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심혈관병방치지식(하반월)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015
  • 国内刊号: 44-15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92
  • 曾用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冯建章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用CCB和用ARB/ACEI疗效比较

    作者:李雪君

    目的:探讨应用CCB和用ARB/ACEI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RB/ACEI组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100例高血压患者降压总有效率为93%,明显高于CCB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ARB/ACEI组降低幅度更大,与CCB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B/ACEI可明显提高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的降压效果,而且降低微量蛋白尿。

  • 系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研究

    作者:付正兴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的不同时间,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单号入院者设为对照组(共82例),临床期间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行自我锻炼;双号入院者设为观察组(共82例),临床期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本组观察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治疗期间加强系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改善,有助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夏昭举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将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常规治疗联合胺碘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总数、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龙天贵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60例于2011年11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脂、降黏、降血压、扩冠等对症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中医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的人数依次为20例、6例和4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及无效的人数依次为9例、11例和1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66.7%,两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发现,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药结合方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优于采取单纯西药对症治疗,这对提升治疗疗效,改善预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 心脑血管病诊治中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李小宁

    目的: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0例(心血管组)、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80例(脑血管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正常成人10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液流变性指标及血脂水平。结果(1)心血管组、脑血管组的血浆黏度、RBC聚集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RBC变形性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心、脑血管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心血管组、脑血管组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L-C、APOA-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脑血管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CHD各型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显著(P<0.05,P<0.01),提示血脂水平与CHD类型相关。结论血脂检验在诊断和筛查心脑血管疾病、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临床应加强对血脂水平的常规监测。

  • 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价值

    作者:尹敏华

    目的:分析超声在慢性心功能衰竭病人中,对其左心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3年5月到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慢性心功能衰竭病人中的Ⅱ-Ⅳ期病人(120例)以及正常体检者(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左室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E/A进行超声心动图的常规检测。结果所选慢性心功能衰竭病人,其心脏结构所发生的变化同心功能等级存在密切关系;同正常人相比,其E/A指标显著较低(P<0.05),这表明,慢性心功能衰竭病人,其左心功能发生了改变。结论对于人体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等方面检测,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医用价值。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杨庆红

    目的:分析研究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采取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的病人100例,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功能、心率以及血压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衰合并心房颤动采取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共同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减少,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学芬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0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取样血清中TC、TG、LDL-C、HDL-C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其在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例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该项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液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血脂,这有助于改善预后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PCI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沙沙

    目的:探讨PCI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可行性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17例冠心病患者,均经桡动脉行PCI治疗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217例患者中216例PCI获得成功,总成功率达到99.54%;住院死亡例数为1例(0.46%);住院平均天数为(10.2±1.6)d,围手术期未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具备介入治疗条件,且能保证严格按照围手术期的相关要求规范性操作的基层医院,PCI介入治疗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式。

  • NT-proBNP在心血管病中的诊疗价值

    作者:张平

    目的:对NT-proBNP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其在临床上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心血管病患者120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7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60例,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实验(ECLIA),对血清NT-proBNP的浓度进行测试,把年龄作为分类依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3.75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疾病组的1.78以及正常对照组的1.43,心衰程度越重NT-proBNP的浓度越高,不同NYHA分级下的NT-proBN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T-proBNP可以用来判断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正常人,并且其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敏感性,可以用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 关于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与防治分析

    作者:杨生贵

    目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提出更有效的综合措施来防治该病。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在我卫生院诊查的420例老年人高血压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老年人的患病率极高,对420例老年人高血压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特征为患病率高,对脏器损害的严重性极大,Ⅱ、Ⅲ期高血压所占比例较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28.5%。脑出血11.4%,糖尿病14.76%,合并冠心病为51.43%,脑梗塞27.14%。结论高血压发病的病程长,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合并症发生率不断增高。单纯收缩压升高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体特征,且老年人高血压临床并发症、合并症。

  • 单独阿托伐他汀与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脂血症的观察

    作者:瞿凤仙

    目的:分析高血脂的危害,并探讨如何选择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方法选择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血脂的危害,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有26例,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及药物总有效率。结果①高血脂危害: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引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损害肝功能。②临床观察指标: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TG、TC、LDL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TG、TC、LDL分别为(1.12±0.46)mmol/L、(3.25±0.43) mmol/L、(2.18±0.42)mmol/L,对照组对应为(2.05±0.51)mmol/L、(5.95±1.16)mmol/L、(3.15±0.86)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临床有效率:观察组(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2%),经比较,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治疗高血脂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获得佳的临床效果。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李江温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联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总仅仅达到72.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减少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的好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韦启东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均并发慢性心力衰竭,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规范治疗后,血压值、心脏指数、动脉硬化指数及射血分数(EF值)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及预后,延缓动脉硬化过程,值得临床应用。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短时疗效观察

