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심혈관병방치지식(하반월)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015
  • 国内刊号: 44-15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92
  • 曾用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冯建章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出入液量的对比观察与护理

    作者:程娟;白美丽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出入液量的变化,对术后护理工作做出总结。方法分析比较52例OPCAB与25例CCABG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并记录比较术中及术后的出入液量。结果术后当日OPCAB组的出液量明显比CCABG组要少,术后1-3日两组引流量无明显区别,对两组进行出血量的比较, OPCAB组的出血量比CCABG组要少。两组入液量比较,术中OPCAB组少,然而术后第一日入液量增多,之后又下降。两组尿量的比较,术中及术后当日OPCAB的出液量明显少于CCABG组,而术后1-3日两组患者的出液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OPCAB比CCABG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出入量的控制要求较低,术后的液量控制较为简单。

  • 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幸坤艳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把我院收治的76例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好;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的医嘱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提高医嘱依从性,增强康复效果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路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护理观察

    作者:段菊花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护理的临床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90.0%),但组间比较的差异性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两种路径的疗效均较高,但采用经桡动脉路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护理工作更简便,患者恢复更快,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 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相红

    目的:本文就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到2014年6月份收治90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程序模式护理,对实验和对照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舒适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相关观察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4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程序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使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效提高了心力衰竭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作者:曹如红

    目的: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提高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0年5月到2014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患者为护理对象,选取72名护理人员按数字表法随机设为B组(n=36)和A组(n=36),A组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促使耦合,B组的人员实施常规风险管理,分两班倒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患者对两组护理投诉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评分结果。结果 A组的投诉率为2.1%低于B组14.6%,A组灭菌处理合格率94.44%,文书书写合格率为100%,护理操作合格率为97.22%。B组灭菌处理合格率66.67%,书写合格率为66.67%,护理操作合格率为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操作实施中,不仅可以保障医疗安全,也可以降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摩擦,减少投诉率。

  •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作者:艾华

    目的:主要分析和总结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同时探讨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护理常规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和满意率、知晓率。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之后,和之前相比,降低了住院天数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超过了91.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出院遵医嘱率以及疾病知晓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总结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经验,发现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遵医嘱率以及知晓率,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 开展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缪斌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及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作者:高雪芹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为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和实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设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导管溶栓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总结并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和推广应用。

  • 肺结核咯血综合护理探讨

    作者:丁恒丽

    目的:对肺结核咯血综合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按照1:1比例进行分组,每组各40人,实施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3.40±3.02)d、(17.05±9.74)d,对照组分别是(5.11±4.05)d、(24.01±13.13)d,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窒息发生率、再次咯血率、抢救成功率分别是2.5%、22.5%、100%,对照组分别是20%、42.5%、95%,存在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综合护理的实施,减少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 预见性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唐艳红;卢美珍;周武坚;许娇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反应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减少抢救后并发症,进而降低死亡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作者:尤东敏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临床治疗和循证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全部30例脑梗塞观察对象中,10例患者治疗和护理2d后能够独立行走,2例患者7d后能独立行走,20例患者14d后能独立行走,16例患者30d后能独立行走,2例患者60d后,仅能够独立坐起,无法独立行走。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培涛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结果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死亡率高。本次研究分析的46例患儿中,10例死亡,36例治愈,死亡率为21.74%。结论小儿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死亡率高;有关人员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降低死亡率,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丁兆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干预后的耐力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心绞痛症状护理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促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护理后耐力和心绞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健康教育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分析

    作者:王志翔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8例。予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病情,提高孕妇生活质量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急救分析

    作者:施开泰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急救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给予院前急救,为院前急救组,剩余30例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均无在出诊或者是转送过程中死亡,对照组患者中,4例患者在出诊或者是运送过程中死亡,差异性显著(P<0.05)。院前急救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6%,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76.7%,差异性显著(P<0.05)。院前急救组患者胸痛缓解率是70%,对照组是46.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院前急救极为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门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志高

