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临床小儿外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 림상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353
  • 国内刊号: 43-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湖南省儿童医院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梅海波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小儿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作者:高毅;艾宇航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探讨相关治疗策略,从而优化拔管时机,提高先心病术后监护质量。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们收治188例先心病术后患儿,将可能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8项因素(年龄、体质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术后急性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多元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并归纳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相关因素的防治策略。结果体外循环时间、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项因素与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体外循环时间长、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先心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积极控制肺动脉高压、防治低心排综合征、预防急性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监护质量。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王栈山;潘明;周致红;严磊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在学龄前儿童中的运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笔者收治的239例行阑尾切除术的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学龄前儿童55例,学龄儿童184例;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16例,开腹阑尾切除术123例。比较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学龄前儿童与其他手术儿童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腹腔脓肿发生率的差别。结果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学龄前儿童与采用相同手术方式的学龄儿童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理类型为单纯性阑尾炎的学龄前儿童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开腹手术方式的患儿(P <0.05),手术时间、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理类型为复杂性阑尾炎的学龄前儿童中,不同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与学龄儿童相比较并不会提高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的发生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

  •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242例

    作者:李云龙;文建国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青少年 VC 患者2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腹腔镜手术组52例,腹膜后手术组127例,显微镜手术组63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三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随访9个月。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显微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另外两组,腹腔镜手术组和腹膜后手术组无差异(P >0.05);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发生3例尿潴留,2例阴囊积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62%;腹膜后手术组术后发生7例尿潴留,4例阴囊积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66%;显微镜手术组无术后并发症,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4,P =0.048<0.05),显微镜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另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比较术后症状(睾丸疼痛、阴囊坠涨、阴囊表面异常团块)改善情况,腹膜后组症状改善120例,腹腔镜组症状改善50例,显微镜组症状改善60例,三组症状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224,P =0.894>0.05)。显微镜手术组术后未见复发,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9.62%;腹膜后手术组术后复发12例,复发率9.4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7,P =0.040<0.05),显微镜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另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从目前随访结果来看,显微镜手术组手术效果优于另外两组。腹腔镜手术组更适合于双侧 VC 患者,腹膜后手术组简单易行,且花费较低。三种术式手术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 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应用

    作者:朱真闯;闫学强;杨俊;卞红强;段栩飞;匡后芳

    目的:探索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实施的125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资料,并与95例传统开放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89例,左侧36例。其中85例麻醉后复位;35例腹腔镜直视下手法复位;5例难复性嵌顿疝经腹股沟小切口打开外环口后腹腔镜下复位。13例患儿合并其它临床问题,其中2例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4例嵌顿肠管合并穿孔;3例合并阑尾炎;4例美克尔憩室,同时手术处理。平均住院时间(4.4±0.3)d,术后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随访9~15个月,无睾丸萎缩、复发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右侧嵌顿80例,左侧15例,平均住院(7.4±4.3)d,术后切口感染3例,阴囊血肿10例,睾丸萎缩3例,复发3例。结论经脐双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性嵌顿疝时优点更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并发症探讨

    作者:吕成杰;钭金法;黄寿奖;秦琪;熊启星;高志刚;赵晓霞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33例;其中早产儿45例(孕周32~37 w);低体重儿30例(体重<2500 g,小体重1304 g)。包括肠旋转不良35例,环状胰腺24例,十二指肠隔膜11例,十二指肠闭锁5例,多发畸形6例(环状胰腺伴隔膜1例,环状胰腺伴旋转不良4例,2处隔膜1例)。结果全组患儿除2例肠旋转不良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9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环状胰腺术后吻合口漏1例,经禁食、胃肠减压和支持治疗2周后痊愈;肠旋转不良手术后肠扭转、肠坏死1例,予再次开腹手术;旋转不良结肠电灼伤穿孔1例,予再次开腹手术修补;环状胰腺术后戳孔大网膜疝出1例,予再手术回纳。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虽然较开放手术有优势,但同时也要注意其相关并发症。注意防范,不断提高手术技能,注重细节,扬长避短,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11例诊治分析

