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尺骨茎突骨折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影响

    作者:杨焕友;张楠;杨振建;李瑞国;王斌;刘德群;李浩

    目的 研究各型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1年8月至2010年5月,对150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其中Ⅰ型骨折68例、Ⅱ型骨折82例,通过术前影像学测量,术后随访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通过腕关节标准侧位片,在豆舟骨间距≤3mm时,测量桡尺远侧关节间距,尺骨茎突骨折Ⅰ型桡尺远侧关节间距≤5mm,Ⅱ型≥5mm.术后随访时间为26~ 102个月,平均70个月.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68例Ⅰ型骨折未出现桡尺远侧关节松弛,82例Ⅱ型骨折中11例出现桡尺远侧关节松弛.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Green-O'Brien评分法:Ⅰ型骨折手术治疗28例,其中优12例、良11例,优良率为82.1%;非手术治疗40例,其中优10例、良19例,优良率为72.5%.Ⅱ型骨折手术治疗72例,其中优62例、良6例,优良率为94.4%;非手术治疗10例,其中优1例、良2例,优良率为30.0%.结论 尺骨茎突骨折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影响,Ⅰ型较小,Ⅱ型较大.所以对Ⅱ型尺骨茎突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使其解剖复位.

  • 刀砍伤腕部离断再植

    作者:黄友华;周业渊;符林雄;唐云青;杨能

    2004年3月-2007年9月,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例刀砍伤致腕部离断者进行断腕再植,术后全部存活,随访1~4年,手外形及功能良好.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3岁,平均26岁.均为刀砍伤.腕部完全离断7例,不全离断3例;左侧6例,右侧4例.离断平面:桡腕关节处合并部分远端桡骨离断2例,近排腕骨处离断5例,远排腕骨处离断2例,腕部斜形离断1例.缺血时间长9 h,短3 h,平均6 h.

  • 滑膜切除治疗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张建平;张传芸;王凌椿

    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早期采用药物治疗.但对处在中期和慢性期的患者,因滑膜增生和软骨破坏,采用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症状和畸形.其病变不仅累及桡腕关节,还累及腕尺关节、桡尺远侧关节、腕骨间关节和腕掌关节;炎症还波及到周围腱鞘内滑膜,尤其是桡、尺侧腕伸肌腱及拇长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

  • 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

    作者:顾施辉;刘璠;徐建光;徐文东;徐雷

    目的 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桡腕关节内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的变化,研究四角融合术对桡腕关节内应力的影响.方法 8例新鲜正常腕关节标本通过夹具固定于支架上,将150 N负荷按比例加载于经过腕关节的各肌腱上,调节腕关节于不同位置,测量桡舟、桡月关节内的应力大小、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测量结束后对标本行四角融合术,以同样方法进行测量,比较四角融合前后数据,分析四角融合对桡腕关节的影响.结果 正常时,桡舟关节内受力面积占其关节面的3%~43%,桡月关节为6%~30%;四角融合后,桡舟关节为0%~30%,桡月关节为7%~32%.正常时和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值、受力面积和平均压强随腕关节位置的变化而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正常时应力柔和渐变,四角融合后明显剧烈而僵硬.结论 正常桡舟、桡月关节内有各自独立的应力承受区,其面积不等于实际的关节面积,根据腕关节的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四角融合后桡腕关节内的应力变化较正常时剧烈、僵硬,长期作用可能使腕关节内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

  • 腓骨近端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作者:熊进;骆东山;宋知非;王斌

    骨巨细胞瘤(GCT)是国人中较常见的骨肿瘤,其发病率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0%.和传统的囊内刮除骨水泥或自体骨充填相比,扩大或边缘切除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我院自1 996年5月至1999年7月对5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大块切除+自体游离腓骨近端移植重建桡腕关节,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与掌侧钢板治疗的疗效对比

    作者:郭文涛;艾力·热黑;杨德盛;胥伯勇

    过去三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由石膏或小夹板固定为主渐变为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外固定架(external fixator,EF)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适应证广泛、固定牢固可靠及不影响骨折断端愈合等优点,但其缺点同样明显,在拆除外固定架前的术后数周内,腕关节固定牢固,无法正常活动,影响功能锻炼.而内固定的掌侧钢板(volar plate,VP)则具有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1].作者自2004年3月至2011年2月通过X线摄片对比,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桡腕关节和腕骨间关节活动度的影响,评估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庞飞;周平;孙新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1],尤其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之一.由于高龄及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质压缩,特别是C型骨折(AO分型)往往不能完全复位或复位后固定不牢,造成桡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者腕关节活动.2006~2008本院采用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作者:蔡春元;张力成;杨国敬

