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脉扩张性病变腔内隔绝术1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王春玲;刘荣英

    目的:探讨主动脉扩张性病变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患者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调整其心理状态以适应手术,术中观察及调控血压的变化;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例术前合并脑血栓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左侧肢体偏瘫转内科治疗,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

  • 食管主动脉瘘救治成功1例分析

    作者:徐卫华;钱永跃;徐中华

    食管主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疾病.多由食管异物损伤造成.死亡率极高,治疗成功者极少.本文报告治疗成功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分析如下.

  • 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在David Ⅰ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平;尤斌;高峰;徐屹;许李力;刘硕

    目的 初步总结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 Ⅰ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33~67岁,平均(49.5±10.3)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1例,Ⅱ级4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9例,重度6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弓置换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4例,二尖瓣与三尖瓣成形1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血源性感染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全组平均体外循环(230.0±54.4)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181.2±30.6) min.术后1周复查心功能均为Ⅰ级,主动脉瓣反流轻度6例,轻至中度1例,8例无反流.出院随访3~24个月,平均(8.8±5.9)个月.无主动脉瓣反流3例,轻度9例(3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无反流),中度1例(3个月后复查转为轻度).结论 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瓣叶及瓣环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病变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案,早期手术效果良好,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氨甲环酸对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损失、输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志斌;席俊峰;蒋占鑫;魏学强

    【目的】氨甲环酸对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液损失、输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急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2例(含8例脱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孙氏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31例,完成26例,脱落5例)和观察组(31例,完成28例,脱落3例),观察组于切皮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0 mg/kg ,30 min输注完毕,再按照10 mg /(kg · h)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对照组按照同样方式给予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后24 h总引流量、异体血输入量、二次开胸止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病死率,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总引流量、异体血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术后24 h Hb、PLT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二次开胸止血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 <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5.7%、142.9%、17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384.6%、461.5%( P <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具有血液保护作用,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循证护理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阳秀春;莫伟;邱海玲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介入血管外科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的48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主要并发症内漏、急性肾衰、出血、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减少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

  • 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与腔内血管外科治疗

    作者:舒畅;吕新生;汪忠镐;杨泽厚;姜晓华;黎明

    目的探讨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腹主动脉病变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7例, 女8例.年龄21~85(平均年龄64.7)岁.其中胸主动脉夹层11例;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伴椎骨破损2例;肾上,下型腹主动脉瘤各为3,23例;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腹主动脉瘤空肠瘘1例;腹主动脉外伤性破裂3例.45例患者中腔内治疗者18例,25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3例行腹主动脉修补.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7%(3/45).随访3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均生存良好.结论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有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的可优先考虑腔内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能为不具备腔内治疗条件的患者解除疾苦.

  • 少见的主动脉病变的腔内隔绝术:附8例报告

    作者:师天雄;胡锡祥;缪建航

    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少见大动脉疾病的疗效.8例少见大动脉疾病,均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报告其术前,手术及术后的情况.8例大动脉疾病患者(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转流后),主动脉弓部真性动脉瘤3例,肾水平腹主动脉瘤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全部存活,随访生活质量良好.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疾病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优点,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近一步观察.

  • 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罕凡;张振龙;林峰;陈良万;陈道中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杂交技术(解剖外旁路联合血管腔内修复术)手术治疗10例患者,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4例和主动脉弓降部真性动脉瘤6例.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椎动脉旁路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5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1例和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旁路3例.均经股动脉人路植入覆膜支架.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1例发生少量Ⅰ型内漏,未处理.术后1例因脑梗塞伴肺炎、肾功能衰竭不治自动出院;其余9例均痊愈出院.9例随访时间3-3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术后3个月CTA示:覆膜支架无移位,1例内漏已消失,无新的内漏发生,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内已有血栓形成,远端夹层假腔无明显扩大,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避免体外循环损害,减轻外科手术创伤,提高了治疗效果,是治疗累及分支的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重要方法.

