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심혈관병방치지식(하반월)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015
  • 国内刊号: 44-15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92
  • 曾用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冯建章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作者:张瑾

    目的:对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接诊的10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留置胃管间断洗胃。比较两组患者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以及农药中毒反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农药中毒反复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4.0%显著优于对照组38.0%。结论留置胃管间断洗胃可有效排除患者体内残留的有机磷农药,防止毒素再吸收,显著降低了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

  •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

    作者:李艳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相关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三年中感染率分别为:(3.1±0.8)%、(2.2±0.7)%、(1.1±0.2)%,比较三个年度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三个年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2.00%、90.00%、93.00%,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进行积极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

  • 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黄艳芬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及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及 SDS、SAS 评分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周咏群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 SD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 SDS 评分较之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 SDS 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可明显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分析

    作者:杨薛涛;李丽红

    目的: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排气的开始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上比对照组优异;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无复发情况,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复发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综合护理,可改善手术的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作者:张贵群

    目的:在于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入院治疗的9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在增加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结论通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促进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术后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浅谈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及对策

    作者:张黎敏;吴娟;王晓品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9例临床常规护理(比较组),另39例从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病情复杂、自理能力差、心理状态不佳、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经相应护理,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7.4%(38/39),比较组为74.4%(29/3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评分上,研究组要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结论要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使其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有利于疾病康复。

  •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王颖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近来3年前往我院进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患者1892例分为 AB 两组,A 组实施常规护理,B 组以 A 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 AB 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 两组患者检查时情绪均有所缓解,但是 B 组患者情绪缓解程度更大,并且其检查时间显著小于A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急躁与害怕的情绪,同时还能够减少检查时间,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李霞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6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一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护理之后,其中基本痊愈患者18例(41.9%),好转22例(51.2%),无效3例(7.0%),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15例(34.9%),好转18(41.9%),无效10例(23.5%),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脑卒中偏瘫疾病时,可以在治疗中给予患者科学的、系统的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毓茹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尼群地平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糖以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物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 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成明强

    目的:分析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后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柳亮明

    目的:了解中西医相结合对中风的后遗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06年1月到2006年12月被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的78例患者,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39例为对照组,30例为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将西药脑活素溶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加脑复康进行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 B1、维生素 E。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西药治疗基础之上再给予其中医中药的配合进行针灸的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8例痊愈,6例显效,6例好转,19例无效。有效率为51.3%。而治疗组有16例痊愈,9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有效率为92.3%。通过对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即 P 小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中风的后遗症比单纯的进行西医治疗的有效率高,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

  • 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分析

    作者:黎中兆

    目的:分析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参考组(42例),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参考组总有效率为76.2%,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8.1%,参考组满意率为71.4%;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实施全面护理,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围术期出现异常情况威胁到生命健康。

  •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于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蔡文标;冯建启;刁军;武维恒

    目的:考察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于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药组与晚药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替米沙坦口服进行治疗,80mg/次,1次/d,其中的晨药组选择于清晨8:00给药,而晚药组则选择晚间8:00给药。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dSBP、dDBP、nSBP、nDBP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以上血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晚药组改善程度较晨药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时的晚间给药效果明显优于晨间给药。

  • 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0例研究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汤敏;杨少军

    目的:对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索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对观察组采取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出血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11.0%显著优于对照组42.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均优于对照组,在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死亡率低,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雪昌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水平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杨伟;罗涛;马明忠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其余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为84.21%,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5.2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患者受到的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 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作者:杨恩泰

    目的:对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在心肌缺血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20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患者服药时间的增长,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在心肌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的比率,而且患者还不出现耐药性,大大提高了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何文学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司匹林给予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氯吡格雷给予治疗,临床治疗以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获得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作者:杨红仙

    目的:通过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首先测定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等指标的含量,并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通过以上指标的比较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内皮细胞以及心急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上升,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均大幅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形成,降低患者体内LDL 的含量,调节人体血脂含量,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瞻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葛根素有着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内血脂的形成、防止血栓等效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扩张患者冠状动脉的作用,患者缺血区的血流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心肌耗氧量就会降低,β受体的形成就会受到阻滞,进而抑制肾上腺素的激活作用,减小患者左心室的压力。葛根素与辛伐他汀联合起来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患者的心肌不受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曾红英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0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组,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统计药物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4.31±0.69)mmol/L、(2.45±0.43)mmol/L、(1.58±0.69)mmol/L,均低于对照组,他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12.0% vs 32.0%,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苏中谊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敏感度、特异性进行比较(χ2=1.09,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患者的检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 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急诊诊治分析

