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심혈관병방치지식(하반월)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015
  • 国内刊号: 44-15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92
  • 曾用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冯建章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作者:李红妍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护理干预的效果,以便为以后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护理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0%;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对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宋威

    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护理内容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过后,死亡患者1例(1.67%),生活不能自理患者10例(16.67%),生活基本实现自理的患者49例(81.67%)。结论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 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作者:解斐

    目的: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7月-2013年8月接收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按接收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分析

    作者:保欣露

    目的:对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的脑中风偏瘫老年患者60例,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然后对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得分低于治疗前,FMA得分以及Barthel得分高于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得分以及Barthe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中风偏瘫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

    作者:王培俊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时间段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4例。结果在经过护理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7.64%,观察组为10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方面的效果也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在经过心血管内科治疗和护理后,我们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患者通过整体护理能有效的改善焦虑、抑郁,同时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具有具有临床意义。

  •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房护理探讨

    作者:李娅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房护理情况,旨在通过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找出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升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成功率和有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主要在对照组常规病房护理基础上进行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病房护理之后,在病房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来说,只有不断进行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和有效护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后期病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 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探析

    作者:张琼芳

    目的:探讨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血压改善情况不明显,观察组按时服药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可临床推广。

  • 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魏淑芹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的30例患者加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指标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不断提升,这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荐临床大量应用和推广。

  • 预见性护理预防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研究

    作者:欧仁琪咪克;李艳红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行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我院心内科行经皮介入治疗患者共86例,该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介入方式、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穿刺阶段、术中和术后24h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提高介入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艳红;刘慧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34%,其中包括25例满意、17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4.44%,其中包括满意15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6例,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护理工作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整体护理干预

    作者:李建玲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慢病档案库中进行管理的10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舒张压为(90.23±10.31)mmHg,收缩压为(138.64±15.41) mm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在临床中运用有重要意义。

  • 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护理探讨

    作者:保娆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38.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其综合护理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厄贝沙坦与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陈杰昆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应用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的和谐建设。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许多吟

    目的:分析和研究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中轻度高血压患者108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应用于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控压效果较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性较高,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近三年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作者:周望春;邓玲

    目的:分析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DDDs和DDC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种类较齐全,使用金额和用药频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医生在处方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经济性问题,优先选用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药品,降低全社会的医疗成本。

  • 椎动脉闭塞的图像分析和诊断价值探究

    作者:王晓燕

    目的:分析椎动脉闭塞的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此方法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1月确诊椎动脉闭塞患者32例,行超声诊断检查,并与CT血管造影对比,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准确率。结果32例为椎动脉闭塞患者,30例为经超声诊断为椎动脉闭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患侧多在右边,椎动脉管壁为平行线状高回声,管腔内回声低,无搏动。结论超声方法诊断结果可靠,且属于无创检查,可作为椎动脉闭塞诊断首选方法。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冯翠玲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FP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G、TC、HDL-C、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胡树群;张海艳;李晓红;栾继红

    目的:分析研究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作为临床治疗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浅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效果观察

    作者:蒋学仓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社区于2011年9月-2014年10月接收高血压患者35例(医治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同时将所抽选3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医治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4.3%)、不良反应总率(11.4%)和对照组(好转率77.1%、不良反应率34.3%)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借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患者,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使用。

  •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作者:郑本平

    目的:探析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恢复率80%,对照组是75%,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20%)的致残率略高于对照组(10%),而对照组患者(22.5%)的致死率略高于观察组(7.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患者血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宋玉莲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探讨

    作者:徐国群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处理,而研究组采取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发生8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值得借鉴。

  • 卵圆孔未闭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梅勇;周程;王路

    目的:通过对比卵圆孔未闭在隐源性脑卒中(cry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发生率,探讨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83例中青年CS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的分析,以及经食道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是否存在PFO,对比两组间PFO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S组和对照组的PFO发生率分别45.78%(38/83)和1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S组PFO的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O在中青年CS的发病中有较重要的作用,其直径较大时更易发生CS,因此PFO检测有利于中青年CS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 急性脑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

    作者:李学香

    目的:分析急性脑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脑中风患者80例,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4例患者能够恢复部分工作,31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10例患者肢体活动基本恢复,7例患者恢复手功能,8例患者能够行走。结论在急性脑中风患者中采取中医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使用价值。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C-反应蛋白变化探讨

    作者:周蔓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衰过程中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08月~2013年08月期间我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58例,包括单纯性高血压28例与高血压合并心衰30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ADM浓度的不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衰组ADM、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合并心衰组中NYHA、高血压分级ADM及hsCRP浓度结果表明,随心功能、高血压等级升高,ADM及hsCRP浓度均升高。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诊断中,ADM及hsCRP可作为两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79例

    作者:高峰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通过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一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的恢复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实验组的总有效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比单一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更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分析

