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妇科光谱治疗仪的设计

    作者:石志学;房庆海;阎松

    妇科光谱治疗仪是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医疗仪器,本文阐述了妇科光谱治疗仪利用红外辐射的治疗原理和仪器的功能,重点讲述了利用单片机实现"BIOSPEC-I妇科光谱治疗仪"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该仪器经临床试验,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 中医经络红外辐射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窦思东;许瑞旭;吴南茜;李春兰;叶颖颖

    诸多研究表明经络具有客观存在性,但其实质尚不明确,它的热学特性是研究的一个方向,笔者对近年来腧穴的红外辐射特性以及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归纳.腧穴区具有高温和低电阻特性,而经脉线上穴区的ATP能量代谢及导热性高于非穴区,表明腧穴具有较多特殊的生理功能,承载着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皮肤的微循环和经脉线下的传热通道有关,并且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其诱发方式以温和灸佳.

  •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下关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作者:付勇;章海凤;李芳;熊俊;张波;李林;陈日新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合格受试者5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TTM)拍摄面部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进行灸感法热敏检测,即用艾条悬灸下关穴(患侧)10 min,悬灸结束后记录患者下关穴产生扩热、传热的例数.然后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检测,记录艾灸前后面部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受试者下关穴(患侧)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艾灸前红外检测患者下关穴区(患侧)的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低温特征,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65.6%,特异性(真阴性率)为68.2%,准确性为66.7%.艾灸下关穴区(患侧)后,沿面颊部产生明显片状扩散的红外辐射增量区,其敏感性(真阳性率)为81.8%,特异性(真阴性率)为81.0%,准确性为81.5%.结论:(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下关穴(患侧)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热敏现象,不仅是受试者的主观感觉,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

  • 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明镜;陈日新;陈明人;李巧林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态红外客观显示的可能性.方法:共纳入心气虚患者74例.在自然状态下采用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TTM)拍摄双前臂内侧红外热像图,图像采集完毕,接受灸感法热敏检测(艾条悬灸内关穴10 min).悬灸结束后记录患者内关穴产生扩热、透热的例数,然后再进行第2次红外辐射测量,记录艾灸后前臂内侧红外图像变化,比较两种检测法对心气虚患者内关穴热敏态的检测差异.结果:艾灸前患者内关穴区红外辐射强度多数显示高温特征,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6.9%,准确性为70.3%.艾灸内关穴区后,发生热敏化的内关穴区产生明显的沿前臂内侧纵向扩散的红外辐射增强区域,与患者灸感比较,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3%,准确性为89.2%.结论:(1)心气虚患者内关穴区热敏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红外成像客观显示.(2)艾灸热敏腧穴产生的腧穴扩热、传热的热敏现象,受试者的主观感觉与红外成像有明显的相关.

  • 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

    目的 探讨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用PHE 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对104名志愿者的太渊、大陵及非穴位对照点的自发红外辐射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在穴位和非穴位对照点共6个检测部位中,有4个检测部位在某些波长的自发红外辐射强度与第1秒呼气容积(FEV1)和大通气量(MVV)有相关关系(r=0.197~0.334,P<0.05或P<0.01),其中左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功能有相关关系的波长数明显多于其他检测部位(P<0.01).结论 太渊穴自发红外辐射与肺通气功能有明显的相关性,能灵敏地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变化.

  • 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意义

    作者:吕少文;赵丽君;李红;何文彤;庞奕晖;赵宏伟

    为探讨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原理及其生理结构基础,探讨了人体红外辐射信息的本质和意义.并利用红外热像技术(IRT),实现了人体机能与结构多元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以促进医用红外热像分析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 成年男性额面颈部红外热像的定位定量研究

    作者:吕少文;李红;何文彤;庞奕晖;金迅;江涛;王英慧;赵丽君

    目的:探索人体红外辐射(IRR)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国产DW-9100医用红外热像仪,采集成年男性额、面、颈部IRI,IRIAS专用软件自动定位、定量,Excel统计学处理.结果:成年男性额、面、颈部IRI有效色码表达可达11级,色码分布具有明显的定位规律;Ⅰ~Ⅺ级色码温区呈递减状态,同级色码平均温差为1.03℃,P<0.01;逐级色码平均递减温差为1.05℃,P<0.01,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色码温差亦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体额面颈部IRR具有明显的定位、定量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人体IRR表达的多元信息.

