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体化管理在结直肠切除患者回肠造口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阿芬;汪少艳;陈苏萍

    目的 探讨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在结直肠切除患者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样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结直肠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患者,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回纳手术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排泄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回纳手术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排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同时配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合作管理模式,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

  • 1例回肠造口旁伤口全层裂开患儿的护理

    作者:陈劼

    患儿男,出生体重2.5 kg,37周顺产,出生后9 h因腹胀呕吐,腹部平片提示气腹,于2011年7月1日收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当日家长拒绝手术,犹豫放弃治疗。次日家长要求积极治疗,患儿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满是胎粪,小肠多处穿孔,予腹腔冲洗后行回肠袢式造口术。术后送入NICU监护,予机械通气、禁食、胃肠减压、TPN支持。术后4 d伤口出现渗血、渗液,术后2周伤口全层裂开,开始不断有胎粪和粪水渗出。期间,患儿体温有升高,全身水肿花纹,多次抢救,pH值一度降低至6.8,循环不良。白细胞25.6×109/L,白蛋白低,总胆红素108.4μmol/L,直接胆红素82.4μmol/L。血培养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经TPN、白蛋白营养支持、注射用美罗培南抗感染、伤口换药和造口处换袋等处理,患儿伤口逐渐好转,1个月后完全愈合。

  • 回肠造瘘术后新生儿生长速度及短期营养结局

    作者:孙静;何秋明;吴锦晖;陈慧敏;萧敏华;张思苑;李莎;刘喜红;余家康

    目的 了解营养支持对新生儿期行回肠造瘘术后短期生长速度和营养结局的影响.方法 手术患儿来源于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收治后行回肠造瘘术者,出院后至门诊接受营养支持和指导,每月监测体质量、身长和头围至9月龄,与同时期门诊日常保健的无手术婴儿进行对照.计算患儿每月生长速度,与WHO标准进行比较,寻找生长加速期.结果 新生儿手术后1个月时体质量增长速率低于正常参考值,男性的体质量增长速率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患儿均在3月龄时出现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提高(P=0.033,P=0.003).5月龄后,手术患儿体格已接近对照组同龄儿.结论 回肠造瘘术后患儿生长加速期可能出现在3月龄,5~9月龄体格水平接近同龄婴儿.

  • 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在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28例分析

    作者:梁天伟;卢永刚;韦义伦;孙轶

    目的 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在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09-2010-09在28例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行预防性行末段回肠双口造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手术中常规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瘘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 1例回肠造口严重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的护理

    作者:胡宏鸯;林爱娟;冯金娥

    报告了1例回肠造口严重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的护理.针对患者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严重,腹水从分离处溢出,肠造口处排出的粪便极有可能污染到腹腔的情况,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全身支持的前提下,肠造口治疗师合理应用伤口、造口护理产品,选用藻酸盐和薄膜贴处理伤口,促进伤口的愈合;以防漏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使造口袋有效粘贴,成功地收集了肠造口处排出的粪便.同时培训所有照顾者,使该方法得以连续、有效地实施.1个月后患者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处逐渐愈合.

  • 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徐洪莲;何海燕;蔡蓓丽;从志杰

    对各种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发生原因及相应处置对策作了报告和分析.造口治疗师及肛肠外科护士应对该病的诊断和护理有一定的认知,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粪水对皮肤的利激,加快皮损愈合.

  • 1例回肠造口术后切口裂开合并重度皮肤黏膜分离患儿的护理

    作者:甘红霞;刘晓文;郑静;周蕊;吴晶晶

    总结了1例回肠造口术后切口裂开合并重度皮肤黏膜分离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全面评估,实施注射器点吸换药,减少频繁换药的弊端,使用保鲜袋收集大便减少泄漏,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做好出院指导,加强延续护理.患儿出院1个月后,两处创面完全愈合,未出现其他肠造口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进行了关瘘手术,痊愈出院.

  • 1例回肠造口术后伤口裂开合并造口旁肠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樊慧;金鲜珍;乔莉娜;阮瑞霞

    总结1例老年女性行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回肠末端双腔造口,术后发生伤口感染裂开及多发造口旁肠瘘患者的处理经验.护理要点:针对患者复杂伤口,应全面评估,整体治疗,综合运用伤口造口护理方法,局部采用负压治疗技术与造口护理技术相结合,可起到管理伤口渗液,良好封闭伤口的作用,历时4个月患者伤口愈合.

  • 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护理

    作者:陈劼;张玉侠;顾莺;沈国妹;徐洪莲

    总结1例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护理.采用造口皮肤工具,对新生儿造口、切口局部问题进行护理评估,给予切口湿性愈合及保护、造口皮炎处理及预防造口袋渗漏措施,配合全身护理措施及家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 江苏地区肠造口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作者:戴晓冬;霍孝蓉;吴玲;羊丽芳

    目的 为江苏地区行肠造口手术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江苏省46家三级甲等医院所实施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终2242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被纳入此次总结分析.在实施单个肠造口手术的患者中,回肠造口、结肠造口和尿路造口不准备回纳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3.5% (108/322)、80.4%(1337/1662)和93.9% (215/229).实施回肠造口术的首要病因是直肠恶性肿瘤;结肠造口术的首要病因也为直肠恶性肿瘤;而尿路造口术的首要病因则是膀胱恶性肿瘤.同时实施两个肠造口手术的患者中不准备回纳者占75.9%(22/29),主要病因为膀胱恶性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盆腔转移.结论 加快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推广规范化造口护理临床路径、完善出院后的延续性服务是提高江苏地区肠造口护理水平的主要方向.