    作者:孙桂芳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诊治的10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有无高血压将其分为两组,对其危险因素、预后效果以及脑梗死类型进行单变量以及多变量分析。结果高血压脑梗死比非高血压脑梗死多,性别比较来说,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后循环脑梗死出现率明显比非高血压组高,然而非高血压组的高龄、糖尿病、心肺管疾病等明显比高血压组高,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尤其是对男性来说,然而糖尿病、高龄、心血管疾病是非高血压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管哪种患者导致脑梗死多见的类型即为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探讨

    作者:秦怀波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降血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降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显著(P﹤0.05),但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在用降压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抗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并且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分析

    作者:丁晓琳

    目的:对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该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20mg/d的剂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40mg/d的剂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结论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给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临床上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 探讨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

    作者:谢忠祥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质量。方法回顾分析从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来本人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12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设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予以自拟的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两组患者SDS(抑郁指数)、SAS(焦虑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56,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22.24±5.36)分、SDS评分(22.15±4.16)分,对照组SAS评分为(35.52±7.38)分、SDS评分(35.26±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提高治疗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探讨

    作者:柳美玲;李学信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患者治疗后的LVEF、CO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海丽比努尔·库尔班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血脂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0.25)mg/L,较对照组的(4.34±0.76)mg/L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荣红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当中,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的药物应用效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有效的正常提高提供坚实依据。方法把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当做研究主体,把9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对照组组患者仅仅进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后期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很强的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顺洋;祁正军;邵雪松

    目的:研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阿托伐他汀80mg为观察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为对照组(55例),对无禁忌症二组患者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使用药物溶栓及急诊PCI治疗方面,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观察二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血脂水平及患者满意度,以区别其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二组患者不良反应,肝功能、横纹肌溶解。结果在超声心动图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IVST、LVDD及LVMI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后TC、TG和LDL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血脂达标率方面进行对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50%、64%;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40%、4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横纹肌溶解比较,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水平,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君山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入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t检验对采集到的病例进行各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积分的相关性分析,之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进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得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及结论在病变不同的各组间,随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程度加重。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董恩友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规范化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拒绝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8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C-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观察组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可显著增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淼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中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发生并发症人数。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有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4例发生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5例,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谢楠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二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 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疗效观察

    作者:翁建英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实验组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通过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

    作者:许璨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不同,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两组患者均在PCI围术期中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判断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U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较SA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围术期中,SA患者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明显较UA患者高。

  • 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王启志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分析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史等,这些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重度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脂蛋白a、UA指标明显增高,TBIL、LVEF指标明显降低,且随着病症严重程度不断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积极预防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 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临床价值评述

    作者:梁玉红

    目的:评述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其中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即采用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以及抗血小板等药物;实验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血栓心脉宁,并且4片/1d,3次/1d。两组心绞痛患者均治疗10周。并对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例),其中显效患者36例,有效患者2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6%(45例),其中显效患者29例,有效患者16例,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中增加血栓心脉宁能够有效的治疗心绞痛患者,并且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要好。

  • 内镜在诊断消化道憩室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东兴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道憩室采取内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通过内镜诊断的患有上消化道憩室的病人29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归性分析。结果在290例病人当中,一共有300处憩室病灶,其中包括有食管憩室75例,占总体的25%;胃部憩室21例,占总体的7%;结直肠憩室有103例,占总体的34.3%;小肠憩室有101例,占总体的33.6%。结论上消化道憩室临床症状不明显,通过内镜进行检查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同时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 慢性心衰死亡与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之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谢琼;罗健康;傅泽丰;刘中祥

    目的:研究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近期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两组:存活组(51例)和死亡组(31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非CHF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治疗期间死亡与存活的患者Hb和ALB水平及不同心衰基础疾病患者Hb和ALB水平的差异。结果死亡组H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和对照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死亡组ALB水平与存活组相比更低(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存活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无论哪种基础疾病均可见存活组Hb和ALB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 Hb和ALB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CHF的预后指标,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作为慢心衰患者的预后初步预测指标。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

    作者:吕晓仙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躁动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根据全麻苏醒躁动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血压、心率、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躁动发生率为11.9%,对照组患者全麻苏醒躁动发生率为31.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降低术后意外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预防(附28例报道)

    作者:王亮;蔡琳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DVT的诊治、预防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我院妇科术后28例DVT患者的预防、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及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辅助检查以彩色多普勒显象为佳,治疗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妇科术后,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的发生。

  • 宫颈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晓静

    目的:对宫颈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在2011年1月-2014年5月治疗的20例宫颈妊娠患者,使用介入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已痊愈,且无严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保留子宫,满足患者生育的需求,患者的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宫颈均恢复正常。结论宫颈妊娠患者在治疗时,做好术后的护理与病情观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期恢复专业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张春华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新文;郎维敏;陈志坚;贺晓燕;刘金秀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方法选自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中慢性心衰并发低钠血症患者70例,对慢性心衰并发低钠血症原因进行分析,积极采取综合治疗,针对其并发症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文70例患者中,显效45例,占总数的64.29%;好转22例,占总数的31.43%;无效一共有3例,占总数的4.28%,临床总体有效率为95.71%。结论对老年人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采取综合治疗,初期对钠盐不用过分限制,应用利尿剂,适当补钾及补镁,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强心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措施,大部分低钠血症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纠正,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成丽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并观察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新功能变化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明显,其中左室舒张末内径为(43.25±9.24)mm,左心射血分数变化在(48.33±11.55)%,B型尿钠为(600±115)pg/mL,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

