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临床小儿外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 림상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353
  • 国内刊号: 43-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湖南省儿童医院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梅海波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一期手术治疗严重腹壁缺损及手术后腹腔压力变化探讨

    作者:王鹏;黄寿奖;秦琪;吕成杰;赵晓霞;陈锐;钭金法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严重腹壁缺损及术后腹腔内压力的变化. 方法 对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例一期手术治疗严重腹壁缺损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全组患儿均采用一期修补术,术后24 h后腹腔压力开始明显下降,呼吸机支持时间22~364 h,肠功能恢复时间67~168 h.全组患儿术后均恢复到全肠内营养后出院,出院随访11~34个月.1例脐膨出患儿术后2个月患肺炎,因呕吐窒息死亡;1例29周早产腹裂患儿术后长期喂养不耐受,经反复肠内、外营养支持后恢复;1例脐膨出患儿术后3个月出现切口疝,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严重腹壁缺损一期手术虽然部分面临腹压过高,但通过全面的围术期处理,长时间的肌松和呼吸机支持,很快能度过术后高腹压期,达到一期修复.

  • 儿童先天性巨痣的病理特征及手术疗效探讨

    作者:杨文;周启星;成琦;韩崑;张勇;陈俊;吴丁安;樊利芳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巨痣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其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收治的28例先天性巨痣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头面部13例,肢体及躯干部15例,术后标本进行HE染色.1例头部发际线以内巨痣采用埋置扩张器,二期手术切除;23例采用一次性全部切除植皮;1例采用分次切除病变组织,植皮覆盖创面的方法;其余3例因痣体大,患儿年龄大肢体长,供皮不够,且位于跨关节处,采取部分切除植皮. 结果 所切除的巨痣血液供应均较正常皮肤丰富,累及浅筋膜者皮下脂肪均较稀少.HE 染色病理检查2例为黑色素细胞交界痣(7%),26例为复合痣(93%),均未发生恶变.28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愈合均满意. 结论 先天性巨痣具有良性肿瘤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尽早进行整形外科手术可减轻手术瘢痕,较好恢复患儿外形及功能,去除面积及所需去除组织少,且病理上可减少恶变几率,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伤害.

  • 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

    作者:文玉伟;王强;宋宝健;冯伟;朱丹江

    目的 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的特点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病理性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于继发于肿瘤性及瘤样病变的病理性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合并病灶刮除植骨治疗,其他病理性骨折患儿仅采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有无丢失及病灶愈合情况;采用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及随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 18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21.9个月,18例(包括术中医源性骨折1例)X线片均提示病理性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5个月.针道感染1例,无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根据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疗效均为优秀,患儿家长满意度100%. 结论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结合或者不结合病灶刮除植骨术可作为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双侧同期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孙庆增;史迎春

    目的 探讨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 随访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17例,34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分次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18例,36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髋臼X线表现、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比较髋臼指数及中小边缘角. 结果 平均随访9年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后一次随访Sharp角分别为38.4°±8.23°和37.2°±9.03°;中心边缘角分别为26.7°±8.23°和26.2°±9.03°.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1.18%,对照组为88.8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为94.45%;股骨头坏死率病例组为11.76%,对照组为13.89%;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82%和8.33%.两组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与分次Salter骨盆截骨远期疗效相似,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徐晨晨;张立军;刘振江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clavi-cle,CPC)是一种罕见畸形,1910年由 Fitzwilliams 首次报道[1-17].多见于右锁骨中1/3[4,18-21],约10%累及双侧[14,22],左侧极少受累[7,12,23].左侧发病者常伴发右位心[9,17,18,23-25]或颈肋[1-6,10,11,14,22,26].患儿出生时即可发现锁骨干中部有一无痛性包块,随年龄逐渐增大,多数不影响上肢功能[19].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先天性锁骨假关节及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小儿毛发性胃石症一例

