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依替米星PMMA骨水泥治疗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兆明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PMMA骨水泥治疗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2月-2018年1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58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29例.A组给予依替米星PMMA骨水泥治疗,B组给予抗生素灌注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感染控制率为93.10%,B组为72.41%,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感染恢复情况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该术式感染患者行依替米星PMMA骨水泥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疾病康复,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 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牟明威;李春根;刘向春;徐林;于沛涛;罗艳红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50例病人给予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0.3 g Qd静点,连用1~5 d.结果:全部病人手术过程平稳,手术后恢复顺利,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手术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预防效果确切,安全性好,且费用较少.

  • 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君;张娅妮;罗艳红;于沛涛

    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重症肺炎60例治疗分两组:治疗组30例用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而对照组为83.33%(25/30).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后重症肺炎的有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硫酸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其治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 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建;王紫汀;朱莉;蒋晨成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01月至2017年0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比较两组患炎症指标、肺功能,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症肺功能各指标PEF、FEV1以及FEV1/FVC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ESR、WBC、中性粒百分比、CRP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WBC、中性粒百分比、CRP等指标改善更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肺功能各指标PEF、FEV1以及FEV1/FVC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炎症状态以及肺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注射用头孢匹胺与依替米星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黄海燕

    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当连续静脉输入、注射用头孢匹胺与依替米星时,输液器中液体呈乳白色,更换输液后液体澄清,患者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对此现象笔者进行了实验观察,按照临床实际应用方法配制,将注射用头孢匹胺2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将依替米星2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用5 ml无菌注射器抽取头孢匹胺及替米星各1 ml,注射器中端出现乳白色浑浊现象,振荡后不消失.

  • 米卡芬净诱发溶血二例

    作者:王志清;朱文艳;张艳;高华强

    例1男,40岁。因血尿4 d于2012年6月14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2.5×109/L,Hb 117 g/L,PLT 19×109/L,幼稚细胞35%。当天即行骨穿检查,骨髓细胞学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之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95%),PML/RARa融合基因FISH测定:阳性95%。自形态学确诊为APL起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并间断加用柔红霉素化疗。6月25日起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白痰,两次痰培养示少量念珠菌,予莫西沙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6月29日至7月5日无发热,7月4日复查血常规:WBC 14×109/L,N 95.6%,Hb 84 g/L,PLT 34×109/L,RET 0.96%。7月6日再次发热,体温在38.0℃左右,痰培养提示曲霉菌生长,肺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点斑状模糊影),临床考虑肺部曲霉菌感染,7月6日将氟康唑改为米卡芬净抗感染,同时将莫西沙星降级为依替米星。7月7日起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Ret )逐步上升(高至10.33%)、血红蛋白(HGB)水平进行性下降(图1)。7月21日骨髓涂片提示完全缓解之骨髓象。 Coobms、Hams试验及尿Rous试验阴性。肝功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正常范围,乳酸脱氢酶302 U/L(偏高)。复查肺CT提示炎症已大部分吸收,予停用米卡芬净,并用地塞米松控制溶血。8月6日查Ret降至5.04%,提示溶血逐步得到控制。在后来的半年多随访中,患者溶血未再复发,血红蛋白逐步升至正常。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疗效的分析

    作者:陈刚;徐永芳;徐长青;黄旭晴;王斌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8月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支气管扩张发生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在接受治疗后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发生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依替米星联合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治疗分析

    作者:张利群;杨红;吴大勇;陈刚;阮肇阳

    目的:探讨分析依替米星联合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治疗,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住院治疗96例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替米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替米星联合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观察组患者病死率2.08%,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14±11.37)d ,显著短于对照组(55.22±23.5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啰音消失、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体温恢复及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替米星联合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并且预后效果良好,能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观察与分析

    作者:段淑红;苑晓冬;刘梅生;李向民

    目的 研究依替米星采用两种剂量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抗菌活性及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临床139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用依替米星300 mg静脉滴注1次/d,并对症处理;对照组60例,依替米星 200 mg静脉滴注1次/d,并对症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5.75%、对照组82.96%,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缩短病程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 1例,未出现肾功能损害和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依替米星1次 300 mg静脉滴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明显缩短了病程,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对控制菌痢的传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依替米星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协同作用研究

