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Arrhythmias 중화심률실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6638
  • 国内刊号: 11-38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冯村西里阜外医院西山园区A楼40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澍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三度房室阻滞起搏器植入的随访

    作者:邓洁;盖起明;张伟华;光雪峰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并发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后的相关问题及心功能状况.方法 对12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持续性三度房室阻滞者植入心脏水久起搏器,并进行术后随访,随访0.5~7.8年,复查心电图,并对起搏参数、起搏阈值进行检测;必要时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植人术后与心动过缓有关的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较术前改善,患儿发育良好,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内起搏阈值有明显增高,3个月后起搏阀值无明显差异,1例术后1.5年恢复窦性心律.无1例凶起搏电极导线预留不够发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1例患儿术后3个月发生起搏器囊袋磨破、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1例患儿术后1年因青霉素过敏致死.结论 儿童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安全有效的.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

    作者:史浩颖;舒先红;汪芳;陈灏珠;刘少稳

    目的 旨在比较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与现有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施行CRT的患者50例,每个患者植入术前均采用血流多普勒、组织多普勒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的方法进行收缩不同步的评价,有效者定义为术后6个月左心室收缩末容积缩小>15%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5%的患者.结果 CRT有效组起搏前左心室射血前时间显著长于无效组[(146.0±34.5)ms对(123.5±32.0)ms,P<0.05],其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组织多普勒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示CRT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左心室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train.S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T有效组的应变率结束时间标准差(Tsr-SD)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而CRT有效组的左心室12节段纵轴反向应变总和(Pstrain-12)显著高于无效组[(12.5±7.9)%对(7.1±8.4)%,P<0.05].将140.5 ms作为截点值,左心室射血前时间预测超声心动图有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和79%,将70.7 ms作为截点值,Tsr-SD预测CRT有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和65%.结论 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中仅左心室射血前时间能预测CRT疗效,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的部分参数预测CRT疗效优于组织多普勒.

  •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朱文青;王张生;巫慧钧;周一泉;许澎;孙万峰;冯凯;谷慧敏;葛均波

    目的 评价应用Carto系统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起源性室性早搏(室早)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临床治疗的47例室早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4.5±19.2)岁,病程3~38个月.射频所用能量为40 W,时间为120~240 s,温度设定为60℃.分别在消融术前和术后1、3和12个月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47例中成功45例,有效率为95.8%.2例1年后复发新的早搏,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应用Carto系统对右心室流出道起源性室早经射频消融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经外科手术消融后复发的8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分析

    作者:王新华;刘旭;施海峰;谭红伟;韩冰;姜伟峰;刘玉岗;杨国澍

    目的 评价导管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外科消融术后复发的电生理特征和疗效.方法 8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外科消融后复发患者,平均年龄(49.1±4.5)岁(男性3例),二尖瓣置换术后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3例.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时间距外科手术(1.2±0.9)个月.根据复发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类型,消融方法主要包括消融线径补点消融、肺静脉补点隔离、消融局部折返和碎裂电位消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中5例复发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三尖瓣峡部依赖2例,二尖瓣峡部依赖1例,左肺静脉缝隙依赖1例,左心房前壁局部折返1例,导管消融均终止,并实现消融线阻滞(必要时).3例复发房颤(2例阵发性,1例持续性)均存在至少1根肺静脉传导恢复,消融关闭缝隙达到肺静脉隔离,持续性房颤加碎裂电位消融,同时关闭原消融线缝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6.7±2.9)个月,共6例(75%)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5例房扑/房速中4例尤复发,1例复发阵发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颤无复发,1例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阵发性房颤.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外科消融术后主要复发房扑/房速,后者主要与原消融线或肺静脉消融环的缝隙有关,或为与初次消融无关的局部折返.少数复发为房颤,可能与肺静脉传导恢复、消融线缝隙有关.导管消融疗效较好.

  •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向飞;李毅刚;王群山;孙健;陆尚彪;王飞;陆秋芬

    目的 通过主动脉根部室性早搏(室早)的成功消融,对其机制及复发因素、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 10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早患者,通过激动及起搏标测,准确定位并成功消融,证实起源于主动脉根部.消融术前、术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行腺苷试验及造影,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窦,2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2例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窦交界处,1例起源于无冠窦,1例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心外膜,均成功消融.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有1例诱发出同样室早,成功率90%.消融后有1例复发(10%).结论 主动脉根部室早多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根据体表心电图形态,结合腔内标测能准确定位,成功消融.