    作者:段银梅

    目的:探讨经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发快速房颤予以诊治的短时疗效。方法随机将83例患有HF (心力衰竭)与AF(快速房颤)者分组:心衰房颤组(40例)与对照并发组(43例)。心衰房颤组经常规+胺碘酮,对照并发组经西地兰或地高辛治疗,随后,比较心衰房颤组与对照并发组的心室率变化、心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相比经胺碘酮或者西地兰治疗前,心衰房颤组与对照并发组的心室率在用药之后均显著改善,P<0.05。比较心衰房颤组与对照并发组的心室率改善情况,心衰房颤组比对照并发组更早起效、改善更显著,P<0.05,比较心衰房颤组与对照并发组的心衰体征治疗效果,心衰房颤组比对照发病组好,P<0.05。对比心衰房颤组与对照并发组用药不良反应,心衰房颤组明显好于对照并发组,P<0.05。结论用胺碘酮诊疗心力衰竭及快速房颤,可使心室率和心功能分别得到有效控制、显著改善。

  • 急性颅内出血的MRI诊断分析

    作者:谢家斌

    目的:探讨并分析MRI在急性颅内出血诊断中价值。方法收集自2006至2013年的250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行MRI检查和CT检查,对颅内出血诊断的差异进行比较,探讨MRI对诊断急性颅内出血的可行性。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MRI主要表现在GRE-T2*WI沿脑沟分布的低信号;脑实质内出血的患者在MRI主要表现在GRE-T2*WI片状均质低信号或混杂点状高信号;硬膜下出血的患者在MRI的主要表现是GRE-T2*WI上模糊性低信号,加做FLAIR可以诊断;硬膜外出血的患者在MRI主要表现为颅骨下方梭形的等信号。MRI较CT相比,诊断急性颅内出血的价值更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RI可以作为一种更加精确和敏感的方法用于临床上的急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与CT联合应用能够减少漏诊的发生。

  • 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现状

    作者:刘燕霞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说明急需在当前临床实践中,重视遵从国际和中国指南,开展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方法对县级医院的心房纤颤病人抗凝治疗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选取本院在2004年1月至2012年9年间所有住院病人中患有心房纤颤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分组对比。结果所有调查中的基层医院在心房纤颤方面的凝抗治疗者少之甚少,本院正规化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患者约占0.56%,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约占11.73%,脑卒的发生率约为36%。结论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而基层医院抗凝治疗现状令人堪忧,抗凝治疗不理想的严峻现实和降低房颤卒中率的巨大挑战,需要加强医生及患者对抗凝治疗的充分认识和重视。

  • 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几种常见表现

    作者:和益先

    目的:分析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几种常见表现,为临床合理诊断冠脉狭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冠脉狭窄情况的监测,分析整体检测情况,统计不同冠脉狭窄的诊断情况,并作具体分析。结果92例(76.7%)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冠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2例(34.8%),中度狭窄40例(43.5%),重度狭窄16例(17.4%),完全闭塞4例(4.3%);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CT显像存在明显差异性,狭窄程度严重者,钙化发生率更高,且钙化更严重。结论心脏冠状动脉狭窄因狭窄程度不同存在差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可通过CT诊断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较准确诊断,并根据狭窄程度,合理开展治疗。

  • 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

    作者:吴志坤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心排血量的变化,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然后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则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对两组患者诱导期间HRV、HR、CO的变化,科学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结果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MAP、HR、CO水平显著降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min患者与诱导后相比,MAP、HR显著升高,而在插管5-10min后又降到诱导后的水平,而CO则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观察组MAP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心血管功能变化明显,且麻醉诱导前要必须补足血容量,以有效地防止诱导后低血压现象的发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凌云

    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急性心绞痛病人,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病人;对照组对病人采取传统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传统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对病人进行治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病人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且加上氯吡格雷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使病人生存质量给予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 浅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影响的对比分析

    作者:汤艳

    目的:对比分析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并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各54例,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变化情况。结果卡维地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6%,美托洛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1%,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患者的血压变化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TC、TG、LDL-C,提高ISI、HDL-C,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治疗后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的降压作用相似,但卡维地洛更适于合并血糖、血脂代谢功能紊乱的高血压患者。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随访研究

