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심혈관병방치지식(하반월)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015
  • 国内刊号: 44-15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92
  • 曾用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冯建章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郑丽如

    目的:探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两组中各4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2月间所接收;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95.0%的用药依从性为观察组患者,67.5%的用药依从性为对照组患者,比较发现观察组依从性比对照组高;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于,干预后对照组78.155.28(分)不及观察组93.646.24(分)观察组仍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本次研究中综合护理对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能够进行较好的提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因而推荐临床多进行使用。

  • 探讨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作者:纪美娥

    目的:探讨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心内科50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影响心内科带教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士的临床带教水平及护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结论针对影响心内科带教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护士带教水平及护士生的综合素质,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 舒适护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王健;顾雯;胡玲红;刘建文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行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舒适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护理满意度93.3%,同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护理满意度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头痛与颈抵抗消失时间、转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值得推广使用。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韩华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脑出血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路径,待护理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比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大力推广及应用。

  •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何冬梅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在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接受CPAP辅助治疗的8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系统干预组和一般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一般组患儿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儿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经观察发现系统干预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均较一般组患儿早,P<0.05,CPAP辅助治疗时间较一般组患儿短,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的动脉血气指标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系统干预组患儿的动脉血气状况优于一般组患儿,P<0.05。结论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在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

  • 强化气道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海霞

    目的:探索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强化气道护理,观察对呼吸系统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48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为主要依据对其分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24例实施强化气道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系统功能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死亡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强化气道护理能有效改善呼吸系统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金海蓉;夏二丽;施童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8例患者,行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入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健康相关行为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各项健康相关行为及总评分比较均无太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各项健康相关行为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优,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术后健康相关行为,建议使用。

  •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

    作者:莫洪英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前来就诊的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常规护理,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等。护理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与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对比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人性化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陈胤娥;李雅萱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降低手术室危险因素的发生。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护理,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76例作为参照对象,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人性化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室危险发生率2.6%低于参照组14.5%,且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1%高于参照组86.9%,两组相比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手术室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 舒适护理在预防ICU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分析

    作者:林海燕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预防ICU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ICU住院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0.8%,而对照组患者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1.7%,观察组明显要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8%显著优于对照组68.3%(P<0.05)。结论在对ICU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取舒适护理的方法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减少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在临床上特别值得推广、使用。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

    作者:江景珠;林华晶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便秘风险评估、并做好预防护理工作。结果46例患者入组时,均无便秘症状出现。其中高风险、低风险各39例、7例。干预30d,便秘发生率8.70%(4/46)。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便秘风险评估,能够结合风险级别,经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处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对于患者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血浆NSE水平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淑烟;余高问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血浆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SE水平及肢体功能恢复评分。结果两组组内比较,患者入院时、护理2周后及护理4周后NSE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恢复评分中,两组患者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评分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NSE及肢体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NSE水平比较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可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病前水平,血浆中NSE水平下降,降低对脑神经及脑组织的损伤,对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

    作者:穆子花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8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90个护理物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对比前瞻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与服务满意度。结果前瞻性护理管理后,消毒供应室90个护理物品灭菌、包装、洗涤、发放合格率分别为97.78%、96.67%、97.78%、100.00%,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前(91.11%、88.89.56%、86.56%、9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前瞻性护理管理后,消毒供应室8名护理员工的服务满意度达到了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前的62.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血液透析室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的护理探讨

    作者:董美铅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室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血液透析室接受的7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以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室的患者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能有效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并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析

    作者:邱淑华;罗琼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参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3例,参照组13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中,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瑞香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骨科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指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6%、5.22%;61.29%、16.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缩短患者实际住院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安全、可靠,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朱晓莉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接收治疗的200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征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情感、心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 长期日常血压监测及日常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

    作者:徐静波;陈永波;陈林海;张海英

    目的:通过分析日常血压监测数据,探讨日常血压测量和日常行为干预对个体高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腕式电子血压计,采用日常血压测量的监测方式,采集2014年3月30日至2016年5月4日的日常血压数据,并得到非睡眠时间段以及不同季节的家庭血压监测数据。结果测试期间,测试者HBPM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为129/86mmHg,诊室测量血压比日常测量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升高4/5mmHg。非睡眠时间段内的日常血压监测结果,可以近似代替ABPM非睡眠时间段内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测试者日常血压随季节的变化情况。结论坚持长期日常血压监测和日常行为干预,能够调动测试者的参与积极性,达到积极的血压控制效果。