    桡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约占全身骨折的2%,常合并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既往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法复位后夹板、石膏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疗效并不满意.本院自1997年至2001年,采用于仲嘉等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桡骨瓣治疗舟骨骨折

    作者:袁杰;胡斌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围绕腕舟骨损伤后的血运重建问题提出不少新观点和新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基础,我们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手舟骨骨折,临床应用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应用解剖骨间前动脉在旋前方肌上缘分为两支,一支在旋前方肌深面继续下行向远端,终于腕掌侧动脉网;另一支穿过骨间膜成为背侧支.通过观察上肢血管铸型标本及成人上肢新鲜标本,背侧支起始部口径为1.2~1.7mm,距腕横纹5~7cm,于拇短伸肌、指总伸肌间隙向远端走行,在拇短伸肌肌腹肌腱移行处附近发出骨膜支,骨膜支在拇短伸肌尺侧向桡骨远端呈孤形走行,此处距腕横纹4~5cm,背侧支主干向远端走行时分为两支,加入腕背动脉网,在桡腕关节发出桡骨茎突返支与骨膜支汇合成骨膜弓.静脉回流是通过两条伴行静脉间的众多交通支做迷宫式的逆流.

  • Coony Ⅱ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与保守治疗

    作者:孙兆旭;吴萤;卢建峰;尹海磊;卢廷胜;张伟

    [目的]比较CoonyⅡ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 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CoonyⅡ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T”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和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保守组)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碗部疼痛情况、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06例患者均完成1年的随访.手术组全部患者得到解剖复位,有1例术后出现Sudeck骨萎缩;而保守组10例畸形愈合,其中3例患者因夹板松脱等原因未能及时来院复查,致骨折畸形严重,功能较差.在治疗后6周,3、6个月随访时间点,手术组Gartland-Werley(GW)评分和PRWE评分均优于保守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减小,在1年随访时,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CoonyⅡ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可实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避免骨折再移位,其早期疗效优势明显,但由于保守治疗方法简单、费用低廉、患者痛苦较小,所以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功能需求、年龄以及经济情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 舟骨骨折合并月骨远距离脱位1例

    作者:李志辉

    患者,男,30岁.因骑摩托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向左侧跌倒,左手掌撑地,感左腕部疼痛,活动不利并逐渐肿胀.伤后2d入院.查体:左腕、手部明显肿胀,腕关节功能障碍,腕部广泛压痛,以"鼻烟窝"及桡骨远端处压痛明显,于桡腕关节处扪及关节空虚.末梢血运、感觉正常,手指屈伸轻度受限.X线片示:左腕舟骨骨折,月骨掌侧脱位,距桡腕关节面约4.50cm处,桡骨远端不全性骨折.入院次日在左臂丛麻醉下手术,取左腕关节掌侧"S"形切口,术中见脱位月骨和舟骨近段相连,位于指深屈肌与旋前方肌之间,舟骨腰部骨折.两者关节面完整.桡月掌、背侧韧带完全断裂,月骨和舟骨近段已游离,完全失去血运,复回原位内固定必然会坏死,因而行月骨和舟骨近段摘除、掌长肌腱填塞术.

