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喙肱肌结核1例

    作者:牛晨霞

    患者,女,55岁,因右上臂肿物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1个月就诊。既往无结核病史。体验发现右上臂近腋窝处有一约7cm长手术疤痕,中央有一肿物突起于皮肤,约4cm×3cm大小。患者在省肿瘤医院行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喙肱肌结核。因伤口愈合良好,未行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发现在原患处再次出现一肿块,且逐渐增大,前来我院就诊,经抗结核治疗,肿物切开引流,换药,伤口完全愈合再未复发。

  • 尺骨冠突骨折12例诊治体会

    作者:周三保

    尺骨冠突骨折临床上并不罕见,但骨科书籍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多年来自己处理过的12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2~30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5例,骑摩托车摔伤4例,骑自行车摔伤1例,平地摔伤2例。从受伤至入院时间:1周之内7例,2周之内4例,25天1例。X线片示:粉碎性骨折11例,斜行骨折1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3例,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4例,合并内、外髁骨折1例。2 治疗方法  1例无移位者采取屈肘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去石膏进行功能锻炼。11例粉碎性骨折均作碎骨块摘除手术。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者取肘内侧切口,在固定内上髁的同时切开肘前内侧关节囊,取出关节内的碎骨块。合并肱骨外上髁骨折者同时作肘外侧切口固定肱骨外上髁。其余的采用肘前横“∽”形切口,切断肱二头肌腱膜后将肱二头肌拉向外侧,分开肱肌后纵行切开关节囊,吸尽关节液,取出碎骨块。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或内、外上髁骨折者,屈肘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去石膏开始锻炼肘关节的屈伸。其余的受伤1周之内的石膏托固定3周,2周之内的固定2周,25天的术后3天均进行功能锻炼。3 治疗结果  本组12例得到2个月~8年的随访。肘部无疼痛,屈伸功能正常劳动者10例;肘无疼痛,屈肘正常,伸肘15°~30°,能参加正常劳动者2例。均无再脱位。4 讨论  (1) 本组患者多为青少年男性,因跌倒肘处于伸直位时,手掌先着地,人体的重力通过肱骨作用于尺骨冠突上所引起。所以本组病例多为粉碎性骨折,且容易合并肘关节后脱位或肱骨内上髁骨折。有人认为尺骨冠突骨折是由于肱肌收缩引起的撕脱骨折[1]。而本人认为肱肌的止点在冠突下方的尺骨粗隆,肱肌的收缩不可能引起冠突撕脱,因此,尺骨冠突骨折并非撕脱性骨折。  (2)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对合并有肱骨内上髁骨折者尤其要注意观察。肱骨内上髁骨折后,由于受到前臂屈肌的牵拉而向肘关节前方移位,侧位片上容易与冠突骨折的碎骨块重叠而遗漏诊断。本人曾作1例,内固定肱骨内上髁骨折后照片,见肘前仍有碎骨块,以为手术固定的肱骨内上髁松脱。再次手术,才发现为尺骨冠突骨折,予以摘除。因为肱骨内上髁骨折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块骨片,因此,凡在肘关节侧位片上看见有多块碎骨或大的碎块周围有许多小的碎片均应拍摄肘内斜位片,以确定是否合并冠突骨折。

  • 小针刀治疗粘连型肩周炎100例

    作者:薛军;李宁

    粘连型肩周炎,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手臂不能正常上举,不能梳头,严重者肩关节的任何活动都被限制,穿衣都感到极端困难,有的疼痛夜间加重,辗转不能入睡;肩关节周围有压痛,尤以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冈上肌抵止端压痛明显.以上症状经针灸、按摩、热疗、封闭等治疗效果差,并且活动范围无改善,因而采用小针刀治疗.