  • 结直肠疾病治疗中注意伴发Wernicke脑病的可能

    作者:刘宝华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占慢性便秘的16%~40%。当患者保守治疗无好转时,考虑手术治疗。目前,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方式包括: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1]、次全结肠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2]、顺行结肠灌洗[3]、回肠造口术[4]和结肠旷置术[5]。但术前如何做到全面正确的评估患者病情,是关系到术后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曾手术治疗一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手术后出现Wernicke脑病( WE),报告如下。

  • 预防性回肠造瘘在70岁及以上老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进;邱明远;蒋恺;谢智惠

    近年来,随着直肠癌手术中吻合器的应用,特别是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理念和技术不断改进,保肛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多.术后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前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的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全身情况相对较差,感染应激反应能力低,免疫和防御功能低下,组织修复能力差,一旦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往往是致命的.有鉴于此,我们选择57例70岁及以上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保肛手术中行预防性回肠造瘘,观察其对患者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探讨其在7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回肠置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对比研究

    作者:安大立;李志霞;刘靖;赵团结

    目的 对比研究回肠置管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前切除术(LAR)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特点.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LAR后具有发生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横结肠造口组与回肠置管造口组.观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两组各发生吻合口漏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和费用横结肠造口组为17 d,2.8万元;回肠置管造口组为18 d,2.9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回肠置管造口术对LAR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横结肠造口术无差异,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火连

    目的 探讨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5例行回肠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的195例患者中,6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5.38%,其中10例为造口旁疝,占14.49%,12例为造口黏膜脱垂,占17.39%,7例为造口回缩狭窄,占10.14%,2例为造口局部坏死,占2.90%,38例为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占55.0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时间、造口治疗师(ET)指导以及患者年龄的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结论 影响回肠造口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ET指导、患者年龄以及术后时间等.

  • 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预防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前切除患者吻合口漏

    作者:唐长菱;潘喆;林才照;林建江;徐加鹤

    目的 探讨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保肛手术预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浙江省德清县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54例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术28例,B组为传统回肠襻式造口术2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和经济、社会性等方面的意义.结果 两组回肠造口方式均对直肠吻合口有保护作用,其中A组保护时间平均为21(15 ~35)d,造口导管拔除后造口自动闭合(愈合)的成功率为100%;B组患者术后3~6个月再次行造口回纳术,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吻合口漏.结论 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自闭性回肠插管造口术能够起到和传统回肠造口术相同的预防吻合漏的作用,且安全性高,医疗费用低,能有效避免再次造口回纳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经济负担.

  •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辅助性回肠造口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李东华;黄梁;陈伟国;林谋斌

    目的探讨辅助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83例患者分成施行或未施行辅助性回肠造口两组,分析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6例未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组11例发生吻合口漏,37例行辅助性回肠造口组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辅助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低位直肠癌Dixon保肛手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刘德洪;黄江平

    目的 考察低位直肠切除保肛手术(Dixon)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低位直肠癌住院患者62例,按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单纯保肛组(29例)和联合造口组(33例).单纯保肛组患者仅接受低位Dixon保肛手术治疗,联合造口组患者在单纯保肛组基础上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恢复情况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肛门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联合造口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单纯保肛组(P<0.05);联合造口组的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造口组的Wexner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保肛组(P<0.05);同单纯保肛组相比,联合造口组术后6个月排尿频率、脓血便、排便频率、排气失禁、排便失禁和焦虑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Dixon保肛手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可在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的同时,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68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道荣;李清国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6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手术时间(152.45±11.56 ) min,手术切除淋巴结5~27枚,肿瘤下缘距远切端(2.2±1.0) cm,47例患者(69.1%)行回肠预造瘘.术后总并发症率17.6%(12/68),包括吻合口漏5例(7.4%),均为未行预造瘘患者(其中1例死亡);右侧输尿管损伤1例(1.5%);尿潴留2例(2.9%);泌尿系感染3例(4.4%);Tocar孔感染1例(1.5%),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明显降低吻合口漏的风险,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 保护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傅佶泓;陈卫;杜鹏;杨明;杨宝仁;崔焌辉;崔龙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切除的患者中,保护性造口是否对吻合口漏有预防作用.方法 1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中,32例行末端回肠造口(造口组),121例未行造口(未造口组);对两组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临床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5.2%.包括:造口组1例(3.1%)、未造口组7例(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造口组3例行造口手术治疗,未造口组未行再次手术.结论 保护性造口不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但能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症状,并减少再次手术的比例.

  • 一种新型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在家兔体内的实验研究

    作者:时林森;李超;孟松;王辉;韩亚东;朱孝成;管文贤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虚拟回肠造瘘装置,探讨其在预防传统虚拟回肠造瘘肠管、腹壁间粘连中作用.方法 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家兔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传统虚拟回肠造瘘组(T组)、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组(S组).C组右中腹脐下约1 cm经腹直肌纵切口长约3 cm,切开腹壁逐层后腹腔不做特殊处理后关腹.T组开腹后将末端回肠硅胶环固定预置于皮下.S组开腹后使用新型回肠虚拟保护装置将末端回肠同定预置于皮下.术后14d处死动物,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腹腔组织粘连评分、肠管组织纤维化、炎症反应、血管增生评分情况、肠段羟脯氨酸含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全部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S组粘连评分(1.25±0.89)较T组(3.00±0.76)明显降低(F =40.16,P=0.003),S组肠管纤维化、血管增生评分(1.50±0.53,1.25 ±0.46),较T组(2.25±0.89, 1.88±0.64)明显降低(F=7.281,13.093,P=0.037,0.025),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反应评分(1.52±0.53)较T组(1.75±0.71)稍有降低(F=2.078,P=0.392).羟脯氨酸含量S组(1.99±0.76)较T组(4.18±0.52)明显降低(F=4.399,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预防传统虚拟回肠造瘘所导致的肠管、腹壁间粘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