    作者:袁晓;刘建华;张航;李轰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疗效,旨在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效果及手术后的中长期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0年-2012年我院确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300例,观察本组患者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发病例数。结果患者的手术之后心功能随访显示,患者心功能与血液动力学出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大部分患者的劳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的质量出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我院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手术预后整体效果较好,手术的死亡率是可以接受的,和国内的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别,大部分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心功能和生活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心脏破裂的认识

    作者:普国全

    目的:研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心脏破裂的认识。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对患者的心脏破裂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将150例患者分成12例心脏破裂组,138例无心脏破裂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使用的方法。结果在心脏破裂中,年龄、性别,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均有影响(P<0.05)。结论心脏破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严重的并发症,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出现心脏破裂的因素,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时提供有利依据,延长患者的生命。

  •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治疗分析

    作者:张杰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分析疗效。方法选取以往10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的患者,回顾当时的急救治疗过程,通过对心电的检测情况、早期电击除颤情况、电击除颤时所用药物以及用药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讨论急救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复苏成功概率。结果通过对10例患者进行急救,利用电击除颤的方法,观察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合理药物治疗,10例患者都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复苏成功,血压得到控制,心跳频率恢复平稳状态,心律逐渐变为窦性。经过后期治疗有9例患者成功出院,有1例患者由于突发性心脏病去世。结论及时观察心电的变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进行急救,进而成功的救助患者生命,再加上急救之后的护理干预,确保每一个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玲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因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心律转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达到有效率的平均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和血压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心率失常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中医护理在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欣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措施的方法在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72例,依据临床护理措施方案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合中医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联合中医护理组的患者在疾病症状、血压值、失眠及抑郁改善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中医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症状及预后,促进各项生命指标良性发展,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作者:李群英

    目的:研究对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月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79例,男42例,女37例,将其分成研究组40例,对照组39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从顺利排尿率与尿路感染发生率两方面对比两组骨科卧床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从顺利排尿率角度看,研究组为95.0%,对照组为79.5%,从尿路感染发生率角度看,研究组为2.5%,对照组为15.4%,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骨科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更佳,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其顺利排尿率,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能有效解决患者排尿困难问题,改善其生存质量,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作者:邹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以同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9例老年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相关治疗经验。结果临床表现统计显示A组患者多项心脏病变症状,如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A组患者各类心电图异常症状,如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比较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将显著提升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干预治疗,能有效提升其预后,需要特别注意。

  •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钟粤云

    目的:探讨总结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诊断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科收治的6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62例,分别组建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6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经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56例,诊出率为87.6%;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患者有47例,诊出率为74.1%,两种检查诊断方法诊断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检查诊断中均发现心脏左房内径及主动脉根内径比例要大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彩色多普勒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射血分数与E/A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检查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检查中能够提高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率,指导价值突出。

  • 脑血管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康复护理分析

    作者:柏小月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对其心理反应以及康复护理进行具体分析。方法使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以问卷形式对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5例脑血管患者进行调查,对每一名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康复护理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为躯体化,有39例患者是由于躯体化而引起的心理反应,有28例患者表现为抑郁症反应,还有15例患者表现为焦虑反应,剩余13例患者为其它心理反应。结论脑血管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康复分析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对患者给予耐心的开导,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使患者保持放松心态接受治疗,才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华香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措施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48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各24例,回顾性观察不同护理实施方法的临床效果异同,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循证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血糖值水平控制、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极大的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症状,稳定血糖水平,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保障母婴健康,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硫酸镁与新鲜土豆联合应用于静脉炎的护理疗效观察

    作者:陈一静;潘梅;陶雅芳

    目的:探讨50%硫酸镁与新鲜土豆联合应用于静脉炎的护理疗效。方法将10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40例)和对照A组(30例)及对照B组(30例),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与新鲜土豆(切成片)联合湿敷;对照A组采用50%硫酸镁浸透纱布湿敷;对照B组采用新鲜土豆片湿敷。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经护理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镁与新鲜土豆联合应用于静脉炎与单纯运用硫酸镁或新鲜土豆相比具有较好的护理疗效。

  •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作者:王红英

    目的:对冠心病诊断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DCG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977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DCG和CAG进行检查,将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77例患者中DCG呈阳性的有556例,其中有454例患者的CAG呈现阳性,有102例患者CAG呈现阴性;DCG呈阴性的有420例,其中有273例患者CAG呈现阴性,有147例患者CAG呈阳性。其中男性患者的CAG的阳性率与DCG的阳性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女性患者中,46~55岁年龄段得患者CAG阳性率与DCG阳性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其他年龄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可行的,其具有经济实用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

