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심혈관병방치지식(하반월)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015
  • 国内刊号: 44-15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92
  • 曾用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冯建章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探讨

    作者:黎笑冰

    目的 观察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而在护理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结果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在治疗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尽快回复意识,提高患者的生还率.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敏

    目的 观察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本组收治的疑有糖代谢异常患者行口服葡萄耱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结果 55例非耱尿病患者中,有23例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占总人数的41%,加上糖尿病患者,总共有53例患者患有糖代谢异常,占总人数的62%,糖化血红蛋白试验进行诊断心血管糖代谢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可以达到40.0%、94.11%以及58.82%.结论 临床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人员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干预分析

    作者:周丽

    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以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4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240例患者中全部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238份问卷结果,结果显示对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相关因素是药物种类、药物价格、服药次数与时长、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以及服用药物的及时性,临床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对策,患者对药物依从性显著改善.结论 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避免药物过量服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有显著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 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选择及效果分析

    作者:刘金辉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48例患者中32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66.7%,其中恢复良好患者为9例、10例患者中度残疾,6例患者重度残疾,7例患者植物人生存;16例患者抢救失败,其死亡率为33.3%.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 治疗,这样才能够提高其治疗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

  • 45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何明朴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诱发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是肺部感染,其次为心、肾、肝、神经系统衰竭等.结论 临床应该充分重视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原因并积极进行预见性护理、肺、心、肾、肝、神经系统衰竭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从而对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有效的预防,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

  • 高血压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卢玉龙

    目的 对高血压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高血压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为对照组;另外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治疗,为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 压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 碘治疗对甲亢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洪涛

    目的 探讨使用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97例甲亢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97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使用131碘治疗后8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2.47%;15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率为15.46%;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总有效率为100%,心房纤颤总有效率为97.68%,ST及T波改变总有效率为92.86%,各类型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放射性131碘对甲亢性心脏病进行治疗是一个简单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甲亢性心脏病久治不愈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无效者以及具有手术禁忌症患者更是一个可取的治疗方法.

  •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在脑血管瘤栓塞术的应用

    作者:黄芹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在脑血管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0例ASA Ⅰ-Ⅲ级脑血管瘤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手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躁动等症状.结果 丙泊酚、瑞芬太尼使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和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迅速,清醒程度高.结论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可维持脑血管瘤栓塞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平稳、促进定向力恢复、缩短苏醒时间,因此,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是脑血管瘤栓塞术中较为合理的麻醉方案.

  • 我院急诊抗菌药物常规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作者:俞赟彬

    目的 仅从用法用量角度探讨我院急诊抗菌药物常规使用的合理性,为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同时提醒药师进一步细化窗口服务.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9月的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6.85%;2、抗菌药物的静脉给药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7.61%;3、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使用的12.15%;4、口服抗菌药物用法用量的不准确占1.74%.结论 各种不合理应用都会加速耐药性的产生,降低疗效且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医师和药师都应该在工作中再多一点用心多一份责任,来减少本院耐药菌的产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麦热木尼萨·五麦尔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心力衰竭患者,男60例,女44例,按照平均性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观察组患者根据病情变化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两组通过相应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7.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护理服务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的实践

    作者:陆美娟

    高血压病是社区管理的重点疾病,把护理服务引入到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之中是当前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一个方向.本文讨论了护理服务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中的相关实践和发挥的作用,以期更好的推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

  •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松

    他汀类药物都是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它不仅可以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机制来减少肝细胞合成、贮存胆固醇,还可以加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清除,同时其还可以对血管的内皮功能进行改善,对炎症反应及血栓的形成进行抑制等一系列重要的临床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对其临床药理等作用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芝应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患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其重要意义

    作者:段永刚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重要意义,总结些许医学价值,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内收治的100例采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物资料,对这些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相关监测.结果 100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药物中绝大多数存在着质量标准低、上市前研究较少、药品说明书内容不清晰、说明的不良反应涉及内容较少等.结论 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 性别因素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容永璋;陈林祥

    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性别差别.方法 将2007年9月到2012年12月我院ICU与 心内科收治的因各种心脏病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36例进行临床、试验室、死亡率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本研究表明,急性心力衰竭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平均年龄稍大,无吸烟、肥胖多,病因以高血压心脏病为主.LVEF<40%较少,NT-proBNP水平较低,死亡率较低.结论 女性急性心力衰竭病因以高血压心脏病为主,表现为以舒张期功能障碍为主,男性以冠心痛为主,表现为收缩期功能障碍为主.此与女性急性心力衰竭预后较好有关.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防治

