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穴位电阻值对比分析

    作者:杨玥;周桂桐

    目的: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取穴方法间的关联性,为从科学角度挖掘子午流注针法合理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NQ-1B型电阻针灸测定仪按照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方法对30例健康受试者子时、卯时、午时、酉时4个时辰的相应穴位电阻值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午流注针法1个周期中电阻值纳甲法日均值为0.459Q,纳子法日均值为0.553Ω,养子时刻注穴法为0.533Ω,且各取穴法的平均电阻值从子时到酉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运行趋势,其峰值集中在卯时,谷值集中在酉时.对1个周期内各取穴方法的时辰平均电阻值比较,纳甲法与纳子法、纳甲法与养子时刻注穴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同时辰不同取穴方法的平均电阻值进行两两比较,仅午时纳甲法与纳子法、午时纳甲法与养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的穴位电阻值存在相同的运行趋势,但彼此间关联性不强,在取穴部位和时间上也存在很大分歧.

  • 66例高血压患者经络诊察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长荣;许广超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的经络反应,探索其临床经络诊断意义.方法:对6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2种方法进行经络检测:首先,采用康威人体经络特性诊断分析系统,检测分析十二经脉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检验完毕,休息5 min后,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循按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及督脉、头背部循行部位有无压痛、结节、条索状反应物等变化.结果:66例高血压患者中,65例经络伏安特性曲线有异常,其中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均为28例,异常率43.1%为高;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方法,41例有异常经络反应,其中督脉28例,异常率68.3%为高.结论:高血压病主要异常经络反应是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从而为经络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 穴位电特性探测存在的问题及新探穴方法的设想

    作者:刘堂义;杨华元;蒯乐;高明

    通过对穴位电特性测试的文献回顾,发现传统穴位电特性探测的手段和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在于没有区分穴位皮肤与穴位的关系,未能很好解决穴位探测中存在的客观和主观影响因素,从而使得传统的探穴方法不稳定,探测结果可重复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设计"穴位电特性探针"的设想,通过对穴位内各解剖层次的电特性实时、动态的探测,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穴位电特性全貌,同时由于人体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避免传统探穴方法的影响因素.

  • 正常人和冠心病人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性

    作者:章毓清;丁光宏;沈雪勇;刘汉平;姚伟;邓海平;魏建子;黄志明;褚君浩

    目的:探究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测量47例正常人和50例冠心病病人的体表几个穴位的红外辐射,并将两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正常人与冠心病人的穴位红外辐射存在着差异.结论:人体穴位的红外辐射的确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信息,为通过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非接触诊断疾病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

  •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明镜;陈日新;陈明人;李巧林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心气虚患者7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双前臂内侧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内关穴10 min).悬灸结束后记录患者内关穴产生扩热、透热的例数,然后再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测量,记录艾灸后前臂内侧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艾灸前患者内关穴区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高温特征,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6.9%,准确性为70.3%.艾灸内关穴区后,发生热敏化的内关穴区产生明显的沿前臂内侧纵向扩散的红外辐射增强区域,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3%,准确性为89.2%.结论:(1)心气虚患者内关穴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扩热、传热的热敏现象,受试者的主观感觉与红外成像有明显的相关.

  • 中风病机的背部红外热像研究--经络穴位红外热像原理的运用

    作者:魏鹏绪;辛随成

    目的:对中风后患者背部红外热图进行观察,分析中风病机.方法:采集31例中风后患者及20例普通人的背部红外热图,对比其温度分布模式的差异.结果:普通人基本表现为高温区在脊柱区域及背部两侧上部,低温区在背部两侧下部,双侧基本对称.中风后患者督脉高温带断续、缩短;偏瘫患者背部两侧上中胸椎段明显失对称;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上背部低温区均出现在瘫痪侧,脑出血后偏瘫患者10例低温区出现在瘫痪侧,5例出现在健侧;2例狂躁症状患者督脉胸椎段出现低温带.结论:中风后病机包括督脉脉气失调和心肺脏气失调;脑出血后偏瘫病机与脑梗死不同;中风后躁狂患者应考虑阳气虚衰的可能性.

  • 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

    作者:魏鹏绪;辛随成

    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不但是客观显示经络、穴位的方法,也是了解人体经络乃至脏腑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手段.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加以讨论.

  • 经络知热感测定取穴针灸治验

    作者:刘炳权;李丽霞

    经络知热感测定法是50年代由日本赤羽幸兵卫首先介绍的一种经络诊法,即用点燃的线香在十二经的井穴上灼烤,测定患者各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判断经络虚实,指导针灸临床诊断和治疗[1].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寒热虚实夹杂辨证困难之证,采用本法进行经络辨证,指导治疗,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例右肾切除术后患者,笔者在未了解病史前用经络知热感测定法检查该病人,结果显示为右肾经虚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