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预防术后肠黏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红军;吴祖泽;毕建进;李庆芳;王立生

    目的 观察质粒DNA在大鼠术后肠黏连模型中的表达效率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转移对术后肠黏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pcDNA3-HGF转染CHO细胞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HGF的浓度;取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作划痕试验,观察表达HGF的培养上清对间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无菌干纱布擦伤盲肠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术后肠黏连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4组分别于创面涂布pcDNA3-HGF 10、50、100和200 μg,1组于创面涂布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质粒pcDNA3-GFP 200 μg作为对照.术后第2、14天分别解剖pcDNA3-GFP 200 μg组大鼠各2只取腹膜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术后第14天解剖各组动物,观察肠黏连的发生情况.结果 pcDNA3-HGF质粒转染CHO细胞后24 h培养上清的HGF浓度达40 ng/ml,该上清能够促进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迁移.pcDNA3-GFP 200 μg组大鼠术后第2天腹膜组织中观察到GFP的表达,并持续到术后第14天.术后第14天各组大鼠中均有发生不同程度肠黏连者,pcDNA3-HGF 10、50、100和200 μg组和pcDNA3-GFP 200 μg组大鼠肠黏连发生率分别为9/10、7/10、6/10、4/10和9/10,其中重度(3~4度)肠黏连发生率分别为5/10、5/10、2/10、3/10、7/10,pcDNA3-HGF对术后肠黏连的预防效果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质粒DNA能有效转染损伤腹膜并介导外源基因表达;质粒载体介导HGF基因转移是预防术后肠黏连的有效手段.

  • 减少鼻腔黏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作者:钟勇;卓木改;曾志纯

    鼻腔黏连是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的常见并发症[1],直接影响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造成鼻窦炎术后复发.经过反复学习和摸索,我科总结出一些ESS术中、术后减少鼻腔黏连的方法,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我科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间随访资料完整的54例(77侧)鼻窦炎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镜鼻窦手术 黏连
  • 包膜下肾切除治疗严重黏连无功能肾

    作者:魏森鑫;孟庆军;李伟;崔林刚;王天刚

    目的 探讨包膜下肾切除治疗严重黏连无功能肾的技术方法 和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均行包膜下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8例,腹腔镜手术4例.自肾脏外缘纵行切开肾包膜,包膜下游离肾脏,近肾门处环形切开肾包膜或包膜内游离结扎肾蒂,术后置管引流.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腹腔镜术中黏连明显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2 h,术中平均出血量150 ml.术后1~3 d肠功能恢复,除1例切口感染外,余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平均10 d出院.病理诊断肾结核5例,肾结石积脓4例,慢性炎症2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血、尿常规正常,除1例血Cr轻度升高外,余肾功能均正常.彩超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包膜下肾切除治疗严重黏连无功能肾安全有效;腹腔镜技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此类疾病理想的手术方法 .

  • 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防治兔膝关节黏连的疗效初步观察

    作者:杨冬发;覃健;侯之启;罗琦;叶博材;何小杰;夏卫中;李日旺;陈璟昆;李延辉;陈祝江

    目的 初步观察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防治兔膝关节黏连的疗效.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完成膝关节手术后,于该膝关节腔内注射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对照组完成膝关节手术后,于该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第4周处死动物,膝关节离体标本测试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 实验组健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35.6±9.2)°,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14.3±10.1)°,患侧较健侧活动度下降(21.3±8.3)°.对照组健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35.7±8.5)°,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93.6±6.9)°,患侧较健侧活动度下降(42.1±4.8)°.经t检验,两组活动度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在防治兔膝关节黏连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联合治疗感染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建聪;张常然;李鸣;周华;牛媛媛;刘小云

    目的 探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对感染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胸腔积液中等量以上,超声或胸部CT 提示胸腔内有纤维凝块、纤维分隔形成包裹的病例32 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 =15)和对照组(n =17).治疗组引流胸水后,胸腔内注入tPA 10 mg +生理盐水50 ml,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胸腔积液引流量分别为(1020 ±320)ml 和(630 ±105)ml;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4.0 ± 5.5)d 和(20.0 ±6.7)d;3 个月后胸膜增厚黏连例数分别为5 例(33.3%)和12 例(70.6%),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胸膜腔穿刺次数、术后肺功能(潮气量,用力潮气量)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腔内注射tPA 适用于感染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辅助治疗.

