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故障维修

    作者:李世录;余巧生

    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是Sysmex新开发的紧凑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沿用Sysmex经典的核酸荧光染色技术能对幼稚细胞进行高敏感性的定量报告,能有效识别末梢血采集中抗凝和摇匀不良带来的血块凝集对细胞计数的干扰.各大医院使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对该机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两个故障进行经验总结,仅供维修工程人员参考.

  • 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故障总结

    作者:李世录;余巧生

    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是Sysmex新开发的紧凑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沿用Sysmex经典的核酸荧光染色技术能对幼稚细胞进行高敏感性的定量报告,能有效识别末梢血采集中抗凝和摇匀不良带来的血块凝集对细胞计数的干扰.各大医院使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对该机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两个故障进行经验总结.故障一:RBC\PLT采样错误.隔几个标本接连报警,RBC\PLT不出结果,测试20个左右结果,堵孔率从99一直下降到1,偶尔会反弹一下.

  • 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研究概况

    作者:乔敏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其病理特征是在骨髓和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在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有质与量的改变,数目增多或减少,并伴有幼稚细胞增多,由于异常白血病细胞增生而影响造血组织的正常造血.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本病起病多急骤,进展迅速,自然存活期在6个月~1年之内,经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20%~40%,骨髓移植后可有50%以上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 幼稚细胞如何学习交流

    作者:薛惠文;章静波(审校)

    科学教条经常被推翻,例如大多数发育生物学家曾推测近期产生自干细胞或称为祖细胞( progenitors )的幼稚细胞已经具有了与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能力,事实上并非如此。来自卡内基Allan Sprading和博士后Ming-Chia Lee的新研究证实,婴儿细胞在能够参与以细胞正常发育和顺利完成其功能为基础的组群相互作用之前,幼稚细胞必须经历一个特异基因的发育过程。早期阶段的细胞不能完全进行信息交流可能为我们理解正常发育的细胞和癌细胞的基因活性如何改变提供了重要的暗示。

  • 脾脏淋巴管瘤病一例

    作者:陈辉树;方立环;杨晴英;刘恩彬

    患者女,7岁.主因发热25 d,脐周腹痛22 d入当地医院.患者于22 d前,因"扁桃体炎”输白霉素过程中,出现脐周腹痛,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脾大,肋下平脐,按"脾静脉炎”输青霉素3 d,腹痛缓解.转入某大医院行骨髓穿刺检查(简称骨穿):增生活跃,粒系0.41,红系0.33,粒、红两系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0.26,幼稚细胞0.41,形态似"淋巴瘤细胞”.于1997年1月20日以"脾大待查,淋巴瘤?”转入本院.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及体温正常,无乏力、多汗、骨疼、鼻衄、龈血及皮肤出血.既往史:1996年夏天出现一次脐周痛,按"阑尾炎”输抗菌素后好转.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无贫血貌,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腹软,胸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未及.脾肋下6 cm,质韧,表面凹凸不平,无压痛,脐周未闻及摩擦音.双下肢不浮肿.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正常.入院后第一次骨穿: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正常.粒系轻度核左移,原始粒细胞:0.20,早幼粒细胞0.80,部分早幼粒细胞外形不规则,颗粒大小不一,淋巴、单核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14 d后再次骨穿与第一次完全一致.B超:脾脏占位病变,考虑淋巴瘤.X线:心、肺、膈无特殊改变.于1997年2月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结节,肝及腹腔淋巴结未见异常.术后痊愈出院.

  • 血涂片复审原始/幼稚血细胞的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

    作者:王昌富;邓明凤;彭长华;肖秀林;陈永玲;王长征;黄俊

    目的 建立仪器法血细胞分析后选择性显微镜筛检原始/幼稚血细胞的复审方案,解决临床关注热点.方法 通过双盲法对1048份随机标本进行仪器分析和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建立复审原始/幼稚血细胞的方案,进行临床诊断性试验评价,并与国际41条复审规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国际41条复审规则真阳性率(7.44%)高而假阴性率(0.19%)低,但复检率高达46.95%,与本方案复检率(2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本复审方案特异性、准确度、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和阳性预测值优于国际规则;③两种血涂片复审方案漏检率均<1%.④验证试验显示除阳性预测值外,其余各项临床诊断性评价指标与建模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所建立血涂片复审原始/幼稚血细胞的方案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 诊断1例低增生且幼稚细胞小于2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体会

    作者:张斌;蔡艳霞;张素贞;张有成;房胜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我国1986年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ALL发病率为0.69/10万[1].ALL的诊断应以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细胞遗传学为基础,形态学是确定ALL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造血与淋巴系统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在25%以上即可诊断为ALL[2].A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增高,并可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骨髓象增生多数为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骨髓中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高度增生,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容易诊断.