    作者:张卓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生化指标、治疗转归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施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联合检测CTGF和NT-ProBNP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英

    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江华;陈刚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接近死亡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一共有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对病人采取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0.5小时以内缓解人数要比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0.5-1小时缓解人数以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RR(呼吸频率)、HR(心率)全部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MAP)全部随着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0.5小时、1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呼吸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5小时的时候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5小时、3小时的时候,心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0.5小时症状没有缓解的时候应该尽快改为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β2M-蛋白在周围动脉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余泽洪;李华;陈林祥;李瑞庆;钱艳红;王晓霞;叶伟云;冼伟进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对周围动脉疾病的(PAD)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本文共收集:PDA [踝臂指数(ABI〈0.9)]患者63例,PDA组与ABI正常,无PDA临床表现的正常组73例,分别检测β2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A组β2M及hsCRP值显著差高于对照组(P﹤0.05),但PDA组β2M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PDA组患者β2M值升高,是PDA的相关因素,此一研究结果认为β2M值升高亦为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PDA的早期诊断。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作者:马臣楠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呼吸频率、PaO2、尿量及肺动脉压力等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琳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接收的30例老年CDPD合并心衰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结果所有COPD合并心衰患者的肺部均伴有干或湿啰音,均伴有呼吸困难。本研究中的总治愈率高达90%。结论当COPD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且病情加重、并且伴有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作时,需仔细鉴别患者左心衰的临床病征及其表现,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为及时地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条件。

  • 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远东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MSCT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平扫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彩超及MSCT平扫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征像,12例患者CT未发现明显征像而彩超发现明显征像,5例CT异常征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还有4例患者彩超和MSCT平扫均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能弥补超声心动图受肠气影响的缺点,联合诊断可提高主动脉夹层较高诊断率。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作者:高芳

    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作者:王正国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用药及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即患者到社区检查后,给予用药、饮食、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2次以上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社区高血压管理,给予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分析

    作者:姜春杰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接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0%)、血压指标和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孙瑛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血管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2例小儿心血管病采用针对性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42例小儿心血管患者中,显效共13例,所占比例为30.95%;有效共28例,所占比例为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患儿采取及时的诊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治疗,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质量管理体系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宫桂英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体系(PDCA)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社区2014年4月-2015年4月救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基础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法进行监测、管理,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管理、监测。连续干预4M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患者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用PDCA法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监测管理模式系统化、程序化、目标化及整体化,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自觉性,并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使社区医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连续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 浅谈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及预后分析

    作者:和红英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及预后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我院的救治的脑梗死青年与老年患者各60例,共120例。回顾性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与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危险因素比较:青年组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预后有效率70.0%明显高于老年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03,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包括大动脉粥样化、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小动脉闭塞、心源性脑栓塞、不明缺血性等几个方面。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加强预后可以避免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勇

    目的:就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门急诊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可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北京降压0号,对照组采用复方降压片。结果治疗组患者4周末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患者4周末总有效率68.75%,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后两组的血糖、血脂、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等无明显变化。结论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较佳,患者依从性好,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仅需顿服,不易忘记,值得推广应用。

  • 浅谈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作者:戴龙文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规范化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倍他乐克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提升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作者:周永诚

    目的:对临床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人数,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治疗: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采用常规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患者心律,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探讨

    作者:李明清

    目的:探讨对乌头碱中毒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72例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患者,分为观察组(胺碘酮治疗)与对照组(利多卡因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相关治疗指标等。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心率失常消失时间、低血压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乌头碱中毒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率失常,且起效较快,疗效好,值得推广。

  •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作者:朱韶燕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心悸、头晕、胸闷、胸痛以及晕厥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兰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78例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长间歇﹥2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冠心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心悸待查2例,晕厥6例,心律失常8例,心肌病5例,糖尿病3例,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房间隔缺损、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外伤各1例。7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心电图诊断结果:窦性停搏28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例,二度窦房阻滞1例,房性早搏未下传14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交界性逸搏(逸搏心律)5例,室性逸搏(逸搏心律)1例,早搏的超长代偿间歇7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其独具的优势对心室长间歇及早做出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作者:池善春;江峰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血液学检查在现阶段临床检验工作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观察当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质量上的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使血液检验处在良好的控制管理状态,保证检验结果可以达到较好的准确度,从而获得更为可信的诊断依据。临床上的血细胞形态学包括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形态两个组成部分,其检验质量水平的高低,是血液病检查诊断的关键。本文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开展详细论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1 23 24 26 27 29 30 3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5 07 09 1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