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92直肠肛门反射的表达及其对特发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荣在;林新华;林大鹏;余智涛;黄国杰

    目的研究直肠肛管压力在直肠肛门反射(RAR)生理功能中的表达,提出其对特发性便秘(CIC)的诊断意义.方法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32例特发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反射曲线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EASCP),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1A-SDP),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与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压的压力差(PD),反射时间(RT)包括直肠肛门收缩反射时间(RACRT)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间(RAIRT)6项技术指标.

  • 2.106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食前后乙状结肠动力的差异

    作者:梁荣新;张志雄;蔡联英;郑琴芳;张法灿

    目的研究IBS患者和健康人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不同时段乙状结肠动力的差别.方法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的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主导型IBS患者各20名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名(男、女分别为7、6名),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食试餐状态下不同时段乙状结肠移行性高幅突发波幅、非移行性高幅突发波的波幅及占记录时间百分比的变化;比较乙状结肠在进食前后的动力指数.

  • 自动调节气囊压力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孙建华;刘金榜;郭海凌;李尊柱;李奇;马玉芬

    目的:评价自动调节气囊压力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同时检索相关原始文献和综述文献中所附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5篇为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定期监测气囊压力相比,自动调节气囊压力可将压力维持在20~30cmH2O,降低大量误吸的发生率[RR=0.53,95%CI(0.40~0.69)]及VAP的发生率[RR=0.56,95%CI(0.42~0.75)],但是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MD=-1.96,95%CI(-5.82~1.89)]、ICU住院日[MD=-1.22,95%CI(-6.08~3.63)]、病死率[RR=0.94,95%CI(0.68~1.28)]没有明显改善.结论:自动调节气囊压力可将气囊压力维持在合适的范围,从而减少大量误吸,降低VAP的发生率,但是对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改善.

  • 手持测压表间断测压致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损失的原因分析

    作者:黄玲;张丽凤;蒙丽英;李桂政;周春锋;黎阳;黄冰

    目的 分析手持测压表间断测压法导致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损失的原因,为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测压表提供参考.方法 实验研究,在气管模型中,使用测压表间断测量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通过控制三通管分别测量断开及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和测压表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临床研究,选取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手持测压表测量其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结果 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测压表间断测量所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分别为(10.18±0.52)cmH2O和(10.27±0.93) cmH2O,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显示断开及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为(1.23±0.53) cmH2O,手持测压表导致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为(9.18±0.54) cmH2O.结论 间断测量过程中造成的套囊内压力损失值约等于测压表导致的压力损失值与断开及连接指示气囊导致的压力损失值之和.

  • 97例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林萍;张星火;顾秀丽;李丽民

    血压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及各种先进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有创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和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BP)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汞柱血压计和听诊器测压法.理论上讲,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无创血压接近于正常值.[1]Campbell等人概述了休克状态NBP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ABP却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状态.[2]国内有人曾对血压正常和高于正常的患者进行了ABP和NBP的比较,[3]其结果与我们监测的结果是悖离的.我们自1995年2月至1998年6月收集了97例患者412次测压结果,并进行了其相关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 假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王文

    国内外关于假性高血压(pseudohypertension,PT)的报道不多,PT是指用普通的袖带测压法所测得的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而直接测得的血压值,它是血压升高的一种假象,若不能正确认识,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关于假性高血压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 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测压方法与应用

    作者:刘浔阳;朱晒红;黄飞舟;聂晚频;刘波;李瑞珍;商中华;王维;任树平;杨明施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凶险的并发症,大约1/3的患者终将发生出血[1]在另一方面,2/3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终生不会发生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且食管静脉曲张除出血外没有任何症状,如果能早期确定出血患者,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就能减少医疗花费和治疗本身带来的危险[2].因此,对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鉴别高危人群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近年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预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3].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变化

    作者:杨春敏;张映辉;毛高平;张秀荣;曹传平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纤维结肠镜检为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大多数患者以左半结肠病变为主Reddy et al [1]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仅存在粘膜病变,也存在结肠动力异常,表现为推进性小振幅收缩增多.但直肠肛门动力和感觉功能有何改变尚不清楚,现研究如下

