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结肠反射的研究概况

    作者:黄敏;陈继红;谭诗云;罗和生;JanDHUIZINGA

    胃结肠反射是胃肠道生理现象之一,参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胃结肠反射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肌电图和结肠测压法,可见餐后结肠尖峰突发波或结肠动力指数增加。近年应用测压法发现餐后结肠具有特定的运动模式,但胃结肠反射的表现方式和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就胃结肠反射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患者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作者:冉影;赵威;张莉莉;李婷;王邦茂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平滑肌瘤对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患者25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31例与健康对照者16名,比较其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检查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25例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患者中,14例伴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状.食管下段平滑肌瘤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下段压力、蠕动收缩百分比分另为(9.00±6.30) mmHg(1 mmHg=0.133 kPa)、53.0%(0,334.0%)、(34.66±18.33) mmHg、55.6%(0,100.0%),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6.25±3.71) mmHg、86.5%(49.0%,103.0%)、(57.75±22.49) mmH g、100.0% (8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0,Z=-2.353,t=-3.601,Z=-3.798;P均<0.05);但伴与不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ERD患者与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LESRR为71.4%(45.5%,150.0%),较术前升高(Z=-2.194,P=0.028).结论 食管下段平滑肌瘤可影响食管运动功能,导致食管抗反流功能下降.食管下段平滑肌瘤合算胃食管反流症状者并不少见.

  • 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初探

    作者:孙晓敏;柯美云;王智凤

    目的 联用高分辨率测压(HRM)和阻抗检测研究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10例嗳气症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8~50岁,均接受HRM联合阻抗检测,分析静息、吞咽及嗳气时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可能的嗳气发生机制.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非传导收缩、中断收缩、脱落收缩等非蠕动性收缩.3例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降低.1例患者LES松弛不全.10例患者中9例为胃上嗳气,表现为气体快速进入食管并在1 s内快速反向从口排出.9例胃上嗳气患者中7例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气体被吸入食管;2例咽部肌肉收缩,气体被逼入食管.所有的患者均通过腹肌和膈肌收缩,胃内压和食管压增高,将气体从口排出.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嗳气症患者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非特异性过度嗳气患者不存在频繁吞咽空气的情况,其典型嗳气模式为胃上嗳气.

  • 应用高分辨率测压研究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

    作者:张玲;林寒;朱泱蓓;施新岗;王洛伟;陈洁;邹多武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高分辨率测压(HRM)结果的变化.方法 收集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HRM检测并分型,对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压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Ⅰ型5例,以男性为主;Ⅱ型18例,女性多于男性;Ⅲ型1例,为男性.Ⅰ型患者体质量减轻的发生率高于Ⅱ型(x2=6.97,P=0.008),Ⅰ型患者胸痛和食物反流的发生率高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极插入胃腔的20例患者中,下食管括约肌(LES)上缘距鼻孔平均距离为(44.9±3.3) cm,LES下缘距鼻孔平均距离为(48.0±3.2) cm,LES平均总长度为(3.1±0.7)cm,腹腔内LES平均长度为(2.1±0.5) cm,LES平均静息压为(34.6±13.8) mm Hg(1 mm Hg=0.133 kPa),完整松弛压(IRP)为(31.1±12.0)mm Hg.结论 食管测压是贲门失弛缓症诊断的金标准,HRM可更加简便、直观和准确地检测食管功能.

  • pH监测阴性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体部蠕动中断长度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仁君;郑晓敏;甘善英;李敏

    目的 探讨pH监测阴性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体部蠕动中断长度(LPB)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5例pH监测阴性NERD患者,同时选取1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检测两组的食管体部LPB,pH监测阴性NERD患者同时进行症状评分.两组间食管体部LPB比较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pH监测阴性NERD患者食管体部LPB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pH监测阴性NERD患者食管体部平均LPB为(3.3±0.9) cm,长于健康对照者的(1.2±0.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P<0.01).pH监测阴性NERD患者症状评分为21.6±7.8.pH监测阴性NERD患者食管体部LPB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894,P<0.01).结论 食管体部蠕动中断是食管蠕动功能障碍的一种食管动力学表现,与NERD症状的发生相关.