    作者:孙烜;闫学强;郑楠楠;杨俊;卞红强;王育继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11例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2~14岁,中位年龄6岁。11例大龄儿童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需手术治疗病例总数的5.7%(11/193)。临床表现:反复呕吐7例,腹痛6例,5例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11例均行立位 X 线腹部平片检查,4例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7例无阳性表现。消化道造影检查10例,其中钡餐灌肠9例,上消化道造影(经鼻胃管注入碘水)1例,均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急腹症病例行 CT检查,其中1例平扫误诊为肠套叠;2例 CT 增强扫描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1例均行 Ladd’s 术,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年未见再次扭转及营养不良病例。结论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反复呕吐和腹痛。消化道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合并急腹症时行增强CT 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腹腔镜下 Ladd’s 术有望成为治疗肠旋转不良的重要方式。

  • 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术后肛门直肠测压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晓东;李守林;王浩;姜俊海;邓志梅

    目的:探讨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排便功能及直肠肛管测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61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临床资料,均行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腹腔镜辅助手术16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3个月至2年),根据手术年龄分为婴儿组(0~1岁)及幼儿组(1岁以上)。对患儿术后大便控制能力、并发症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婴儿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幼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显示术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总阴性率为95.1%(58/61),术后均未恢复;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可作为首选术式;肛门直肠测压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术后短期随访作用有限。

  • 闭合复位与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朱丹江;王强;宋宝健;冯伟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2015年2月笔者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7例,其中 GartlandⅡ型87例,Ⅲ型380例;伸直型445例,屈曲型22例。患儿年龄1岁1个月至11岁7个月(平均5.6岁)。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在静脉麻醉下和“C”型臂透视下,先行闭合整复骨折,然后经皮桡侧交叉穿入2~3枚克氏针固定。结果467中,43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为25.9个月)。根据功能标准评价:优402例,良22例,可10例,差0例,优良率97.7%;根据美观标准评价:优396例,良24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随访时无一例发生 Volkmann 挛缩、肘内翻畸形及尺神经损伤。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桡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能减少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及 Volkmann 挛缩等并发症,无切口,美观,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Ⅱ型、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值得推广。

  • KAI1/CD82表达水平与肾母细胞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顾涛;井颖;王建林;刘润玑

    目的:探讨 KAI1/CD82与肾母细胞瘤转移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38例确诊为肾母细胞瘤的组织蜡块标本,按有无转移分为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KAI1/CD82的表达。结果肾母细胞瘤中无转移组和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的 KAI1/CD8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5%、3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Ⅳ期肾母细胞瘤中,KAI1/CD8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58.33%、33.33%、33.3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转移组和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中,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母细胞瘤中 KAI1/CD8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是否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及术前是否化疗无关。

  • 小儿卵巢肿瘤5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治熹;蒋文军;曹李明;马俊梅;毛宇;侯昉

    目的:总结小儿卵巢良恶性肿瘤病理特点,以血清 AFP 作为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至今手术治疗56例卵巢肿瘤患儿的肿瘤病理特点、肿瘤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血清 AFP 值的变化(按良恶性分组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56例患儿中,年龄小4个月,大17.6岁;良性39例,恶性17例;良性肿瘤中,以卵巢成熟性畸胎瘤(20/39)及囊肿(19/39)多见;恶性肿瘤中,以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6/19)发病率高。恶性组血清 AFP 值术前或术后总体 AFP 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 <0.01)。良性组手术前后血清总体 AFP 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组术后血清总体 AFP 值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小儿卵巢肿瘤中良性者发病率高于恶性;血清 AFP 值可能作为良恶性鉴别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临床指标。手术是有效治疗小儿卵巢肿瘤、改善恶性卵巢肿瘤患儿预后的重要方法。

  • Asir-V 联合“双低”扫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慧;董丽娜;李成龙;张欣贤;郝向东;辛涛