  • 足三里梁门胃俞穴区红外辐射与慢性胃痛的相关规律及其应用

    作者:常小荣;严洁;易受乡;岳增辉;林亚平

    目的:探讨足三里、梁门、胃俞三穴区红外辐射与慢性胃痛的相关规律及临床运用.方法:采用人体热能辐射测试仪检测慢性胃痛患者足三里、梁门、胃俞穴区红外辐射值,并与健康人及以咳嗽为主症的肺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健康人左右两侧经穴红外辐射基本平衡,而慢性胃痛患者左右两侧经穴及背俞穴红外辐射不对称( P<0.05或0.01). 三穴区红外辐射与慢性胃痛密切相关, 其表现为三穴区左右两侧红外辐射不对称( P<0.05或0.01), 足三里与梁门二穴区红外辐射两侧均低于健康人( P<0.01).结论:穴位区域红外辐射检测可作为研究针刺疗效的一个手段. 针刺能够使降低的红外辐射升高, 从而调节经气使之趋向正常.

  • 瑜伽体式对人体腧穴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

    作者:马雄飞;应荐

    目的 观察瑜伽体式对人体脉轮和腧穴的效应.方法 设立瑜伽组和对照组,对试验前后人体腧穴的红外温度进行跟踪观察,测量仪器为美国Mikron infrared Inc.M7800红外测温仪.结果 瑜伽组试验前后指标变化明显,且神阙、关元尤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前后指标变化符合生理规律;组间比较,瑜伽组指标变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瑜伽体式对腧穴红外温度上升产生效应,且受靶向作用脉轮对应的腧穴温度上升高于其他腧穴.

  • 皮肤日晒红斑的光生物学基础

    作者:刘玮

    地球表面的日光光谱由波长200 nm的紫外区到波长1800 nm的红外区组成,其中紫外辐射约占3%,可见光占37%,红外辐射占60%左右.虽然紫外线只占日光的一小部分,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生物学作用,如引起皮肤晒伤、晒黑、皮肤光老化、皮肤光敏感甚至皮肤癌等等.本文就皮肤日晒红斑的光生物学基础简述如下.

  • 非接触体温计的研制

    作者:胥绍禹

    利用温差电堆测量人体辐射的红外能量,研制医用非接触体温计.采用了斩波放大、环境温度补偿、△∑方式24位ADC及多层光学镜筒,达到了实用水平.

  • 具有红外线热扫描功能的人体表层血管显示仪的研制

    作者:乔铁;谢景夏;黄万潮;何群芝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红外线热扫描功能的人体表层血管显示仪 方法:仪器设计有红外线热扫描功能的检测探头,探头对准人体表层皮肤后,其感光元件能感应人体表层皮肤和表层皮肤下的血管所辐射的红外线,进而将被测患者血管的静态分布图显示出来.结果:医生根据显示的血管分布图,可以快速地判定患者血管状况,实时准确地进行插管输液等必要的处理,该仪器是一种便携式诊疗工具.结论:该设备能便携、快速和准确地显示人体表层血管静态分布图,能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插管输液等医疗操作,安全、快捷、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乳腺增生病肿块的体表红外辐射光谱分析

    作者:应荐;张海蒙;程亦勤;胡升芳;沈霃平;沈雪勇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病患者肿块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特异性改变.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肿块体表1.5~16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光谱,并与自身相应正常部位对照.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肿块体表与对侧正常部位体表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检测的59个波长检测点中有51个点(1.5、3.75~16.0 μm),肿块体表的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对侧正常部位(P=0.000~0.030).结论:乳腺增生病患者肿块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有特异性改变.

  • 成年女性额面颈部红外热像的定位定量研究

    作者:王英慧;吕少文;何文彤;江涛;金迅;李红

    目的:研究成年女性额、面、颈部红外辐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国产医用红外热像仪,采集成年女性额、面、颈部红外热像图(IRI)105例,采用红外热像图分析软件(IRIAS)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成年女性额、面、颈部IRI有效色码表达可达11级,色码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Ⅰ~Ⅺ级色码温区呈递减状态,同级色码平均温差为0.95℃(P<0.01);逐级色码平均递减温差为0.94℃(P<0.01),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IRI色码温区定量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成年女性额、面、颈部红外辐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人体红外辐射表达的多元信息.

