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심혈관병방치지식(하반월)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3015
  • 国内刊号: 44-15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92
  • 曾用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 创刊时间: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冯建章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解析

    作者:刘新姿

    目的:解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度的应用。方法从医院住院患者中随机盲选140例,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70例在常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程序,分别在护理实施后评价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恶化率、死亡率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死亡率,应用前景广阔。

  •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分析

    作者:宋艳微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在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患者,按照单双号编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2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医院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推荐临床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作者:汪月红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及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急救治疗及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观察组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并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再次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急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治疗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分析

    作者:胡志清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进行介入术的90例小儿心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按压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术后按压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按压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按压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心脏介入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合理、有效按压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率、皮下血肿的形成,改善术侧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具有很好的按压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培俊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使用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施以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肌酶谱变化,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合并心脑血管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陆桂花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因素,提供临床上治疗和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理论支持。方法随机选取患有老年2型糖尿病以及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共70例,按是否并发心血管病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饮食习惯和低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注意事项以及发病期间的危险因素等,为有效的检查、及时的治疗、预防该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作者:郑春媚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三项指标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大小,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效果,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掌握更加完整的疾病健康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徐欣

    目的:探讨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普外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原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在医院感染的机率比较大,占总人数的10.8%;术后主要受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威胁,其中切口感染所占比例27.4%,泌尿感染所占比例25.4%;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是革兰氏阴性菌,17例患者受此种病菌感染,占感染源的14.7%;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值、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无并发症、有无恶性肿瘤等与普外科糖尿病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结论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易感染,只有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心衰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高雪芹

    目的:研究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产生心衰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2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1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1.43%),两组患者间经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现心衰症状是较为常见的,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免出现心衰症状。

  •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白美丽;程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的特点。方法通过分析8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老年患者在进行呼吸系统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和原因。结果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多发疾病。结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护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徐吉娣

    目的:探究在心理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110例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行一般护理与程序护理,观察效果。结果护理程序组的护理满意率96.4%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的76.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方式,对提升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现实性意义突出。

  • 低钠透析对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苏文祥

    目的:探讨低钠透析对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低钠血液透析(135mmol/L),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142mmol/L)。透析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相对透析前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肌酐和kt/v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低于对照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低钠透析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短期低钠透析安全有效。

  • 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胜军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脑栓通胶囊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孙洪霞

    目的:探究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为贝那普利,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贝那普利治疗期间加用坎地沙坦。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的血压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治疗期间,采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用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临床应用。

  • 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18例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肖晓萍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18例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21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21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优质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率为92%,对照组病情改善率为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在临床中实施优质护理可稳定患者病情,可临床推广。

  •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秀娟

    目的:在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计228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地采用缬沙坦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在经过治疗后,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9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7.96%,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着统计学的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05%,观察组患者则为10.53%,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也有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法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推广与应用。

  • 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晓莉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结果观察组疗效、血压水平、血脂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 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

    作者:郭勇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6.0%)、并发症总率(12.0%)和对照组(好转率80.0%、并发症总率36.0%)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期间使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作者:胡启祥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运用单纯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进行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21例为优,16例为良,优良率达到92.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11例为优,15例为良,优良率达到65.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保持血压稳定,同时能够很好的对靶器官产生保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纪春丽

    目的:对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对合并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单纯应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尿酸、血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对合并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糖代谢异常66例分析

    作者:马智萍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均空腹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三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观察急性期和三个月之后的糖代谢状况、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NIHSS分型结果。结果本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急性期糖尿病、糖调节受损、血糖正常所占比例与三个月后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组在急性期和三个月后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三组患者在NIHSS分型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脑血管病发生前就已经存在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应激性因素只是加强了高血糖的表达,但并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全部原因。

  •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郜秋颖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的100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50例为实验组,剩余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的用药方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显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8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296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昕

    目的:在对急性心绞痛疾病进行治疗时应用氯吡格雷,并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共计592例,在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将59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每组各2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分别提供优质的护理,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16%,而观察组患者则达到了89.19%,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的持续时间与频率均要优于进行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改善的效果上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具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急性心绞痛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氯吡格雷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并应用。

  •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孔德梅

    目的:探究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服卡维地洛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和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8.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德刚

    目的:在对老年人心肌梗死疾病进行治疗时应用静脉溶栓的方法,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患者共计136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将136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静脉溶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64.71%,而应用静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管的再通率则达到了85.29%,并且,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47%,观察组患者则为14.71%。两组患者在比较中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进行治疗时,采用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并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沈蓓蕾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4例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的76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44例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中,22例显效,3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死亡,有效率为72.97%;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2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7.8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来说更加安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

