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紫杉类药物联合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作者:梁琴;高润芳;王嘉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表明, 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全身性疾病特点的肿瘤.因此,以化疗为主的全身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紫杉类药物联合蒽环类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而不同的紫杉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显示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主要是探讨2种紫杉类药物紫杉醇(PTX)与多西他赛(DOC)分别与表柔比星(EPI)联合3周期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对比分析.

  • 红外线理疗及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紫杉醇和异环磷酰胺所致外周静脉炎疗效观察

    作者:张秋霞

    外周静脉炎是刺激性较强的抗肿瘤药,如紫杉醇(PTX)、长春碱类、蒽环类、丝裂霉素等使用不当引起的较严重的局部反应,表现为注入化疗药所用的静脉部位疼痛、皮肤发红,以后沿静脉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索条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1].中医理论认为,静脉炎发生系药物伤及血脉形成淤血,营卫稽留于静脉之中雍遏不得行而化热,郁热互结而出现诸种症状、体征[2].预防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我们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对PTX和异环磷酰胺(IFO)所致外周静脉炎用红外线理疗及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

    作者:寇长元;李恩孝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即孕激素受体(P R )、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无明显临床效果,因此预后差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2]。表阿霉素及多西紫杉醇分别属于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16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阿霉素与表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比较

    作者:黄志松;张代平

    阿霉素与表阿霉素是临床中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属于蒽环类,对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均有较强的作用,且在临床中抗肿瘤谱比较广泛,疗效显著[1]。但是,由于心脏毒性而影响了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2]。临床研究显示,阿霉素在抗肿瘤治疗中经常表现为心电图异常[3]。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阿霉素与表阿霉素化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旨在了解其对心脏毒性的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 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效果

    作者:袁晗

    目的:分析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3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紫杉类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三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的有效率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随访2年后,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转移死亡;试验组患者中,未出现病例复发或转移现象。结论对三阴乳腺癌患者采取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心麦隆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心肌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绮;刘伟;徐鑫;许文华;郭斌

    目的:观察心麦隆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术后化疗的患者共计 8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于化疗前5d开始使用极化液,1日1次,共计15d.观察组:于化疗前5d开始使用心麦隆注射1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日2次,静点,共计15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4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其中6例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经过对症治疗后其中9例在2周内症状明显缓解.观察组出现8例患者发生上述临床症状,较轻微,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几乎没有改变,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肌钙蛋白虽然两组治疗后均有升高,但是对照组升高的更为明显,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麦隆注射液对于蒽环类化疗药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功能影响

    作者:伍婷婷;姜凡;张新书;张博;卢业伟;方思华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于不同心脏基础情况乳腺癌患者的左室旋转及扭转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4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心脏正常组(A组)、心脏高危组(B组).每例分为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化疗4周期后、化疗6周期后4个阶段.每个阶段获取左室短轴基底水平及心尖水平的高帧频动态二维图像,运用QLAB软件进行联机分析,获得左室基底段、心尖段内膜旋转、外膜旋转、整体平面旋转、壁扭转曲线,记录各曲线峰值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化疗2周期后,B组的左室旋转及扭转曲线峰值较前有所增加,部分患者曲线形态不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后,A组各曲线峰值开始出现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时B组改变更加显著(P<0.01).结论 2D-STE技术可以发现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心脏损害.而且心脏高危组与正常组的心肌损害有显著性不同.对于心脏高危组患者,更应该严格监控其早期心脏损害,从而指导临床及时调整药物使用方案.

  • 超声心动图评价蒽环类药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

    作者:姜志荣;吕慧霞;刘培京;李大海;何信佳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测定技术在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5500型超声诊断仪测定39例接受AT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以及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背向散射积分的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心肌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率(CVIB%).结果乳腺癌化疗组IBS的周期性变化幅度明显减低、心肌IB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VIB和CVIB%则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乳腺癌化疗组有14例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但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在ATC化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IBS参数与ATC累积剂量、距首次化疗时间、心功能参数及相应节段的室壁增厚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测定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应用ATC早期心脏毒性的手段之一.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权;程蕾蕾;史静;宋飞燕;郭晔;舒先红

    目的 蒽环类药物作为淋巴瘤患者的主要化疗用药,可造成不可逆的心脏损害.本研究旨在以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ERNA)为标准,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拟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51例淋巴瘤患者,于化疗前分别行RT-3DE及ERNA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RT-3DE与ERNA测得LVEF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RT-3DE较ERNA所测LVEF平均高估0.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RT-3DE与ERNA所测LVEF有较好的相关性(r=0.559,P<0.001);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RT-3DE与ERNA所测LVEF具有一致性.结论 RT-3DE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LVEF,且操作便捷、价格相对低廉、无放射性损伤,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心功能随访.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心脏功能

