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统训练治疗自闭症

    作者:林子

    注重全方位积极强化干预者要注重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性质的强化物和随治疗实际进程调整强化方式的安排.不应仅仅局限于感统室的训练,可以将其广泛运用于与患儿相处的每一时空,如自闭症儿童与干预者初见时的友好反应,与家人或母亲分别时的适当行为,治疗结束时的良好表现,甚至在干预者与自闭症儿童一起走路、聊天等日常生活的过程中.

  • 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作者:刘云霞;王关顺

    节细胞神经瘤( ganglioneuroma ,GN)是一种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交感神经节、脊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1-2],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搜集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6~36岁,平均22.3岁。无症状者11例,为体检偶然发现,2例因上腹痛就诊,1例因胸部隐痛就诊,1例因肢体麻木入院。15例血压均正常,内分泌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设备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40 mA,层厚5 mm,增强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300 mg I/ml碘海醇1.5 ml/kg,注射速率3~3.5 ml/s,腹部增强扫描2~3期(动脉期25 s,门静脉期60 s,实质期90 s),其他部位扫描动脉期及实质期。将原始数据减薄重建为层厚3 mm、间隔1.5 mm的图像传至工作站观察。由2名有经验的CT医师对CT检查结果行双盲法阅片,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密度特点、强化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

  • 64排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薇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4-02/2017-08在义乌市中心医院住院的58例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患者和30例十二指肠乳头未发生病变者进行研究,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主要观察乳头的大横径、形态、强化模式和强化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 58例十二指肠乳头痛变中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者38例,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者10例、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息肉者4例,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炎者6例.其中十二指肠乳头癌乳头横径大为20.35 mm±6.8 mm;其次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病变,横径为16.32 mm±6.04 mm;再者为十二指肠乳头息肉病变,横径为12.86 mm±2.56 mm;后为十二指肠乳头炎病变,横径为9.34 mm±3.18 mm,正常乳头大横径为5.26 mm±1.02mm.与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大横径比较,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组明显增加(P<0.05);与十二指肠乳头癌乳头大横径比较,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乳头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P>0.05).3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中有22例腺癌乳头呈类圆形,占57.89%,16例腺癌呈不规则型,占42.11%;10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中8例乳头呈类圆形,占80.0%,2例腺瘤乳头呈不规则型,占20%.对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腺瘤、炎症和息肉在增强扫描各期CT值的均数做了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112,P>0.05).38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中有30例呈均匀强化,占78.95%;10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中有6例呈均匀强化,占60.0%.结论 诊断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时要从其大横径、形态和强化均匀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然后做出诊断,才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CT增强对肝脏小血管瘤诊断与分析

    作者:徐建

    肝血管瘤在肝脏良性肿瘤中为常见,约占84%,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极少为硬化性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血管内皮瘤.多发生于高龄女性,50岁左右多,女性为男性4.5~5倍,多次妊娠及口服避孕药者多见,有人推测与内分泌有关.CT增强在肝血管瘤的诊断方面应用价值很高,但由于小血管瘤(我们定为直径≤3cm)的血流扩散不一致,致使其强化方式多种多样,极不规则,容易产生误诊,现将近年来我们遇到小血管瘤作一总结.

  • CT诊断多脾综合征合并双上腔静脉畸形一例

    作者:张波;田为中;窦小峰

    患者男,51岁.因“右侧输尿管下端结石致右侧肾绞痛2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肾区叩击痛,行CT检查而偶然发现畸形.腹部CT检查:肝左、右叶体积发育大致相当,呈左位肝;脾脏位于右上腹,呈数个大小不等的边缘光滑类圆形结节影,强化方式与典型脾脏强化方式一致,左上腹未见脾脏影;胆囊小且位于中线偏左侧;胃位于右上腹右侧肝后方;十二指肠位于左侧;胰腺短粗,且反位;肝段下腔静脉缺如,与明显增粗的半奇静脉连接;肝左、中、右静脉分别直接汇入右心房.胸部CT表现:左位心,主动脉弓及肺动脉位置关系正常;右侧上腔静脉发育及位置未见异常,左侧上腔静脉由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管径较右侧稍粗,左侧上腔静脉汇入心脏冠状窦;左侧半奇静脉弓明显扩张,汇入左侧上腔静脉;右肺为两叶,右侧水平裂未见,右主支气管与左主支气管对称(图1~10).影像学诊断:多脾综合征,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半奇静脉异常连接并扩张,腹腔内脏反位,肝脏、胰腺发育异常,双上腔静脉畸形,右肺“左侧异构”.

  • 鞍上垂体细胞瘤MRI表现一例

    作者:谢伟;李宗芳;薛凤麟;何波;赵卫;张振光;蒋元明

    患者 女,4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伴双侧视力渐进性下降1个月于2014年8月1日到我院就诊,余体格检查均未见异常.MRI检查:鞍上类圆形肿块,大小约2.1 cm × 2.4 cm × 2.0 cm,T1WI、T2WI上均呈等信号(与灰质相比),且矢状面T1WI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显示不清.病灶边界尚清,视交叉受压上移(图1).动态增强扫描(20期),病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gnal intensity time curve, SITC)早期即出现明显均匀强化,其动态强化方式与垂体后份强化相似,呈快进缓出型,但强化程度较垂体后份低(图2).延迟后肿瘤呈中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腺垂体,其内见点条状明显强化区(图3).