  • 纳米纤维膜预防术后腹腔黏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广辉;李俊生;吕兰欣;嵇振岭

    目的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聚乳酸纳米纤维膜,通过大鼠腹腔黏连动物模型,对比观察这两种材料预防术后腹腔黏连的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盲肠刮伤法制造大鼠腹腔黏连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对照组(A组)、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组(B组)和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组(C组).在关腹前,B组和C组创面分别用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与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覆盖,对照组创面不做处理.于术后2周处死大鼠,行大体、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两种纳米纤维膜可以很容易的黏附到损伤的腹膜表面和盲肠浆膜表面,在2周内逐渐被机体降解.术后2周,实验组的黏连分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黏连的程度和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反应程度较实验组活跃.扫描电镜下见实验组创面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两种纳米纤维膜均为生物可吸收降解材料,均可降低大鼠术后腹腔黏连的发生率和黏连程度.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可以引起更轻微的纤维化和炎性反应,其作用优于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

  • X线下经鼻肠导管小肠排列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瑞红;李德春;王守军;吕孝鹏;权斌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小肠支撑排列,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 25例术后反复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X线监视下经内置金属导丝的引导作用将300 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空肠屈氏韧带20 cm以远,即刻小肠内抽吸减压,导管前气囊充水形成水囊,模拟食团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在小肠内移行,带动导管边吸引减压边向小肠远端前行,到达梗阻的直接上部抽吸减压或通过黏连部至回肠末端全小肠减压,解除肠梗阻.保留横贯全小肠的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进行小肠内支撑,预防黏连复发.结果 X线下导管置入空肠时间(13±11)min(9~36 min),成功率为88%,另外3例借助胃镜辅助置入.25例肠梗阻解除21例,解除率为84%,3例转手术,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带管死亡.21例梗阻解除后进行小肠排列,排列时间(18.5±3.0)d.随访6个月~2年,1例7个月后再发黏连予以重复治疗,其余20例随访期内均未复发.结论 X线下置入鼻肠导管小肠排列治疗术后反复黏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解除黏连性肠梗阻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黏连复发,必要时可以重复治疗.

  • 上腹部手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爱民;李佳;张昌威;严际慎

    目的 方法回顾分析53例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中成功完成LC49例,中转开腹4例,患者均治愈,LC成功率92.5% .结论 有上腹部手术史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术前的评估、气腹的建立、穿刺孔的选择、黏连的分离应予以注意.

  • 一种新型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在家兔体内的实验研究

    作者:时林森;李超;孟松;王辉;韩亚东;朱孝成;管文贤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虚拟回肠造瘘装置,探讨其在预防传统虚拟回肠造瘘肠管、腹壁间粘连中作用.方法 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家兔24只,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传统虚拟回肠造瘘组(T组)、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组(S组).C组右中腹脐下约1 cm经腹直肌纵切口长约3 cm,切开腹壁逐层后腹腔不做特殊处理后关腹.T组开腹后将末端回肠硅胶环固定预置于皮下.S组开腹后使用新型回肠虚拟保护装置将末端回肠同定预置于皮下.术后14d处死动物,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腹腔组织粘连评分、肠管组织纤维化、炎症反应、血管增生评分情况、肠段羟脯氨酸含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全部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S组粘连评分(1.25±0.89)较T组(3.00±0.76)明显降低(F =40.16,P=0.003),S组肠管纤维化、血管增生评分(1.50±0.53,1.25 ±0.46),较T组(2.25±0.89, 1.88±0.64)明显降低(F=7.281,13.093,P=0.037,0.025),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反应评分(1.52±0.53)较T组(1.75±0.71)稍有降低(F=2.078,P=0.392).羟脯氨酸含量S组(1.99±0.76)较T组(4.18±0.52)明显降低(F=4.399,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虚拟回肠造瘘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预防传统虚拟回肠造瘘所导致的肠管、腹壁间粘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羊膜制品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作者:王欣;段华