    作者:张帅;徐晓红;张慷;刘丽娟;谢君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追踪观察3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前(A组)、化疗2个周期后(B组)、化疗4个周期后(C组)的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表现,比较3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舒张早期整体面积应变率(EASR)、舒张早期三维速度(3DVe)的差异,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参数中,C组GCS、GAS、EASR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3.692、3.590, P<0.01),B组EASR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 P<0.05);3组GLS、GRS、3D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1.957、1.205, 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ASR与等容舒张时间(IVRT)呈负相关(r=-0.44, P<0.01),与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比呈正相关(r=0.49、0.32, P<0.01);GRS与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呈正相关(r=0.21, 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敏感地反映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早期舒张功能的变化。

  • 超声心动图的心脏功能测定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晨;孙斌;常才

    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胸部手术和放疗、蒽环类药物化疗、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等,均能引起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甚至增加治疗后患者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因此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评价已受到了临床的广泛重视.临床上通过一些心脏功能测定可以发现亚临床性心功能的潜在损害,如予早期干预,就可降低心脏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淋巴瘤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亚临床功能的价值

    作者:宋飞艳;程蕾蕾;陈永乐;史静;李政;赵维鹏;郭晔;舒先红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3DE)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亚临床功能减退的敏感超声参数及其价值。方法对26例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DLBCL患者,于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累积剂量100 mg/m2)、化疗4个周期后(累积剂量200 mg/m2)、化疗6个周期后(累积剂量300 mg/m2)进行 RT3DE检查,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 GCS)、左心室旋转( LVtw)及左心室扭转( LVto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RT3DE的各项参数EDV、ESV、SV、EF、GLS、GCS、LVtw、LVtor等计量资料均以x ± 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后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 DLBCL患者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RT3DE检查结果比较: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 DLBCL 患者 EDV[(71.4±14.8)mL,(76.3±15.6)mL,(81.7±19.5)mL,(79.7±16.2)mL]、ESV[(22.9±5.1)mL,(25.1±5.4)mL,(27.1±8.1)mL,(26.6±6.7)mL]、SV[(48.6±10.4)mL,(51.2±11.0)mL,(54.6±12.8)mL,(53.1±10.7)mL]、EF[(67.9±3.1)%,(66.9±3.1)%,(67.0±4.1)%,(66.7±3.6)%]、GLS[(-26.9±4.8)%,(-27.1±4.4)%,(-25.5±7.5)%,(-26.7±7.1)%]、GCS[(-34.7±2.5)%,(-33.7±3.4)%,(-34.1±3.8)%,(-33.7±3.3)%]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1.905,2.297,1.388,0.628,0.344,0.585;P>0.05);而LVtw[(19.9±6.8)°,(13.1±10.0)°,(13.5±8.1)°,(11.1±5.8)°]、LVtor[(2.9±1.2)°/cm,(1.8±1.4)°/cm,(1.8±1.1)°/cm,(1.5±0.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007,7.013;P<0.05);与化疗前两两比较,DLBCL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化疗4个周期后、化疗6个周期后LVtw、LVto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tw:P =0.025,0.016,0.001;LVtor:P =0.008,0.007,0.000)。结论 RT3DE可以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LVtw、LVtor可作为早期监测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亚临床功能减退的敏感参数。

  • 运用2D-STI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右丙亚胺对蒽环类化疗药物相关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梦云;吕清

    目的:探讨2D-STI技术在评价运用右丙亚胺防治蒽环类化疗药物相关性心肌损伤的价值。
      方法:11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32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30-540mg/m2;B组40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30-540mg/m2与右丙亚胺;C组40例未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分别选取左室基底部和心尖部短轴切面,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分别获得2个平面的旋转角度-时间曲线和旋转速度-时间曲线,根据其平均值绘制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时间和扭转速度-时间曲线,测量扭转峰值、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扭转速度峰值及达峰时间,计算解旋率。

  • CD_(3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作者:顾伟英;胡绍燕;陈子兴;岑建农;曹祥山;何海龙;谢晓宝;邱国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主要特点为染色体t(15;17)(q22;q12)易位形成PML/RARot融合基因,早期常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FAB分型将APL分为2个亚型:典型粗颗粒型M3和细颗粒型M3v.APL免疫表型特点为CD_(13)~+,CD_(33)~+,CD_9~+和CD_(14)~-.目前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使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达90%~95%,早期死亡率明显下降,CR后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使得APL复发率明显下降,生存期明显延长[1].尽管大多数APL经过上述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仍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极差的临床过程.

