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创面植入氟尿嘧啶微粒预防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

    作者:郑涛;谢峰;杨甲梅;沈伟峰;耿利;戴炳华;申荣喜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肝创面植入氟尿嘧啶微粒(5 fluorouracil,5-FU)对预防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184例HCC(单发,直径≤5 cm,无肉眼癌栓)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2组,用药组90例,术中肝创面植入5-FU,对照组94例,术中未植入5-FU.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和35个月,用药组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86%、76%、64%,对照组为77%、6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7,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肝肾功能主要指标(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血清肌苷)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肝切除术后,残肝创面植入5-FU微粒,可显著提高HCC的无瘤生存率,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残胃癌术后化疗期间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一例

    作者:韩述岭

    患者男性,56岁,体形消瘦,因残胃癌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第3天开始进全流食,进食后无不适,排便正常.术后第12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查体:T 36.8℃,R 18次/分,HR 82次/分.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白细胞8.1 ×109/L,中性粒细胞68.5%,血红蛋白108 g/L,总蛋白52.3g/L,白蛋白30.5/L.开始行化学治疗,化疗方案为FOLFOX4方案,应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开始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剧烈呕吐,每日达10~15次,呕吐物为消化道内容物,含胆汁,未见血性物质.

  •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

    作者:陈元元;梁中骁;潘金飞

    目的 探讨肝癌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及其对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完成肝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9例,按术中有无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剂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予其他化疗.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3周的白细胞、肝功能、AFP;术后半年内每月、半年后每3个月复查AFP及影像学,对可疑复发的患者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统计术后6、12、18、24个月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术后3周治疗组WBC、ALT、AST、TBI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801、-0.854、- 1.948、- 0.503,均P>0.05).治疗组术前、术后3周、术后6个月AFP为(361.58±431.06) μg/L、(17.02±15.55)μg/L、(43.61±58.03) μg/L,对照组为(495.50±441.63) μg/L、(26.82±60.46) μg/L、(127.48±229.79) μg/L.术后6个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065,P<0.05).治疗组术后6、12、18、24个月的无瘤生存率为95.8%、91.7%、79.2%、75.0%,对照组为94.3%、71.4%、60.0%、48.6%(Log rank检验x2=4.035,P<0.05);治疗组术后6、12、18、24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95.8%、91.7%、83.3%,对照组为100%、94.3%、77.1%、60.0%(Log rank检验x2=3.931,P<1.05).结论 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降低肝癌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 规范结直肠癌术中缓释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的专家共识

    作者:结直肠癌术中缓释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共识专家组

    一、背景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年病死率接近60万人,目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在第3位.尽管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仍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和东部地区,结直肠癌已成为发病率上升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年龄有趋于年轻化的倾向[1].

  • 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miR-34a、ZEB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玉强;孙东方;余乐;李恒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5-Fu)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miR-34a、ZEB2表达的改变以及生存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组在关腹前给予5-Fu植入剂,术后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复发率、免疫功能及miR-34a、ZEB2血清表达情况.结果 (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401).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为(10.26±1.29)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8.92±1.0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6,P<0.01).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78.26%(95%CI=72.13%~84.39%),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5.65%(95%CI=93.91%~9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6,P=0.015).(2)治疗后两组各免疫指标均呈明显下降后升高的趋势(P<0.05),术后2 d时观察组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IgA与CD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血清miR-34a及ZEB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7、1.392,P=0.259、0.138).治疗后7 d时,观察组和对照组miR-34a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t=3.975、-3.718,P=0.001、0.005),ZEB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6.279、4.183,均P<0.001),但观察组miR-34a及ZEB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t=-2.813、4.118,P=0.029、<0.001).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内植入5-Fu对患者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均无明显影响,但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改善miR-34a低表达,抑制ZEB2高表达.

  • 高剂量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卫娟;张崇建;周婕;苏逢锡

    目的 评价高剂量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经空心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89例,术前接受表阿霉素100 mg/m2(第1天)、环磷酰胺60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600 mg/m2(第1天)方案化疗(FEC100),21天1个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 联合化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0.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19.1%(17/89),部分缓解(cPR)61.8%(55/89),病情稳定(SD)19.1%(17/89),无病情进展(PD)病例.病理完全缓解(pCR)16例(18.0%),其中13例(14.6%)化疗后原发肿瘤手术切除标本上未见肿瘤组织残留,3例(3.4%)仅见原位癌组织残留.Ⅲ~Ⅳ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9.2%,3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脱发,12例(13.5%)出现Ⅲ度恶心呕吐,71例(79.8%)发生Ⅲ度脱发,随访期间未出现心脏毒性病例.中位随访37个月,总生存率87.6%(78/89),无病生存率为83.2%(74/89).结论 高剂量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满意,生存率与文献报道的相似,耐受性好.