    目的:阐述 Revolution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 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CHD 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A 组17例,Asir— V:50%,B 组:17例,Asir—V:80%,两组扫描条件均为70 Kv,300 mAs,探测器宽度120~160 mm,扫描时间0.3 s,造影剂:碘海醇350 mgI /mL,用量1 mL/kg,记录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左心室的 CT 值及同层面背部软组织 CT 值,根据标准差 SD 计算各兴趣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记录每个病例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并根据公式换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s,ED),由两位工作10年以上的副主任医师独立读片诊断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A 组各兴趣区 SNR 及 CNR 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 组 DLP 及 ED 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两位医师读片显示病例图像质量良好,读片结果一致性良好(K =0.621、0.683);结论CTA 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双低”技术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 CT 辐射剂量,Asir—V:80%会获得更高的图像信噪比。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明葛东;朱鸿喜;陈晨;戴文文;孟德诚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儿童复杂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 LA 组和 OA 组,其中LA 组21例,OA 组2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直肠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留置腹腔引流的比率等。结果本组45例均痊愈。LA 组手术时间(88.6±20.1)min,OA 组手术时间(84.1±10.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0)。LA 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LA 组术中出血(14±10.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12.3)h,住院时间(4.2±1.9)d,Trocar 孔感染率(4.8%),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9.5%),置腹腔引流率(19.0%),腹腔脓肿发生率(9.5%)。OA 组术中出血(26±9.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50.6±19.2)h,住院时间(6.2±1.8)d,切口感染率(33.3%),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37.5%),置腹腔引流率(75%),腹腔脓肿发生率(37.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44,0.029,0.000,0.029。所有患儿术后随访4~12个月,无一例发生阑尾残株炎、肠瘘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脐部异位胰腺1例

    作者:于静;陈永卫;李樱子

    异位胰腺发生部位很多,以消化道常见,但目前有关脐部异位胰腺的病例报道仅有14例,脐部异位胰腺主要表现为脐部异常分泌物,术前诊断的情况极少见,通常为术中或术后病理确诊。虽然脐部异位胰腺非常罕见,当患儿脐部有异常分泌物,按照脐部感染、脐茸、脐部肉芽、脐窦或囊肿等治疗,久治不愈时,要考虑此病可能性,手术切除异位胰腺方可治愈。本文报告1例脐部异位胰腺诊治经过,结合既往脐部异位胰腺病例对脐部异位胰腺进行回顾性总结。

  • 经鼻空肠置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在儿童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欧阳红娟;徐斌;赵红梅;段柏平;刘莉;游洁玉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对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共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给予空肠内营养),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肠外静脉营养),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以及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 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血脂肪酶、血淀粉酶、CRP 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儿童急性胰腺炎是安全可行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且能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回肠造瘘术后远端肠闭锁7例

    作者:潘登;王献良;邵雷朋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行回肠造瘘术后,造瘘远端肠闭锁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例 NEC 行回肠造瘘术后,远端继发肠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均无明显临床表现,结肠造影提示结肠梗阻。术中发现闭锁部位:2例为两处闭锁,1例为回肠末端、结肠肝区闭锁,1例为结肠脾区、乙状结肠闭锁;其余5例为单处闭锁,3例为乙状结肠闭锁,1例为降结肠闭锁,1例为横结肠闭锁。结果7例手术后均痊愈出院,7例随访过程中,1例间断出现肉眼或镜下血便,经结肠造影发现有结肠狭窄,其余无明显排便异常表现,疗效满意。结论临床上 NEC 保守治疗后反复喂养不耐受、腹胀,应警惕肠狭窄;行回肠造瘘术后,远端肠管发生继发性闭锁应予以重视,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一期造瘘术后应定期对远端肠管给予盐水灌肠,以避免肠管炎性闭锁发生。

  • 儿童脂肪母细胞瘤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莫志强;谢向辉;王焕民;秦红;杨维;成海燕;王文杰

    目的: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例脂肪母细胞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岁3个月,4岁6个月,12岁1个月,平均5岁11个月。患儿均以无痛性肿物就诊。结果3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例接受2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病。随访平均约1年,无死亡病例,1例未复发,2例仍有残留或者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病多表现为无痛性肿物,治疗为手术切除,但手术难切除干净,复发率很高,需要长期随访。

  • 小儿全身麻醉拔管时机的研究进展

    作者:禹二友;赵静(综述);童易如(审校)

    临床麻醉工作通常分为3个时期,即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其中,以气管导管或喉罩的拔除过程风险大,拔管时机选择不当可导致严重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小儿全身麻醉拔管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拔管时机是指全身麻醉结束后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的佳时间。目前临床上全身麻醉拔管时机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即清醒后拔管、浅麻醉状态下拔管和深麻醉状态下拔管[1]。随着麻醉设备与药品的发展,麻醉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拔管时机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国内外关于小儿全身麻醉后拔管时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作者:祝晟(综述);张嘉(审校)