    目的:分析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评价羊膜制品应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对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粘连评分≥10分)57例,随机分为羊膜组29例和球囊组28例;羊膜组:术后将羊膜制品包裹于Foley球囊表面置入宫腔;球囊组:术后仅放置Foley球囊;两组患者均留置球囊7 d后取出。行人工周期3个周期后实施宫腔镜二探术,观察宫腔粘连评分、月经改善情况以及妊娠结局,平均随访时间为(14.6±2.7)个月。结果(1)羊膜组患者的宫腔粘连评分由术前的(10.1±0.5)分下降至术后的(3.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组由术前的(10.1±0.5)分下降至术后的(6.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羊膜组患者的月经量评分由术前的(13.3±4.4)分增加至术后的(32.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组由术前的(11.1±5.8)分增加至术后的(26.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膜组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优于球囊组(评分高于球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羊膜组患者术后宫腔镜二探术时宫腔粘连评分≥5分的发生率为21%(6/29),球囊组为36%(10/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4)在术后随访期内,羊膜组患者的妊娠率为28%(8/29),球囊组为21%(6/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结论小样本量观察显示,羊膜制品应用于重度宫腔粘连手术后的创面,能适当改善月经量,降低术后再粘连评分,但对妊娠率的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粘连与疼痛的相关性

    作者:郝敏;赵卫红;王永红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中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及其与疼痛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480例内异症患者盆腔粘连及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与排便痛的发生情况,评价内异症患者的盆腔粘连与疼痛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美国生育学会1985年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分为Ⅰ期155例,Ⅱ期33例,Ⅲ期108例,Ⅳ期184例. 结果 (1)480例内异症患者中,72.3%(347/480)存在盆腔粘连;Ⅰ期25.2%(39/155),Ⅱ期78.8%(26/33),Ⅲ期90.7%(98/108),Ⅳ期100.0%(184/184),且盆腔粘连程度与内异症的临床期别间呈正相关关系(rs=0.870,P<0.01);(2)480例内异症患者中,伴痛经者占61.0%(293/480),其中轻、中、重度痛经分别为52.2%(153/293)、26.6%(78/293)、21.2%(62/293);伴CPP者占23.8%(114/480),伴性交痛者占15.4%(74/480),伴排便痛者占7.1%(34/480);(3)卵巢粘连与痛经和CPP呈正相关关系(rs=0.367、0.267,P<0.01);子宫底后壁粘连与痛经和CPP呈正相关关系(rs=0.336、0.164,P<0.01);输卵管粘连与痛经、CPP和排便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0.283、0.225、0.159, P<0.01);直肠粘连与痛经呈正相关关系(rs=0.101,P<0.05).除性交痛外,内异症患者的盆腔粘连程度与其痛经、CPP及排便痛均呈正相关关系(rs=0.470、0.273、0.132、P<0.01).结论 盆腔粘连是内异症的特征性病变,粘连部位及程度与疼痛症状密切相关.

  • 囊性听神经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玄鹏;张新中

    目前囊性听神经瘤的治疗存在困境。单纯观察和放射治疗都不是推荐的治疗方法,至于手术治疗,由于囊性听神经瘤的蛛网膜界面保留困难使其预后较差。但是,近的一些研究并不支持上述结论。其中有研究发现部分囊变的囊性听神经瘤带有液-液平面表明有瘤内出血。通过回顾有关囊性听神经瘤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瘤周粘连及液-液平面形成的可能机制以及对外科手术治疗策略的意义。

  • 显微手术联合CO2激光治疗声带粘连

    作者:简洁君;李国义

    声带粘连作为声带疾病术后和喉外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根据粘连部位分为声门上粘连、声门粘连、声门下粘连和贯声门粘连;根据粘连带波及组织可分为黏膜-任克层粘连、声韧带粘连和声带肌粘连,进一步可引起喉关节的异常运动、废用性萎缩以及僵硬。随着显微缝合技术及CO2激光在喉部手术的联合使用,我们对声带粘连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 波形蛋白表达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浩翔;闫言

    细胞骨架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中间纤维家族中包含波形蛋白、角蛋白等许多成员,其中波形蛋白(vimentin)是间质细胞中主要的中间纤维,它存在于中胚层起源的细胞中,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1],并与微管、微丝共同形成了一个细胞支架网络而维持细胞完整性.

