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eBaKey Ⅲ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术期的处理

    作者:刘筠;张总刚;唐和年;郭永忠;郭盛;马中原;阿依别克

    胸主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S)是心血管外科极为凶险的疾病.我科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围术期处理体会如下.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5例的出院指导

    作者:陶丽君;赵美娟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出院指导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6-01/2008-12对5例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出院患者随访,建立随访档案.结果:5例患者身体健康,重返工作岗位.无1例复发.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严重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采用介入治疗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如何确保远期疗效,因此患者的出院指导很关键.

  • 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的体外循环1例分析

    作者:鲁秀萍;钟宝荣;胡春凤

    现对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的体外循环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2岁,27 kg.生后1个月即闻及心脏杂音,未经系统诊治.平素易感冒,无口唇紫绀,无肢端紫绀或杵状指(趾),四肢温暖,活动耐力差,不喜蹲踞.

  • 主动脉腔内隔绝联合手术治疗异物性食管主动脉瘘1例分析

    作者:陆波;钱永跃;徐卫华

    对我院2005-11收治的误吞鱼刺导致食管-主动脉瘘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0岁.因误吞鱼刺后3 d反复呕血伴休克,7 d后在当地医院剖胸手术探查,发现降主动脉左侧壁膨出,纵隔包裹状肿块,无法手术.转来我院后血管造影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证实降主动脉破口部位.

  • 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中断B型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1例的护理

    作者:于春梅;袁英丽;汤军

    我科2006-02收治的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术后12 d痊愈出院.体会如下.

  • 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孙立忠;田良鑫;程卫平;杨九光;叶赞凯;郑军

    目的比较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单侧顺行性脑灌注(ASCP)和双侧ASCP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1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单侧ASCP组和双侧ASCP组,每组各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CT)、术中均动态监测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压力,均行颈内静脉球血样血气分析.结果两组各有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在ASCP期间单侧组无名动脉压高于左颈总动脉压(P<0.01),而双侧组无名动脉压与左颈总动脉压相同.两组间各时间段颈静脉血氧分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单侧ASCP及双侧ASCP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单侧灌注操作较为简便,双侧灌注在ASCP期间两侧灌注压较为均衡,双侧灌注是否增加脑栓塞的危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 主动脉弓部手术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楠;孙立忠;常谦;刘平;张海涛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脑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79例中男68例,女11例;平均(46±14)岁.对其脑部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例术后24 h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外,该组病人脑部并发症的发生率28.2%(22/78例),其中暂时性脑损害(TND)15例(19.2%),永久性脑损害(PND)5例(6.4%),严重的全脑功能紊乱2例(2.6%).脑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P=0.012)、颈动脉受累(P=0.022)、体外循环(CPB)>180 min(P=0.002)、主动脉阻断>120 min(P=0.003)、术后血压波动超过80 mm Hg(10.7 kPa)(P=0.000)、输血量>4 000ml(P=0.004).其中术后血压波动超过80 mm Hg及CPB>180 min是脑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后的脑部并发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主动脉弓部手术75例

    作者:徐志云;邹良建;梅举;张宝仁;宋智钢;徐激斌;韩林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 75例弓部手术中7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技术,其中54例脑保护采用上腔静脉逆灌(RCP),20例采用右腋动脉顺灌(SCP);仅1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局部切除吻合.升主动脉和半弓置换53例,其中同期行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11例,弓部内膜破口修补6例,降主动脉近端内膜破口修补3例;升主动脉和全弓置换20例,其中同期行传统象鼻手术12例,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4例;单纯弓部瘤切除缝合及弓部置换各1例.同期手术包括17例Bentall手术,12例AVR,3例Cabrol手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9例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等.DHCA9~120min,平均42.3min.结果 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6.7%.主要并发症为呼吸功能不全11例,肾功能不全7例,一过性精神异常9例.结论 DHCA+RCP及DHCA+SCP技术均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更适用于复杂的弓部手术;手术范围和方式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术前状况和手术技术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决定因素.

  • 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

    作者: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林柏松;张连仲;吕民;符韶鹏;孙雪峰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5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手术), 1例患者因主动脉瓣换瓣术后半年突发De 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De 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和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大动脉炎),患者主动脉根部基本正常,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和主动脉瓣替换.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3例, Ⅲ级1例,Ⅳ级1例.动脉瘤直径3.8~8.2 cm, 平均(6.0±2.2)cm.结果: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 经3~38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观察,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其中4例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例恢复至Ⅱ级;5例患者术后首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人工血管通畅,人工瓣膜和人工血管未发现瓣周漏、血栓等异常情况;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5个月再次来院复查,出现瓣周漏,采取保守治疗.结论: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原位开窗技术的应用现状

    作者:向一郎;吴子衡;张鸿坤

    主动脉弓部病变血管内治疗因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毗邻重要分支而颇具挑战性.主动脉支架原位开窗技术作为处理此类复杂部位病变的一种超适应证方法,充分利用目前可获得的器械,在保留弓上分支血管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的微创优势.原位开窗技术的特点是释放主体支架后,通过在支架壁上运用不同方法破膜,形成与分支血管对合的窗口,再通过窗口植入分支支架,维持隔绝区域分支血管的血流.该技术目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原位开窗技术的操作步骤以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马凡综合征升主动脉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杜金满;黄长顺

    马凡综合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影响心功能,给麻醉带来一定困难[2].我院自1994年7月~2000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行马凡综合征升主动脉瘤切除手术12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均为典型的马凡综合征,男9例,女3例;年龄18~55岁,平均39.3±10.9岁;体重60.1±8.2kg.术前病情较重、心功能差,心胸比例0.64±0.09;7例有心绞痛史;均伴有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有主动脉夹层分离,脉压大于7.98kPa(60mmHg)有8例,其中2例术前血压分别为7.5/5.0kPa,8.0/4.0kPa,系急诊手术.