    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尚属少见。儿童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成人低,国内文献报道占同期住院或手术所有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1.75%~2.60%,国外文献报道占同期住院或手术所有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0.5%~3.50%[1]。近年来报道显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过去的06%~3%上升到了6%以上[2]。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儿童椎间盘突出症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儿童从有症状发生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平均需要10个月,而在成人平均只需要4.7个月[3],这说明本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及全面的认识。本文综合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诊断、治疗等,对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及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避免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及误诊,并提供治疗及科研的新思路。

  • 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作者:张潍平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在男婴中发病率约1/300,近年来呈逐渐增加趋势。国内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996年至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尿道下裂发病率达0903%[1]。由于调查条件及人员限制,尿道下裂的发病率很难准确获得。尿道下裂的治疗是一个难题,国内得到公认的治疗该疾病的高水平医生尚少,仅部分医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尿道下裂的治疗上。

  • 关于尿道下裂手术后疗效评价标准的认识

    作者:吴荣德;刘伟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确切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在男婴中发病率约1/300,且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增加趋势[1,2]。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已报道的手术方法虽多达300余种,但目前常用的仅30余种[3]。目前公认的治愈标准为:①术后能正常站立排尿;②修缮阴茎畸形,取得满意的外观效果;③成年后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4,5]。对尿道下裂手术效果而言,准确的评估应包含并发症的发生率、阴茎外观、排尿及性功能、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健康状况[6,7]。但至今国内外尚无一种能被所有医师接受的、比较客观、全面、同时又能量化性比较的术后评判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对评价手术效果,比较不同尿道下裂术式的疗效,指导现阶段的治疗,改进今后的手术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现笔者将从术后并发症、阴茎外观、排尿功能、性功能及心理等方面,对尿道下裂术后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 本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 Koyanagi 手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发展与改良

    作者:黄鲁刚;张杰;黄一东;曾莉;马学

    重型尿道下裂通常是指按 Barcat 分型法近侧型中的交界型、阴囊型和会阴型[1]。重型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是小儿泌尿外科难题。近年来分期手术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技术再次被学界重视。一期修复手术因约70%的患儿不再需要多次手术,而被许多医生和患儿家长接受[2]。一期修复手术始终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Koyanagi 手术经历30余年的发展,现已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报道,在重型尿道下裂的治疗上已成为较常用的一期修复手术。现结合笔者开展改良 Koyanagi 手术15年的经验,谈谈对Koyanagi 手术的认识和理解。

  • 尿道下裂手术之殇: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

    作者:赵夭望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畸形之一,近年来随着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的不断进步,操作技巧和手术材料的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仍达10%~20%[1]。尿道狭窄的治疗相对较复杂,如处理不当,极易复发,而复发又增加了下一次手术的难度。因此,尿道狭窄是小儿泌尿外科临床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但往往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 有关尿道下裂治疗的争议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李旭良

    小儿尿道下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有300余种术式先后问世,但尚无一种公认通用的满意手术方式,其原因之一是病理类型不同,术式不同,二是任何一种术式均可能发生并发症而需再次手术。因此,任何一例患者术前均存在手术方法的选择问题,如果选择不当,必然增加并发症而影响术后疗效,这也许即是目前尿道下裂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 原美国小儿外科杂志主编 Jay L.Grosfeld 教授因病逝世

    作者:

    惊闻原美国小儿外科杂志主编 Jay L.Grosfeld 教授于2016年10月18日病逝,噩耗传来,不胜悲痛。Jay L.Grosfeld 教授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61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医学院,之后执教于纽约大学医学院及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并担任 James Whitcomb Riley 儿童医院外科主任。Grosfeld 教授生前曾任美国小儿外科杂志主编、美国小儿外科学会主席、世界小儿外科医师协会联合会主席、美国外科学会主席、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副主席,为世界小儿外科,特别是新生儿外科和小儿肿瘤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多次作为客座教授和会议嘉宾访问中国,讲学,或办论文学习班,为促进中美小儿外科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小儿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永远怀念 Jay L.Grosfeld 教授。

  • 2016年中青年小儿外科医师手术视频大奖赛获奖名单

    作者:高亚;王维林

    中青年小儿外科医师手术视频大奖赛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与德国贝朗公司2014年发起,每年举办一次,旨在鼓励中青年小儿外科医师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创新手术方法。每年由全国小儿外科各专业选送,经专家委员会就手术的技术难度、操作规范和创新点以及视频质量进行评分(无记名评审),按照总和评分结果,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若干名,在小儿外科学术年会上进行颁奖。