    作者:贾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方法选取1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液进行检验,观察比较两者血小板参数及心肌肌钙蛋白参数水平变化。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参数及心肌肌钙蛋白参数水平变化变化情况,RDW及心肌肌钙蛋白各项参数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RDW及心肌肌钙蛋白各项参数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冠心病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可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关注。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文辉

    目的:探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中30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为观察组,剩余30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率为90%,对照组为6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率为83.3%,对照组为43.3%,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处理后,均可继续治疗。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较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建强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rhBNP,观察两组疗效、患者尿量、BNP水平和LVEF。结果观察组疗效和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治疗NSTEMI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老年病非冠心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14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沈荣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病非冠心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84例长期误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对1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4例患者当中,其中有18例患者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以及大量饮酒等既往病史,考虑到18例就诊患者心电图上出现的非特异性ST-T改变系以上相关生理因素所造成的,占总体的21.42%,属于短暂性正常变异,而不是病态。其余66例患者的后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Ⅱ期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8.18%,慢性肺心病6例,占总体的9.09%;颈椎病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8.18%;缺铁性贫血一共有18例,占总体的27.27%;食管裂孔疝一共有18例,占总体的27.27%。结论老年病非冠心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原因繁多,因此,要尽量做全面或者必要的重复检查,增强鉴别诊断,避免长期出现误诊以及漏诊。

  • 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黄敏华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荐。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曾清能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60例,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将60例患者分为发病3h内溶栓组及3~12h内溶栓对照组,对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发病3h内溶栓组30例患者,经治疗,溶栓成功(再通)率为83.33%(25/30),发病3~12h内溶栓对照组患者溶栓成功(再通)率为53.33%(16/3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3h内溶栓组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0例,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发病3~12h溶栓对照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可靠,时间越早,再灌注率越高。

  • 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梁鹤峰

    目的:探究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4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心脏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助于心室的重构,推荐临床应用。

  •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瑜

    目的:分析和探讨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脂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38例患者中,出现心肌梗死4例,死亡1例,冠心病复发率为21.1%;观察组38例患者中,出现心肌梗死2例,无死亡病例,冠心病复发率为5.3%。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有助于稳定冠脉粥样斑块,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蔡祖贵

    目的:探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的方案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300mg/d)和大剂量组(氯吡格雷600mg/d),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小剂量组74.36%(29/39),差异明显(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大剂量组不良反应高于小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早产儿原因及并发症临床探析

    作者:农永芬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原因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出生的30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胎龄将其分为A组(胎龄≤32周)与B组(胎龄>32周),依据出生体重的不同分为C组(体重≤1500g)与D组(体重>1500g),观察并比较早产儿发生原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02例早产原因包括多胎49例(16.2%)、胎盘异常40例(13.2%)、胎膜早破108例(35.8%)、妊娠合并糖尿病30例(9.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6例(11.9%)、少见或其它不明原因39例(12.9%);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包括新生儿败血症、糖代谢紊乱以及呼吸功能障碍、贫血;且两组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早产的关键是防止胎膜早破,加强围产期护理,控制早产儿发生率,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早产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甲亢性心脏病28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少敏

    目的:本次研究对甲亢性心脏病进行临床观察,增强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甲亢性心脏病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14例患者和对照组1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7.14%,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同时还能对患者的临床现象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值得被广泛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探讨

    作者:杨兴华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影像学诊断与鉴别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图像特征,并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CT扫描可见,肿块的位置位于腹主动脉旁,均为单发病灶。多呈椭圆形,且范围较大,多数患者的病灶边缘均比较清晰,且存在完整包膜,其中3例患者的肿块中存在高密度钙化灶,多呈斑片状,分散分布。经增强扫描,肿块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17例患者病灶实质强化明显,3例患者病灶实质强化不明显。患者病灶中心的低密度区在增强扫描各期均无显著强化现象。12例肿块有向周围组织器官推移的表现。结论 CT扫描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能获得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影像学图像,有助于判断病灶的位置及肿瘤与相邻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太江文

    目的:探讨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预防产后出血,给予对照组产妇宫颈注射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宫缩恢复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为(210.3±20.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354.5±2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注射宫缩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袁继凯;冯春存;吕宝珍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借助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借助芬太尼麻醉,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镇痛好转率(93.3%)和对照组(73.3%)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手术期间借助瑞芬太尼麻醉,安全性高,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阿托伐他汀和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丽杰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TNF-α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董广星