  • QRS时限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潘文志;宿燕岗;崔洁;柏瑾;王尉;舒先红;葛均波

    目的 探讨QRS时限(QRSd)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不同步患者行CRT治疗.植人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较术前减小的百分数(ALVESV%)≥15%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分析术前QRSd、术后QRSd及QRS时限缩短值(aQRSd=术前QRSd-术后QRSd)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1)共入选40例患者,随访期间1例死亡,2例失访,余37例进入分析.其中,7例为窄QRS波(<120 ms),30例为宽QRS波(≥120 ms).窄QRS波的CRT的有效率较宽QRS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57% vs 66.67%,P=0.079);(2)宽QRS波组中,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术前的左心窒容积、左心窜射血分数、QRSd、男女比例、心律、室内阻滞隋况及AQRS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宽QRs波组中,治疗有效者术后QRSd缩短[(151.0±23.2)ms vs(167.0±25.2)ms,P<0.05],而无效者尤变化[(166.0±19.0)ms vs(168.0±42.1)ms,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术前QaSa和aQaSd均小能预测CRT的疗效(P>0.05);AQRSd与ALVESV%无相关性(P>0.05).结论 窄QRS波的CRT疗效可能较宽QRS波差.虽然QRSd缩短仅见于CRT有效,但术前QRSd和aQSSd均不足以预测宽QRS波的CRT疗效.

  • 双腔起搏器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临床随访观察

    作者:杨玉雯;孔祥权;汪祥海;曹蘅;叶行舟;张文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AV Search)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对两种DDD/R起搏器97例(有AV Search功能47例,无AV Search功能50例)患者术后半年内随访观察.结果 有AV Search功能组术后1、3、6个月右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小于无AV Search功能组[(19.2±5.6)%vs(80.4±10.2)%,(17.8±6.6)%vs(75.3±9.5)%,(17.4±7.3)%VS[76.2±8.6]%,P<0.05].有AV Search功能组心脏指数、每搏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患者心功能分级均无明显改善(P>0.05);而左心窒射血分数则高于无AV Search功能组(P<0.05).高频心房事件也显著减少((31±9)vs(49±11),P<0.05].结论 有AV Search功能DDD/R双腔起搏器在减少非必须的心室起搏,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高频心房事件方面优于与无AV Search功能DDD/R起搏器.

  • 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诊治

    作者:任明保;翟桂荣

    目的 分析胎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状况、妊娠经过及妊娠结局,以提供进一步的临床指导.方法 检索北京妇产医院7年间30 021例次妊娠中所有病历,依据多普勒胎心听诊、胎心监护、胎儿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而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所发现的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妊娠结局.结果 共有16例胎儿心律失常被诊断,除1例失访,1例放弃胎儿外,均取得了良好的妊娠结局.结论 胎儿心律失常病因不清,可能与存在高危妊娠因素有关;可分为3种临床类型,胎儿UCG可提供明确诊断;对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多数胎儿心律失常结局良好.

  •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双腔起搏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侯翠红;楚建民;浦介麟;乔树宾;华伟;陈柯萍;张澍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双腔起搏器植入(PM)或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MSA)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 48例患者,19例行PM治疗,29例行PTMSA治疗,并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电话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PM组,平均年龄(51±13)岁,平均随访时间(3.9±2.3)年,起搏模式为DDD,AV延迟间期90~110 ms,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分别是(103.8±40.6)mm Hg(1 mm Hg=0.133 kPa)和(45.1±36.2)mm Hg,P<0.05.PTMSA组,平均年龄(43±11)岁,随访时间(3.6±1.2)年,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分别是(85.7±21.1)mm Hg和(24.6±12.2)mm Hg,P<0.05.PTMSA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幅度大于PM治疗组[(71±12)%vs(58±29)%,P<0.05].PTMSA术后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发生率38%,主要为各种心律失常;PM术后主要为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3%,主要为起搏器相关并发症.PTMSA组14例有晕厥史的患者中有1例术后活动时仍偶发晕厥,胸痛、胸闷症状缓解率75%.PM组10例有晕厥史的患者术后未再发,胸痛、胸闷症状缓解率93.8%.结论 双腔起搏器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均可降低患者的左心窒流出道压力阶差,起搏治疗降低危心室流出道雎力阶差的幅度低于消融治疗.消融治疗的并发症高于起搏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起搏器植入术导线人异常途径一例