  • 乳腺粒细胞肉瘤1例的B超所见

    作者:何奕辉

    患者女,14岁.因头昏,乏力及乳房逐渐增大,在外院诊为贫血治疗无效,来我院.查体: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乳房肿胀,局部皮肤无发红,皮温不高,可扪及约5.5 cm×5.0 cm~1.0 cm×1.2 cm大小的包块,质硬,活动性好,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化验:血常规:WBC 12.7×109/L,RBC 1.11×109/L,HGB 41 g/L,幼稚细胞0.54.

  • 急性白血病64例化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红艳;孙红霞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和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其正常造血功能.急性白血病未经特殊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做好护理至关重要.

  • 米卡芬净诱发溶血二例

    作者:王志清;朱文艳;张艳;高华强

    例1男,40岁。因血尿4 d于2012年6月14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2.5×109/L,Hb 117 g/L,PLT 19×109/L,幼稚细胞35%。当天即行骨穿检查,骨髓细胞学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之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95%),PML/RARa融合基因FISH测定:阳性95%。自形态学确诊为APL起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并间断加用柔红霉素化疗。6月25日起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白痰,两次痰培养示少量念珠菌,予莫西沙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6月29日至7月5日无发热,7月4日复查血常规:WBC 14×109/L,N 95.6%,Hb 84 g/L,PLT 34×109/L,RET 0.96%。7月6日再次发热,体温在38.0℃左右,痰培养提示曲霉菌生长,肺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点斑状模糊影),临床考虑肺部曲霉菌感染,7月6日将氟康唑改为米卡芬净抗感染,同时将莫西沙星降级为依替米星。7月7日起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Ret )逐步上升(高至10.33%)、血红蛋白(HGB)水平进行性下降(图1)。7月21日骨髓涂片提示完全缓解之骨髓象。 Coobms、Hams试验及尿Rous试验阴性。肝功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正常范围,乳酸脱氢酶302 U/L(偏高)。复查肺CT提示炎症已大部分吸收,予停用米卡芬净,并用地塞米松控制溶血。8月6日查Ret降至5.04%,提示溶血逐步得到控制。在后来的半年多随访中,患者溶血未再复发,血红蛋白逐步升至正常。

  • 维吾尔新生儿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先天性白血病一例

    作者:王丽;谢军;付玉华;俞荣;王叙颖

    新生儿,男,维吾尔族,2011年2月15日在某院新法接生,2胎2产,孕40周顺产,出生时体重、羊水、阿氏评分不详,胎盘完整钙化,脐带正常。患儿1d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为刺激性干咳,无咳痰,并伴有呼吸急促,拒奶,2011年2月17日为明确诊断收入某院就诊,以新生儿感染性肺炎、21-三体综合征收住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呼吸暂停、抽搐等异常症状,大小便正常,出生2h后开始喂奶,混合喂养,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已种,胎儿期情况良好,母亲孕期体健,2孕2产,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体温:36.6℃,脉搏143次/min,呼吸60次/min,头围31 cm,胸围30 cm,身长47 cm,体重2270 g。一般情况:足月儿貌,姿势略松软,面色发灰,反应弱,神智清,无呻吟,无三凹征;皮肤:颜色发灰,硬肿无,皮疹无,出血点无,弹性可,花纹无,水肿无,黄疸范围无,程度无,色泽无;头部:头颅外形:短小,前囟大小1.5 cm ×1.5 cm,紧张度无,后囟大小0.5 cm ×0.5 cm。查体:神志清,精神反应差,全身皮肤发灰,弹性可,特殊面容,前囟平坦,头围小,形圆,短头,枕扁平,脸圆扁,眼裂小,外上斜,眼球突出,内眦赘皮,鼻梁低平,眼距宽,嘴小,腭狭窄而短,耳小,耳廓上缘折叠,颈短、宽,颈周皮肤松弛。手宽,手指短,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量湿性啰音,心率143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后未闻及杂音,腹平坦、软,脐部无红肿,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大关节活动自如,肌张力减弱,新生儿原始反射减弱,肝肋下2 cm,剑突下2 cm,质地软,脾肋下1 cm,质地软;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引出不全。2月18日查肝功能和心肌酶:AST 244 U/L,TBIL 109μmol/L,DBIL 7.1μmol/L,IBIL 101.9μmol/L,TP 48 g/L,ALB 30.3 g/L,GLO 17.7 g/L,CK 2492 U/L,CKMB 440 U/L,LDH 5544 U/L,HBDH 595 U/L,血常规:WBC 138.91×109/L,RBC 4.11×1012/L,Hb ;154 g/L,PLT 69×109/L,白细胞不分类,血涂片瑞-吉姆萨染色显微镜手工分类:原始及幼稚细胞占82%,中性分叶粒细胞8%,淋巴细胞10%,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缺损B型,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中央型)。2月19日复查血常规:WBC 172×109/L,RBC 3.74×1012/L,Hb 139 g/L,PLT 274×109/L,白细胞不分类,血涂片显微镜手工分类:原始及幼稚细胞占84%,中性分叶粒细胞4%,淋巴细胞12%,电话告知新生儿科医生血常规及涂片分类结果,2月20日再次复查血常规:WBC 208×109/L,RBC 3.49×1012/L,Hb 128 g/L,PLT 238×109/L,白细胞仍不分类,当日自右胫骨取骨髓进行检验。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致急性肾功能损害一例