  • 肝外胆管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进展

    作者:杜奉舟;张宁;何小东;左宇志;徐源;曲强

    肝外胆管癌(EC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即使在病变早期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总体生存率低.近几年来,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逐渐开展,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等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或联合放、化疗可使ECC患者术后获益,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然而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案各异,缺少ECC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本文结合新发表的研究结果,讨论ECC术后辅助治疗的现状和主要措施.

  • 尿石酸A能增强氟尿嘧啶的抗癌作用

    作者:王震

    【据《Food Funct》2015年3月报道】题:鞣花酸的肠道代谢物-尿石酸A 能提高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中的疗效(作者González-Sarrías A等)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可以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尽管化疗药物的种类繁多,氟尿嘧啶至今仍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化疗药物。然而,临床上仅有10%~15%的结直肠癌患者对氟尿嘧啶化疗敏感。因此,如何提高氟尿嘧啶的化疗效果,逆转肿瘤细胞耐药以及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

  •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一线治疗老年/年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组2691例的随机对照分析

    作者:陈开运;汪谦

    目的 目前还不能确定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联合伊立替康一线化疗的获益是否与年轻患者一致.方法 通过对比研究599例老年患者(≥70岁)和2092例年轻患者(<70 岁)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Ⅲ期临床试验的原始资料,总结分析氟尿嘧啶(FU)及亚叶酸(FA)和伊立替康的联合疗法及单一疗法在一线化疗方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中,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反应率较FU/FA高(分别为46.6% vs 29.0%,P<0.01;50.5% vs 30.3%, P <0.01).伊立替康/FU/FA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在年轻患者[风险率 (HR)=0.77,95% CI=0.70~0.85,P <0.01]和老年(HR=0.75,95% CI= 0.61~0.90,P<0.01)患者中均较好.年轻患者(HR=0.83,95% CI=0.75~0.92,P<0.01)联合化疗的总生存率较高,老年患者(HR=0.87,95% CI=0.72~1.05,P<0.15)也具有同样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治疗方案之间不具显著相关性.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对老年和年轻患者肝脏的毒性不同得到证明.以年龄作为可变量的分析,证明年龄(不包括70岁)在治疗中与肝脏毒性和呕吐无显著相关.结论 在 Ⅲ期试验中,伊立替康化疗对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疗效相当,其对两者的毒性相似.

  • 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的研究

    作者:林志东;毛盛名;卜巨源;邹劲林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5-Fu)缓释剂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58例直肠癌患者被随机分为A(植入组)、B(腹腔灌注组)和C(对照组)3组,A组采用手术+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B组采用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组采用传统手术+化疗。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和首次化疗毒性反应以及3组2、5年生存率。结果A组和B组并发症相当,对骨髓抑制和肝脏功能损害较C组轻;无论在2年还是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A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2年无病生存率均较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在2年生存率、5年总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可靠,能降低2年复发率,但并不能提高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 转染胸苷磷酸化酶基因对5'-脱氧氟脲苷抗结肠癌细胞株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剑;张继民;高庆;王绮雯;叶钿均;刘影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和LOVO细胞株转染胸苷磷酸化酶(TP)基因后转化5′-脱氧氟脲苷(5′-DFUR)为氟尿嘧啶(5-FU)能力的变化及5′-DFUR抗癌细胞株活性的变化.方法 构建包含TP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用慢病毒包装后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LOVO.转染5代后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株细胞的TP mRNA和TP蛋白表达.然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2株细胞转染前后转化5′-DFUR为5-FU的量;MTT法检测5′-DFUR对2株细胞转染前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转染TP基因后SW480-TP与LOVO-TP 5代细胞转染效率稳定在95%左右.2株转染细胞的TP mRNA表达分别比野生型细胞增加(695±172)倍(t=-7.00,P=0.002)和(282±87)倍(t=-5.61,P=0.030),Western blot显示TP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转染后的SW480-TP与LOVO-TP在培养基中分别使5′-DFUR转化为5-FU的量增加(t=19.406 ~66.921,P<0.01).5′-DFUR对SW480的IC50由(1641±53) μmol/L降至(587±17) μmol/L(t=-32.59,P<0.01);对LOVO的IC50由(1607±57) μmol/L降至(1088±89) μmol/L(t=-8.52,P<0.01).结论 慢病毒载体能够高效地将TP cDNA转染至人结肠癌细胞SW480和LOVO并稳定传代,转染后2株细胞的TP mRNA和T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使5′-DFUR转化为5-FU的量增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LOVO的抑制作用增强.