  • 肌皮神经的高频超声显像及其宽景超声成像研究

    作者:陈敏;鄂占森;米豫飞;徐文中;赵新宇;代宇

    高频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超声检查应用范围,其能清楚显示神经干的走行及其形态结构,观察其周围神经干是否卡压或水肿,因此能对神经损伤外科修复术后的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及辅助神经麻醉阻滞的定位.目前国内有关超声对肌皮神经检查及超声对肌皮神经走行特点的宽景超声成像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正常成人上臂肌皮神经走行特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穿入和穿出喙肱肌走行于喙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处的前后径与横截面积,为临床对肌皮神经相关研究提供超声影像学依据.

  • 介绍一种术中快速寻找四肢主要神经干的方法——“触摸法”

    作者:聂中阶;易祥林;占晨光;郭继民;刘俊涛

    在四肢手术时,良好的显露并且保护好这些主要的神经干,使之不受意外的损伤,往往是手术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之一,我们在实际手术操作中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而有效的寻找出四肢主要神经干,我们称之为“触摸法”,报告如下.方法以上臂部桡神经干的显露为例来说明,桡神经干是臂丛后束的延续,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伴肱深动脉至臂后部,位于内、外侧头之间,紧贴桡神经管下行,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行走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然后在桡侧腕长伸肌之前面,再分成浅、深二支至前臂.

  • 肌皮神经沙漏样狭窄

    作者:薛云皓;田光磊;潘勇卫;杨勇;王澍寰

    自发性周围神经麻痹多数为卡压性损伤,少数为炎性或代谢性病变,上肢较下肢多发.周围神经卡压,常见于骨、腱、肌肉等围成的解剖间隙,或是后天形成的肿物、瘢痕处.临床上,自发性肌皮神经麻痹极为罕见,即使有也几乎均发生在终支,即前臂外侧皮神经穿经肘部深筋膜处[1],或卡压于喙肱肌深面[2].

  • 肌皮神经变异1例报告

    作者:刘素伟;李德荣;任颖

    正常肌皮神经在胸小肌下缘起自臂丛外侧束,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终支(皮支)在肘关节附近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穿深筋膜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 肩锁关节脱位改良型Dewar-Barrington式手术12例体会

    作者:金舜瑢;李成福;李康杰;崔白日;方龙云;李勋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治疗方法种类较多。我院1997年1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12例,用改良型“Dewar”式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2岁(24岁~59岁),陈旧性脱位5例,新鲜损伤7例。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或局麻下进行,患肢略抬高,取肩锁关节与喙突间为中心弧形切口,显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内碎裂组织并切除锁骨远端0.5cm~1.0cm,然后将三角肌前部分离显露喙突及附着在其上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并将其联合肌腱稍做游离,用骨钻在喙突尖部预制孔后用线锯或骨刀截除喙突约1cm。暴露锁骨相应部位凿成粗糙面,同样用骨钻预制孔,将已游离的喙突连同附着其上的肌肉向上牵拉,直达锁骨预定部位,用一枚螺钉通过喙突预制孔固定在锁骨上。此时因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张力把锁骨牵向前下方,将脱位整复,依层关闭伤口。术后屈肘位三角巾固定3周~6周后开始练习肩关节功能活动。1.3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①喙突截除部分不宜太小,以防碎裂,不宜太大以防损伤关节盂,必须在喙突截除前先钻孔,否则操作困难。②喙突在锁骨上的固定位置应选择在喙突上方,固定时困难较小。③游离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联合肌腱时不应超过5cm,否则易损伤由内侧进入肱二头肌的肌皮神经。④喙突向上牵拉与锁骨固定时放平肩部屈肘位。1.4 结果:本组12例,随访12例3个月~24个月,平均8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优:肩部外观正常,无畸形,活动无疼痛,持重时无异常,恢复伤前工作。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无明显融合及创伤性关节炎征像;良;外观无明显畸形,活动范围正常,劳累后无不适感或轻微疼痛,X线片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征像;差:外观畸形明显,活动受限,疼痛,X线片显示有明显肩锁关节融合或脱位。本组12例,优10例,良2例。1例第3天因解除外固定所致骨片脱落,重新钢丝固定。其他无血管神经损伤,固定螺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肩肘伸曲活动正常。