    作者:杨启文;徐英春;王辉;张小江;谢秀丽;原英;陈民钧

    目的 研究依替米星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依替米星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效果.方法 纸片扩散法比较依替米星与其他药物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肉汤棋盘法测试依替米星与哌拉西林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依替米星与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协同作用.结果 依替米星对克雷伯菌属、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菌属保持了较高的活性(敏感率68.9%~100.0%),对MS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敏感率也较高(85.1%~96.3%),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为59.8%;在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其敏感率高于庆大霉素,稍逊于阿米卡星;依替米星与哌拉西林对MSSA的联合抑菌效应.以及依替米星与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抑菌效应均获得90.0%的协同率,联合后各抗菌药物的MIC50及MIC90均比单药的MIC50、MIC90低75.0%~87.5%.结论 依替米星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菌株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与β-内酰胺类药物在体外对MSSA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联合抑菌效果.

  • 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小果;郑大炜;韩玉辉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局部给药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77例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两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消失(6.26±1.14)d,退热(5.95±1.22)d、肺部炎性灶消失(9.23±1.2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和81.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医院感染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依替米星与阿米卡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张传军;鲁惠敏

    目的 以阿米卡星为对照评价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共入选病例140例,可评价疗效者120例,其中试验组(依替米星)与对照组(阿米卡星)分别为61例与59例.安全性评价入选病例131例,两组分别为65例与66例.给药方法试验组每次200mg,每日1次,对照组每次20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80%与64.4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54%与66.00%,敏感菌百分率分别为94.23%与72.00%,听力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54%与15.15%.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替米星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 围手术期应用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注射剂的回顾性调查

    作者:张威;褚连楷;陈宁;何绥平;甄健存;李静

    目的 在大范围内观察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注射剂围手术期的使用情况,特进行2药围手术期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方法 回顾性定量调查,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用药费用、手术切口、用药合理性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做综合分析.结果 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的ADR发生率<2%;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Ⅰ类切口无适应证使用抗生素,Ⅲ类切口使用时间过长,联合用药多及配伍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同等疗效下净成本比较,依替米星略高于奈替米星.结论 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临床安全性较好,但不适宜作为围手术期的首选药.

  • 阿奇霉素序贯依替米星引起剥脱性皮炎

    作者:齐晓涟

    1例35岁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因合并肺炎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1次/d,首次滴注结束后约10 min,患者上肢、胸部及背部散发粟粒状红疹伴瘙痒.考虑为药疹,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1次/d,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1次/d.次日抗感染用药改为硫酸依替米星0.3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7天,患者皮疹消失、无瘙痒,停用地塞米松,改为泼尼松片30 mg口服、1次/d,每3天减量10 mg,于第14天停用,氯雷他定片继续使用.第15天,患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面部及四肢水肿,再次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1次/d.第17天,患者红斑消退、水肿减轻,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脱屑,诊断为剥脱性皮炎,给予0.1%哈西奈德溶液混合郁美净润肤霜局部外用、3次/d.第19天,患者皮肤脱屑好转、水肿消退,地塞米松减至5 mg、1次/d.第22天,患者皮肤少量脱屑,停用地塞米松,改为泼尼松片30 mg口服、1次/d,每5天减量5 mg.第26天,患者皮肤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个月,患者皮疹无复发.