    作者:高华强;王志清;朱文艳;周晔;张艳;华海应

    患者女,78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 h”入院。患者入院前1 h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晕,跌倒在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胸闷心悸,无肢体麻木、乏力、意识障碍、昏厥等症状。送来我院急诊,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Ⅱ期”进行诊治收住我院急诊科。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高,有幼稚细胞”,请血液科会诊后考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遂转入我院血液科。患者患病以来无咳嗽、发热,无牙龈出血及便血,食欲减退,大小便无异常。有高血压病史数十年,平时血压控制不详。既往有糖耐量异常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5次/min,呼吸75次/min,血压146/85 mm Hg。体型较胖,神志清,精神较软。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颜面不肿,口角无歪斜。颈软,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心率85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指,不超过中线,无触痛。莫菲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辅助检查:脑CT:脑萎缩。心电图:ST段改变。血常规:血红蛋白(Hb):107 g/L,血小板计数(PLT):1457×109/L,白细胞(WBC):57.3×109/L;原粒:2.0%,早幼粒:3.0%,中幼粒:9.0%,晚幼粒:8.0%,嗜酸粒细胞2%,嗜碱粒细胞32%。入院诊断:(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加速期;(2)椎基动脉供血不足;(3)高血压病Ⅱ期;(4)糖耐量异常。入院后查血生化:乳酸脱氢酶:704 U/L,谷氨酰转肽酶:80 U/L,α-羟丁酸脱氢酶:615 U/L,β2-微球蛋白:6.3 mg/L,胱抑素C:2.1 mg/L,尿素氮:5.51 mmol/L,肌酐:93.6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44.8 mg/L,葡萄糖:7.38 mmol/L,余均正常。贫血项目测定未见异常。血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C3:0.66 g/L,C4:0.12 g/L,κ-轻链:13.9 g/L,余均正常。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调节性T细胞:6.31%,NK样T细胞:0.92%,NK淋巴细胞9.13%,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0.01,辅助性T细胞:0.25%,抑制性T细胞17.98%,总B细胞:4.20%,总T细胞:61.17%。自身免疫性抗体:抗核抗体:70.3 U/ml,抗SSA阳性,余正常。肿瘤指标CA15-3:25.37 U/ml,余均正常。血NAP积分:4分。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4.88,原粒细胞3.5%,早幼粒细胞16%,嗜酸、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超声:胆囊结石,脾脏中度肿大,肝胰未见明显占位。右肾小结石,余泌尿系统无异常。入院后先予羟基脲控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别嘌醇防治尿酸性肾病,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治疗。1周后染色体报告:46,XX,t(9;22)(q34;q11)[10],多重PCR: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CR-ABL定量PCR:12148 copies/10000 ablcopies。白血病免疫分型:分析2.5%的幼稚细胞群体,为髓系表达,另见4.8%的嗜碱粒细胞和71.5%的粒系成熟障碍。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因患者年老,不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给予伊马替尼600 mg每天口服。10 d后患者出现颜面及下肢水肿,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复查肾功能:β2-微球蛋白:6.4 mg/L,尿素氮:11.07 mmol/L,肌酐:200.7μmol/L,胱抑素C:2.6 mg/L。血常规:WBC 4.8×109/L, N 48%,Hb 90 g/L,PLT 839×109/L。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遂停用伊马替尼,加用利尿剂等。再经过11 d后复查肾功能恢复正常。血常规:WBC 5.6×109/L,N 75%,Hb 89 g/L,PLT 263×109/L,幼稚细胞未见。患者已处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予伊马替尼300 mg每天口服。因无明显不适,4 d后伊马替尼加量至400 mg每天口服。2 d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少量水样物,伴上腹部阵发性隐痛。查肾功能:β2-微球蛋白:6.1 mg/L,尿素氮:11.87 mmol/L,肌酐:197.8μmol/L,胱抑素C:2.3 mg/L,尿酸:449.2μmol/L。再次停用伊马替尼。再过9 d后复查肾功能:β2-微球蛋白:3.4 mg/L,尿素氮:6.07 mmol/L,肌酐:95.1μmol/L,胱抑素C:2.0 mg/L,尿酸:401.2μmol/L。肾功能又恢复正常。患者目前病情平稳,出院后门诊随访。

