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舒芬太尼辅以骶管阻滞临床观察

    作者:杨茜芳;袁建虎;王希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辅以骶管阻滞下肛肠手术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骶管阻滞下肛肠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60例,两组均联合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记录各观察时刻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各观察时刻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组镇静效果优于F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辅以骶管阻滞更安全、有效.

  •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鞍麻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斐斐;李增运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肛肠部位手术鞍麻的效能.方法 选择行肛肠部位手术患者300例,按用药剂量不同随机分为0.5%布比卡因10 mg、0.5%布比卡因7.5 mg、0.5%布比卡因5mg3组(每组100例).观察麻醉效果、术后Bromage评分、尿潴留等.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需求,0.5%布比卡因5 mg组Bromage评分、尿潴留发生率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5%布比卡因5 mg行肛肠部位手术鞍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在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28例分析

    作者:梁天伟;卢永刚;韦义伦;孙轶

    目的 探讨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在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09-2010-09在28例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行预防性行末段回肠双口造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急诊直肠一期切除吻合手术中常规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瘘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 直肠损伤漏诊3例分析

    作者:翟桂青

    对直肠损伤漏诊3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32岁.主因车祸致骨盆挤压伤伴左大腿疼痛、畸形1 h入院.伤后无呕吐、腹痛、腹胀,未排便,无血尿.X线片示骨盆骨折、左股骨干粉碎性骨折,腹部B超未见异常,遂于骨科行左股骨干钢板内固定术.

  • 在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结直肠手术的术后护理研究

    作者:张婷婷;王刚;江志伟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加速康复组,使用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传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耐受半流饮食时间、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与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相比,耐受半流饮食和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护理方法较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加快了患者术后肠道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直肠肛管后壁纵切结直肠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3例

    作者:傅廷亮;王兴华;李贤让;刘云建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后壁纵切结直肠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采用直肠肛管后壁纵切结直肠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3例,其中3例在新生儿期行暂时性肠造瘘术.9例因病变肠段达结肠肝区在腹腔内行结肠大部切除,将保留结肠逆时钟旋转180.拖出吻合.结果23例均经随访,排便功能优良率为20/22.近期并发症有切口不全裂开和小肠结肠炎,远期并发症有便秘和污粪及小肠结肠炎.结论作者的经验是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和营养支持;确定保留肠壁的神经节细胞及血供正常;注意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和及时正确的治疗.

  • 肛肠手术2例的心理护理

    作者:孙玉峰;韩芙蓉

    我院2006/2008年共收治肛肠患者186例,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与护理措施相结合方法,经临床观察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均有显著疗效.本文对2例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比较

    作者:那万里;毛小强;侯毅;刘立民;刘凯峰;卢启海;苗强

    目的:评价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64例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根据适应证的不同分别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n=33)和回肠新膀胱术(n=31)治疗.术后跟踪随访平均30个月(3~60个月),并对手术情况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手术时间为(3.8±0.8)h,术中出血量为(400±146)mL;贮尿囊容量(495±165)mL;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7.0±1.5)h,术中出血量(750±213)mL,贮尿囊容量(525±125)mL,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后1例发生尿失禁,4例代谢性酸中毒,1例左肾积水,1例尿液返流.回肠新膀胱术术后7例发生尿失禁,5例代谢性酸中毒,3例肾积水,4例尿液返流.结论:两种术式均达到大容量、低压、高顺应性的要求.回肠新膀胱具有经尿道原位排尿的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简便,对肠管扰动小、术后尿控、排空满意,且手术适应证相对较广.

  •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作者:徐兵;王忠荣;李巍松;苏义林;孔祥;吴圣军;王德生

    目的介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Soave法)的方法.方法 13例年龄18天~4岁患儿,经肛门游离直肠黏膜管至腹膜反折水平,横断肌鞘进入腹腔.直肠肌鞘沿后正中线切开,在直视下分离系膜,拖出病变结肠切除.结肠下端与肛门黏膜一期吻合,或肛门外保留5~10 cm肠管,待二期处理.结果除1例早期并发全结肠脱出肛门、再手术复位,1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天~5个月,13例均恢复自主排便,每天1~6次.1例吻合口狭窄伴肠炎保守治疗好转.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不需剖腹,方法简单有效,初开展此术要慎防各种并发症.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铁生;陈恰宜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遵循TME原则行根治性切除术的76例直肠癌患者和之前行传统术式的90例患者的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在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TME,随访12~60个月,随访期间5例局部复发,4例出现吻合口漏,3例死亡.与传统术式比较TME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TME是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则.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治疗与预防措施的探讨

    作者:刘焕春;康忠诚;吴飞跃;张理;康安定;欧阳永忠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治疗对策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近5年余701例距肛缘4~12 cm的中低位直肠癌行TME技术的直肠前切除术的资料.[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6.3%(44/701),6例(0.86%,6/701)因中毒性休克死亡.4例(0.57%,4/701)因骶前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致肛旁窦道不愈合.[结论]TME术后吻合口漏时,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冲洗引流管应慎重;骶前引流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 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作者:崔勇;孙茂伟;段佩琰

    【目的】探讨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加直肠低位双吻合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改良组采用肠-肠“端-角”吻合的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术,对照采用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以及吻合成功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控便能力。【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吻合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改良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改良组和对照组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改良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改良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控便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改良后的直肠低位双吻合方法在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 骶管阻滞麻醉在肛门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红锦;曾莉

    通过在545例肛门直肠疾病手术中选取腰俞穴作骶管阻滞麻醉发现:麻醉显效476例(87.3%),有效50例(9.2%),无效19例(3.5%).笔者认为要提高麻醉的成功率,准确取穴是前提,掌握穿刺要领为关键,出现麻醉反应应当重视,若有镇痛不全需积极处理.