  •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的研究

    作者:吴道宏;蔡昌豪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酸性胃液或胃液及胆汁由胃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些研究提示,25%以上成年人受此病影响[1],而且多数人有正常内镜下表现[2].正常情况下,由于食管借助于横膈、His角、贲门口粘膜皱襞及LES作用,特别是后者来防止胃食管反流(GER).当上述作用减弱时,就可能发生胃食管反流病.虽然LES尚未在解剖学上得到证实,但食管压力检测证实了LES存在,随着该技术的完善发展及腔内pH监测技术的应用,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测压系统是灌注式导管测压系统,它由液压灌注系统,压力导管,换能器及用于记录分析的计算机及相应软件所构成.另一种为内置微型传感器的测压导管及记录仪组成,可用于24 h动态监测.另外还有与以上两种测压系统配合应用的袖套导管及环行袖套式固态测压导管,适用于对食管括约肌进行压力测定.测压方法主要有静态测压,采用定点牵拉或快速牵拉法,另一种为动态测压,可对近于自然状态下的食管动力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

  • 肛门直肠运动协调性障碍与慢性特发性便秘的关系

    作者:李爱萍;程留芳;郭荣斌;杨德利

    目的测定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探讨肛门直肠协调性运动障碍在便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Sandhill公司生产的BioLAB动力学参数监测系统及固态压力传感器导管,对40例CIC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观察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的特点及生物反馈训练的作用.结果便秘组肛管静息压、大缩榨压、大缩榨间期及缩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5,P<0.01,P<0.01);模拟排便动作时肛管剩余压高于对照组(P<0.001),肛管松弛率、排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有73%(29/40)的患者直肠收缩无力,42%(17/40)的患者直肠收缩压低于肛管剩余压,28%(11/40)的患者出现反常的肛管括约肌收缩;生物反馈治疗可以调整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协调性运动.结论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的动力学异常,直肠收缩无力、肛管松弛不良和肛门括约肌的反常收缩导致排便功能的障碍,生物反馈训练可以调整这些异常的动力改变.

  • 腹部损伤并发腹部腔隙综合征9例报告

    作者:邓秋生

    目的报道腹部创伤并发腹部腔隙综合征9例,以期引起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过去10 a因严重腹部创伤住院的患者,符合条件的9例进行分析.年龄在8岁~57岁之间.肝破裂2例,脾破裂3例,腹膜后血肿2例,小肠裂伤、膀胱破裂各1例.以严重腹部创伤史、休克不易复苏、腹部紧张性膨胀、进行性少尿、膀胱压增高、手术减压后病情迅速逆转等为诊断依据.结果 9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液),1例有肠道广泛充血水肿,腹腔内放出血性液体500mL~6000mL,腹腔手术减压后病情迅速好转,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腹部腔隙综合征的好诊断是膀胱测压,唯一的治疗是尽早手术减压.

  •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许倩倩;窦迎春;张燕;朱婷婷;周长宏;李青;孟欣颖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改变. 方法 采用灌注式测压装置测定58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和36例非老年成人慢性便秘患者的肛管压力及直肠感觉容量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慢性便秘组肛管静息压(59.74±2.31)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非老年慢性便秘组(68.22±2.3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0,P=0.017).伴有排便不尽感、大便Bristol分型3~5型、排便费力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肛门括约肌矛盾运动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症状者(x2 =8.880、11.540、6.070,P=0.003、0.001、0.014);伴有排便费力、腹痛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大耐受容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0、2.260,P=0.036、0.032).不同性别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不同于非老年便秘患者,伴有不同症状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具有不同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

    关键词: 便秘 肛管 测压法
  • 假性高血压

    作者:刘德平

    假性高血压(pseudohypertension, PHT)是指常规袖带测压法(袖带测压)所测的血压值高于通过动脉穿刺而直接测得的血压值(直接测压),但相差多少才能诊断PHT,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如果袖带测压所测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分别高于直接测压所测收缩压或(和)舒张压10 mm Hg即可诊断为PHT.PHT应包括3种不同的情况:第1种情况为直接测压完全正常,但袖带测压高于正常(单纯PHT).如果发现老年人血压的读数高、但无靶器官受累,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应高度怀疑PHT.第2种情况为直接测压高于正常,但袖带测压更高,PHT的出现并不能排除真正的高血压,此为PHT现象.第3种情况为直接测压完全正常,袖带测压亦正常,但后者比前者高10 mm Hg以上,亦为PHT现象.但我们通常所说的PHT指前2种情况.