    目的:探究门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送入急诊科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尿激酶静脉溶栓静脉滴注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急诊科抢救治疗,15例均抢救成功,顺利转入住院部,无死亡病例。同时,在15例患者中,溶栓成功11例,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3.3%(11/1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中,给予准确、及时、有效的门急诊救治,可取得满意的救治效果,提高救治率,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硫酸镁在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艳香

    目的:分析研究硫酸镁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硫酸镁应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当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另外其在保持良好临床降压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田春霞

    目的:本文对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本组的66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予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伟钗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两组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度无显著差异,(P>0.0);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聚集,且不良反应少,对凝血机制影响较小。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莉英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就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28)和对照组(n=28),给予对照组患者拜新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应用于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学应用和推广。

  •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作者:孔洁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3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3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除了进行常规治疗之外还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变化不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治疗的同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栓,可以及时规避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尿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改善,并且可以促进病情的好转,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38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发波

    目的:观察并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2例,治疗组38例,在常规脑出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复方甘油果糖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治疗组β-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好转,但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为2.63%,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效止血率为65.63%,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为89.47%,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出血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宝娣;王钧;张力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的高血压治疗水平,减轻病人痛苦,应用对照开放性实验的方法探究福辛普利治疗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我院选择了自2010年9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有28人,男性患者有32人,在对所有患者停用降压类药物以后,坐位血压正常者使其服用福辛普利药物。对患者服用药物前后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在患者服用药物两周以后,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观察动态血压,各个点位的血压都有所下降,从第四周开始血压逐渐恢复平稳。结论福辛普利对于治疗轻、中度的高血压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丁秀娟

    目的: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20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6.0%,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应用厄贝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并深入研究。

  • 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用于临床分组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与系统评价

    作者:李艳斌;方荣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分组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HR、E/A、TC、LVADD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可以重塑心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探讨

    作者:茹敏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药物治疗,医治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且医治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相应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借助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对比探讨

    作者:王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行心电图与心脏彩超诊断,对比其检出率。结果本组患者经诊断过后,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左室肥厚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左房增大检出率分别为11.1%、38.9%,左室扩大检出率为10.2%、34.3%,心脏彩超的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13.0%,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61.1%,心电图检出率明显不及心脏彩超(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行心电图的检出率不及心脏彩超,可作为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 中枢性与周围性眩晕鉴别诊断

    作者:马智萍

    目的:探讨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特征,为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枢性眩晕和6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患病程度,分别采取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或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山莨菪碱注射液肌注的治疗方法,观察中枢性眩晕患和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初始临床体征,并进行用药后的疗效对比。结果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在眩晕程度、眩晕类型、前庭特征、耳部症状、意识状态、眼震、持续时间、头位影响、前庭神经症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经药物治疗后,中枢性眩晕组和周围性眩晕组的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91.7%v s 90.0%),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药物治疗对两者的疗效相近。结论两者的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鉴别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46例护理观察

    作者:李改霞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引起低血压的原因与相关护理方法,进而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0例(占比为65.2%)患者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其余16例(占比为34.8%)患者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给予其相关处理后,3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82.6%,8例死亡,死亡率为17.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因而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抢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 中老年人群主动脉根部内径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莫江英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主动脉根部内径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从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进行研究,对其主动脉根部内径和室间隔、左心室质量以及左心室后壁厚度等进行测量,并分析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关系。结果观察患者的AAD及MRD较之对照组均明显增宽,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AVD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脉内径与心血管疾病一部分危险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内径与心血管疾病一部分危险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琰伟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23例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采用Gensini法,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法分析处理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会随着Gensini积分的减少而增高,尿酸的水平则相反,会有所减少。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能够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探讨

    作者:李英松

    目的:研究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为31例,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可见,三组患者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Ⅲ型前胶原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治疗后的Ⅲ型前胶原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是判断心肌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缬沙坦、依那普利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后均能有效提高Ⅲ型前胶原的水平,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策略探讨