    作者:刘晓剑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心脏并发症影响因素与防治.方法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择期行心脏介入诊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止血压迫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外周血管并发症2例,压迫时间6.3小时(h),住院时间5.33天(d);对照组外周血管并发症7例,压迫时间12.2小时(h),住院时间7.56天(d).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比经股动脉途径行心脏介入诊疗效果更好,住院时间更短.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伟;吕伟华

    目的 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入选382例CHF合并有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92)和对照组(n=190),对照组患者使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铁剂治疗贫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使用EPO进行治疗,治疗初期EPO的剂量为100 IU/kg,每周2次,之后再根据红细胞压积和Hb的改善情况调整剂量和注射次数.贫血指标改善后,两组患者都降低铁剂用量,而治疗组患者同时降低EPO注射次数为每月一次,剂量减为50IU/kg,持续使用半年后停用.所有患者使用铁剂 的疗程不超过3个月.随访期一年,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随访期末的6min步行试验(6MWD)、EF值、Hb、随访期内不良心血管事件(CV,仅记录随访期末时数据).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好转、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均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在6MWD、EF值、Hb三项指标上均有差异,P<0.05;在随访期末,两组患者在这三项指标上与治疗3个月时无差异,均有P>0.05,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随访期末两组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9.5%vs治疗组2.1%),同时在事件类型上也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事件主要集中在“由心衰引起的住院”和“心衰加重”这两项上.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衰复发和加重的风险,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风险,安全可靠.

  • 洛汀新在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丽

    目的 探讨洛汀新在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福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汀新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HR、LVEF、LVEDD和心胸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且观察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洛汀新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作者:陈晓冬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老年高血压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心率变异性下降,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心律失常检出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心率变异性下降和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构成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应定期检测心率变异性及动态血压监测.

  • 心肌梗塞后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脏保护作用分析

    作者:李永益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倍他乐克治疗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及倍他乐克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HR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C-C水平、TG水平、TC水平正常,对照组LDL-C水平、TG水平、TC水平偏高,但TG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LVADD治疗后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塞后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倍他乐克治疗,可有效保护心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成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间入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粘膜出血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A组(50mg)与B组(100mg)之间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互相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副作用发生几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m g与100mg计量的阿司匹林均能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安全性较高.

  • 匹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飞;袁勇;董剑廷;冯力;邓志华;韩莹

    目的 观察口服匹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胺碘酮组)和试验组(匹伐他汀+胺碘酮组),每组60例,疗程为6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6月后,试验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治疗6月后,试验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以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匹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左心房的重构,有助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且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脂作用有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探析

    作者:黄思玉

    目的 分析了解颈动脉的动脉壁粥样硬化形成原因及讨论病因其中之一的斑块大小和其他有关因素对脑梗死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何不同的影响.方法 经过讨论以韦氏记忆测试量表作为基本探析方法,对245例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患有脑梗死的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认知功能有所障碍的确诊为32例;具体是通过同期不同因素对照法和同因素不同期对照法来进行临床试验,主要是在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因部位的硬化肿块的大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选择出具体的32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此外在技术检测上需要用到血管二维超声技术,他能对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壁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态大小都有良好的检测作用;后经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综合分析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在高血压持续时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双颈动脉斑块总面积、双颈动脉软斑块面积、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认知功能障碍有着直接影响.

  • 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探析

    作者:尹少凡

    目的 具体分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未病实施效果,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 收集自愿参加实验研究的300例志愿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无心血管相关性疾病.随机分为干预组、非干预组,每组150例.干预组观察随访期间实施心脑血管知识教育,非干预组则不实行任何干预、指导.比较分析两组志愿者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的发生比例.结果 从跟踪随访调查结果来看,干预组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患者3例(2%),非干预组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患者24例(1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发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症发生因素较多(年龄、生活规律、心情等),而中医治未病的实施,能够起到预防以及及时治疗效果.