  • 及时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志勇

    目的:探讨及时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3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及时的气管切开术,观察术后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没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3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2例死亡,死亡率为8.70%。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7.5±6.1)分和(21.9±5.2)分。结论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救治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氯沙坦、依那普利联合使用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石贵文

    目的:探讨氯沙坦、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均继续接受临床肾脏疾病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依那普利,研究组加用依那普利、氯沙坦,记录两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检测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药物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之前显著降低,研究组血压下降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氯沙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治疗早期血肿扩大的观察分析

    作者:邰光英

    目的:探究分析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患者发病发12h内应用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发病24h内仅接受呋塞米40mg静脉滴注1~2次,发病24h后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脑血肿以及脑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共26例,占43.3%,对照组中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共5例,占8.3%,,明显要少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会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不可盲目应用甘露醇,应在发病24h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甘露醇。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研究

    作者:许丽阳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入院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组进行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入院后行溶栓治疗时间、NGF以及NTF急救效率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92%(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其日后身体健康的恢复作出了贡献,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脑动脉瘤栓塞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简崇东;唐雄林;袁胜山;蒙兰青;黄建敏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

  • 急性脑梗死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福素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形成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4-2015年收治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108例,依据所采取的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本组病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临床常规护理,在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3个月护理,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前与出院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89.7±7.4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0.4±8.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2±8.86)分、(54.9±7.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的理想护理方法。

  • 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吴永胜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尤瑞克林注射液,记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71.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虽略高于对照组(8.89%),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身心健康。

  • 双倍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婵娟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观察组予双倍剂量厄贝沙坦300mg/d,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厄贝沙坦150mg/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肝功能、尿酸、血肌酐及电解质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P<0.05);24h尿蛋白下降幅度(1.51±0.13)g/24h,明显大于对照组(0.04±0.01)g/24h(P<0.05)。两组均未出现转氨酶异常、尿酸增高、血肌酐升高、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血压,显著减轻尿蛋白,在降压的同时保护肾脏。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盛桂荣

    目的:探究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定汀钙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压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降压情况对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定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良好,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心绞痛的发生频次,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研究

    作者:陈河水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每组有40人的研究组和比较组,研究组是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组是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8周时间治疗,研究组病人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21.7mmHg、97.5%、100%,比较组病人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32.9mmHg、85%、97.5%。比较组病人的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均都比研究组差,显示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不适反应几率2.5%,比较组发生不适反应几率7.5%,由于病例不足不存在可比性,但仍可表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发生的副作用较少。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也有比较大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作者:邓锦曜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并判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1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实验组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率为44.44%,总有效率为77.78%,而且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提高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 川穹嗪防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国勇

    目的:观察川穹嗪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功的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穹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新增病变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穹嗪用于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1年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作者:聂辉

    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共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共计4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FMD、hs-CRP、LVEF水平进行比较,在FMD和LVEF方面,差异明显,P<0.05,而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患者给药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作者:曾贤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确诊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低危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危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66.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缺血总时间、次数以及总负荷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杨英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入院的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研究组经过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后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 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谢旺荣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作用于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冠脉再闭塞率、死亡率分别为10.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15.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富马酸比索洛尔作用于急性心机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冠脉再闭塞率、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领域推广应用。

  • 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丁琰俊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康复护理,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组采取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干预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3.33%,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基础心率、大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作者:胡美菊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推荐。

  •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预测

    作者:焦红萍;白美丽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及临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9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病史及用药方案,给予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测量并记录患者桡动脉直径、解剖是否异常;对桡动脉痉挛发生度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出现了桡动脉痉挛;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导管交换次数。结论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引发桡动脉痉挛的因素较多,女性、低龄、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和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低等,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 QT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宇

    目的:探究QT离散度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QT离散度,并研究观察组室速、室颤、心脏骤停与其他心律失常、无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比较,此外还针对观察组静脉溶检与未溶栓QT离散度进行对比,针对QT离散度不小于100ms与QT离散度小于100ms死亡率对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后QT离散度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溶栓与未溶栓QT离散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QT离散度小于100ms死亡率低于QT离散度大于等于100ms的死亡率,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测量QT离散度,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同时,还能为预测室速、室颤、心脏骤停以及其他心律失常症状提供重要的参考。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黄琳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及临床治疗效率。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和气雾疗法治疗,并采取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呼吸肌锻炼和饮食护理等,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对其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评判。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30.3%啰的患者咳嗽、咳痰及肺部音较前明显减轻,但仍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有2例患者治疗后无效。结论综合药物治疗和护理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及速度,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 基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分析