    作者:周煜;周怡勤

    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急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急性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经扩冠、解痉等急诊处理后,病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被转入专科病房,无死亡病例。结论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确诊后经积极治疗,可以大大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 64层螺旋 CT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小燕

    目的:研究64层螺旋 CT 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 ACS 患者当做观察组,40例 SA 患者当做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的形态和数量和 CT 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78例患者中总共检测到的斑块有163个,其中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检测到77个斑块,在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检查到86个斑块。对照组的Ⅱ型和Ⅲ型斑块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在163块斑块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总共有77块斑块,有44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57.1%。稳定性心绞痛总共86块,有21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24.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有38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29±23)HU,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40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68±29)HU。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有粥样斑块出现在非致病节段中,这些患者的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23±24)HU,非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51±27)HU。结论64层螺旋 CT 能够有效鉴别斑块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付金孝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0例,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将这些病患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为对照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10天,治疗组中病患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对照组72.5%的总有效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时,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超敏C反应蛋白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检出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皓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症组的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 hs-CRP 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 hs-CRP 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程度一致。

  • B 超对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黄兰英

    目的:对 B 超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68例使用 B 超进行检查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对急腹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形式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本次所抽取的6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包括28例异位妊娠、19例急性盆腔炎、11例宫内孕流产和1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使用 B 超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有62例,准确率达到了91.2%,出现了6例误诊,误诊率是8.8%。结论 B 超在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大提高了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使妇科急腹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急腹症患者的痛苦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 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姚建波

    目的:对胫骨 Pilon 骨折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当中抽取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26例 MIPPO(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治疗,另26例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组),评定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92.31%(24/26),比较组为76.92%(20/2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上,治疗组为(46.34±7.45)个月,比较组为(51.36±5.67)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治疗组为7.69%(2/26),比较组为23.1%(6/2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来说,通过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可以使胫骨的正常解剖功能得到维持,手术之后患者可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不失为临床治疗的好方法。

  • 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救治体会

    作者:史云峰

    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救治要点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抢救措施和救治体会。结果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中,有29例患者彻底洗胃、导泻,及时给予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进行治疗,室颤患者给予心脏电复律、胸外心脏按压,均抢救成功,且痊愈出院,随访发现无后遗症发生;另外1例患者由于年龄大,有基础疾病,在服药昏迷6h 后才送往医院抢救,抢救时心跳、呼吸停止死亡。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后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博点自律性增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舌麻木、头晕、头昏、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抽搐、意识丧失等,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可采取及时、彻底洗胃、导泻,给予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室颤患者及时行心脏电复律、胸外心脏按压,有助于保证抢救成功。

  • LEEP 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春惠

    目的:对采用 LEEP 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例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析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69例患者的 LEEP 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 ml;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 CIN 病灶,LEEP 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结论 LEEP 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治愈率较高等优点,是治疗 CIN 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赤首乌与白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作者:易远红

    目的:分析研究白首乌和赤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方法采取 DAD(RP-HPLC)方法,对赤首乌和白首乌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的各个样品指纹图谱相似,白首乌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区别,两者加工之前和以后也有不同。结论对赤首乌和白首乌可以采取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 孕妇营养知识水平和膳食行为关联分析

    作者:马云珍

    目的:对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与膳食行为之间的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3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及理想膳食模式来对这些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以及膳食行为进行调查评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总体来说,营养知识以及理想膳食模式得分比较理想,但是标准差相对来说比较大。孕妇在营养知识水平上得分越高,孕妇的膳食行为与理想模式就越接近,膳食构成也就越合理,在饮食上也就越有规律,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营养保健存在突出问题,对孕妇营养保健知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应将各级的孕期保健体系建立并健全,使产科工作者的孕期营养知识水平提高,加强孕期营养,从而使孕产妇的病死率与病残儿的出生率降低。

  • 探析消化内科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及应对措施

    作者:程波

    通过消化系统用药不合理分析,发现临床用药错误和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抗病毒治疗90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效果分析

    作者:王红英

    目的:对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患者依照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口服双环醇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转阴率为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HBV-DNA 转阴率为5%,两组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分析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复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下降恢复正常,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报道

    作者:李胜汗

    目的:研究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收治的184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溴索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固尔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贺晓红