  • 非梗阻性吞咽困难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分析

    作者:张莉莉;赵威;王邦茂

    目的 分析非梗阻性吞咽困难(NOD)患者的疾病分布和食管动力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97例吞咽时有胸骨后梗阻感的患者,经内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食管器质性狭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9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荷兰CTDSynectics高分辨率多通道胃肠功能监测系统(Pcpolygraf多导记录系统)和MMS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观察指标包括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上食管括约肌松弛率(UESRR)、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完整松弛压(IR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组间比较行秩和检验.结果 97例NOD患者中贲门失弛缓症、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胃食管反流病(GERD)者分别占41.2%(40/97)、39.2% (38/97)、19.6%(19/97).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者中蠕动异常、蠕动缺失、测压正常、远端食管痉挛者分别占39.5% (15/38)、36.8%(14/38)、15.8%(6/38)、7.9%(3/38).贲门失弛缓症组、GERD组、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健康对照组间比较,LESL、LESP、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43、57.490、50.559、10.155、22.046,P均<0.05).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P大于健康对照组,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76、-11.113、-8.036、-14.663,P均<0.05).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L和LESP均大于GERD组,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G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25、15.983、-19.235、-3.410、-4.351,P均<0.05).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L和LESP均大于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LESRR和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G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76、7.668、-2.873、-3.873,P均<0.05).GERD组的LESRR大于健康对照组,LESL、LESP、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则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31、-2.483、-14.618、-3.071、4.516,P均<0.05).GERD组的LESL和LESP均小于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LESRR则大于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13、-6.578、10.979,P均<0.05).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组的LESP、LESRR、食管体部下段压力、有效蠕动比例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13、-3.580、-3.511、8.150,P均<0.05).所有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IRP均高于正常范围.结论 NOD的疾病分布主要为贲门失弛缓症、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和GERD.食管体部有效蠕动减少可能是NO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 健康人食管测压及影响因素多中心研究

    作者:王智凤;孙晓红;宋志强;赵煜;柯美云;朱有玲;王学勤;罗金燕;谢小平;候晓华;邹多武

    目的 建立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正常值及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气液压毛细灌注系统测定3个不同年龄组(Ⅰ组18~39岁,Ⅱ组40~59岁,Ⅲ组≥60岁)健康志愿者食管动力参数.同时观察本测定方法对下食管括约肌(LES)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实际入组162名,Ⅰ组62名,Ⅱ组73名,Ⅲ组27名.三组间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呼气末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LESP平均值、残余压、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吸气末LESP为(28.98±1.11) mmHg,明显低于Ⅲ组[(34.35±1.96)mmHg,P<0.05].Ⅰ组跨膈压为(9.55±0.62) mmHg,明显低于Ⅱ组[(13.05±0.76) mmHg,P<0.05].三组食管体部远端和近端收缩波幅和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 UESP)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重复性比较,Ⅰ组、Ⅱ组第2次呼气末LESP明显高于第1次(P<0.05).远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近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与男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得到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的正常值.LES的动力参数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食管体部蠕动收缩能力在40~59岁年龄组强.老年人UESP明显下降.检测前让受试者有足够的适应时间,有利于得到准确、可靠的LES的动力参数.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食管内镜下表现和动力学研究

    作者:林向飞;吴康为;黄庆科;吴建胜;吴金明;朱启槐;陈民新;韩清锡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由于患者血中多种细胞因子如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等升高[1,2],可减弱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和食管清除功能,引起食管反流和炎症.本研究用液体灌注测压法和内镜检查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和炎症改变.

  • 基于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的食管高幅蠕动收缩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生理学意义

    作者:王琨;段丽萍;夏志伟;徐志洁;葛颖

    目的:分析存在食管高幅蠕动收缩患者的临床特点、食管动力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543例患者,纳入其中存在食管高幅蠕动收缩的患者。另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17名。进行吞咽困难问卷调查;根据 HRM 结果,分成 Jackhammer 食管和其他高幅蠕动食管[存在食管体部高幅收缩,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正常,但远端收缩积分(DCI)未达到芝加哥分型 Jackhammer 食管诊断标准],分析其食管动力情况;部分患者进行食管24 h pH-阻抗监测。统计学方法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543例患者中,64例(11.8%)存在食管体部高幅蠕动收缩,其中 Jackhammer 食管10例(15.6%),其他高幅蠕动食管43例(67.2%)。10例 Jackhammer 食管患者中,5例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食管痉挛性收缩;其他高幅蠕动食管组的食管痉挛性收缩发生率为30.2%(13/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Jackhammer 食管与其他高幅蠕动食管患者除食管蠕动幅度有差异外,在临床症状、LES 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34例完成吞咽困难问卷的患者,其固体吞咽困难频度与平均 DCI、LES 上3 cm处蠕动幅度、LES 上3~7 cm 处蠕动幅度呈负相关(r=-0.445,P =0.008;r=-0.354,P =0.040;r=-0.459,P =0.006);吞咽固体食物严重程度与平均 DCI、LES 上3~7 cm 处蠕动幅度呈负相关(r=-0.349,P =0.043;r=-0.400,P =0.019)。17例完成食管24 h pH-阻抗监测的患者中,10例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结论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患者中,存在食管体部高幅蠕动的患者并不少见。Jackhammer 食管与其他高幅蠕动食管患者除食管蠕动幅度有差异外,其他临床和食管动力特点无显著差异,可能为同一疾病谱不同程度的动力障碍性疾病。