  • 后喙肱肌一例

    作者:冯建坤;于宁;周燕;安月勇

    解剖一汉族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左侧腋窝内有一额外肌。该肌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三头肌长头。按位置和起止点命名法将该肌命名为后喙肱肌。喙肱肌与后缘肱肌之间隔以腋部的神经和血管。

  • 左侧肱动脉及其分支变异一例

    作者:魏显招;杨向群

    我们于上肢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肱动脉发生罕见变异,此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现将观测结果报道如下.男尸,身长175 cm,年龄、死因不详.左侧肱动脉续于腋动脉,起始处外径4.1 mm,发出肱深动脉.本干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伴正中神经下行,约1 cm后发出尺侧上副动脉,于三角肌止点附近发1横支分布至三角肌和肱肌,随即分为两支.

  • 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甜甜;胡韶楠;陈亮;朱艺;田东;顾玉东

    目的 观察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修复后肱肌及肱肌肌支再利用的可能性.方法 取SD大鼠48只,体质量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上干前股组(上干组),膈神经通过移植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组(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上干组于术后17~20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移植组于术后20~25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屈肘运动.术后3个月切断肱肌肌支对两组大鼠的屈肘动作均无明显影响.两组肱肌复合肌肉运动电位大波幅恢复率、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肌肌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干组优于移植组.结论 两种膈神经移位术均可使肱肌及肱肌肌支得到恢复,肱肌的远期恢复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肌肌支的远期恢复上干组优于移植组.

  • 锁骨钩钢板联合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苏忠良;郑银旺;阮国模;郑俊;徐亮

    肩锁关节脱位未获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而成为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治疗较困难.2000年至2005年我院采用喙肩韧带转位重建肩锁韧带、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联合腱肌筋膜重建喙锁韧带,并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25例,其中22例获得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经改良三角肌+肱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王鸥;张道坤;毕雷鸣;张麒云;杨志强;章凯

    2009年8月~2011年12月,我科应用经改良三角肌+肱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MIPO技术治疗2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64~83岁.左侧18例,右侧8例.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5例.合并肩关节脱位2例.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表现.伤后至手术时间3~7d.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在肩峰下一横指处做一"7"字弧形切口,长约5 cm,显露三角肌筋膜.通过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钝性分离至肩峰下约5 cm左右,在深面找到腋神经前支主干及其伴行的血管束,分离并保护该神经,显露出肱骨骨膜,向下分离显露肱骨三角肌转子,向上分离显露肱骨近端.

  • 小针刀治疗肩周炎

    作者:徐承国;徐强

    临床资料 26例中男8例,女18例,年龄40~60岁,平均50岁,病程1~36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方法用小针刀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法.如肩周还有其它痛点,可以在该痛点上作适当的小针刀手术.

  •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的损伤及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唐存贵;单云官;张玉和;李峤珂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的局部解剖学特征是肱骨中、下段骨折常并发桡神经损伤的固有因素,同时也是治疗肱骨骨折时发生医源性损伤的解剖学因素.目前主要围绕降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人们不断进行各种改良手术方式的探索.同时,进一步研究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及其分支分布情况及走行,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

  • 双侧三角肌多肌腹伴肱骨附着位置异常1例

    作者:杨瑞;韩嘉熠;王斯南;王宇;吴樾

    在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尸双臂的三角肌多肌腹伴肱骨附着位置异常1例.异常的三角肌由下向上呈10条放射状肌腹.经解剖学追踪发现,三角肌起自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外侧1/3之间.10条肌腹包绕肩关节,由后上向前下旋转走行,后呈一条直线,穿过喙肱肌与肱二头肌短头之间,止于肱骨干前内侧面,其止点位于胸大肌止点的前下,呈一“√”形.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内可见头静脉末段.

  • 正中神经合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作者:夏春波;蒋常文;秦小云;周思;兰羚元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变异较大,现报道如下.右侧正中神经为双支型,第一支由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神经纤维组成,与腋动脉和肱动脉伴行于喙肱肌内侧,起始处横径为3.1 mm;第二支由臂丛外侧束发出,穿经喙肱肌,起始处横径为5.2 mid,在距起点12.7cm处与第一支汇合,汇合后的横径为6.8 min.

