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部出现孤立性球形病变采用CT手段与普放手段诊断对比

    作者:王跃复

    目的:比较CT与普放手段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差异,提高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表现提示良恶性病灶分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内钙化与支气管充气征多为良性病变,脐样切迹与胸膜凹陷征为恶性特征,结核病与炎性病变多在上叶尖后段,上叶前段病变则多为肺癌,病灶大小与恶性可能性密切相关,但病灶空洞意义不大.结论: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CT诊断在肺部孤立性结节定性方面的效果要好于普放手段,但普放手段在显示患者肿块轮廓方面的效果比CT诊断更加准确,二者相互配合诊断能够更加有效的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 CT平扫及增强扫描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血管肉瘤的价值

    作者:丁江英;庞锐

    目的 探究CT平扫及增强扫描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血管肉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肝脏血管肉瘤患者20例及肝脏血管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图像特点、诊断情况.结果 肝脏血管肉瘤和肝脏血管瘤结节强化位置、边界、平扫密度、动静脉短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强化形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结节动静脉短路及强化位置是早期鉴别肝脏血管肉瘤和肝脏血管瘤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翠华

    目的 分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肝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12月接受治疗的58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囊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检出率均为100.00%;CT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恶性肝占位性病变检出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 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分析

    作者:王霞

    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118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1组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观察2组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 观察1组检查准确度为89.3%,观察2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阑尾炎检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指标上,观察2组较观察1组准确度高(P<0.05).结论 临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采用CT平扫、增强均有良好准确度,但平扫有出现误诊可能性,临床可根据病情选择诊断方式.

  • CT平扫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振文

    目的:探讨CT平扫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23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CT平扫资料,总结CT平扫成像特点,提高临床认识.结果:本组23例患者CT表现主要包括主动脉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宽、增宽主动脉密度不均、显病变腔内钙化影、主动脉壁钙化、病变累及分支并有管腔增粗、心包或胸腔积液等.结论:CT平扫对主动脉夹层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院应广泛开展.

  • 关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法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长鑫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该次实验,对所有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其中常规组占据68例,实验组占据68例.常规组采取多层螺旋CT平扫方案,实验组采取三期(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增强扫描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扫描结果 进行分析统计(包括病灶显示率、诊断阳性率、同类型肝癌检查结果 ).结果 经过临床诊断后得知,实验组患者的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显示率分别为97.06%、91.18%、95.59%,常规组显示率为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68例患者中经过CT诊断肝癌有65例,阳性率为95.59%,常规组68例患者中诊断肝癌有39例,阳性率为5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类型的肝癌疾病可知,两组患者在结节型与弥漫型肝癌的检出率方面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临床上推荐采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技术进行诊断,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利于后期疾病的治疗,值得实践推广.

  • CT平扫检查在诊断膝关节外伤性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唐燕

    目的 探析CT平扫检查在诊断膝关节外伤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膝关节外伤X线平片结果 为阴性的患者,对全部患者实施CT平扫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膝关节外伤疾病类型.结果106例膝关节损伤,且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的患者均实施CT扫描,诊断结果为膝关节囊肿及关节腔积水患者51例,占有比例是48.11%,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6例,占比24.53%,半月板损伤患者10例,所占比例为9.43%.膝关节囊肿患者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影,其边界类似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晰,CT值-5-20 Hu,与水相近;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表现为骨折端出现软组织损伤,且存在肿胀、出血情况,关节囊内具有明显积血现象,相邻组织脂肪发生变形、模糊,关节囊内部、相邻肌肉之间以及皮下组织积气;半月板损伤患者存在半月板增大、形态不规则、具有游离碎块、局部密度降低表现,同时伴有膝关节腔内积液情况.结论 CT平扫检查在诊断膝关节外伤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作为X线平片补充性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 X线平片、CT平扫及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研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肺栓塞患者采用X线平片、CT平扫及CT肺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肺栓塞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CT平扫及CT肺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比较3种方法的临床检出率。结果:X线平片26例表现出轻度异常,检出率29.89%,主要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肺浸润影、心脏增大、肺不张、肺动脉高压等;CT平扫51例表现出异常,检出率58.62%,可见右心影增大、肺体积的减小、腔静脉增粗、肺动脉高压等;CT肺血管造影87例表现出异常,检出率100.00%,主要表现为栓塞远端肺动脉变细、栓塞肺动脉的充盈缺损、侧支循环形成、肺血流的低灌注及不均匀灌注、心影增大以及近心端肺动脉高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栓塞的检出率高,该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能够为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阑尾炎的CT表现分析