  • 大于80岁老年慢性便秘病人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许倩倩;张荣秋;窦迎春;张燕;朱婷婷;周长宏;李青;孟欣颖

    目的 探讨高龄(>80岁)老年慢性便秘病人肛门直肠动力学的改变. 方法 选取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病人35例,同时选取非老年成人病人36例、年龄60~80岁老年病人35例,采用灌注式测压装置对病人进行肛管压力及直肠感觉容量的测定. 结果 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组肛管静息压、大缩榨压明显低于老年及非老年慢性便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8和9.000,均P<0.01);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组女性肛管大缩榨压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36);伴有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的高龄老年慢性便秘病人的肛门括约肌矛盾运动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伴随症状的高龄老年便秘病人(χ2=4.65和χ2=4.27,均P<0.05). 结论 高龄老年便秘病人肛门直肠动力学不同于老年及非老年便秘病人,性别是影响高龄老年便秘病人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的因素之一.伴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的部分高龄老年病人的便秘可能与出口梗阻有关.

  • 高分辨率测压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孟凡冬;李文燕;周巧直;冀明;吴咏冬;李鹏;王拥军;俞力;牛应林;吕富靖;李巍;王媛;张澍田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评价未经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以及初次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内镜、食管X线造影、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治疗情况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入组133例患者,32例(24.0%)为Ⅰ型,84例(63.2%)为Ⅱ型,17例(12.8%)为Ⅲ型.Ⅰ型和Ⅱ型反流症状更重(P=0.020),与Ⅰ型相比,Ⅱ型和Ⅲ型胸痛更明显(P=0.006),Ⅱ型(P=0.015)和Ⅲ型(P=0.023)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更高.整合松弛压在3个亚型相似(P=0.158).45例接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PD),47例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3个亚型中,POEM短期(6个月)治疗的成功率均高于PD,但是仅在Ⅲ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0%比40.0%,P=0.041).结论 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学特点不同,Ⅲ型患者建议采用POEM治疗.

  • 渐近全层肌切开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1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令狐恩强;王楠钧;王向东;杜红;孟江云;王红斌;朱静

    目的 通过总结渐近全层肌切开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促进POEM的发展.方法 从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行POEM术的188例患者中,选择行渐进式POEM的患者41例,对术后症状缓解及反流情况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及分析.结果 41例患者术后症状Eckardt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0.001),食管动力测压结果也证实了症状缓解的成效.术后反流发生率在症状学和胃镜下表现分别为26.83%和27.27%.结论 渐进全层肌切开式POEM可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其防反流的成果也初步令人满意.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分析

    作者:吕宾;李蒙;鉏莉;张烁;蔡利军;孙翠萍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POEM治疗,手术前后评估症状及食管造影、食管测压、胃镜等检查,于术后第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 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手术时间(57.2±18.4)min,术中有2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缓解率100%(Eckardt评分≤3分),平均随访13.3个月,复发2例,半年缓解率90%.食管测压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30.6 mmHg(1 mmHg =0.133 kPa),术后15.8 mmHg(P=0.001);术前平均综合松弛压28.1 mmHg,术后12.2 mmHg(P=0.000);平均食管宽径术前4.2 cm,术后3.1 cm(P<0.001).结论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随访研究.