    作者:刘文莉;戴研;华伟

    患者女性,68岁,于2009年2月25 日因"心动过缓8年,加重半个月"入院.8年前自觉心跳慢,偶觉胸闷,动态心电图提示RR间期1.73 s,窦性停搏.1年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动态心电图提示长RR间期2.18 s,窦性停搏.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Brugada综合征一例

    作者:何益平;周妍;郭航远;袁敏;裘宇芳;彭放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与心脏性猝死相关的离子通道疾病,特发性多形室件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致猝死是Brugada综合征严重的临床后果.目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惟一已证实对Brugada综合征治疗有效的方法.本院成功抢救以多次晕厥为首发表现的Brugada综合征伴室颤1例,并ICD治疗.随访14个月,患者自觉有2次发作并经程控证实为室颤发作,均ICD体内除颤成功.

  • 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研究

    作者:冯应君;李华义;陈郧;程朝晖;赵文成;杨汉东;王波

    心电图上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是指T波顶峰到终末的时间.Tpe可以作为反映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的指标,对窒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危险性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7].本文通过对1481例正常心电图Tpe的分析,旨在了解性别、年龄对Tpe的影响,建立Tpe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便为Tpe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标准.

  • 通过傅立叶变换进行主频分析对心房颤动机制研究和导管消融的价值

    作者:林玉壁;褚振亮;高连君;张树龙

    心房颤动(房颤)是目前射频消融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尤其是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目前消融策略有节段肺静脉隔离、环肺静脉消融、针对基质的线性或碎裂电位消融,或者是综合渐进式消融.

  • 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神经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作者:郭成军

    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一方面通过改变心肌的不应期(变时)、传导速度(变速)、收缩力(变力),调节心脏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舒缩性;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心脏血管的内径,调节心脏血流量(变流)和营养供应,对维持心脏正常的结构、节律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选择性刺激犬心房窦房结脂肪垫的电生理观察

    作者:曾红;贺玉泉;柳林;杨萍

    目的 位于右心房及右肺静脉交界处的窦房结(SAN)脂肪垫含有丰富的支配心房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节.本实验通过选择性直接刺激心脏SAN脂肪垫,观察其对SAN功能、房室传导、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心房颤动(AF)诱发易感性等电生理参数的影响,以明确心房SAN脂肪垫的副交感神经功能分布特点及探讨AF发生机制.方法 入选杂种犬33只,右侧开胸暴露SAN脂肪垫.将标准的电生理导管置于右心房、希氏束、右心窒心尖部及右心室流出道,记录基础窦性周期长度(SCL)、AH及HV间期、房室结文氏点、AERP及VERP、AF诱发窗口(WOV)及快速右心房起搏诱发AF的RR间期.以逐级递增的能量直接刺激SAN脂肪垫直至AF诱发,测定不同能量状态下SCL及AF诱发阈值.以引起SCL较基线延长50%的固定能量再次刺激SAN脂肪垫,观察其对上述电生理参数的影响.AF诱发成功后,继续逐级增加刺激能量直至人值10.0 mA.记录不同能量状态下诱发AF的连续10个RR间期,取其平均值.结果 100%犬在直接SAN脂肪垫刺激下诱发AF,AF诱发阈值为(4.0±1.3)mA.AF诱发前,SAN脂肪垫刺激导致窦性心率减慢[SCL:(588±77)ms对(994±293)ms,P<0.001].AF诱发后,直接刺激诱导AF RR间期进行性延长[(461±204)ms对长(636±260)ms,P<0.001],个别犬出现高度房室阻滞.在以延艮SCL 50%的固定能量刺激SAN脂肪垫时,AERP与刺激前比较明显缩短(P<0.001)、WOV增宽(P<0.001),而AH、HV、房室结文氏点、VERP无变化(P>0.05).结论 直接SAN脂肪垫刺激延长SCL,缩短AERP,增加AF诱发易感性,而对房窒结下区传导及心室无影响.以前文献报道SAN脂肪垫只有单一调节SAN的功能,而本实验结果显示当刺激能量足够时,SAN脂肪垫还町减慢AF时房窜传导.