    作者:孟祥文

    目的:探究围术期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接收的5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尼卡地平、硝酸甘油和硝苯吡啶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对比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麻醉用药1-2分钟后血压下降,15分钟内血压下降到手术开始前的水平值,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有关高血压的并发症状。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麻醉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围术期内的风险因素,避免和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参松养心胶囊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孙师云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即服用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患者24h总缺血时间、ST段压低幅度、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磊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匹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TC、L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第4周检测时,观察组CPK、A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匹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对肝功能的损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昌南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52例,另一组为治疗组,患者共有55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服用常规性药物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之上,再另加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1%。治疗组中的患者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取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的方式对其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 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浓度监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作用

    作者:肖华兰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监测cTnI、CK-MB、Mb浓度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人员静脉血液后,对血清进行cTnI、CK-MB、Mb指标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平行比较。结果观察组cTnI、CK-MB、M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cTnI、CK-MB在发病后24h浓度高,Mb在发病后6h后浓度高,且cTnI、CK-MB监测的阳性率、准确性明显高于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健康人群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TnI、CK-MB、Mb浓度明显增加,且cTnI、CK-MB监测准确率更高。因此进行指标监测,对于患者的病情诊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试析急诊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珊

    目的:探讨急诊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STEMI组;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NSTEMI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设为UA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了NT-proBNP水平的快速检测,观察各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继发性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8.3%、1.7%,STEMI组与UA组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与NSTEMI组、NSTEMI组与U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有助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的应用

    作者:丁顺苹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之后使用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计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护理人员按照常规对两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等治疗后,对其加用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值得推广、运用。

  • 静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总结

    作者:潘焱梅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显效的患者共有105例,有效共53例,无效共2例,无一例死亡。本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患者治疗后共出现2例皮肤瘀斑,1例皮肤黏膜出血,无一例消化道出血、牙齿出血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能够提高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联合降压优化方案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王小军

    目的:评价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ECI)的联合降压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B组患者实施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案降低SBP和DBP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压总体达标率为59.32%,两种方案血压总体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A的UACR由(13.6±2.8)mg/mmol降至(6.5±1.9)mg/mmol,方案B的UACR由(13.9±2.9)mg/mmol降至(7.8±2.2)mg/mmo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两种不同AECI药物,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的诊治及营养支持策略

    作者:熊凤竹

    目的:分析研究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和营养支持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化疗药物低剂量动脉灌注和营养支持疗法,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以采取腹部BMI和CT进行检查,同时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肠梗阻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使腹水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浅谈颈椎病(项痹)患者护理心得

    作者:李本江

    目的:对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心得进行一定的讨论,通过总结分析以往的护理方式,得出一套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为日后更好的护理颈椎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并且对颈椎病患者的医疗护理,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主要是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不做牵引等康复护理,对照组仅仅使用常规护理,客观上符合颈椎病的治疗需求,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1]。结果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以后,总体上的康复率达到了90%,而对照组的康复率仅仅达到了63%,两个组别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护理,可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成果,避免颈椎病患者的疾病复发,对控制并发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日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椎病 护理 探讨
  • 妊娠期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马应梅

    目的:掌握妊娠期引发尿路感染的诱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108例在产科行检查无尿路感染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贫血、流产、泌尿系结石等都是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过尿路感染史的发病机率相对较高,也有患者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收入状况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的尿路感染源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为58.33%。结论在妊娠期要留心尿路感染的相关诱因,做好孕期尿液检查和中段尿培养检查,选用合适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 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文森;杨季;康明春

    目的:研究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需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研究组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插管,对照组使用普通喉镜插管。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全麻,记录插管所用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所用时间,研究组用时12.1±4.4s,对照组用时23.4±9.6s,研究组明显用时短于对照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插管方法的成功率,研究组第一次成功31例,成功率63.3%,第二次成功17例,成功率34.7%,研究组总的成功率98.0%;对照组第一次成功22例,成功率44.9%,第二次成功14例,成功率28.6%,对照组总的成功率73.5%,研究组的各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手术记录,两组接受不同插管后,研究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患者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6例声音嘶哑,7例咽喉疼痛,插管失败,不良反应率26.5%。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中,使用视可尼喉镜“光斑法”气管插管解决患者呼吸困难,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很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高分辨率CT在早期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蒋超梅

