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预防措施

    作者:张得淑

    目的 探讨ICU使用呼吸机患者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使用有创呼吸机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综合预防护理措施,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下降30%.结论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ICU使用呼吸机患者的VAP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肺结核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临床分析

    作者:韩芬;骆宝建;刘秋月;吴恩东;张楠;康乃民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构成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确诊为VAP的58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Ⅱ型或纤维支气管镜直接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留取患者深部痰标本,镜检合格标本接种至培养基分离培养,普通细菌培养基采用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真菌培养采用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并发VAP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和治疗结果.结果 58例发生VAP肺结核患者共分离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71株[占68.3%(71/104)]、革兰阳性(G+)球菌8株[占7.7%(8/104)]、真菌25株[占24.0%(25/104)].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6.0%(27/104)]、铜绿假单胞菌[占21.2%(22/104)]、白色念珠菌[占14.4%(15/104)].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患者26例[占44.8%(26/58)].结论 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率较高.

  • 替加环素治疗肺结核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芬;张红梅;刘秋月;骆宝建

    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2例肺结核患者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资料.4例单独用药,28例联合用药,其中26例(81.2%)患者临床治疗有效,6例(18.7%)临床治疗失败;26例治疗有效患者中23例(71.9%)获得细菌学清除.替加环素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可以作为肺结核患者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选择.

  • 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林珍;郭丽红;方云霞;王传英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使用呼吸机的65例行机械通气2天以上的患者为试验组,进行护理干预,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并使用呼吸机的64例行机械通气2天以上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15例(23.08%),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26例(4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对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知的调查

    作者:周兰平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以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进行ICU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及在ICU工作的护士100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VAP的相关护理知识和护士实施预防VAP的护理行为.ICU护士对于VAP相关知识的认知问卷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54 6,ICU护士预防VAP的护理行为问卷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3.结果 两种问卷均发放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回收率均为100%.ICU护士对于VAP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显示,排在前3位的是:气管插管气囊压适宜,使用声门下吸痰,每4~8小时检测气囊压;排在后3位的是: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生理盐水棉球做口腔护理,及时吸痰.ICU护士预防VAP的护理行为调查,排在前3位的是: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给患者翻身扣背、注意防止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反流,接触不同患者前洗手;排在后3位的是:接触患者不同部位时洗手,给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胃内营养,给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结论 ICU护士对于VAP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欠缺,应加强ICU护士对于专业知识的业务培训,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 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戚少云;马兴好;刘正东;李玲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VAP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某三级医院综合ICU 2011年1-12月所有持续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记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诊疗操作情况,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病例168例,其中VAP 60例,VAP的发生率为35.7%;单因素分析显示,胃肠内营养、机械通气类型、气管切开、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抗生素使用数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天数和ICU住院天数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类型(OR=10.945,P<0.05)、抗生素使用数量(OR=1.653,P<0.01)和ICU住院天数(OR=1.111,P<0.01)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是发生VAP的高危人群且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的住院时间、避免频繁更换抗生素、减少有创操作等,预防VAP的发生.

  • 细致化口腔护理在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谭清思;陈小霞;陈杏;林杏芳

    目的:探讨细致化口腔护理措施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广东省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口腔情况、家属对口腔护理满意度、呼吸道感染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 pH 值为(8.21±0.62),口唇润泽度评分为(9.34±0.12)分,口腔黏膜情况评分为(8.45±1.77)分,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91±0.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8.564,16.116,5.650,6.112;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 <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呼吸道感染情况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22,3.122;P <0.05)。结论使用细致化口腔护理措施,能降低早产儿鹅口疮发生率及 VAP 发生率,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玉华;朱蔚仪;许燕杏;许美卿;林丽;洪蝶玟;许海雄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在颅脑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住颅脑外科病房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措施:抬高床头30 ~ 45°、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每日试停镇静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和手卫生.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同科室行机械通气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0.0%,机械通气时间为(189.7 ±64.5)h,病死率为25.0%,对照组分别为72.4%,(331.3 ±86.7)h,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12.571,10.089,8.928;P <0.05).结论 颅脑外科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措施可减少VAP发生率、病死率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集束化护理在提高急诊NAVA治疗AECOPD患者撤机成功率中的应用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陈芳;朱烈烈;张伟文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急诊监护室行NAVA治疗的AECOPD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监护室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撤机成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监护室入住时间(7.33±1.79)d、呼吸机使用时间(3.17±0.6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12、16.524;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13.89%,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86.1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25、8.134;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急诊NAVA治疗AECOPD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密闭式吸痰管不同更换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窦英茹;王加凤;陈巧平;潘春芳;朱庆捷;史甜

    目的 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合理的更换时间.方法 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接受机械通气且均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患者147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第1组54例,每24小时更换1次吸痰管;第2组52例,每72小时更换1次吸痰管;第3组41例,每120小时更换1次吸痰管.比较更换后3组吸痰管前端培养的细菌定植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3组导管前端细菌定植率分别为63.0%,71.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82,P=0.023);3组患者VAP发生率分别为7.4%,5.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44,P>0.05).结论 每72小时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既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能节省费用.

