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能X线吸收法和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成年超重和肥胖人群骨矿含量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王政和;付连国;阳益德;王烁;马军

    目的 分析生物电阻抗法(MF-BIA)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成年超重、肥胖人群骨矿含量的一致性,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为MF-BIA法准确测量我国成年超重、肥胖人群的骨矿含量提供依据.方法 志愿招募成年超重、肥胖者1323人,分别采用MF-BIA法和DXA法测定受试者的骨矿含量,分析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结果 MF-BIA法测量成年超重男性、肥胖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的骨矿含量与DXA法测量的骨矿含量差值分别为0.28、0.38、0.24和0.36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超重男性、肥胖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MF-BIA法与DXA法测量骨矿含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87、0.796、0.741和0.78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为:超重男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297+1.005×骨矿含量(MF-BIA法);肥胖男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302 +0.799×骨矿含量(MF-BIA法);超重女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780 +0.598×骨矿含量(MF-BIA法);肥胖女性人群,骨矿含量(DXA法)=0.755 +0.597×骨矿含量(MF-BIA法).结论 MF-BIA法和DXA法测量中国成年超重、肥胖人群骨矿含量一致性较差;在中国成年超重、肥胖人群中,使用MF-BIA法测量骨矿含量需进行校正.

  • 基于血液的频率特性来区分血栓与气肿

    作者:张金钟;刘亚军;白国刚

    本文介绍了使用电桥测试仪、Agilent 4285A,测量从10头猪上抽取的正常状态下以及凝固状态下的血液样本,得出其电导率和相位差.同时测量正常细胞的红细胞比容(血液中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在低于800kHz的情况下,正常血液和凝固血液的电导率之差保持在4.3mS/cm,在高于800kHz时呈递减趋势.电导率差与红细胞比容无关联(相关系数=0.04).在1MHz到2MHz的情况下,正常血液和凝固血液的相位差达到大值.因此,在1MHz到2MHz的情况下的相位差就能分辨出血栓和气肿.

  •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质量保证

    作者:张绍武;宁洁

    尿沉渣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传统镜检法存在费时费力,重复性差,人为误差率较高,实验室间结果不具可比性等缺点.Sysmes公司生产的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相结合的原理,通过散射光强度、荧光强度及电阻抗信号对尿液中细胞、管型、细菌进行定量分析.

  • LH750血液分析仪故障案例分析

    作者:林建斌;于强

    1工作原理
      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Coulter原理对WBC、 RBC、 PLT计数, RBC池计数RBC、 PLT, WBC池计数WBC,利用比色法检测HGB。 Coulter原理是基于电阻抗[1]法, RBC、WBC池各有一个外电极,三个内电极,如图1所示。

  • "五分类"全自动细胞分析仪的测定原理及维护

    作者:严劲

    自1948年库尔特发明了电阻抗测量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运用,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有了极大提高,但对白细胞的分类难度较大,进展缓慢.直到1985年前后,对白细胞的分类从"三分类"发展到"五分类",现简述一下它的测定原理及维护.

  • 电阻抗法快速测定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应用研究

    作者:赖蔚破;黄吉城;戴昌芳;朱海明;宋曼丹;严纪文

    为更好地提高现行食品中的菌落总数的检测效率,快速、准确地对食品中的菌落总数作出评估,将电阻抗法应用到120份巴氏消毒奶和114份瓶装饮用纯净水中的菌落总数的测定,并与现行国标法测定结果作比较.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巴氏消毒奶和饮用纯净水的检测结果相符率分别为95%和94.7%,电阻抗法巴氏消毒奶的假阳性率为1.7%,假阴性率3.3%,纯净水假阳性率为1.8%,假阴性率为3.6%.对检出时间的分析表明,巴氏消毒奶的细菌指标合格的时间为4.2 h,不合格时间为2.3 h,纯净水的细菌指标合格的时间为14.5 h,不合格时间为11.3 h.以上结果表明,应用电阻抗技术测定巴氏消毒奶和纯净水的菌落总数,可以将检测时间从常规法的48 h缩短至14.5 h,是一种省时、可靠的检测方法.