    目的:研究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并且进行相应的评估。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校医务所就诊的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4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当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增强心理治疗和消毒隔离;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与观察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疗人员主要采用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针剂雾化,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疗效进行记录,由此来治愈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结果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是75.7%。从数据上来看,观察组的方法要比对照组更加适合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结论对于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而言,除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外,相应的辅助手段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对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的有效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文昌德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1月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疾病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试验组中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使得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 化痰通络汤中药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清伟;方显明;潘朝锌;刘雪玲;吴海姗;黄明剑;卢健棋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80例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60例),吸烟非中药干预组(60例),正常非吸烟对照组(60例)三组。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给化痰通络汤浴足,非中药干预组给温水浴足,2个月后,检测三组志愿者 NO、FMD。结果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 NO、FMD 高于非干预吸烟组。和非吸烟正常对照组接近。结论化痰通络汤浴足可有效改善亚健康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或阻止血栓发生。

  •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王净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 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英菊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可以大力推广。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规范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贾克敏;周慧君;邓丽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规范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其予以规范化治疗,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规范治疗以后,所选病人中,有47例治疗后好转,其好转率高达94.0%。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其规范化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其症状,还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效果。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诱因分析

    作者:龙珑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预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发生,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9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结果在这94例患者中,由心率失常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11例,占11.7%;由原发性心脏病加重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8例,占8.5%;由感染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40例,占42.5%;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21例,占22.3%;由情绪激动或劳累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6例,占6.4%;其它原因引起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共有8例,占8.5%。结论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引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药物使用不当也是引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如心率失常、心脏病加重以及情绪激动等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影响。因此,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应当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目的。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张建平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4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25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用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15例患者治疗有效,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24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15%,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2%,死亡率为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作者:韦少华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62例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75.81%,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其治疗后 LVDD下降、LVEF 上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加强临床观察,可提高护理效果,总有效率高,LVDD、LVEF 变化明显。

  • 重症心力衰竭老年病人的急诊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谭敏

    目的:分析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 LVEF 与 BNP 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指标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薛龙;孙永红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入组时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浆 BNP、IL-1、IL-6、TNF-α及 hs-CRP 的变化。结果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6% vs 53.2%,,P=0.040)。心脏彩超提示,芪苈强心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有显著提高(36.5±3.4 vs 41.4±2.9%,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芪苈强心治疗组 LVEF 也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芪苈强心治疗组 BNP、IL-1、IL-6、TNF-α和 hs-CRP 较入组时有显著降低(P 值均<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可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 BNP 及 IL-1、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

  • 老年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效果研究

    作者:罗继章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目前我国正逐步趋向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成增长趋势。我国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49.1%,居各国之首。年龄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仅有32.2%,且仅有7.6%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现卫生部已将高血压控制列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防治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之一[2]。高血压社区干预即是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改变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险因素,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的评价。

  • 关于施甸县城乡学龄前儿童1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

    作者:赵英

    目的:分析施甸县城乡学龄前儿童1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改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施甸县城乡2003年6月-2012年6月5所幼儿园的1050名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检查资料,对其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2012年,本县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呈上升趋势,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近10年,本县学龄前儿童在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上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保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应加大对健康饮食知识与平衡膳食的宣传与普及,改善儿童的营养供给,预防儿童肥胖,促进其健康成长。

  • 一氧化氮呼气测定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高永斌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呼气测定在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给予患病组和对照组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浓度测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以甲泼尼龙、氨茶碱等行常规治疗3-7天,出院后以沙丁胺醇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维持治疗,测定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测定者肺功能及一氧化氮呼气水平。结果患病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一氧化氮呼气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FEV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一氧化氮可以作为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简单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好,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边远地区学龄前儿童贫血情况调查

    作者:蒋晓琼;和士兰

    目的:探讨云南省玉龙县龙蟠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方法对2013年该县1993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机体血液实验室检查并记录结果,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993例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为31.16%,且大多数均属于轻度贫血(98.07%),仅0.16%患儿属于重度贫血;621例学龄前贫血儿童中,男性患儿所占比例为51.85%,略高于女性患儿(48.15%),年龄在0-6个月患儿所占比例低(5.31%),7-12个月患儿所占比例高(38.65%),此后患儿贫血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与母亲发生孕期贫血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相关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不定期抽查掌握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情况,从而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今后工作中开展应用。