    作者:张法成;马仲武

    目的:认识阑尾及阑尾炎性病变的的CT表现,总结经验,提高阑尾炎的CT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确切细致的病情资料.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 T平扫(64排西门子),薄层扫描(层厚0.6,间距0.6);结合薄层三维重建观察阑尾及阑尾炎的表现.分析100阑尾炎性病变的C T表现.结果:100例,C T发现阑尾炎性病变86例;阑尾部病变CT平扫检查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结论:正常阑尾检出率>90%,阑尾炎检出率86%;阑尾炎CT表现多样,部分病人阑尾征象难以分辨.

  • CT气道多平面重建与CT平扫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空洞性菌阳肺结核的效果探讨

    作者:马文娟;马何萍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CT气道多平面重建与CT平扫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空洞性菌阳肺结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80例空洞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平扫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CT气道多平面重建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以及空洞缩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痰菌的转阴率为92.50,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实验组患者空洞缩小的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气道多平面重建下支气管介入治疗在空洞性菌阳肺结核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痰菌的转阴率与空洞缩小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临床诊断特点探讨

    作者:姚玉龙

    目的:分析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C T影像特征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7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平扫影像学资料.结果:14例单发肿瘤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于胃,7例肿瘤位于小肠,3例肿瘤位于结肠,2例肿瘤位于肠系膜,1例肿瘤位于食管.3例多发肿瘤患者中有2例肿瘤位于回结肠系膜与食管,1例肿瘤位于网膜与回结肠系膜.肿瘤边界相对清晰的有8例,边界全部或部分不清的有9例.肿瘤标本实质部分切面质地脆弱,呈灰白色鱼肉状内存在坏死囊性变、出血.结论:CT用于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能获得与病理诊断近似的结果,C T平扫能准确反映肿瘤所在位置、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肝脓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探讨

    作者:任国彬

    目的:观察在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当中,CT扫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都需要接受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对患者接受CT平扫与增强扫描后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接受CT扫描后被其全部确诊为肝脓肿,CT平扫显示患者的病灶组织出现了明显的低密度征象,而增强扫描则提示患者肝脓肿壁强化征象存在差异.结论:在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具体鉴别中,接受CT扫描检查的实际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肝左叶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杨永海

    目的:探讨肝左叶癌采用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应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本科室2015年6月 ~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左叶癌,对所有患者实施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检查的相关资料以及诊断结果.结果:肝左叶癌患者采用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可见出现腰椎转移患者15例、肝内转移患者45例.结论: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肝左叶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依据检查后的影像资料可为疾病鉴别与诊断提供依据.

  • 增强CT动态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效果情况

    作者:黄德胜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增强CT动态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诊断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于本院诊疗的孤立性肺结节且同时进行了胸部平扫以及CT动态增强的患者共计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学检验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对良性及恶性结节的CT值进行记录,并比较增强CT同病理学结果对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差异情况.结果:增强CT扫描后,恶性结节的平均CT值(80.03±10.72)Hu相对于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12.79±5.36)Hu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73,P=0.001);增强CT扫描得出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同平扫得出的平均CT值(13.03±5.27)Hu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961,P=0.087);增强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同病理结果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动态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效果良好,对于判别结节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

  • 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分析

    作者:王玮;王颖

    目的:探讨平扫和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FNH患者42例,均进行CT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MRI以及CT诊断的定位诊断、供血动脉诊断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MRI定性诊断以及假脑膜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P<0.05);同病理学结果对比,MRI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同时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结论:MRI诊断以及CT平扫诊断FNH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临床上应当灵活选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讨论