  • 成年男女额面颈部红外辐射的定位定量比较

    作者:李红;吕少文;王英慧;何文彤;庞奕晖;江涛;金迅

    [目的]探索成年男女额、面、颈部红外辐射(infrared radiation,IRR)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国产医用红外热像仪,采集成年男女额、面、颈部红外热像(Infrared image,IRI),男性170例、女性105例.根据不同年龄的温区特点分为A、B、C、D4个年龄组,分别进行定位、定量比较.[结果](1)色码温区的定位比较显示:成年男女额、面、颈部IRI有效色码温区均可达Ⅺ级,各级色码温区的分布基本相同;(2)男、女平均色码温区的定量比较:男性的Ⅰ~Ⅳ级色码温区明显高于女性的相应色码温区,平均温差为:0.55℃,P<0.05,有显著性差异;(3)各年龄组色码温区的定量比较:A组,女性的色码温区均显著高于男性相应色码温区,平均温差为0.91℃,P<0.05,有显著性差异;B、C、D 3个年龄组,男、女同级色码温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成年男女额、面、颈部色码温区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2)成年男女额、面、颈部色码温区的定量有显著的性别、年龄差异.

  • 红外热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华芬

    红外热像是一项探测红外辐射的仪器,早在60-80年代用于军事探测,进入90年代才研究应用于医学领域,可将人眼看不见的携带人体自身大量信息的红外热场,经过量化后以图像形式生动地显示出来,不同色彩标志不同程度.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发热体,体表各处温度不等,当人体某处发生病变时,则该处温度必然因血流和代谢变化而出现高于或低于正常温度的偏离.从目前临床应用结果看,红外热像技术以无损、无创、灵敏、快速等独特的优点,给医患双方带来了希望.

  • 红外辐射致眼晶体损伤的分析

    作者:曹多志;李会诊;邵涛;夏昭林

    目的分析红外辐射暴露工人的眼晶体损伤情况,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钢铁企业高温作业现场WBGT指数等气象条件,用裂隙灯检查暴露组855名、对照组186名工人眼晶体损伤情况,进行相关内容职业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暴露组作业岗位热辐射强度较高[>2.0J/(cm2·min)], 暴露组眼晶体损伤检出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2.69%,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热源温度、热源距离(3~5 m)和高温工龄是眼晶体损伤的危险因素(P<0.01). 结论红外辐射对钢铁企业工人的眼晶体危害仍然较大,热源温度、热源距离和高温工龄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应努力降低作业场所红外辐射强度,加强眼睛的个体防护.

  • 红外线白内障研究进展

    作者:孙玉欣;程子权;梁学邈;刘涛;高红;车亚芬

    红外线(infrared radiation)又称热辐射、红外辐射、热射线,是电磁辐射的一个组成部分,凡温度为0 K(-273℃)以上的物体都有红外辐射,辐射源温度越高,其辐射波长越短,近红外线的成分也越多.表面温度为500℃以下的辐射源,其辐射谱只有长波红外线;500~1 200 ℃的辐射源,主要为长波红外线,也有很弱的可视线;1 200~1 800 ℃的辐射源,除有长波红外线外,尚有短波红外线和亮度很大的可视线;2 000~4 000 ℃的辐射源,除了红外线、可视线外,尚有大量的紫外线.由于生产作业的辐射源表面温度大多为500~1 800 ℃,因此,多数生产场所遇到的主要是长波红外线[1].现就红外线导致白内障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乳腺增生患者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红外辐射光谱比较

    作者:应荐;沈雪勇;丁光宏;程亦勤;张海蒙;沈霃平;胡升芳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双侧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左、右期门穴与非穴位对照点体表1.5-16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左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波长点中有49个点(3.50、4.00、4.50-16.00μm)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与非穴对照点(P<0.05);右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波长检测点中有48个点(1.75、3.50、4.00、4.50-6.50、7.00、7.50-16.00μm)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与非穴对照点(P<0.05).结论:期门穴红外辐射强度增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增生病肝气郁滞的病理本质.

  • 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红外辐射光谱病理信息研究

    作者:刘汉平;沈雪勇;丁光宏;邓海平;魏建子;应荐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大陵穴红外辐射特性的变化.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大陵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强辐射峰及能量为集中的7~14.7μm光谱范围内,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冠心病患者两侧大陵穴相比在绝大部分波长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时,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在一些特征性波长处显著失衡,大陵穴与心有密切的经穴脏腑相关性.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