  • 60例急性左心衰的发病诱因及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尹代双

    目的 控制左心衰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选取县人民医院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左心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他们的发病诱因和临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前,均存在着基础疾病,疾病类型有冠心病合并各类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高血压心脏病和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60例患者中有有56例抢救成功,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诊治心功能分级标准,有15例(25.0%)达Ⅰ级,29例(48.3%)达Ⅱ级,13例(21.7%)达到Ⅲ级,3例(5.0%)死亡.所有死亡病例均出现肺部感染.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判断准确,对其发病机制有准确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给氧、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和日常生活治疗,并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和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SDH、S-GLDH及ALT的影响研究

    作者:梁荣鑫

    目的 对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SDH、S-GLDH及ALT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为1-29岁,平均年龄为(5.3±2.9)岁,体重为6-51kg,平均体重(16.9±3.7)kg;其中123例为VSD,58例为ASD,19例为PS.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照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S-GLDH,SDH指标都在术后2小时开始上升,到术后1d达到峰值,和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3天基本恢复正常.在术后2小时和1天两个时点,对照组患者的S-GLDH和SDH指标都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所有患者的ALT指标在术后2小时出现了峰值,术后3天逐渐下降.在术后2小时、1天和术后3天这几个时点,对照组患者的ALT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够有效控制对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探讨

    作者:杜秀霞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2例,随机性分成两组各101例,对照组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经分组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效果优45例,效果良52例,效果差4例,效果优良率为96.04%;对照组效果优21例,效果良54例,效果差26例,效果优良率为74.26%.可见,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x2=43.8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分组治疗后观察,观察组发生潮红1例,心悸1例,头痛1例,嗜睡1例,恶心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3%;对照组发生潮红2例,心悸0例,头痛0例,嗜睡1例,恶心3例,皮疹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4%.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x2=2.12,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方面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氨氯地平,并且没有带来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关跃

    目的 具体总结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静滴、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阿司匹林口服)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时间.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经分析证实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行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总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相关研究新进展

    作者:班玉霞;屈永才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应用叶酸、维生素B12干预治疗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复发等提供积极指导作用.

  • 胸腔镜辅助行小切口手术治疗胸部肿瘤疗效分析

    作者:刘成昌;张福维;何振波

    目的 对胸部肿瘤采用胸腔镜辅助进行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使用胸腔镜辅助进行小切口手术对178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对患者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时间为3~4.2h,平均为3.8h;其他的手术时间为0.6~3.7h,平均为1.9h.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将手术切口延长到12cm的患者有12例.对患者进行开胸的时间为4.5~12min,关胸的时间为14.5~29.8min,平均为21.5min.在进行开胸时,出血量在30ml以下,患者的切口都达到了Ⅰ期愈合.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的时间为2~6d,平均为2.3d;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20d,平均为12.3d.结论 对胸部肿瘤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开关胸时间短、手术适应证广等优点.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探析

    作者:林惠琼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30例,均为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次研究选择的30例患者中,明显病情好转24例,占80%,4例预后较差,2例因呼吸肌麻痹和肺部感染死亡.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其它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依据临床特点行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胎盘植入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梅

    目的 分析胎盘置入的发病原因,探讨胎盘植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2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0例胎盘植入患者全部存活,所有出生胎儿全部存活.治疗过程过程中孕妇出血量为500ml以上者11例,出血量为2000ml以上者3例.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分娩结果有影响,完全处理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2.5%,未完全处理组为22.22%,两组相比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处理组产褥病发生率12.5%,未完全处理组为33.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进行正确的产前诊断,掌握剖宫产指证,尽量减少宫内操作,有计划的进行妊娠终止.按照患者不同的病情视情况采用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减少胎盘植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马革红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治疗并发低血糖患者5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血糖值恢复正常,1例在纠正低血糖后,因合并症死亡.结论 加强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出现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76例观察

    作者:许中超

    目的 评价纳洛酮治疗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疗组患者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重度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催醒时间短,可作为常规的首选药.

  • 11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

    作者:张丽芳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143例产后发生500ml以上出血的产妇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现共有115例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约占出血总人数的80%.结果 为了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同时使子宫收缩、血压和心率等数值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需要在分娩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在产后加强护理.结论 通过适当的护理工作,配合使用恰当的药物,另外,做好产后监测、急救等医护工作,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子宫疤痕妊娠34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荣

    目的 分析研究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本研究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34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全部得到及时确诊,并通过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均较为理想,患者子宫都得到保留,不影响生育能力.结论 子宫疤痕妊娠的病发情况较为隐匿,容易发生误诊,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使用超声等手段进行准确诊断,一般应首先采取药物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及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1 23 24 26 27 29 30 3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5 07 09 1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