    目的:探究早期小肺癌采用高分辨率CT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46例直径3cm以下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CT扫描诊断,而研究组则采取高分辨率CT进行扫描诊断,同时结合MRP、VR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征、短毛刺征及棘突征等方面显示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一些,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而言,采用高分辨率CT诊断有着很高的确诊率及鉴别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及理论基础,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的临床探讨

    作者:汪东兴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 重症慢性心衰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分析

    作者:龙健猷;周丹璇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重症慢性心衰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24%(80/84),治疗后患者HR、SBP、DBP、LVEDV、LVESV、LVEF等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慢性心衰患者中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

    作者:刁艳辉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就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7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对两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心肌功能,并且减少了血容量,降低了患者的心脏负荷,值得临床医学应用和推广。

  • 探讨50例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

    作者:于勤

    目的:探究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家属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李国华

    目的:探讨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C1组)。同期选择妊娠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C2组)。针对所有患者于24h心电监护条件下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且合理对患者进行手术,终止妊娠。结果 C1组与C2组患者在不同阶段心电图表现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C1组120例患者中,合并表现为急性肾衰竭的患者2例,对患者实施临床抢救后,患者终死亡。患者Apgar评分情况为:0分-15分的患者30例,4分-7分的患者36例,超过7分的患者54例。结论对患者心电图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疾病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判断,对患者心衰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利用手术针对患者实施终止妊娠,终将母婴围产期死亡率有效降低。

  •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探讨

    作者:江丽红

    目的:分析和探讨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在对患者进行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然后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的pH,PaCO2,PaO2等的变化。结果在对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以后,患者动脉血的pH和PaO2有所升高,同时患者动脉血的PaCO2,有所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慧杰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服用硝酸脂类、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在传统治疗方式为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对照组8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小,从而说明曲美他嗪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β受体阻滞剂在右心衰应用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华萍

    目的:对β受体阻滞剂在右心衰应用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6例右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9%(19/2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26/2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右心衰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抢救护理对策

    作者:刘银梅

    目的:探究小儿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抢救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1例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了2-7年的随访。结果患儿经过有效的抢救治疗以及优质护理后,有2例患儿死亡,9例患儿存活,心脏的缩小程度较为明显。结论对充血性心肌病并顽固性心衰患儿给予优质的抢救护理对策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作者:马平丽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并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发现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3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以及孕产妇死亡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有心肌炎、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几率较大。结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是导致孕产妇以及胃肠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强化产前检查并着重强调围生期保健,及时终止妊娠以及剖宫产等是提高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生存几率的重要途径。

  • 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作者:侯春滨

    目的:探讨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2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所有患者均通过经食管超声和经胸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发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具体病情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并通过心电图、经胸超声和经食管超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没有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在患者治疗后的3d、3个月和6个月,通过经食管超声、经胸超声对患者封堵器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封堵器的结构形态与位置情况良好,封堵器没有发生变形和移位现象。有1例患者的小缺损孔有微量残余分流,通过X线平片提示,患者的肺血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右室、右房也都存在程度不等的缩小,且经胸超声检查没有心律失常情况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全部患者封堵成功且无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陈丽华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调查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结果45例患者中,12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6.67%,误诊的原因包括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的影响因素两大方面。结论心肌酶谱检查已经成为基层医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检查因素等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 196例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作者:王昕

    目的:探究与分析100例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196例急性心包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结果196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治愈的患者有191例,病情改善的患者为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1例。结论为降低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死亡率与不良反应产生率、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需要医生详细分析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根据患者自身患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作者:李敏