  • 1266例ICU患者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分析

    作者:陆颖;刘勇;甘枚

    目前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虽然很普及,但再先进的血液分析仪,都还不能准确鉴别所有血细胞,特别是幼稚细胞和各种异常形态细胞,在白细胞分类方面,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对白细胞形态及内部微细结构等进行仔细观察和鉴别,对仪器给出各种异常警示标志的标本,用常规血涂片染色显微镜下分类计数,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 间断发热伴幼稚细胞增多

    作者:王卉;伍平;凌文君;张帅;李燕燕;康蕊;刘红星;王彤;童春容

    病例摘要患者男,26岁,主因间断发热2个月,外院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个月,于2009年1月收入北京市道培医院住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高38.7℃,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PLT正常,Hb 100 g/L,抗炎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

  • 持续发热肝脾大骨髓幼稚细胞

    作者:王卉;伍平;熊敏;林跃辉;张帅;李燕燕;康蕊;赵杰;王彤;杨平地;童春容

    病例摘要患者男,23岁.主因"持续发热、肝脾大、骨髓发现幼稚细胞4个月"于2008年5月收入院.患者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发热38~39℃,伴有头痛、头昏、偶有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节痛、尿频尿急等,予以抗感染治疗效果差.

  • 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伟;王士雯;邱苹;李泱

    迄今为止的普遍观点认为,成熟个体的心肌属于终分化细胞,心脏局部没有足以恢复坏死心肌的幼稚细胞,心肌一旦坏死不能再生出成熟的心肌细胞进行修复,只能由瘢痕组织代替.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与胃癌重叠发生二例

    作者:顾伟英;钱新瑜;谢晓宝;严锋

    例1 患者女,38岁.因上腹不适2个月伴发热5 d,于1997年7月2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因上腹不适作胃镜检查,发现胃窦癌,遂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小弯部溃疡为3.5 cm×1.5 cm,病理活检证实为胃近幽门后壁溃疡型管状腺癌,累及浅肌层.术后3 d出现高热,白细胞增多,经抗生素治疗5 d后体温正常,腹壁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因白细胞持续增多并见大量幼稚细胞转入血液科.体检:体温37.0°C ,血压17/10 kPa (1 kPa=7.5 mm Hg).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腹上区及脐区见一长约10 cm手术瘢痕.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 Hb 82 g/L,WBC 13.6×109/L,中性0.02, 淋巴0.17, 单核0.01, 幼稚细胞0.80, 血小板(BPC)40×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阴性.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系0.94,其中原粒0.79,核圆,核仁2~4个,胞浆量少,可见Auer小体;红系及巨核系受抑制.过氧化物酶100%阳性(++).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M2a)型.免疫分型:以髓系表达为主.治疗以H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及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各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之后用DA、MA(米托恩醌、阿糖胞苷)等方案巩固强化治疗,于1998年3月复发,用MA方案化疗过程中并发高热,出院后失随访.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a)治疗后相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及AML-M1一例

    作者:孙晓明;井丽萍;王慧君;李睿;肖志坚

    患者女,32岁.因乏力1个月,伴皮肤出血点3 d,腹泻1 d,于1995年8月24日第1次入我院.查体:贫血貌.胸骨压痛(+),余无阳性体征.血象:Hb 78 g/L,RBC 2.11×1012/L,WBC 5.0×109/L,血小板(BPC)21×109/L,分类见幼稚细胞0.69.

  • 侵袭型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夏云金;刘瑜;万楚成;章正华;张霞;胡明均

    患者男,14岁.因浅表淋巴结肿大1月余,发热、鼻出血、皮肤淤斑半个月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4℃.重度贫血貌,手臂、腰部可见片状淤斑,双侧颈部、右侧腋窝和侧腹股沟区触及多个直径1~2.5 cm的淋巴结,胸骨下段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 cm,脾肋下3 cm.实验室检查:血象Hb 58 g/L,WBC 3.9×109/L,中性杆状核粒0.03,中性分叶核粒0.65,淋巴0.32,未见幼稚细胞;PLT 23×109/L.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8.4 s,凝血酶原时间19.1 s,凝血酶时间24.7 s,纤维蛋白原1.64 g/L,D-二聚体和3P试验均阳性;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95,胞体较大,圆形,直径20~35 μm,胞核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居中或稍偏,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1~4个,细胞质丰富,蓝色,部分有蜂窝样空泡,少数细胞有嗜苯胺蓝颗粒,POX、PAS阴性.

  • 多重感染者一例外周血象分析

    作者:韩静;孙雅馨;刘玲;江爱桂;艾冬琴;黄颖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LKR)是某些因素刺激机体造血组织引起的外周血类似白血病的改变,实验室检测可见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和(或)外周血象中出现幼稚细胞,其发病机理考虑为细胞调控机制改变所致 [1].

210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