  • 胰腺癌化疗耐药机制及逆转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洪智贤;张太平;赵玉沛

    过去20年来,虽然对胰腺癌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1],手术切除率仅为15%~20%.化疗在胰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吉西他宾作为目前胰腺癌化疗的一线药物,使患者的1年生存率从使用氟尿嘧啶单药化疗时的2%提高到了18%~30%[2].

  • 氟尿嘧啶通道基因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化疗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王华;董培德;吴晓江;步召德;罗力;侯明星;宝力道;欧阳晓晖;季加孚

    氟尿嘧啶(5-Fu)作为联合甲酰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的抗癌药物,显示了无可争议的优势.我们选择测定5-Fu通道基因中的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TS-mRNA是5-Fu代谢靶酶,DPD-mRNA是5-Fu降解起始和限速酶[1],OPRT-mRNA是5-Fu磷酸化的关键酶.本研究计划采集新鲜结直肠癌冰冻样本评价5-Fu通道基因表达,以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接受FolFox4化疗的疗效.

  • 槐耳清膏联合氟尿嘧啶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巨波;孙惠川;薛琼;钱永兵;荚卫东;高东梅;潘奇;孙冰生;陈军;汤钊猷

    槐耳清膏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蛋白[1](polysaccharide of trametes robiniophila murr,PS-T),能诱导人直肠癌细胞株(HR8348细胞)发生凋亡[2],对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构建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3].但槐耳清膏对肝癌在体内的生长和转移的干预作用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4]进行了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动物实验,现报道如下.

  • 结直肠癌术后FOLFOX化疗神经毒性的防治

    作者:黄常新;杨关根;沈忠;丁菁;张在云;潘宏铭

    FOLFOX方案化疗即奥沙利铂、亚叶酸和氟尿嘧啶的联合化疗,临床证明具有较高疗效.该方案已成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标准方案和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毒副反应较大[1-2],主要为神经毒副反应,一种是用药后较快出现的急性神经毒性,另一种是多周期用药后出现的剂量累积性慢性神经毒性[3].FOLFOX化疗的神经毒性常影响患者完成预定的治疗计划.笔者近年根据其可能的毒理机制,观察钙剂、极化液和大剂量维生素C对FOLFOX化疗的慢性神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 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对5-氟尿嘧啶治疗肝癌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杨富春;郑树森;李敏伟;曾群力;蒋国平;谢海洋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与他克莫司(FK506)对5-氟尿嘧啶(5-FU)治疗肝癌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取DENA诱导的近交系wistar雄性原发性肝癌大鼠,随机分为A组(肝癌鼠)、B组(肝癌鼠加5-FU)、C组(肝癌鼠加5-FU加CsA)、D组(肝癌鼠加5-FU加FK506)处理3 d后取标本,光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各组肝癌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坏死定量及形态学改变,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D组G1/G0期肝癌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P=0.00);S期肝癌细胞所占百分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凋亡细胞百分率加坏死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0).透射电镜对照组呈正常肝癌细胞超微结构,治疗组可见大量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和少量坏死细胞.肝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以B组下降多(P<0.05). 结论 CsA和FK506均对5-FU治疗肝癌有协同作用,FK506在5-FU治疗时可促使G0/G1期肝癌细胞向S期转化,CsA对肿瘤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 双位点小干扰RNA靶向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促大肠癌细胞凋亡和5-氟尿嘧啶化疗增效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相柏;陶凯雄;王国斌;田源;张景辉;陈道达