  • “解决问题,促进健康”方法对提高 ICU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的效果

    作者:李妍;李琦;隗伟;寇翠敏;律颖;周烨

    目的探讨能够提高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30~45°的依从性的策略,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7月“解决问题,促进健康”方法实施前在某院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7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10月-2013年5月“解决问题,促进健康”方法实施后在某院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19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护士培训、改善工作条件、张贴宣传画等措施,评价两组护士对床头抬高的依从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8名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依从性为55.2%,高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P<0.01);观察组VAP ;的发病率为1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5)。结论干预后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床头抬高的依从性增高,VAP发病率降低,对促进患者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 吸痰顺序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秀梅;黄求进

    目的 探讨吸痰顺序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吸痰顺序为先口鼻腔、后气管;对照组吸痰顺序为先气管、后口鼻腔.比较两组护士工作量、吸痰效果、SaO2、PaCO2、黏膜损伤和VA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吸痰时间、吸痰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吸痰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前,两组患者的S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黏膜损伤、VAP发生率分别为8.70%、6.52%,对照组为17.39%、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口鼻腔后气管插管内吸痰能够有效降低VAP发生风险,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提高吸痰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作者:及昕;王淑艳;边立新

    目的:研究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对比,寻找可以降低 VAP 发生率的有效方案。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将54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擦拭和冲洗相结合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擦拭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 VAP 发生率和口腔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VAP 发生率为18.5%,对照组为44.4%;观察组发生口腔溃疡和口臭发生率为25.9%和18.5%,对照组为59.3%和33.3%;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χ2 值 分 别 为4.026,5.118,3.592; P <0.05)。结论口腔擦拭和冲洗相结合的口腔护理,可以降低 VAP 和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更利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口腔护理培训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口腔护理认知度的影响

    作者:殷忠平;许艳华;李敬秋;唐晓蕾;李萍;曹小青

    目的:调查新入职护理人员接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口腔护理知识培训前后对口腔护理认知度情况,以增强其对预防VAP的口腔护理认知度。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入职108名护理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培训前后其对预防VAP口腔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后预防VAP口腔护理目标认知率分别为31.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63,P<0.01);培训前口腔相关护理、吸痰护理、气管插管护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5.9±2.7),(7.9±2.0),(7.6±2.8)分,培训后分别为(9.5±0.4),(8.4±1.5),(8.9±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438,32.165,11.147;P<0.01);培训前后0.12%氯己定使用频率分别为(53.8±3.1)%,(97.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3,P<0.01)。结论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口腔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可提高其对预防VAP口腔护理知识认知度。

  • 非药物化集束预防策略对VAP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窦英茹;王艳;潘春芳;郭凌翔;常淑文;单雪芹;陈齐红

    目的 探讨非药物化集束预防策略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ICU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进行每日评估,进行目标监测,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非药物化集束预防策略中的各项措施与VAP发生率的关系,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病例1326例,感染例数109例,非感染例数1217例.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导管方式(是否带声门下引流)、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18分)、机械通气时间(>7d)、手卫生、床头抬高>30°、口腔护理、气囊压力监测、胃部残留容量监测、冷凝水及时倾倒、声门下引流通畅的操作依从性均影响VAP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VAP发生的独立因素(OR=30.536,P<0.01).结论 实行非药物化集束化预防策略行每日评估,尽早脱机拔管,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 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机管路消毒机预防VAP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铁军;贾汝福;张海燕;郭东杰;宁美英;李冰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机管路消毒机预防VAP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于ICU病房未实施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机管路消毒机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机管路消毒机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观察组与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9.0%与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62±2.10)d、ICU住院时间(7.30±1.30)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19.30;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机管路消毒机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并降低患者机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MV)≥24h后和停用MV,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1].是ICU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中VAP发生率达10%~20%,VAP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高.

  • 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庆捷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诊疗急救技术的逐步提高,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会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由于诊断标准不同,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报道各有不同,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9%~12%,病死率达15%~45%[1].国内文献报道VAP发病率高达70%,病死率达51.6%[2],已成为影响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ε-聚赖氨酸预防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馨心;左泽兰

    目的:探讨ε-聚赖氨酸干预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干预作用,为VAP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90例按照机械通气时间顺序编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每天干预3次)、B组(每天干预2次)和C组(无干预)。监测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A、B、C组患儿VAP发生率分别为10%,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5,P<0.01);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2±0.4),(5.2±0.7),(7.1±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953,P<0.01)。在第4天和第7天,3组患儿呼吸及管路的进气段冷凝水、出气段冷凝水与Y型接口处细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5~34.658,P<0.01)。在第4天和第5~8天,3组患儿呼吸机管路进气段和出气段冷凝水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4~47.624,P<0.01)。结论每天3次28μg/ml的ε-聚赖氨酸干预能有效抑制呼吸机管路常见定植细菌的生长,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 二维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牟园芬;龙云;左右;吕丰梅;冯清洲;杜娟

    目的 探讨二维口腔护理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ICU 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二维口腔护理,即插管前口腔擦洗1次,插管后采取刷洗+冲洗(3次/d);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擦洗法(3次/d).全部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4,12,24,48 h分别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菌落计数,插管后第1天起分别行痰标本及咽拭子(1次/3 d)定性培养,分析两组口咽部细菌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全部70例患者中,有效病例61例,发生VAP 15例,死亡8例.观察组有效病例31例,发生VAP 4例,死亡3例;对照组有效病例30例,发生VAP 11例,死亡5例.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3,P=0.040),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4,P=0.473).两组插管前口腔菌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589),插管后4,12,24,48 h口腔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7,-2.520,-3.560,-2.165;P<0.05).结论 二维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细菌生长,降低VAP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明显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308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