  • 无牵引下腕关节镜技术

    作者:卞传华;滕涌;何志晶

    作者介绍一种不需要牵引,手臂可平放在手术台上的腕关节镜技术.前期研究的30例患者中,首先采用该技术,然后再用传统方法进行比较.优点是上肢平放,医生直接在镜下进行诊断治疗,不需要变换荧光镜位置.诊断的准确性与传统方法一致,小型外科手术,如清创缝合较容易.30例患者(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8.7岁.退行性变11例,损伤性改变19例.对30例患者连续应用两种技术,共做60次.首先进行无牵引腕关节镜技术.上肢随意放在手术台上.腕下放一小毛巾圆枕,允许各方向活动.完成关节镜检查后,病人手指放置消毒过的指套内,悬吊前臂并维持3kg牵引.第二步关节镜检查在牵引下进行,证实了无牵引关节镜技术下所作结果并确认无误.所有病人于手术当日出院.持续治疗3周~6个月,平均随访10.1周.使用直径2.4mm,视野30°角的关节镜进行标准检查桡及腕间关节.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止血带.常规标记背侧3~4和4~5及桡腕正中入口.通过平行于桡骨关节面10~20°插入探针准确定位.腕部用5~7ml格林氏乳酸盐溶液充盈.11号刀片作切口,用小剪刀扩开.用消毒笔标出邻近伸拇长肌.腕部保持10~20°屈曲.助手行简单牵引下将套针插入背侧3~4入口.液泵持续维持150mmHg压力.这样就可在无桡腕关节牵引下观察到桡腕关节侧面部分.助手再次行简单牵引,使套针越过桡骨嵴达尺侧.关节镜及探针也可在无牵引下,从背侧4~5入口随意进入尺侧间隙.无牵引下腕关节屈曲30°,在背侧3~4入口末侧1cm处作一切口,然后用小剪刀扩大之,可得以检查腕间关节.原则上,在进入特殊关节间隙时,把腕关节及腕骨移离关节镜.如果需要探针进入腕间关节,需在关节镜控制下建立腕中尺侧入路,并用探针定位.由于月骨三角骨或舟月关节的边缘呈现出清晰的标志,所以从这里观察这些关节不稳定清楚.腕间桡侧入路提供舟骨小多角骨-大多角骨关节视野.外缘韧带清晰可见,可以用探针检测韧带的张力.对腕部在不同方向施加应力下,可测出各种不稳定并对其进行特殊检测.30例患者在牵引下进行第二次检查时,均能确认无牵引下关节镜检查的诊断而无漏诊,也无需进一步手术.诊断9例韧带损伤,8例关节面异常.8例患者中有1例严重,6例轻度软骨病变.4例损伤与桡骨或腕骨骨折有关.1例肌腱撕裂.实施2例清创和关节盘状软骨面Palmer IB型损伤的缝合术.没有感到无牵引下实施手术的不便.在二次检查时,注意到传统关节镜检查后可能出现一些关节软骨浅表磨损.此外,未发现医源性损伤,无任何并发症.译自J.Bone & Joint Surgery[Br]2000,82:1011~1012

  • 掌侧入路T形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王红旗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因其涉及到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面,较易留下肢体短缩畸形,造成桡腕和桡尺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而留下腕关节的疼痛等功能障碍.因此,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为基础的早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 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曾武;林曙峰;朱俊峰;巫志强

    目的:探讨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8例因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接受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所有骨折均波及关节面,A2型28例、A3型12例、C2型18例、C3型10例.通过查阅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年龄、体质量指数、腰椎骨密度、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Cooney腕关节评分(所有数据均选择行内固定拆除术时的数据).在X线片上测定双侧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以健侧值减去患侧值后取绝对值,分别记为掌倾角差值、尺偏角差值及桡骨高度差值.依据Coonev腕关节评分将患者分为恢复组(评分≥80分)和未恢复组(评分< 80分).结果:恢复组40例,未恢复组28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掌倾角差值、尺偏角差值及桡骨高度差值与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有关联[OR=2.045,P=0.043;OR =2.238,P=0.019;OR=1.722,P=0.005],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腰椎骨密度与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关联[OR=0.998,P=0.975;OR=0.999,P=0.999;OR=4.927,P=0.1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掌倾角差值、尺偏角差值及桡骨高度差值是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OR =2.190,P =0.023;OR =2.296,P=0.012;OR=1.623,P =0.005].结论:对于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患侧与健侧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的差值是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 3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仲锋;王晓;李国军;张淞;刘洋

    目的:比较 T 形锁定钢板内固定、T 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及万向双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 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100例桡骨远端 C 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3例、女57例;年龄20~75岁,中位数46岁,左侧48例,右侧52例。采用 T 形锁定钢板内固定35例,采用 T 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33例,采用万向双柱锁定钢板内固定32例。对比3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患肢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患侧手握力、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长度及采用腕关节功能(patient -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标准评价的腕关节功能。结果:10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中位数16周。术后12个月,3组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患侧手握力(占健侧百分比)、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长度和PRWE 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3°±5.7°),(62.9°±6.6°),(63.6°±7.5°),F =6.299,P =0.003;(60.3°±6.8°),(68.1°±6.8°),(69.2°±7.7°),F =6.635,P =0.002;(16.3°±1.9°),(20.3°±2.4°),(19.8°±2.3°),F =34.365,P =0.000;(20.8°±2.7°),(23.4°±4.0°),(24.4°±2.6°),F =11.605,P =0.000;(70.4±2.7)%,(84.2±4.2)%,(84.3±4.3)%,F =65.652,P =0.000;(8.2°±1.8°),(9.9°±2.1°),(10.0°±1.8°),F =10.120,P =0.000;(13.7°±2.9°),(18.6°±3.6°),(19.8°±2.3°),F =40.137,P =0.000;(3.2±0.9)mm,(2.4±0.9)mm,(2.6±0.9)mm,F =7.516,P =0.000;(6.3±1.2)分,(8.0±0.9)分,(7.6±0.9)分,F =27.196,P =0.000]。与 T 形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组和万向双柱锁定钢板组相比,T 形锁定钢板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患侧手握力较差、掌倾角和尺偏角较小、桡骨短缩程度较大、PRWE 评分均较低(P =0.005,P =0.007, P =0.000,P =0.001,P =0.000,P =0.000,P =0.000,P =0.000,P =0.000;P =0.002,P =0.001,P =0.000,P =0.000,P =0.000, P =0.000,P =0.000,P =0.000,P =0.006);而万向双柱锁定钢板组与 T 形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691,P =0.513,P =0.401,P =0.202,P =0.922,P =0.114,P =0.897,P =0.105,P =0.388)。结论:与 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T 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和万向双柱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 C 型骨折,能更好地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腕舟骨骨折及其诊疗现状