  • 医学电阻抗技术与乳腺肿瘤检测

    作者:任超世

    医学电阻抗技术具有无创、廉价和功能信息丰富等特点,可从细胞层次上提取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到在尚未出现结构性改变之前乳房组织的电特性变化,给出肿瘤早期预报信息.

  • 应用核磁共振测定儿童内脏脂肪验证生物电阻抗技术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杨炯贤;闫洁;彭芸;潘长鹭;杨文利;吕艳秋

    目的 验证生物电阻抗技术(BIA)在儿童内脏脂肪测定的准确性.方法 招募7~18岁受试者,根据报名顺序和入组标准进行筛选.受试者入组后7d内完成BIA和核磁共振(MRI)检测.BIA检测和腹部MRI扫描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完成.MRI脐平面图像分析得到内脏脂肪面积,BIA测试后直接获得内脏脂肪面积数据.以MRI作为标准方法,将两者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并建立简单线性方程.结果 纳入60例受试者,男女各30例,年龄(11.9±4.6)岁,体质指数为(22.8±7.3)kg/m2.BIA测定内脏脂肪面积为(85.4±64.2)cm2,高于MRI测定结果(49.4±32.4)cm2(t=-6.524,P=0.000).Pearson相关系数r=0.806(P=0.000).建立线性校正方程:y=0.41x+ 14.78,β值(95%CI)为0.41(0.04~0.81).绘制Bland-Altman图:(x-)±1.96 s为(35.9±83.7)cm2.结论 BIA测定内脏脂肪面积结果稳定,相关性好,可以用于快速评价儿童的内脏脂肪情况.

  • 多频生物电阻抗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成年超重、肥胖人群全身肌肉含量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王政和;董彦会;阳益德;王烁;马军

    目的 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多频生物电阻抗法(MF-BIA)测量成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全身肌肉含量的一致性,建立MF-BIA校正预测模型.方法 于2014年4月1日至5月2日期间,以志愿招募的形式,选取在北京居住满1年、22~55岁、自报BMI≥24 kg/m2的志愿者1488名,排除体检时BMI≤24 kg/m2或存在器质性疾病的171名志愿者后,共纳入1317名研究对象.采用MF-BIA和DXA同时测定其全身肌肉含量,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MF-BIA与DXA测量超重、肥胖者全身肌肉含量的差异;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分析2种方法测量结果 的一致性;并采用线性回归建立MF-BIA的校正预测模型.结果MF-BIA测量成年超重男性、肥胖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的全身肌肉含量与DXA测量结果的差值分别为(3.29±1.94)、(2.05±2.65)、(0.17±1.85)和(-2.22±2.89)kg,除超重女性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成年超重男性、肥胖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人群中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0.956、0.911、0.851,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Bland-Altman图显示,MF-BIA和DXA测量超重男性、肥胖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全身肌肉含量的一致性限分别为-0.51~7.09、-3.14~7.24、-3.46~3.80、-7.88~3.44 kg.MF-BIA校正预测模型为:超重男性人群:yDXA=-0.648+0.952xMF-BIA,肥胖男性人群:yDXA=-3.646+1.026xMF-BIA,超重女性人群:yDXA=-4.800+1.117xMF-BIA,肥胖女性人群:yDXA=-9.884+1.287xMF-BIA.结论 MF-BIA和DXA测量我国成年超重、肥胖男性和肥胖女性人群全身肌肉含量的一致性较差;在我国成年超重、肥胖男性和肥胖女性人群中,使用MF-BIA测量全身肌肉含量时需进行校正.