  • 酪氨酸羟化酶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在心房颤动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张凤祥;陈明龙;杨兵;陈红武;居维竹;徐东杰;陈椿;曹克将

    目的 了解酪氨酸羟化酶(TH)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基因在心房颤动(房颤)形成与恢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山羊24只,随机分为窦性心律组(窦律组)、房颤组、复律3个月组与复律6个月组(各6只).开胸后于左心耳与左心房前壁连接处植入起搏电极导线,以(400±10)次/min连续起搏3个月,诱导房颤.复律组采用电复律法恢复窦性心律3~6个月.每周记录山羊体表心电图,分别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H与GAP43基因在窦律组、房颤组、复律3个月组与复律6个月组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房颤组左心房游离壁TH与GAP43基因蛋白水平较窦律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0±16.47)个/mm2 vs (3.24±1.55)个/mm2,(35.75±20.31)个/mm2 vs (4.83±3.97)个/mm2,P<0.01];复律3个月组,左心房游离壁TH与GAP43基因蛋白水平[(17.42±10.54)+/mm2,(20.38±22.96)个/mm2]较房颤组明显降低(P<0.05);复律6个月组,左心房游离壁TH与GAP43基因蛋白水平[(6.73±2.94)个/mm2,(8.58±5.07)个/mm2]较房颤组也明显降低(P<0.01).右心房游离壁TH与GAP43基凶蛋白水平在房颤组、复律3个月组与复律6个月组变化趋势与左心房游离壁相似.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TH与GAP43基因表达变化在房颤形成与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房颤治疗的潜在靶点.

  • 射频消融犬心脏脂肪垫消弱Bezold-Jarisch反射

    作者:夏阳;杨志健;赵伟;张家友;赵亮;顾兴建;廖德宁

    目的 观察经心外膜射频消融犬右肺静脉脂肪垫、下腔静脉脂肪垫及心脏第3脂肪垫对藜芦定诱发的Bezold-Jarisch反射(BJR)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0只杂种犬麻醉后经右侧开胸,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消融)、消融组(经心外膜消融上述3个脂肪垫).经左心室导管弹丸式推注藜芦定15μg/ks,比较两组推药前后心率、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压大上升及下降速率的变化.结果 推注藜芦定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注藜芦定后消融组心率的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22.9±8.5)次/min vs(93.3±18.4)次/min,P<0.01)],但动脉压、左心室压、左心室雎大上升及下降速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心外膜射频消融犬上述3个脂肪垫能明显消弱藜芦定诱发的BJR的心率抑制成分,但不能消弱BJR的血管抑制成分.此方法对防治心脏抑制型以及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有效,但对血管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无效.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顾永伟;王晞;唐艳红;曹锋;王龙;方永有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心肌梗死后心窒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结扎新西兰大耳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作为心肌梗死组(32只),假手术组32只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机分为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及相应的对照组(各8只).8周后先根据分组给予动物0.25%布比卡因0.5 ml行左或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然后动物麻醉开胸暴露心脏,分别测量梗死周边区和假手术对应区域心室内、中、外膜层心肌组织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限(MAPD_(90))、心室复极离散度(TDR)、有效不应期(ERP)和心窜颤动(室颤)阈值.结果 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使梗死周边区3层心肌的MAPD_(90)、ERP延长,TDR减小;室颤阈值增加(P<0.05).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则作用相反,缩短3层心肌的MAPD_(90)、ERP,增大TDR,降低室颤阈值(P<0.05),假手术组中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应与前述结果一致.结论 芹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稳定心电活动的效应,可作为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手段,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不宜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陈柯萍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于2008年9月19日至21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 第二届亚太心律学会年会暨第五届亚太心房颤动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唐闽;陈柯萍

    第二届亚太心律学会年会(APHRS 2009)暨第五届亚太心房颤动(房颤)论坛(APAFS 2009)于2009年10月22日至24开在北京同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此次会议足在我国首次举办的心律学领域的国际大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