    作者:郭飞;徐彦磊;张大;杨合英;王家祥

    患儿女性,5岁10个月,以"左上腹肿物伴腹胀、呕吐4d"为主诉来本院就诊.体查:腹型不对称,左上腹部膨隆,可触及一大小约15 cm ×10 cm 肿物,右侧超过腹中线约3 cm,质硬,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胃镜检查见食管光滑,血管纹理清晰,蠕动好,贲门开闭自如,齿状线清晰.胃腔内可见巨大黑色异物团,考虑为毛发引起胃石(图1).胃体黏膜皱襞规整,胃窦黏膜红斑样改变,十二指肠球腔及降部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胃腔内可见直径约39 mm的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考虑胃石.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父母诉患儿自幼有进食毛发的习惯,近两年来未再发现该癖好,未予特殊处理.予内镜下钳夹、圈套切割取石失败,建议手术治疗.因胃石巨大且病程较长,错过保守治疗佳时期,与家属沟通后同意手术治疗.相关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中见胃内巨大异物,约8 cm×10 cm,形状与胃型相似,于胃前壁行纵形切口约5 cm,见胃内有一毛发包绕而成的质韧胃石,取出后探查见胃黏膜光滑,无明显糜烂、溃疡,缝合胃壁及腹壁,结束手术(图2,图3).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坏死组织及毛发(图4).术后予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康复出院.

    关键词:
  • 狭颅症的诊疗进展

    作者:文海韬

    狭颅症又称之为颅缝早闭,是由于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闭合或骨化所致颅骨发育障碍而导致的先天畸形,发病率约为1/2 500,在先天性颅颌面畸形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唇腭裂畸形[1].狭颅症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矢状缝(40%~50%)、冠状缝(20%~25%)、额侧(5%~15%)和人字缝(1%~5%)[2].不同的颅缝早闭可导致不同的头颅畸形,根据Virchow的理论,颅缝早闭后,垂直于早闭颅缝的颅腔径线延长受限,平行于早闭颅缝的颅腔径线代偿性延长,从而导致各种头颅畸形[3].矢状缝早闭可导致舟状颅畸形;单侧的冠状缝早闭可导致斜头畸形;双侧冠状缝早闭可表现为短头畸形;额缝早闭可导致三角头畸形;人字缝早闭可导致头颅呈现一个梯形.目前对于狭颅症的病因,在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均有研究,认为颅骨、颅缝发育成熟和大脑组织、硬脑膜和颅盖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颅缝周围的生化环境或遗传基因发生改变,影响了发育体系而使颅缝早闭.该文就狭颅症的新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臣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急性肠梗阻、创伤、休克、肠套叠、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常见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病理机制复杂,包括炎症、凋亡、坏死等.在缺血时,细胞代谢障碍及组织结构发生损害.但是重新恢复血液灌注时,会加重缺血的组织细胞损伤.根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诸多实验已经进行有效肠I/R损伤的治疗,减轻肠道损伤[1,2].缺血再灌注引发局部及全身多系统发生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主要由于细胞毒素物质的释放、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细菌移位.在这过程中释放物质包括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从而产生细胞凋亡及其他器官的功能衰竭及形态改变[3].

    关键词:
  • 小儿围术期舒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真

    舒适医疗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药物和技术方法,使患者在安全、无痛、无恐惧的状态下接受医疗检查和治疗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舒适医疗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成熟的无痛技术,新型麻醉药和全新的服务理念[1].麻醉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舒适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地位,麻醉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由基础的安全、无痛转向舒适医疗[2].由于小儿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手术及医护人员的恐惧,导致小儿在围术期存在一定的心理生理反应.有研究报道,高达60%的1~7岁儿童在行择期日间手术后第一天会发生躁动、谵妄等行为障碍,有时这些行为障碍可以持续到手术后2周[3].而麻醉后出现躁动、谵妄的孩子术后发生数周的分离焦虑、冷漠、睡眠和饮食失调的风险会更高[4].术后出现恐惧、躁动、谵妄等情况的小儿不仅难以良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还有自我伤害或静脉导管和引流管被意外拔除的风险.同时,孩子不安的行为会降低父母或者监护人的满意度[5].加上小儿围术期如果出现剧烈的应激反应,可加剧术后疼痛,增加手术麻醉的风险,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甚至留下永久的精神创伤[6].因此,在小儿围术期开展舒适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按麻醉前、麻醉诱导、麻醉中和麻醉复苏后四个环节分别阐述.