    目的观察针对单位点与双位点的RNA干扰技术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差异.方法构建质粒表达载体pU6-EGFR-shRNA-1和pU6-EGFR-shRNA-2,脂质体转染人大肠癌LoVo细胞,G418筛选4周,分5组:1组为LoVo细胞,2组为对照质粒载体HK,3组为pU6-EGFR-shRNA-1,4组为pU6-EGFR-shRNA-2,5组为pU6-EGFR-shRNA-1和pU6-EGFR-shRNA-2各半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分析试剂CCK-8(Cell CountingKit-8)测定5-FU不同浓度和时间对LoVo细胞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正确构建了短发夹状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成功转染;3、4、5组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80.2±3.4)%、(81.3±2.8)%和(90.6±2.8)%,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74.1±4.0)%、(73.4±2.3)%和(90.4±3.3)%,凋亡率增加了(10.4±0.5)%、(10.1±0.4)%和(14.2±0.5)%,同时对5-FU的IC50和细胞抑制率作统计学分析,5组,3、4组和1、2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1组2组间、3组4组间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条shRNA均可有效抑制LoVo细胞EGFR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提高5-FU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靶向联合位点的RNA干扰技术较单一位点的干扰效果更显著,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联合化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草酸铂、5-氟尿嘧啶联合多药耐药基因反义RNA对耐药直肠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纲;李世拥;于波;安平;蔡慧芸

    目的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反义RNA转染入对氟尿嘧啶(5-FU)耐药直肠癌细胞(8348R)中,封闭正义MDR1的转录和表达,联合应用草酸铂及5-FU共同作用于8348R,观察其联合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含MDR1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MDR1;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在草酸铂作用下GFP基因对8348R细胞的转染效率,用克隆形成试验观察草酸铂对PC-MDR1质粒转染8348R细胞的影响;用MTT试验检测草酸铂联合5-FU及MDR1反义RNA对8348R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转染PC-MDR1质粒后,8348R细胞在5-FU作用下较转染前活性明显下降,转染后细胞出现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草酸铂将PC-MDR1质粒对直肠癌细胞的转染效率提高18倍,IC50剂量草酸铂、5-FU联合MDR1反义RNA可大大提高对8348R细胞的杀伤效率,总体杀伤效率可达到75%.结论应用草酸铂、5-FU联合MDR1反义RNA对直肠癌耐药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可望成为治疗对5-FU耐药的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 伊立替康与氟嘧啶类联合治疗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郁宝铭;吴唯勤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与氟嘧啶类化合物在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3例进展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随机分为2组,A组病例给予CPT-1190~125mg/m2,持续静脉滴注10h(第1天)和四氢叶酸钙(FA)30mg·m-2·d-1+5-FU425mg·m-2·d-1×2d(48h持续静脉滴注),每周给药1次,作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不少于6个周期.B组病例则给予90~125mg/m2CPT-11持续静脉滴注10h,每2周1次为1周期,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1,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不少于6个月,亦即相当于不少于6个周期.结果 全组总的有效率(ORR)44.2%,疾病控制率83.7%.A组有效率(RR)为31.3%,B组51.9%,全组平均病情缓解时间11.0个月,总生存率(OS)14.6个月,肝转移的RR为44.4%,肺转移的RR为66.7%,B组肝转移的RR为46.2%,A组为40.0%;B组肺转移的RR为83.3%,A组为33.3%.43例502周期化疗Ⅲ级副反应发生率为3.0%(15例次),无化疗相关死亡.在各种副反应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A组31.9%,但Ⅲ级者仅1例,B组22.7%,无Ⅲ级.B组副反应发生率中手足综合征较高(16.1%),Ⅲ级2例,A组仅1.4%,无Ⅲ级.总的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 CPT-11与氟嘧啶类化合物对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是有效的、安全的.CPT-11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不但疗效更高,副反应明显减少,对肺转移的疗效尤高,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 HER2基因阳性乳腺癌的处理

    作者:武正炎

    Slamon等在1987年通过人乳腺癌的研究,首先报道了原癌基因HER2的扩增,并提示其与肿瘤易复发和预后较差有关.这类肿瘤往往体积较大,患者腋淋巴结常呈阳性,无病生存期较短,对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化疗可能耐药,对蒽环类药物敏感,其中约50%雌激素受体(ER)阴性.

2283 条记录 8/115 页 « 12...567891011...1141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