    作者:高秀红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24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雾化、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匹多莫德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感染次数、平均感染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本次治疗有效率高达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感染次数为(2.14±0.8)次,对照组平均感染次数为(5.88±2.45)次,观察组患者平均感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感染持续时间为(2.64±1.32)d,对照组平均感染持续时间为(7.31±3.14)d,观察组患者平均感染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呼吸道反复感染,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与感染持续时间而且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中可将匹多莫德作为治疗儿科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常规用药并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推广。

  • 基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作者:赖玲琦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80例进行护理,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对症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显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很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3.23±2.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56±2.23)分,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同时配合进行对症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进行指导,同时对心理进行疏导,能够帮助患者较好的恢复,因而值得我们借鉴。

  •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沈阗

    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有效干预对策。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妇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取尿液前,采用清水擦拭外阴部位,待排除前段尿液后,应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进行相关检测。观察组患者取尿液前,则采用0.02%的呋喃西林溶液,擦洗外阴部位,并于患者阴道口置入棉球,待患者排除前段尿液后,应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进行相关检测。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检出3(5.56%)例,红细胞检出17(31.48%)例,蛋白质检出0(0.00%)例,上皮细胞检出0(0.00%)例。对照组白细胞检出25(46.30%)例,红细胞检出47(87.04%)例,蛋白质检出11(20.37%)例,上皮细胞检出4(7.41%)例。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尿液样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及上皮细胞等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可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并导致假阳性率升高,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严格规范的采集尿液样本,避免影响因素干扰,以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郁启霞

    目的:分析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住院治疗的42例院内感染患者资料,采用科室自制的院内感染登记表,详细记录感染部位及基础疾病,并计算发生比例。结果对呼吸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16.67%)例,下呼吸道感染25(59.52%)例,胃肠道感染3(7.14%)例,泌尿道感染4(9.53%)例,其他部位感染3(7.14%)例。对呼吸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统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35.71%)例,支气管哮喘11(26.19%)例,肺癌8(19.05%)例,间质性肺炎5(11.91%)例,其他疾病3(7.14%)例。结论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包括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等3个方面。为有效遏制院内感染现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教育,改善病房环境,做好隔离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护理操作。

  • X线平片与CT对HIV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陆舜钦;管竹春;金颖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60例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HIV肺部感染患者资料,对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组诊断,对照组(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CT检查);结合诊断结果,对比2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对真菌感染者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结果本次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培养100%阳性,2组诊断结果中,观察组43例阳性,阳性率71.7%,对照组6例阳性,阳性率10%;CT检查明显优越X线平片检查。从真菌分布来看,本次检出60珠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42例,占70%,热带假丝酵母菌1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毛霉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结论 CT检查用于HIV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效果更高,为感染症状治疗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张建明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抽选70例,按抽样法分成不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化的措施,干预组则于对照组上实施健康教育,评定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切口疼痛度、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作用突出,可减轻疼痛度,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 结合MRI治疗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顺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检查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期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40例鼻咽癌患者资料,均为原发癌患者;对其临床进行磁共振(MRI)检查,掌握具体的病症变化情况;所有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方式,持续6个月回访调查,对并发症及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鼻咽癌放射治疗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后退症等;包括:乏力、头晕、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口中无味等;经过对症治疗处理,并发症状得到显著控制,患者对并发症治疗表示满意。结论结合MRI治疗鼻咽癌可掌握具体病况,对放疗并发症诊断与处理起到了引导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 二羟丙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曾涛

    目的:探讨二羟丙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二羟丙茶碱和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与FEV1/FVC%发现,对照组患者以上2个肺功能指标均小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0%和88.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氨茶碱相比,二羟丙茶碱治疗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参考和使用。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作者:林美明;卢仁荣;余新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在超声心动图的LVEF、LVEDD、LVESD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面,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效果比单一的应用常规性治疗有显著改善,且能够保证安全有效。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高志鹏;郑钰清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卫生队及福州总院476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0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缬沙坦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但均为达到治疗水平,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率5%,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缬沙坦进行口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使用。

  • 单纯性肥胖儿童CR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易彦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CR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488例儿童做为研究组对象,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8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一般临床指标、脂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差异。并对研究组儿童hs-CRP与脂代谢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儿童体重、BMI、ITM数值差距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HOMA-IR、OGTT GLU2h、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LDL、TC、TG、hs-CRP数值比对照组儿童高,HDL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hs-CRP指标与LDL、TC、TG、HOMA-IR、OGTT、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指标为正相关(P<0.05),与HDL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单纯性肥胖儿童更易患心血管相关疾病,血液CRP检测可作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预测手段。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观察

