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

    作者:丁旭明;陈德松

    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单一的肌肉移位效果多不很满意.上海华山医院利用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是对重建肩外展功能的又一补充.现将2000年1月~2001年10月共手术7例结果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术中快速寻找四肢主要神经干的方法——“触摸法”

    作者:聂中阶;易祥林;占晨光;郭继民;刘俊涛

    在四肢手术时,良好的显露并且保护好这些主要的神经干,使之不受意外的损伤,往往是手术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之一,我们在实际手术操作中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而有效的寻找出四肢主要神经干,我们称之为“触摸法”,报告如下.方法以上臂部桡神经干的显露为例来说明,桡神经干是臂丛后束的延续,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伴肱深动脉至臂后部,位于内、外侧头之间,紧贴桡神经管下行,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行走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然后在桡侧腕长伸肌之前面,再分成浅、深二支至前臂.

  • 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植修复腋神经前支:13例恢复三角肌功能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明珠;李春雨;张为众;孙鸿斌;崔树森

    背景:腋神经损伤后致三角肌麻痹,上肢外展功能受限,其手术治疗方案存在争议,采取后位入路的神经移位移植方法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恢复肩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3例腋神经损伤且无任何恢复征象的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4(18~55)岁,三角肌肌力为M0或M1即三角肌功能完全丧失.采用后入路于10倍手术显微镜下将桡神经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修复肩外展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者肩外展功能恢复结果.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经21(6~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的术后感染及血肿,肩外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三角肌恢复M4以上肌力7例,M3肌力4例,M2肌M1肌力各1例,有效率达92%,优良率达到85%,均末出现伸肘功能障碍.说明采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修复腋神经前支恢复三角肌功能,是一种简便、可靠的修复肩外展功能的方法,且本术式适用于臂丛神经部分损伤、腋神经损伤及严重的四边孔综合征.

  • 后喙肱肌一例

    作者:冯建坤;于宁;周燕;安月勇

    解剖一汉族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左侧腋窝内有一额外肌。该肌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三头肌长头。按位置和起止点命名法将该肌命名为后喙肱肌。喙肱肌与后缘肱肌之间隔以腋部的神经和血管。

  • 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

    作者:林浩东;方有生;陈德松

    [目的]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6年2月,对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联合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术前肩外展5°(0°~30°),术后肩外展80.6°(55°~95°).按照顾玉东的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斜方肌联合肱三头肌长头移位是一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 小针刀治疗盂下结节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王学昌;肖红恩;张董喆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盂下结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76例慢性孟下结节综合征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结果:本组76例,经1~2次治疗,痊愈73例(1次治疗痊愈者57例,2次治疗痊愈者16例),显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高龄卧床患者,仅治疗1次,且术后未能积极锻炼所致,考虑再次粘连),有效率98.7%.在治疗3~6个月后回访,均未出现复发性症状加重.结论:小针刀治疗盂下结节综合征疗效确切,尤以慢性损伤为首选.

  • 肱三头肌长头重建肩外展功能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琳;彭峰;陈德松

    目的:研究肱三头肌长头血管神经蒂特点为以其重建肩外展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4侧固定尸体的肱三头肌长头肌肉起点及血管神经蒂进行解剖与测量。结果:肱三头肌长头起点背侧为肌性,腹侧为腱性,腱性起点长度(9.9±1.5) cm,宽度(2.4±0.4) cm。神经支配来自桡神经的分支,可分离长度(6.8±2.7) cm,直径(2.0±0.4) mm。血供来自:①肱动脉肱三头肌支,长度(3.4±1.4) cm,外径(2.0±0.3) mm;②肱深动脉的分支,长度(2.5±0.9) cm,外径为(1.6±0.5) mm,分离至肱动脉长度为(3.9±1.3) cm。血管神经蒂以多级分支为主。结论:依据肱三头肌长头及其血管神经蒂的特点,可作为肩外展功能重建术中的动力肌。

  • 肱三头肌额外头多肌腹异常1例

    作者:荆洋;池嘉栋;杨瑞;吴樾

    在教学中发现,肱三头肌额外头多肌腹异常1例。该成年男尸左臂肱三头肌长头上方出现额外头,额外头起于肩胛冈外侧端,止于肱骨外科颈稍下方。肱三头肌长头异常发达,起于盂下结节,其肌纤维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呈螺旋状,内外侧头均有异常双肌腹出现,外侧头双肌腹均起于肱骨桡神经沟上外,内侧头两条肌腹并列起于桡神经沟下内,独立走行,在尺骨鹰嘴上方汇合成一条肌腱与长头和外侧头的肌腱共同止于尺骨鹰嘴(图1)。肌腹间均可见桡神经的分支,其中支配内侧头的分支为桡神经穿桡神经管后发出,当肱骨中部骨折,损伤桡神经时,除出现垂腕,同时会伴有屈肘力减弱的症状。

  • 肱三头肌长头重建肩外展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陈琳;彭峰;陈德松

    目的对肱三头肌长头进行解剖。描述重建肩外展功能的手术方法,并进行临床随访,明确手术的效果。方法对44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察肱三头肌长头起点的性质、血管神经蒂形态、大游离范围及入肌点部位。对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肱三头肌长头起点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术后随访3~11个月,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肱三头肌长头起点的背侧为肌性,腹侧为腱性,腱性长度为7.6~13.3 cm,宽度为1.6~3.4 cm。肱三头肌长头血管神经蒂距肌肉起点的距离5.7~11.4 cm。神经支配来自桡神经,可分离长度2.9~11.8 cm。血供来自肱动脉的19侧,来自肱深动脉的20侧,其它来源5侧。肱动脉来源的血管蒂长1.0~6.0 cm,直径为1.6~2.4 mm。肱深动脉的血管蒂可分离长度1.5~4.4 cm,直径为0.9~2.4 mm,分离至肱动脉长度为1.5~6.3 cm。神经血管蒂呈多级分支。6例行肱三头肌长头重建肩外展,术后平均随访6.8个月,术前肩外展5°(0°~10°),术后肩外展77.3°(50°~90°)。结论肱三头肌长头可适用于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手术,经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 肌肉移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重建术

    作者:田光磊;韦加宁

    (四)肱三头肌长头和肱二头肌短头移位术1915年Slomann将肱三头肌长头移位到肩峰,替代瘫痪的三角肌中部纤维[21];1932年Ober[50]将肱二头肌短头加了进来,取得较好疗效.Haas[21]认为单用三头肌重建外展,肌力明显不足,疗效差,可辅以二头肌短头或胸大肌.以后,Davidson(1936)[51]、Harmon(1950)[52]和Leffert(1988)[22]等人相继实施了此术,均有好的疗效.方法是:侧卧,由腋窝前壁至肩峰及肩关节后方做"军刀状"切口,显露三角肌及止点;从三角肌前缘分离,显露喙突及其上的肌肉附着,将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胸小肌肌腱分离出来,由喙突切断使其带有一部分骨质,然后向远侧游离至肌皮神经入肌处;分离三角肌后部,显露肱三头肌长头,将肌止连同一小部分骨质由肩胛骨卸下,向远侧游离至肱骨上1/4;显露肩峰前后部,在平坦处撬开骨皮质,做出两个骨窗,将肱二头肌短头、三头肌长头穿经三角肌前后部纤维至肩峰前、后骨窗,外展肩关节,用丝线做缝合固定,术后予以外展架固定.如果肱二头肌短头过短,不能到达肩峰顶端,可取胸大肌上部肌腱或髂胫束桥接,二头肌短头移位至肩峰有增进前屈的作用[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