    作者:宋永伟;刘彦卿;张建福;黎君若

    腕舟骨骨折是腕部常见的骨折,有资料统计占腕骨骨折的71.2%〔1〕。该损伤绝大部分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因跌倒时,腕关节处于极度背屈和轻度桡偏位,故有17%的患者可同时合并有前臂及其他腕骨骨折〔2〕。由于腕舟骨在腕部的特殊位置,骨折后难于获得稳妥的固定,加之其特殊的解剖与血液供应特点,易造成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 局部解剖1.1 腕舟骨的解剖学特点〔3〕 腕舟骨位于近排腕骨的桡侧,其形细长似舟,长轴斜向前外下方,其全体可分为头、腰、尾3部分。头部位于远端,嵌卡于大多角骨及头状骨之间,背侧有一结节,其上有韧带附着;其尾部位于近端,紧靠月骨,表面多为光滑的软骨关节面;腰部相当于两排腕骨间平面,正常腕关节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桡腕关节,但也有一部分通过两排腕骨间关节及第1、2掌骨之间。腕舟骨腰部骨折后,两排腕骨间关节的活动就改为通过舟状骨骨折线的活动。这样,舟骨骨折线所受的剪力很大,加之腕舟骨本身血液供应不佳,是造成腕舟骨骨折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原因。

  • 腕舟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梁顺兴;张申庆;梁冬炜

    腕舟骨是桡腕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后如诊断失误,进而延误治疗可导致骨坏死的严重后果.作者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腕舟骨骨折误诊、漏诊的原因很多,而在治疗方面,如复位方法、固定体位、固定时间以及小压垫的使用等问题,也很有必要做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现将自己临床积累的一些粗浅经验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作者:王述钦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指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大多涉及桡腕关节或下尺桡关节面.治疗时无论是单纯钢板固定或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均难令人满意.

  •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的诊治分析

    作者:罗永中;范小平;许林

    目的 探讨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的诊断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x光侧位片上月骨中轴线相对于桡骨远端关节面中点向背侧移位(简称中点移位)>2.5 mm,或月骨掌侧缘顶点至中轴线之垂线与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缘到月骨中轴线的垂线之比(简称垂线比)>0.75作为诊断标准.沁阳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患者24例,均在局麻透视下行闭合复位,采用前臂桡背侧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10°).固定4周后行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6-33个月,伤后3个月内骨折全部愈合,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完全纠正.14例无任何不适,10例偶痛或稍有疼痛,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个月.结论 中点移位和垂线比这两种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诊断,避免漏诊,远期效果比较满意.

  • 小儿先天性桡偏手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菁

    目的 探讨先天性桡偏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例男性患儿,右侧2例,双侧1例.手术年龄分别为20个月、6岁8个月、24个月.按Heikel分型,单侧的为Ⅳ型与Ⅲ型,双侧的为左侧Ⅲ型、右侧Ⅰ型.手术由3部分组成:尺骨远端中位化对应腕骨、尺骨干楔形截骨纠正弓状弯曲、尺侧伸腕肌腱移位稳固腕关节.结果 手腕桡偏纠正满意,腕关节稳定且有一定活动度,手指屈伸功能明显改善.随访6~43个月,以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测量前臂-手之整体角评价术前畸形度、术后纠正量和复发量:例1为88°/-6°/-21°;例2为103°/0°/0°;例3为75°/-7°/-15°.结论 先天性桡偏手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手畸形,尺腕中位化手术与尺骨截骨、肌腱转位同期完成可以重建稳定的腕关节,改善手腕与手指的外观和功能.

60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