  • 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的影响

    作者:李龙;付京波;余奇志;刘刚;黄柳明;刘宝富;雷宇;王淑芹;贾钧;王平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对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根治术同时行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大部切除.结果本组89例术后获随访77例,随访时间3~26个月,仅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6%,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污便的发生率由27.3%下降至2.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对照组肛管静息压力为27.9±9.6mmHg;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为37.9±12.5mmH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分别为20.2±6.4mmHg、21.4±8.8mmHg、22.8±10.4mmHg和24.8±9.9mmHg,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安全易行,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肠炎的发生.

  • 经尾路巨直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在治疗肛门成形术后顽固性便秘中的应用

    作者:李龙;王燕霞;吴小娜;张金哲

    目的探讨经尾路行巨直肠及乙状结肠切除术治疗肛门成形术后顽固性便秘的可行性.方法患儿6例,年龄2~18岁,均为先天性肛门闭锁行会阴肛门成形术后合并顽固性便秘和充盈性大便失禁.钡灌肠示:直肠及乙状结肠高度扩张,蠕动差.6例患儿均经尾路切除直肠及远端乙状结肠,同时行肛门成形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5min(125min~265min),切除扩张肠管长度23.3cm(10cm~40cm).术后2月~4月后,6例患儿均可控制排便:12月~30月随访结果示:患儿便秘均消失.6例中4例患1度污便,另2例2度污便,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尾路切除巨直肠及乙状结肠是治疗无肛术后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 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

    作者:李振中;薛恩达;孙永锋;韩淑玉;张钲

    目的探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的作用.方法对3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行肛门根治术的同时行直肠后壁肌鞘切除.结果本组36例,获随访35例,随访时间4~24个月,仅1例患儿于术后1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7%,比术前明显减少.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术安全易行,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的发生.

  • 新生儿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

    作者:徐兵;苏义林;王忠荣;孙华;李巍松;李惠

    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做结肠造瘘,再行肛门成形,后关瘘,3次手术显然增加了手术和麻醉并发症的风险.我院2006年2月~2006年12月对8例新生儿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施行了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均一期完成手术,术后初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直肠盲端牵引成形术在高位无肛治疗中的设计

    作者:王栗;冯杰雄;吴晓娟

    肛门闭锁是常见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对高位无肛的患儿,目前普遍采用三期手术方式:结肠造口;肛门成形术;造口还纳.疗程约6~12个月,术后并发症多.笔者提出以下设计方案,以达到佳手术效果.新生儿高位无肛造瘘术时,术中用结肠镜吸净肠内容物,活力碘消毒.用镜头将直肠盲端顶向会阴部的肛门隐凹.用20 mL注射器针头,在肛门隐窝处刺向结肠镜指示肠管,进入直肠盲端.在结肠镜监视下,将适当的不绣钢丝穿入针管腔内并进入直肠盲端.将钢丝向上拖出至造瘘口外,套上选好的适当不绣钢球.钢丝头部打结后(其结以不能脱落为度),牵拉钢丝线,并将钢球拖至直肠盲端底部.术后次日开始,轻拉钢球,待到距离0.5 cm以内时,行经会阴做肛门成形术.术后2~3周开始扩肛.优点:①避免剖腹或用腔镜手术时盆腔分离操作、无损伤盆腔神经、血管、输尿管、肛门肌肉之虞.减轻患儿痛苦及脏器损伤.②手术简便、易学习推广、基层医院容易掌握.③大大缩短住院及治疗时间,无需复杂、贵重器械,经济实效好,用不锈钢球避免铁球生锈损伤肠壁.④早期修复肛门,大便提早通过可刺激肛门肌肉生长发育.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1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波;葛成国

    目的 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来自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中心卫生院综合科17例直肠癌患者行TME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腹TME术.术中平均出血量156.5 mL,平均手术时间162.5 min,病理检查证实环周切缘均无肿瘤细胞残留,平均住院时间9d.1例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30d跟踪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32个月无复发.结论 TME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高,疗效良好.

  • 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效果观察

    作者:魏强;张生;贾新建;卞军

    目的:评价分析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方法:对93例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情况进行随访,对所有患儿手术年龄、随访时间、手术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按照Krickenbeck分类法评价其肛门功能.结果: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功能恢复良好,便秘发生率较污粪发生率高,术后6个月Krickenbeck分类临床评分91例达到优,术后1年,排便功能全恢复正常.结论: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主要为便秘和污粪,便秘发生率较高,不同手术方式患儿的污粪发生有显著性差异,便秘则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排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