  • 奥瑞姆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英;刘海平

    目的:探讨奥端姆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奥瑞姆自护理论的基本内容,实际操作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结果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奥瑞姆自护理论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在奥瑞姆自护理论指导下,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护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冯娟;高峰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本病由多种危险因素参与所致,而抗动脉粥样硬化应从可改变危险因素着手,现有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就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概况

    作者:柯红燕;冯义朝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球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变主要损害直、结肠黏膜,临床主要表现明显,并发症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为一些青壮年。近年来在我国的患病率也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就 UC 的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兴峰;丁绍平;何明;徐安访

    目的:研究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起搏器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结果(1)不同性别患者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患者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存在差异(P<0.05);(2)高龄、存在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DD、LVEF 正常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到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高龄、心功能不佳、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应更加重视。

  • 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作者:张春德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缩小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幅度明显差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196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春云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的98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以本院同一时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和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8%明显低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2.6%,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能较好的恢复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郭彩青

    目的:探讨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7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显著优于对照组3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时,采用常规疗法加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医疗效果显著。

  • 顽固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姜斌

    目的:对顽固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所抽取的88例对象均来自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遵照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给予其中44例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甲组),另44例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乙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7.7%(43/44),乙组为86.4%(38/44),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甲组为4.55%(2/44),乙组为18.2%(8/4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安全,并发症少,能过使患者治疗的转复率和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 CT 和 MRI 表现与诊断价值

    作者:谢家斌

    目的:探讨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 CT 和 MRI 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8例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患者均经 CT 和 MR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形态上、骨膜反应、关节侵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腔数目、液-液平面、病理骨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和 MRI 是诊断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依据,是区分原发动脉瘤骨囊肿囊腔、液-液平面、病理骨折的重要依据。

  • 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探讨

    作者:张宝川

    目的:探讨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方法收集 CTA、MRA 资料,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各87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者,两组间各有100例采用 DSA 检查,观察以 DSA 为基准的 CTA、MRA 检查效果。结果以 DSA 为基准,CTA、MRA 对小动脉瘤、中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灵敏度及对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颅脑 CTA 对微小及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略高于MRA。结论颅脑 CTA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检出灵敏度较 MRA 高,但较风险较大的微创 DSA 低,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烟雾病检出三者无明显差异。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路;梅勇;周程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6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获得三尖瓣返流峰速及压差并测算肺动脉收缩压。结果62例肺动脉收缩压范围为35.5~105.5mmHg、肺动脉血流频谱发生匕首样变化,收缩期缩短;三尖瓣反流、右房室扩大、部分肺动脉增宽;肺动脉瓣示“W”样改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方法简单、无创伤、临床意义重要且值得推广。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旋股外动脉穿支体表定位中的研究

    作者:冼景霞;孙永红

    皮瓣转移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创伤外科等,对皮瓣的大小成活率要求越来越高,超声彩色多普勒在检查皮瓣中所含血管性质进行客观评价及定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已能很好的显示0.5mm 左右的微小血管,并根据 CDFI 迅速判断该血管是否为动脉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能准确在体表做出定位,对设计皮瓣及手术中游离血管提供非常大的帮助,缩小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皮瓣成活率,本研究采用 CDFI 超声对旋股外动脉(LCFI)下降支的多个穿支为观察对象,确定管径大于0.5mm 的穿支数目,做出体表定位,测量血管管径,长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频谱类型,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个穿支的特点,选出适合临床皮瓣转移的穿支。

    关键词: 皮瓣 穿支血管 CDFI
  • 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诊断效果观察

    作者:张天波

    目的:通过心脏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20例,依照单双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60例。给予甲组心脏 B 超诊断,给予乙组心电图诊断,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相应诊断,在左室肥厚的诊断率上,甲组为76.3%,有122例做出诊断,其中40例为左房增大,30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21例为对称性肥厚,18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7例为左室增大,6例为主动脉扩张;乙组为62.5%,100例做出诊断,其中26例为左房增大,24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21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4例为对称性肥厚,9例为主动脉扩张,6例为左室增大。甲组要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安全无创伤,在诊断率上要高于心电图,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 心脏彩超对房缺行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可;邹翰琴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心脏彩超复查可知,1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97.7%。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复查中均未出现脱落、残余血液分流现象。1例患者复查中出现封堵器脱落现象,2例患者因术前对其检测不当,术后出现轻度反流现象。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价值,可有效提高封堵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1 23 24 26 27 29 30 3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5 07 09 1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