  • 肌皮神经并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变异1例

    作者:李凯丽

    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标本时,见左侧肌皮神经并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形态变异(附图).经查有关文献,此类变异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1肌皮神经以4支发自臂丛外侧束,4支沿喙肱肌内侧缘下降,均未穿过喙肱肌,分支发出处距喙突依次分别为2.5、12、13和15 cm,横径依次分别为1.5、2.0、2.5和2.0 mm.第1支长5.7cm,支配喙肱肌;第2支长3.6 cm,支配肱二头肌;第3支主干长7.7 cm,支配肱二头肌和肱肌,在距起点7 mm处尚发出一横径为1.0mm分支加入第4支.第3支在距起点2.9 cm处又发出一横径为3.7 mm的分支至肱二头肌后横径仍有4.1 mm.第4支向外下行至1.1cm处接受第3支的分支后横径为1.3mm,穿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形成前臂外侧皮神经,该神经在肱骨外上髁下方7 cm处发一分支一直延续至鱼际桡侧l/3皮肤.

  • 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1例

    作者:孙贺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有交通的占10.2%.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标本时,见其右侧肌皮神经发一支与正中神经交通,现报道如下.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偏外下行进入喙肱肌,入肌处发出3支支配该肌,主干穿过喙肱肌在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分出2支支配肱二头肌和肱肌.随后在距肱骨内侧髁上方15 cm处又向内下分出一支连于正中神经,本干继续前行穿过肱二头肌腱外侧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交通支长2.4 cm、直径1.5 mm,肌皮神经分支前直径为2.1 mm,分支后直径为1.0 mm.正中神经接受分支前直径为1.5mm,接受分支后直径为2.1mm.由外侧束发出的正中神经外侧根明显比内侧根细、直径分别为0.6mm和1.2 mm.

  • 同侧多处血管神经变异1例

    作者:程林发

    成年女性标本,身长150 cm,体表及外形无异常,在解剖时发现其右侧多处血管神经变异,较少见,现报道如下:1 右侧双椎动脉变异  右侧有2条椎动脉(图1)。较粗的1条,起源于颈总动脉根部的前外侧壁,起始处外径3.4 mm,沿前纵韧带外侧达第2颈椎横突孔处进入横突孔上行,入第2颈椎横突孔处的外径为3.2 mm,该动脉全长为8.3 cm。另一支椎动脉较细,起于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外径2mm,经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上行,其行起始经同正常椎动脉(图2)。2 右侧喉返神经起始变异  右侧喉返神经在平环状软骨下缘处发自迷走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伴行并位于该动脉前方(图2),起始处宽2 mm,厚1.4 mm,入喉处宽1.2 mm,厚1.0 mm,神经长1.6 cm。3 右侧肌皮神经变异  右侧肌皮神经仅支配喙肱肌(图3),神经起源于臂丛外侧束,起始处神经宽为1.7 mm,厚1.2 mm,起始处至入肌处长为1.8 cm。4 右侧正中神经变异  正中神经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上方16.5 cm发支至肱二头肌、肌支,起始处宽度为1.7 mm,厚度1.2 mm,起始处至入肱二头肌处长度为36 mm。在连线中点上方12.5 cm发支至肱肌(图3),肌支起始处宽度为2 mm,厚度为1.4 mm。长度为31 mm。5 右侧前壁外侧皮神经变异  右侧前壁外侧皮神经在臂中部肱骨外上髁上方4 cm起于正中神经的外侧。起始宽度为2.2 mm,厚度 1.7mm,经肱二头肌深面行向前壁外侧。本例变异标本提示:①临床上在行颈段椎前手术时,在分离颈动脉鞘后方时,要注意是否有沿前纵韧带外侧行走的异常的椎动脉和防止伤及该动脉;②壁部在肱二头肌内侧分离纵行的神经血管时,要防止伤及来自正中神经的肱二头肌支和肱肌支,同时,可解释有的病例肌皮神经受损后而肱二头肌和肱肌功能正常的原因。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