  • 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

    作者:张金娥

    目的:对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和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SDS以及S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以及Bra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和应用。

  • 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丽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护理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干预措施,将4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00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00例,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意义重大。

  • 儿童营养不良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吴美华

    目的:营养不良通常发病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群体。本组研究的病例多数为人非母乳喂养患儿,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本文对其症状者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进行阐述分析,以便日后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儿科从2011年1月~2013年9月接诊的45例营养不良婴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和护理。结果经过观察和护理,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均得以改善。结论护理在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恢复治疗中意义重大。

  •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程艳

    目的: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M)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8例进行分析,在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后采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法的对冠心病室壁异常的诊断结果,比较室壁病变节段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有一致性,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III级的情况下,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室壁运动搏幅减低对冠心病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一致性。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无创伤、可重复、简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血府逐瘀汤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秋芬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和CRP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状况,抑制炎症反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邹秀娟

    目的:探讨心电图改变在评价脑梗死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心电图32例占所有心电图26.4%,心律失常和复极异常70例占73.6%。结论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缺血改变,心律失常普遍存在,这些变化倾向于既往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疾病引起而不是急性脑梗死状态本身引起。

    关键词: 心电图 脑梗死
  • 中医护理技术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周群

    目的:研究为粘连型肩周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7月~2013年2月粘连型肩周炎患者6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技术),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护理结束后,为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评定两组患者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结果从疼痛评分方面看,实验组为(1.21±0.67),对照组为(1.84±0.56);对比两组数据,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方面看,实验组为(63.25±10.50)对照组为(63.41±9.93),对比两组数据,P>0.05,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粘连型肩周炎的术后疼痛感更小。结论为粘连型肩周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能降低其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将其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 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作者:何云

    目的:研究为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07月~2013年07月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39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1例,对照组18例,取得患者许可后,为实验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胸中憋闷、梦中惊醒、大汗淋漓、嗜睡等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但实验组改善情况更好,对比两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符合检验校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冠心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更佳,表明整体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临床护理满意度,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 交替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房性期前收缩1例

    作者:薛丽凤

    患者男性,82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心电图(图1)示:图为V1导联连续记录。P1-P2、P2-P3、P5-P6、P6-P7、P7-P8、P8-P9、P9-P10,其P-P间期固定为840ms,P-R间期固定为200ms,为窦性节律;P4提前出现,且P波形态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4-R4间期为120ms,为房性期前收缩,与其前窦性P波的偶联间期为680ms,与其后窦性P波的代偿间期为1000ms,为完全性代偿间歇。QRS波呈现出窄QRS波(100ms)和宽QRS波(120ms)1:1交替,窄QRS波为正常形态,宽QRS波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图诊断:淤窦性心律;于房性期前收缩;盂交替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功能基因变异特点分析

    作者:苏文锦

    目的:分析云南少数民族(以临沧市为例)HBV病毒功能基因的相关变异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确诊的HB患者30例(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汉族身份HB患者30例(对照组),均采用PCR检测法进行基因情况测定,统计分析两组HBV功能基因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变异特点。结果两组的病毒基因特点差异性不大,且基因的变异特点也无明显差别,前S2/S基因均在nt736A-G、nt192T-C、nt602T-C上出现替代,且替代率相近;C基因均在B细胞和T细胞表位的32-60、84-106、138-152位间均出现aa变异,且变异率相近(P>0.05)。结论 HBV的功能基因特点及变异性特点均无民族差异性,可参照汉族HBV的相关研究开展HB的研究和治疗。

  •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于学坤;柳福英

    目的:分析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给予氨茶碱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吸功能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其呼吸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并降低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133例乙肝患者血小板五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刘忠敏

    目的:讨论血小板五项参数结果在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33例患者分成乙肝重症肝炎组17例,乙肝肝硬化组40例,乙肝肝癌组15例,HBV表面抗原携带组31例,分别检测血小板五项。结果实验组当中引发难产的原因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括有胎方位异常、不同组别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有所差异。结论乙肝患者的血小板五项参数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有很大帮助。

  • 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莺樱

    目的:对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生长抑素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6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治疗显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2%,研究组10例患者痊愈,9例患者治疗显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肾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淀粉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腹部压痛腹胀以及腹痛消失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 双侧开颅治疗重症颅脑损伤36例报道

    作者:汤进伟

    目的:观察双侧开颅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均给予CT检查,显示颅内创伤情况,给予双侧开颅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给予6个月随访,其中2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植物生存,5例患者重残,8例患者中残,19例患者治疗情况良好,良好率为52.8%,除死亡患者外,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本组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重度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应及早做出诊断,对有双侧开颅指征患者应尽早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应注意对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患者预后。