  • 细胞色素C对依替米星在大鼠肾脏中蓄积和肾小管毒性的作用

    作者:李六水;刘敏;孟如松;李忠东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对依替米星在大鼠肾脏中的蓄积及其致肾小管毒性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8组,即溶媒对照组、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10 mg/kg组、依替米星10 mg/kg+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30 mg/kg组、依替米星30 mg/kg+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100 mg/kg组和依替米星100 mg/kg+细胞色素C组,每组6只.溶媒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细胞色素C组腹腔注射细胞色素C 100 mg/(kg·d);单用依替米星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依替米星10、30、100 mg/(kg·d);依替米星加用细胞色素C的3组先尾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 100 mg/(kg·d),约30 min后再分别腹腔注射依替米星10、30、100 mg/(kg·d).每组大鼠均连续给药3 d,后一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摘取双侧肾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组织中依替米星蓄积量,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用CMIAS-Ⅱ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结果 大鼠肾组织中依替米星浓度如下:依替米星10、30和100 mg/kg组,其浓度分别为(69.3±16.9)、(221.8±66.8)和(305.9±35.5)μg/g;依替米星加细胞色素C组,其浓度分别为(39.0±18.4)(P<0.05)、(121.5±34.2)(P<0.05)和(266.7±43.7)μg/g.大鼠肾小管上皮凋亡细胞数密度如下:依替米星10、30和100 mg/kg组,其密度分别为(266.8±15.4)、(527.7±208.7)和(528.8±145.3)个/mm2;依替米星加细胞色素C组,其密度分别为(97.2±15.4)(P<0.01)、(162.4±36.6)(P<0.01)和(472.5±70.1)个/mm2.结论 细胞色素C可抑制依替米星在肾组织中的蓄积进而抑制其所致肾小管毒性.

  • 依替米星联用其他抗菌药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亚林;赵妍;汤辉;李小宇;孙长怡;秦俭

    目的:调查依替米星联用其他抗菌药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7例依替米星联用其他抗菌药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老年患者中,32例为60~79岁,15例>80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尿蛋白变化情况,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47例患者在依替米星治疗前,SCr、BUN、CCr均值分别为106±26.5 μmol/L、6.3±2.9 mmol/L、44±14 ml/min;用药后SCr、BUN均值分别下降为97±17.7 μmol/L和5.4±2.6 mmol/L,CCr均值升高为46±13 ml/min.但治疗前后的这些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尿蛋白明显下降(P<0.01).结论:依替米星联用其他抗菌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未见明显肾毒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疗法.

  • 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试验

    作者:李家泰;赵彩云;侯杰;郭敏;张烨;陈亦芳;张慧琳;梁德荣;穆国尧;周际安;刘晓晴;赵鸣武;姚婉贞;朱红

    以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奈替米星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方法,目的是评价国产依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性.奈替米星与依替米星剂量均为100 mg,每12 h静脉注射,疗程7~10 d.本项临床试验共入选病例243例,其中入选依替米星组122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3例,安全性评价例数106例,入选奈替米星组121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1例,安全性评价病例102例.试验治疗结果如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4%和87.1%,治疗各种致病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7.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9%和89.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与8.8%. 结果表明,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下肢疼痛1例

    作者:彭官良;韩勇

    病例:患者,女,80岁,因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血常规:WBC6.58×109/L、RBC 3.09×1012/L、中性粒细胞0.313,尿常规:WBC 2+,尿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肝、肾功能正常,根据药敏结果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9025)4.5g+0.9%氯化钠注射液(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批号:S1103077)100mL,日2次,静滴,静滴10min时患者感下肢疼痛,调低滴注速度后疼痛有所缓解,能忍受,继续用药结束后2h,疼痛症状消失,第二次用药再次出现同样症状,第三次用药开始5min时再次出现下肢疼痛,患者不能忍受,停药后1h症状缓解,后换用依替米星注射液,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 克林霉素与依替米星联用致双手紫绀1例

    作者:刘晓鸿

    病例:患者,女,50岁,体重66kg.2012年2月21日因"咳嗽2天"于我院门诊呼吸科就诊.查体温36.5℃,脉搏6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6/70mmHg,咽部红肿,扁桃体II度肥大,肺部摄片显示肺纹理增多,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 依替米星致神经肌肉阻滞1例

    作者:褚卫明;欧勤芳

    病例:患者,女,37岁.因患者发现继发性肺结核而服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督导抗结核治疗1月余,3天前出现午后畏寒、高热,体温高39.5℃,自服退热药物后体温消退,次日下午体温再起,伴数次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

13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