  •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法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季锋;汪忠镐;李震;高翔;张成超;李治仝;化召辉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法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下Toupet法胃底折叠术治疗术前经胃镜诊断合并有食管裂孔疝的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术前采用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监测检查,术中对食管裂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诊断食管裂孔疝3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食管裂孔疝9例,终经术中确诊食管裂孔疝11例,其余9例排除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组和非食管裂孔疝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分别为(1.92±0.38) cm和(2.10±0.92) cm(t=0.60,P >0.05),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呼吸小值)分别为(0.64±0.55) kPa和(1.31±1.07) kPa(t 1.80,P>0.05),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呼吸平均值)分别为(1.43±0.92) kPa和(2.57 ±1.33) kPa(t=2.26,P<0.05).24 h食管pH监测食管裂孔疝组酸性反流指数、pH≤4的总次数和DeMeester记分均高于非食管裂孔疝组(均P <0.05).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诊断与术中确诊食管裂孔疝符合者3例,符合率27%;胃镜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者11例,符合率55%;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者9例,符合率82%.结论 食管裂孔疝的食管抗反流屏障作用减弱,反流更严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食管裂孔疝较胃镜及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更为准确.

  • 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原因不明的食管测压异常

    作者:王其彰;刘俊峰;李保庆;王福顺;田子强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的原因. 方法从1990~1999年,对原因不明胸痛和吞咽困难的14例患者,用4腔灌注导管进行食管压力测定.患者均经各种常规检查方法除外了器质性病变及心脏缺血性疾患. 结果 14例患者中,11例有食管体部运动异常,包括仅有同步收缩而无正常蠕动性收缩5例,同步收缩与正常收缩交替出现3例,无蠕动2例,极低蠕动振幅1例.7例吞咽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包括食管下括约肌无松弛或松弛不全6例,松弛时程过短1例.全组4例患者有2种以上运动异常. 结论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本身并非一种疾病的诊断名称,而是一组食管测压所见的异常现象,其发生是否为一共同原因尚不清楚.现无有效治疗方法.门诊对原因不明之胸痛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应予食管压力测定,以解释其症状.

  • 食管测压在Nissen胃底折叠术中的应用

    作者:于磊;李建业;蒋俭;于涛

    目的 通过Nissen胃底折叠术中监测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总长度(LESL)的变化,判断胃底折叠缝合的松紧程度,改进Nissen胃底折叠术抗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经腹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3组:典型Nissen手术组27例,短松式Nissen手术组39例,短松式Nissen加术中测压组(测压组)18例.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LESP和LESL、术后并发症、手术远期疗效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1个月内典型Nissen手术组患者吞咽困难2例,反酸1例,短松式Nissen手术组反酸2例,测压组无术后吞咽困难或反酸.72例术后随访.典型Nissen手术组中2例有明显吞咽困难,1例恶心、呕吐;短松式Nissen手术组中1例复发;测压组仅1例24 h pH监测有明显酸反流,但无症状.结论 经腹的典型Nissen手术、短松式Nissen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通过抗反流手术加术中测压,能够更准确判断胃底折叠缝合的松紧程度,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 盆底肌功能对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作用

    作者:吕香霖;许波;宋健;钟小琳;宋岩峰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解放军福州总医院妇科门诊并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检查的经产妇女258例,采用阴道内测压法测量其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1)根据增加腹压时是否有漏尿或妇科检查时压力试验是否阳性分为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2)采用分类树的方法,建立SUI发生的分类树预测模型,分析盆底肌功能对SUI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1)258例患者中,尿失禁组114例、非尿失禁组144例,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2.8±2.9)、(21.5±2.7)kg/m2]和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396±424)、(3284±384)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产次和分娩方式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患者的阴道大收缩压分别为(21±7)、(35±9)mmHg(1 mmHg=0.133 kPa),阴道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3±7)、(23±9)mmHg,疲劳度分别为(-65±20)%、(-46±17)%,募集时间分别为(1.0±0.6)、(0.8±0.5)s,两组患者间上述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将影响SUI发生的因素(包括BMI、阴道大收缩压、疲劳度、募集时间)纳入分类树分析,得出SUI发生的分类树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阴道大收缩压≤26.2 mmHg时,SUI的发生率为88.6%(70/79),而当阴道大收缩压>28.2 mmHg时,SUI的发生率为0(0/7);BMI>22.6 kg/m2时,SUI的发生率增加,为4/5.结论 SUI的发生与BMI及盆底肌功能密切相关,阴道大收缩压下降(≤26.2 mmHg)、BMI增加(>22.6 kg/m2)者易发生SUI,而当阴道大收缩压>28.2 mmHg时SUI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根据分类树预测模型可筛选出SUI的高危人群并及早干预,对减少SUI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阴道后壁脱垂患者肛门直肠测压检查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晓伟;王建六;魏丽惠;冯桂建;刘玉兰