  • “小儿泌尿外科腹腔镜临床应用学习班、新生儿外科重症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现状和进展”学习班通知

    作者:

  • 2016年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作者:高亚;王维林

  •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纪要

    作者:郭新奎;白玉作;董倩;郑珊;吴荣德;吴烨明;莫绪明;郭源;高亚;王维林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十二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年会于2016年9月7至10日在西安陕西宾馆隆重召开,注册代表1001名,规模为历届之。会议收到论文1707篇,经过专业学组评审,653篇论文进行了发言交流。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领导到会讲话,并由王维林教授和孙宁教授代表中华小儿外科分会为我国小儿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德高望重的张金哲院士颁发终身成就奖。

  • 尿道下裂个体化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冯晓川;陈伟;何荣佳

    目的:探讨对尿道下裂患者实施个体化手术治疗的疗效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8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型术(MAGPI 术)14例,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 术)36例,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 术)24例,分期阴茎皮条埋藏法(Duplay 术)20例,Duplay +Dukett 手术4例。结果98例患儿总手术成功率82.6%(81/98),MAGPI、Snodgrass、Duckett、Duplay、Duplay +Dukett 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8%(12/13)、91.6%(33/36)、79.1%(19/24)、70.0%(14/20)、50.0%(2/4)。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尿道狭窄6.1%(6/98),尿道瘘5.1%(5/98);阴茎外观欠满意6.1%(6/98)。结论在充分理解尿道下裂术式优劣的基础上,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如阴茎下弯程度、尿道外口位置、阴茎、包皮及阴茎头发育情况,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是尿道下裂患儿切实有效可行的临床治疗模式。

  • 分期 Duplay 术治疗合并阴茎阴囊转位的重度尿道下裂

    作者:张斌;毕允力;陆良生;沈剑;刘颖;汤梁峰;阮双岁

    目的:探讨分期原位皮瓣卷管(Duplay)成形尿道术治疗合并阴茎阴囊转位的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们采用分期 Duplay 术式修复重度尿道下裂21例,中位年龄12(9~24)个月,其中阴囊型9例,会阴型12例,均伴有阴茎阴囊转位。Ⅰ期完成 Byars 术+Duplay 术+阴茎阴囊复位术,术后半年以上行Ⅱ期 Duplay 术。患儿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6~28)个月,均观察并处理并发症,对阴茎外观进行评分。结果重建尿道中位长度5.0(4.0~6.5)cm。Ⅰ期 Duplay 成形尿道中位长度1.5(1.0~2.0)cm,术后阴囊伤口感染2例,其中1例继发根部尿道口狭窄,后行狭窄切开造口。Ⅱ期 Duplay 成形尿道中位长度3.5(3.0~4.5)cm,术后尿道瘘4例(4/21),其中根部瘘2例,体部瘘1例,冠状沟瘘1例;均已完成尿道瘘修补,术后无再次尿瘘发生;所有病例均无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Ⅱ期术后3个月对阴茎外观行改良 HOSE 评分,为17~20分,平均19分。结论分期 Duplay 术治疗合并阴茎阴囊转位的重度尿道下裂安全有效,并发症相对较少,也得到令医患满意的外观。

  • 分期手术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周李;高文宗;谢钧韬

    目的:评价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疗效,并与一期手术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320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尿道下裂分期手术,均一期先行阴茎下曲矫正,包皮内板腹侧转移术;待6个月后行二期带蒂包皮卷管尿道成形术。结果320例中,二期手术成功290例(290/320,90.6%),出现尿瘘28例(28/320,8.75%),尿道狭窄2例(2/320,0.65%)。结论①分期手术成功率与一期手术成功率相近,但尿道狭窄发生率明显减少。②分期手术外观更接近正常生理状况。③分期手术适应症广泛,特别适用于长段尿道缺损、阴茎龟头裂开,多次手术失败、阴茎细小病例。④分期手术可简化操作,手术成功率保障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分期 Duckett 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评价