    关键词:
  • 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诊断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冯杰雄;蒙信尧;朱天琦

    先天性巨结肠(hi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肠神经系统在胚胎期发育障碍引起远端肠管黏膜下及肌层无神经节细胞.而巨结肠同源病(hi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则是临床症状与HSCR相似的一组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疾病,可分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IND)、肠神经元未成熟和肠神经元减少等.近年来,人们对HSCR及H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有很大进步,但对HSCR 及HAD术前检查及诊断,术中肠管切除范围的确定等仍面临着困难及挑战.本文从HSCR及HAD诊断出发,评述目前HSCR及HAD的诊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供大家讨论.

    关键词:
  • 先天性巨结肠非计划性再手术的相关问题

    作者:曾纪晓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为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常见的小儿消化道发育畸形,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2 000 ~1/5 000[1].目前HD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948年 Swenson 首先成功实施根治手术治疗HD,随后不断有新的术式和改良术式提出,但手术目的始终是针对无神经节细胞的肠道,手术原则仍然为切除病变肠管,将健康、有正常神经节细胞的肠道于齿状线上方行结肠-低位直肠吻合,重建肠道功能,经典术式为Swenson术、Soave术和Duhamel术等[1-2].近年来,经肛门一期拖出根治术(endo-rectal pull through,ERPT)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得到广泛运用,大部分患儿术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仍有较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其中少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非计划性再手术[2-3].

    关键词:
  • 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发病机制及前瞻性队列研究进展

    作者:张彦;夏慧敏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由肠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其发病率约为1/4 000~1/5 000,男女发病率比约为41:1[1].按神经节细胞缺乏所累及肠管的长度不同,国际上常将HSCR分为三型:短段型(short-segment HSCR,SHSCR)、长段型(long-seg-ment HSCR,LHSCR)和全结肠型(total colon agangli-onosis,TCA)[2].此外,还有罕见累及全部肠管类型的全肠型巨结肠(total intestine aganglionosis, TIA).HSCR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功能性的结肠梗阻、便秘和小肠结肠炎等;累及肠管长度越长,病情越严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死亡[1-3].目前HSCR以手术切除病变肠段为主,尚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虽能挽救患儿的生命,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HSCR术后存在明显的并发症,以便秘、大便失禁、反复小肠结肠炎和营养障碍等多见,部分甚至需要行永久性回肠造瘘术[1-3].因此,亟需深入研究HSCR的发生机制,并研究新的治疗策略,以期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 Smad7,Smad3和Smad2在DEHP诱导的尿道下裂大鼠阴茎中的表达

    作者:李明勇;王星;石秦林;魏光辉;曹友汉;邓湘;许韩峰;李清

    目的 研究Smads(7,3和2)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诱导的尿道下裂大鼠阴茎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尿道下裂发生机制. 方法 将SD孕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DEHP溶于1.5 mL大豆油中灌胃大鼠)和对照组(以1.5 mL大豆油灌胃大鼠),每组20只,自孕12 d(gestation day,GD12)至19 d(GD19)连续每天定时给药1次.至GD20行剖宫产取出雄性胎鼠,切取阴茎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 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胎鼠阴茎中Smad7, Smad3和Smad2三者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 结果 经qPCR检测分析后发现,Samd7,Smad3和Smad2三者mRNA在正常对照组相对于内参GAPDH的表达分别是1.00,0.84和1.14,在DEHP暴露组其相对表达分别是1.87,1.36和1.49,且三者在实验组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41和0.021);观察实验组Smad7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增加趋势. 结论DEHP诱导的先天性尿道下裂可能与胎鼠阴茎组织中Smads(7,3和2)的过度表达有关.