  • T1DM诊断中联合检测GADA、ICA以及IAA抗体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聂雨

    目的:分析T1DM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9例1型糖尿病(T1D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1DM组患者的血清GADA、ICA和IAA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GADA、ICA、IAA联合检测对T1DM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和敏感性明显均比GADA、ICA、IAA单一检测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GADA、ICA以及IAA抗体能够显著提高对T1DM诊断的符合率和敏感性,值得推广。

  • 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的几点护理措施

    作者:董永霞

    目的:进一步探讨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方法收集了2010年3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急救护理,心理指导,疾病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出院指导。结果上述54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未出现患者死亡以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全面的急救护理,心理指导,疾病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出院指导等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 IDA-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作者:高娜

    目的:对IDA-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次试验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结合IDA-FLAG方案对治疗复发性难治急性白血病进行临床观察,以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疗的40例复发性难治白血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IDA-FLAG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FLAG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缓解率为60豫,观察组缓解率为90豫,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半年内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并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IDA-FLAG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急性白血病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皮肤性病门诊263例性病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李月芳;石占昆;和桂章

    目的:探讨性病的传播流行情况,以为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6月皮肤性病门诊接收的263例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并对性病类型构成情况以及性病患者的群体性流行特征分别作统计分析。结果性病总发病人数出现逐年增加趋势;男性,21-30岁,已婚人群,个体经营者、农民工及干部身份,初高中与中专文化程度患者相对更多;另外,性病多见于常住居民中,传播途径主要为非婚性传播。结论应充分重视性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全民防范性病的能力,降低性病的传播力度,提高社会公共健康安全性。

    关键词: 性病 构成 流行特征
  • 头位难产的诊断及早期处理

    作者:雷芳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初期诊断以及相关处理措施。方法收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头位难产产妇和没有头位难产产妇,头位难产产妇为实验组,没有发生头位难产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各140例,对这些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当中引发难产的原因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括有胎方位异常、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分娩之前没有经过诊断的巨大儿,其中以胎方位异常为高。结论头位难产发生几率非常高,在分娩之前要经过科学有效的诊断,及早发现难产症状,及早采取合理有效的剖宫产手术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可以使病人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弘;高大胜;唐碧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肺血流受限引起肺血管阻力和压力持续性增高,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的改变主要为肺血管收缩、重塑及原位血栓的形成。近年研究表明,钾离子通道决定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膜静息电位形成、调节血管紧张性及参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凋亡。因此,钾通道调节血管收缩和调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靶点[1]。

  • 从2013欧洲稳定性冠心病治疗指南看体外反搏地位的变化

    作者:陈志君;丘军;杨雪骅;方定一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治疗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 PCI、CABG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的诊疗水平。与此同时,无论国内外,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在冠心病非药物治疗领域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山大学伍贵富[1]等近10年的研究证实:EECP不仅显著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造成损伤,同时在实验猪模型(动脉粥样硬化)上也证实了 EECP既可以改善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还通过提高血管的血流切应力,进而调节一系列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产生,达到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的目的。正是基于前述新作用机制的不断发现,大大地促进了新型体外反搏装置的深入研制,进一步推进了EECP的临床应用,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二级预防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易损斑块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进展

    作者:李娇娇;马小川;陈统;赵丹

    随着他汀类药物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明显下降。然而,每年死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大部分人没有前驱症状,且现有的诊断技术难以在心血管事件前发1现受害者。近年的研究发现,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后者取决于AS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vulnerability)。因此,易损斑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成为近年来AS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有资料显示[1],近几年,中国每年都新增近百万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国内形势十分严峻。多国多中心的GRACE注册临床研究显示,ACS 患者1年后死亡率约为15%,3年后升高至25%,4年后可达39%。其致死原因主要是急性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过程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溃疡、钙化结节、斑块内出血等,以及斑块表面内皮功能不全、炎症或斑块内组织因子暴露等因素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这种发生上述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斑块称之为易损斑块。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对与易损斑块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及稳定易损斑块的治疗作一综述。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沈艳杰

    本文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士超;简立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类促进细胞生长、具有胰岛索样代谢效应的细胞因子,属于胰岛素家族的一类多肽,它在个体生长和细胞分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IGF-Ⅱ受环境、激素、遗传等多因素的调节,在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病及肿瘤等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和利用这一因子,解决与之密切相关的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1 23 24 26 27 29 30 3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5 07 09 1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