    作者:石彦斌;于丹丹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病例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结果:CT平扫显示肿瘤位于腔内或腔外生长,密度均匀,内发生囊变坏死、钙化、出血致肿块密度不均,增强后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不均匀.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创伤性脾脏损伤72例CT平扫分析

    作者:莫国友;郑阳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脾脏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采用CT平扫对72例脾脏损伤患者进行中上腹部检查,层厚10mm,层间距10mm,部分病例作局部3~5mm薄层扫描.结果脾脏表面损伤合并腹腔积血4例,脾脏裂伤合并腹腔积血1例,脾内血肿及延迟性脾损伤4例,脾脏挫裂伤(脾碎裂)合并腹腔积血50例,脾脏包膜下血肿合并腹腔积血10例,脾脏损伤合并肝脏损伤及左膈疝各1例,误诊1例.结论腹部CT平扫在诊断早期及延迟性脾脏损伤有其独特优势,而腹腔积血则在脾脏损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 SWI、MRI平扫及CT平扫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方文亮;杨秋云;翟建春;石安斌;吴继雄;张文俊

    目的:比较SWI、CT平扫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患者57例,很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3组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比较颅脑外伤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不同病变部位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结果: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中,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DAI患者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胼胝体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病变部位中,SWI检出累及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结论:SWI能有效检出颅脑外伤中不同损伤程度和不同病变部位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

  • CT平扫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温晓东;李玉茂;左杨斌;张玉九;黄晓斌;蔡立杰;陈志清

    目的 探讨术前CT平扫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有效固定螺钉数量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采用新型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2例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收集CT平扫资料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有效固定螺钉的数量.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5(12~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伸直0°,屈曲125°,大伸直角度-3°,大屈曲角度131°,平均活动范围127°.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21例,优良率100%.术后即刻、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与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型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时,术前在CT平扫与计算机辅助下可完善术前准备,减少术中无效固定螺钉,确保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块的固定效果.

  • CT平扫检查对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

    作者:邵晓光;陈奇;董柏君;潘家骅;朱寅杰;薛蔚

    目的 探讨CT平扫检查对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26例.年龄25 ~ 93岁,平均58.5岁.肾积水病因:输尿管结石38例,肾结石4例,肿瘤压迫32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53例放置双J管,23例行肾穿刺造瘘术.根据患者解除梗阻后3个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恢复组(CCr≥50ml/min)和肾功能失代偿组(CCr< 50ml/min).肾功能恢复组26例,年龄(48.3±9.7)岁,术前肌酐中位值633.0μmol/L(150~1 628 μmol/L),血钾(4.2±0.7)mmol/L,血钠(135.8±5.3)mmol/L,术后3个月肌酐中位值96.0μmol/L(43 ~ 139μmol/L),术后3个月CCr(65.3±12.8) m]/min.肾功能失代偿组50例,年龄(63.8±13.7)岁,术前肌酐中位值583μmol/L(152 ~1 712 μmol/L),血钾(4.3±0.7)mmol/L,血钠(132.7±20.1)mmol/L,术后3个月肌酐中位值160 μmol/L(87 ~1 379 μmol/L),术后3个月CCr(28.9±11.9) ml/min.比较两组梗阻性肾衰竭诊断时CT平扫检查测量的肾实质面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肾实质面积与肾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平扫检查的预测效能.结果 肾功能恢复组总肾面积为(3 765.5±628.6) mm2(2 375.3 ~4 853.6 mm2);肾功能失代偿组总肾面积为(2 493.0±830.6) mm2 (476.9~4 225.1 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功能恢复组优势侧肾面积(2 283.5±430.2) mm2(1 654.6 ~3 383.3 mm2);肾功能失代偿组优势侧肾面积(1 655.5±496.2) mm2 (476.94~2 816.0 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肾面积和年龄是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总肾面积预测解除梗阻后3个月肾功能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总肾面积佳预测值为3 238.3 mm2,其判断肾功能转归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84.0%.结论 采用CT平扫检查测量肾面积,对于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转归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144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