    作者:田军;张潍平;孙宁;李明磊;谢向辉;宋宏程;李宁;屈彦超;韩文文;梁海燕;黄澄如

    目的:通过与一期 Duckett 术式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探讨分期 Duckett 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应用及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收治重度尿道下裂72例,均为阴茎阴囊交界型或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第1次手术时年龄2~3岁,平均2.4岁。其中38例采用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法一期尿道成形术,即一期 Duckett 术式,为 A 组,成形尿道长度4~6 cm。34例采用分期手术,一期手术中矫正阴茎下弯后,采用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法成形部分尿道,即分期 Duckett 术式,为 B 组;第一期成形尿道长度为3~4.5 cm;术后1年行二期尿道成形术,成形尿道长度1.5~2.5 cm,两期手术成形尿道总长度4~6 cm。结果两组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5年,无一例阴茎下弯复发。A 组有7例(7/38,18.5%)术后发生尿瘘。B 组有3例(3/34,8.8%)术后发生尿瘘,均出现在二期尿道成形术后。A 组有4例出现尿道狭窄(4/38,10.5%),B 组1例出现尿道狭窄(1/34,2.9%)。A组有4例出现尿道憩室(4/38,10.5%),B 组无一例尿道憩室发生。A 组手术成功率为60.5%,B 组手术成功率为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与一期 Duckett 术式相比,分期 Duckett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术后并发尿瘘、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少。分期 Duckett 术式有效降低了重度尿道下裂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复杂尿道下裂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睾丸鞘膜覆盖对减少尿道下裂再手术后尿道皮肤瘘的效果分析

    作者:毛宇;夏梦;陈绍基;唐耘熳;王学军;覃道锐;陈月娇

    目的比较在尿道下裂再手术病例中睾丸鞘膜与其他软组织覆盖对防止尿道皮肤瘘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进行尿道成形和尿瘘修补治疗的尿道下裂再手术患者226例,年龄2岁1个月至34岁9个月(平均年龄9岁5个月)。95例远段尿道裂开,107例尿瘘,28例尿道狭窄,24例尿道憩室,23例残留阴茎下曲,52例为分期手术一期术后。术中未采用软组织覆盖18例,阴囊肉膜瓣覆盖46例,阴茎皮下筋膜瓣覆盖74例,邻近软组织覆盖35例,睾丸鞘膜覆盖53例。术后留置尿管5~14 d,随访24~67个月。结果无软组织覆盖组中,5例出现尿瘘(27.8%),阴囊肉膜瓣覆盖组7例出现尿瘘(15.2%),阴茎皮下筋膜瓣覆盖组7例尿瘘(9.5%),以邻近软组织覆盖组4例尿瘘(11.4%),睾丸鞘膜覆盖组中2例出现尿瘘(3.8%)。运用卡方检验对各组进行比较,尿瘘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978,P =0.008),各组间两两比较,睾丸鞘膜组与无软组织覆盖组间(χ2=8.589,P =0.003)、睾丸鞘膜组与阴囊肉膜组间(χ2=3.863,P =0.049),带蒂筋膜组与无组织覆盖组间(χ2=4.237,P =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尿道下裂治疗中应强调对成形尿道进行软组织覆盖,睾丸鞘膜较其他常用软组织能够更有效减少尿道下裂再手术后尿道皮肤瘘的发生几率。

  • 三种保留尿道板手术在轻中型尿道下裂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月娇;郑杰文;王学军;毛宇;陈绍基;覃道锐;唐耘熳

    目的探讨 TIP 手术、TIP 加游离包皮内板镶嵌式移植(inlay)手术和横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加盖式尿道成形(onlay)三种手术在轻中型尿道下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本中心收治104例可保留尿道板尿道下裂病例,其中70例采取 tip 术、19例采取 inlay 术和15例 on-lay 手术,回顾性分析三种术式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04例,年龄14个月至21岁,平均42个月,术后随访(18~31)个月,平均22个月。TIP 组70例,成形尿道0.7~3 cm,平均1.53 cm,术后阴茎头裂开3例(4.3%),尿道皮肤瘘5例(7.1%),尿道狭窄2例(2.9%,经尿道扩张2~3次缓解)。Inlay 组19例,成形尿道0.8~2.3cm,平均1.37 cm,术后尿道皮肤瘘1例(5.3%)。Onlay 组15例,成形尿道2.0~3.2 cm,平均2.45 cm,术后阴茎头裂开1例(6.7%),尿道皮肤瘘1例(6.7%)。结论对于可保留尿道板的轻中型尿道下裂病例,根据尿道板特点采用 TIP、inlay 或 onlay 手术,可得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临床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