  • 蒽环类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毒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呼改凤;付海霞;马继芳;胡鸣凤;赵子牛;呼朝;杨劲

    目的 观察蒽环类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年龄36~59岁.其中ACT组(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21例、FAC组(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19例、EC组(表柔比星+环磷酰胺)24例.分别在化疗2、4和6周期后,采用美国癌症中心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量表评价各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分为0~4级;同时观察各组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12导联心电图和左心射血分数,观察点分别为急性毒性反应时间(时间点A)、亚急性毒性反应时间(时间点B)、化疗结束后24个月(时间点C)、化疗结束后36个月(时间点D)、化疗结束后48个月(时间点E)和化疗结束后60个月(时间点F);并比较各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分期、乳腺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阳性、ECOG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均未发生4级化疗毒性反应.3组的cTnT水平在基线及时间点C、D、E和F均明显低于时间点A,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C组的cTnT指标在化疗2周后的各随访时间点均高于FAC组合AC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心电图异常率和左心射血分数水平在各随访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组、FAC组和E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100%(19/19)和95.8%(23/24),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94.7%(18/19)和91.7%(22/24),各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均可耐受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ACT、FAC和EC方案均可引起心肌损伤,EC方案诱发的心脏晚期毒性反应高于其他化疗方案,但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

  • HER2基因阳性乳腺癌的处理

    作者:武正炎

    Slamon等在1987年通过人乳腺癌的研究,首先报道了原癌基因HER2的扩增,并提示其与肿瘤易复发和预后较差有关.这类肿瘤往往体积较大,患者腋淋巴结常呈阳性,无病生存期较短,对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化疗可能耐药,对蒽环类药物敏感,其中约50%雌激素受体(ER)阴性.

  • 子宫平滑肌肉瘤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雪琼;林毅;吴洁丽;石一复

    化疗是子宫平滑肌肉瘤辅助治疗的首选.虽然子宫平滑肌肉瘤对化疗并不是很敏感,但是肉瘤具有早期血行转移的临床特点,因此,辅助全身化疗,对于消除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亚临床转移和盆腔外扩散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治疗子宫平滑肌肉瘤必不可少的手段.Wu等[1]研究发现,辅助化疗可提高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一般常规采用全身化疗,因单药治疗疗效较差,故主张联合化疗.化疗方案多以蒽环类或异环磷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规范的化疗方案.

  • 维甲酸及蒽环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37例

    作者:金眉;吴敏媛;张永红;石慧文;谢静;周翾;马晓莉;吴润晖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及维甲酸及蒽环类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7例AP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结果 APL低危患者占30%( 11/37),中危患者占43% (16/37),高危患者占27% (10/37).60% (22/37)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根据危险度不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P =0.029),分别是低危组27%( 3/11),中危组69% (11/16),高危组80% (8/10).3例患者死亡(8%).2例患者发生维甲酸综合征(6%).完全缓解率为83.7%,各危险组缓解时间无差异(P=0.612).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及柔红霉素两组的缓解时间无差异(P =0.628).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分析表明,本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1%,低、中、高危险度组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100%、81%、60%.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结合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高,生存率高,毒副作用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儿童APL诱导缓解治疗的主要合并症.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的新进展

    作者:王梦;杨继元

    蒽环类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于实体肿瘤及造血系统肿瘤有确切的疗效,但随着剂量的增加,会出现骨髓抑制、脱发及心脏毒性等一系列的副作用,尤其是心脏毒性的致死率较高,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对其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现就蒽环类药物的药用机制、致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及其监测和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 含蒽环类或紫杉类化疗失败晚期乳腺癌GP与GX方案治疗的对比观察

    作者:傅玲;王明玉;曾洪生

    目的:观察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和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GX)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7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被分为2组,并分别采用GP、GX方案化疗,其中GP组39例,GX组33例.GP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入,d1,d8;顺铂25 mg/m2,静脉滴入,d1~d3;21 d为1个周期.GX组:吉西他滨用法同GX组,希罗达2 500 mg/m2,分2次口服,d1~d14,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GP组和GX组总有效率(RR)分别为41%(16/39)和33%(1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0、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8、1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其中GX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GP组,胃肠道反应GP组明显高于GX组.结论:GP和GX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且毒副反应均可耐受,可作为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方案.

202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