  • 小儿肝脓肿1例

    作者:刘勇成;贺国中

    病历:患儿男12岁.因"反复发热、咳嗽5天,腹痛3天,腹泻1天"入院.体检:T38.5℃,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入院血象:WBC10.97×109/L N 71.9%.CT上腹部扫描影像表现:平扫见肝右叶一片状低密度区,CT值约30Hu,边界欠清晰.增强后动脉期肝右叶病灶呈环形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肝实质,门静脉期病灶边缘与肝实质密度一致,但病灶中心未见明显强化.CT诊断:肝脓肿.经本院积极抗炎治疗15天后,患儿症状缓解,体温正常,腹痛体征消失出院,经院外治疗45天,再次复查CT:平扫肝右叶病灶范围明显缩小(如图),增强后强化方式与上次相同,CT诊断肝脓肿准确无误.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MRI诊断

    作者:谢军舰;葛宇曦;曹勇;邵琳;王子;陆黎;肖逸尘

    目的:通过分析18例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图像来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RI图像资料,主要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并计算MRI诊断正确率。结果:18例病灶大小(1.6-4.8)cm,平均(3.2±1.6)cm。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肿块,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下降,但仍稍高于肝实质;其中14例(78%)见中心疤痕,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中心疤痕及纤维分隔无强化;13例门脉期、延迟期中心疤痕逐渐强化呈高信号,1例FNH中心疤痕无延迟强化,4例未见中心疤痕。结论:MRI能够较清楚地显示FNH,诊断正确率较高。

  •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强化方式之研究

    作者:谢中勇;方兴

    目的:研究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强化方式.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名实施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不同强化培训方式,将20名住院医师分成两组,其中10名住院医师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C P)设作对照组,另外10名住院医师应用对照组培训方式基础上增加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培训方式设作观察组,根据360度Mini-CEX评价方式,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联合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的规范化培训强化方式可以互补教学方式,使住院医师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值得推广应用.

  • 脑膜瘤57例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作者:姜文龙;张海宇

    脑膜瘤(meningioma)占颅内肿瘤的15%~20%[1],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影像学在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由于其具有多方位成像及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等特点,在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57例,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包括形态、部位、强化方式和瘤周改变),为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肝脏转移瘤影像学检查进展

    作者:洪建平;左长京

    肝转移癌的诊断是影像诊断的重要课题,肝转移病灶的及时检查发现对于寻找原发病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1].肝外原发恶性肿瘤向肝脏转移是癌细胞栓子从血液循环内到达肝动脉或门静脉内开始的[2],原发肿瘤的血供特点不是影响转移瘤强化方式和表现的唯一因素.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来源的肝转移瘤多为乏血供,而乳腺、肾脏、甲状腺等来源的转移瘤则为富血供[3,4].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动脉是肝转移瘤唯一的血供来源.影像学检查主要依据临床资料、肝脏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代谢水平来判断其性质.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显像与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孟威;郭晓君;肖勇

    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是肾脏中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85%~90%,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性较女性更常见,多起病隐匿,只有约25%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等典型症状,目前肾细胞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重要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依靠细胞因子及靶向药物。影像学检查是肾细胞癌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有B型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强化方式来诊断,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则提供了全身性及分子代谢方面的信息,因此近些年PET/CT逐渐成为恶性肿瘤诊断和分期的首选;但由于肾细胞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类型特殊,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在原发灶的判断上假阴性率非常高;CT三期增强扫描则在原发灶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将18F-FDGPET/CT与CT三期增强扫描2种技术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肾细胞癌的诊断及分期准确性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 弥漫性脂肪肝背景下多发血管瘤的CT诊断分析

    作者:周亚琦;朱应合;王桂钱

    肝脏内血管瘤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包括病变的密度及CT的强化方式。脂肪肝是肝脏常见病之一,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然而弥漫性脂肪肝基础上合并多发血管瘤时, CT表现特征会发生一些变化。通过15例弥漫性脂肪肝背景下多发血管瘤患者的CT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丹凤;殷信道;姜亮;张娣;彭明洋;马跃虎;张卫东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经CTE、内镜或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CD)的患者31例,根据Harvcy-Bradshaw指数(HB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7例)和缓解期组(14例).比较两组在CTE表现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活动期组较缓解期组有更大的小肠管壁厚度[(9.28±2.82)mm vs.(6.76±2.33)mm,P=0.012]、管壁强化程度[(111.47±9.8)HU vs.(91.50±9.55)HU,P=0.000]、CRP值[(48.56±31.03)mg/L vs.(20.24± 19.29)mg/L,P=0.006].活动期组梳征(14例)多于缓解期组(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期组淋巴结增大、瘘管、蜂窝织炎及肠管狭窄的发生率(76.5%、23.5%、35.3%、l00%)高于缓解期组(50.0%、7.1%、14.3%、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病患者CTE上管壁的增厚程度、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梳征对活动度的评估有重要指导作用.

