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报告

    作者:张家安;孙树庆;李玉新;赵昆

    我们自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64例,经施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侧隐窝扩大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通络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刘洁杏;陈艳桃;何杰民

    目的:评价通络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A 组)和通络宝治疗(B组),对治疗前及治疗中期、治疗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病程<2个月和2个月~1年的患者评分显示通络宝组较药物组疗效略好(P<0.01),对于年龄>30岁患者评分显示通络宝组疗效好(P<0.01)。结论:通络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 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孟宪国;刘长发;韩世忠;张庆伟;朴正哲;黄德军;宋佩珩;曹春生;李晓云

    目的:探讨应用MED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采用MED椎间盘镜切除术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光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1.6cm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固定盘手术通道及内窥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及脱出的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必要时清理和扩大神经根通道[1].结果:本组治疗腰椎间盘脱出20例,随访3个月~10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1例.结论: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间盘摘除术,技术先进,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 腰椎间盘突出症加压注射疗法的护理

    作者:田增英;朴美;崔立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迫等症状,是腰腿痛常见病因.采用物理和手术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复发率高.腰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是通过椎间盘造影在突出的腰椎间盘内加压注射3~20 ml生理盐水,压力低于3 kg/m3,使纵韧带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入硬膜外腔后接触血液系统,逐渐被血液系统中的T细胞及单核细胞消除吸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元虎.腰部椎间盘造影及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5(9):645].

  • 2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与手术对照

    作者:张德昌;王志纯;阮国辉;褚瑞华;马贵;艾书跃;李世红;李士建

    目的:提高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CT诊断为LDH并经手术探查的21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依据其椎间盘突出部位及主要病理改变对LDH进行分型.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95.4%(208/218),其中LDH分为中央型(n=51)、偏侧型(n=183)、椎间孔型(n=18)、极外侧型(n=4)及脱出型(n=6).结论:CT对LDH的诊断和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重视区分髓核脱出及纤维组织增生对提高LDH的CT诊断率和疗效有重要意义.

  • 靶位穿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作者:王旭东;刘国华;孙怡;王宝胜;乔光英

    目的 探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X线下经椎间孔入路利用弯针技术进行靶位穿刺实施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术后随访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瘤手术评分(JOA)评分、CT值和椎间盘突出指数(IDH)指数变化.结果 术后1周内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28例获12-24个月随访,1个月后可见到突出物缩小、IDH指数减小,CT值明显降低,JOA评分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提高,1年后上述指标保持稳定.结论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可有效地用于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利用弯针穿刺技术可准确实施对突出物的靶位穿刺.

  • 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强;罗健康;吕建平;高晓猛

    目的 探讨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与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CT(或MRI)检查证实为后外侧型和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3例,随机分为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组(A组)61例和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治疗组(B组)62例;所有患者分别随访1、3、6个月.结果 术后1个月,A组有效率90.2%;B组有效率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A组和B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关节内侧缘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小关节内侧缘阻滞术相比疗效更好.

  •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作者:刘振刚;卢一生;施建东;黄波;张宝英

    目的 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因子的测定,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间盘源性疼痛在免疫病理学改变的异同点.方法 收集标本:腰椎间盘突出症(A组)30例,椎间盘源性疼痛(B组)30例,确诊后两组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腰椎爆裂骨折(C组)10例,都行前路手术,共70例椎间盘髓核标本.对各组髓核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中CD25+T细胞和CD68阳性巨噬细胞进行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病理学观察:C组髓核组织细胞形态一致,匀称分布,细胞质无明显退变,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其他两组均见髓核细胞空泡样变、形态不一致,胞质分布不均;A组髓核组织周围能见较多炎症细胞、局部见毛细血管增生;B组髓核细胞质退变明显,髓核组织周围能见少量炎症细胞,无明显毛细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检测:CD68阳性率,B组(50%)>A组(33.3%)>C组(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CD25+T细胞均表现在CD68阳性巨噬细胞相同位置,B组与C组为阴性.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周围有显著的自身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椎间盘源性疼痛髓核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与较多巨噬细胞,但未见明显的毛细血管与T淋巴细胞增生,表明周围有炎症反应,但自身免疫反应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

  • 腰椎前路减压专用环锯

    作者:贾连顺;徐印坎

    现在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不稳行前路减压或前路融合术,采用锤击骨凿在椎体椎间盘上下左右凿一方窗,再用刮匙伸入底部挖掘底部残余组织及破损软骨,此方法不足是:锤击骨凿震动较大,挖掘时费时费力,且易损伤神经根引起并发症.