    目的:探究与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诊疗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肺活血颗粒进行治疗。经过数据统计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诊断情况。结果100患者中有9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病情加重,1例患者死亡。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远低于实验组(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X线等检查方式能够清晰的表现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特征;通过益肺活血颗粒能够有效治疗该病且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及时康复,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 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颖

    目的:探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了84例确诊为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细胞营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心功能变化以及心律失常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5.2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研究

    作者:朱秀玲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对策,来提高对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49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监护、引流管护理等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儿中术后有11例患儿发生肺部感染以及二次插管等发生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得以痊愈出院。结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及应用。

  • 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

    作者:丁兆华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89.69±5.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16±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94%,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03,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

    作者:张冬梅

    目的: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观察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冠心病患者136例。将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作为A1组(AP组68例);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A2组(AMI组68例);同期选择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80例作为A3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且针对不同血液指标实施临床检测,观察终三组研究对象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的RDW、PDW以及PVT等指标完成检测后发现,在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A1组以及A2组均显著高于A3组(P<0.05);在PLT、MPV、PDW以及PVT等指标方面,三组研究对象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A2组患者在住院后,对其诸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初的几天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表现出大倍率升高。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其自身RDW会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此针对患者在进行临床检测以及诊断过程中,针对患者自身RDW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通过对心肌肌钙蛋白Ⅰ指标进行观察,能够为患者心肌损伤诊断提高准确的参考依据。

  • 探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

    作者:罗红雨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20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有82例,占心血管内科患者25.6%。结论总结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乡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杨云满

    目的:探讨乡镇脑梗死患者高血压治疗及控制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分析我县5个乡镇脑梗死患者,共计254例,以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方式来确定高血压治疗情况、控制情况,并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254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72例,98例治疗效果理想,高血压治疗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病情及健康教育状况相关(P<0.05);血压控制与患者文化程度、病情及健康教育情况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及控制,与医疗保险及健康教育相关,加强医疗保险与健康教育为控制卒中二级的有效途径。

  • 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王艳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患者治疗以及用药情况,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笔者单位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跟踪式调查;并就治疗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在社区医院临床医师的治疗、指导之下,患者血压、血糖均得以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统计学意义。78例患者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予以不同的降压和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及维持性用药,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还可以大程度地避免或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江门市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与跟踪观察

    作者:余泽洪;陈林祥;王晓霞;宋立红;黄振文

    目的: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经一年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控制措施后的复查结果。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江门市年龄18岁至70岁(平均年龄42.3岁)居民,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经一年的对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相关的治疗一年后复查。结果本组调查显示经一年的危险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显示高血压病、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调节紊乱、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吸烟减少(P<0.05)。而根据危险因素的分类统计中危有减少、低危与无危险因素的有增加(P<0.05)。结论本组对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对女性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关键词:
  • 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相群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和诊断表现。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诊断率为60%,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有效率为98%。超声诊断效果较好,P<0.05。超声诊断更能全面评估患者心脏的整体情况。二尖瓣钙化型,瓣叶逐渐增厚,运动处于明显受限状态。二尖瓣粘连型的瓣叶逐渐增厚,连接处处于粘连状态,瓣叶有着良好的活动情况。混合型瓣叶处于增厚状态,瓣叶处于开放性的状态。X线检查仅仅能够检测到二尖瓣处于病变部位,同时也伴有主动脉瓣病变,三尖瓣病变以及肺动脉瓣病变。超声诊断二尖瓣病变中,10例为重度狭窄,8例为中度狭窄,2例为轻度狭窄。同时主动脉瓣病变也伴有主动脉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以及中度关闭不全。结论慢性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患者的超声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诊断率高,更能有效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作者:陈明清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胺碘酮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8例,不良反应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贺莲英

    了解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产生的作用。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患者的恢复相比没有采用的患者更好。SBAr沟通模式是护理人员对病患采取的一种治疗性的护理技术,虽然不是患者恢复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恢复的因素,也是目前外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需要的临床技术。

  • 更正说明

    作者: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

    关键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1 23 24 26 27 29 30 3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5 07 09 1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