  • 胸腹阳性淋巴结CT诊断的探讨

    作者:卢良骥;张烁;杨林

    淋巴结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大小(国人多以直径>1cm为标准)[1]的探讨,对于淋巴结强化方式和在不同疾病的表现没有综合性的研究;作者对本院4年来40例胸腹淋巴结增强扫描患者,通过淋巴结的分布、强化方式、数目、融合或边界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疾病淋巴结的改变及阳性淋巴结的概念.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级

    作者:段小玲;陈自谦;许尚文;张志诚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MRI表现,包括瘤体大小、内部成分(囊实性)、强化方式等,根据2010年WHO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分级,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不同级别肿瘤的影像征象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6例患者16个病灶,横径大径约20~70mm,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的7例,以囊性为主的4例,病灶呈囊实混合性的5例。动态增强示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的8例;病灶呈渐进性强化的8例。 G1级肿瘤9个,G2级肿瘤5个,G3级肿瘤2个,肿瘤级别与肿瘤大小、内部成分、强化方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较大的肿瘤易囊变,肿瘤病理分级往往较高。

  • 专家点评

    作者:任克

    腹部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少见,一般发生在肠道、胰腺,胆管 NEC 罕见。本例胆总管 NEC 临床资料齐全,有 CT、MRI增强扫描影像资料,且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实属难得。本例符合 NEC 共有的形态学特征:肿瘤边界光滑,少见钙化、坏死,CT 平扫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MRI 平扫 T1加权为略低信号、T2加权为等信号,因此 CT、MRI 平扫难以确定病变性质,对于发生在肠道、胰腺的 NEC 更是难以发现,所以诊断 NEC CT、MRI 均需行增强扫描。NEC 增强扫描有特征性的强化方式,动脉期往往不均匀环形强化,门脉期进行性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为均匀性略减退,以上强化特点加之病变轮廓光滑,强烈提示 NEC 的诊断。

  • 超声内镜与CT诊断不同大小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对照研究

    作者:卞志方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与CT诊断不同大小的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而接受检查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超声内镜与CT检查,并采取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分析患者的超声内镜与CT检查表现,以病理结果为基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对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超声内镜与CT对<1 cm肿物、1~2 cm肿物及>2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取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证实67例为良性肿瘤(间质瘤32例、平滑肌瘤25例、囊肿5例、异位胰腺3例、脂肪瘤2例)、5例为恶性肿瘤(间质瘤).其中34例肿物<1 cm、29例在1~2 cm、9例>2 cm.良性肿物的超声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边界清晰.恶性肿物的超声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混合回声,起源于黏膜下层至固有肌层,边界模糊.良性肿物的CT检查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肿块,密度均匀,形态规则,均匀强化,边界清晰;恶性肿物的CT检查主要表现为囊壁、坏死,肿块内强化不均,可见局部侵犯,与周围边界模糊.超声内镜诊断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94.44%(68/72),高于CT的83.33%(6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对<1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为94.12%(32/34),高于CT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对1~2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为93.10%(27/29),CT为89.66%(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对>2 cm肿物的诊断符合率为100%(9/9),CT为88.8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可准确判断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起源层次,结合回声、边缘等特点可实现准确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尤其对于<1 cm的食管及胃黏膜下肿物的诊断,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且超声内镜检查安全、便捷,对胃肠道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 诊疗新技术介绍第六讲肝胆疾病的CT诊断

    作者:沈其杰;曹庆选;李文华;纪洋

    进修医生在肝胆疾病的CT检查中,平扫和增强扫描有何意义?教授平扫为常规检查方法,肝、胆的结石、钙化、出血为高密度,可以在平扫中显示.而占位性病变几乎均为低密度,如肝癌、血管瘤、转移瘤、肝脓肿,难以区分,故在平扫发现病变后须根据临床的不同要求,进一步行增强扫描.肝脏的血供是双重的,75%为门脉供血,25%为肝动脉供血,而肝内病变则主要是由肝动脉供血,故增强后造影剂进入肝实质和病变的速度、剂量、持续时间不同,每种病变又有各自的强化方式,CT正是根据这些特点对病变进行诊断.此外还可区分平扫难以鉴别的血管断面、胆管及小病灶,并显示与肝脏同等密度的结节灶,故增强扫描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中必不可少,已趋向列为常规.

  • 超声鉴别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何鑫;姜珏;黄丽丽;陈珂;赵琳琳;周琦

    目的 应用超声对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三阴性乳腺癌(37个病灶)和27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33个病灶)患者的二维及超声造影图像,比较二者病灶形状、边缘、强化方式、是否肿块、病灶类别、血流分级、后方回声及时间-强度曲线类型特征.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病灶形状、边缘及强化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是否肿块、病灶类型、血流分级、后方回声及时间-强度曲线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图像特征(病灶形状、边缘、强化方式)对鉴别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有一定临床意义.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