  • 31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智勇;郭久松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青壮年病例多见,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0例分析与CT诊断

    作者:肖香佐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青少年时期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症状和体征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椎管狭窄的表现相类似,临床极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本院经CT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的10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CT表现。1.资料和方法 本组共10例,均经手术探查。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4~32岁,平均30岁,病程10 d~4年,平均1.1年。有明确外伤史者4例,腰痛伴有一侧腿痛者9例,腰痛伴有双侧腿痛或双腿交替痛者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8例。 CT检查均用Somatom CR装置,扫描条件为125 kV,45ms,矩阵512×512,扫描平面与椎间隙平行,均常规扫描L3~S1各椎间隙,层厚4 mum,层距4 mm,每个间隙扫描4层。2结果

  • 腰部椎间盘造影及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

    作者:元虎;李林;玄东泽;冯震;朱英俊;李阳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对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突出的椎间盘内加压注射3~20ml生理盐水,要避免用力过大,加压注射的压力低于3kg/cm2.结果:脱出的椎间盘组织进入硬膜外腔后接触血液系统,逐渐被血液系统中的T细胞及单核细胞清除吸收.加压注射疗法能够促进这一吸收过程.结论:L1~5椎间盘和L5~S1椎间盘的穿刺体位和穿刺方向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疗法.

  • 粘连性与非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病理学特点比较

    作者:黎广平;崔冠宇;吴佳源;韦祎;王莹;吴成爱;田伟

    目的 比较粘连性与非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选择48例初次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发现硬膜或神经根与椎间盘组织粘连21例(粘连组)、无粘连27例(非粘连组).取两组手术切除的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制作石蜡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生成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分布,免疫组化法检测IgM、IgG阳性率.结果 HE染色显示:粘连组及非粘连组分别有17例(81.0%)、8例(29.6%)椎间盘组织发现新生血管(P<0.01).粘连组椎间盘组织镜下观察到的血管以新生血管为主,新生血管附近可见聚集的炎症细胞;非粘连组椎间盘组织镜下观察到的血管明显减少,相对发育成熟,血管附近炎症细胞极少.Masson染色显示:粘连组椎间盘组织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致密,胶原纤维束间出现裂隙;非粘连组椎间盘组织胶原纤维排列相对整齐、疏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粘连组和非粘连组椎间盘组织IgM阳性分别为19例(90.5%)、14例(51.9%),IgG阳性分别为17例(81.0%)、11例(40.7%),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及IgM、IgG沉积均较非粘连性者更明显.

  • 后路单侧和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作者:梁亮;甫拉提·买买提;张健;盛伟斌

    目的 评价后路单、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行腰椎后路单侧内固定18例为单侧固定组,行双侧内固定28例为双侧固定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2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113.84±12.49) min)短于双侧固定组((177.92±7.92)min)(P<0.05),术中出血量((189.47±140.02)mL)、术后住院时间((6.47±1.71)d)与双侧固定组((225.20±114.93)mL、(7.28±1.6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侧固定组、双侧固定组VAS、ODI评分分别为(2.44±0.62)、(25.44±1.95),(2.84±0.90)、(25.11±2.05),均较术前(6.39±1.24、65.06±6.43,6.76±1.16、65.78±7.08)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1例术后5d发现内固定位置不佳,后经调整置钉位置恢复,2组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腰椎后路单、双侧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症状,单侧固定在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 手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月经紊乱6例

    作者:曾文满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均为女性;均经CT扫描确诊,年龄28-40岁,平均35岁;病程1个月-1年;病变部位在L3-41例,L4-52例, L5-S11例, L4-5、L5-S1 2例;6例中除1例偶有痛经外,其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均正常.6例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2-4 d采用手法配合电针治疗.

  • 药棒疗法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彭勇骏;邹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常有腰部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病史,临床以典型的腰腿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脊柱侧弯畸形,腰部活动受限和腰椎旁压痛点等为主要特点.2004年8月~2006年11月,我们采用骨盆牵引加药棒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现报道如下.

  • 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102例报告

    作者:陈振雄

    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在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介入性治疗手术,因其组织损伤小、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采用该介入治疗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中医综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张增奇

    笔者于2003年至今采用中药散剂内服配合骨伤手法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4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0岁以下3例,40-60岁20例,60岁以上22例,病程为1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为3个月.

  • 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后复发腰痛86例

    作者:朱继武;曹谦

    采用身痛逐瘀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后复发腰痛86例,治疗效果优69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8%,改善率为86.24%,各证型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开窗口术和半椎板切除术后复发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作者:祝晟(综述);张嘉(审校)

    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尚属少见。儿童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成人低,国内文献报道占同期住院或手术所有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1.75%~2.60%,国外文献报道占同期住院或手术所有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0.5%~3.50%[1]。近年来报道显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过去的06%~3%上升到了6%以上[2]。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儿童椎间盘突出症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儿童从有症状发生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平均需要10个月,而在成人平均只需要4.7个月[3],这说明本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及全面的认识。本文综合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诊断、治疗等,对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及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避免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及误诊,并提供治疗及科研的新思路。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