  • Hybrid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万恒;林智琪;刘灏;陆京伯;周忠信;符方勇;叶玲;黄显莹;刘正军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病变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8月采用Hybrid技术治疗的12例复杂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胸腹主动脉瘤3例,手术方式主要为各种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支架近心端1型内漏,未予处理,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死于严重纵膈内感染,余患者术后康复良好。8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均存活良好,未发现内漏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Hybrid技术是治疗复杂主动脉病变一种合理的可选择方案。

  •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8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平;朱宪明;李淑珍;张玉龙;高荣;赵龙;郭俊晓;王坚;任杰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8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72例,女10例;年龄18 ~83(57.18 ±12.61)岁.术后随访3~52(13.82 ±9.8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3±1.68)h,术中失血量(80±10.13)ml,术后住院时间(10 ±3.82)d;近端内漏3例,术后6~9个月复查内漏消失;术后30 d内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病死率1.22%).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随访远期效果良好.

  • 急性期腔内修复治疗腹腔主要分支血管受累的B型主动脉夹层(附4例报告)

    作者:华先平;曹政;陈文;周选民;吴瑞霞;陈彬

    目的 观察急性期腔内修复(EVR)治疗腹腔主要分支血管受累的B型主动脉夹层(AD)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对4例B型急性AD伴腹腔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患者急性期行EVR治疗,术后随访。结果4例患者成功行EVR术,13支受累的腹腔主要分支血管12支(92.3%)术后血运改善,1例肠缺血加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他3例已经存活11 ~48个月。结论急性期腔内修复治疗腹腔主要分支血管受累的B型AD可能能够改善分支血管血供并降低近期死亡风险。

  •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病变5例报告

    作者:邢壮杰;杨继武;赵晖;李润生

    本科从2004年12月~2005年6月共收治腹主动脉瘤(AAA)和主动脉夹层(AD)7例,其中5例应用于支架人工血管(SG)腔内隔绝治疗,现报告如下.

  • 国产覆膜支架预开窗保留左锁骨下动脉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TEVAR中的应用

    作者:王茂华;金星;张十一;吴学君;种振岳;张精勇;董典宁

    目的 探讨国产覆膜支架预开窗保留左锁骨下动脉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研究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13例应用国产覆膜支架预开窗技术治疗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术前测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数据,台上国产覆膜支架预开窗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观察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进行了CTA或超声检查.以手术的成功率、存活率及左锁骨下动脉通畅率为有效性观察指标,并统计相应的并发症.结果 13例患者支架释放全部成功.无围手术期近端内漏发生,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谵妄,经内科治疗后完全恢复.13例患者随访时间1~29(9.8±9.5)个月.11例患者术后复查CTA、2例患者术后复查超声,随访期13例患者无死亡,无近端内漏,无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结论 国产覆膜支架预开窗技术的初步研究证实这一技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经济安全可行,拓展了TEVAR适应证,远期结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 个体化开窗策略在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智;刘赋斌;潘友民;郭倩男;刘纯;王海灏;周雁荣;魏翔

    目的 探讨个体化开窗策略在累及主动脉弓部血管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杂交手术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61例累及主动脉弓或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应用开窗技术进行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5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6例,胸降主动脉瘤3例,复合病变即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弓内侧穿透性溃疡1例.根据开窗的适应证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如年龄、身体状况、是否合并其他伴发病、能否耐受杂交手术或开胸手术)制定个体化开窗策略,其中包括左锁骨下动脉开窗35例,左颈总动脉开窗5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5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6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术后3个月、半年、1年CTA随访结果均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1年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个体化开窗策略在累及主动脉弓或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远期疗效仍需随访进一步证实.

