.9±38.1) ms对(77.5±37.6) ms,P<0.05].整体CRT有反应率为66.7%.宽QRS组CRT有反应率显著高于窄QRS组(72.1%对50%,P<0.05).在宽QRS组,CRT有反应率随QLV四分位分组显著增加(57.0%,73.3%,80.0%,87.5%,P=0.017).但窄QRS组QLV四分位组间CRT有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束支阻滞和缺血性心肌病后,宽QRS组长QLV与CRT有反应显著相关(OR4.12,95% CI 2.17~8.68,P=0.012).但窄QRS组QLV与CRT反应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只有当基线QRS时限≥150 ms时,应用LVLED指导左心室导线位置有助于提高CRT的长期疗效.

  • 三种判断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心电图方法比较

    作者:焦震宇;李艳兵;毛俊;刘宵燕;杨新春;谭琛;楚建民;刘兴鹏

    目的 比较3种判断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入选来自北京3家三甲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共11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65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36例,北京军区总医院9例)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表现为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3种心电图判断方法包括:①胸前导联移形区指数;②V2导联移形指数;③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R波振幅指数.结果 总体患者中,V2导联移形指数敏感性高(92.3%),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R波振幅指数特异性高(93.9%),并且其ROC曲线下面积大(0.925);心电图提示心脏转位的患者中,V2导联移形指数敏感性高(94.1%),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R波振幅指数特异性高(87.5%),V2移形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大(0.892).结论 3种方法中,V2移形指数敏感性高,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R波振幅指数特异性高.总体患者中,V2导联R波时限指数及R波振幅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大;心电图提示心脏转位的患者中,V2移形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大.

  • 误诊为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Mahaim纤维一例

    作者:邓成钢;张劲林;韩宏伟;李振;苏晞

    患者女,12岁,因反复心悸3个月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胸片及生化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入院诊断为室早和室速.第1次在Ensite3000 Array三维标测系统下行室早和室速射频消融术,在右心室间隔面中部(图2)标测到基本满意靶点消融后室早明显减少,术后第2天室早室速复发,性质同术前,但室速发作持续时间更长.

    关键词:
  • 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处理策略

    作者:周冬辰;郑良荣

    1992年,Brugada兄弟首次提出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S)的概念[J],至今已有20余年.目前为止,在BS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处理策略和基因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进展,先后也出版了数个共识和指南.但对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处理策略仍存在争议[2-3].一、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和Brugada综合征传统上,根据V1~ V3导联心电图形态,BS心电图分为3型:Ⅰ型(穹隆型),下斜型ST段抬高>2 mm,T波负向(图1A);Ⅱ型,马鞍型ST段抬高,起始部分抬高>2 mm,下凹部分抬高>1 mm,T波正向或双向(图1B);Ⅲ型,马鞍型或下斜型ST段抬高<1 mm(图1C).

    关键词:
  • 左心房与心脏再同步治疗

    作者:刘志泉;严激;陈康玉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研究表明心衰患者CRT术后左心房结构和功能明显改善[1-2],同时伴随着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降低[3-4];还有研究发现,心衰患者左心房大小与CRT疗效有明显相关性,左心房较小的患者,CRT术后反应率更高[5-6],提示左心房与CRT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就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心脏再同步治疗技术改善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

    作者:李明辉;陈瑞珍;宿燕岗

    虽然心血管疾病诊疗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诊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很多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命得到救治和延长,但另一方面造成越来越多的心脏疾病终进展到心力衰竭(心衰)这一临床预后不佳的阶段.即使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中、重度心衰患者的年病死率也可达到30% ~ 60%.在此背景下,本世纪初诞生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技术,通过程序控制的双心室起搏,促进左右心室的同步收缩,可明显改善适用人群的心衰症状,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中、重度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手段[1].

    关键词:
  • 慢性激活天门冬氨酸受体对心室复极变异性储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石少波;刘韬;梁锦军;唐艳红;杨波;黄从新

    目的 研究慢性激活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对心室复极变异性和储备的影响,探讨其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TL组)、NMDA受体激动剂组(N组)和NMDA受体激动剂+抑制剂组(N+M组).在Langerdorff灌流下,行不同频率的S1S1和短阵快速(Burst)刺激左心室前壁和后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复极到90%的时限(MAPD90)的动态变化,计算短时限变异(STV)、电交替阈值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 与CTL组相比,以不同周长刺激时,N组MAPD90和STV的动态变化幅度显著增大;诱发电交替的起搏周长显著增高[(111.67±2.97)ms对(88.33±2.41)ms,P<0.01];刺激完成前的STV明显增大[(12.18±0.81)ms对(3.61±0.29)ms,P<0.01];N组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和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比例均高于CTL组:S1S1模式:83.33%对25.00%,P=0.02和75.00%对8.33%,P<0.01;Burst模式:100%对25%P<0.01和83.33%对25.00%,P=0.02.N+M组的上述变化与CTL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激活NMDA受体明显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可能与心脏复极变异性增大和复极储备降低有关.

  • 新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算法减少不恰当电击治疗

    作者:项美香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得到了验证[1-6].根据ICD电击治疗的判断时机与临床效果,我们将ICD的电击治疗分为恰当必要的、恰当不必要的[指可以自行终止的或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和不恰当的.ICD不恰当的电击治疗是ICD术后的一个主要的并发症.根据以往的临床研究报道,11.5%~32.0%的患者植入ICD后经历过电击治疗,其中21%的电击治疗事件被认为是不恰当的[7-9].不恰当电击会对患者产生许多的不利影响包括疼痛、焦虑及降低对ICD的接受度[10];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11].

    关键词:
  •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一、前言心房颤动(房颤)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严重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事件,轻者影响生存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在该病的防治策略中,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系重要的防治策略.在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中,规范的抗凝治疗已获满意疗效,然因需长期抗凝,患者依从性较差.据估计,我国房颤患者规范抗凝治疗者不足10%.因此,探索新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策略便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一例

    作者:华伟;丁立刚;郑黎辉;刘志敏;樊晓寒;陈柯萍;张澍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cardioveter-defibrillator,SICD)不需要经静脉在心脏中放置导线,无需X线透视,通过解剖标记指导即可完成植入,是一种全新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于2014年12月23日植入了国内第1台SICD,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3岁,因“发作性心悸、头晕5年,加重3个月”入院.5年前出现心悸、头晕,当地医院诊断为“三尖瓣下移畸形,三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仍有心悸发作,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药物治疗不佳.因室速2次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心悸较前明显减轻,但活动量大时仍有发作,心电图示心房扑动(房扑),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再次行房扑射频消融治疗成功.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