    目的:对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50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美托洛尔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身体各项指标有了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施以治疗时,其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妊娠合并心衰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国华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使用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对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54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强心、利尿综合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使用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能够显著的改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心脏各项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让患者更为安全的行剖宫产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采取乙胺碘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志鹏

    目的:回顾探究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采取乙胺碘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8例,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分为乙胺碘呋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乙胺碘呋酮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乙胺碘呋酮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乙胺碘呋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薛晓安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无创辅助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多巴胺与硝普钠治疗,其中治疗组确诊后立即给予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频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艳春

    目的:在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曲美他嗪,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22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为92.9%,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在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脏的指标方面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恢复与改善上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明显被改善,这有利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在临床中,曲美他嗪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辅助药物。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与超声指标的临床关联研究

    作者:黄汝哨;王丹霞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瘀血证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血瘀证作为自变量,超声指标作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血瘀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明显增大,心脏射血(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和超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 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治疗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姚秀平

    目的:探究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对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有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7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尿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经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对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磷酸肌酸钠治疗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蕊;赵晶;张丹;赵丽媛

    目的:分析探讨在临床中使用磷酸肌酸钠对妊娠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强心、利尿综合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磷酸肌酸钠对妊娠合并心衰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心功能,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应用

    作者:郭静波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建成

    目的:探讨与研究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共136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组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平均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曲美他嗪治疗,具有较优的临床治疗效果,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 试论心血管病患者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分析

    作者:李宏志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患者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500例骨折患者,将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一组为实验组,共20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共300例。实验组患者中,仅患有冠心病的患者42例,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85例,同时患有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73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骨折后不同的时间段和年龄的发生率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4.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3.67%,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骨折之后的8-14天较之骨折后0-7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且两组60岁以上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大于60岁以下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容易发生在60岁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并且下肢骨折的患者身上。患者在骨折发生后的一周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应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尽早采取措施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114例临床特点观察

    作者:李敏

    目的: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共计11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与研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在治疗中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统计与分析。结果在114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计28例,占患者总数的24.6%,其中有22例患者为右心功能不全,占患者总数的19.3%,有88例患者出现并发有心律失常,在临床中表现为心房颤动。结论有着较大的年龄与病程,较低的TSH水平以及较高的FT4水平的甲亢患者更易患有甲亢性心脏病,患有了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在临床中极易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以及心房颤动等临床现象。

  • 复方丹参滴丸对具有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疗效

    作者:丁磊

    目的:研究对具有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具有心血管症状的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两项评分均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观察组达到92.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从内在调理心血管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价值。

  • 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探讨

    作者:任易

    目的:分析急性心血管病的类型、临床表现,观察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从而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血管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血管病患者160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结果在收治的160例患者当中,72例心绞痛患者,其中66例有效,有效率91.67%;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34例有效,有效率89.47%;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4例有效,有效率66.67%;24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之后,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栓塞的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为实现对急性心血管病的有效治疗,应该尽早检查,尽早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挽救患者生命。

  • 应用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云秋

    目的:讨论研究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100名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应用辅酶Q10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并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组内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和身体恢复等方面做详细的观察记录。终整理分析所得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等方面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发展稳定,未出现复发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应用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显著起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使用。

  • 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刁艳辉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的作用,同时总结分析其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抽取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选用的药物为极化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两组患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P<0.05)。结论在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参麦注射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值得深入研究。

  • 丹红注射液结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刘文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则施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MMSE与ADL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观察组MMSE与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阳性体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指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田雪冰;戴彰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抗凝指导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3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方法进术后护理;观察组65例,采用抗凝指导进行术后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比较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抗凝治疗依从率、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后抗凝指导进行临床护理,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抗凝依从性,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 环磷酰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莉

    目的:探讨环磷酰苷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病毒性心肌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环磷酰苷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环磷酰苷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并且患者的心肌酶得到有效的降低,临床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心肌酶变化都没有实验组患者的明显,两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环磷酰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心肌酶有效降低,这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高柳艳;汤建林

    目的:探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给予患者放射性核素显像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患者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相隔3~34h,平均时间是(21±8)h,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的检查结果明显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差异性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存在一致性区间分别是95%CI[-109.8ml,45.1ml]、95%CI[-94.7ml,38.6ml]。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射血分数是(19±7)%,磁共振成像检查是(19±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室腔的扩大,及时给予有效控制,预防心力衰竭的出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社区护理对心血管患者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瑞文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里指导,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记录患者在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护理干预12个月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