    目的 结合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初步探讨阴道后壁脱垂对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40例阴道后壁脱垂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结果,将0度和Ⅰ度阴道后壁脱垂患者列为A组,Ⅱ~Ⅳ度列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另根据有无便秘或排便症状(排便困难和排便不尽感)对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的平均肛管静息压和平均大缩榨压分别为(40±21)和(96±33)mn Hg(1 mm Hg=0.133 kPa).A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和大缩榨压分别为(37±21)和(78±43)mn Hg,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和大容量分别为(106±61)和(183 ±51)ml,B组分别为(42±21)mm Hg、(102±30)mm Hg、(90±44)ml、(171±61)ml,除大缩榨压外(P=0.039),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便意容量和大容量[分别为(116±69)、(170±90)、(191±75)m1]均较无便秘者[分别为(84±31)、(121±37)、(169±45)ml]升高,除大容量外(P=0.28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排便症状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便意容量和大容量也较无症状者升高.结论 随阴道后壁脱垂程度的加重,肛管静息压和大缩榨压有升高趋势,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和直肠大容量有降低趋势.便秘及有排便症状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及大容量均增加.

  • 帕金森病便秘的发生机制及其严重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徐勤荣;袁永胜;佟晴;张利;蒋思明;丁俭;林琳;王美峰;张克忠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便秘(PDC)产生的机制以及影响便秘严重程度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人选自2014年4-8月至我院门诊就诊的27例PDC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功能性便秘(FC)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药物剂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便秘严重程度自评量表等资料评估;用直肠测压仪分析所有入组者肛管静息压、直肠排便压、肛门残余压、直肠感觉等相关参数,并对便秘严重程度与临床评估量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DC组肛门括约肌大收缩压(mmHg,1 mmHg=0.133 kPa)、直肠排便压(mmHg)、肛门残余压(mmHg)与F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97.7±62.7和245.3±64.5,30.4±17.1和48.1±19.8,84.2±28.1和102.8±34.9,t=-2.822、-3.598、-2.189,均P<0.05);PDC组排便分型中直肠推进力不足比例为81% (22/27),FC组直肠推进力不足(16/30)比例为53%,两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67,P<0.05);PDC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与UPDRS、HAMA评分存在相关性(r=0.58、0.63,均P<0.05).结论 PDC患者在肛门括约肌大收缩压、直肠排便压、肛门残余压参数上与FC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PDC组与FC组测压分型中,前者直肠推进力不足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PDC患者便秘的严重程度与UPDRS评分、HAMA存在显著相关.

  • 鼻咽通气管用于上气道阻塞定位临床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霍红;李五一;田旭;余蓉;王剑;徐春晓;杨大海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管与多道睡眠仪相结合的方法判断上气道阻塞部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标准患者47例,第一夜用澳大利亚Compumedics公司生产的Somte型号多道睡眠仪监测;第二夜整夜佩戴鼻咽通气管,同时行多道睡眠图(PSG)监测;第三夜行睡眠监测及上气道阻塞定位系统ApneaGraph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20次/h且降低幅度≥50%作为鼻咽通气管治疗成功的标准,分为治疗成功组及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PSG数据及ApneaGragh数据;研究佩戴鼻咽通气管时AHI与ApneaGraph下部AHI(指由下部阻塞即舌后区阻塞造成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及下部阻塞构成比的相关性.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例中42例完成监测,佩戴鼻咽通气管时,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SaO2低于0.90时间在睡眠总时间中的构成比均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69.0%(29/42)达到治疗成功标准.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LS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P<0.05);两组患者的上气道下部AHI比较Z=-3.252,下部阻塞构成比比较t=-4.556,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佩戴鼻咽通气管时的AHI与ApneaGraph测定的下部AHI及下部阻塞构成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和0.526(P值均<0.001),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鼻咽通气管与PSG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判断上气道阻塞部位,可以作为一种简易的整夜定位检查手段,了解患者是否有舌后区阻塞,给舌后区手术提供依据.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