  • Ⅱ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特征的高分辨率测压分析

    作者:郑晓敏;李仁君;李敏

    目的 探讨Ⅱ型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征,并评估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例Ⅱ型AC患者(观察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HRM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食管体部以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波为主(88.2%,176/200),对照组均为正常食管蠕动波.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4 s完整松弛压力和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观察组分别为(37.6±12.8)mmHg(1 mmHg =0.133 kPa)、(31.5±13.4) mmHg和(14.0±3.8)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7±5.6)mmHg(t =3.925,P=0.000)、(10.5±4.3)mmHg(t =5.835,P=0.000)和(7.9±4.5)mmHg(t=4.325,P=0.000);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观察组为(23.6±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16.7)%(t=-5.491,P=0.000).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和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型AC患者以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波和4s完整松弛压力增高为HRM的特征性表现,HRM检测有助于对AC进行早期诊断、再分类及预期疗效的评估.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及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杨建锋;王霞;王晖;张啸;张筱凤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及与远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的患者,随访观察EST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和对照组.在EST术前、术后1年分别采用Oddi括约肌测压术,对比Oddi括约肌基础压、收缩压高峰值的变化.并抽取胆汁,做细菌培养.结果 共有6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13 ~ 36个月,有3例患者失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9% (11/65).EST术后Oddi括约肌收缩高峰值和收缩频率明显低于术前,但并发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在EST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术前并发症组胆道细菌阳性率54.5% (6/11)与对照组46.3% (25/5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但术后胆道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 (7/10)比31.7% (13/41),P=0.0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结石数量(>3)、结石大直径(>20 mm)、EST大切开是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ST术后远期并发症须加强关注,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存在胆肠反流是其发生的基础因素,同时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 胆石症患者Oddi括约肌压力表现及其意义

    作者:刘虎;韩文秀;汪正广;孟翔凌;徐阿曼

    目的 探讨胆石症与Oddi括约肌(SO)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已行外科胆总管探查术患者术后6周进行胆道镜经T管窦道胆道测压,项目包括SO基础压、SO收缩幅度、SO收缩频率、胆总管压力.探查术原因71例为胆石症,分为胆囊结石组(20例)、胆总管结石组(22例)和肝内胆管结石组(29例);9例因外伤,作为正常对照.胆道镜先明确有无胆道结石,如有结石在取石前后分别测压,如无结石则直接测压.结果 胆道镜检查50例存在胆管结石者取石前后各测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胆囊结石组、胆总管结石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肝内胆管结石组的SO基础压、SO收缩幅度、胆总管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92±5.87)mm Hg比(16.21±3.27)mm Hg、(58.89±26.40)mm Hg比(106.30±54.28)mm Hg、(8.49±6.89)mm Hg比(13.56±2.93)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收缩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胆道测压不能作为判断胆管内有无结石的可靠依据;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存在SO功能异常,其SO基础压和收缩幅度、胆总管压力均明显下降.

  • 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者:孔德润;张磊;张超;付忠谦;郝加虎;何兵兵;孙斌;谢岳;李盼;许建明

    目的 在体内外实验中验证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技术,对仿真食管曲张静脉(直径3 mm,6 mm,8 mm)进行压力(压力范围在8~36 mm Hg)测量.比较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技术检测仿真曲张静脉压力与实际压力值.另外,采用相同技术检测23例门脉高压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同时检测肝静脉压力梯度及其他与曲张静脉出血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仿真曲张静脉的测压值与实际压力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0.993,P<0.001),测压值偏差小(95%CI:-0.13 cm H2O~0.33 cm H2O).临床研究23例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均获得成功,可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r≥0.998).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与肝静脉压力梯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58,P<0.001),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与既往出血史、血管直径及红色征相关,而与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t=0.31,P=0.76).结论 计算机视觉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检测技术检测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食管动力学研究

    作者:吕勇;彭孝纬;何利平;王辛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的动力学改变.方法经内镜检查3 400例患者,分RE、BE、对照组,进行症状调查、食管测压、食管24 h pH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与BE组间除吞咽不适外,烧心感、反酸及胸骨后疼痛的症状评分均为RE组大于BE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部分RE、BE、对照组间食管运动功能比较,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食管24 h pH检测DeMeester评分、pH<4总时间、pH<4时间的百分比等RE、BE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RE、BE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食管反流症状与食管黏膜的内镜下表现不一致;食管组织化生与食管运动功能间无相关.

  •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气囊测压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建明;张磊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气囊测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reier公司生产的食管曲张静脉测压仪(EVM),由2名操作者分别对26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食管曲张静脉测压,同时测定相应的肝功能指标.结果26名患者中23名测压成功,无副反应;测量值变异系数为7.18%±2.64%;两操作者之间测压值呈显著相关性(r=0.835P<0.001);有红色征和(或)有曲张静脉出血史者测压值明显升高(P<0.01);曲张静脉压力与曲张静脉直径、Child Pugh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内镜气囊测压技术无创伤,安全,无副反应,简便易行,重复性较好,对预测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及药物降压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气囊测压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磊;许建明;孔德润;王玲;谢惠君;胡乃中

    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变化与出血危险性有关,及时准确的了解曲张静脉压力可为预防曲张静脉出血提供参考,我们从2000年起对内镜气囊测压法进行了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该方法测压数据的可靠性,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门静脉血流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验证该项技术的实用价值.

125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