  •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文凯;李雪丽;张瑾;王维林;张树成

    目的 通过随访调查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为患儿的术后护理提供指导. 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问卷随访,并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以及术中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1例患儿,随访时间1~13年,平均(6.27 ±2.85)年.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肠炎52例(28.73%),污便及便失禁38例(20.99%),吻合口狭窄2例(1.10%),脱肛1例(0.55%),死亡1例(0.55%),腹腔感染1例(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近期肠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低体重(OR=2.378),IgA低下(OR=2.766),术前发生肠炎(OR=4.597),痉挛段≥30 cm(OR=3.285).污便的危险因素包括低体重(OR=3.006),IgA低下(OR=3.885),痉挛段≥30 cm (OR=5.055),手术年龄<2个月(OR=4.270). 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近期肠炎及污便的发病率仍然较高,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应该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并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单中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疗效分析

    作者:臧婧羽;袁小建;程思旸;洪志华;王俊;陈杰

    目的 分析我院2001年至2016年收治的TCA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TCA患儿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6年本院收治的TCA患儿53例,男37例,女16例,均行二期根治手术,平均(12.9 ±3.6)个月.根据手术演变过程及手术方式分为J-pouch、Duhamel、Soave三组,对其术前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病理、长期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J-pouch组(2001~2005)13例,男9例,女4例;Duhamel组(2006~2010)12例,男10例,女2例;Soave组(2011~2016)28例,男18例,女10例.Soave手术时间(2.8 ±0.9)h较J-pouch组(4.1 ±1.2)h及Duhamel组(3.7 ±1.1)h明显缩短(F=7.695,P<0.001);Soave 组患儿住院时间(8.9 ±2.3)d较J-pouch组(15.9 ±2.8)d 及 Duhamel 组(13.9 ±2.1)d 明显缩短(F =41.820,P <0.001).从并发症来看,术后小肠结肠炎、肛门狭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周糜烂的发生率Soave术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0,P<0.001).长期随访各组部分患儿存在肠功能异常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663,P>0.05). 结论 经腹会阴Soave根治术手术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长期随访患儿均获得较好的排便功能,远期营养发育基本正常.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的发生与术后不同病变段的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

  • 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105例

    作者:潘伟康;杨薇粒;郑百俊;段怡涛;余辉;程继文;黄强;高亚;李鹏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的并发症、疗效及操作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10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率,总结操作经验. 结果 所有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85~205 min,平均(115 ±18)min.平均切除肠管20~65 cm,平均(35 ±15)cm.无盆腔脓肿及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患儿均能自主排尿和排便,无尿潴留,术后6个月内有12例发生小肠结肠炎(11.4%).86例男性患儿中80例(93.9%)观察到阴茎自主勃起,8例(7.6%)出现便秘. 结论 腹腔镜辅助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效果良好,术后有较好的控便和排尿功能,可以避免Soave肌鞘和Duhamel闸门所致相关并发症.

  •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解读

    作者:张茜;汤绍涛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在英文中以丹麦儿科医生Hirschsprung 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对该疾病的描述"结肠扩张及肥大导致新生儿便秘",尽管不完全正确,但他是描述该疾病具体的医生.1948年 Swenson 完成了腹会阴联合结肠拖出手术治疗HD,标志HD的治疗进入根治性手术阶段,随后的Duhamel 术、Soave 术使盆腔的解剖游离更少,自此国际上也确认了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治疗该疾病有效的措施.微创手术是伴随着腹腔镜手术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腹腔镜辅助HD手术凭借其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外观美观等优点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3].1998年,墨西哥de la Torre-Mondregon 医生省去了腹腔镜操作,完全经肛门完成了常见型HD的手术,该技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患儿损伤更小,费用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多中心Meta分析显示疗效与腹腔镜手术相似[4].但有少数报道认为完全经肛门手术括约肌牵拉损伤大,术后排便频率多于腹腔镜手术,术后疗效需要进一步确认[5].因此,腹腔镜HD手术凭借其独具的优势和确定的疗效,目前已成为腔镜外科医生喜欢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临床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