  • 生物电阻抗法与双标水稀释法在人体成分测定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健敏;朴建华;孙锐;田颖;田园;李卫东;杨晓光

    目的 用双标水稀释法验证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的体成分测定方法--生物电阻抗法的准确性.方法 从白求恩军医学院某中队150名学员中根据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筛选出16名学员作为受试对象,试验期为14 d,试验期间学员集中管理,统一食宿.试验第1天受试者服用双标水,收集服用前及服用后2 h、4 h、6 h、8 h及第2至第14天的尿液,用质谱分析的方法,得到受试者2H、18O的消除曲线,从而获得受试者的体成分数据.与此同时,从试验第1天开始,每天晚餐后3 h用生物电阻抗仪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体成分的测定.后,将2种方法获得的体成分数据加以比对.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生物电阻抗法与双标水稀释法获得的体成分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高度相关,两种方法测得的总体水、瘦体重、体脂及体脂百分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556,0.817,0.606,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中国人体成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齐齐哈尔市1836名体检成年人骨骼肌量及其与年龄的关联研究

    作者:王颖;宋永丽;孟丽苹;陈志刚;张莹;陈禹含;林丽荣;张玉伟;高巍;石岩萍

    目的:分析齐齐哈尔市体检成年人的骨骼肌含量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在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参加体检的18~87岁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患有冠心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高血压、贫血、癌症、肝肾疾病者及体内配带心脏起搏器者后,共计纳入1836名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调查对象四肢骨骼肌量(ASM),计算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ASM、RSMI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调查对象身高、体重、BMI、腰臀比、总肌肉量、体脂百分比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各年龄组间四肢骨骼肌量及骨骼肌总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各年龄组肌肉下降率的差异。结果男性总肌肉量为(52.22±6.65) kg,高于女性[(38.05±4.39)kg](t=28.20,P<0.001)。18~29、30~39、40~49、50~59、60~69、70~87岁组男性四肢骨骼肌总量分别为(24.64±3.23)、(24.00±3.12)、(24.35±3.03)、(23.33±2.97)、(22.54±2.91)和(21.40±3.36)kg(F=16.12, P<0.001);女性分别为(16.48±3.14)、(16.72±1.93)、(16.75±1.93)、(16.84±2.28)、(16.52±2.35)和(14.70±2.37)kg(F=4.38,P=0.001)。男性四肢骨骼肌总量为(23.72±3.16)kg,高于女性[(16.65±2.25) kg](t=55.97, P<0.001)。50岁以后,男性ASM与年龄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28.31-0.09x(P<0.001),而女性在60岁以后ASM与年龄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27.69-0.18x(P<0.001)。女性骨骼肌肉量下降率为16.85%(124/736),高于男性(8.73%,96/1100)(χ2=27.57,P<0.001)。结论男性50岁以后,ASM与年龄呈负相关,而女性ASM在60岁以后与年龄呈负相关,且女性骨骼肌量下降率高于男性。

  • 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经穴位电阻分析

    作者:安贺军;朱宏;张波;郭雁冰;李玉华;王普艳;李洁;许继宗;郑晓鹏

    目的:测试并分析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患者胃经穴位的电阻值,总结疾病状态下胃经的虚实状况,用以指导针灸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科83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应用体表电阻测量法测定双侧胃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丰隆、足三里、梁丘穴电阻,以穴位向外侧旁开1 cm处作为非穴区电阻对照点。采用朱氏耳廓全息检测仪,在每个穴位测量点(约0.5 cm2)自动检测20个点的电阻,以平均电阻值作为该穴的电阻值。结果冲阳穴左侧电阻值为(9.64±2.03)k?,右侧电阻值为(9.68±2.02)k?,显著低于同侧其他穴位(P<0.01);梁丘穴左侧电阻值为(13.44±2.11)k?,右侧电阻值为(13.68±2.12)k?,显著高于同侧其他穴位(P<0.01)。结论脾胃虚寒型CAG患者胃经穴位电阻值不同,体现了胃经诸穴的不同虚实状况和本病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的基本病机。