  • 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史信宝;张志梁;邵国丰;沈韦羽

    目的总结14例升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马凡综合征9例,其中7例并发夹层分离,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单纯升主动脉瘤1例.行钮扣式Bentall手术11例(1例合并MVR),其中升主动脉瘤破裂及术前心衰不能控制急症手术各2例;Wheat手术2例,其中1例因急性夹层动脉瘤急症手术;单纯升主动脉替换1例. 结果早期死亡3例.11例平均随访32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晚期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再发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结论钮扣式Bentall手术是升主动脉瘤标准术式,急症手术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改善升主动脉瘤预后的关键.

  • 23例胸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郑小燕

    目的 探讨23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选择我科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胸主动脉夹层患者23例,均成功实施不同部位的人工血管置换术,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2例,21例痊愈出院,其中2例因脊髓缺血时间过长出现下肢肌力障碍.结论 术前严格控制血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 胸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宏梅;郑小燕;张士兵

    目的总结我院胸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监护呼吸、循环系统,观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预防渗、出血,感染等,分析2001年7月~2003年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例胸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全组14例无1例死亡,1例并发双下肢肌力下降,经治疗及护理好转,3例术后心功能不全,3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经积极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胸主动脉瘤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后监护至关重要,维护好呼吸、循环功能,控制血压,严密观察各重要脏器功能,有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 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周汝元;葛圣林;葛建军;林敏;高晴云;郑小燕;张士兵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对13例胸主动脉瘤施行手术治疗,9例升主动脉瘤(3例伴夹层形成)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进行操作,4例行Bentall 手术,另5例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降主动脉瘤,1例在并行循环下真性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De BakeyⅢ 型动脉瘤阻断近、远端动脉,切除动脉瘤,置入人工血管.2例累及弓部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在体外循环下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或破口修补术. 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脊髓缺血性损伤1例. 结论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满意.加强De Bakey Ⅲ 型动脉瘤的认识,选择适宜的手术及脊髓保护方法仍是工作的重点.

  • 颈、胸、腹三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朱俊红;包红梅;刘伟;朱辉

    [目的]总结分析颈,胸,腹三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与要点.[方法]对2000~2011年本院25例颈、胸、腹三切口结肠代食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漏,21例手术效果满意,患者生存率高.[结论]根据手术特点认真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配合手术,做好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确保手术患者安全,避免各种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作者:杨志强;熊吉信;罗明尧;周为民;周卫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患者进行评估;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监控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夹层近端第一破口;术后即行DSA.于术后1,3,6个月及1年以后每隔1年行CTA随访,随访患者生存状况、内漏类型及残余夹层真假腔内径.结果 腔内修复后,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6例,其中2例内漏在cuff植入后消失;2例近端内漏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漏血少,假腔显影浅淡,未予处理;术后3个月发现1例内漏仍持续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增大.Ⅱ型内漏2例,因漏血少,未予处理.术后6个月发现其中自行封闭1例;另1例内漏仍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增大.78例患者中,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者15例.其中2例出现左上肢窃血综合征,并伴有乏力症状;2例2年后出现脑梗死;1例6个月后出现Stanford A型夹层而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其余患者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近期随访结果表明,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舒畅;吕新生;杨泽厚;姜晓华;李全明;黎明;周耀东;何昊

    目的探讨大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大动脉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主动脉瘤3例;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椎骨破损2例;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空肠曲瘘并消化道大出血1例;腹主动脉瘤破裂并休克5例,腹主动脉外伤后破裂3例;腹主动脉瘤和/或并单或双侧髂动脉瘤21例;髂动脉瘤6例;股动脉瘤9例;髂或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1例;右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起始部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左或右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3例;颈动脉瘤2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71例,自体静脉修补3例,动脉破口修补术12例.结果术中及术后30d死亡率为3.5%(3/86).随访73例,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除1例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患者已死亡外,余均生存良好.结论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经济实用的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的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作者:舒畅;吕新生;杨泽厚;姜晓华;李全明;黎明;汪忠镐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方法. 方法对12例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2例患者全为男性, 年龄40~68岁, 平均52.1岁.其中10例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均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术后内漏1例,3d后漏血停止.其余病例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入,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2例未行腔内治疗的患者,1例因并发呼衰死亡,1例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 结论对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如适应证掌握合适,腔内治疗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易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 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与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作者:舒畅;吕新生;汪忠镐;杨泽厚;姜晓华;黎明

    目的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7例, 女8例.年龄21~85(平均年龄64.7)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11例;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伴椎骨破损2例;肾上,下型腹主动脉瘤各为3,23例;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腹主动脉瘤空肠瘘1例;腹主动脉外伤性破裂3例.45例患者中腔内治疗者18例,25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3例行腹主动脉修补.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7%(3/45).随访3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均生存良好.结论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可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苦.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