  • 介入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的早中期结果分析

    作者:熊文龙;魏以桢;韩超;于存涛;钱向阳;孙晓刚;常谦

    目的 探讨介入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TEVAR)治疗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的临床疗效及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36例采用TEVAR治疗的PAU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6例患者中男27例(75%),女9例(25%),年龄41~79(59.5±8.7)岁,29例(80.6%)入院时有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典型疼痛症状.所有患者均通过主动脉增强CT确诊为PAU并择期手术植入覆膜支架.手术成功率100%,30例患者进入术后恢复室进行观察,时间3~63(16.43±14.69)h,术后住院时间4~14(6.78±2.11)d;1例术后第6天夜突发脑梗死.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52(22.5±15.5)个月,2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术后33个月死亡.2例术后CT发现微量Ⅱ型内漏,3个月后复查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及复查CT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无位移,溃疡封闭完全,主动脉壁间血肿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恢复满意,症状消失.结论 TEVAR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PAU的方法,但其疗效仍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刘志平;朱宪明;李淑珍;张玉龙;王坚;郭俊晓;高荣;任杰;赵龙;王敏

    目的 总结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本院连续收治的36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9 ~65(52.3±6.35)岁。均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1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8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9例(同时行主动脉左冠窦重建4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60±31)a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6) min,选择性脑灌注(下半 身停循环)时间(31±16) ain。住院死亡2例(5.5%,2/36),1例术后9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9d死于脑梗死。手术并发症: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低氧血症8例,需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2例;术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以谵妄、兴奋为主,持续48 ~72 h后恢复;声音嘶哑1例;乳糜胸6例,治疗后痊愈。34例存活患者出院前行CT检查:升主动脉及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象鼻”段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消失,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在支架“象鼻”远端,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缩小。随访2 ~ 36个月,无晚期死亡及需要再次手术者。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国产castor主动脉弓分支支架临床应用初期经验

    作者:姜维良

    目的 探讨Castor主动脉弓分支型支架治疗主动脉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期间,共12例主动脉疾病患者接受Castor支架治疗,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1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无Ⅰ型内漏,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上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随访CTA显示主动脉胸段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结论 Castor支架在主动脉疾病治疗中可以有效重建左侧锁骨下动脉血运,无严重近期并发症,远期结果仍需跟踪多病例的长期观察.

  • 主动脉弓部夹层杂交手术的误区与体会

    作者:任昊;慈红波;管圣;方青波;赛力木;戈小虎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误区及体会.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3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了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6 ~ 60(44 ±6.8)岁.均为Stanford B型夹层,病变均累及主动脉弓,不适宜单纯行腔内隔绝治疗.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颈部切口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2例加做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然后行股动脉切口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后3、9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CT资料,观察支架移位和人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旁路手术,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植入定位准确,1例存在内漏,其余患者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血管血流通畅,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3例,随访时间3~56(29.0±10.2)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并恢复正常生活.术后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示:1例存在内漏,其余患者支架无移位和内漏,支架内及人工血管旁路血流通畅,未见脑部和肢体的缺血征象.结论 针对主动脉弓杂交手术的特点,总结误区及经验,经过不断摸索,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对于复杂主动脉夹层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 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马少鸿;范瑞新;吴若彬;郑少忆

    目的 总结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5~2007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主动脉弓降部疾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包括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12例、真性动脉瘤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假性动脉瘤3例以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术后内漏2例.急诊手术5例,均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破入胸腔.死亡2例;限期、择期手术37例,死亡2例(均为动脉瘤),死亡率5.4%.术后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可逆性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手术方式包括非体外循环下行人造血管分流术12例(同时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1例)、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左半弓+近段降主动脉置换10例(同时行食道造瘘术1例)、近中段降主动脉置换17例、次全降主动脉置换3例.结论 成人主动脉缩窄进行人造血管分流术矫治,手术简化、效果确切;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大多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范围决定降主动脉置换长度,熟练的外科吻合技术和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 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深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

    作者:廖亿粦;黄典;廖益永;邓靖单;王雄球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深低温体外循环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行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资料显示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醉+体外循环(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或无脑灌注).根据停止体外循环20 min内和30 min后有无脑灌流,将患者依次分为有灌流组和无灌流组.比较不同情况下,有灌流组和无灌流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低温组停止体外循环在20 min以内的患者中,有脑灌注组在近期转归的各项观察指标上与无脑灌注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根据停止循环超过30 min后脑灌流有无分组,两组的近期转归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麻醉处理采用全静脉麻醉复合深低温下停循环,可以降低了停循环后对机体的不利影响,缩短停机时间,顺利完成手术.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