  • 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穴位电阻值对比分析

    作者:杨玥;周桂桐

    目的: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取穴方法间的关联性,为从科学角度挖掘子午流注针法合理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NQ-1B型电阻针灸测定仪按照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方法对30例健康受试者子时、卯时、午时、酉时4个时辰的相应穴位电阻值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午流注针法1个周期中电阻值纳甲法日均值为0.459Q,纳子法日均值为0.553Ω,养子时刻注穴法为0.533Ω,且各取穴法的平均电阻值从子时到酉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运行趋势,其峰值集中在卯时,谷值集中在酉时.对1个周期内各取穴方法的时辰平均电阻值比较,纳甲法与纳子法、纳甲法与养子时刻注穴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同时辰不同取穴方法的平均电阻值进行两两比较,仅午时纳甲法与纳子法、午时纳甲法与养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的穴位电阻值存在相同的运行趋势,但彼此间关联性不强,在取穴部位和时间上也存在很大分歧.

  • 基于声学不均匀特性的磁感应磁声成像声压解析

    作者:张伟;马任;张顺起;殷涛;刘志朋

    目的 依据人体声学参数,探索磁声耦合成像声信号在声学非均匀媒介中的传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参考人体组织声学特性建立仿真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进行电磁场仿真,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求解磁声信号在仿真模型中的传播,并在自由空间采集声压信号.后,对比研究磁声信号在声学均匀模型和声学非均匀模型中的传播过程.结果 在两个声学模型中声源分布相同,声学非均匀模型中采集的声压信号峰值数量多于声源边界,且声压峰值间的时间间隔与声源边界之间的距离不匹配.结论 初步揭示了声学非均匀特性对磁感应磁声成像的影响,为声学非均匀媒介的重建算法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 体外人脑胶质瘤电阻抗特性及等效电路

    作者:金定毅;钱晋武;沈林勇;张煜辉;毛光金;曹依群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的电阻抗特性并建立其等效电路,可为进一步区分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阻抗特性差异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英国Solartron公司的阻抗分析仪(1260),采用四端法,在10 Hz ~ 10 MHz范围内,对4例体外人胶质瘤组织进行电阻抗测量.通过分析其频率特性并结合已有的人脑组织的等效电路,建立了体外胶质瘤的等效电路,利用阻抗分析软件Z-VIEW对其进行仿真.结果 体外人脑胶质瘤的阻抗模值在10 Hz~10 MHz范围内随频率的增大而下降,相位角在该范围内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体外人脑胶质瘤组织在10 kHz ~ 10 MHz范围内电阻抗实部比较稳定,其中在10Hz~ 10 kHz范围内,实部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电阻抗虚部在20 kHz ~ 10 MHz范围内较稳定,而在10Hz ~ 20 kHz范围内,虚部随频率增大而增大.样本的等效电路仿真曲线与实际曲线相比较,等效电路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体外人脑胶质瘤的电阻抗特性.结论 体外人脑胶质瘤与已知的正常脑组织的电阻抗特性及等效电路差别明显,这为探索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于区别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 生物电阻抗法监测心输出量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紫锰;杨春华;陈娟;欧阳彬;管向东

    目的 探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无创心输出量(CO)在危重病中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5月间本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SICU)收治的12例需放置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同时用生物电阻抗法和SWAN-GANZ导管热稀释法测定患者CO曲线平稳后0、1、6、12、24、48 h的CO值,并应用Pearson相关对两种方法测得的CO值与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生物电阻抗法测的CO值在所有时间点均低于SWAN-GANZ导管热稀释法的测值[0 h:(5.5±0.9)L/min比(7.7±1.4)L/min;1h:(5.3±0.7)L/min比(7.4±1.5)L/min;6 h:(4.6±0.6)L/min比(6.8±1.4)L/min;12 h:(5.1±0.9)L/min比(7.6±1.6)L/min;24 h:(6.1±1.1)L/min比(9.0±1.6)L/min;48 h:(6.3±1.3)L/min比(9.5±1.5)L/min;均P<0.05].两种方法测量的CO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趋势(r=0.818,P=0.047和r=0.884,P=0.020).结论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的无创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患者CO同样呈时间依赖性,是一种有效的CO监测方法.