  • 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张志强

    目的:研究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24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0例患者常规运用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的12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90例患者为显效,28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为无效,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中,76例患者为显效,30例患者为有效,14例患者为无效,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运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证实,具体的作用机理为调节血脂水平,提升血液流变,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临床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当然其中也存在着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设计不够规范,病例数有限等多个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采取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步的提升了益气活血类中药对冠心病的治疗机理,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 罗源县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林旭;游益银

    目的:探讨罗源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罗源县疾病监测控制中心2008-2014年的手足口感染疾病患者3359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生活环境,回顾疾病发展过程,分别对发病时间、主要地区、发病人群、病原体进行分析,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了解疾病发病特点,为临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2008-2014年间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每个月均有发病例数,其中6月和10月是发病高峰期,2月和8月是发病低谷期。在地区分布上,11个乡镇均有手足口患者分布,且城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在人群分布上,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4岁及以下,以散居儿童为主。在病原学分布上,以EV71、CoxA16为主。结论罗源县手足口病疫情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城乡差异,应加强常规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降低发病率。

  • 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探究

    作者:曲艳

    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分析。方法将7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和QOL评分变化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同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后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胺碘酮辅助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作者:邓阳生

    目的:探讨胺碘酮辅助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疗效及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胺碘酮辅助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几率。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荣红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美托洛尔治疗方案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低于对照组,QT间期、血浆粘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减少室性早搏次数,改善心脏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谢玲

    目的:观察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确诊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8例患者中,有62例(57.4%)并发了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如CK、LDH值等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比例为25.8%,低于对照组(93.5%)(P<0.05)。结论 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肌酶学指标上不表现明显差异,且与血压昼夜节律有相关性,心电图是确诊该类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法。

  • 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分析

    作者:李宏志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620例心房纤颤住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抗凝情况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在民族地区基层医院中对于心房纤颤患者能受采用正规治疗的较少。本地区长期正规化口服华法林者占0.48%,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0.68%,脑卒中的发生率36.9%。结论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急需改善。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铀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增加稳心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早搏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分析

    作者:张静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4年出现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200例,200例患者均进行院前抢救的措施。为200例患者进行了院前吸氧、静脉通路、硝酸甘油、镇定止痛的处理,没有出现血压下降的患者,给予静推胺碘酮300mg,如果无效在15分钟后再静推一次,剂量减半。出现室颤给予除颤。结果在进行院前抢救的200例患者中,有80例使用胺碘酮复苏成功,其余120例患者都接受了电除颤的处理,其中40例患者在2分钟内实施了除颤,全部一次性复苏成功,其余的80例患者没有在佳的时间进行除颤治疗,71例复苏成功,9例死亡。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以大限度的维持患者的生命,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对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及相关机制

    作者:曾延源;姚声涛;蒲举

    对于急性中风患者施行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和功能已成为临床公认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且并发症很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缺血预适应”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远隔缺血后适应的脑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的目的是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模型即脑缺血后给予远隔器官(双下肢缺血处理)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这样假说:脑缺血再灌注时给予双侧或单侧下肢的缺血可以对脑缺血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多方面,一方面,可能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从而减轻了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的损伤;另一方面,可能远隔器官的缺血产生了神经保护物质。本课题研究,为将来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特别是通过神经保护治疗措施,延长治疗时间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氨氯地平对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药动学的影响探讨

    作者:张玉梅

    目的:探析氨氯地平对贝那普利的药动学参数以及贝那普利代谢物的药动学参数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的13名健康男性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采用两制剂以及两周期的交叉试验方法,以13例男性自身作为对照,交叉服用贝那普利或者复方盐酸贝那普利。观察受试者体内贝那普利的药动学参数以及贝那普利代谢物的药动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受试者口服复方制剂与单方制剂后,其体内贝那普利的药动学参数(血药浓度峰值Cmax、达峰时间Tmax、0-10小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0h)以及贝那普利代谢物的药动学参数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受试者口服药物后,呼吸、血压、心率、体格检查、心电图、生化指标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不会对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的药动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高血压患者联合氨氯地平以及贝那普利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引发不良反应的出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2 13 15 16 18 19 20 21 23 24 26 27 29 30 3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3 05 07 09 1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