    作者:白雪萍;刘达怡;黄志芳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应用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63例为房间隔缺损(ASD),24例为室间隔缺损(VSD),13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AD)。术前通过床旁心脏超声对缺损部位、范围以及程度进行检查,手术过程运用超声心动图实施监测,封堵术成功后立即观察分流是否消失;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复查。结果通过分析,本文所选的100例患者中,97例封堵成功,3例存在残余分流。VSD残余分流2例,PDA残余分流1例。ASD患者实施封堵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OD)及肺动脉内径(PAD)均比术前小,手术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前后左心室内径(LVD)、主动脉内径(AO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和PDA患者实施封堵操作后AOD即LVD均明显比术前小,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手术前后RVEOD、PA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显著,术后随访能够评价治疗效果。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和治疗效果

    作者:覃红芸

    目的:对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社区护理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高血压疾病社区干预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干预期间出现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吴敏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58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9例,对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再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上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今后的相关临床中加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 微信平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聂立华;张丽文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500份采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归档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电子病历作为对照组,2015年1-6月应用微信平台进行质量控制的500份护理电子病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缺陷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缺陷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微信平台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电子病历进行质量控制,能有效地提高护理电子病历的质量。

  • 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分析

    作者:许世锋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结果86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64例,占总数的74.4%。46例脑梗塞患者中心电异常患者36例,占78.3%;29例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20例,占68.9%,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8例,占72.7%。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有密切联系,常见的病变部位为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大脑各脑叶皮质、蛛网膜下腔等。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患者病情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心电图检查对确定心脏损害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远程心电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律失常效果探讨

    作者:李德隆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律失常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纳入患者均进行12导联心电图和电话传输检查,观察对比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12导联心电图监测检出心律失常为64.1%(25/39)、远程传输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76.9%(30/39),2种方法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远程心电图评价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心房起搏比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作者:金静

    目的:探究心房起搏比率(A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同时术前无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73例。在患者术后的1、3、6、12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对患者的AP%、心室起搏比率(VP%)、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发作日期及时长等进行收集。心房颤动定义为起搏器记录到AHRE>5min。结果三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心房颤动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同时发现AP≥60%、高血压、左心房增大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与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所关联,AP%≥60%、高血压及左心房增大为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 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

    作者:颜雪辉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讨论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率,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探讨胺碘酮对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春茹;吕健;郝丹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心功能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抗冠心病药物予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慢心律行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胺碘酮口服且实施长期维持治疗。治疗1疗程后(14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相比于对照组(65.0%),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呕吐及恶心等不良反应为6例(15.0%),观察组为2例(5.26%),两组患者停药之后,病情均得到相应缓解,对照组出现3例(7.89%)窦性心动过缓,减少剂量后,心律正常恢复。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对其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患者体征,不良反应较小,经临床证实,此药半衰期长,用药次数较少,安全有保证,值得临床应用。

  •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心肌桥的诊断应用

    作者:刘卉荣;梅勇;龚欢;王志芳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320排螺旋CT对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50例进行CT冠脉成像检查,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分型及厚度等,比较有无心肌桥的存在时邻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共计检出心肌桥123例,检出率14.47%。肌桥位于左前降支121例、中间支2例,均为单支冠脉一段受累。左前降支近段12例,中段102例,远段9例,肌桥长度与位置无关系。壁冠状动脉以表浅型多见,左前降支肌桥121例中的61例于近段检出钙化斑块70处,而其余非肌桥病例110例左前降支近段发现钙化斑块71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斑块更易发生在肌桥病例的左前降支近段,但斑块性质、管腔的狭窄程度、长度范围与肌桥的是否存在无关(P>0.05)。结论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够使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清楚的显示,其肌桥检出率高。对肌桥及肌桥附近血管的观察可尽早发现粥样斑块,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

  • 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作者:蒙瑜;蒋强;吴兴荣;李静;莫友琼

    N端脑钠肽对于心力衰竭诊治具有广泛性价值,对此类疾病的诊断、预后、病况分析、后期治疗及临床看护均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性作用。因此,研究N端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诸多意义,也是心内科病理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N端脑肽前体的生物学特征,探讨其与心力衰竭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1 23 24 26 27 29 30 3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5 07 09 1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