  • 生物感应式磁声成像的研究现状

    作者:马真;孙正;王健健

    生物感应式磁声(MAT-MI)成像是一种新型功能成像技术,融合电磁技术、超声技术和多物理场探测与成像技术,具有电阻抗成像的高对比度以及超声扫描成像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反映生物组织的电导率变化信息,达到对病变组织进行早期诊断的目的.将MAT-MI与内窥检测技术相结合,则可直接检测生物腔体组织(如鼻腔、消化道以及血管等)病变的情况,为腔体组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及时可靠的依据.在分析MAT-MI的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对其正/逆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内窥感应式磁声成像的可行性以及所面临的技术难点.

  • 一种实用的动态电阻抗断层成象算法

    作者:董秀珍;秦明新;汤孟兴;付峰;史学涛;尤富生

    在电阻抗断层成象技术(EIT)的研究中提出并推导了一种较为严格的图象重构算法-广义逆法,在此基础上针对EIT的病态性问题,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在一种新的计算机有限元模型上实现了该算法,重构出了反映阻抗变化量的图象(即动态成象).改进的广义逆法突破了原广义逆法在剖分规模上的限制,能在较大的剖分规模上进行,更有利于图象的重构.将该算法用于计算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广义逆法与现有算法-等位线法相比,成象定位更准确、重构图象的误差小,在信号信噪比较高时能较好地重构出阻抗分布复杂的模型.后,对改进该算法的噪声性能进行了讨论.

  • 人颅骨电阻抗频率特性及其与解剖结构关系研究

    作者:吴小明;董秀珍;秦明新;付峰;尤富生;刘锐岗;史学涛;向海燕;汤孟兴;刘飞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应用于脑部成像的研究中,颅骨的电阻抗对驱动电流的屏蔽效应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成像效果(特别是中心区域).本研究采用离体人颅骨,二电极法,用频响分析仪(Solartron 1255B)经电阻抗接口(Solartron 1294),在0.1 Hz~1 MHz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描记出颅骨电阻抗频响特性曲线,初步观察了颅骨电阻抗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了颅骨解剖结构同其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颅骨电阻抗幅值随时间明显增大;其特征频率应在10 KHz附近,颅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对颅骨电阻抗有重要的影响,含有板障层的厚颅骨由于颅骨内、外板中富含毛细血管的原因,其电阻抗较不含板障层的薄颅骨电阻抗小.本研究结果为解决颅骨高阻抗的屏蔽效应问题提供了可能的参考和依据.

  • 1002例普通外科择期手术住院患者营养状态评价

    作者:李雅慧;贾汝梅;王景顺;李志增;王树峰;马维;谷保军;吴卫中;吕海涛

    目的评价本院普外择期手术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方法普外科1002例择期手术住院患者,男430例,女572例;年龄15~89岁;消化道内疾病411例(良性181例,恶性230例),消化道外疾病591例(良性506例,恶性85例).入院后3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多项营养指标检测:(1)人体测量与理想体重比(WT/HT),上臂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握力(GS);(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运铁蛋白(TF),肌酐身高指数(CHI),淋巴细胞总数(TLC);(3)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脂肪(FAT).结果各项指标表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WT/HT 18.1%,TSF 25.8%,AMC 22.2%,GS 65.5%,HB 51.2%,ALB 6.1%.TF24.9%,CHI 47.6%,TLC 23.7%,FAT 63.6%.各项指标全部正常者占12 5%.1~2项指标异常者占46.9%.3~5项指标异常者占37.7%,6~8项指标异常者占2.9%.结论患者住院时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积极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非常必要.

    关键词: 营养评价 电阻抗
16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