  • 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膝关节黏连松解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孟红花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5年12月,我科对18例膝关节黏连患者行关节镜下黏连松解术,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6~47岁.

  • 胸腔镜冷冻治疗纤维黏连带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迎春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上采用胸腔镜冷冻技术治疗纤维黏连带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在确诊纤维黏连带型结核性胸腔积液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者临床上予以胸腔镜冷冻技术治疗,为观察组;另25例患者予以纤维松解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和胸膜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胸膜厚度等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胸腔镜冷冻技术治疗纤维黏连带型结核性胸腔积液能取得明显疗效,且安全有效,有临床运用和推广价值.

  • 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切除经验分享

    作者:潘晓华;凌静;谭洁;张晨霞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困难性子宫切除的86例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同期行腹腔镜下普通子宫切除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副损伤发生率、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4.60±44.67)min vs.(89.13±13.79)min和(210.47±138.93)mL vs.(70.93±43.57)mL,均P<0.05];2组中转开腹率、副损伤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普通子宫切除相比,腹腔镜下进行困难性子宫切除,未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进行困难性子宫切除的理想手术方法。

  • 机械刮宫法建立比格犬宫腔粘连模型

    作者:曹兴凤;王蔼明;尹善德;赵军;赵勇;王明凯

    目的:通过机械刮宫法建立稳定的比格犬宫腔粘连的动物模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方法:6只性成熟的健康雌性比格犬的子宫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所有经过搔刮处理后2个月的犬右侧子宫角组织作为处理组,搔刮前该部位正常内膜组织、同侧未处理的子宫组织及左侧未处理的相应部位的子宫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记为搔刮前组、同侧未处理组、对侧组.通过机械刮宫法损伤右侧子宫角内膜,分别于造模前后收集子宫内膜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并进行分析.结果:处理组外观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侧组(P<0.05);处理组的内膜厚度薄于搔刮前组和对侧组(P<0.05);处理组的内膜腺体数目明显比搔刮前组、同侧未处理组和对侧组少(P<0.05);处理组的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例显著高于搔刮前组、同侧未处理组和对侧组(P<0.001);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处理组内膜上的表达水平高于搔刮前组、同侧未处理组和对侧组(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处理组内膜上的表达水平高于搔刮前组(P<0.05).结论:利用机械刮宫法可以建立稳定的比格犬宫腔粘连模型,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IGF-Ⅰ、TGF-β1和bFGF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宫腔粘连的形成.

  • 超声检查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灿明;王奕芳;尤沛;黄涛;任卫娟;顾小燕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价值,寻找简单易行的利于门诊开展的筛查宫腔粘连的技术。方法:对临床疑诊为宫腔粘连的68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宫腔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项统计指标,评估其诊断价值。同时结合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宫腔粘连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用于诊断宫腔粘连的各项统计学指标分别为:敏感度65%、90%,特异度100%、100%,阳性预测值100%、100%,阴性预测值28%、57%,约登指数0.65、0.90,Kappa值0.30、0.68。对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比较,二维超声Kappa为0.50(Z=4.41, P<0.01),三维超声Kappa为0.35(Z=3.60,P<0.01)。结论:超声检查可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超声检查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宫腔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推荐超声检查用于宫腔镜手术前的筛查,宫腔粘连超声影像特征图像可为宫腔镜手术提供有效参考。

  • 两种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宫腔粘连后的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艾细雄;李满超;曾海涛;曾智;梁晓燕

    目的:探讨两种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术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中度宫腔粘连25例,重度宫腔粘连15例.双极电针分离粘连组(电切组)19例,微型剪刀分离粘连组(剪刀组)21例.40例患者共助孕64个周期,电切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7.0(6.0~9.3)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46.9%;剪刀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8.0(7.0~9.8)mm、薄型子宫内膜率为31.3%,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薄型子宫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46.9%、37.5%、18.8%、6.3%、12.5%,剪刀组分别为34.4%、28.1%、12.5%、3.1%、12.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术后妊娠时间为7.5(4.0~12.0)个月,剪刀组为3.0(3.0~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殖预后,2种宫腔镜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